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1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PSIM-Maize模型的石羊河流域春玉米适宜种植区产量模拟及参数优化
1
作者 史博然 韩娜娜 +3 位作者 彭致功 周青云 李松敏 王敏敏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5-62,71,共9页
为提高APSIM-Maize模型在西北干旱条件下对春玉米产量模拟的精准性,以甘肃省石羊河流域春玉米适宜种植区(永昌县、民勤县、凉州区、古浪县)为研究区域,通过查阅与研究地区春玉米相关的49篇大田试验文献获得2009-2022年共115对观测数据,... 为提高APSIM-Maize模型在西北干旱条件下对春玉米产量模拟的精准性,以甘肃省石羊河流域春玉米适宜种植区(永昌县、民勤县、凉州区、古浪县)为研究区域,通过查阅与研究地区春玉米相关的49篇大田试验文献获得2009-2022年共115对观测数据,基于APSIM-Maize模型,采用敏感性指数SI法和修正的Morris法对水分利用率、光周期斜率等21个模型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针对4个适宜种植区分别对筛选的敏感参数进行优化验证。结果表明:(1)对春玉米产量较敏感的模型参数有5个,敏感大小分别为蒸腾效率系数>出苗到拔节结束积温>光合作用与辐射利用效率>开花至开始灌浆积温>茎向籽粒转移的生物量;(2)针对不同适宜种植区,参数优化效果有所差异,其中永昌县、凉州区及古浪县效果较好,民勤县的优化效果次之;(3)春玉米适宜种植区参数优化后的产量实测值与模拟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由0.566提高到0.978、0.341提高到0.809、0.455提高到0.953、0.537提高到0.936,均方根误差分别由1837.10~3088.72 kg/hm^(2)减小到341.64~996.64 kg/hm^(2),优化后的参数有效的提高了模型模拟产量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APSIM-maize模型 产量 适宜种植区 敏感性分析 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ERES-Maize模型的土壤健康相关因素对旱地玉米产量影响的优化模拟
2
作者 张浩然 朱艳 +5 位作者 马占利 何静 高雪慧 周琦翔 郭春梅 宋利兵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6-225,共10页
基于2013—2015年玉米灌溉试验,对DSSAT-CERES-Maize模型参数进行校准和验证,评估该模型在关中地区对旱地农业的适用性。利用2013年和2014年的全灌溉试验对模型进行校准,利用2015年全灌溉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实测值和模拟... 基于2013—2015年玉米灌溉试验,对DSSAT-CERES-Maize模型参数进行校准和验证,评估该模型在关中地区对旱地农业的适用性。利用2013年和2014年的全灌溉试验对模型进行校准,利用2015年全灌溉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实测值和模拟值都表现出了较好的一致性,均方根误差与归一化均方根误差均小于10%,模型效率均大于90%,说明模型模拟效果良好。利用1981—2020年气象数据和土壤健康相关因素优化调整,将模拟年份分为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对不同典型年的产量进行模拟分析,发现在旱地农业中,土壤排水上限增加20%,作物增产8.1%,水分利用效率增加17.4%,蒸发蒸腾量减少7.1%;在增加土壤反照率、排水上限、土壤有机碳等综合模拟下旱地玉米产量提升了11.6%;综合模拟情景下,枯水年产量增长比例最高。综上所述,CERES-Maize模型可应用于关中地区旱地玉米研究,在枯水年土壤健康管理中可发挥出更大的节水增效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玉米产量 DSSAT-CERES-maize模型 土壤健康参数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LUE和PEST的CERES-Maize模型调参与验证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宋利兵 陈上 +3 位作者 姚宁 冯浩 张体彬 何建强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5-111,共17页
作物模型已逐渐成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优化农田水肥管理和实施节水灌溉的有力决策支持工具。为了探讨CERES—Maize模型模拟不同生育期受旱情况下夏玉米的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土壤水分状况的模拟精度,进行了2013和2014年连续两季夏玉米... 作物模型已逐渐成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优化农田水肥管理和实施节水灌溉的有力决策支持工具。为了探讨CERES—Maize模型模拟不同生育期受旱情况下夏玉米的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土壤水分状况的模拟精度,进行了2013和2014年连续两季夏玉米田间分段受旱试验。试验将夏玉米整个生育期划分为苗期、拔节、抽雄和灌浆4个主要生长阶段,采用单个生育期受旱其他生育期灌水的方式,形成4个不同的受旱时段水平(Dl~D4),又根据夏玉米多年生育期降雨量,设置了70和110mm两个灌水水平(11和12),共形成8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在遮雨棚内按照裂区试验布设,此外设置1个各生育期均灌水110mm的对照处理(CK)。利用两年试验数据,采用DSSAT—GLUE和PEST两种不同的模型参数估计工具,对CERES—Maize模型的遗传参数进行估计,并对该模型的模拟精度和可靠性进行验证,此外还使用交叉验证法对CERES—Maize模型的整体模拟精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GLUE和PEST两种调参工具所得的模型参数均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收敛性,但PEST调参工具耗时较少,效率较高;CERES-Maize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充分灌水条件下夏玉米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土壤水分变化,绝对相对误差(ARE)和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均在6%一8%之间;但是现有CERES—Maize模型无法模拟由于不同生育期受旱造成的夏玉米物候期的差异。此外,交叉验证结果发现夏玉米生长前期(特别是拔节期)受旱处理的数据参与模型校正时,模型的总体平均模拟误差较大,精度较低。CERES-Maize模型模拟前期受旱对玉米籽粒产量的影响时结果不够准确,这可能是由于该模型低估了早期水分胁迫条件下的LAI值,进而使得ET模拟不准确所造成的。总之,CERES-Maize模型对生育期前期(特别是拔节期)受早条件下夏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土壤水分变化的模拟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若将CERES-Maize模型应用于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分胁迫条件下玉米的生产管理和科学研究,应对模型进行相应的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GLUE PEST CERES—maize模型 DSSAT 参数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ize 6H-60K芯片在玉米实质性派生品种鉴定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田红丽 张如养 +6 位作者 范亚明 杨扬 张云龙 易红梅 邢锦丰 王凤格 赵久然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876-2885,共10页
玉米实质性派生品种鉴定已成为当前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热点之一。为加快其精准高效分子鉴定技术的建立,本文利用多种类型派生品种为研究材料:京2416与京2416C(两者为遗传背景高度相近的两个自交系),京724与京72464(两者为遗传背景相近... 玉米实质性派生品种鉴定已成为当前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热点之一。为加快其精准高效分子鉴定技术的建立,本文利用多种类型派生品种为研究材料:京2416与京2416C(两者为遗传背景高度相近的两个自交系),京724与京72464(两者为遗传背景相近的两个自交系),以及由京724与京72464两者构建的893个DH系遗传群体等。研究分析了Maize 6H-60K芯片(包含61,214个SNP位点集合)应用于玉米派生品种鉴定的潜力。结果显示:(1)京2416与京2416C间存在829个SNP位点差异,GS值(遗传相似度)为98.7%,56.7%的差异位点集中分布在5号染色体长度约39 Mb区域内。(2)京724与京72464之间差异位点数目为4912个,GS值为90.1%,44.8%的差异位点集中分布在3号染色体上。(3)893个DH系与2个亲本京724及京72464之间的GS值分布均呈现连续性,其中与京724之间的GS值范围88.0%-97.0%,平均值为92.6%;与京72464之间的GS值范围88.3%-98.6%,平均值为94.5%。(4)893个DH系进行两两成对比较,共比较398,278‬对,所有DH系之间均有明确的SNP位点差异;GS值最小为87.5%,最大为99.9%,平均值为94.3%。结果表明Maize 6H-60K包含的SNP位点集能够精准评估派生、近似或极近似自交系及DH系的遗传背景,将所有材料一一鉴别明确区分开来,并具有进一步锁定与派生性状连锁标记的潜力。建议亟需基于Maize 6H-60K SNP位点集合,利用高效芯片、靶向测序等平台建立玉米实质性派生品种分子鉴定技术规程,为玉米品种知识产权保护、品种创新等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实质性派生品种 分子鉴定 maize 6H-60K芯片 高密度SNP位点集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旱塬Hybrid-Maize模型适应性及春玉米生产潜力估算 被引量:19
5
作者 刘毅 李世清 +1 位作者 陈新平 白金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02-308,共7页
通过对Hybrid-Maize玉米高产模型进行田间验证,应用该模型对黄土旱塬春玉米生产潜力进行初步估算。结果表明,Hybrid-Maize模型在黄土旱塬表现出较好模拟效果,总生物量、秸秆生物量和籽粒产量模拟值与实测值间具有极显著线性相关性,其决... 通过对Hybrid-Maize玉米高产模型进行田间验证,应用该模型对黄土旱塬春玉米生产潜力进行初步估算。结果表明,Hybrid-Maize模型在黄土旱塬表现出较好模拟效果,总生物量、秸秆生物量和籽粒产量模拟值与实测值间具有极显著线性相关性,其决定系数分别为0.9469、0.8164和0.9650,回归系数分别为1.0198、0.9787和1.1844,接近于1。黄土旱塬区多年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因品种不同有所差别,对多年平均光温籽粒和总生物量生产潜力,紧凑型玉米品种分别为13.25和22.45t/hm2,平展型玉米品种分别为12.32和20.62t/hm2,年际变化小;对多年平均气候籽粒和总生物量生产潜力,紧凑型玉米品种分别为11.97和19.94t/hm2,平展型玉米品种分别为11.37和18.63t/hm2,年际波动大。在黄土旱塬区,玉米产量潜力挖掘的主要途径应集中在提高密度和水分限制条件下,Hybrid-Maize玉米模型在指导玉米高产栽培上具有较好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brid-maize模型 生产潜力 产量模拟 春玉米 黄土旱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ERES-Maize模型的华北平原玉米生产潜力的估算与分析 被引量:46
6
作者 戴明宏 陶洪斌 +2 位作者 廖树华 王利纳 王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36,共7页
在对DSSAT4.0中CERES-Maize模型进行参数校正和验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华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10个气象站30年(1976~2005年)的气象资料以及华北地区典型的土壤数据展开模拟。结果表明,在一年一季的生产条件下,华北平原各地区玉米多年平... 在对DSSAT4.0中CERES-Maize模型进行参数校正和验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华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10个气象站30年(1976~2005年)的气象资料以及华北地区典型的土壤数据展开模拟。结果表明,在一年一季的生产条件下,华北平原各地区玉米多年平均光温生产潜力为13.53~22.56t/hm2;各地区玉米产量在4月下旬至6月中旬的播期范围内均呈随播期的延迟而增加的趋势,对这一趋势和各气象指标进行相关分析表明,在华北北部主要驱动因子是灌浆期平均日辐射量,而华北中南部主要驱动因子是灌浆期的温度。华北平原自北向南,优化播期呈逐渐推迟的趋势:北部怀来地区5月上旬播种较为适宜,北京、乐亭和天津地区以5月下旬至6月初播种产量最高;中南部以6月中上旬播种(夏播)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S-maize 春玉米 华北平原 产量潜力 播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ERES-Maize模型春玉米水分优化管理决策 被引量:16
7
作者 戴明宏 赵久然 +1 位作者 Wilhelm Claupein 王璞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7-192,共6页
在完成DSSAT(4.0.1.0)中CERES-Maize模型参数的校正和验证之后,利用30年(1976-2005年)的气象资料针对北京地区的春玉米生产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在充分灌溉的条件下,春玉米4月底播种多年平均产量为11.5 t/hm2,当播期推迟至5月底时产量平... 在完成DSSAT(4.0.1.0)中CERES-Maize模型参数的校正和验证之后,利用30年(1976-2005年)的气象资料针对北京地区的春玉米生产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在充分灌溉的条件下,春玉米4月底播种多年平均产量为11.5 t/hm2,当播期推迟至5月底时产量平均提高了4.1%。推迟播期后,春玉米生育期内降雨分布更加均匀。4月底播期的推荐灌溉量多年平均为150 mm,推迟播期后推荐灌溉量减少了50 mm,水分利用率提高了14.9%。在仅灌底墒水及雨养条件下,推迟播期后WUE则分别提高了25.4%和35.6%。5月底播种时,仅灌底墒水在67%的年份里产量达到充分灌溉的水平,即使在雨养条件下仍在50%的年份里和自动灌溉持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S-maize 春玉米 水分管理 播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ERES-Maize模型的吉林西部玉米干旱脆弱性曲线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董姝娜 庞泽源 +3 位作者 张继权 佟志军 刘兴朋 孙仲益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5-119,共5页
自然灾害风险(Risk)是灾害损失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致灾因子、脆弱性、暴露性以及防灾减灾能力四个因素。脆弱性(Vulnerability)衡量承灾体遭受损害的程度,是灾损估算和风险评估的重要环节,是致灾因子与灾情联系的桥梁。在全面收集研究... 自然灾害风险(Risk)是灾害损失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致灾因子、脆弱性、暴露性以及防灾减灾能力四个因素。脆弱性(Vulnerability)衡量承灾体遭受损害的程度,是灾损估算和风险评估的重要环节,是致灾因子与灾情联系的桥梁。在全面收集研究区气象、土壤、土地类型、田间管理数据等资料的基础上,以吉林西部玉米干旱灾害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吉林西部2001年、2002年、2004年以及2006-2009年7个案例干旱年的干旱致灾强度作为输入,运用CERES-Maize模型,模拟和计算出不同干旱致灾强度下不同生育期对最终产量起主要影响的关键指标的损失率,并且拟合出脆弱性曲线。结果表明,脆弱性对最终产量影响由高到低的生育期为抽雄-乳熟期、拔节-抽雄期、乳熟-成熟期、出苗-拔节期。研究结果可以为旱灾损失的快速评估、区域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以及预警提供依据,为区域防灾避灾与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CERES-maize模型 不同生育期 脆弱性曲线 吉林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ybrid-maize模型的吉林省不同生态区玉米产量潜力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曹玉军 吕艳杰 +5 位作者 王晓慧 魏雯雯 姚凡云 刘春光 王立春 王永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26-934,共9页
为挖掘玉米产量潜力,进一步提升玉米综合生产能力,利用在东北地区已验证的Hybrid-maize模型及多年气象数据对吉林省不同生态类型区[东部湿润生态区(桦甸)、中部半湿润生态区(公主岭)、西部半干旱生态区(乾安)]不同品种、播期和密度及其... 为挖掘玉米产量潜力,进一步提升玉米综合生产能力,利用在东北地区已验证的Hybrid-maize模型及多年气象数据对吉林省不同生态类型区[东部湿润生态区(桦甸)、中部半湿润生态区(公主岭)、西部半干旱生态区(乾安)]不同品种、播期和密度及其相互组合下的玉米产量潜力进行模拟,并对影响玉米高产稳产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同时考虑产量潜力变异情况及品种本身的生产特性,构建了吉林省不同生态区玉米高产体系。研究结果表明:1)改变播期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不同生态区的表现不同,湿润区应选择早播,播种日期在4月20日左右较适宜,而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应尽量晚播,适宜播期应在5月中旬左右。2)不同生态区对密度的容纳能力表现为湿润区(桦甸)>半湿润区(公主岭)>半干旱区(乾安),3个地区的适宜密度分别为90 000株·hm^(-2)、80 000株·hm^(-2)和75 000株·hm^(-2)左右。3)选用生育期更长的品种表现出了较高的增产潜力,生产上应根据不同区域生态条件,尽量选择晚熟品种,在当前播期条件下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品种生育期内需要的有效生长积温(GDD)可增至1 600℃以上。4)与当前生产技术相比,将播期、密度、品种三者优化组合,高产体系长期平均产量潜力可增产14.39%~29.23%。本研究可为吉林省玉米高产措施的正确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为玉米产量大面积提升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brid-maize模型 生态区 玉米 产量潜力 高产栽培体系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生长虚拟模型GREENLAB-Maize的评估 被引量:26
10
作者 马韫韬 郭焱 +2 位作者 展志岗 李保国 Philippe de Reffye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56-963,共8页
GREENLAB-Maize虚拟模型采用并行模拟植株功能与结构的机制来模拟玉米植株在不同环境条件(目前只考虑气象条件)下的生长。该模型逐时段模拟植株光合产量和光合产物向各个器官分配的数学公式的主要参数不能通过简单的方法确定,称为隐含参... GREENLAB-Maize虚拟模型采用并行模拟植株功能与结构的机制来模拟玉米植株在不同环境条件(目前只考虑气象条件)下的生长。该模型逐时段模拟植株光合产量和光合产物向各个器官分配的数学公式的主要参数不能通过简单的方法确定,称为隐含参数,是通过将该模型与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结合,并以田间植株生长的测定值为目标文件而反求出的。本文首先对参数反求方法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以植株多个生长时段的测定数据为目标文件来反求参数值时,其变异系数明显比只用某一个时段的测定数据时低。从模型隐含参数的稳定性和模型模拟效果两方面对该模型进行了评估。对气象条件不同而其他条件相同的4组玉米试验、玉米不同生长阶段以及不同取样植株个体等情况下所反求的隐含参数值的稳定性统计分析表明,模型隐含参数值因气象条件、生长阶段以及植株个体差异而产生的差异均不显著,可以认为它们是植株生长内在的、稳定的参数。本文还对该模型的植株形态模拟模块进行了改进。模型较好地模拟了植株的生长状况,但还有必要对植株光合生产模块等进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模型 形态结构 生物量分配 可视化 虚拟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不同生态区CERES-Maize模型参数确定及精度验证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树岩 余卫东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102,共9页
本研究将河南夏玉米主产区划分为4个生态区,利用全省18个站近十余年农气观测资料对CERESMaize模型进行参数调试和验证,其中2003—2005年为模型调参年份,2006—2010年为模型验证年份。根据各生态区的多站点调参验证的平均状态,获得4套模... 本研究将河南夏玉米主产区划分为4个生态区,利用全省18个站近十余年农气观测资料对CERESMaize模型进行参数调试和验证,其中2003—2005年为模型调参年份,2006—2010年为模型验证年份。根据各生态区的多站点调参验证的平均状态,获得4套模型区域品种参数。由各生态区夏玉米品种遗传参数可知,I区全生育期所需积温最多,其次是Ⅲ区和Ⅳ区;单穗潜在最大籽粒数Ⅰ区最高,Ⅲ区次之,Ⅳ区最低;灌浆速率参数Ⅲ区略小,其他地区较相近。各生态区生物量和产量的模拟和验证结果表明,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均小于20%,模型对各生态区生物量和产量模拟能力较强。但各生态区模拟效果有一定差异,其中生物量调试结果中观测值与模拟值均值较接近,验证结果中实测值较模拟值普遍偏大,尤其是Ⅰ区和Ⅱ区。在产量验证中,Ⅰ区和Ⅱ区模拟值略低于观测值,而Ⅲ区和Ⅳ区模拟值略高于观测值。Ⅰ-Ⅲ区生物量和产量的观测值和模拟值相关系数r均通过显著检验,模型对于这些地区生物量及产量增减的变化趋势模拟较好。对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的动态模拟及验证结果表明,地上部总生物量动态增长的拟合效果较好。叶面积指数观测值略滞后于模拟值,但总体趋势吻合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S-maize 作物模型 调参验证 夏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ybrid-Maize模型的黑龙江春玉米灌溉增产潜力评估 被引量:15
12
作者 侯鹏 陈新平 +4 位作者 崔振岭 王伟 王立娜 唐锦福 张福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3-112,295,共11页
区域灌溉增产潜力研究是建设灌溉设施的基础,该文利用Hybrid-Maize模型研究了黑龙江省不同区域玉米通过灌溉措施可获得的增产潜力。田间验证结果表明,Hybrid-Maize模型对黑龙江省灌溉和雨养玉米均表现出很好的模拟效果。为了研究黑龙江... 区域灌溉增产潜力研究是建设灌溉设施的基础,该文利用Hybrid-Maize模型研究了黑龙江省不同区域玉米通过灌溉措施可获得的增产潜力。田间验证结果表明,Hybrid-Maize模型对黑龙江省灌溉和雨养玉米均表现出很好的模拟效果。为了研究黑龙江省春玉米灌溉增产潜力(充分灌溉和雨养产量潜力之间的产量差),利用Hybrid-Maize模型结合实际的生产要素(品种、密度和生育期)及多年气象数据对黑龙江全省玉米的产量潜力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第1积温带灌溉增产潜力较大,第3、4、5积温带灌溉增产潜力小;第1与第2积温带西部代表站点灌溉增产潜力大于东部。区域模拟分析表明,黑龙江省西南部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玉米产量潜力最高,达到15000kg/hm2以上,而东部地区雨养产量潜力最高,达到14000~14799kg/hm2;自西南向东、向北,灌溉增产潜力逐渐变小,西南部的灌溉增产潜力最大,达到1600kg/hm2以上,而东部与北部最小,灌溉增产潜力小于300kg/hm2。当生育期内降雨量在350mm以下、全年降雨量在430mm以下时灌溉增产潜力变异最大。因此,黑龙江省玉米灌溉条件的建设应综合考虑积温和降雨2个要素,优先考虑积温较高(第1与第2积温带)、降雨较低(生育期降雨量在350mm以下、全年降雨量在430mm以下)的区域。该研究可为黑龙江建立合理的水利灌溉设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模型 降雨 玉米 灌溉增产潜力 黑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兼容型maizeSNP384标记筛选与玉米杂交种DNA指纹图谱构建 被引量:12
13
作者 田红丽 杨扬 +7 位作者 王璐 王蕊 易红梅 许理文 张云龙 葛建镕 王凤格 赵久然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06-1015,共10页
为加强玉米品种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评估确定了一套兼容多技术平台,适于玉米分子鉴定的SNP位点组合,该组合包含384个位点;构建了335个玉米杂交种SNP-DNA指纹,并针对位点和样品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384个位点全部分布在基因内区域,显示... 为加强玉米品种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评估确定了一套兼容多技术平台,适于玉米分子鉴定的SNP位点组合,该组合包含384个位点;构建了335个玉米杂交种SNP-DNA指纹,并针对位点和样品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384个位点全部分布在基因内区域,显示了较好的多态性;MAF、PIC、DP平均值分别为0.39、0.36、0.60,384个位点中88%的位点MAF值高于0.30,98%的位点PIC值高于0.30,98%的位点DP值高于0.50。对335个玉米杂交种进行遗传相似系数两两比较,GD(1−Nei遗传距离)的变异范围为0.60~0.99,GD≥0.98、0.95、0.90者分别占比0.10%、0.38%、1.40%;GS(相同等位基因比)的变异范围为0.50~0.99,GS≥0.98、0.95、0.90者分别占比0.03%、0.11%、0.35%。从384个位点中抽取最优位点组合,12个位点组合时品种识别率为0.99,20个位点组合能够识别335个品种。综上所述,本研究报道的384个核心SNP位点具有兼容多平台、高稳定性、高重复性、高品种区分能力,利用核心位点构建了335个玉米杂交种SNP-DNA指纹,为玉米品种分子鉴定、指纹数据构建以及分子育种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SNP 位点组合 品种分子鉴定 DNA指纹图谱 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CERES-Maize模型在玉米膜下滴灌模式下的适用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付春晓 龚时宏 +1 位作者 王建东 张彦群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76-1080,共5页
针对CERES-Maize模型没有覆膜处理模块而无法从机理上实现对覆膜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过程进行模拟的问题,依据作物生长发育的有效积温原理,利用膜地增温对有效气积温的补偿效应,量化覆膜地温对气温的补偿值,改进模型气象模块中的气... 针对CERES-Maize模型没有覆膜处理模块而无法从机理上实现对覆膜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过程进行模拟的问题,依据作物生长发育的有效积温原理,利用膜地增温对有效气积温的补偿效应,量化覆膜地温对气温的补偿值,改进模型气象模块中的气温输入数据,同时将模型中影响腾发量及水量平衡计算的冠层能量消光系数K调整为0.5,构建了适宜于膜下滴灌的改进型CERES-Maize模型,并依据2014和2015年膜下滴灌玉米田间试验数据对改进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覆膜地积温对气积温的增温补偿系数Cc:播种-出苗期为0.45,出苗-抽雄前期为0.20;随着K降低,地上生物量与籽粒产量的相对误差绝对值ARE降低并趋近于0;改进后的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覆膜玉米开花期天数、成熟期天数、收获期地上生物量和籽粒产量,其模拟值和实测值的ARE分别为0.58%,0.37%,7.65%和16.95%,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分别为0.84%,0.51%,8.75%和17.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CERESmaize模型 膜下滴灌 补偿效应 消光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密度联网试验和Hybrid-Maize模型的内蒙古玉米产量差和生产潜力评估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雅剑 王志刚 +6 位作者 高聚林 孙继颖 于晓芳 胡树平 余少波 梁红伟 裴宽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35-943,共9页
采用科学方法对内蒙古玉米产量差与生产潜力进行定量化研究,对合理规划内蒙古玉米增产途径及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品种×密度联网试验和Hybrid-Maize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利用2006年以来内蒙古各生态区历年高产攻关田... 采用科学方法对内蒙古玉米产量差与生产潜力进行定量化研究,对合理规划内蒙古玉米增产途径及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品种×密度联网试验和Hybrid-Maize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利用2006年以来内蒙古各生态区历年高产攻关田的最高实测产量和各区域农户平均产量,对内蒙古全区和6大生态类型区的玉米产量差和生产潜力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各生态区的模拟产量、高产纪录、试验产量、农户产量皆表现为从东到西逐步提高。内蒙古玉米模拟产量潜力为14.9 t×hm^(-2),高产纪录产量为14.4 t×hm^(-2),试验产量为11.1 t×hm^(-2),农户产量分别实现了模拟产量潜力的49%、高产纪录产量的51%和试验产量的66%。基于模型模拟的产量差(YGM)、基于高产纪录的产量差(YGR)和基于试验产量的产量差(YGE)分别为7.5 t×hm^(-2)、7.0 t×hm^(-2)和3.8 t×hm^(-2)。基于YGE的短期生产潜力达3 525.2万t,是当前总产水平的1.6倍,短期增产潜力为1 191.9万t。其中,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赤峰4盟市对全区的增产贡献率将达61%,西部的呼和浩特市、巴彦淖尔市为16%。造成较大YGE主要原因是栽培管理措施不当,缩小YGE需要针对限制各生态区玉米增产的实际问题,通过栽培技术综合改良、技术简化和技术入户来逐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密度联网试验 Hybrid-maize模型 产量差 生产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ERES-Maize模型的吉林西部玉米干旱脆弱性评价与区划 被引量:11
16
作者 庞泽源 董姝娜 +3 位作者 张继权 佟志军 刘兴朋 孙仲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05-712,共8页
自然灾害风险(risk)是灾害损失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致灾因子、脆弱性、暴露性以及防灾减灾能力4个因素。脆弱性(vulnerability)衡量承灾体遭受损害的程度,是灾损估算和风险评估的重要环节,是致灾因子与灾情联系的桥梁。在全面收集研究... 自然灾害风险(risk)是灾害损失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致灾因子、脆弱性、暴露性以及防灾减灾能力4个因素。脆弱性(vulnerability)衡量承灾体遭受损害的程度,是灾损估算和风险评估的重要环节,是致灾因子与灾情联系的桥梁。在全面收集研究区气象、土壤、土地类型、田间管理数据等资料的基础上,基于自然灾害风险和气候变化领域对脆弱性的定义,在考虑到扰动、敏感性和适应能力的基础上建立干旱脆弱性评价模型。以吉林省西部的玉米干旱灾害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04年、2006年和2007年3个典型干旱年,运用CERES-Maize模型逐日逐网格对玉米的生长过程进行模拟,并且计算出不同生育期干旱脆弱性;对相应年份的玉米因旱减产率与不同生育期脆弱性的相关分析表明,二者存在指数相关性,并且每个生育期都通过了?=0.05的F检验,说明利用上述模型对玉米干旱脆弱性的评价与区划是合理的;从相关系数的大小中可以看出,玉米因旱减产损失与抽雄—乳熟期和拔节—抽雄期脆弱性相关性较大,其次是乳熟—成熟期和出苗—拔节期。将不同生育期玉米干旱脆弱性指数划分为4个等级,借助GIS技术绘制了玉米干旱脆弱性区划图。结果表明:吉林省西部玉米干旱脆弱性较强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白城、洮南、镇赉等地区,玉米干旱脆弱性较弱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松原、扶余等地区。运用此模型可以评价和预测玉米不同生育期干旱脆弱性以及因干旱造成的玉米产量损失,本研究结果可以为研究区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以及防灾减灾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CERES-maize模型 生育期 干旱脆弱性 区划图 吉林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ERES-Maize模型的玉米遗传参数优化及验证 被引量:4
17
作者 范铭丰 武伟 刘洪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087-3089,3188,共4页
利用玉米生长观测资料、气象资料、土壤资料、田间管理资料,采用CERES-Maize模型对玉米进行应用研究。首先运用均匀设计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回归分析,根据模拟及优化结果选取最佳的遗传参数,最后通过模型对玉米的产量、每平... 利用玉米生长观测资料、气象资料、土壤资料、田间管理资料,采用CERES-Maize模型对玉米进行应用研究。首先运用均匀设计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回归分析,根据模拟及优化结果选取最佳的遗传参数,最后通过模型对玉米的产量、每平方米粒数、生育期模拟值和观测值间的比较,结果表明总体上模型模拟值和观测值之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模型模拟 遗传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留一交叉验证法的APSIM-Maize产量模拟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雪宁 张永强 +2 位作者 张选泽 马宁 张俊梅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854-2860,共7页
作物生长模型APSIM广泛应用于作物估产和农业生产管理中,在观测数据有限的情况下,开展留一交叉验证是提高模型模拟能力的关键途径。本研究以内蒙古十大孔兑地区春玉米为研究对象,量化分析了APSIM-Maize模型模拟2012—2019年间玉米产量... 作物生长模型APSIM广泛应用于作物估产和农业生产管理中,在观测数据有限的情况下,开展留一交叉验证是提高模型模拟能力的关键途径。本研究以内蒙古十大孔兑地区春玉米为研究对象,量化分析了APSIM-Maize模型模拟2012—2019年间玉米产量对关键参数的敏感性,并根据参数敏感性强弱对APSIM-Maize模型进行交叉验证与参数率定,提高了模型模拟能力。主要结果为:(1)影响春玉米产量的敏感性参数由强到弱依次是:蒸腾效率系数、辐射利用效率、开花到成熟的积温、出苗到拔节的积温、开花到灌浆的积温、潜在灌浆速率、光周期和最大穗粒数;(2)交叉验证时,APSIM-Maize模型各参数变异系数在1.06%~23.32%之间波动,总体上模型参数变异性小,可靠性高;(3)APSIM-Maize模型经过参数率定后的模拟产量与实测产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R^(2)=0.72,RMSE=401.5kg hm^(-2)),模型在十大孔兑地区春玉米产量的评估中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本研究为在农田试验数据有限情况下提高模型率定参数的可靠性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SIM-maize模型 交叉验证 春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gulation of Foliar Application DCPTA 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Maize Seedling Leav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被引量:4
19
作者 Gu Wan-rong Meng Yao +4 位作者 Zhang Jun-bao Ji Biao Wang Yong-chao Li Jing Wei Shi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4年第2期1-11,共11页
DCPTA (2-diethylaminoethyl-3, 4-dichlorophenylether) is a new plant regulator which can be used to regulat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for crops. Experiments on maize seedlings were conducted in the growth chamber to st... DCPTA (2-diethylaminoethyl-3, 4-dichlorophenylether) is a new plant regulator which can be used to regulat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for crops. Experiments on maize seedlings were conducted in the growth chamber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foliar applied DCPTA. The plant pots were placed in a completely randomized design with three replicates. The maize seedlings were treated with 0 mg·L-1 (control), 20 mg·L-1 and 40 mg·L-1 DCPTA solution. The effects of DCPTA on the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photosynthesis, stomata conductance, intercellular CO2, and transpiration rate), relate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ontents of soluble sugar and starch),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Fo, Fro, Fv/Fm, Fv/Fo, qP, and qN) and the weight of dry matter in maize seedling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CPTA enhanced photosynthesis of maize seedling. In general, photosynthetic rate in leaves was significantly promoted through spraying DCPTA solution, and 40 rag" L~ DCPTA was found to be the best concentration for mai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omata conductance and transpiration rate in maize leaves could be described as linear. With regard to the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our fmdings showed that 40 mg·L-1 DCPTA in maize seedling caused an increase in Fm, Fv/Fm, Fm/Fo, qP and a decrease in Fo and qN at some time points checked. It is suggested that DCPTA increased photosynthetic rate by raising both the content of chlorophyll and activities of PSII and the contents of sugar and starch.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he treated maize seedling caused an increase in plant height, root length, shoot dry mass, root dry mass, or the total (root plus shoot) dry ma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PTA PHOTOSYNTHESI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maize seedl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s on Black Soil Fertility and Maize Yield 被引量:7
20
作者 ZHAO Jinwei ZHOU Lianre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1年第2期24-29,共6页
By two years (2007-2008) located fertilizer experiment, the effect of long-term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s on black soil fertility and crop yield was investigated in Shuangcheng City, ... By two years (2007-2008) located fertilizer experiment, the effect of long-term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s on black soil fertility and crop yield was investigated in Shuangcheng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s could increase the organinc matter, alkaline nitrogen, available phosphorus and available potassium. At the same time, the increasing application of organic fertilizer could reduce the soil bulk density and improve the field moisture capacity. Field moisture capacity and organic matter of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high quantities of organic manure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s AtB5 treatment increased the fhstest, organic matter increased by 3.33 g. kg and field moisture capacity increased by 11.25% than the beginning of the experiment. Under the same fertilization,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s' increasing production range was higher than the single chemical fertilizers' which was from 0.8% to 9.4%.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s could increase the nutrient contents of soil and also was the highest productivity contribution to black soil fertility. It was the best fertilization structure of increasing productivity level and improving the soil fert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ck soil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s soil fertility maize yiel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