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脓毒症肺损伤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状况与肺损伤相关指标及SOFA、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闫云 赵璟 +5 位作者 范风江 包建颖 史晶心 李博 左远航 冯丽霞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目的分析脓毒症肺损伤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状况与肺损伤相关指标及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 目的分析脓毒症肺损伤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状况与肺损伤相关指标及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脓毒症肺损伤患者80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肺损伤相关指标[动脉血氧合指数(ratio of partial pressure of O_(2) in arterial blood to fraction of inspired oxygen,PaO_(2)/FiO_(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lveolar-arterial oxygen gradient,P(A-a)O_(2))]及SOFA、APACHEⅡ评分情况,根据中医分型标准对脓毒症肺损伤患者进行分型,比较不同分型的脓毒症肺损伤患者以上各观察指标情况并分析相关性。结果脓毒症肺损伤患者以肺热壅痹证型占比最高、35.00%(28/80),其次为瘀血阻肺型27.50%(22/80),肺塞腑实型23.75%(19/80),水饮郁肺型13.75%(11/80)。不同证型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的患者肺损伤指标PaO_(2)/FiO_(2)、P(A-a)O_(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的患者SOFA、APACHEⅡ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热壅痹、瘀血阻肺、肺塞腑实、水饮郁肺证型与PaO_(2)/FiO_(2)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P(A-a)O_(2)、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脓毒症肺损伤患者中医证型主要为肺热壅痹、瘀血阻肺、肺塞腑实、水饮郁肺,与肺损伤相关指标及SOFA、APACHEⅡ评分密切相关,掌握脓毒症肺损伤辨证分型特点并观察患者肺损伤相关指标及SOFA、APACHEⅡ评分变化,对疾病诊治及预后评估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肺损伤 中医证型 动脉血氧合指数 肺泡动脉氧分压差 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气氛对含Ni钢热处理过程氧化动力学和氧化膜特征的影响
2
作者 杨治争 张蓬朝 +3 位作者 霍旭东 李光强 汪勇 刘昱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本文针对给定成分的(0.04%~0.07%)C-(7%~8%)Ni钢,系统探究了热处理温度与气氛对其氧化动力学和氧化膜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0~950℃温度范围内,降低气相氧分压可显著抑制该含Ni钢的氧化增重,并使氧化动力学曲线由线性向抛物线转变,... 本文针对给定成分的(0.04%~0.07%)C-(7%~8%)Ni钢,系统探究了热处理温度与气氛对其氧化动力学和氧化膜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0~950℃温度范围内,降低气相氧分压可显著抑制该含Ni钢的氧化增重,并使氧化动力学曲线由线性向抛物线转变,表明氧化反应速率的控制步骤由化学反应速率向扩散传质速率转变。由于内氧化层中富Ni金属相与Fe氧化物相互镶嵌形成网状结构,钢材的除鳞性能受到抑制。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不同气氛下钢样表面外氧化膜厚度均呈增加趋势,但内氧化层的演变则存在差异:在空气中,内氧化膜厚度随氧化温度升高而持续增加;而在高纯氮气气氛中,内氧化膜厚度则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950℃几乎消失。其原因在于高温下致密外氧化膜的形成和长大会降低气体/膜界面的氧浓度梯度,从而抑制了内氧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Ni钢 热处理 氧化动力学 氧化膜 气相氧分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压烧结TiC陶瓷的高温氧化行为
3
作者 谢冯旻煜 尹健 +3 位作者 熊翔 汪帅 汤磊 张红波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3-152,共10页
TiC陶瓷的长期抗氧化性是其航天航空领域应用的关键参数,必须在高温和各种气流环境下进行细致的评估。采用热压烧结法制备TiC单相陶瓷,通过热重-差示扫描热分析仪(TG-DSC)分析TiC陶瓷室温至1500℃的非等温氧化性能。通过管式氧化炉分析... TiC陶瓷的长期抗氧化性是其航天航空领域应用的关键参数,必须在高温和各种气流环境下进行细致的评估。采用热压烧结法制备TiC单相陶瓷,通过热重-差示扫描热分析仪(TG-DSC)分析TiC陶瓷室温至1500℃的非等温氧化性能。通过管式氧化炉分析TiC陶瓷在不同环境(温度:1000,1200,1500℃,气氛:静态空气,单向空气流,低氧分压气流)下的等温氧化性能,采用单位面积质量变化表征其氧化速率。结果表明:TiC陶瓷在1200~1500℃时的扩散活化能约为378.78 kJ/mol,反应活化能约为17.82 kJ/mol。TiC陶瓷氧化后,具有TiO_(2)氧化层、TiC_(x)O_(y)中间层和TiC基体3层结构。氧化动力学结果表明:TiC陶瓷在1200℃时氧化速率由反应速率控制,在1500℃时由氧的扩散控制,而在1000℃时初始阶段(前100 min)为扩散控制,之后则为反应控制。在低氧分压的气流环境下,TiC陶瓷高温氧化的反应速率和扩散速率均受到抑制,可以形成较为致密的TiO_(2)氧化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陶瓷 热压烧结 非等温氧化 等温氧化 低氧分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物乏燃料电沉积中氯氧比对铀、钚存在形态影响研究
4
作者 李泓儒 丁允聪 +1 位作者 周文涛 王德忠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70,共7页
随着中国快堆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之匹配的干法后处理技术日益受到关注。其中,氧化物电沉积流程(DDP)因其能够实现铀、钚的共沉积并直接制备混合氧化物(MOX)燃料,成为当前研究最为广泛的干法后处理技术之一。在DDP流程的电解分离过程中,... 随着中国快堆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之匹配的干法后处理技术日益受到关注。其中,氧化物电沉积流程(DDP)因其能够实现铀、钚的共沉积并直接制备混合氧化物(MOX)燃料,成为当前研究最为广泛的干法后处理技术之一。在DDP流程的电解分离过程中,需要精确地控制氯氧分压比,以确保铀元素以铀酰离子状态存在,钚元素以钚离子状态存在,从而实现铀、钚的高效共沉积。为探究铀、钚离子存在形态对氯氧分压比的依赖关系,基于铀钚氯氧二重优势区图,研究了铀酰离子与钚离子共存状态下,最小氯氧分压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以及两种气体分压之间的相互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氯气的最小分压增长较为缓慢,而氧气分压则随温度升高呈快速增加趋势;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氯气的最小分压起初保持稳定,但当氧气浓度达到一定阈值后,氯气分压开始缓慢上升;此外,随着氯气分压的增加,氧气分压立即呈现上升趋势。该研究结果对氧化物电解沉积过程中氯、氧分压的精确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燃料后处理 氧化物电沉积 氯氧分压 优势区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相位矫正的光声泵浦成像拟合方法
5
作者 谢卓君 钟洪文 +3 位作者 刘闰香 王波 薛平 何滨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5-532,共8页
目的 光声泵浦成像可以有效排除传统光声成像中血液背景信号的干扰,实现深层组织内微弱的磷光分子及其三重态寿命的成像。然而,光声泵浦成像中背景差分噪声常常导致磷光分子浓度和三重态寿命的拟合结果偏大。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 目的 光声泵浦成像可以有效排除传统光声成像中血液背景信号的干扰,实现深层组织内微弱的磷光分子及其三重态寿命的成像。然而,光声泵浦成像中背景差分噪声常常导致磷光分子浓度和三重态寿命的拟合结果偏大。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应用于光声泵浦成像中的三重态寿命拟合方法,通过提取三重态差分信号和背景噪声的相位,有效矫正背景噪声造成的拟合偏差。方法 通过数值仿真、仿体和活体实验,分别验证了新提出算法的优势和可行性。结果 数值仿真中,在噪声强度为信号幅值10%的条件下,新方法可将拟合偏差从48.5%优化到5%左右,并有更高的可决系数(0.88>0.79),极大地提高了拟合精度。仿体实验证明了光声泵浦成像对磷光分子高特异性成像的能力。活体实验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新拟合方法在裸鼠肿瘤的光动力治疗中拟合磷光寿命以监测氧分压含量的可行性。结论 本工作对于光声泵浦成像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将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声泵浦成像 寿命拟合 相位矫正 氧分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急性肾损伤患者首次24 h动脉氧分压与死亡率相关:基于MIMIC-IV数据库
6
作者 王子皓 陶丽丽 +1 位作者 邹碧清 安胜利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56-1062,共7页
目的基于MIMIC-IV数据库的回顾性临床数据,旨在评估急性肾损伤(AKI)患者在ICU入院后首个24 h平均动脉氧分压(PaO2)与死亡率的关系,并确定适宜的PaO2阈值以指导氧疗策略。方法根据入院后24 h内的平均动脉氧分压(PaO_(2)),通过受试者工作... 目的基于MIMIC-IV数据库的回顾性临床数据,旨在评估急性肾损伤(AKI)患者在ICU入院后首个24 h平均动脉氧分压(PaO2)与死亡率的关系,并确定适宜的PaO2阈值以指导氧疗策略。方法根据入院后24 h内的平均动脉氧分压(PaO_(2)),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及约登指数最大化原则确定最佳PaO_(2)截断值(137.029 mmHg),将患者分为高氧组(PaO_(2)≥137 Hg)和低氧组(PaO_(2)<137 Hg)。采用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和倾向评分匹配方法评估氧水平与住院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在18335名患者中,46.7%的患者属于高氧组,且整体死亡率为16.9%。高氧状态与较低的院内死亡率(OR=0.78)和90 d死亡率(OR=0.77)相关,尤其在AKI 1期患者中。研究还发现PaO2与死亡率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P<0.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氧组的90 d生存率提高(P<0.001),且高氧组的机械通气时间、血管加压药使用时间及住院/ICU时长均较短。结论在AKI患者中维持PaO2≥137 Hg可改善临床预后,强调了ICU治疗中目标导向氧供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MIMIC-IV 急性肾损伤 动脉氧分压 死亡率 倾向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接玻璃热膨胀系数对氧分压传感器可靠性影响研究
7
作者 程振乾 孙略升 +1 位作者 文吉延 刘洋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6-49,共4页
为解决氧分压传感器敏感芯体封接玻璃易开裂导致器件失效的关键问题,选取BaO-SiO2掺杂体系的6种玻璃作为封接材料,系统研究了其与8YSZ(8mol%Y2O3稳定的ZrO2)的匹配特性。通过制备敏感芯体并完成传感器封装,采用加速老化测试(包括老化、... 为解决氧分压传感器敏感芯体封接玻璃易开裂导致器件失效的关键问题,选取BaO-SiO2掺杂体系的6种玻璃作为封接材料,系统研究了其与8YSZ(8mol%Y2O3稳定的ZrO2)的匹配特性。通过制备敏感芯体并完成传感器封装,采用加速老化测试(包括老化、随机振动、温度循环及通断电循环)评估其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SBYb-1玻璃因其热膨胀系数(10.2×10^(-6)/℃)与8YSZ(10.5×10^(-6)/℃)高度匹配,在100次温度循环(-55~70℃)与1000次通断电后仍保持结构完整性,展现出最优异的长期稳定性,其工作寿命较其他组分提升约30%,输出偏差<5%。为高性能氧传感器封接材料的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膨胀系数 氧分压传感器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spen Plus的煤部分气化氢电联产系统模拟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泽祎 李照志 +1 位作者 邵应娟 钟文琪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486,共12页
为了提高煤制氢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构建了4种以煤部分气化为基础的新型氢电联产系统.基于Aspen Plus软件,采用系统效率、制氢效率作为评价标准,对各系统进行模拟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存在不同氧煤比与碳转化率使得系统效率... 为了提高煤制氢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构建了4种以煤部分气化为基础的新型氢电联产系统.基于Aspen Plus软件,采用系统效率、制氢效率作为评价标准,对各系统进行模拟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存在不同氧煤比与碳转化率使得系统效率达到最高,系统1~4分别在碳转化率为60%、85%、65%、60%时达到最高系统效率;各系统效率与气化效率随着气化温度的提高,呈先迅速增长后趋于平稳趋势;各系统效率与气化效率随着气化压力的提高,呈先迅速减少后趋于平稳趋势;在氧煤比为0.33,气化压力为2 MPa,气化温度为1000℃工况下系统1~4效率分别为59.12%、66.13%、62.21%和58.57%;采用CO_(2)与O_(2)作为气化剂,且CO_(2)与O_(2)的质量比为4∶1的煤部分气化加压富氧燃烧循环系统(系统2)在各项标准下具有优势,为最佳氢电联产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部分气化 半焦加压富氧燃烧 系统建模 热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激光氧分压传感器温压补偿算法
9
作者 曾佳慧 何峰 +3 位作者 王振翔 李松辉 刘兵 蒋利军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45-1250,共6页
针对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unable Diode Laser Absorption Spectroscopy,TDLAS)技术在密闭空间中测量氧分压时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本文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激光氧分压传感器温压补偿算法来消除温度和压力对氧分压测量的影响。... 针对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unable Diode Laser Absorption Spectroscopy,TDLAS)技术在密闭空间中测量氧分压时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本文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激光氧分压传感器温压补偿算法来消除温度和压力对氧分压测量的影响。采用模拟电路构建了激光氧分压传感器,并通过电连接器上传测量的二次谐波峰值、温度和压力值至上位机,上位机通过BP神经网络温压补偿算法进行温压补偿,获取准确的氧分压值。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实现对测量的氧分压补偿,补偿后氧分压测量误差小于±1 kPa,能满足航天、航空等领域的要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TDLAS 氧分压 温压补偿 波长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休克大鼠血浆内皮素与组织氧分压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孙英刚 黄宗海 +3 位作者 厉周 雷洪伊 林洪武 孙高斌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79-681,共3页
观察创伤性休克过程中血浆内皮素与组织氧分压的动态变化 ,探讨内皮素在创伤性休克过程中的意义。采用后肢创伤法建立创伤性休克大鼠模型 ,观察创伤前后血浆内皮素、动脉血气分析及骨骼肌、肝脏、小肠的组织氧分压的动态变化 ,监测血流... 观察创伤性休克过程中血浆内皮素与组织氧分压的动态变化 ,探讨内皮素在创伤性休克过程中的意义。采用后肢创伤法建立创伤性休克大鼠模型 ,观察创伤前后血浆内皮素、动脉血气分析及骨骼肌、肝脏、小肠的组织氧分压的动态变化 ,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记录存活时间。结果显示 ,创伤休克后血浆内皮素浓度迅速升高 ,显著高于伤前水平 ,复苏 7h浓度达到伤前水平的 2 5倍左右 ;休克后动脉血气各项指标及组织氧分压较创伤前有显著性差异 ,休克后出现失代偿性酸中毒 ,肝脏及小肠的氧分压变化较骨骼肌更为显著。提示创伤性休克后血浆内皮素显著升高 ,在早期对于维持血压有重要意义 ,但在休克后期可能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原因 ;内脏器官氧分压的不可逆性降低 ,可能是休克后期不易复苏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创伤性 内皮缩血管肽类 氧分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分压对直流磁控溅射制备ZnO:Ga透明导电薄膜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11
作者 马全宝 叶志镇 +3 位作者 何海平 朱丽萍 张银珠 赵炳辉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13-1116,共4页
通过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掺镓ZnO(znO:Ga)透明导电薄膜,研究了氧分压对ZnO:Ga透明导电薄膜结构和电光学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薄膜具有c轴择优取向的六角多晶结构.ZnO:Ca透明导电薄膜的晶粒尺寸强烈依... 通过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掺镓ZnO(znO:Ga)透明导电薄膜,研究了氧分压对ZnO:Ga透明导电薄膜结构和电光学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薄膜具有c轴择优取向的六角多晶结构.ZnO:Ca透明导电薄膜的晶粒尺寸强烈依赖于氧分压的大小,随着氧分压的增大薄膜的晶粒尺寸先增大后减小,在氧分压为0.30 Pa时沉积的ZnO:Ga薄膜半高宽最小,晶粒尺寸最大.薄膜的电阻率随着氧分压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沉积薄膜的最低电阻率可达3.50×10^(-4)Ω·cm.此外,所有ZnO:Ga薄膜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平均透射率均超过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GA 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 磁控溅射 氧分压 光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锌氧压浸出过程的φ—pH图 被引量:11
12
作者 牟望重 张廷安 +2 位作者 吕国志 古岩 豆志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636-1644,共9页
通过热力学计算,得到ZnS-H2O系各物质高温条件下的GΘ值、φΘ值或pHΘ值以及各反应对应的电位表达式,分别绘制出不同离子活度、不同氧分压条件下的φ—pH图。由φ—pH图可以看出,随着离子活度的增大,S与Zn2+稳定区逐渐增大,但构成稳定... 通过热力学计算,得到ZnS-H2O系各物质高温条件下的GΘ值、φΘ值或pHΘ值以及各反应对应的电位表达式,分别绘制出不同离子活度、不同氧分压条件下的φ—pH图。由φ—pH图可以看出,随着离子活度的增大,S与Zn2+稳定区逐渐增大,但构成稳定区各反应的pH值上下限范围逐渐减小;随着氧分压的增大,水的稳定区逐渐增大。对ZnS进行了氧压浸出实验研究,采用全谱直读等离子光谱仪(ICP)、XRD和XRF等方法对浸出液和浸出渣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当初始酸浓度为15%、氧分压为1.1MPa、浸出温度为160℃、液固比为8:1、浸出时间为90min、搅拌速度480r/min时,锌的浸出率为98.86%,硫的转化率为81.33%。实际结果与根据φ—pH图理论计算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压浸出 ZnS-H2O系 φ—pH图 氧分压 离子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无创血气监测在儿童危重症中的应用价值评估 被引量:9
13
作者 唐林林 符跃强 刘成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血循环状态下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oxygen pressure,PctO_2)与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arterial blood,PaO_2)、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ranscutaneous carbon dioxide pressure,PctCO_2)与血二氧化碳分... 目的:分析不同血循环状态下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oxygen pressure,PctO_2)与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arterial blood,PaO_2)、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ranscutaneous carbon dioxide pressure,PctCO_2)与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arterial blood,PaCO_2)的相关性及差异性,从而了解PctO_2及PctCO_2在微循环障碍时的监测意义。方法:对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56例患儿进行PctO_2/PctCO_2监测,因病情需要,部分患儿不同时段予动态监测,共采集110份数据。分析微循环正常组(n=75)、轻度障碍组(n=20)及重度障碍组(n=15)间PctO_2与PaO_2及PctCO_2与PaCO_2的相关性及差异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curve,ROC curve)评价PctO_2、PctCO_2诊断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相关性分析:在微循环正常组(n=75),PctO_2与PaO_2、PctCO_2与PaCO_2均有良好相关性(r=0.937、0.569,均P<0.05);在微循环轻度障碍组(n=20)及重度障碍组(n=15),患儿PctCO_2与PaCO_2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718、0.679,均P<0.05),而PctO_2与PaO_2无相关性(P=0.175、0.074)。氧分压差(△PO2):微循环正常组(n=75)、轻度障碍组(n=20)和重度障碍组(n=15)的△PO2分别为:(0.24±1.08)、(7.99±7.99)和(9.71±5.15)k Pa。ROC曲线分析:微循环正常组(n=75)中,PctO_2在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为0.89(95%CI=0.82~0.96,P=0.036),PctO_2=10.25 k Pa时诊断缺氧的敏感度是81.5%,特异度是83.3%。PctCO_2的AUC为0.77(95%CI=0.65~0.88,P=0.000),PctCO_2=5.45 k Pa时诊断二氧化碳潴留的敏感度是81.5%,特异度是66.7%。结论:在微循环正常时,PctO_2/PctCO_2监测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PaO_2/PaCO_2。在微循环轻度障碍及重度障碍时,PctCO_2监测可预测PaCO_2。PctO_2与PaO_2差别明显时往往提示微循环灌注不良,对于此类危重症患者,可结合PctO_2/PctCO_2监测与血气分析中PaO_2/PaCO_2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氧分压 经皮二氧化碳分压 血氧分压 血二氧化碳分压 微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CRP、降钙素原和动脉血气分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动脉高压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4
14
作者 林沛茹 赵子文 +1 位作者 何桦 李晓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6-199,共4页
目的: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和动脉血气分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血液中的变化,探讨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的AECOPD患者100例... 目的: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和动脉血气分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血液中的变化,探讨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的AECOPD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单纯AECOPD组,50例)、肺动脉高压组(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组,50例),行肺功能、心脏彩超检查(检测肺动脉压力),血液hs-CRP、PCT和动脉血气分析检查。结果:肺动脉高压组血液hs-CRP、PCT水平及动脉CO2分压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肺动脉高压组动脉血氧分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肺动脉高压组患者1年内COPD急性加重次数≥2次的人数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hs-CRP、PCT水平与肺动脉收缩压呈正相关,动脉血氧分压与肺动脉收缩压呈负相关。结论:hs-CRP、PCT、血氧参与了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全身炎症在COPD继发肺动脉高压的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超敏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血氧分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分压对化学气相沉积法合成ZnO纳米结构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冯程程 周明 +3 位作者 吴春霞 马伟伟 李刚 蔡兰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57-661,共5页
本文利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在镀有Au(10 nm)膜的单晶Si(100)上制备了ZnO薄膜,并研究了不同的氧分压对ZnO形貌的影响。借助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的形貌、结晶质量和晶体生长取向进行了表征。结... 本文利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在镀有Au(10 nm)膜的单晶Si(100)上制备了ZnO薄膜,并研究了不同的氧分压对ZnO形貌的影响。借助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的形貌、结晶质量和晶体生长取向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O2分压较小的时候,O2只能与Zn团簇的某些界面发生反应并逐渐结晶生成层状的ZnO微米团簇。当O2分压较大的时候,ZnO通过二次生长形成由微米柱阵列和表面无序纳米线构成的分层复合结构,并且表面纳米线的密度随着氧分压的增加而增加。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选取电子衍射(SAED)分析表明,单根纳米线是沿[001]方向生长的ZnO单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化学气相沉积法 氧分压 二次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快速显微多道分光光度技术对血红蛋白的光谱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阮萍 黄耀熊 李丹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121-1124,共4页
用新型快速显微多道分光光度(MMSP)技术,在生理环境(pH、温度、氧分压和渗透压)改变下,对单个活态人血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分子的吸收光谱进行监测。发现生理环境的改变,引起血红蛋白吸收光谱曲线540,575nm特征吸收峰的峰高、峰位和峰形发... 用新型快速显微多道分光光度(MMSP)技术,在生理环境(pH、温度、氧分压和渗透压)改变下,对单个活态人血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分子的吸收光谱进行监测。发现生理环境的改变,引起血红蛋白吸收光谱曲线540,575nm特征吸收峰的峰高、峰位和峰形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MMSP技术提示血红蛋白分子的结构、浓度和功能与上述生理环境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显微多道分光光度技术 血红蛋白 吸收光谱 氧分压 渗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溅射ITO薄膜光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赵亚丽 马富花 +1 位作者 吕德涛 李克训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4期634-636,共3页
采用直流溅射法制备了高性能的ITO薄膜。结果表明,氧气分压比和衬底温度对薄膜的方阻、可见光透射率具有重要的影响。其最佳值分别为0.5/50和350℃;同时,随着膜厚的增加,薄膜的晶粒增大,导电率也相应降低。
关键词 ITO薄膜 磁控溅射 氧分压 衬底温度 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低氧分压法在35Cr45Ni合金表面制备防结焦氧化膜 被引量:5
18
作者 邵明增 崔立山 +3 位作者 郑雁军 李梅 张小洁 邢琳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7-130,135,共5页
在H2-H2O所形成的低氧分压气氛下氧化35Cr45N i合金,在合金表面形成具有抑制催化结焦能力的氧化膜;用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XRD)、划痕仪分析氧化膜的成分、物相组成以及氧化膜与基体的结合状况,用结焦试验评价氧化膜的抗结焦性能,并... 在H2-H2O所形成的低氧分压气氛下氧化35Cr45N i合金,在合金表面形成具有抑制催化结焦能力的氧化膜;用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XRD)、划痕仪分析氧化膜的成分、物相组成以及氧化膜与基体的结合状况,用结焦试验评价氧化膜的抗结焦性能,并用扫描电镜(SEM)分析氧化处理和未经氧化处理试样结焦后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经低氧分压处理的合金表面铁、镍含量降低,在金属表面形成了以Cr2O3、MnCr2O4为主要成分的氧化膜,氧化温度为800,900,1 000℃时氧化膜的临界载荷分别为9.75,15.55,11.6 N,结焦抑制率分别达到了81%,93%,56%;氧化膜可有效抑制丝状催化焦炭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膜 低氧分压 划痕 防结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3年春季南极中山站上空大气臭氧的观测分析 被引量:19
19
作者 孔琴心 刘广仁 王庚辰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95-400,共6页
利用球载电化学O3探空仪于1993年南半球春季在南极中山站测量了O3和温度垂直廓线,三次观测到O3柱总量<220Du的低值,O3浓度减少从9月开始,9月中旬~10月中旬达到最大。典型O3垂直廓线表明,O3量损失最大区... 利用球载电化学O3探空仪于1993年南半球春季在南极中山站测量了O3和温度垂直廓线,三次观测到O3柱总量<220Du的低值,O3浓度减少从9月开始,9月中旬~10月中旬达到最大。典型O3垂直廓线表明,O3量损失最大区域在高度13~23km之间,此高度与PSCs和火山气溶胶的存在高度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本文给出观测结果及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柱总量 南极臭氧洞 大气 臭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分压对TiO_2膜结构与光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朱凤 赵坤 +2 位作者 赵夔 王莉芳 全胜文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34,共6页
报道了用反应溅射法制备TiO2 膜的实验研究 .详细研究了膜的沉积、膜结构及其光学性质 ,随溅射氧分压的变化 .随氧分压由 6× 10 - 2 Pa增加到 9× 10 - 2 Pa时 ,晶体结构由金红石变到锐钛矿 ,氧分压超过 9× 10 - 2 Pa时... 报道了用反应溅射法制备TiO2 膜的实验研究 .详细研究了膜的沉积、膜结构及其光学性质 ,随溅射氧分压的变化 .随氧分压由 6× 10 - 2 Pa增加到 9× 10 - 2 Pa时 ,晶体结构由金红石变到锐钛矿 ,氧分压超过 9× 10 - 2 Pa时趋向于无定形结构 .与膜结构密切相关的折射率n随氧分压的增大由 2 .4 4变到 1.96 ,禁带宽度Eg 则由大变小 ,然后再增大的变化 (3.4 1→ 3.2 6→3.4 2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分压 结构 光学性质 影响 二氧化钛膜 反应溅射法 氧分压 折射率 禁带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