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路径规划数据与RF-SHAP算法的湘西州乡村教育设施可达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李光宇 丁国胜 +2 位作者 何韶瑶 屈野 张梦淼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121,共7页
教育设施可达性是表征乡村地区教育水平的重要维度。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基于高德地图开放平台路径规划数据服务,建构一个获取区域内“村庄—教育设施”的最短路径时间的系统运行方案,精准、高效测度乡村地区教育设施可达性水... 教育设施可达性是表征乡村地区教育水平的重要维度。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基于高德地图开放平台路径规划数据服务,建构一个获取区域内“村庄—教育设施”的最短路径时间的系统运行方案,精准、高效测度乡村地区教育设施可达性水平。运用克里金插值、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乡村地区教育设施可达性水平的空间格局总体特征和空间集聚特征,运用随机森林模型与SHAP方法(RF-SHAP算法)探索设施可达性影响因素及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湘西乡村教育设施可达性总体水平欠佳;在各县域中形成了以县城中心向外围逐渐降低的乡村教育设施可达性水平空间分布特征且集聚特征差异显著;其关键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人口密度、建设用地比率和平均高程,反映了城镇化水平与自然环境特征对可达性水平具有非线性影响。研究对推动实现脱贫地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规划 rf-SHAP算法 乡村教育设施 可达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与优化RF模型耦合的泰山地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咸利民 季民 +1 位作者 刘法军 李强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4-143,共10页
[目的]针对泰山地区地质灾害频发这一现状,研究并构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为该地区的地质灾害预防与治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泰山地区为研究区,采用确定性系数模型与粒子群算法优化RF模型耦合的方法,完成对研究区的地质灾害易发... [目的]针对泰山地区地质灾害频发这一现状,研究并构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为该地区的地质灾害预防与治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泰山地区为研究区,采用确定性系数模型与粒子群算法优化RF模型耦合的方法,完成对研究区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该方法是利用确定性系数(CF)模型计算影响因子对地质灾害的敏感值,作为模型训练的属性值,引入粒子群算法对随机森林(RF)模型进行参数寻优,提高模型对地质灾害的预测精度和准确度。选取坡度、距道路距离、土地利用类型、植被指数等11个影响因子,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和多重共线性检查进行影响因子筛选择优,绘制ROC和PR曲线对训练模型进行精度评价。[结果]CF-PSO-RF耦合模型相比单一SVR、单一RF和CF-PSO-SVR模型的极高易发区面积比例分别提高10.55%,10.04%和5.08%,AUC值分别提高14%,5.1%和1.7%,AP精度分别提高了11.7%,4.4%,1.2%。预测结果显示,泰山地区的极高、高易发区主要位于泰山景区、岱岳区北部等地形起伏和坡度较大的区域,面积所占比例为28.05%,涵盖了60.1%的地质灾害点;相反,低、极低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建设用地、农田等地势平坦区域,面积比例为59.26%。[结论]将确定性系数模型与优化后RF模型耦合,相比单一模型精度有进一步的提升,又优于CF-PSO-SVR模型精度,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粒子群算法 确定性系数模型(CF) 随机森林模型(rf) 支持向量机模型(SVM) 泰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F和MLR的土壤重金属影响因素分析及生物有效性预测 被引量:4
3
作者 潘泳兴 陈盟 +1 位作者 王櫹橦 刘楠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5-857,共13页
为探究影响土壤中重金属累积和生物有效性的因素,以桂北地区某铅锌矿流域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单因子指数法、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多元线性回归模型(MLR)和随机森林模型(RF)进行土壤重金属(Pb、Zn、Cu和Cr)累积影响因素分析及生物有效... 为探究影响土壤中重金属累积和生物有效性的因素,以桂北地区某铅锌矿流域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单因子指数法、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多元线性回归模型(MLR)和随机森林模型(RF)进行土壤重金属(Pb、Zn、Cu和Cr)累积影响因素分析及生物有效性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Cr含量无超标且空间分布相对均匀(变异系数为0.51);Cu、Pb和Zn的含量均值(分别为52.58、280.31 mg·kg^(-1)和654.71 mg·kg^(-1))均大于广西西江流域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在思的河山前和地下河入口处全量和生物有效性均较大,对土壤生态环境具有一定风险;对于重金属全量分布和生物有效态的影响因素,阳离子交换量(CEC)、黏粒(Clay)、土壤有机质(SOM)和铁铝氧化物对Cr影响较大,SOM、Clay、pH和铁铝氧化物对Cu影响较大,pH、电导率(EC)和Clay对Pb影响较大,CEC、pH、土壤质地和铁铝氧化物对Zn影响较大;生物有效性预测结果显示RF和MLR均可较好地预测土壤重金属的全量与次生相,其中RF预测的R2区间为0.44~0.93,MLR预测的R2区间为0.30~0.72,RF预测结果表现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影响因素 生物有效性预测 随机森林模型(rf)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ML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膝关节液免疫因子建立区分OA与RA的机器学习模型
4
作者 梁勤 赵灵芝 +6 位作者 鲁彦 张锐 杨巧林 付慧 柳海平 张磊 李国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1-338,共8页
目的基于膝关节液中免疫因子、细胞计数分类、膝关节液涂片结果等25个指标,建立用于区分膝骨关节炎(OA)与类风湿关节炎(RA)的机器学习模型。方法分别选取100例和40例择期进行膝关节置换术的OA与RA患者。在术前抽取患者的膝关节液,检测... 目的基于膝关节液中免疫因子、细胞计数分类、膝关节液涂片结果等25个指标,建立用于区分膝骨关节炎(OA)与类风湿关节炎(RA)的机器学习模型。方法分别选取100例和40例择期进行膝关节置换术的OA与RA患者。在术前抽取患者的膝关节液,检测其中的有核细胞计数及分类,测量免疫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8、IL-15、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MMP9、MMP13、类风湿因子(RF)、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等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涂片染色及镜检分类。通过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Lasso回归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筛选OA或RA的独立影响因子。基于独立影响因子分别构建逻辑回归、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3种机器学习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分析(DCA)对各模型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共筛选出5个用于区分OA与RA的膝关节液指标,分别是IL-1β[优势比(OR)=10.512,95%可信区间(95%CI)为1.048-105.42,P=0.045)、IL-6(OR=1.007,95%CI为1.001-1.014,P=0.022)、MMP9(OR=3.202,95%CI为1.235-8.305,P=0.017)、MMP13(OR=1.002,95%CI为1-1.004,P=0.049)、RF(OR=1.091,95%CI为1.01-1.179,P=0.026)。综合ROC、校准曲线、DCA的结果,随机森林模型的准确性(0.979)、敏感度(0.98)、曲线下面积(AUC为0.996,95%CI为0.991-1)均最高,且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其区分能力优于其他2种模型。结论基于膝关节液免疫因子建立的机器学习模型在区分OA与RA方面有一定价值,能够为临床早期鉴别诊断和防治OA与RA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关节液 免疫因子 膝骨关节炎(OA) 类风湿关节炎(R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elief-F特征优选的滑坡影响因子提取及易发性建模分析
5
作者 方露 邢尹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0-96,共7页
为解决现有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精度不足和单一决策模型局限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集成智能组合算法优化RF的PSO-GA-RF集成模型。采用著名的过滤式特征选择方法——Relief-F算法,对滑坡致灾因子进行权重排序,剔除冗余特征,优化分类结果... 为解决现有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精度不足和单一决策模型局限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集成智能组合算法优化RF的PSO-GA-RF集成模型。采用著名的过滤式特征选择方法——Relief-F算法,对滑坡致灾因子进行权重排序,剔除冗余特征,优化分类结果,从而减少了依赖主观判断提取影响因子的问题,降低了人为误差。PSO-GA-RF集成模型融合了多种算法的优势,对RF模型的参数进行优化,简化了参数选择的烦琐过程,减小了误差。试验结果表明,PSO-GA-RF集成模型在预测性能和效率上均优于RF和GA-RF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易发性 影响因子 Relief-F PSO-GA-r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CCP、RF检测中国人群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试验Meta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谢诗涓 李健 李乐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采用诊断试验Meta分析综合评价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和血清学指标类风湿因子(RF)筛查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效果。方法通过检索万方、维普、CNKI等数据库,获得有关抗CCP和RF诊断筛查RA的文献,提取相关数据;采用DPS6.5进行诊断试验M... 目的采用诊断试验Meta分析综合评价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和血清学指标类风湿因子(RF)筛查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效果。方法通过检索万方、维普、CNKI等数据库,获得有关抗CCP和RF诊断筛查RA的文献,提取相关数据;采用DPS6.5进行诊断试验Meta分析。结果抗CCP的综合准确度为0.831,诊断优势比为24.154;RF的综合准确度为0.765,诊断优势比为10.540;抗CCP的诊断准确度高于RF(P<0.01)。结论抗CCP诊断RA能获得较好的特异度,而RF诊断RA能获得较好的灵敏度;若能联合抗CCP和RF,对RA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类风湿因子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伴不同水平类风湿因子患者的免疫炎症特点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建英 张燕 +6 位作者 陈嘉琪 吴子华 黄子玮 雷淳心 张曦亚 罗静 陶庆文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446-1452,共7页
背景类风湿因子(RF)是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中常见的自身抗体,其在疾病中的具体作用尚不完全明确。目的探索pSS伴不同水平RF患者的免疫炎症特点。方法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纳入2018年12月—2022年9月于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就诊... 背景类风湿因子(RF)是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中常见的自身抗体,其在疾病中的具体作用尚不完全明确。目的探索pSS伴不同水平RF患者的免疫炎症特点。方法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纳入2018年12月—2022年9月于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就诊的262例pSS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RF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阴性组137例(RF<20 U/mL)、低滴度阳性组47例(RF:20~60 U/mL)、高滴度阳性组78例(RF>60 U/mL)。采集3组pS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症状评分、血液学指标,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262例pSS患者RF阳性率为47.7%(125/262),其中男14例(5.3%)、女248例(94.7%),中位年龄57.0(49.0,63.0)岁,平均发病年龄(48.7±11.6)岁,中位病程60.0(24.0,120.0)个月;3组pSS患者性别、年龄、发病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SS患者常见临床表现前3位的依次为:口干257例、眼干247例、乏力235例;高滴度阳性组血液系统受累、关节炎发生率高于阴性组(P<0.05);随着RF滴度的增加,pSS患者血液系统受累(χ_(趋势)^(2)=6.992,P_(趋势)=0.008)、关节炎(χ_(趋势)^(2)=10.918,P_(趋势)=0.001)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随着RF滴度的增加,pSS患者抗核抗体≥1∶160(χ_(趋势)^(2)=40.691,P_(趋势)<0.001)、抗干燥综合征相关抗原A抗体阳性(χ_(趋势)^(2)=26.138,P_(趋势)<0.001)、抗Ro52核糖核蛋白抗体阳性(χ_(趋势)^(2)=31.426,P_(趋势)<0.001)、抗干燥综合征相关抗原B抗体阳性(χ_(趋势)^(2)=23.682,P_(趋势)<0.001)、红细胞沉降率升高(χ_(趋势)^(2)=40.132,P_(趋势)<0.001)、免疫球蛋白(Ig)A升高(χ_(趋势)^(2)=7.508,P_(趋势)=0.006)、Ig G升高(χ_(趋势)^(2)=71.570,P_(趋势)<0.001)、补体3降低(χ_(趋势)^(2)=7.452,P_(趋势)=0.006)、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χ_(趋势)^(2)=8.364,P_(趋势)=0.004)、血红蛋白降低(χ_(趋势)^(2)=6.390,P_(趋势)=0.011)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结论随着RF滴度升高,pSS患者血清免疫异常、腺体外受累的比例增加;RF滴度升高对关节炎、血液系统受累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类风湿因子 免疫炎症 关节炎 调查和问卷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贴敷对Ⅱ型胶原蛋白诱导的关节炎大鼠血清RF和IL-18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高明利 裘妍 +2 位作者 于静 高玉洁 薛书燕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449-2451,共3页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对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大鼠血清中RF和IL-18的影响。方法:制备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大鼠,随机分组后予贴敷、药物(甲氨喋呤)治疗等因素干预,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中RF和IL-18。结果:单用贴敷治疗组、甲氨喋...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对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大鼠血清中RF和IL-18的影响。方法:制备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大鼠,随机分组后予贴敷、药物(甲氨喋呤)治疗等因素干预,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中RF和IL-18。结果:单用贴敷治疗组、甲氨喋呤治疗组及贴敷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组对大鼠关节炎的病情影响作用显著,血清中RF和IL-18水平都显著降低,贴敷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组优于单用贴敷治疗组和单用甲氨喋呤治疗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可能通过抑制IL-18来有效控制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大鼠病情,联合应用抗风湿药物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穴位贴敷 IL-18 r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RF阳性与阴性患者外周血CD4^+细胞基因表达的差异 被引量:5
9
作者 吕诚 徐世杰 +5 位作者 肖诚 阎小萍 赵林华 王建明 李梢 吕爱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9-161,共3页
目的:研究RF因子阳性及阴性RA患者之间是否存在基因组学的差异,探询差异存在的基因表达基础。方法:应用基因表达谱方法来检测上述两型患者CD4+淋巴细胞基因表达情况。结果:RF因子阳性与阴性患者之间有55条基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 目的:研究RF因子阳性及阴性RA患者之间是否存在基因组学的差异,探询差异存在的基因表达基础。方法:应用基因表达谱方法来检测上述两型患者CD4+淋巴细胞基因表达情况。结果:RF因子阳性与阴性患者之间有55条基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F因子阳性与阴性RA患者之间存在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差异基因多与免疫应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因子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因子IgM-RF、IgG-RF和IgA-RF的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安斌 余立凯 沈凌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1-434,共4页
目的 探讨 3种类风湿因子 (RF)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RA)、反映病情活动度和疗效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关节痛 /关节炎 (A组 )、确诊的RA (B组 )、其它免疫结缔组织病 (C组 )患者和正常人 (D组 )共 6 18例用酶联免疫法进行 3种RF的动态检测... 目的 探讨 3种类风湿因子 (RF)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RA)、反映病情活动度和疗效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关节痛 /关节炎 (A组 )、确诊的RA (B组 )、其它免疫结缔组织病 (C组 )患者和正常人 (D组 )共 6 18例用酶联免疫法进行 3种RF的动态检测并随访观察。结果  4组人群中 3种RF的阳性率和浓度以B组最高 [IgM RF为 92 4 % ,(182 5± 5 1 4 )IU/ml;IgG RF为 6 7 8% ,(2 2 9 7± 75 6 )IU/ml;IgA RF为 78 8% ,(2 35 8± 80 7)IU/ml],组间比较依次为B组 >A组 >C和D组 (均为P <0 0 5 )。B组中高活动期RA患者的 3种RF浓度明显高于其它 3组 (P <0 0 5 ) ,IgM RF和IgA RF在稳定期和低活动期较高活动期均明显降低 (均为P <0 0 5 ) ,而IgG RF变化无显著性。随访 3~ 18个月 ,A组中最后确诊为RA的比率以 3种RF同时阳性者最高 (10 0 0 % ) ,2种RF同时阳性者次之(90 9%~ 93 3% ) ,以单一RF作比较则IgG RF >IgA RF >IgM RF阳性者。结论 早期诊断RA以IgM RF的敏感性最高 ,以IgG RF的特异性最高 ,任何 2种以上RF阳性可提高RA诊断的可靠性 ,RF浓度可作为判断RA活动度及药物治疗效果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关节炎 IgM-rf IgG-rf IgA-r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Fs基因家族对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任霆 郭月英 +2 位作者 张静 赵丽华 靳烨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363-366,共4页
肌肉调节因子(MRFs)基因家族编码4种肌肉特异性转录因子,分别是MyoD、MyoG、Myf5和Myf6,它们是控制骨骼肌生成的关键调节因子,共同控制肌肉的生成。研究表明,这些肌肉特异性转录因子与肌肉生长和肉质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生肌调节因子... 肌肉调节因子(MRFs)基因家族编码4种肌肉特异性转录因子,分别是MyoD、MyoG、Myf5和Myf6,它们是控制骨骼肌生成的关键调节因子,共同控制肌肉的生成。研究表明,这些肌肉特异性转录因子与肌肉生长和肉质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生肌调节因子MRFs家族的结构特性、作用机理及各成员对肉质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对其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肌调节因子Mrfs家族 基因多态性 肉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ACCP、RF及CR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邱霞 徐燕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474-477,共4页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进行治疗,对照组(39例)...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进行治疗,对照组(39例)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羟氯喹进行治疗。观察疗效和治疗前及治疗后1、2、3、4月的ACCP、CRP和RF的变化。结果:从治疗2月后开始,两组之间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和治疗1月时,两组之间的ACCP、RF及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2、3、4月时,两组之间的ACCP、CRP和R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联合用药能有效地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对RA患者的ACCP、CRP和RF水平降低程度显著,有效控制病情,为临床治疗RA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来氟米特 类风湿关节炎 C反应蛋白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类风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健康素养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姜海昆 芦鸿雁 +2 位作者 段吉隆 张雪 刘志萍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21-1225,共5页
回顾了国内外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健康素养的相关研究,对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健康素养的评估工具、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健康素养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健康素养 护理 评估 影响因素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RF和ASO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瀑 赵文斌 康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75-176,共2页
目的:本文对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类风湿因子(RF)和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158例患者血清RF含量和96例患者血清ASO含量以及25例健康正常人血清RF和ASO含量,并同时与乳胶凝集法结果... 目的:本文对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类风湿因子(RF)和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158例患者血清RF含量和96例患者血清ASO含量以及25例健康正常人血清RF和ASO含量,并同时与乳胶凝集法结果对比。结果:批内、批间变异系数RF分别为1.83%和3.82%,ASO分别为2.76%和5.28%。定量检测具有满意的线性响应(RF r =0.987,ASO r =0.995)。免疫比浊法ASO阳性率为16.6%,乳胶法为8.3%,RF比浊法阳性率为24.1%,乳胶法为18.4%,比浊法阳性率明显高于乳胶法。测定25例健康正常人,RF均小于20IU/ml,ASO均值为70.7±55.6IU/ml。结论:本方法的重复性、 准确性、稳定性、特异性均较好,脂血、溶血、黄疸无明显影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因子 抗链球菌溶血素O 速率散射比浊法 乳胶凝集法 rf AS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精蛋白体外抑制RF/6A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曲超 马平 +3 位作者 余雨枫 董巍 董丹丹 胡建斌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0-173,共4页
目的研究鱼精蛋白对体外培养的RF/6A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RF/6A细胞的正常及缺氧培养模型,在上清液中加入鱼精蛋白,质量浓度分别为10、20、40、80、160μg/mL。在细胞培养的0、24、48、72、96、120h取... 目的研究鱼精蛋白对体外培养的RF/6A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RF/6A细胞的正常及缺氧培养模型,在上清液中加入鱼精蛋白,质量浓度分别为10、20、40、80、160μg/mL。在细胞培养的0、24、48、72、96、120h取上清液行ELISA检测,定量分析细胞的VEGF表达情况。在培养96h时,取出细胞铺片行免疫病理学检测,检测VEGF与受体的结合状况。结果在10~80μg/mL的范围内,鱼精蛋白的抑制作用与质量浓度成正比,80μg/mL为最佳的抑制质量浓度。缺氧条件下RF/6AVEGF的表达量始终高于正常氧浓度条件下;正常和缺氧状态下,鱼精蛋白均可以明显抑制VEGF的表达,不同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5,P=0.002)。免疫病理染色表明鱼精蛋白减少了VEGF与其受体的结合。结论一定质量浓度的鱼精蛋白对正常及缺氧状态下的RF/6AVEGF的表达有明确的抑制作用,同时还可以减少VEGF与VEGF受体的结合。鱼精蛋白有可能成为临床治疗缺血型新生血管性眼底病的新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精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rf/6A细胞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NC00837/miR-671-5p/SERPINE2功能轴促进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的恶性病理学过程
16
作者 曹周芳 汪元 +2 位作者 王梦娜 孙玥 刘菲菲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1-378,共8页
目的探讨LINC00837/miR-671-5p/SERPINE2功能轴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A-FLS)病理学过程的影响。方法选用正常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FLS)和RA-FLS,构建LINC00837的过表达质粒和干扰质粒转染至RA-FLS中,实验分为对照组(FLS)、... 目的探讨LINC00837/miR-671-5p/SERPINE2功能轴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A-FLS)病理学过程的影响。方法选用正常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FLS)和RA-FLS,构建LINC00837的过表达质粒和干扰质粒转染至RA-FLS中,实验分为对照组(FLS)、模型组(RA-FLS)、pcDNA3.1-NC组、pcDNA3.1-LINC00837组、siRNA-NC组、siRNA-LINC00837组。采用双荧光素酶验证LINC00837靶向miR-671-5p及miR-671-5p靶向SERPINE2关系;使用qRT-PCR实验检测各组细胞LINC00837、miR-671-5p、SERPINE2表达量;Edu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划痕愈合实验检测RA-FLS迁移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增殖、迁移相关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炎性细胞因子分泌情况。结果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LINC00837与miR-671-5p的3'非翻译区(3'UTR)结合,而miR-671-5p与SERPINE2的3'非翻译区(3'UTR)结合,两两之间具有结合位点(P<0.01)。同一时间段,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LINC00837和SERPINE2表达量升高,而miR-671-5p表达量降低,细胞增殖、迁移能力提高,促炎细胞因子表达升高,抑炎细胞因子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pcDNA-LINC00837组细胞增殖、迁移活跃,促炎细胞因子表达升高,抑炎细胞因子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siRNA-LINC00837组细胞增殖、迁移能力下降,促炎细胞因子表达下降,抑炎细胞因子水平升高(P<0.01)。结论RA-FLS中存在LINC00837/miR-671-5p/SERPINE2功能轴,该功能轴促进RA-FLS增殖、迁移及炎症因子分泌等恶性病理学过程,干预LINC00837有望成为调控RA-FLS病理学过程的潜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 LINC00837 增殖迁移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血管生成因子调控类风湿关节炎血管翳生成的分子机制及中药干预作用
17
作者 胡泽玉 赵芳 +3 位作者 陈晶 林也 蔡雄 刘良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01-1406,共6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滑膜组织中大量炎症细胞的浸润促进血管新生,形成侵袭性的血管翳,最终导致骨侵蚀和软骨破坏,对关节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大量研究表明,生长因子、黏附因子、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滑膜组织中大量炎症细胞的浸润促进血管新生,形成侵袭性的血管翳,最终导致骨侵蚀和软骨破坏,对关节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大量研究表明,生长因子、黏附因子、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基质金属蛋白质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等促血管生成因子在RA进展中具有刺激血管翳形成的作用。近年来,多种中药展现出抑制血管翳形成的作用。该文通过阐明促血管生成因子在RA中的作用机制,并对中药通过上述机制发挥抑制血管翳形成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治疗RA提供更多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血管翳 促血管生成因子 中药 分子机制 干预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芍甘附子汤联合甲氨蝶呤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疾病活动度、类风湿因子及血清IL-17、IL-6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培虎 付小娟 肖剑伟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探究加味芍甘附子汤辅助方案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应用疗效。方法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在医院随机选取活动期RA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5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探究加味芍甘附子汤辅助方案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应用疗效。方法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在医院随机选取活动期RA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5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芍甘附子汤。对比两组的治疗疗效、中医证候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检测两组外周血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6(IL-6)和干扰素γ(IFN-γ)]、RF浓度,并采用疾病活动性评分标准(DAS28)对患者进行监测。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3项主症、3项次症得分均低于对照组,血清IFN-γ、IL-6、IL-17、RF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24周及36周后,观察组DAS28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芍甘附子汤联合甲氨蝶呤可以有效降低活动期RA患者的疾病活动度、血清炎症因子及RF水平,提高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加味芍甘附子汤 甲氨蝶呤 疾病活动度 类风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感知信号通路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刘小曼 沈小兰 +3 位作者 郭响 张婧恺 侯晓强 冯知涛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4-720,共7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滑膜炎、滑膜细胞增殖、新生血管生成、骨与软骨破坏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多种细胞、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都参与了RA发病,其中缺氧诱导因子(HIF)和氧感知信号通路(PHD-HIF-V...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滑膜炎、滑膜细胞增殖、新生血管生成、骨与软骨破坏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多种细胞、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都参与了RA发病,其中缺氧诱导因子(HIF)和氧感知信号通路(PHD-HIF-VHL)与RA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联,在滑膜细胞增生、炎症反应和软骨破坏等环节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从氧感知信号通路作用机制、参与RA发病环节方面阐述氧感知信号通路在RA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以氧感知信号通路的重要分子为靶点为抗RA药物研究提供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感知 类风湿关节炎 缺氧诱导因子 信号通路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cGAS-STING信号通路的影响
20
作者 汪陶荣 邵玉宝 +3 位作者 刘楠楠 李文昊 李梦 陈晓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78,共6页
目的探究白藜芦醇(Res)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的影响,并初步分析Res抑制FLS释放炎症因子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RA患者FLS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Res(0、20、40、80、160、320μmol/L)进行处理,12、24 h后CCK-8... 目的探究白藜芦醇(Res)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的影响,并初步分析Res抑制FLS释放炎症因子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RA患者FLS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Res(0、20、40、80、160、320μmol/L)进行处理,12、24 h后CCK-8法分别检测FLS细胞活力;采用不同浓度的Res(0、40、80、160μmol/L)进行处理FLS细胞24 h后,ELISA法分析FLS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测定细胞中环磷酸鸟苷-腺苷酸合成酶(cGAS)、干扰素刺激因子(STING)蛋白的表达水平;慢病毒感染FLS使其过表达cGAS,将细胞分为Control(对照)组、cGAS组(cGAS过表达)、Res+cGAS组(Res 160μmol/L+cGAS过表达)、Res组(Res 160μmol/L)。Western blot测定各组细胞中STING蛋白的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FLS细胞活力,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IL-6和TNF-α含量。结果CCK-8实验结果显示,与0μmol/L Res组比较,使用40、80、160μmol/L的Res处理24 h后的三组FLS细胞活力下降(P<0.01);ELISA结果也表明与0μmol/L Res组比较,使用40、80、160μmol/L的Res处理后的三组FLS细胞上清液中IL-6和TNF-α含量也降低(P<0.01)。同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0μnmol/L的Res组相比,经过40、80、160μnmol/L的Res处理后的三组FLS细胞中STING和cGAS蛋白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Control组相比,过表达cGAS后,CGAS组中FLS中STING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与Res组相比,Res+cGAS组中FLS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含量及FLS中STING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P<0.05)。结论适当剂量的Res能有效减少FLS细胞分泌炎症因子,而这一抑制作用机制可能源于其对cGAS-STING信号传导途径的阻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白藜芦醇 cGAS-STING信号通路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