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6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quivalent Method of Integrate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of Wind, Photovoltaic and Energy Storage in Power Flow Calculation and Transient Simulation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皓怀 汤涌 +3 位作者 侯俊贤 刘楠 李碧辉 张宏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I0001-I0026,共26页
针对工程实际开展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在潮流计算和机电暂态仿真中的等值方法研究,旨在为大容量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的并网仿真分析奠定基础。将潮流计算的等值分为单元机组和集电系统2部分来研究。单元机组等值采用根据不同控制模式选... 针对工程实际开展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在潮流计算和机电暂态仿真中的等值方法研究,旨在为大容量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的并网仿真分析奠定基础。将潮流计算的等值分为单元机组和集电系统2部分来研究。单元机组等值采用根据不同控制模式选取不同节点类型的方法,针对集电系统等值提出基于损耗不变原则的方法。等值模型和详细模型的算例结果表明,潮流计算等值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度。在机电暂态仿真动态等值中,基于实际工程计算的最严重工况分析原则,提出运行在满出力点的单机“倍乘”等值模型,为工程计算中的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动态等值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发电系统 暂态仿真 光伏发电 潮流计算 等效方法 电力系统 风能 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控制模式的混合式电力变压器潮流计算模型
2
作者 唐爱红 尚宇菲 +3 位作者 童泽军 马路路 王子涵 郑旭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5902-5914,I0012,共14页
新型电力系统潮流多变、潮流倒送、电压越限等问题日益突出,混合式电力变压器不仅可以进行功率可靠传输,还可以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的多种灵活调节需求。该文构建有效反映混合式电力变压器各元器件工作特性的等效电路,推导反映调控变流器... 新型电力系统潮流多变、潮流倒送、电压越限等问题日益突出,混合式电力变压器不仅可以进行功率可靠传输,还可以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的多种灵活调节需求。该文构建有效反映混合式电力变压器各元器件工作特性的等效电路,推导反映调控变流器输出电压与被控母线电压、被控线路有功潮流和无功潮流变化关系的数学模型;基于功率注入法分别推导并构建混合式电力变压器实现电压调节功能的潮流计算模型和实现潮流调控功能的潮流计算模型;提出电压调节和潮流调控多控制模式的混合式电力变压器潮流计算方法;基于PSASP软件构建混合式电力变压器多控制模式的用户自定义模型,验证所构建的混合式电力变压器潮流计算模型和所提潮流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电力变压器 等效电路 功率注入法 潮流计算模型 潮流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火联合发电系统日前-日内两阶段协同优化调度
3
作者 叶林 张步昇 +3 位作者 郭凯蕾 裴铭 夏雪 谢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27-2539,I0007,共14页
风火联合发电系统协同调度过程受风电不确定性和风火协同特性的影响显著。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风电不确定集鲁棒优化的风火联合发电系统日前-日内两阶段协同优化调度方法。首先,建立日前-日内两阶段风火协同调度模型,构建基于“... 风火联合发电系统协同调度过程受风电不确定性和风火协同特性的影响显著。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风电不确定集鲁棒优化的风火联合发电系统日前-日内两阶段协同优化调度方法。首先,建立日前-日内两阶段风火协同调度模型,构建基于“闭环反馈型”数据驱动鲁棒优化的风电不确定集合;其次,提出考虑改进风电功率历史预测误差不确定集的风火协同鲁棒调度方法,实现日前-日内两阶段风、火协同调度计划的动态随机筛选;然后,采用鲁棒对偶理论将不确定调度模型进行转换,并基于反馈流松弛和有效不确定域空间辨识约束的改进分支定界法对转换后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最后,在IEEE-39节点系统上进行算例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传统风火打捆调度模式,所提方法更好地提升风火协同调度能力和经济效益,有效促进风电消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火协同调度 风电不确定集 鲁棒优化 改进分支定界法 动态潮流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等架构的虚拟电厂-配电网双层电碳协同调度模型 被引量:2
4
作者 孙国强 王力予 +3 位作者 周亦洲 卫志农 陈胜 臧海祥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50,共9页
为使虚拟电厂更好地适应多种低碳能源并存的碳市场,建立了一种基于对等架构的虚拟电厂-配电网协同调度双层模型。引入碳排放流理论,结合电网潮流确定节点碳排放责任。建立双层模型,上层为配电网最优潮流模型,下层为虚拟电厂点对点交易... 为使虚拟电厂更好地适应多种低碳能源并存的碳市场,建立了一种基于对等架构的虚拟电厂-配电网协同调度双层模型。引入碳排放流理论,结合电网潮流确定节点碳排放责任。建立双层模型,上层为配电网最优潮流模型,下层为虚拟电厂点对点交易模型。上、下层模型间使用目标级联分析法构建对等架构,并通过共识变量实现协同调度。下层模型使用基于共识的自适应步长交替方向乘子法处理虚拟电厂间点对点交易问题,促进资源消纳的同时实现了隐私保护。以IEEE 33节点配电网为例,对调度结果进行多种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电厂 碳排放流理论 目标级联分析法 配电网 交替方向乘子法 点对点交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潮流控制器设计的参数优化及性能分析
5
作者 颜湘武 连凯歌 李昱臻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83,共8页
旋转潮流控制器(rotary power flow controller,RPFC)作为目前三种典型的潮流控制装置之一,在电网调节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受核心部件旋转移相变压器(rotary phase shifting transformers,RPST)的影响,不同RPST结构参数下RPFC所... 旋转潮流控制器(rotary power flow controller,RPFC)作为目前三种典型的潮流控制装置之一,在电网调节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受核心部件旋转移相变压器(rotary phase shifting transformers,RPST)的影响,不同RPST结构参数下RPFC所表现出的工作性能各有不同,为提高RPFC的工作性能,应对其进行优化设计。根据一台额定容量40 kVA的RPFC样机,首先建立了基于RPST的二维有限元模型;然后通过田口实验法及权重计算确定了RPST内部结构的最优参数组合;最后利用Matlab、Maxwell及Simplorer实现场路网耦合的联合仿真对优化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最优参数组合下RPFC运行效率及功率因数分别了提升1.4%和2.7%,为大容量RPFC的设计与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潮流控制器 参数优化 田口法 有限元 场路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基础非线性能量阱隔振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
6
作者 陈森 朱翔 +2 位作者 李天匀 陈树鑫 戴维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5-155,共11页
针对舰船等工程领域低频线谱控制难题,建立考虑柔性基础的非线性能量阱隔振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谐波平衡法和Runge-Kutta法分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探讨基础参数对系统幅频特性的影响,并分析系统在共振频率处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 针对舰船等工程领域低频线谱控制难题,建立考虑柔性基础的非线性能量阱隔振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谐波平衡法和Runge-Kutta法分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探讨基础参数对系统幅频特性的影响,并分析系统在共振频率处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以振动功率流为评价参数,探讨非线性能量阱质量比、立方刚度、阻尼对减振效果的影响规律。针对本文计算模型的研究表明:当基础刚度较弱时,非线性能量阱对设备的幅频响应特性影响较大;对于特定的参数,基础和设备在一阶共振频率处的运动状态可能是不同的;非线性能量阱减振效果良好,在本算例中传递到基础的功率流峰值降低了13.95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基础 非线性能量阱 谐波平衡法 振动功率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域嵌入的电-气互联系统仿射动态能流算法 被引量:1
7
作者 陈飞雄 张河 +2 位作者 邵振国 吴鸿斌 胡昆熹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94-2604,I0012,共12页
电-气互联系统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能源清洁化利用的重要载体。在不确定性愈发复杂交错、影响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如何量化分析电-气动态传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传递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提出基于时域嵌入的电-气互联系统仿射动... 电-气互联系统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能源清洁化利用的重要载体。在不确定性愈发复杂交错、影响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如何量化分析电-气动态传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传递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提出基于时域嵌入的电-气互联系统仿射动态能流算法,揭示不确定因素对电-气互联系统动态过程的影响机理。首先,基于仿射算术表征不确定因素,构建电-气互联系统仿射动态能流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时域嵌入重构仿射微分方程组,将仿射微分方程组求解问题转换为能流状态量泰勒幂级数系数递归计算问题,进而递归求解得到仿射能流关于时间的显式表达式;接着,为提升计算效率并降低保守性,提出基于噪声元动态校正的多时段计算方法,获取连续时域的仿射动态能流分布。仿真结果验证所提算法能够从时间维度量化分析源荷不确定性的传递影响,具有精度高、保守度低与计算效率高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互联系统 动态能流计算 仿射算术 全纯嵌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HL算法的量子牛顿-拉夫逊法潮流计算
8
作者 徐震 张大波 +3 位作者 杨贺钧 马英浩 窦猛汉 方圆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5564-5576,I0020,共14页
量子计算的快速发展为新型电力系统日益复杂的实时仿真计算提供了新的方案。该文将经典计算机的数据处理与量子计算机的迭代计算相结合,提出基于Harrow-Hassidim-Lloyd(HHL)算法的量子牛顿-拉夫逊法潮流计算模型。通过将牛顿-拉夫逊潮... 量子计算的快速发展为新型电力系统日益复杂的实时仿真计算提供了新的方案。该文将经典计算机的数据处理与量子计算机的迭代计算相结合,提出基于Harrow-Hassidim-Lloyd(HHL)算法的量子牛顿-拉夫逊法潮流计算模型。通过将牛顿-拉夫逊潮流方程进行变换,给出修正方程的量子化编码、潮流方程的量子线路构建、修正向量的量子测量的算法原理。基于量子计算的近似求解特性,定义量子潮流计算的收敛判据,以提升迭代计算收敛的可靠性。不同规模的IEEE测试系统在本源量子虚拟计算平台上验证所提量子潮流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潮流计算 HHL算法 牛顿-拉夫逊法 极坐标方程 直角坐标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多端交直流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域的全纯嵌入构建方法
9
作者 李雪 刘益臣 +1 位作者 姜涛 李国庆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3-152,共10页
针对采用牛顿-拉夫逊法构建混合多端交直流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域边界(SVSRB)存在初值选取困难、收敛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混合多端交直流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域的全纯嵌入构建方法。该方法构造基于电压源换流站和电网换相换流站的... 针对采用牛顿-拉夫逊法构建混合多端交直流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域边界(SVSRB)存在初值选取困难、收敛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混合多端交直流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域的全纯嵌入构建方法。该方法构造基于电压源换流站和电网换相换流站的混合多端直流电力系统全纯嵌入潮流模型并提出相应的求解方法;结合多类型换流站控制策略切换特性,构建混合多端交直流电力系统全纯嵌入连续潮流模型搜索系统的电压稳定临界点;通过所提全纯嵌入构建方法快速搜索相邻电压稳定临界点进而构建系统的SVSRB;通过修改的PJM 5节点和IEEE 118节点交直流测试系统对所提方法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全纯嵌入构建方法可实现不同规模混合多端交直流电力系统SVSRB的准确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纯嵌入构建方法 混合多端直流 换流器 潮流计算 控制策略转换 静态电压稳定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负刚度吸振器的轧机辊系非线性垂振控制
10
作者 段子衡 和东平 +1 位作者 徐慧东 王涛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106,共11页
轧机振动理论的研究一直是轧制成形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对提高板材的质量以及设备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为了对轧机辊系的非线性垂振现象进行合理的控制,设计了一种安装于上平衡梁处的负刚度吸振器,并建立了安装吸振器的轧机辊系非线性垂... 轧机振动理论的研究一直是轧制成形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对提高板材的质量以及设备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为了对轧机辊系的非线性垂振现象进行合理的控制,设计了一种安装于上平衡梁处的负刚度吸振器,并建立了安装吸振器的轧机辊系非线性垂直振动模型。运用多尺度法求解得到了轧机辊系的主共振幅频特性方程,分析了轧制力、负刚度和阻尼的动态变化对系统幅频特性的影响,通过仿真分析了轧辊与负刚度吸振器相互作用的时域特性、频谱特性、幅频特性以及功率流特性。基于功率流理论并结合有限元仿真证明了模型建立的正确性以及负刚度吸振器的可行性,通过对比发现负刚度吸振器对于轧机非线性垂振有着良好的控制效果,为轧机非线性动力学分析及稳定性控制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机 负刚度吸振器 非线性 多尺度法 功率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故障恢复阶段低电压穿越主导的电压振荡影响参数分析
11
作者 任子雨 董炜 +3 位作者 王冠中 华文 叶琳 陆翌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0-117,共8页
低电压穿越(LVRT)控制是新能源系统故障后维持稳定的必要功能,但LVRT控制与弱电网之间存在强耦合,易引发多种稳定性问题。文中针对故障恢复阶段的反复LVRT问题,研究了LVRT控制参数对反复LVRT的影响规律。首先,建立了含交流线路动态和变... 低电压穿越(LVRT)控制是新能源系统故障后维持稳定的必要功能,但LVRT控制与弱电网之间存在强耦合,易引发多种稳定性问题。文中针对故障恢复阶段的反复LVRT问题,研究了LVRT控制参数对反复LVRT的影响规律。首先,建立了含交流线路动态和变流器内环控制的电磁暂态仿真模型,并在故障恢复阶段令变流器的有功功率直接恢复到稳态值,以便于准确刻画控制系统响应超调对反复LVRT的影响。进而,分别通过支路潮流法和传递函数灵敏度峰值分析了电网运行方式和变流器控制参数对反复LVRT问题的作用机理,基于后者,归纳了反复LVRT问题的参数影响规律。最后,通过仿真说明电磁暂态模型下的反复LVRT问题不限于小干扰稳定性,其诱导因素也可能是弱电网下有功电流控制超调所带来的暂态电压快速跌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低电压穿越 电压振荡 支路潮流法 灵敏度 故障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挡位组合策略的多挡变速箱仿真载荷谱获取方法
12
作者 刘人萍 胡建军 +2 位作者 薛首志 吕昌 孙丹丹 《重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26,共14页
目前变速箱仿真载荷谱的相关研究对驾驶员意图考虑不足,难以全面反映变速箱挡位的受载状态。为了提高变速箱可靠性分析的准确性,以装备12挡变速箱的矿用车辆为研究对象,在动力性与经济性换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不同车速的许用挡位,... 目前变速箱仿真载荷谱的相关研究对驾驶员意图考虑不足,难以全面反映变速箱挡位的受载状态。为了提高变速箱可靠性分析的准确性,以装备12挡变速箱的矿用车辆为研究对象,在动力性与经济性换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不同车速的许用挡位,提出一种考虑挡位组合策略的多挡变速箱仿真载荷谱获取方法。基于矿用车辆行驶工况,采用所提方法获得了多挡变速箱仿真载荷谱,并与基于动力性或经济性换挡规律获得的仿真载荷谱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基于换挡规律获得载荷谱的传统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得到了不同的危险挡位。传统方法得到的危险挡位是6挡,工作时间占循环工况的53.25%,载荷区间为2 000~2 400 N·m时占比最大,为53.14%,所提方法得到的危险挡位是7挡,工作时间占循环工况的54.49%,载荷区间为2 400~2 800 N·m时占比最大,为52.78%;从载荷累积量的角度可发现,所提方法得到的7挡载荷累积量较传统方法得到的6挡载荷累积量增加了2.33%。研究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为多挡变速箱可靠性设计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荷谱 雨流计数法 动力性换挡 经济性换挡 多挡变速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关联因素下电力系统源荷碳排放责任分配方案
13
作者 赵海锟 常喜强 +1 位作者 樊茂 田易之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2,共10页
合理分配碳排放责任,在兼顾公平性的同时有效提升分摊结果的激励范围,对推动电力系统低碳化发展至关重要。针对多方碳排责任,在采用碳流追踪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考虑负荷跟随特性并建立机组碳排评级系数,构建双向分摊因子,实现火电-负荷... 合理分配碳排放责任,在兼顾公平性的同时有效提升分摊结果的激励范围,对推动电力系统低碳化发展至关重要。针对多方碳排责任,在采用碳流追踪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考虑负荷跟随特性并建立机组碳排评级系数,构建双向分摊因子,实现火电-负荷预估碳排的双向分摊,并根据出力偏差对应的碳排边际贡献量,采用Shapley值法,得到新能源机组的碳排责任量化结果。结果表明:对比固定系数法的分摊结果,考虑多关联要素的分配方案客观反映出个体的实际状况,明确了火电、负荷间的碳排贡献差异性,解决了新能源隐含碳排放难以准确计量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与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责任 电力系统 碳流追踪 双向分摊因子 SHAPLEY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振动功率流的CRTSⅡ型无砟轨道-桥梁夹层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及其应用
14
作者 郭文杰 孟尧尧 +1 位作者 冯玉林 何彬彬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5-133,共9页
针对高速铁路线桥长期服役后的损伤及疲劳断裂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振动功率流的CRTSⅡ型无砟轨道-桥梁夹层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建立多跨纵连轨道-主梁-支座-桥墩一体模型,基于Timoshenko梁理论,采用改进傅里叶级数作为位移函数,建立系统层... 针对高速铁路线桥长期服役后的损伤及疲劳断裂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振动功率流的CRTSⅡ型无砟轨道-桥梁夹层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建立多跨纵连轨道-主梁-支座-桥墩一体模型,基于Timoshenko梁理论,采用改进傅里叶级数作为位移函数,建立系统层间构件能量方程,结合Rayleigh-Ritz法和Hamilton原理,推导出轨道桥在竖向和纵向振动下的自振频率计算公式,算例结果与有限元吻合良好。考虑位移传递率对系统损伤识别和定位效果较为一般,引入振动功率流法作为识别依据,分别分析不同构件刚度退化、层间构件损伤下系统输入、输出功率流变化曲线,以及系统存在损伤且考虑层间弹簧阻尼下功率流变化曲线。结果表明,一体模型与有限元模型的前100阶自振频率结果误差在5%以内,验证了理论计算方法的正确性;损伤结构输入、输出功率流围绕系统无损情况下的输入、输出功率流上下波动,钢轨刚度退化下的输出功率流在100 Hz及更高频范围内较无损情况下波动较为明显;考虑层间弹簧阻尼对砂浆离缝状态下的功率流变化曲线影响主要集中在100~200 Hz频段内;依据响应点输出功率流值在一定频率段是否发生突变可初步地判定此位置的损伤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法 损伤 TIMOSHENKO梁 振动功率流 轨道-桥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舰船推进轴系-壳体耦合系统振动传递特性分析
15
作者 田亚奇 张聪 贾泽坤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34-1146,共13页
舰船的推进轴系与壳体之间存在着双向振动传递作用,仅建立单一结构的动力学模型无法真实反映两者之间的振动耦合效应。本文基于解析法建立水下舰船推进轴系-壳体耦合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其中壳体简化为水下锥柱组合壳,推进轴系视为梁结构... 舰船的推进轴系与壳体之间存在着双向振动传递作用,仅建立单一结构的动力学模型无法真实反映两者之间的振动耦合效应。本文基于解析法建立水下舰船推进轴系-壳体耦合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其中壳体简化为水下锥柱组合壳,推进轴系视为梁结构,轴承简化为弹簧-阻尼-质量系统作为轴与壳之间的连接结构。采用功率流理论,分析轴端、壳端不同方向激励下的输入功率流,以及轴与壳之间经由轴承所传递的功率流,并借助有限元法对解析法求解轴-壳耦合系统振动传递特性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激励施加在轴系端部时,轴壳耦合系统的输入功率流更大;轴-壳耦合效应会显著增加轴端激励下的输入功率流;后艉轴承是轴–壳之间横向振动传递的主要路径。本研究可为水下舰船的减振降噪和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流 推进轴系 浸没锥柱组合壳 多跨梁 解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率流有限元法的涡旋压缩机振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建国 王创 +3 位作者 闫伟国 杨春立 李宏坤 王珍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78,共8页
针对涡旋压缩机内部振动传递路径复杂,采用传统的传递函数法往往不能真实地描述振动产生与传递的本质问题,引入功率流有限元法从能量角度分析振动传递特性,进行涡旋压缩机内部振动产生、传递与空间分布的可视化研究。在分析涡旋压缩机... 针对涡旋压缩机内部振动传递路径复杂,采用传统的传递函数法往往不能真实地描述振动产生与传递的本质问题,引入功率流有限元法从能量角度分析振动传递特性,进行涡旋压缩机内部振动产生、传递与空间分布的可视化研究。在分析涡旋压缩机的动力拓扑关系基础上建立激励源,提取与振动响应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利用实体试验和响应分析结果对比进行模型有效性分析;在验证后的模型上定义8个能量输出面,分析谐波与激励作用下上支撑和下支撑的振动能量传递特性,并且计算节点的功率流矢量确定振源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涡旋压缩机曲轴在运转到280°时,振动频率在1 000 Hz与1 890 Hz时振动能量传递率较高,上支撑能量分布均匀并集于自身,下支撑能量集中于支脚并向外传递。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对于涡旋压缩机振动分布及传递、振动控制和优化设计等方面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旋压缩机 有限元功率流 能量传递特性 谐响应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复杂流-热耦合场的发电机冷却结构鲁棒设计与优化实践
17
作者 李龙女 李运浩 朱高嘉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0,共4页
随着永磁风力发电机单机容量和功率密度的不断提高,对冷却结构优化设计已成为发电机研发中的关键。传统电机设计课程的综合实践,主要基于风路法和热路法开展。风路法和热路法难以准确估计电机内冷却介质流动状态和电机温升。近年来,流场... 随着永磁风力发电机单机容量和功率密度的不断提高,对冷却结构优化设计已成为发电机研发中的关键。传统电机设计课程的综合实践,主要基于风路法和热路法开展。风路法和热路法难以准确估计电机内冷却介质流动状态和电机温升。近年来,流场-温度场耦合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仿真技术受到广泛关注。CFD计算复杂度高、迭代时间长,对其优化设计提出挑战。以一台全封闭自循环氢气冷却结构永磁风力发电机为对象,利用在有限计算量下实现鲁棒优化的方法——田口法,实现发电机冷却结构优化设计;通过优化设计过程实践,培养学生掌握田口法等鲁棒优化设计方法来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风力发电机 冷却结构优化设计 流热耦合 田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全纯嵌入潮流的并行计算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雪 高翔 +2 位作者 姜涛 王长江 李国庆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5839-5854,共16页
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的基础,全纯嵌入潮流计算方法(HELM)因无需初值且具有全局收敛性,因而在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中受到极大关注。然而,采用HELM求解大规模电力系统潮流时,高维幂级数系数线性方程组求解和节点电压的幂级数有理的... 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的基础,全纯嵌入潮流计算方法(HELM)因无需初值且具有全局收敛性,因而在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中受到极大关注。然而,采用HELM求解大规模电力系统潮流时,高维幂级数系数线性方程组求解和节点电压的幂级数有理的逼近计算量大、耗时久,是制约HELM计算效率提升的关键。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稳定双正交共轭梯度(BICGSTAB)和Aitken差分的电力系统全纯嵌入潮流并行计算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近似逆预处理的BICGSTAB法并行迭代求解HELM的高维幂级数系数线性方程组,以快速计算节点电压的各阶幂级数系数;其次,借助Aitken差分法实现所有节点电压幂级数有理逼近值的并行计算;然后,基于CPU-GPU异构平台设计所提算法的并行流程,以实现大规模电力系统潮流的快速求解;最后,通过节点在1 354~13 802的不同规模测试系统对所提方法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所提电力系统潮流全纯嵌入并行计算方法可实现电力系统潮流的准确、快速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纯嵌入法 潮流计算 Aitken差分法 CPU-GPU异构运算平台 预处理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压补偿的双端直流配电网电压就地协调控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强钢 宋佳航 +2 位作者 廖建权 周念成 许晓龙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7-287,共11页
双端直流配电网是一种双端电源供电的网络结构,可为直流负荷提供更加稳定和可靠的电源电压。然而,负荷的功率波动和不平衡使线路电压跌落增大,可能导致直流负荷的电压不平衡度和电压偏差指标越限,影响直流负荷的正常运行。文中基于电压... 双端直流配电网是一种双端电源供电的网络结构,可为直流负荷提供更加稳定和可靠的电源电压。然而,负荷的功率波动和不平衡使线路电压跌落增大,可能导致直流负荷的电压不平衡度和电压偏差指标越限,影响直流负荷的正常运行。文中基于电压源型换流器(VSC)外环电压控制,考虑中线电压补偿,提出基于电压补偿等效模型的直流配电网电压偏差及不平衡度联合抑制策略,实现直流配电网电压就地协调控制。首先,建立双端直流配电网潮流模型,将VSC电压下垂控制引入潮流模型,分析不同控制策略下的电压偏差和不平衡度的特性。其次,在此基础上,以电压最低点为分点获得双端电源供电回路压降的简化等效模型,并利用最小二乘法实现等效阻抗参数辨识,构建双端直流配电网的电压补偿等效模型。以参数辨识结果作为电压外环控制输入,提出考虑中线电压补偿的双端直流配电网电压就地协调控制策略。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仿真模型,验证了双端直流配电网潮流模型的正确性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配电网 中线电压补偿 下垂控制 最小二乘法 潮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配电网潮流的全纯嵌入计算方法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雪 李博 +2 位作者 姜涛 陈厚合 李国庆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210-4226,I0004,共18页
配电网潮流计算是进行配电网规划和运行的重要基础。目前,配电网潮流求解方法主要有牛拉(Newton Raphson,NR)法和前推回代(forward backward substitution,FBS)法两大类,但NR法和FBS法在潮流收敛性和计算效率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不足。... 配电网潮流计算是进行配电网规划和运行的重要基础。目前,配电网潮流求解方法主要有牛拉(Newton Raphson,NR)法和前推回代(forward backward substitution,FBS)法两大类,但NR法和FBS法在潮流收敛性和计算效率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不足。全纯嵌入法(holomorphic embedding method,HEM)是一种求解非线性潮流方程的新方法,它可以有效避免NR法和FBS法在配电网潮流求解过程中出现的上述问题,但现有HEM未充分考虑配电网中各类型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和智能软开关(soft open point,SOP)控制方式的多样性,且未构建计及负荷电压特性和频率特性的潮流模型,难以适用于不同运行模式下配电网潮流计算。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可求解含多类型DG和SOP且可运行在并网/孤岛模式的主动配电网统一全纯嵌入潮流计算方法。首先,根据负荷静态电压和频率特性,构建计及配电网频率和节点电压影响的负荷节点全纯嵌入潮流模型;其次,根据DG不同的控制方式以及配电网不同的运行模式,将DG所连节点等效为不同节点类型,构建各类DG的全纯嵌入潮流模型;再次,考虑SOP不同控制方式,构建SOP全纯嵌入潮流模型;从次,依据全纯嵌入潮流模型等式左右两侧同次幂级数系数相等原则,推导配电网各全纯函数幂级数系数的求解递推关系式,进而计算各全纯函数的各项幂级数系数,借助解析延拓理论求取电压和频率逼近值,实现配电网潮流的准确求解;最后,通过修改的IEEE-33节点测试系统和IEEE-123节点测试系统验证所提方法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纯嵌入法(HEM) 潮流计算 主动配电网(ADN) 分布式电源(DG) 智能软开关(SO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