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RBL-2H3细胞脱颗粒抑制作用的体外抗过敏活性益生菌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2
1
作者 马丁 秦双霞 +2 位作者 郝慧超 邓放明 赵玲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63,共9页
为探究乳酸菌的抗过敏活性,本研究采用传统分离技术从发酵蔬菜中获得乳酸菌,并进行益生菌体外评价,结合RBL-2H3细胞脱颗粒抑制实验筛选具有抗过敏活性的益生菌。结果表明,从发酵蔬菜中分离的4株菌株表现出良好的益生特性和安全性;所选4... 为探究乳酸菌的抗过敏活性,本研究采用传统分离技术从发酵蔬菜中获得乳酸菌,并进行益生菌体外评价,结合RBL-2H3细胞脱颗粒抑制实验筛选具有抗过敏活性的益生菌。结果表明,从发酵蔬菜中分离的4株菌株表现出良好的益生特性和安全性;所选4株乳酸菌对RBL-2H3细胞脱颗粒释放β-己糖胺酶均具有较高的抑制作用,并对RBL-2H3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4均有明显的下调作用,具有作为抗过敏活性益生菌的可能性。4株菌株经16S rDNA测序鉴定为植物乳杆菌2株、发酵乳杆菌和副干酪乳杆菌各1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rbl-2h3细胞 益生特性 脱颗粒 抗过敏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BL-2H3细胞诊断过敏性休克的可行性初探 被引量:11
2
作者 郭薇 陈玉川 +1 位作者 刘水平 孔宪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11-613,共3页
目的 :探索诊断过敏性休克的体外检测方法。方法 :建立豚鼠过敏性休克模型 ,培养RBL 2H3细胞株 ,用致敏动物血清在体外诱导该细胞脱颗粒 ,观察其形态改变及测定组胺释放量与细胞表面AnnexinV标记阳性率。结果 :RBL 2H3细胞在致敏血清刺... 目的 :探索诊断过敏性休克的体外检测方法。方法 :建立豚鼠过敏性休克模型 ,培养RBL 2H3细胞株 ,用致敏动物血清在体外诱导该细胞脱颗粒 ,观察其形态改变及测定组胺释放量与细胞表面AnnexinV标记阳性率。结果 :RBL 2H3细胞在致敏血清刺激下活化 ,在抗原再次攻击后可以脱颗粒 ,AnnexinV阳性率与组胺释放量呈正比 ,二者与致敏血清的滴度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RBL 2H3可望用于过敏性疾病诊断及变应原筛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颗粒 ANNEXINV 组胺 rbl-2h3细胞 诊断 过敏性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BL-2H3细胞模型的Ⅰ型过敏反应和类过敏反应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赵吟 李钦 张信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11期1310-1315,共6页
Ⅰ型速发型过敏是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长期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和研究。类过敏反应自20世纪80年代在造影剂和麻醉剂的使用中发现以来,其发生频率不断提高,尤其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广泛使用而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其确切机理还尚未得到阐明。RB... Ⅰ型速发型过敏是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长期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和研究。类过敏反应自20世纪80年代在造影剂和麻醉剂的使用中发现以来,其发生频率不断提高,尤其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广泛使用而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其确切机理还尚未得到阐明。RBL-2H3细胞是一类表面含有丰富的IgE受体鼠嗜碱性淋巴细胞,在研究过敏反应方面有重要作用。本文就如何以RBL-2H3细胞构建这两类过敏反应的体外细胞模型及如何检测其效应分子进行简单阐述,同时介绍这两类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l-2h3细胞模型 超敏反应 类过敏反应 药物筛选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莽草酸抑制大鼠RBL-2H3细胞脱颗粒和组胺释放 被引量:8
4
作者 陈先勇 郑倩倩 +3 位作者 柳蔚 喻玲玲 王金龄 李世刚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56-659,663,共5页
目的研究莽草酸对大鼠RBL-2H3细胞增殖和化合物48/80(C48/80)诱导后细胞脱颗粒情况及其机制。方法MTT法检测(3、10、30)μg/m L的莽草酸处理后,RBL-2H3细胞的增殖情况,甲苯胺蓝染色观察C48/80诱导RBL-2H3细胞脱颗粒的情况,底物法检测(0... 目的研究莽草酸对大鼠RBL-2H3细胞增殖和化合物48/80(C48/80)诱导后细胞脱颗粒情况及其机制。方法MTT法检测(3、10、30)μg/m L的莽草酸处理后,RBL-2H3细胞的增殖情况,甲苯胺蓝染色观察C48/80诱导RBL-2H3细胞脱颗粒的情况,底物法检测(0、12.5、25、50、80、100)μg/m L C48/80处理后,RBL-2H3细胞内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放,ELISA检测各处理组细胞上清液中组胺的含量。结果 (3、10、30)μg/m L莽草酸对RBL-2H3细胞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RBL-2H3细胞脱颗粒与C48/80的剂量有一定量效关系;莽草酸能抑制大鼠RBL-2H3细胞脱颗粒;与阳性对照组相比,莽草酸处理C48/80刺激后的RBL-2H3细胞,其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和组胺释放量均显著降低。结论莽草酸可抑制大鼠RBL-2H3细胞脱颗粒,减少组胺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莽草酸 rbl-2h3细胞 β-氨基己糖苷酶 组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FcεRIα/RBL-2H3细胞株的构建与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南南 刘中成 +3 位作者 张艳芬 刘玉欣 崔哲 陈瑶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74-1179,共6页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人FcεRIα(h FcεRIα)亚基的RBL-2H3细胞株。方法利用RT-PCR技术克隆h FcεRIα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 CI-neo-h FcεRIα。脂质体介导法转染RBL-2H3细胞,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细胞株。利用RT-PCR、Western blot及...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人FcεRIα(h FcεRIα)亚基的RBL-2H3细胞株。方法利用RT-PCR技术克隆h FcεRIα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 CI-neo-h FcεRIα。脂质体介导法转染RBL-2H3细胞,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细胞株。利用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法鉴定转染结果。结果通过对脂质体介导转染体系进行优化,转染效率可高达75.38%。经Western blot、免疫荧光及RT-PCR鉴定,h FcεRIα基因在RBL-2H3细胞内成功表达。结论成功构建h FcεRIα/RBL-2H3细胞模型,为深入研究Ig E与FcεRI作用机制及相关药物开发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FcεRIα IGE rbl-2h3细胞 脂质体转染 G418筛选 稳定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青龙汤对体外培养RBL-2H3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张银萍 朱吾元 +1 位作者 赵变 李明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6期1443-1445,I0013,共4页
观察小青龙汤对体外培养RBL-2H3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探讨小青龙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机理。方法:取RBL-2H3细胞,含10%FBS的MEM培养液培养,传代后接细胞培养板,MTT法检测各浓度组细胞的增殖情况,倒置显微镜拍照记录细胞生长情况;Hoechst3... 观察小青龙汤对体外培养RBL-2H3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探讨小青龙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机理。方法:取RBL-2H3细胞,含10%FBS的MEM培养液培养,传代后接细胞培养板,MTT法检测各浓度组细胞的增殖情况,倒置显微镜拍照记录细胞生长情况;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各组细胞凋亡情况,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并拍照记录。结果:小青龙汤可抑制体外培养RBL-2H3细胞的增殖,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并可促进体外培养RBL-2H3细胞的凋亡。结论:小青龙汤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作用与其抑制肥大细胞增殖及促进其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青龙汤 rbl-2h3细胞 过敏性鼻炎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Aβ基因对大鼠RBL-2H3细胞脱颗粒的影响
7
作者 李艳红 刘洁 吴正理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15-524,共10页
过敏是人和养殖动物常见的疾病,而且发生的频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为了深入了解过敏反应的机制,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钙调磷酸酶A beta(calcineurin A beta,CnAβ)基因敲除的大鼠RBL-2H3细胞株,并探讨CnAβ基因对RB... 过敏是人和养殖动物常见的疾病,而且发生的频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为了深入了解过敏反应的机制,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钙调磷酸酶A beta(calcineurin A beta,CnAβ)基因敲除的大鼠RBL-2H3细胞株,并探讨CnAβ基因对RBL-2H3细胞生长及脱颗粒的影响。选取大鼠CnAβ基因第一外显子为敲除靶点,设计并合成3个单导向RNA(single guide RNA,sgRNA),构建pX459-CnAβ-sgRNA质粒,并用脂质体3000将构建好的质粒转染到RBL-2H3细胞内;利用嘌呤霉素对转染细胞进行筛选,通过DNA测序验证获得CnAβ基因敲除的RBL-2H3细胞株;并检测CnAβ基因缺失对细胞增殖和脱颗粒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CnAβ单基因敲除的大鼠RBL-2H3细胞株;CnAβ基因缺失对RBL-2H3细胞增殖、细胞的颗粒形成以及颗粒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抑制由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RBL-2H3细胞脱颗粒作用。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动物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为动物过敏性疾病的预防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rbl-2h3细胞 CRISPR/Cas9 基因敲除 脱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木瓜中莽草酸通过减少RBL-2H3细胞脱颗粒抑制大鼠软骨细胞分化 被引量:5
8
作者 陈桂婷 郑倩倩 +4 位作者 余婕 闫梦真 周婷婷 曹后平 李世刚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90-896,共7页
目的研究资木瓜中总提物莽草酸(SA)通过抑制RBL-2H3细胞脱颗粒从而减少软骨细胞向肥厚软骨细胞的分化作用。方法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法,类胰蛋白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进行软骨细胞的鉴定;软骨细胞培养组分为正常软骨细胞对照组,化合物48/80... 目的研究资木瓜中总提物莽草酸(SA)通过抑制RBL-2H3细胞脱颗粒从而减少软骨细胞向肥厚软骨细胞的分化作用。方法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法,类胰蛋白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进行软骨细胞的鉴定;软骨细胞培养组分为正常软骨细胞对照组,化合物48/80(C48/80)活化RBL-2H3细胞培养上清液处理组,(3、10、30)μg/mL SA分别作用后的RBL-2H3细胞培养上清液处理组。噻唑蓝(MTT)法检测SA和RBL-2H3细胞上清液对软骨细胞的毒性作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软骨细胞2型胶原蛋白(Col2)和Col10的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软骨细胞Col10蛋白水平;ELISA检测软骨细胞培养上清液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可溶性核因子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sRANKL)及骨保护素(OPG)含量,二甲基亚甲蓝(DMB)比色法检测糖胺多糖(GAG)的含量。结果(0~30)μg/mL SA对软骨细胞生长无显著影响,与C48/80活化RBI-2H3细胞培养上清液处理组比较,随着SA剂量的增加,软骨细胞中Col2、GAG蛋白表达增加,Col10、MMP13的表达明显降低、sRANKL/OPG的比值降低。结论SA通过抑制RBL-2H3细胞脱颗粒减少软骨细胞向肥厚软骨细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木瓜 莽草酸(SA) rbl-2h3细胞 软骨细胞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N大鼠和RBL-2H3细胞作为茵栀黄注射液过敏反应模型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昱 张军霞 +2 位作者 周继春 李展 李振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908-1914,共7页
目的探索建立茵栀黄注射液过敏反应的BN大鼠动物模型和RBL-2H3细胞模型。方法进行主动全身过敏试验(active systemic anaphylaxis,ASA)试验,比较BN大鼠和Hartley豚鼠的过敏反应症状和反应分级,检测血清IgE和组胺水平;检测茵栀黄注射液... 目的探索建立茵栀黄注射液过敏反应的BN大鼠动物模型和RBL-2H3细胞模型。方法进行主动全身过敏试验(active systemic anaphylaxis,ASA)试验,比较BN大鼠和Hartley豚鼠的过敏反应症状和反应分级,检测血清IgE和组胺水平;检测茵栀黄注射液作用后RBL-2H3细胞上清组胺释放量,并监测细胞内Ca^(2+)荧光强度。结果过敏反应分级比较,两次攻击后BN大鼠高剂量组较阴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Hartley豚鼠各剂量组较阴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BN大鼠各剂量组组胺水平较阴性组均具显著性差异(P分别<0.01、0.05),豚鼠仅高剂量组较阴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RBL-2H3细胞上清中,各剂量组组胺释放量与加药浓度正相关,细胞Ca^(2+)荧光强度的对数与加药浓度的对数正相关。结论BN大鼠评价茵栀黄注射液过敏反应较豚鼠更敏感,血清组胺可作为评价指标;RBL-2H3细胞可用于过敏反应检查的体外模型,细胞上清组胺释放量与细胞Ca^(2+)荧光强度可作为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栀黄注射液 过敏反应 BN大鼠 rbl-2h3细胞 组胺 C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BL-2H3细胞不适合用于类过敏模型的建立
10
作者 张小雨 齐睿娟 +5 位作者 李西蒙 韩宜芯 费巧玲 蔡润兰 齐云 高源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38-443,共6页
目的考察RBL-2H3细胞是否适用于建立类过敏反应模型。方法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考察RBL-2H3细胞上Mas相关G蛋白偶联受体(Mas-related 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Mrgpr)B2的表达情况;用显微镜观察和MTS法考察Compound 48/80对RBL-2H... 目的考察RBL-2H3细胞是否适用于建立类过敏反应模型。方法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考察RBL-2H3细胞上Mas相关G蛋白偶联受体(Mas-related 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Mrgpr)B2的表达情况;用显微镜观察和MTS法考察Compound 48/80对RBL-2H3细胞活力的影响;测定不同浓度Compound 48/80刺激RBL-2H3细胞脱颗粒释放的β-己糖胺酶含量,对比RBL-2H3细胞、人肥大细胞系LAD2和大鼠腹腔肥大细胞(rat peritoneal mast cells,RPMCs)对Compound 48/80响应性的差异。结果RBL-2H3细胞可表达MrgprB2受体。Compound 48/80能剂量依赖性地诱导RBL-2H3细胞释放β-己糖胺酶,但在高剂量(≥20 mg·L^-1)时对RBL-2H3的细胞活力产生明显影响,此时释放的β-己糖胺酶应当是由于其细胞毒作用引起细胞破裂所致。同在无毒剂量(10 mg·L^-1)的Compound 48/80刺激下,LAD2和RPMCs的响应性良好,β-己糖胺酶释放量分别为空白对照的15.02倍和16.05倍,而RBL-2H3细胞仅为空白对照的2.35倍。结论RBL-2H3细胞对Compound 48/80的响应性差,表明其并不适用于建立类过敏反应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l-2h3 类过敏反应 脱颗粒 Compound 48/80 β-己糖胺酶 MrgprX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细胞内5-羟色胺可见荧光的多光子激发成像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智红 曾绍群 +3 位作者 骆清铭 刘亚丰 周炜 陈同生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88-292,共5页
应用多光子激发激光扫描显微镜对 5 羟色胺 (5 hydroxytryptamine ,5 HT)孵育的大鼠粘膜型肥大细胞进行自发荧光成像 ,首次观察到了活细胞内 5 HT相关的可见荧光 ,并对其产生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实现了对活细胞内 5 HT空间分布的... 应用多光子激发激光扫描显微镜对 5 羟色胺 (5 hydroxytryptamine ,5 HT)孵育的大鼠粘膜型肥大细胞进行自发荧光成像 ,首次观察到了活细胞内 5 HT相关的可见荧光 ,并对其产生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实现了对活细胞内 5 HT空间分布的高分辨成像 ,为研究活组织或细胞内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子激发 5-hT rbl-2h3细胞 成像 荧光 5-羟色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羟甲基糠醛及其二聚体OMBF引发Ⅰ型超敏反应毒性评价与机制初探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恩灿 范潇予 +4 位作者 林琳 郝瑞瑞 林生 贺玖明 靳洪涛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共8页
目的对5-羟甲基糠醛及其二聚体OMBF是否引发I型超敏反应进行评价,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分为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体内实验选取雄性BN大鼠,随机分为7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佐剂对照组(Adj.),模型组,5-HMF低、高剂量组,OMBF低、高... 目的对5-羟甲基糠醛及其二聚体OMBF是否引发I型超敏反应进行评价,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分为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体内实验选取雄性BN大鼠,随机分为7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佐剂对照组(Adj.),模型组,5-HMF低、高剂量组,OMBF低、高剂量组。各组大鼠分别给予生理盐水、佐剂或相应浓度的药物佐剂混悬液,30 min后腹主动脉采血,测定血清中IgE、IgG和IL-4含量。体外实验采用RBL-2H3细胞系,分组同体内实验。采用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给药前后细胞脱颗粒情况;测定药物作用后细胞上清中β-HEX、His的释放率。通过Western blot技术初步探索5-HMF及其二聚体OMBF诱导Ⅰ型超敏反应的作用机制。结果体内实验显示,血清中各指标除5-HMF低剂量作用下IgG未见明显差异外,其余均显著性升高。体外实验研究表明,低、高剂量组均出现了细胞脱颗粒现象,测定的β-HEX和His释放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5-HMF及其二聚体OMBF作为小分子过敏原可诱导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且发挥免疫毒性可能与MAPK家族磷酸化蛋白的上调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超敏反应 5-hMF OMBF BN大鼠 rbl-2h3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抗过敏作用研究方法优化及中药药对抗过敏活性筛选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依林 左泽平 +4 位作者 田颖颖 刘闯 赵新月 吕英楠 王志斌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61-1268,共8页
目的优化两种中药体外抗过敏活性筛选方法,比较5个中药药对的体外抗过敏活性。方法优化RBL-2H3(Rat basophil leukemia cells)细胞脱颗粒实验方法,通过甲苯胺蓝染色以及β-氨基己糖苷酶(β-hexosaminidase,β-HEX)和组胺(Histamine,HIS... 目的优化两种中药体外抗过敏活性筛选方法,比较5个中药药对的体外抗过敏活性。方法优化RBL-2H3(Rat basophil leukemia cells)细胞脱颗粒实验方法,通过甲苯胺蓝染色以及β-氨基己糖苷酶(β-hexosaminidase,β-HEX)和组胺(Histamine,HIS)释放3个指标比较5个药对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的活性;优化了透明质酸酶抑制实验,对5个中药药对的透明质酸酶抑制作用进行比较。结果在RBL-2H3细胞脱颗粒实验中,5个中药药对中荆芥-防风、麻黄-细辛、防风-白芷、川芎-细辛均能不同程度抑制模型细胞释放β-HEX(P<0.05),苍耳子-辛夷与细胞共培养后脱颗粒模型细胞上清中β-HEX释放率显著升高(P<0.05);5个中药药对均可以降低脱颗粒模型细胞上清中HIS释放量。透明质酸酶抑制率实验中,各药对的透明质酸酶抑制率川芎-细辛>防风-白芷>荆芥-防风>麻黄-细辛,其中川芎-细辛抗过敏活性最强。结论两种方法获得的不同药对体外抗过敏活性趋势具有一致性,说明两种方法可以用于体外抗过敏活性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过敏 透明质酸酶抑制 肥大细胞脱颗粒实验 rbl-2h3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注射辅料聚山梨酯80诱发类过敏反应的细胞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李钦 赵吟 +1 位作者 郑晓亮 张信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5期501-505,共5页
目的:观察聚山梨酯80诱导大鼠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RBL-2 H3细胞脱颗粒现象,探讨其诱发类过敏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聚山梨酯80与RBL-2 H3细胞共同孵育60 min后,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发生脱颗粒反应的形态学变化,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 目的:观察聚山梨酯80诱导大鼠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RBL-2 H3细胞脱颗粒现象,探讨其诱发类过敏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聚山梨酯80与RBL-2 H3细胞共同孵育60 min后,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发生脱颗粒反应的形态学变化,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与Annexin V结合变化,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上清液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百分率,并通过阿利新蓝染色试验进行定性观察。结果:不同浓度聚山梨酯80可诱导细胞发生典型的脱颗粒反应形态学变化,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脱颗粒率及组胺释放率显著升高,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聚山梨酯80单次、首次给药即可诱导RBL-2 H3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诱发类过敏反应,这可能是其临床首次用药即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辅料 聚山梨酯80 rbl-2h3细胞 脱颗粒 类过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原肌球蛋白及其IgE单克隆抗体建立I型过敏反应体内外模型 被引量:4
15
作者 方蕾 侯睿 +4 位作者 费巧玲 高源 刘芬 蔡润兰 齐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22-1427,共6页
目的利用虾原肌球蛋白及其Ig E单克隆抗体建立I型过敏反应体内外模型。方法采用等电点沉淀法制备刀额新对虾原肌球蛋白,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虾原肌球蛋白Ig E单克隆抗体。建立虾原肌球蛋白攻击Ig E单抗致敏的RBL-2H3细胞模型,测定β-... 目的利用虾原肌球蛋白及其Ig E单克隆抗体建立I型过敏反应体内外模型。方法采用等电点沉淀法制备刀额新对虾原肌球蛋白,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虾原肌球蛋白Ig E单克隆抗体。建立虾原肌球蛋白攻击Ig E单抗致敏的RBL-2H3细胞模型,测定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量。利用虾原肌球蛋白及其Ig E单抗建立被动全身过敏反应小鼠模型,监测抗原攻击后30 min内肛温的变化。结果 Ig E单抗致敏的RBL-2H3细胞在虾原肌球蛋白攻击后发生脱颗粒,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量明显增加。虾原肌球蛋白及其Ig E单抗诱导了小鼠被动全身过敏反应,抗原攻击后小鼠肛温平均下降约1.44℃。结论虾原肌球蛋白及其Ig E单克隆抗体成功建立了I型过敏反应体内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过敏反应 原肌球蛋白 刀额新对虾 单克隆抗体 免疫球蛋白E rbl-2h3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及其机制初探 被引量:6
16
作者 袁栎 郭薇 刘水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42-644,共3页
目的 :研究糖皮质激素对Ⅰ型超敏反应中的肥大细胞脱颗粒反应是否有直接作用。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观察地塞米松对RBL 2H3细胞 (大鼠嗜碱粒细胞 )脱颗粒程度的影响 ,利用westernblot分析ERK1 ERK2信号的改变。结果 :地塞米松预先... 目的 :研究糖皮质激素对Ⅰ型超敏反应中的肥大细胞脱颗粒反应是否有直接作用。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观察地塞米松对RBL 2H3细胞 (大鼠嗜碱粒细胞 )脱颗粒程度的影响 ,利用westernblot分析ERK1 ERK2信号的改变。结果 :地塞米松预先作用于RBL 2H3细胞 ,使AnnexinV标记的细胞阳性率较致敏原活化组明显下降 ,MAPK活性明显降低。结论 :地塞米松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效学 地塞米松 肥大细胞 rbl-2h3 脱颗粒 ANNEXIN V MAP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金胶囊药材组分过敏性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黄志军 梁鹏 +3 位作者 余黎 李霞 肖飞 赵刚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1期2393-2395,共3页
目的:探讨小金胶囊主要药材组分的过敏性。方法:实验分为12组,包括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10组不同药材组,通过灌胃方式对大鼠给药,隔天1次,15 d后取抗血清,对RBL-2H3细胞进行培养,进行抗原攻击后,检测培养液中组胺和β-氨基己糖苷酶... 目的:探讨小金胶囊主要药材组分的过敏性。方法:实验分为12组,包括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10组不同药材组,通过灌胃方式对大鼠给药,隔天1次,15 d后取抗血清,对RBL-2H3细胞进行培养,进行抗原攻击后,检测培养液中组胺和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放量。结果:制木鳖子组的细胞组胺释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人工麝香组、制木鳖子组和乳没组的细胞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但自制木鳖子组和制乳没组的细胞组胺和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量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金胶囊致敏药材可能为人工麝香、木鳖子和乳没,经适当方法炮制可降低其致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金胶囊 药材 过敏性 大鼠 rbl-2h3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干抗病毒注射液致类过敏反应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瑞瑞 刘艳萍 +2 位作者 聂西周 杨东花 刘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4期682-685,共4页
目的:探究射干抗病毒注射液的致类过敏反应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动物类过敏试验,探究射干抗病毒注射液对小鼠耳廓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细胞水平上,采用MTT比色法筛选出射干抗病毒注射液对RBL-2H3细胞的安全作用浓度,并在安全... 目的:探究射干抗病毒注射液的致类过敏反应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动物类过敏试验,探究射干抗病毒注射液对小鼠耳廓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细胞水平上,采用MTT比色法筛选出射干抗病毒注射液对RBL-2H3细胞的安全作用浓度,并在安全浓度之下,以不同浓度,用中性红染色观察其脱颗粒状态,检测射干抗病毒注射液对细胞内颗粒物质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量的影响,Fluo-3荧光标记细胞内Ca^(2+)检测细胞内钙离子变化,综合考察射干抗病毒注射液的体外致类过敏性。结果:射干抗病毒注射液可引起小鼠耳廓通透性增强,引发类过敏反应;并可诱导RBL-2H3细胞发生脱颗粒反应,使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且均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射干抗病毒注射液具有引发类过敏反应的风险,其机制可能与引起胞内Ca^(2+)浓度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干抗病毒注射液 类过敏反应 rbl-2h3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免疫性过敏反应细胞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吟 李钦 +1 位作者 郑晓亮 张信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9期1007-1009,共3页
目的:通过非免疫性刺激物C48/80诱导大鼠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RBL-2H3细胞脱颗粒反应正交试验,优化非免疫性过敏反应细胞模型建立条件。方法:在不同的孵育时间下,C48/80与不同浓度的RBL-2H3细胞共孵育,通过测定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 目的:通过非免疫性刺激物C48/80诱导大鼠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RBL-2H3细胞脱颗粒反应正交试验,优化非免疫性过敏反应细胞模型建立条件。方法:在不同的孵育时间下,C48/80与不同浓度的RBL-2H3细胞共孵育,通过测定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放率确定建立非免疫型过敏反应细胞模型的最优实验条件,并且分析不同检测方法间的差异。结果:不同浓度、不同孵育时间下的RBL-2H3细胞均可受C48/80诱导发生典型的脱颗粒反应,但不同条件下的脱颗粒程度和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都有显著差异。结论:当RBL-2H3细胞浓度为2×105 mL、孵育时间60min时,细胞的感受性较好,其脱颗粒程度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过敏反应 rbl-2h3细胞 脱颗粒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sL基因转染对大鼠肥大细胞凋亡的影响
20
作者 修清玉 杨丹榕 +3 位作者 韩焕兴 石昭泉 陆慧琦 周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2-174,178,共4页
目的观察FasL基因转染对大鼠肥大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RTPCR法扩增大鼠FasL穿膜区和胞外区cDNA,成功构建pcDNA31FasL真核表达质粒,瞬时转染RBL2H3,RTPCR、免疫印迹法鉴定FasL在RBL2H3上的表达,AnnexinV流式细胞检测pcDNA31FasL转染RBL2H... 目的观察FasL基因转染对大鼠肥大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RTPCR法扩增大鼠FasL穿膜区和胞外区cDNA,成功构建pcDNA31FasL真核表达质粒,瞬时转染RBL2H3,RTPCR、免疫印迹法鉴定FasL在RBL2H3上的表达,AnnexinV流式细胞检测pcDNA31FasL转染RBL2H3后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获得FasL穿膜区和胞外区cDNA,构建pcDNA31FasL真核表达质粒,瞬时转染RBL2H3后在细胞膜和上清均有FasL的存在,瞬时转染RBL2H3后48小时,细胞发生凋亡。结论肥大细胞可以通过FasFasL途径凋亡,为FasL基因应用于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FASL 凋亡 基因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