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9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观察电针健康受试者不同经穴对Resting-state fMRI脑功能连接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石文英 李平 +7 位作者 娄必丹 李金香 范磊 罗容 唐健 周有君 廖玲 章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029-3032,I0017,共5页
目的:观察比较电针心经穴与心包经穴时激活脑区的功能连接变化差异,为临床运用针刺心经、心包经穴治疗相关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9例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电针心经穴组14例和电针心包经穴组15例,以双侧后扣带回为种子... 目的:观察比较电针心经穴与心包经穴时激活脑区的功能连接变化差异,为临床运用针刺心经、心包经穴治疗相关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9例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电针心经穴组14例和电针心包经穴组15例,以双侧后扣带回为种子点,采用功能连接作为观察指标,分析两组电针刺激状态下脑功能连接的差异。结果:两组电针前静息状态下的脑功能连接比较未发现存在明显差异的脑区。电针心经穴与心包经穴时脑内功能网络均发生改变,前者出现功能连接增强的区域为右侧额下回、左侧颞下回、右侧顶下小叶、右侧海马旁回,新激活脑区为双侧中央后回、左侧中央前回、右侧楔前叶、左侧角回、左侧枕下回、左侧脑岛(P<0.05);后者出现功能连接增强的区域为右侧顶上小叶,新激活脑区为左侧小脑舌、左侧顶叶楔前叶、右侧枕下回、左侧豆状核、右侧脑岛(P<0.05)。结论:(1)大脑在无任务的安静、清醒状态下存在一定的功能活动。(2)电针心经、心包经穴广泛激活的脑区主要与精神、神志、智力等密切相关,为临床上选用二者治疗与上述脑区相关的精神、神志类疾病提供了重要的客观依据。电针心经激活的中央前回为皮质运动前区,与对侧肢体运动功能密切相关,它的激活为临床上治疗中风肢体功能障碍选用手少阴心经穴提供了佐证。两组均激活的脑岛与心血管的功能关系密切,为临床上选用心经、心包经穴治疗心血管病提供了部分影像学依据。两条经脉的主治有交叉性,均可用于治疗心脑相关疾病,同时又各有偏颇,心包经多用于治疗与心相关疾病,而心经更多用于治疗精神神志类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心经 心包经 Resting—state fMRI 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泛性焦虑症双侧杏仁核静息态和动态功能连接特征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2
作者 张磊 王小玲 +9 位作者 孙继飞 曹久冬 洪洋 罗萍 孙黎 吕学玉 刘军 赖菁玲 方继良 郎学森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9-53,61,共6页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连接(restingstatefunctionalconnectivity,rs-FC)和动态功能连接(dynamicfunctional connectivity,dFC)方法观察广泛性焦虑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异常改变特征。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GAD患者35例和...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连接(restingstatefunctionalconnectivity,rs-FC)和动态功能连接(dynamicfunctional connectivity,dFC)方法观察广泛性焦虑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异常改变特征。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GAD患者35例和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35例,对两组被试分别采集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数据,以杏仁核为种子点,观察两组被试双侧杏仁核的rs-FC和dFC异常改变特征,并进一步将差异脑区与临床症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rs-FC方面,GAD组左侧杏仁核与左侧眶部额下回、左侧中央后回、左侧枕上回、左侧颞中回颞极(t=-2.236、-2.220、-2.222、-2.230,P<0.005)的rs-FC较HC组减低,右侧杏仁核与左侧额中回、左侧辅助运动区、左侧中央后回(t=-2.297、-2.296、-2.299,P<0.005)的rs-FC较HC组减低;在dFC方面,GAD组左侧杏仁核与右侧颞中回、左侧楔前叶(t=-2.236、-2.220,P<0.005)的dFC较HC组减低,右侧杏仁核与右侧眶部额中回、右侧岛叶dFC较HC组减低(t=-2.297、-2.296,P<0.005),且GAD组右侧杏仁核与左侧额中回的rs-FC值和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17,HAMD-17)评分呈负相关(r=-0.425,P=0.013)。结论GAD患者杏仁核与局部脑区存在静态与动态功能连接异常,主要包括奖赏网络、默认网络、额顶网络和视觉网络,本研究为了解GAD脑功能活动异常神经病理机制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性焦虑症 杏仁核 静息态功能连接 动态功能连接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挖掘多功能并网逆变器潜力的电能质量综合治理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肖白 赵雪纯 +3 位作者 高宁远 杨士伟 吕会森 董光德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3-140,共8页
针对新型电力系统中新能源发电并网带来的电能质量问题和逆变器容量利用率低的情况,提出一种挖掘多功能并网逆变器(MFGCI)潜力的电能质量综合治理策略。采用Louvain社团发现算法对目标电网进行分区,并按照无功灵敏度最大原则确定各区域... 针对新型电力系统中新能源发电并网带来的电能质量问题和逆变器容量利用率低的情况,提出一种挖掘多功能并网逆变器(MFGCI)潜力的电能质量综合治理策略。采用Louvain社团发现算法对目标电网进行分区,并按照无功灵敏度最大原则确定各区域主导治理节点。建立基于G1-改进拉开档次法(ISD)的电能质量综合评估模型。构建考虑MFGCI不同剩余容量的电能质量综合治理双层优化模型,上层模型以新能源并网有功功率削减量最小为目标,下层模型以治理后的电能质量最优为目标。利用遗传算法和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双层优化模型进行求解。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是正确的、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新能源发电并网 电能质量 多功能并网逆变器 综合治理 双层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轴索损伤患者脑动态功能连接密度差异的MRI研究
4
作者 李健 陈玲珑 +4 位作者 曾新益 王媛媛 欧阳烽 李声鸿 曾献军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3,共6页
目的本研究利用基于体素的动态功能连接密度(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density,dFCD)方法研究创伤性轴索损伤患者(traumatic axonal injury,TAI)脑功能网络改变的时间变异性。材料与方法招募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就诊... 目的本研究利用基于体素的动态功能连接密度(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density,dFCD)方法研究创伤性轴索损伤患者(traumatic axonal injury,TAI)脑功能网络改变的时间变异性。材料与方法招募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脑外伤患者182例,并采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从中筛选出符合临床诊断的单纯性TAI患者26例,同时社区招募相匹配的27例健康对照组,基于MATLAB 2016b平台的数据处理工具包DPABI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基于Dynamic BC工具箱结合滑动时间窗方法研究dFCD的时间变异性,最后分析有差异的脑区dFCD值与临床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我们发现TAI患者右侧海马/海马旁回、右侧岛叶/中央盖沟的dFCD时间变异性增加(体素水平P<0.01,团块水平P<0.05,GRF校正),右侧内侧额上回、双侧辅助运动区/左侧中央旁小叶/左侧中央前回等区域dFCD时间变异性减低(体素水平P<0.01,团块水平P<0.05,GRF校正),主要涉及到默认网络、突显网络、感觉运动网络,相关性分析未发现dFCD值与临床量表有显著相关(P>0.05)。结论TAI患者dFCD改变反映了更细微的大脑动态活动变化,加深了对TAI患者全脑功能连接变化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轴索损伤 功能连接密度 动态 脑功能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降糖药对T2DM患者嗅觉神经环路重塑价值的fMRI研究
5
作者 吴敏 李欣 +8 位作者 张雯 李卫萍 张易 李倩 申欣怡 张鑫 计成 毕艳 张冰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20,26,共12页
目的探讨三种临床常见的降糖药(利拉鲁肽、达格列净和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嗅觉易损脑区与全脑之间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包括基线期和药物治疗两个阶段的... 目的探讨三种临床常见的降糖药(利拉鲁肽、达格列净和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嗅觉易损脑区与全脑之间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包括基线期和药物治疗两个阶段的研究。基线期研究招募糖代谢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51例和T2DM组191例。评估两组间FC、认知功能、嗅觉行为学及临床指标的差异。药物治疗随访研究中,36例经过二甲双胍治疗仍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被随机平均分配到三个治疗组:利拉鲁肽组(n=12)、达格列净组(n=12)和阿卡波糖组(n=12),为期16周,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评估三种药物对FC、认知功能和嗅觉行为学的影响。结果利拉鲁肽治疗16周后,T2DM患者血糖明显改善,减重效果显著;延迟记忆改善(t=−6.148,P<0.001)和嗅觉阈值升高(t=−2.321,P=0.040);左侧丘脑和左侧枕下回及右侧丘脑和左侧梭状回间FC的代偿升高得到恢复(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5,团块水平P<0.05),而阿卡波糖和达格列净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利拉鲁肽能够显著改善两侧丘脑和左侧枕叶间的FC、认知功能以及嗅觉阈值,利拉鲁肽具有除代谢益处之外的神经保护作用,而达格列净和阿卡波糖没有表现出嗅觉、认知及脑功能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降糖药物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功能连接 嗅觉神经环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生物-肠-脑轴的维生素D改善孤独症症状效果评价研究
6
作者 黄浩宇 杜晓亮 +4 位作者 王静 吴金庭 邹卓 陈颖娟 刘芸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9-155,共7页
目的基于微生物-肠-脑轴分析维生素D对孤独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患儿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将72例ASD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其中对照组脱落3例。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补充1200 IU/d的维生素D,对照组仅... 目的基于微生物-肠-脑轴分析维生素D对孤独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患儿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将72例ASD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其中对照组脱落3例。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补充1200 IU/d的维生素D,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干预12周。干预前后进行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重复刻板行为检查表-修订版(repetitive behavior scale-revised,RBS-R)评估,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检测静息态脑功能连接强度,以及检测血清25(OH)D3水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肠道菌群,比较两组各指标前后差值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前后差值比较,观察组CARS量表评分(-5.92±1.40 vs.-2.55±1.43)、RBS-R量表评分(-5.99±1.01 vs.-3.10±1.47)、静息态脑功能连接值(0.19±0.15 vs.0.10±0.18)、血清25(OH)D3水平[(34.89±8.18)ng/mL vs.(0.68±6.73)ng/mL]、血清白介素-6水平[(-6.60±6.07)pg/mL vs.(-0.74±9.45)pg/mL]、白介素-1β水平[(-2.56±1.33)pg/mL vs.(-0.04±2.13)pg/mL]、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4.09±3.85)pg/mL vs.(0.21±4.05)pg/mL]的干预前后差值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肠道微生物β多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2=0.030,P=0.040,Adonis)。LEfSe结果提示干预后梭菌纲(LDA=4.747,P=0.003)、梭菌目(LDA=4.747,P=0.003)、梭菌科(LDA=3.476,P=0.001)、毛螺菌科(LDA=4.709,P=0.004)、气味杆菌科(LDA=3.458,P=0.027)、气味杆菌属(LDA=3.458,P=0.027)、伯克霍尔德氏菌目(LDA=3.339,P=0.038)、厚壁菌门(LDA=4.764,P=0.003)、β-变形菌纲(LDA=3.338,P=0.037)在观察组富集。结论补充维生素D能调节ASD患儿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显著影响特定肠道微生物丰度,降低机体炎症因子,增加脑功能连接强度,缓解ASD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维生素D 16S rRNA 微生物-肠-脑轴 肠道微生物 炎症因子 脑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超螺旋滑模观测器的并网逆变器开路故障诊断
7
作者 韩素敏 高静利 +1 位作者 赵国帅 贾焦心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0-128,共9页
针对并网逆变器开关管单管和双管开路故障,提出一种采用超螺旋滑模观测器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引入超螺旋算法设计滑模观测器,通过将滑模控制中的高频切换信号转换为分数次幂和积分项的组合,并将其中的符号函数替换为双曲函数,用来抑... 针对并网逆变器开关管单管和双管开路故障,提出一种采用超螺旋滑模观测器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引入超螺旋算法设计滑模观测器,通过将滑模控制中的高频切换信号转换为分数次幂和积分项的组合,并将其中的符号函数替换为双曲函数,用来抑制抖振现象和提高收敛速度,从而实现三相电流的快速精确估计;其次,提出正态差异电流法的故障检测方法,以实际电流和估计电流的概率密度函数差为依据,并结合自适应阈值进行故障检测,可有效避免并网波动造成的误检;最后,利用健康运行状态下三相电流的相位信息构造故障定位变量,与故障检测相结合实现开路故障快速有效地诊断。实验结果表明,面对多种波动情况,所提方法能够准确有效地诊断出21种故障类型,最小诊断时长仅为19%电流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器 开路故障 超螺旋滑模观测器 概率密度函数 自适应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和复发抑郁症共病失眠的静息态脑功能网络特征初步比较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丽梅 李梦瑶 +9 位作者 黄颖欣 黄毅华 谢旺 阎路达 李晶晶 李仲贤 彭敏 周逸夫 方继良 周鹏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4,110,共7页
目的探讨首发和复发抑郁症共病失眠(recurrent depression comorbid insomnia,RDCI)的脑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差异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纳入53例抑郁症共病失眠患者,根据抑郁是否为首次发作分为首发抑郁... 目的探讨首发和复发抑郁症共病失眠(recurrent depression comorbid insomnia,RDCI)的脑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差异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纳入53例抑郁症共病失眠患者,根据抑郁是否为首次发作分为首发抑郁症共病失眠(first-episode depression comorbid insomnia,FEDCI)组32例和RDCI组21例,另外,纳入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21例。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评估抑郁程度,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评估睡眠状态。所有受试者均采集静息态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数据。运用SPSS软件包,对三组基于双侧前扣带皮质喙部(rostr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rACC)为种子点的FC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其差异脑区与临床量表的相关性,fMRI数据采用GRF校正,设置体素水平P<0.001,簇水平P<0.05。结果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症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EDCI组和RDCI组与HC组间基于双侧rACC的F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以左侧rACC为种子点,与HC组相比,RDCI组的左侧角回、右侧额中回的FC值较低(P<0.05);RDCI组与FEDCI组相比,左侧角回、左侧额下回FC值更高(P<0.05)。以右侧rACC为种子点,与HC相比,FEDCI组左侧丘脑FC值更高(P<0.05);左侧中央后回、右侧岛叶FC值更低(P<0.05)。与RDCI组相比,FEDCI组左侧中央后回、右侧岛叶FC值更低(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FEDCI组左侧rACC和左侧角回FC值与HAMD-17呈正相关(P=0.012,r=0.439)。RDCI组的左侧rACC与左侧额下回之间的FC值与发作次数正相关(P=0.002,r=0.654)。结论FEDCI和RDCI的前额叶-情感网络-感觉运动网络存在明显差异,与临床症状、发作次数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首发抑郁症共病失眠 复发抑郁症共病失眠 功能连接 喙侧前扣带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苯丙胺成瘾患者中缝背核的异常连接组:一项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9
作者 张明玉 李亚迪 +5 位作者 程萍 汪淑媛 王洁 刘惠芬 周文华 郭菲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5-331,共7页
目的:运用静息态功能连接、基于功能连接的图论分析及效应连接分析方法,探讨中缝背核(DRN)在甲基苯丙胺(MA)成瘾中的作用.方法:提取46名MA成瘾患者和46名健康对照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图像中的DRN作为感兴趣区(ROI).分析DRN与... 目的:运用静息态功能连接、基于功能连接的图论分析及效应连接分析方法,探讨中缝背核(DRN)在甲基苯丙胺(MA)成瘾中的作用.方法:提取46名MA成瘾患者和46名健康对照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图像中的DRN作为感兴趣区(ROI).分析DRN与大脑其他区域之间的功能连接和效应连接.此外,构建一个包含247个脑区节点的静息态功能网络,用于分析DRN的局部拓扑属性.同时,分析MA成瘾患者中异常的脑网络指标与临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A成瘾患者中,DRN与包括视觉皮质、海马和杏仁核等脑区在内的多个大脑区域表现出显著增强的功能连接(PTFCE校正<0.05).MA成瘾组中DRN的局部节点效率、介数中心性、强度和脆弱性显著增加(Pperm<0.05),这些异常的拓扑属性与焦虑-抑郁因子、思维障碍因子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效应连接分析显示,右侧顶下小叶到DRN的效应连接显著增加(PTFCE校正<0.05).结论:在MA成瘾患者中,DRN与多个大脑区域(特别是视觉和奖赏通路)表现出显著增强的功能连接,突出了其在药物相关线索反应和MA成瘾维持中的作用.从右侧顶下小叶到DRN的效应连接的增加可能影响决策过程,进一步强调了DRN在药物相关线索反应中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苯丙胺 中缝背核 功能连接 效应连接 图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基底前脑亚区功能连接变化模式
10
作者 何雨洁 闫少珍 +5 位作者 陈志庚 毕晟 薛寒笑 崔碧霄 马杰 卢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1-705,共5页
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基底前脑亚区功能连接(FC)变化模式。方法回顾性收集42例AD(AD组)及41名健康对照(HC组)的静息态功能MRI数据,基于基底前脑亚区(Ch123和Ch4)种子点分析FC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相比HC组,AD组左侧Ch4与左侧海... 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基底前脑亚区功能连接(FC)变化模式。方法回顾性收集42例AD(AD组)及41名健康对照(HC组)的静息态功能MRI数据,基于基底前脑亚区(Ch123和Ch4)种子点分析FC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相比HC组,AD组左侧Ch4与左侧海马及左侧后扣带回间FC明显减弱,右侧Ch4与右侧中央前回及右侧中央后回间FC明显增强(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1、簇水平P<0.05);左侧Ch123与左侧颞上回及左侧脑岛间FC明显增强,右侧Ch123与右侧眶部额上回及右侧眶部额下回间FC明显减弱、而与左侧颞上回及左侧颞极间FC明显增强(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1、簇水平P<0.05)。结论AD患者不同基底前脑亚区FC变化模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功能连接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认知负荷下年轻人言语过程中大脑皮质激活区域和功能连接性的差异分析
11
作者 江紫辉 陈秀恩 +6 位作者 郑洁皎 郑拥军 张云云 刘向云 仇丽雯 张晨晨 宁志超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5,共6页
目的 研究不同认知负荷下言语时年轻人大脑皮质激活和功能连接性的差异。方法 21例受试者(平均年龄21.9±1.33岁)分别在一致条件(颜色词语与其字体颜色相对应)和不一致条件(颜色词语与其字体颜色不相对应)下朗读嵌入了颜色词语的短... 目的 研究不同认知负荷下言语时年轻人大脑皮质激活和功能连接性的差异。方法 21例受试者(平均年龄21.9±1.33岁)分别在一致条件(颜色词语与其字体颜色相对应)和不一致条件(颜色词语与其字体颜色不相对应)下朗读嵌入了颜色词语的短句,颜色词语要求读字体的颜色而不是词语本身的读音。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fNIRS)分析大脑左右的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DLPFC)以及左右的辅助运动区皮质(supplementary motor area, SMA)的皮质激活程度[含氧血红蛋白(HbO)浓度变化]和功能连接(脑区间HbO的值的Pearson相关性)差异。结果 fNIRS结果显示,与一致条件下相比较,在不一致条件下,R-DLPFC(t=3.4,P=0.003)、L-DLPFC(t=2.58,P=0.019)、R-SMA(t=3.59,P=0.002)和L-SMA(t=4.06,P=0.001)HbO浓度变化均显著升高,且R-DLPFC与L-DLPFC间的相关性显著增强(t=2.44,P=0.025),但左、右SMA之间以及SMA与DLPFC之间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不一致条件下进行言语时,由于认知负荷增加,DLPFC和SMA的皮质激活程度增加,且左、右DLPFC之间的功能连接强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负荷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 皮质激活 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RF差异性及对大脑功能连接的影响研究——以糖尿病为例
12
作者 王晓燕 张俊然 +2 位作者 罗昌宇 何美荣 周丽君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4-304,共11页
在解析大脑的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 FC)时,血液动力学响应函数(hemodynamic response function, HRF)的差异性往往被忽视,然而该差异会影响到FC的计算,进而混淆统计结果的准确性。该研究以糖尿病患者为例,基于他们与健康... 在解析大脑的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 FC)时,血液动力学响应函数(hemodynamic response function, HRF)的差异性往往被忽视,然而该差异会影响到FC的计算,进而混淆统计结果的准确性。该研究以糖尿病患者为例,基于他们与健康人群的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MRI, rs-fMRI)数据,对比研究了两者HRF参数(响应高度、响应时间、全幅半宽)的差异,并以具有显著差异的脑区作为种子点构建全脑功能连接,进行解卷积前后组内和组间连接强度差异性的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一些关键大脑区域(如brain64),糖尿病患者组的HRF参数与健康人群的统计结果存在显著差异,t检验统计结果显示FC连接强度在解卷积前后具有显著差异的结果不同,反映出HRF差异性影响了FC连接强度的计算,进一步可能影响到对于糖尿病脑网络变化和其内在神经机制的理解。研究结果说明在脑代谢性疾病中以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 BOLD)时间序列为基础进行FC等分析时,需充分考虑到HRF差异性对结果的潜在影响,并对BOLD时间序列进行解卷积,以校正HRF差异,这将有助于更精准地捕捉大脑功能连接的变化和特征,更深刻地反映疾病机制,并且部分解决fMRI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血液动力学响应函数 功能连接 统计分析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纹状体功能连接改变
13
作者 张瑶 吕钦谕 +4 位作者 黄欣欣 汪崇泽 严琦 王培涓 易正辉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2-499,共8页
目的探讨以阴性症状为主(predominant negative symptoms,PNS)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纹状体静息态功能连接(resting-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rsFC)改变及与阴性症状的关系。方法54例PNS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1例健康对照接受静息态功能磁... 目的探讨以阴性症状为主(predominant negative symptoms,PNS)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纹状体静息态功能连接(resting-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rsFC)改变及与阴性症状的关系。方法54例PNS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1例健康对照接受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完成一般资料收集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阴性症状量表(Scale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gative Symptoms,SANS)、时间性愉快体验量表(Temporal Experience of Pleasure Scale,TEPS)评定。选择12个纹状体亚区为感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est,ROIs),分析各ROI与全脑体素的rsFC,并提取差异脑区的rsFC值与阴性症状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PNS精神分裂症患者右背尾壳核与右脑岛、左额中回(middle frontal gyrus,MFG)、右内侧和旁扣带回(median cingulate and paracingulate gyri,MCC)之间,左背尾壳核与右壳核、左脑岛、左MFG之间,右背喙壳核与双侧MFG、左脑岛、右MCC之间,左背喙壳核与右脑岛、左中央沟盖之间,右腹喙壳核与双侧壳核、左MFG、右MCC之间,左腹喙壳核与右脑岛、左壳核、双侧MFG、右MCC、左顶下缘角回之间,及左腹侧尾状核下部/伏隔核与右脑岛、左前扣带回(胼胝体上部)、双侧楔前叶之间的rsFC降低(体素水平P<0.001未校正,簇水平FWE校正,P_(FWE)<0.05/12=0.004)。未发现PNS精神分裂症患者较健康对照rsFC增强的脑区,也未发现与SANS、TEPS量表相关的rsFC(P_(Bonferroni)>0.05)。结论PNS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广泛的皮层-纹状体功能连接异常,主要是壳核与MFG、MCC、岛叶之间rsFC异常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 纹状体 静息态功能连接(rsF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颈动脉狭窄相关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高佳雯 郑宁 邵硕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1-167,共7页
颈动脉狭窄(carotid artery stenosis,CAS)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它不仅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还与认知功能障碍有显著关联性,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无症状颈动脉狭窄(asymptomatic carotid stenosis,ACS)是指尚未发... 颈动脉狭窄(carotid artery stenosis,CAS)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它不仅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还与认知功能障碍有显著关联性,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无症状颈动脉狭窄(asymptomatic carotid stenosis,ACS)是指尚未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缺血性卒中或痴呆的颈动脉疾病。即使在无症状的CAS患者中,也可导致显著的认知功能障碍。为了防止向痴呆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研究CAS与认知之间的关系。随着现代脑成像技术的发展,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能够敏感检测出脑组织血流灌注、结构与功能的异常,为阐明CAS相关认知障碍机制提供了关键影像学证据。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fMRI技术在CAS相关认知障碍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待为CAS的评估和诊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认知功能障碍 磁共振成像 脑功能 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患者岛叶亚区功能连接及葡萄糖代谢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15
作者 毕晟 陈志庚 +7 位作者 何雨洁 薛寒笑 齐志刚 马杰 杨宏伟 武力勇 闫少珍 卢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6-202,共7页
目的观察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bvFTD)患者岛叶亚区脑功能连接和葡萄糖代谢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38例bvFTD患者(bvFTD组)及44名健康人(对照组),基于功能MRI(fMRI)和18 F-FDG PET数据提取以岛叶亚区为种子点的平均时... 目的观察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bvFTD)患者岛叶亚区脑功能连接和葡萄糖代谢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38例bvFTD患者(bvFTD组)及44名健康人(对照组),基于功能MRI(fMRI)和18 F-FDG PET数据提取以岛叶亚区为种子点的平均时间序列信号,获得全脑功能连接图;以脑桥为参考,计算标准摄取值比值(SUVR)。比较组间上述参数,分析bvFTD组岛叶亚区SUVR与临床认知功能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相比对照组,bvFTD组岛叶各亚区与双侧额叶、颞叶、楔前叶、前扣带回及中扣带回功能连接均减弱,部分亚区与双侧顶叶及枕叶功能连接减弱(GRF校正后体素水平P均<0.001、团簇水平P均<0.05);各亚区SUVR均显著降低(GRF校正后体素水平P均<0.001、团簇水平P均<0.05)。bvFTD组右侧腹侧无颗粒岛叶(vIa)、背侧无颗粒岛叶(dIa)、背侧异颗粒岛叶(dId)及左侧背侧无颗粒岛叶(dIa)SUVR与额叶行为量表(FBI)评分呈负相关(r=-0.452~-0.330,P均<0.05)。结论bvFTD患者岛叶亚区存在功能连接及葡萄糖代谢改变,且其右侧vIa、dIa、dId及左侧dIa的SUVR与FBI评分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大脑皮层 磁共振成像 F18氟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MRI在脑卒中康复期脑网络重塑与脑可塑性中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李锡君 余成新 +1 位作者 赵长江 潘君龙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5-141,共7页
脑卒中是全球主要的致残原因之一,可导致患者在运动、感觉及认知功能上出现障碍。传统的康复治疗周期长、见效慢,而近年来脑机接口、健侧第七颈神经移位术、脑刺激和细胞治疗等技术在卒中患者群体中的应用旨在增强脑可塑性、缓解症状,... 脑卒中是全球主要的致残原因之一,可导致患者在运动、感觉及认知功能上出现障碍。传统的康复治疗周期长、见效慢,而近年来脑机接口、健侧第七颈神经移位术、脑刺激和细胞治疗等技术在卒中患者群体中的应用旨在增强脑可塑性、缓解症状,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作为脑科学重要的研究工具之一,已经广泛应用于脑卒中康复的研究中,它不仅能描述功能和网络连接变化,还能预测康复预后、指导治疗方案和监测康复效果,为脑卒中康复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本综述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应用fMRI技术在脑卒中康复期脑网络重塑等方面的探索,分析了相关研究成果以及存在的难点,以期为脑卒中康复治疗的fMRI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大脑可塑性 脑网络重塑 功能连接 皮质脊髓束完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期帕金森病脑网络动态功能连接改变
17
作者 刘沁茹 唐玉清 +4 位作者 谭长连 李旭 牛亚平 黄聪丽 廖海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9-393,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分期帕金森病(PD)脑网络动态功能连接(dFC)改变。方法前瞻性对52例早期PD(早期PD组)、36例晚期PD(晚期PD组)及38名健康对照(HC组)行静息态功能MRI;以滑动窗口法、独立成分分析及k均值聚类等方法获取脑网络dFC强度及时间属性... 目的观察不同分期帕金森病(PD)脑网络动态功能连接(dFC)改变。方法前瞻性对52例早期PD(早期PD组)、36例晚期PD(晚期PD组)及38名健康对照(HC组)行静息态功能MRI;以滑动窗口法、独立成分分析及k均值聚类等方法获取脑网络dFC强度及时间属性(包括分数窗口、停留时间及转换次数)。结果PD患者视觉网络(VIS)、感觉运动网络(SMN)、默认模式网络(DMN)、小脑网络(CB)及认知执行网络(CEN)的网络内及网络间连接模式均发生改变。共获得4种dFC状态,状态Ⅰ、Ⅱ下成分间连接较强,而状态Ⅲ、Ⅳ下连接较弱。晚期PD组、早期PD组及HC组分数窗口及停留时间在状态Ⅱ下依次升高,而在状态Ⅲ下依次降低(P均<0.05)。状态Ⅰ、Ⅳ下,早期PD组与晚期PD组分数窗口及停留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状态Ⅰ下分数窗口及停留时间均低于HC组(P均<0.05)、状态Ⅳ下分数窗口均高于HC组(P均<0.05)。结论PD dFC时间属性发生改变,具有更高分离状态;分数窗口及停留时间与PD分期相关,有望成为评估PD分期的新型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磁共振成像 功能连接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差分密码分析的全连接神经网络模型萃取
18
作者 熊黎依 刘阳 +2 位作者 陆金玉 刘国强 孙兵 《密码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9-695,共17页
近年来,参数萃取技术已成为深度学习领域的一个关键研究方向,其主要目标是从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中提取关键的模型参数,包括连接权重和偏置项等.参数萃取技术对于深入理解网络内部机制、优化模型结构以及提高模型透明度具有重要的理论... 近年来,参数萃取技术已成为深度学习领域的一个关键研究方向,其主要目标是从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中提取关键的模型参数,包括连接权重和偏置项等.参数萃取技术对于深入理解网络内部机制、优化模型结构以及提高模型透明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然而,当前的参数萃取技术主要适用于采用ReLU激活函数的网络模型.考虑到更复杂网络的高度非线性特征,参数萃取的难度显著增加.对于更复杂结构和不同类型激活函数的研究仍相对匮乏.为弥补这一缺口,本文借鉴密码学中差分密码分析的思想,提出了一种面向单隐层Leaky ReLU和Parametric ReLU全连接神经网络的参数萃取方法.本文详细阐述了如何仅通过网络访问准确地提取包括激活函数参数在内的网络参数.此外,通过对MNIST数据集上训练的网络进行实证分析,以及在密码学中神经网络区分器的简化版本上进行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这项研究为深度学习模型的解释性研究和优化实践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连接神经网络 模型萃取 差分密码分析 激活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员慢性失眠的EEG源定位和功能网络连接特征研究
19
作者 李秦陇 赵丽 周越 《体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78,共15页
目的:基于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m,EEG)信号探讨慢性失眠运动员睡眠过程和清醒状态EEG动态变化,分析慢性失眠的中枢神经调控特征,为慢性失眠的防治提供可行性监测方法。方法:使用多导睡眠监测仪记录30名国家一级及以上男性运动员的... 目的:基于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m,EEG)信号探讨慢性失眠运动员睡眠过程和清醒状态EEG动态变化,分析慢性失眠的中枢神经调控特征,为慢性失眠的防治提供可行性监测方法。方法:使用多导睡眠监测仪记录30名国家一级及以上男性运动员的整晚睡眠过程(其中慢性失眠组15名,正常睡眠组15名)。在睡前、晨起时,使用64导脑电仪、30 s Wingate等测评运动员清醒EEG特征和运动表现。结果:与正常睡眠组相比,慢性失眠运动员睡眠潜伏期(sleep onset latency,SOL)延长、觉醒时长(awaking time,AT)增加,睡眠总时长显著缩短、睡眠效率(sleep efficiency,SE)降低、深睡眠(deep sleep time,DST)和快动眼(rapid eye movement,REM)睡眠占比显著减少(P<0.01)。慢性失眠组较正常睡眠组睡眠的EEG功率谱密度在睡眠起始阶段,δ和σ频段递增、β频段递减显著较慢(P<0.05);睡眠维持阶段DST期θ和σ频段更低,REM期α频段更高(P<0.001);睡眠转换期α、σ和β频段更高(P<0.001),而δ频段更低(P<0.01);整夜及非快动眼期(non rapid eye movement,NREM)前10 min的纺锤体数量更少(P<0.01),NREM期前10 min的纺锤体密度更低(P<0.01)。从脑溯源结果来看,与正常睡眠运动员相比,慢性失眠运动员睡前δ频段大脑左侧额叶(内侧额回等)活动性更高(P<0.05)。脑功能网络连接中,慢性失眠组睡前和晨起δ频段的局部效率、β频段的聚类系数,晨起时θ和σ频段的全局效率、β频段的拉普特征值,睡前α和β频段的拉普特征值均低于正常睡眠组(P<0.05)。结论:慢性失眠运动员睡前大脑左侧额叶(内侧额回等)δ频段活性过高,脑功能网络连接效率下降,导致觉醒−睡眠转换过程被扰乱,从而延长SOL并增加AT,最终降低SE。而睡眠过程中EEG低频波增加缓慢,高频波降低缓慢,可能是导致DST和REM睡眠占比减少,进一步削弱晨起时脑功能网络连接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 睡眠质量 中枢神经 脑功能网络连接 运动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入河雨水管道水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20
作者 郑子萱 郑飞飞 +3 位作者 唐洪武 张汇明 汪怡然 袁赛瑜 《水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42,共11页
管道下游高水位顶托是影响雨水管网排涝的关键因素,对城市内涝防控至关重要,但其水动力过程作用机理尚不清晰。通过上游水池-试验管道-下游渠道物理试验,研究下游河道状态对城市入河雨水管道排水能力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对于较大坡度... 管道下游高水位顶托是影响雨水管网排涝的关键因素,对城市内涝防控至关重要,但其水动力过程作用机理尚不清晰。通过上游水池-试验管道-下游渠道物理试验,研究下游河道状态对城市入河雨水管道排水能力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对于较大坡度管道,尽管在顶托初始阶段流速下降,但顶托作用能对非满流管道产生抽吸效应,增加管道过流面积并促进排水(增幅可达18.7%);过度顶托将显著抑制排水(降幅可达20.3%);下游河道流动可以改善受顶托管道的排水能力,降雨过程排水总量和峰值流量随河道流速增加而增大,最大分别提升4.6%和8.5%。研究结果加强了下游河道高水位顶托对管道排水过程作用机理的认识,为城市河网调控及相关排水工程设计提供了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河雨水管道 城市内涝 顶托作用 水动力过程 管道排水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