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9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居家运动康复依从性水平对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情况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洁 孙国珍 +3 位作者 王琴 鲍志鹏 高敏 王琳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494-1499,1505,共7页
背景 虽然运动康复已被证明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是安全有效的,但依从性并不乐观。运动是否产生持续的益处与依从性密切相关,但目前的研究未能描述运动依从性与射频消融患者心房颤动(房颤)复发之间的关系。目的 探究居家运动康复依从性水平... 背景 虽然运动康复已被证明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是安全有效的,但依从性并不乐观。运动是否产生持续的益处与依从性密切相关,但目前的研究未能描述运动依从性与射频消融患者心房颤动(房颤)复发之间的关系。目的 探究居家运动康复依从性水平及其他相关因素对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5—1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射频消融手术的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常规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平衡性和柔韧性、心肺运动试验,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制订个性化运动处方。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评估运动康复依从性,采用心脏康复量表评估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脏康复需求和意愿,采用患者积极量表测量患者在疾病诊治过程中表现出的参与自身健康管理与保健的知识、技能、行为和信心水平;记录运动第1周、第3个月、第6个月、第9个月和第12个月随访强度-时间依从性、频率依从性等数据。采用广义估计方程(GEE)探究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最终纳入151例患者年龄29~84岁,平均(61.7±11.0)岁,23例患者房颤复发。不同随访阶段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强度-时间依从性、频率依从性变化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时间、BMI、吸烟、房颤类型、积极度、过程焦虑、结果焦虑后GEE结果显示,强度-时间依从性≥100%是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居家运动康复依从性逐期改变,建议临床医务人员重视运动强度的指导和监督,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过程焦虑和结果焦虑,以期更加有效地通过运动康复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居家运动康复 运动依从性 复发 纵向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超声心动图结合三维标测系统引导零射线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的探索研究
2
作者 冯天捷 赵广智 +8 位作者 董靖 王城 张凤文 王首正 刘俊 牛国栋 唐闽 段福建 潘湘斌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379,共6页
目的:探索经胸超声心动图结合三维标测系统引导零射线心房颤动(房颤)射频导管消融术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共纳入2024年6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期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射频导管消融术的12例阵发... 目的:探索经胸超声心动图结合三维标测系统引导零射线心房颤动(房颤)射频导管消融术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共纳入2024年6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期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射频导管消融术的1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所有患者均在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完成经皮穿刺、房间隔穿刺,然后在超声心动图结合三维标测系统引导下完成左心房建模和放电消融等手术步骤,以消融手术完成后术中验证肺静脉电位消失作为消融终点和成功标志。观察患者的手术情况及1个月和3个月随访结果。结果:1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6.8±11.2)岁,阵发性房颤病史(4.2±2.3)年,左心房内径(36.5±2.5)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7.8±4.1)mm,左心室射血分数55%~65%。患者的平均总手术时间为(102.25±14.51)min,超声心动图操作时间为(29.58±6.23)min,导管操作时间为(33.08±4.10)min。所有患者均完成环肺静脉隔离,术中未发生并发症。患者的住院时间为2~6 d。术后1个月随访时,所有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均显示窦性心律,2例偶发房性早搏,无房颤复发;术后3个月随访时,2例患者仍偶发房性早搏,所有患者的心电图均未记录到房颤复发。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结合三维标测系统全程引导零射线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阵发性房颤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导管消融术 心房颤动 经胸超声心动图 零射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险管理的护理干预在立体定向电极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癫痫病人中的应用
3
作者 孙磊 徐翠萍 +1 位作者 张文杰 遇涛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924-1929,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风险管理的护理干预对立体定向电极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癫痫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6月—2024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行立体定向电极射频热凝毁损术的88例癫痫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基于风险管理的护理干预对立体定向电极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癫痫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6月—2024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行立体定向电极射频热凝毁损术的88例癫痫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给予基于风险管理的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癫痫知识知晓程度、焦虑抑郁情况、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癫痫知识知晓程度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信息管理、生活方式、药物管理、安全管理、发作管理维度得分及中文版癫痫病人自我管理行为量表总分均高于对照组;癫痫生活质量(QOLIE-31)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风险管理的护理干预用于行立体定向电极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癫痫效果显著,可提升病人癫痫知识知晓程度,改善病人焦虑抑郁状态,提升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管理 癫痫 预后 并发症 射频热凝毁损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轴穿刺活检与射频消融系统在脾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一项前瞻性研究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分析
4
作者 邓壮 蒋天安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6-891,共6页
目的初步评估同轴穿刺活检与射频消融系统在脾脏病变诊断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单臂前瞻性研究,以脾脏病变行穿刺活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顺利在超声引导下完成穿刺活检,并在活检后及时进行穿刺针道射频消融。记录... 目的初步评估同轴穿刺活检与射频消融系统在脾脏病变诊断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单臂前瞻性研究,以脾脏病变行穿刺活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顺利在超声引导下完成穿刺活检,并在活检后及时进行穿刺针道射频消融。记录患者基线特征,评估技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观察手术即刻以及术后随访期间出血、感染和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共21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男性16例(76.2%),女性5例(23.8%);年龄15~82岁,平均(59.5±15.2)岁。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穿刺和穿刺针道消融,技术成功率为100%。3例(14.3%)发生轻度出血,无中重度出血或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未见针道种植转移。结论同轴穿刺活检与射频消融系统在脾脏病变穿刺活检中安全、有效,可为接受脾脏病变穿刺活检的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新诊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穿刺活检 射频消融系统 活检 脾脏病变 射频消融 出血 超声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Gs背景下肝癌经皮射频消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实践
5
作者 黄旭芳 吴巧红 +4 位作者 毛剑婷 饶巧莹 宋佳 李璟 夏伟芬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196,共5页
目的基于公立医院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背景构建肝癌经皮射频消融(PRFA)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提高肝癌射频消融护理质量。方法运用三维质量模型,通过访谈、文献资料分析、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及层次分析法,确立肝癌PRFA护理质量评价... 目的基于公立医院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背景构建肝癌经皮射频消融(PRFA)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提高肝癌射频消融护理质量。方法运用三维质量模型,通过访谈、文献资料分析、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及层次分析法,确立肝癌PRFA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并在临床验证其效果。结果研究构建了包含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的肝癌PRFA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临床应用后干预组术中与术后中重度疼痛发生率、高热发生率、24 h日常生活需他人照护数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Ⅲ度及以上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平均住院日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构建的肝癌PRFA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有利于改善患者结局,促进护理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射频消融 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 DRG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微创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雪轩 鄢毅 +5 位作者 邹欢 陈子明 尹青华 钟凯 曾琳钰 张学学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8-213,221,共7页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临床上较为常见,当保守治疗难以缓解病人症状时,可以选择手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临床上较为常见,当保守治疗难以缓解病人症状时,可以选择手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作为临床上两种经典术式,疗效确切,广泛应用于OVCF的治疗,但是这两种手术一直存在骨水泥渗漏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射频镇痛技术的发展,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联合神经阻滞(radiofrequency ablation combined with nerve block,RFNB)应用于OVCF的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而对某些特殊形态OVCF,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对传统开放手术优势明显。对于临床医师而言,应该注重OVCF病人个体差异,从而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加强OVCF病人术后康复及护理,并对现有技术不断改进,为OVCF病人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本文就这4种微创手术治疗OVCF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从而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微创手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后凸成形术 射频消融联合神经阻滞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CE联合RFA及索拉菲尼在肝癌外科术后复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8
7
作者 付元 纪建松 +1 位作者 涂建飞 宋晶晶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67-1071,共5页
目的观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及索拉菲尼对肝癌切除术后复发患者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40例2009年12月至2014年5月肝细胞癌术后复发患者,其中20例采用TACE联合RFA和口服索拉菲尼(治疗组);20例行TACE联合R... 目的观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及索拉菲尼对肝癌切除术后复发患者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40例2009年12月至2014年5月肝细胞癌术后复发患者,其中20例采用TACE联合RFA和口服索拉菲尼(治疗组);20例行TACE联合RFA(对照组)。TACE联合RFA即TACE术后7 d^10 d行RFA治疗。索拉菲尼于TACE术后4 d开始口服,400 mg2次/d,若出现耐药则停药,每例患者行TACE联合RFA术不少于2次。结果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1.0个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4.8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5%、70%、50%,对照组分别为80%、55%、30%。1、2、3年生存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进展生存期(PFS)为6.8个月,对照组PFS为5.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联合RFA和口服索拉菲尼能延长肝癌切除术后复发患者的总生存期及P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栓塞术 射频消融 索拉菲尼 肝细胞肝癌 外科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CE联合RFA治疗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肝转移11例 被引量:7
8
作者 赵晓阳 曹会存 +5 位作者 李天晓 王振豫 曹广劭 刘健 王玉丹 刘建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54-958,共5页
目的探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肝转移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11例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肝转移患者,先在DSA下行TACE,1个月后根据复查情况在CT引导下行RFA。术后... 目的探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肝转移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11例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肝转移患者,先在DSA下行TACE,1个月后根据复查情况在CT引导下行RFA。术后定期进行CT、血常规、肝功能等检查,观察并记录患者病灶变化情况、术后并发症及生存期等。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TACE和RFA,并且在1次或多次RFA治疗后转移病灶完全坏死,发生肿瘤局部进展的中位时间为4.5个月,自首次发现肝转移中位生存时间为13个月。术后常见不良反应为肝区疼痛、发热等,均给予对症处理后好转。仅2例患者复查出现肝脓肿,白细胞升高,给予抽吸引流及抗生素治疗后好转。观察期内未出现由手术或手术并发症直接致死病例。结论 TACE联合RFA能够有效的控制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肝转移患者肝内病灶的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肝转移 射频消融 化疗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间手术模式下心律失常射频导管消融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初步探索研究
9
作者 夏雨 徐沁 +6 位作者 陈冠之 张念秦 胡志成 吴灵敏 郑黎晖 丁立刚 姚焰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46-652,共7页
目的:初步探讨当日出院的日间手术模式下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024年7月8日至2024年9月18日期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拟接受日间手术模式下心律失常射频导管消融术的50例患者。观察患者的手术... 目的:初步探讨当日出院的日间手术模式下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024年7月8日至2024年9月18日期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拟接受日间手术模式下心律失常射频导管消融术的50例患者。观察患者的手术即刻成功率,并随访患者术后30天内再住院/门急诊就诊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3个月内心律失常的复发情况。结果:5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7.2±16.1)岁,男性32例(64.0%)。47例(94.0%)患者接受射频导管消融术,其中18例(36.0%)为心房颤动患者;其余3例(6.0%)仅接受电生理检查。接受射频导管消融术的患者术中即刻成功率为100%(47/47),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血管穿刺并发症及消融相关并发症。患者的平均总住院时间和术后在院观察时间分别为(6.84±1.13)h和(3.40±1.12)h;术后30天内全因和因心律失常再住院/门急诊就诊率分别为12.0%(6/50)和2.0%(1/50);术后3个月内心律失常总复发率为4.0%(2/50),复发病例均为接受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的患者。结论:日间手术模式下心律失常射频导管消融术安全、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手术 射频导管消融 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CE联合RFA治疗膈下肝脏恶性肿瘤22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庄少鹉 刘明强 刘丽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95-597,共3页
目的 评价TACE联合RFA治疗膈下肝脏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2例膈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共有26个病灶,单例病灶数目≤3个,直径≤5 cm。所有患者先行1-2次TACE术,术后3-5周行CT引导下RFA治疗,RFA术后4-8周复查MRI评价疗效。所有患者... 目的 评价TACE联合RFA治疗膈下肝脏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2例膈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共有26个病灶,单例病灶数目≤3个,直径≤5 cm。所有患者先行1-2次TACE术,术后3-5周行CT引导下RFA治疗,RFA术后4-8周复查MRI评价疗效。所有患者随访12-30个月,观察并发症和疗效。结果 22例患者26个病灶RFA术中未出现任何严重并发症,术后MRI复查22个(84.6%)病灶达到完全消融,4个(15.4%)病灶经2次RFA后达到完全消融。结论 TACE术可使肝脏恶性肿瘤病灶缩小,轮廓更加清晰,联合RFA治疗膈下肝脏恶性肿瘤更加安全、精确、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肝脏恶性肿瘤 射频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清热方联合射频消融术对痰结血瘀证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疗效
11
作者 高金辉 王芷乔 +1 位作者 李辉斌 李亚洲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09-1513,共5页
目的 考察活血清热方联合射频消融术对痰结血瘀证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2组均采用射频消融术,同时对照组给予活血清热方安慰剂,观察组给予活血清热方,疗程3个月。检测临床疗效、VRR... 目的 考察活血清热方联合射频消融术对痰结血瘀证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2组均采用射频消融术,同时对照组给予活血清热方安慰剂,观察组给予活血清热方,疗程3个月。检测临床疗效、VRR、中医证候评分、细胞因子(TNF-α、IFN-γ、IL-23、IL-1β)、生化指标[Ca^(2+)、25(OH)D、CRP]、甲状腺功能指标(TSH、FT3、FT4)、安全性指标变化。结果 术后12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12个月,2组VRR升高(P<0.01),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P<0.01)。术后第7、30天,2组中医证候评分、细胞因子降低(P<0.05,P<0.01),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P<0.01)。术后第30天,2组Ca^(2+)降低(P<0.01),25(OH)D升高(P<0.01),以观察组更明显(P<0.01)。术后第7天,2组CRP升高(P<0.01),以对照组更明显(P<0.05),而术后第30天降低(P<0.05,P<0.01),以观察组更明显(P<0.01)。2组甲状腺功能指标、安全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血清热方联合射频消融术可安全有效地提高痰结血瘀证甲状腺结节患者结节VRR,减轻不适症状,降低中医证候评分和炎症因子水平,加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清热方 射频消融术 甲状腺结节 痰结血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双极镊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12
作者 孟令照 曲晓鹏 +4 位作者 陶鹏宇 杨帆 饶远生 王茹 房居高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3-558,共6页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双极镊在甲状腺癌开放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4年10月期间使用低温等离子双极镊处理的3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择30例用单极电刀+超声刀处理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双极镊在甲状腺癌开放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4年10月期间使用低温等离子双极镊处理的3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择30例用单极电刀+超声刀处理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式均为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同侧Ⅵ区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肿瘤TNM分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引流量及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肿瘤TNM分期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低温等离子双极镊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48 h引流量、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术后皮下血肿、永久性喉返神经麻痹及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结论低温等离子双极镊在甲状腺癌手术中不仅能完成精细化操作,还能很好保护喉返神经、喉上神经以及甲状旁腺的血运,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低温等离子双极镊 射频消融 超声刀 单极电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对孤立性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13
作者 许倩 张岚 +5 位作者 黄婷婷 高宇 翟晓阳 张嘉诚 何旭 时付坤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8-244,259,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钆塞酸二钠增强MRI结合临床特征筛选孤立性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资料与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2年6月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孤立性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经典型... 目的探讨基于钆塞酸二钠增强MRI结合临床特征筛选孤立性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资料与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2年6月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孤立性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经典型影像学检查或穿刺活检确诊。所有患者术前行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检查,并随访至术后2年。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肝细胞癌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58例患者,根据随访结果分为早期复发组22例和无早期复发组36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甲胎蛋白水平(HR=1.103,95%CI 1.008~1.206,P=0.033)、动脉期不规则边缘强化(HR=4.647,95%CI 1.527~14.110,P=0.007)、动脉期瘤周强化(HR=11.575,95%CI 3.575~37.478,P=0.001)以及肝胆期瘤周低信号(HR=5.058,95%CI 1.129~22.668,P=0.034)是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甲胎蛋白联合动脉期不规则边缘强化、动脉期瘤周强化及肝胆期瘤周低信号任一影像征象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6、0.842和0.860,准确度分别为81.0%、84.5%和82.8%。结论术前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动脉期不规则边缘强化、动脉期瘤周强化和肝胆期瘤周低信号是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治疗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甲胎蛋白与上述任一MRI征象能显著提高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复发 磁共振成像 射频消融 钆塞酸二钠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供与乏血供T1N0M0甲状腺乳头状癌射频消融疗效比较
14
作者 何佳艺 张明博 +5 位作者 井好雨 李欣洋 阎琳 肖静 杨振 罗渝昆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2,共7页
目的评估射频消融治疗富血供与乏血供T1N0M0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长期疗效。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6月—2018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375例T1N0M0 PTC患者的临床资料、超声及超声造影图像、消融参数... 目的评估射频消融治疗富血供与乏血供T1N0M0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长期疗效。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6月—2018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375例T1N0M0 PTC患者的临床资料、超声及超声造影图像、消融参数、术后复查指标等。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对两组的基线资料进行1∶1匹配,共212例患者纳入研究。比较两组的消融参数、消融灶体积、肿瘤消失率、肿瘤局部进展与无进展生存期。使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富血供与肿瘤局部进展之间的关系。结果根据术前超声造影显示的峰值强度,将病灶分为富血供组129例和乏血供组246例。平均随访(84.48±14.44)个月后,富血供组的肿瘤消失率为87.74%,乏血供组的肿瘤消失率为88.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5,P=0.831)。富血供组10例出现肿瘤局部进展(残留癌6例,新发癌4例),乏血供组6例出现肿瘤局部进展(残留癌2例,新发癌4例),两组肿瘤局部进展率分别为9.43%和5.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8,P=0.298)。Kaplan-Meier曲线分析表明两组无进展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5)。经校正后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富血供与肿瘤局部进展无关(HR=1.54,P=0.409)。结论射频消融对于富血供的T1N0M0 PTC可实现有效消融,其长期疗效与乏血供者相似,可成为不同血供T1N0M0 PTC的有效替代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乳头状 射频消融 治疗结果 超声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连续射频治疗胸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有效性与安全性
15
作者 褚立梅 王涛 袁静静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7-250,共4页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连续射频治疗胸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110例胸段PHN并均分为观察组(脉冲射频联合连续射频治疗)与对照组(单纯脉冲射频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天、7天...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连续射频治疗胸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110例胸段PHN并均分为观察组(脉冲射频联合连续射频治疗)与对照组(单纯脉冲射频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天、7天、1个月及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度评分,以及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2组VAS疼痛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8);治疗后1天、7天、1个月及3个月,观察组VAS疼痛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0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8.18%(54/55) vs.85.45%(47/55),P=0.02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82%(1/55) vs.12.73%(7/55),P=0.028]。结论 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结合连续射频可显著减轻胸段PHN疼痛程度、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 神经节 射频消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结节型肝细胞癌TACE+RFA术后复发灶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吕婷婷 刘爱莲 +3 位作者 汪禾青 李叶 陈丽华 韩铮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13-120,共8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结节型肝细胞癌TACE+RFA术后复发灶评估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自2009年9月至2014年9月经临床或病理证实单结节型肝细胞癌并采用TACE和RFA联合治疗的患者。筛查入组105例,男87例,女18例,年龄46~83...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结节型肝细胞癌TACE+RFA术后复发灶评估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自2009年9月至2014年9月经临床或病理证实单结节型肝细胞癌并采用TACE和RFA联合治疗的患者。筛查入组105例,男87例,女18例,年龄46~83岁,中位年龄63岁。从复发点按随诊间隔逆行追溯分为三组:复发组、可疑组和术后组。结合复发组定位观察其他两组介入灶肿瘤复发区各序列信号改变及形态学征象。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三组间的各序列信号及形态改变。根据复发组各序列信号、形态的百分比进行编号。使用ROC曲线比较复发组-术后组各序列信号的诊断阈值。使用Logistics回归计算各序列同时使用信号及形态特点诊断可疑组的灵敏度、特异度。再将序列进行联合找到约登指数最大时的序列搭配。结果可疑组时信号特点:T1WI低信号、混杂信号;T2WI高信号、混杂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 dimaging,DWI)高信号,肝脏三维容积快速扫描(liver acquisition with volumeacceleration,LAVA)明显强化。形态特点:各序列大多以半月形为主。诊断效能:当T1WI、T2WI、DWI、LAVA四个联合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7%和94.3%。结论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对结节型原发性肝细胞TACE+RFA介入术后复发区的观测具有一定随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磁共振成像 肝动脉栓塞化疗 射频消融术 弥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肝VX2肿瘤RFA后残余瘤与炎症的鉴别:CT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曦彤 吴钺 +5 位作者 刘静 庄薇 李海伟 王磊 宋庆宏 徐克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9年第6期559-562,共4页
目的通过CT扫描与病理对照,对兔肝VX2肿瘤RFA后残余瘤与炎症进行鉴别。方法兔肝VX2肿瘤射频消融(RFA)后不同时期行CT及病理检查,观察RFA后不同时期的残余瘤与炎症的CT表现。结果CT增强扫描,残瘤与炎症均表现为周边强化带,炎症还表现为... 目的通过CT扫描与病理对照,对兔肝VX2肿瘤RFA后残余瘤与炎症进行鉴别。方法兔肝VX2肿瘤射频消融(RFA)后不同时期行CT及病理检查,观察RFA后不同时期的残余瘤与炎症的CT表现。结果CT增强扫描,残瘤与炎症均表现为周边强化带,炎症还表现为强化带外侧的肝组织由内向外逐渐减弱强化影,炎症的这种强化影于术后第2天最强,之后逐渐减弱,2周后基本消失。结论RFA后1周内,CT增强扫描尚不能准确分辨残瘤与炎症反应带;两周后低密度灶周边出现强化影应考虑为残余瘤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射频消融 炎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肺静脉隔离射频导管消融术中发生迷走神经反应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和预后分析
18
作者 梁二鹏 宋卫锋 +4 位作者 周游 陈珂 王现青 高传玉 郑黎晖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5-479,共5页
目的:旨在分析环肺静脉隔离(PVI)射频导管消融术中发生迷走神经反应(VR)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回顾性连续入选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就诊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首次PVI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的702例药物难治性非瓣膜性心房... 目的:旨在分析环肺静脉隔离(PVI)射频导管消融术中发生迷走神经反应(VR)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回顾性连续入选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就诊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首次PVI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的702例药物难治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VR定义为消融中出现心室停搏或RR间期延长超过50%。PVI先从右上肺静脉前壁开始消融,记录术中VR情况。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混杂因素,寻找出现VR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无心房颤动患者生存情况。结果:纳入的702例心房颤动患者中阵发性心房颤动380例(54.1%),持续性心房颤动322例(45.9%)。PVI射频导管消融术中有11.0%(77/702)患者发生了VR,共81次VR。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中VR发生率显著高于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中VR发生率[19.5%(74/380)vs.0.9%(3/322),P<0.001]。81次VR中,表现为窦性停搏51次(63.0%),窦性心动过缓26次(32.1%),房室阻滞4次(4.9%)。VR最常发生部位为左上肺静脉神经节丛(GP)区域(82.7%,67/8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等后显示,阵发性心房颤动(OR=18.667,95%CI:6.638~52.491,P<0.001)、体重指数(BMI)≥28.0 kg/m^(2)(OR=2.361,95%CI:1.376~4.051,P=0.002)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2.0%(OR=1.964,95%CI:1.119~3.447,P=0.019)是PVI射频导管消融术中发生VR的独立危险因素。经过(13.0±7.1)个月随访,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VR患者中有8.1%(6/74)复发心房颤动,未合并VR患者中有10.8%(33/306)复发心房颤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6)。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中,无房颤生存率在合并VR和未合并VR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 P=0.735)。结论:从右上肺静脉前壁开始的PVI最常发生VR的消融部位为左上肺静脉GP区域。阵发性心房颤动、BMI≥28.0 kg/m^(2)及LVEF≥62.0%是PVI射频导管消融术中发生VR的独立危险因素。VR与无心房颤动生存率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迷走神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直径对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生存及局部进展风险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应磊磊 李珂宁 +5 位作者 陈超 王英 黄浩哲 王标 李文涛 何新红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49-456,共8页
背景与目的:约30%的转移性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会发生肺转移,但仅不足10%符合外科手术指征。射频消融(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作为不可手术患者的替代疗法,其疗效与转移灶直径的关系尚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 背景与目的:约30%的转移性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会发生肺转移,但仅不足10%符合外科手术指征。射频消融(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作为不可手术患者的替代疗法,其疗效与转移灶直径的关系尚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肿瘤直径对CRC肺转移患者RFA术后生存及局部进展风险的影响,验证3 cm作为疗效分界阈值的临床适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2024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接受RFA治疗的CRC肺转移患者,按病灶最大直径分为≤3 cm组(Small组)和3~5 cm组(Large组)。患者纳入标准:⑴病理学检查证实为CRC来源的肺转移,且仅限于肺转移,或肺外转移病灶已得到根治;⑵病灶最大直径<5 cm;⑶有完整的临床资料;⑷有完整的影像学资料,包括消融术中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图像和术后随访增强CT图像;⑸RFA术后随访时间至少超过6个月;⑹技术性完全消融;⑺肺内转移灶数量少于3个。排除标准:⑴靶病灶既往接受过RFA治疗或放疗等局部治疗;⑵患者无法耐受RFA治疗;⑶患者在RFA术后随访时间小于6个月。3名资深介入治疗科医师在64排螺旋CT扫描仪的引导下,经皮穿刺进行RFA治疗。以RFA术后1个月的胸部增强CT作为基线,之后每3个月扫描1次增强CT,持续1年后,改为每6个月扫描1次增强CT进行随访。本研究已通过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伦理编号:2108241-11)。主要观察指标为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及局部肿瘤进展(local tumor progression,LTP),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评估肿瘤直径的独立预测价值。结果:最终筛选出134例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其中Small组77例,Large组57例。中位随访35个月,≤3 cm组1、3和5年OS率分别为100.0%、95.1%和74.2%,显著优于3~5 cm组(94.7%、36.8%和27.0%,P<0.000 1),1、3和5年PFS率分别为90.9%、34.4%和23.3%,而3~5 cm组仅为13.8%、0.0%和0.0%(P<0.0001)。此外,≤3cm组1、3和5年LTP率(0.0%、19.7%和33.6%)显著低于3~5cm组(46.0%、75.5%和75.5%,P <0.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3cm是影响OS[风险比(hazardratio,HR)=6.49,95%CI:3.18~13.24,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5 ng/mL与OS负相关(HR=1.82,P=0.033)。结论:肿瘤直径为3~5 cm组的CRC肺转移患者RFA术后生存结局显著劣于≤3 cm组,3 cm可作为筛选RFA适应证的关键阈值,联合术前CEA水平可优化患者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肺转移 射频消融 肿瘤直径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术联合莲芪煎剂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贺文娟 郭志勇 +1 位作者 武磊 李瑛琪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1-234,I0036,共5页
目的探究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术治疗联合莲芪煎剂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水平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医院收治的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55例,其... 目的探究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术治疗联合莲芪煎剂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水平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医院收治的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55例,其中常规组采取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莲芪煎剂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情况、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血清种球标志物表达水平、肝功能、肝脏硬度及安全性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近期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CA199)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D_(3)^(+)、CD_(4)^(+)高于常规组,CD_(8)^(+)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LT、AST、TBIL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SM值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者两年内随访情况较常规组更佳(P<0.05)。结论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术治疗联合莲芪煎剂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近期临床治疗效果更佳,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改善肝脏弹性和肝功能情况,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超声介入治疗 射频消融术 莲芪煎剂 肿瘤标志物 肝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