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库区山区乡村功能多元化与坡耕地演变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赵雯欣 李阳兵 +4 位作者 王清荣 夏春华 陈艳 郑骆珊 邵景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00-2816,共17页
探究快速城市化、工业化背景下,山区乡村功能多元化与坡耕地演变的耦合关系,对山区耕地保护和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人地关系视角,构建了山区乡村功能多元化与坡耕地演变耦合关系测度模型,并以三峡库区奉节县为例,采用乡村功... 探究快速城市化、工业化背景下,山区乡村功能多元化与坡耕地演变的耦合关系,对山区耕地保护和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人地关系视角,构建了山区乡村功能多元化与坡耕地演变耦合关系测度模型,并以三峡库区奉节县为例,采用乡村功能评价、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揭示其耦合关系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奉节县各乡村功能均呈现发展的趋势,其中社会保障功能的发展最为明显,乡村功能综合指数呈现南北部增加、中部减少的特征,且南部增加幅度大于北部;(2)奉节县坡耕地占比呈现下降趋势,缓坡耕地减少最少,急陡坡耕地减少最多,呈现南部减少幅度小、北部减少幅度大的特征;(3)乡村功能多元化与缓坡耕地演变的耦合协调度呈下降的趋势,与陡坡耕地和急陡坡耕地的耦合协调度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其耦合响应类型可以归纳为可持续型、转型型、一致型和衰退型4种类型;(4)乡村功能多元化与坡耕地演变耦合变化主要受到自然、社会经济、政策等要素驱动,今后应当从发展生态农业、推行环境治理等方面来提高乡村功能发展与坡耕地利用之间的协调性。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可为其他山区坡耕地资源的优化利用、生态保护以及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功能 坡耕地 耦合关系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乡村多功能发展与乡村聚落演变的耦合机理 被引量:1
2
作者 赵雯欣 李阳兵 +1 位作者 王清荣 邵景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9-270,共12页
探究山区乡村功能多元化与乡村聚落演变的耦合关系,对山区乡村振兴和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二者的耦合协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以三峡库区腹地奉节县为研究区,定量探究了乡村功能多... 探究山区乡村功能多元化与乡村聚落演变的耦合关系,对山区乡村振兴和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二者的耦合协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以三峡库区腹地奉节县为研究区,定量探究了乡村功能多元化与乡村聚落演变的耦合关系及驱动机制,进而提出了相关建议。结果表明:1)研究区乡村功能多元化和乡村聚落演变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两系统耦合协调度逐年增长,失调乡镇数量减少,在空间上呈现“西低东高,南低北高”的发展态势。2)乡村功能多元化与乡村聚落演变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高高集聚区域主要集中在永安街道等中心城镇的郊区。3)基于功能多元化综合指数与聚落演变综合指数的增减关系,该文将各乡镇归纳为活力型、衰退型、转型型和传统型4种耦合模式。4)人口密度、人均GDP、人类活动强度等社会经济因素是主要驱动因子,各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大部分为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增强。该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可为其他地区进行相关研究以及制定差异化的村落振兴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功能 聚落 耦合关系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施效果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马志刚 芦秀青 +1 位作者 王静 沈思彤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8-244,共7页
为科学评价水处理设施运行效果,从经济、技术、管理、环境4个角度建立了包含12个指标的一体化水处理设施运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置区一体化污水处理... 为科学评价水处理设施运行效果,从经济、技术、管理、环境4个角度建立了包含12个指标的一体化水处理设施运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置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果开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从设施工艺角度评价,活性污泥法在经济方面优势明显,生物膜法在管理方面优势较大;从运维管理方角度评价,第三方运维单位在经济、技术、管理方面优势显著。运行成本、水质达标稳定性、单位投资这几个二级指标对运行效果评价的影响较大,建议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在设计和管理中对这些方面做出积极响应。研究成果可为三峡库区水污染治理和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 运行效果评价 熵权法 层次分析法 农村移民安置区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近30a农村居民点格局变化与特征分析 被引量:40
4
作者 周伟 曹银贵 +1 位作者 王静 袁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4-300,I0010,共8页
为了了解三峡库区农村近30a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格局与变化特征,为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合理利用、潜力挖掘提供基础。在研究中主要采用了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三峡库区从整体到局部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了解三峡库区农村近30a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格局与变化特征,为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合理利用、潜力挖掘提供基础。在研究中主要采用了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三峡库区从整体到局部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农村居民点多分布在城市的周边地区,并且沿河岸分布;农村居民点对耕地占用的依赖性逐渐减轻;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区域差异比较大,农村居民点的规模在逐渐扩大,由居住分散逐渐向居住集中发展,农村居民点紧凑度相对较低,集约利用的潜力较大。此项研究可以较好地了解三峡库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与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村 空间变化管理 格局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34
5
作者 魏星 彭绪亚 +3 位作者 贾传兴 刘斌 张鹏 袁荣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7610-7612,7707,共4页
以三峡库区重庆段的3个典型行政农村中不同经济收入水平、不同生活方式条件下的18家农户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每月连续3天产生的生活垃圾产生量及特征污染物种类、浓度等参数进行了12个月的跟踪监测。监测表明三峡库区附近农村3个区的生... 以三峡库区重庆段的3个典型行政农村中不同经济收入水平、不同生活方式条件下的18家农户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每月连续3天产生的生活垃圾产生量及特征污染物种类、浓度等参数进行了12个月的跟踪监测。监测表明三峡库区附近农村3个区的生活垃圾人均日产量分别为0.206、0.383和0.426 kg/(人.d)。垃圾平均容重为0.34 kg/L,且垃圾组成以有机成分(植物、剩饭菜等)为主,约占60.22%。借助SPSS(社会统计学软件)对三峡库区农村生活垃圾的产量以及垃圾成分与经济条件和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做了详细分析,找出了含水率与有机垃圾的百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有机垃圾含氮含磷量分别为2.39%和0.31%,并进一步比较了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中氮磷的排污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 三峡库区农村 特征分析 排污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小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格局及污染物特征 被引量:17
6
作者 江科 王业春 +3 位作者 张晟 杨志敏 陈玉成 刘玠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9-43,57,共6页
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格局对污水收集模式及处理方式的选取具有重要影响。该研究运用GIS空间数据分析技术、最近邻点指数与实地调查等方法,从地形地貌(海拔、坡度和坡向)和点格局等角度对三峡库区龙王沟小流域的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格局进行了... 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格局对污水收集模式及处理方式的选取具有重要影响。该研究运用GIS空间数据分析技术、最近邻点指数与实地调查等方法,从地形地貌(海拔、坡度和坡向)和点格局等角度对三峡库区龙王沟小流域的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格局进行了研究。同时也对不同来源的生活污水水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生活污水全都分布在海拔300 m以下,多数位于缓坡带和斜坡带,位于西北方向略多;点格局指数R为0.33<0.5,故流域内生活污水排放呈聚集分布趋势。流域人均日产生生活污水量38.0 L,其中,厨房污水20.7 L,占54.5%;洗衣污水11.4 L,占30.0%。不同来源的农村生活污水水质差异较大。厨房污水COD和BOD5含量明显高于其它污水,而厕所污水的TP、TN、TAN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农村生活污水 排放格局 污水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52
7
作者 郭月婷 廖和平 徐建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52-259,共8页
三峡库区是典型的生态敏感区域,巫山县地处三峡库区的腹心地带,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滞后。研究基于ArcGIS10数据处理平台,结合成本加权距离,选取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等4个方面的7个因子综合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农... 三峡库区是典型的生态敏感区域,巫山县地处三峡库区的腹心地带,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滞后。研究基于ArcGIS10数据处理平台,结合成本加权距离,选取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等4个方面的7个因子综合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进行多因素综合评价。将巫山县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划分为4个等级:适宜、较适宜、基本适宜和不适宜用地,其面积分别占农村居民点总面积的9.52%、50.87%、34.58%和5.03%。研究该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根据自然条件本底因素,结合库区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进行适宜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是破解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不仅有利于库区土地资源实现合理利用,而且有助于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村地区 生态 三峡库区 土地适宜性 多因素综合评价 ARC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三峡库区低山丘陵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研究——以忠县涂井乡、石宝镇为例 被引量:12
8
作者 谢玲 李孝坤 余婷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7-222,共6页
选择三峡库区腹地典型低山丘陵区的忠县涂井乡和石宝镇的乡村聚落为实证研究对象,采用GIS空间分析模块定量分析该区域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乡村聚落以中型为主,独立院落和大型聚落为数较少。空间分布... 选择三峡库区腹地典型低山丘陵区的忠县涂井乡和石宝镇的乡村聚落为实证研究对象,采用GIS空间分析模块定量分析该区域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乡村聚落以中型为主,独立院落和大型聚落为数较少。空间分布呈现出东部相对密集,西部、西南部较为稀疏的特点,且具有明显的道路、水源指向性。海拔和坡度对该区域乡村聚落空间分布有显著影响,海拔200~400m和坡度5°~15°范围是乡村聚落的密集分布区,并且乡村聚落随高程和坡度的增加呈偏左态分布。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政策等人文因素,也是影响乡村聚落分布的重要㈥素。乡村聚落的形成、发展及空间分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是乡村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人文社会凼素是乡村聚落发展及空间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空间分布 GIS 重庆三峡库区 涂井乡 石宝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三峡库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探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李孝坤 李忠峰 冯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42-247,252,共7页
基于对重庆三峡库区地理环境基础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的认识,通过实地调研并结合文献资料,采用PSR剖析了影响重庆三峡库区乡村聚落分布的自然力(自然环境基础)和非自然力(包括区位力、经济力、社会力、政治力)的作用,揭示了重庆三峡库区... 基于对重庆三峡库区地理环境基础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的认识,通过实地调研并结合文献资料,采用PSR剖析了影响重庆三峡库区乡村聚落分布的自然力(自然环境基础)和非自然力(包括区位力、经济力、社会力、政治力)的作用,揭示了重庆三峡库区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重庆三峡库区乡村聚落分布呈现明显的地域分异,可以划分为:平行岭谷区河谷平坝与缓丘通达良好高度聚集型、岩溶低山与中山槽谷一般通达松散聚集型、平行岭谷丘陵与低山一般通达松散团聚型、低山与中山山麓及盆地通达良好松散聚集型、低山与中山一般通达松散团聚型、低山与中山岭谷封闭散居孤立型、低山与中山坡地封闭散居孤立型等地域类型;(2)上述乡村聚落地域类型空间发展呈现集聚与扩散并行的总体特点,具体表现为聚集型分布—网络扩展并行、团聚型分布—带状伸展并进、散居型分布—串珠状伸延并存等演进类型;(3)非自然力是驱动重庆三峡库区乡村聚落分布与演进的重要力量,但自然地理环境因素的基础制约作用也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空间分布 地域类型 空间演变 重庆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外迁农村移民适应性研究——基于9个省份983户移民样本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2
10
作者 王珞 骆永菊 王顺克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8-173,共6页
基于对三峡库区外迁移民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方法分析了移民家庭决策者(即户主)个人特征、移民家庭特征、移民安置地社会关系和移民政策等相关因素对移民安置地适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民家庭决策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 基于对三峡库区外迁移民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方法分析了移民家庭决策者(即户主)个人特征、移民家庭特征、移民安置地社会关系和移民政策等相关因素对移民安置地适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民家庭决策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迁出人口数量、主要收入来源和人均收入等家庭特征,与当地居民的交往程度、与当地人通婚情况等社会关系特征,安置地区、安置区位、安置方式、后期扶持、职业培训等移民政策因素是影响移民适应性的显著因素。未来移民安稳政策的调整方向可以从优先加强对移民家庭户主的教育和职业能力提升、实现移民家庭的整体搬迁、积极引导移民与当地居民的社会交融,把优于迁出地社会经济水平的地区或区位作为移出安置区(点)、在安置方式上更加倾向于移民意愿、强化移民后期扶持的落实等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迁农村移民 适应性 LOGIT模型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丰江与三峡水库农村移民的时空跨域比较研究--以广东博罗为中心 被引量:7
11
作者 赖韦文 朱洁怡 +1 位作者 谢英美 向安强 《西北人口》 CSSCI 2015年第1期21-27,共7页
新丰江与三峡水库的农村移民,分别经历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并且来自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安置模式。各时期不同的迁移条件及安置理念,对其安置工作产生根本影响,导致移民安置效果差异显著。通过对新丰江与三峡水... 新丰江与三峡水库的农村移民,分别经历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并且来自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安置模式。各时期不同的迁移条件及安置理念,对其安置工作产生根本影响,导致移民安置效果差异显著。通过对新丰江与三峡水库农村移民进行跨时域及跨地域的比较,结合水库农村移民群体所出现的社会问题,提出水库农村移民相关问题的治理方略,供水库农村移民安置及其管理工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农村移民安置 时空跨域 比较研究 新丰江水库 三峡水库 广东博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农村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模式探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廖和平 卢艳霞 彭留英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9-101,111,共4页
三峡库区土地资源以山丘地为主,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三峡大坝蓄水、移民后靠安置,对坡耕地开发利用的压力更大。因此,遵循山地自然分异规律,基于"比较优势"与"市场需求"的双重原则,以库区坡地资源的优化利用为重点... 三峡库区土地资源以山丘地为主,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三峡大坝蓄水、移民后靠安置,对坡耕地开发利用的压力更大。因此,遵循山地自然分异规律,基于"比较优势"与"市场需求"的双重原则,以库区坡地资源的优化利用为重点,深入研究库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方向、资源开发重点与主导产业模式,对于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农业布局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资源开发 产业发展模式 坡耕地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农村发展系统评价与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彭立 刘邵权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9-249,F0002,共12页
农村发展系统特征及其空间格局分异,是确立区域农村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重要依据。该研究着眼于县域尺度,利用均方差权值评价法、系统耦合理论、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空间变差函数等方法,从系统总体状态、子系统间的耦合关系、系统的空间... 农村发展系统特征及其空间格局分异,是确立区域农村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重要依据。该研究着眼于县域尺度,利用均方差权值评价法、系统耦合理论、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空间变差函数等方法,从系统总体状态、子系统间的耦合关系、系统的空间格局分异与规律等角度探讨三峡库区农村发展系统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三峡库区19个区县属于中度协调、基本协调、轻度失调、中度失调4类之中,区县之间系统协调度差异不大;农村发展总系统以及社会系统、经济系统、资源环境系统3个子系统在空间整体上都呈现空间正相关特性,发展水平相似的区域分别集聚分布;农村发展总系统以及社会系统、经济系统、资源环境系统3个子系统由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结构化分异十分显著,空间自组织性较强。该研究结果可为政府部门制定跨区域统筹发展战略,完善农村发展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地区 经济 系统 农村发展系统 空间格局 协调度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农户生计变化影响研究——以三峡库区重庆市忠县天子村社区为例 被引量:9
14
作者 蔡进 禹洋春 +1 位作者 朱莉芬 石永明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3-147,153,共6页
改善农户生计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需要解决的最主要问题,农户生计变化决定农户生计策略的选择。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价法(PRA)对忠县复兴镇天子村新型农村社区进行实地调研,并在DFID可持续生计框架下,从农户生产经营方式、家庭收入结构、人... 改善农户生计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需要解决的最主要问题,农户生计变化决定农户生计策略的选择。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价法(PRA)对忠县复兴镇天子村新型农村社区进行实地调研,并在DFID可持续生计框架下,从农户生产经营方式、家庭收入结构、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保障4个方面选取13个指标,建立农户生计变化评价指标体系,以揭示新型农村社区农户生计变化特征。同时,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揭示了农户生计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农户生计变化影响显著,与迁入新型农村社区前相比,在生产经营方式、家庭收入结构、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保障4个方面,农户生计值都有了较大变化;在基于农户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中,人居环境、公共服务保障对农户生计变化呈正相关影响,其中区位条件和公共服务保障对农户生计变化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村社区 农户 生计变化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三峡库区农村生活污水发生规律与水质特征 被引量:12
15
作者 范先鹏 熊桂云 +4 位作者 张敏敏 董文忠 甘小泽 李峰 王莉娜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5079-5083,共5页
在湖北省三峡库区农村选择了24户典型农户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每户农户每个季节连续3 d的生活污水产生量、水质、主要污染物产污系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三峡库区农村户平均生活污水日产生量为46.132 L,人均日产生污水量为17.53... 在湖北省三峡库区农村选择了24户典型农户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每户农户每个季节连续3 d的生活污水产生量、水质、主要污染物产污系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三峡库区农村户平均生活污水日产生量为46.132 L,人均日产生污水量为17.530 L;人均日产生污水量受季节、地域、农户有无下水设施的影响,与农户收入水平无明显联系;农村生活污水水质不稳,其中COD、TP、TN及NH4+-N等指标的浓度变幅较大,仅pH变幅较小。生活污水水质中各项指标的平均水平pH为7.15,COD为656.22mg/L,TP为4.13 mg/L,TN为20.69 mg/L,NH4+-N为11.88 mg/L,表现为高碳中氮中磷的水质特性;生活污水的产污系数为COD 21.04 g/(人.d)、TP 0.12 g/(人.d)、TN 0.53 g/(人.d)、NH4+-N 0.30 g/(人.d);COD的产污系数受地域、季节、农户有无下水设施的影响,受农户收入水平影响不规律;TP的产污系数则受地域、季节、农户有无下水设施的影响,与农户收入水平无关;TN和NH4+-N产污系数则只受季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农村生活污水 影响因子 水质特征 产污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网络、风险识别能力与农村移民可持续生计——基于代际差异视角 被引量:9
16
作者 胡江霞 文传浩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0-116,共7页
将农村移民的风险识别能力作为中介变量,构建了"社会网络—风险识别能力—农村移民可持续生计"的理论模型。利用针对三峡库区农村移民的调研数据,研究了农村移民的社会网络对其可持续生计水平的影响以及风险识别能力的中介效... 将农村移民的风险识别能力作为中介变量,构建了"社会网络—风险识别能力—农村移民可持续生计"的理论模型。利用针对三峡库区农村移民的调研数据,研究了农村移民的社会网络对其可持续生计水平的影响以及风险识别能力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社会网络规模、社会网络密度、风险识别能力与三峡库区农村移民的可持续生计水平显著正相关;社会网络规模、社会网络密度和风险识别能力对两代农村移民可持续生计水平的影响存在较大的代际差异;风险识别能力在社会网络与农村移民可持续生计水平的关系中发挥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路 风险识别能力 农村移民 可持续生计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云 廖铁军 傅瓦利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共6页
文章以三峡库区万州为研究对象,在对整个区域及乡镇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成果,分析了万州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特征与制约因素。结果表明,区域内经济落后、自然条件差、产业空虚是造成农村劳动力大量异地流... 文章以三峡库区万州为研究对象,在对整个区域及乡镇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成果,分析了万州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特征与制约因素。结果表明,区域内经济落后、自然条件差、产业空虚是造成农村劳动力大量异地流动的主要原因。大量青壮年劳力的外移,又引发了农村缺乏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并不可避免地出现留守儿童等负面影响。随着库区农业产业化结构的调整,小城镇建设的加速,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区域内农村劳动力迁移不断发生新的变化,转移的渠道和途径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农村劳动力转移 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集约化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新农村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以重庆万州区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凤龙 谢必武 +1 位作者 童洪志 徐小芳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3432-3435,共4页
基于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提出了新农村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及相应的选择指标;并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通过内外部坏境的SWOT定性分析,对其产业进行了定位,同时选择指标体系中区位商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确定万州区新农村建设中首选林业作为主... 基于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提出了新农村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及相应的选择指标;并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通过内外部坏境的SWOT定性分析,对其产业进行了定位,同时选择指标体系中区位商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确定万州区新农村建设中首选林业作为主导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新农村建设 主导产业 万州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统筹模式下三峡库区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傅鸿源 段力誌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共5页
三峡库区气候条件特殊,生态环境脆弱,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是中国西部典型欠发达地区之一。作为国家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如何加快库区产业发展和移民就业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文章分析了三峡库区产业发展的现状与特征,从... 三峡库区气候条件特殊,生态环境脆弱,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是中国西部典型欠发达地区之一。作为国家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如何加快库区产业发展和移民就业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文章分析了三峡库区产业发展的现状与特征,从产业集群理论的角度阐释了集群化是加快库区经济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共荣的有效的现实选择。基于城乡统筹观点,构建了库区产业集群支撑体系,提出了库区产业集群带的培育途径,从产业集群内源及外源因素就推动库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的策略建议,努力把三峡库区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新库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统筹 三峡库区 产业集群 产业空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欠发达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状况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何京蓉 李炯光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7-102,共6页
由于面临三峡工程移民后期发展扶持、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城乡统筹等诸多问题,所以农村土地流转对三峡库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农民增收以及移民安稳致富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通过对库区腹心的7个乡镇23个村... 由于面临三峡工程移民后期发展扶持、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城乡统筹等诸多问题,所以农村土地流转对三峡库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农民增收以及移民安稳致富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通过对库区腹心的7个乡镇23个村的调查,系统分析了三峡库区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研究发现,农民观念落后、土地流转市场发育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和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以及政府"缺位"和"越位"行为并存是目前三峡库区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农村 土地流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