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瓯江口核心港区海域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1
作者 董超 王建强 +2 位作者 陈选博 周宇渤 张朋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81,共11页
瓯江口大、小门岛港区和状元岙港区是温州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温州市海洋经济重点建设区块。基于对港区海岛岸线资源开发强度、水深地形条件、波浪动力环境、海床冲淤风险及海水富营养化的分类分级评价,从港区岸线资源供给能力、地质... 瓯江口大、小门岛港区和状元岙港区是温州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温州市海洋经济重点建设区块。基于对港区海岛岸线资源开发强度、水深地形条件、波浪动力环境、海床冲淤风险及海水富营养化的分类分级评价,从港区岸线资源供给能力、地质条件支撑能力及海洋环境纳污能力3个方面对大、小门岛港区和状元岙港区开发利用现状和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核心港区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介于1.6~2.4,属于承载力临界区间中的较高范围;小门岛港区资源承载力最低,制约因素主要为自然岸线资源供给能力及海水纳污能力较低;大门岛港区承载力最高,水深地形条件为最大限制条件;状元岙港区承载力居中,限制因素为自然岸线供给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瓯江口 核心港区 地质资源环境 岸线开发强度 冲淤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种方法的赤峰市撰山子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2
作者 孙家全 崔健 +2 位作者 刘润 宋万兵 孙秀波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85-1293,共9页
【研究目的】在中国大力倡导绿色矿山的背景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理应受到资源环境的限制,开展矿山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打造绿色矿山、实现矿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据。【研究方法】为客观分析撰山子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筛选了内蒙古赤... 【研究目的】在中国大力倡导绿色矿山的背景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理应受到资源环境的限制,开展矿山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打造绿色矿山、实现矿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据。【研究方法】为客观分析撰山子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筛选了内蒙古赤峰市撰山子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提出了以“资源+环境+社会”为框架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进行了撰山子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资源本底、环境本底和状态评价。【研究结果】根据资源承载本底评价,四矿段承载力最低,六矿段承载力最高,说明四矿段矿产资源可利用量最低;根据环境承载本底评价,四、五、六、七矿段承载力等级相同,说明矿区地质环境、生态环境稳定,为矿区开发打下了良好的环境基础;根据承载状态评价,六矿段承载力最高,四、五、七矿段承载力等级相同,说明矿区承载状态均未发生超载,未对周边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结论】本文创新性地将资源禀赋、环境状况和社会发展状态纳入矿区资源环境承载评价体系。根据评价结果,撰山子矿区整体资源环境承载力处于高水平,矿区各矿段资源环境现状良好,评价结果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和全面性。开展矿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对于促进矿山资源管理、环境治理及矿业开发具有现实意义,也为今后矿业开发前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资源环境 承载力 多种方法 指标体系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发展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研究
3
作者 朱明莉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4期37-39,共3页
资源环境承载着农村发展,农村发展又反哺资源环境,两者相互耦合协调,共同推动乡村振兴发展。运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模型,测算了贵州省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的乡村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度,结果显示:贵州省9个州市乡村发展、资源环境水平在2... 资源环境承载着农村发展,农村发展又反哺资源环境,两者相互耦合协调,共同推动乡村振兴发展。运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模型,测算了贵州省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的乡村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度,结果显示:贵州省9个州市乡村发展、资源环境水平在2010年—2020年大幅度提升,但存在着州市得分极差大的问题;各州市乡村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协调度逐年增长,到2020年都达到基本协调等级及以上,贵阳市达到高度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发展 资源环境承载力 耦合协调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关系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任婉侠 韩彬 谢潇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88,共10页
理清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关系可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转型提供决策参考。在分析2003—2019年东北地区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空格局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剖析了二者耦合关系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2003—2019年,东... 理清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关系可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转型提供决策参考。在分析2003—2019年东北地区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空格局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剖析了二者耦合关系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2003—2019年,东北地区综合城镇化水平提升了114.29%,总体呈现“东高西低”、辽中南城市群和哈长城市群核心城市引领全域发展的局面;资源环境承载力呈增加趋势,增幅36.09%,空间上聚集于哈大线周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与综合城镇化水平的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近年增幅有所下降,且辽西北、吉林南部和黑龙江西北部耦合协调度相对较低,核心城市和重要城市耦合协调度普遍较高。亟须提升核心城市对中小城镇的辐射引领能力,并加强生态退化地区的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资源环境承载力 耦合关系 时空变化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几”字弯都市圈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研究
5
作者 王芳 侯静怡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91,共7页
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下,如何实现生态脆弱区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以典型生态脆弱区黄河“几”字弯都市圈21个地级市为例,基于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的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数据,运用熵权TOPSI... 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下,如何实现生态脆弱区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以典型生态脆弱区黄河“几”字弯都市圈21个地级市为例,基于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的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分析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并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揭示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关系及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黄河“几”字弯都市圈资源环境承载力呈波动上升趋势,区域差异显著;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整体逐渐趋向于更高程度的耦合;通过莫兰指数分析发现,黄河“几”字弯都市圈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为显著空间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力 经济发展水平 耦合协调度 生态脆弱区 黄河“几”字弯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安全的毛乌素沙地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唐古藞山 陈皓锐 +4 位作者 鹿海员 郑和祥 田小强 敖畅 曾文治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37,共10页
毛乌素沙地地区作为我国生态治理成功有效的典型区域,相较于其他主要沙漠、沙地而言,具有资源丰富、水热配合好等优点,同时也是受到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威胁较大的生态脆弱区,如何保障生态安全的同时协调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了当地... 毛乌素沙地地区作为我国生态治理成功有效的典型区域,相较于其他主要沙漠、沙地而言,具有资源丰富、水热配合好等优点,同时也是受到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威胁较大的生态脆弱区,如何保障生态安全的同时协调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了当地所需解决的首要难题。以内蒙古鄂尔多斯毛乌素沙地地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生态安全的综合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体系,运用投影寻踪法计算综合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值,引入障碍度模型遴选地区承载力优势指标与劣势指标,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资源-生态-社会系统耦合发展现状。结果表明:2000年至今毛乌素沙地地区的水资源承载力总体时间上呈现曲折上升趋势,但仍有提升空间,在空间上形成了“南北高,中心低”的空间分布特点,期间地下水供水能力、灌溉水利用系数和三产用水定额等是水资源承载力系统的主要“优势指标”,而人口、灌溉面积以及城镇化率则是阻碍水资源承载力提升的关键“劣势指标”,地区内各旗县耦合协调度从“十五”规划至今一直在中等水平范围内浮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投影寻踪法 生态安全 障碍度模型 耦合协调度模型 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融合的岷江流域国土空间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7
作者 王格 周子祺 +4 位作者 夏建国 欧定华 费建波 龚顺娅 向玉潇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161,233,共11页
[目的]进行基于多尺度融合的流域国土空间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为后续有针对性地开展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打下基础,也为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促进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方法]以岷江流域为例,从国土空间的多功能性特征... [目的]进行基于多尺度融合的流域国土空间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为后续有针对性地开展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打下基础,也为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促进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方法]以岷江流域为例,从国土空间的多功能性特征与内涵出发,构建多尺度的国土空间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并通过应用改进后的多尺度融合模型,对2000,2010和2020年3期研究断面的评价结果进行微观细部分析。[结果]①长期以来,流域整体生态承载力(CC_(E))多数在中等水平,生活承载力(CC_(L))多数在中等及以下,生产承载力(CC_(P))以低等级为主,造成综合承载力(CC_(C))以较低等级为主且无高等级;②研究期内,所有承载力的较低等级区域均有所扩张:CC_(E)多发生在流域中部与东南部,CC_(L)在流域上、中、下游均有发生,CC_(P)多发生在双流西部、南部与仁寿县,CC_(C)多发生在汶川县、蒲江县、井研县等地;③岷江上游具有高CC_(E)、低CC_(L)和CC_(P)的原因应归结于受到了地势地貌条件与社会经济水平所带来的双重影响,而成都主城区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下取得了突出水平的CC_(L),CC_(P)和CC_(C)并得以长期稳定保持。[结论]岷江流域在自然本底条件和社会经济水平方面存在巨大的区域差异,造成各地区承载力水平不一,阻碍实现地区间协调均衡发展。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调动省会成都的溢出效应与辐射作用,有利于提升承载力等级,缩小地区差距,带动流域整体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资源环境承载力 多尺度融合模型 岷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50
8
作者 封志明 杨艳昭 +7 位作者 江东 袁国华 马静 张朝晖 张惠远 刘慧 闫慧敏 潘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7140-7145,共6页
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和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重大决定。当前,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正处在探索试编阶段,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正在由分类评价走向综合计量的关键节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 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和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重大决定。当前,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正处在探索试编阶段,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正在由分类评价走向综合计量的关键节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2016YFC0503500)面向国家资源环境统计核算的业务化需求,旨在发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方法与技术体系,提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技术标准/规范,研发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数字化业务平台,实际应用于国家示范区并形成相应的配套政策及建议,为政府部门提供科技支撑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资源环境承载力 技术集成 示范应用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煤炭资源开发战略研判与生态修复策略思考 被引量:59
9
作者 卞正富 于昊辰 +4 位作者 雷少刚 尹登玉 朱国庆 牟守国 杨德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78-1391,共14页
黄河流域煤炭资源富集与生态环境脆弱并存,亟待破解煤炭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按流域水系划分并结合《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有57个国家规划煤矿区应隶属黄河流域。为此,构建了黄河... 黄河流域煤炭资源富集与生态环境脆弱并存,亟待破解煤炭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按流域水系划分并结合《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有57个国家规划煤矿区应隶属黄河流域。为此,构建了黄河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揭示了黄河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的时空规律;重新审视了煤炭资源开发强度测算方法,量化了黄河流域34个煤矿区的煤炭资源开发强度;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了矿区尺度煤炭资源开发强度与区域尺度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匹配程度。结果发现,下游以高级协调为主,显著高于中上游且较稳定。但2010—2018年中上游变化趋势有差异:中游从初级协调(0.62)降至勉强协调(0.51);上游以初级协调为主,耦合协调度从0.60提升至0.62。随着能源战略重心西移,晋陕蒙宁四省区的煤炭开发强度不断增大,特别是榆横、榆神、吴堡、离柳等矿区煤炭资源开发强度已然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不匹配;青海木里矿区从勉强协调(0.53)降至中度失调(0.25),降幅超50%;甘肃整体改善幅度较大,各矿区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基于此,研判黄河流域煤炭资源保护性开发利用战略:①要从“水资源-煤炭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的全局性视角探析黄河流域“煤水双保”;②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不相匹配的煤炭开发方式亟需改进或退出;③煤炭资源开发应与更大尺度的国土空间规划相协同;④加强闭矿后矿业废弃地与废弃矿井的资源化利用。鉴于黄河流域地域跨度大、矿区分布广,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潜在生态风险较高,点上问题亟待解决、线上问题不容忽视、面上问题更需重视。建议将黄河流域煤矿区划分为青甘保育区、蒙宁陕风沙区、晋陕黄土区、豫鲁平原区4类区域,未来煤炭资源开发与生态修复应实施分区管控、分类治理、分级修复、分步推进,坚持生态保护与修复并举、自我恢复与人工修复并重,以期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煤炭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开发战略 生态修复 煤炭开发强度 资源环境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47
10
作者 殷志强 李瑞敏 +7 位作者 李小磊 孟晖 刘琼 杨楠 王轶 仝晓霞 李春燕 高萌萌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03-1115,共13页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从起步到现在经历了理论到实践,单要素到综合评价的发展历程,现已成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刚性约束条件。本研究在对国内外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历史研究的基础上,划分了承载能力主要发展的3个主要阶段,即萌芽奠基...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从起步到现在经历了理论到实践,单要素到综合评价的发展历程,现已成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刚性约束条件。本研究在对国内外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历史研究的基础上,划分了承载能力主要发展的3个主要阶段,即萌芽奠基阶段、应用探索阶段和蓬勃发展阶段;详细讨论了地质环境、地下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等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发展现状及评价、预警指标体系研究进展;最后从基础理论、技术方法、情景模拟和实践应用等四个层次指出了未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的发展方向,认为建立全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动态监测预警机制是支撑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 环境 承载能力 研究进展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环境承载协调理论与评价方法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李瑞敏 殷志强 +9 位作者 李小磊 刘琼 孟晖 黄道袤 王轶 王龙平 王欣宝 刘建奎 孙超 赵德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0-87,共8页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是进行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的基础性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实践中,以自然资源环境系统及其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创新性提出了"资源环境承载协调理论",并基...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是进行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的基础性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实践中,以自然资源环境系统及其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创新性提出了"资源环境承载协调理论",并基于此理论初步建立了不同空间尺度的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技术方法,构建了地质环境、地下水资源、矿产资源等不同资源环境要素的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承载本底评价指标和承载状态评价指标。规范了不同尺度的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流程,为有序推动全国、区域及市县尺度的自然单元和行政单元的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 环境 承载协调理论 评价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水环境承载能力研究 被引量:60
12
作者 左其亭 马军霞 高传昌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3-108,共6页
针对人类高强度活动区———城市水资源系统特点和存在的水环境问题,探讨城市水环境承载能力和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概念及内涵;提出了计算城市水环境承载能力的"控制目标反推模型"(COIM模型),该模型主要包括:城市污染物排放量计... 针对人类高强度活动区———城市水资源系统特点和存在的水环境问题,探讨城市水环境承载能力和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概念及内涵;提出了计算城市水环境承载能力的"控制目标反推模型"(COIM模型),该模型主要包括:城市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控制断面径流量计算、控制断面水质指标计算、控制目标方程和城市水环境承载能力计算;以郑州市为应用范例,介绍城市水环境承载能力计算模型应用及水环境调控对策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承载能力 水资源承载能力 城市水环境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赣州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26
13
作者 王雪军 付晓 +2 位作者 孙玉军 黄国胜 张煜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25-1332,共8页
根据赣州市资源状况、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等方面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密切相关因素,选取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森林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指标,建立赣州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方法,综合赣州市实际... 根据赣州市资源状况、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等方面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密切相关因素,选取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森林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指标,建立赣州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方法,综合赣州市实际情况确定各指标指数和权重,并采用状态空间法建立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以乡为单位计算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分值,分析赣州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最后应用ArcGIS绘制各乡镇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评价结果图。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赣州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总体已接近临界饱和状态,未来的经济发展应加强控制开发强度与规模,坚持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并重。从各县来看,全南县、崇义县、安远县、定南县、上犹县、会昌县等6县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大,开发力度较小,经济发展空间相对较大;龙南县、宁都县、赣县、石城县、大余县等5县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处于赣州市的中等水平,开发力度和经济发展空间处于赣州市中等水平;寻乌县、瑞金市、兴国县、信丰县、于都县、南康市、章贡区等7县(区、市)资源环境承载力一般,开发力度较大,经济发展空间相对较小,应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以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州市 GIS 空间状态法 资源环境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海岛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以舟山普陀区、定海区为例 被引量:25
14
作者 徐文斌 郭灿文 +3 位作者 王晶 程义远 徐鹏杰 张宏晔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16,共8页
随着海洋强国、"一带一路"、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战略的不断推进,海岛在国家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生态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海岛开发、利用的规模越来越大,其生态保护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依据资源环境承载力内涵,兼顾海岛... 随着海洋强国、"一带一路"、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战略的不断推进,海岛在国家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生态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海岛开发、利用的规模越来越大,其生态保护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依据资源环境承载力内涵,兼顾海岛资源环境特点,研究形成海岛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应用熵权法、TOPSIS(逼近理想解排序方法)模型评价了典型海岛地区——普陀区与定海区2009-2015年间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结果表明:普陀和定海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呈稳步提升趋势,各个时期的环境保护政策和节能减排相关措施在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等方面起到了较为积极的作用。最后,在基于生态系统的海岛综合管理框架内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 资源环境 熵权 TOPSIS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宜兴市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丽 李瑞敏 +7 位作者 许书刚 李志明 唐鑫 龚亚兵 李小磊 王轶 李春燕 赵德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1-137,共7页
当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研究多针对区域尺度,县域尺度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较少。以江苏宜兴市为例,基于承载本底和承载状态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并从地质资源、水土环境和地质安全3个方面,开展了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为县市地... 当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研究多针对区域尺度,县域尺度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较少。以江苏宜兴市为例,基于承载本底和承载状态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并从地质资源、水土环境和地质安全3个方面,开展了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为县市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技术要求制定提供了支撑和参考。评价结果显示,宜兴南部丘陵山区地质资源承载能力大于北部平原区,地质安全承载能力则小于北部平原区,水土地质环境承载能力总体为中等水平,提出宜兴市应加强南部山区资源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范,中部地区水土污染重点防控,为宜兴市地质资源合理利用与地质环境安全保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资源 地质环境 承载能力 宜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2014版)学术思路与总体技术流程 被引量:193
16
作者 樊杰 王亚飞 +1 位作者 汤青 周侃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0,共10页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创新性工作。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科学内涵出发,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指向,探究资源、环境等构成的承载体——自然基础同承载对象——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之间形成的"压力-状态...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创新性工作。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科学内涵出发,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指向,探究资源、环境等构成的承载体——自然基础同承载对象——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之间形成的"压力-状态-响应"过程,提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警是从资源环境约束上限或人口经济合理规模等关键阈值开展的超载预警,以及从自然基础条件变化或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变化态势开展的过程预警的学术思路。在探讨承载能力预警指标体系选取原则的基础上,构建陆域和海域差异化的预警指标体系和总体技术流程。采用土地资源压力、水资源利用强度、环境胁迫程度、植被盖度变化作为基础指标进行地域全覆盖评价;针对城市化地区、农业地区、牧业地区、生态地区,分别选择灰霾污染程度、耕地面积增减状况、草蓄平衡指数、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状态作为专项指标,确定各类专项指标的关键阈值并进行分类评价;最后进行复合,形成在鲜明主体功能定位指向下的差别化评价方法、取得具有一致性表达的评价结果,并开展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污染压力两方面的过程评价,以辅助反映中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预警状态,为提出限制性措施建议和完善监测预警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监测 预警 技术方法 主体功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环境承载力定量分析——以秦巴山水源涵养区为例 被引量:27
17
作者 叶文 王会肖 +3 位作者 许新宜 王红旗 王红瑞 王国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61-1072,共12页
在全国范围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开展生态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是一项重要课题。生态型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对其客观准确的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在区域调研资料的基础上,依据当地发展特点,在ES... 在全国范围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开展生态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是一项重要课题。生态型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对其客观准确的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在区域调研资料的基础上,依据当地发展特点,在ESI模型和状态空间法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秦巴山水源涵养区为例,对区域的生态现状承载情况及资源开发利用与污染排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从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角度定量分析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区域环境健康状况;采用2010年的区域统计相关数据分析了其空间序列的资源环境承载分布情况,探讨了区域生态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压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该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生态承载力指数最低的县市只有0.135;生态承载力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中南部生态承载力指数较高,最大值为0.795;水源涵养能力和固碳吐氧能力是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布差异的主控因子。研究区社会经济压力指数较高,最高地区达到0.517,表明社会经济发展对环境压力大;资源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相互关系分析表明,区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资源能源消耗;社会经济压力指数的主控因子是单位面积工业三废排放量、人口密度、能耗指数和单位面积生活污水排放量。研究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中南部较大,少数"超载"区域指数值高达6.790,承载力分布特点总体中部好于周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大影响因子是年平均气温、植被覆盖度和单位面积生活污水排放量。脱钩指数分析显示生态或社会经济发展单方面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较小,为"相对脱钩";发展压力受植被覆盖度和生活污水排放量等影响大,但是总体仍处发展稳定阶段,需要分区域制定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巴山区 水源涵养区 资源环境承载力 生态承载力 社会经济压力 ESI模型 脱钩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33
18
作者 邓景成 高鹏 +4 位作者 穆兴民 赵广举 孙文义 田鹏 宋小燕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3-68,共6页
基于西北地区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为了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1999年我国实施了浩大的退耕还林工程。文章分析了黄土高原自新石器时代以来气候变迁和农耕文明前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造成气候和植被带的南移以... 基于西北地区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为了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1999年我国实施了浩大的退耕还林工程。文章分析了黄土高原自新石器时代以来气候变迁和农耕文明前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造成气候和植被带的南移以及农业和畜牧业发展带来的破坏,指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对植被恢复、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区域气候改善都起到了显著的成效,但仍存在水资源需求增加,承载力不足、耕地面积减少,短期内粮食产量下降、政策可持续性等问题,提出因地制宜,选择合适树种,利用节水措施以缓解水资源问题,基于生态、经济、社会价值最大化进一步优化土地配置,从工程后续的管理和维护上入手,提供合理的经济补偿,巩固已有的成果等建议,为以后更好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起到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退耕还林 生态环境 水资源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于洋 韩鹏 +2 位作者 杨楠 李小磊 郭昀昊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07-414,共8页
通过对城市群型地区的分析,提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要充分考虑资源流动性。选用中原城市群9座核心城市为研究对象,参考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利用外来资源依赖指数对研究区的资源依赖度进行分析... 通过对城市群型地区的分析,提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要充分考虑资源流动性。选用中原城市群9座核心城市为研究对象,参考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利用外来资源依赖指数对研究区的资源依赖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对比郑州市2004—2014年考虑与不考虑资源流动性的评价结果,表明只有在考虑资源流动性时,评价结果才能真实地反映区域发展状态;2)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水和能源资源比较紧张,但通过外来资源的供应,可基本上满足区域的发展需求,然而各核心城市的环境情况均不容乐观;3)研究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漯河、许昌、新乡、郑州、济源、焦作、洛阳、平顶山、开封;4)根据外来资源依赖指数可知,9座核心城市的粮食资源均可自给自足,开封、新乡等地的能源资源需外部供应,郑州、开封等地的水资源需外部供应,综合来看,水资源比能源资源的依赖程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型地区 资源环境承载力 资源流动性 中原城市群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26
20
作者 何云玲 刘雪莲 +3 位作者 杨焰 马石林 付保红 谈树成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4-128,共5页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对于协调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省河口县为例,建立涵盖多种因素的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用极差变换法对各指标原始值进行无量纲处理,通过均...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对于协调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省河口县为例,建立涵盖多种因素的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用极差变换法对各指标原始值进行无量纲处理,通过均方差决策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表明: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的区域为河口镇,占全县总面积的14.30%;中等的区域为莲花滩乡、桥头乡、老范寨乡和南溪镇,占66.35%;较低的区域为瑶山乡,占19.36%。总体发展形势严峻。地形起伏较大、频繁发生的地质灾害、有限的土地资源和较差的水环境质量,阻碍了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提高。研究结果对丰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具有理论意义,也为其他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 承载力 均方差决策法 河口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