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七皂苷Rg1对t-PA和PAI-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詹合琴 李平法 +2 位作者 杨锦南 莫景花 沈志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69-872,共4页
目的探讨三七皂苷Rg1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运用发色底物法测定三七皂苷-Rg1在家兔体内、外对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血浆或血小板释放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 目的探讨三七皂苷Rg1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运用发色底物法测定三七皂苷-Rg1在家兔体内、外对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血浆或血小板释放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水平的影响。结果三七皂苷-Rg1在体外能抑制血浆PAI-1活性,提高血浆t-PA活性,其作用强度呈现出剂量依赖性;静脉内给药显示:三七皂苷-Rg1 30、60、120和240 mg.kg-1组能降低血浆或血小板释放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水平,增强血浆t-PA活性,而且本品还能降低激活的血小板所释放的PAI-1水平。结论三七皂苷Rg1能够有效对抗由于PAI-1活性增高和t-PA活性降低所引起的血栓,这可能是其具有抗血栓作用的有效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皂苷RG1 抗血栓 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酶上调人肾小球系膜细胞PAI-1表达的细胞内信号转导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何庆南 陈香美 +2 位作者 叶一舟 傅博 于志恒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8-172,共5页
为探讨转录因子活化子蛋白1(AP-1)和相关的信号转导分子在凝血酶诱导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表达中的作用,采用纤维蛋白平板法、Northern杂交、凝胶电泳阻滞实验(EMSA)和West... 为探讨转录因子活化子蛋白1(AP-1)和相关的信号转导分子在凝血酶诱导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表达中的作用,采用纤维蛋白平板法、Northern杂交、凝胶电泳阻滞实验(EMSA)和Western杂交方法,分别检测凝血酶刺激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PAI-1蛋白质活性和mRNA表达情况,以及AP-1DNA连接活性和AP-1组成蛋白质c-Jun、c-Fos量的变化。结果发现:①凝血酶呈浓度依赖性的方式促进肾小球系膜细胞PAI-1蛋白质活性和mRNA表达,其效应能被凝血酶的特异性拮抗剂水蛭素阻断;②凝血酶能明显促进转录因子AP-1的DNA连接活性;③curcumin、staurosporine和genistein均能在不同程度上抑制AP-1的DNA连接活性,并进而部分逆转凝血酶上调系膜细胞PAI-1mRNA表达的效应。研究表明,转录因子AP-1在凝血酶上调人肾小球系膜细胞PAI-1表达的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蛋白激酶C和蛋白酪氨酸激酶可能是凝血酶介导系膜细胞AP-1活化及PAI-1表达的上游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转递 肾小球 系膜细胞 凝血酶 PAI-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I、B_(100)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物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聪霞 孙济川 +3 位作者 田清海 丁抗宁 张进虎 岳天海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I、B100与冠心病患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物活性的关系。方法:对52例冠心病患者和25例健康人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载脂蛋白AI、B100浓度,并以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I、B100与冠心病患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物活性的关系。方法:对52例冠心病患者和25例健康人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载脂蛋白AI、B100浓度,并以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物的活性。结果:冠心病各类型中,急性心肌梗死(n=12)及不稳定性心绞痛(n=19)组载脂蛋白B100、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01);载脂蛋白AI、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和P<0.01)。在稳定性心绞痛组(n=21),载脂蛋白B100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亦升高(P<0.05),载脂蛋白AI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亦降低(P<0.05)。相匹配的不稳定性心绞痛及对照组各19例的相关分析发现载脂蛋白B100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无关,而载脂蛋白B100与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活性均呈正相关(r=0.8330和r=0.7729),载脂蛋白AI与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活性均呈负相关(r=-0.6734和r=-0.8674)。结论:载脂蛋白AI、B100浓度与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活性之间存在相关关系;载脂蛋白AI与纤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载脂蛋白 T-PA 抑制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下珠有效部位的溶栓作用及其对PAI-1和tPA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沈志强 陈蓬 +2 位作者 沈建群 董泽军 刘吉开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41-445,共5页
采用改良的Charlton和Tomihisa等方法评价叶下珠植物(Phyllanthus urinaria)含corilagin的水溶性有效部位(代号PUW)对电刺激大鼠颈动脉血栓的溶栓作用;应用发色底物方法测定PUW在体内外对血浆tPA、血浆或血小板释放的PAI-1活性的影响。... 采用改良的Charlton和Tomihisa等方法评价叶下珠植物(Phyllanthus urinaria)含corilagin的水溶性有效部位(代号PUW)对电刺激大鼠颈动脉血栓的溶栓作用;应用发色底物方法测定PUW在体内外对血浆tPA、血浆或血小板释放的PAI-1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5 mg/kg的PUW,其再通率为50%,再栓率为60%;10 mg/kg PUW的血管再通率为60%,其再栓率为33.3%,低于2万U/kg尿激酶42.9%的再栓率。再通后1 h内,血管开放状态表现为,2万U/kg尿激酶组的血管开放状态与5mg/kg PUW组的相似;10mg/kg PUW组,其持续再通率高于2万U/kg的尿激酶组。PUW在体外或静脉注射均明显降低血浆PAI-1活性,同时提高血浆tPA的活性;PUW静注还明显抑制血小板释放的PAI-1活性。本实验结果提示,PUW静脉注射显著提高闭塞颈动脉的再通率,同时降低再通后颈动脉的再栓率;抑制。PAI-1活性,同时提高tPA的活性可能是PUW具有较好溶栓作用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戟科 叶下珠 有效部位 血栓 溶栓作用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uPA、PAI-1、TGF-β1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孙聪聪 王佳 +3 位作者 明雪 高燕洪 张应凤 陈怀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90-693,共4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 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l(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type 1,PAI-1)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TGF-β1)在宫腔粘连(...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 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l(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type 1,PAI-1)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TGF-β1)在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患者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与宫腔粘连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4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40例行宫腔粘连术的IUA患者的子宫内膜作为实验组(其中轻度粘连17例,中度粘连13例、重度粘连l0例),以45例非IUA患者的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采用蛋白免疫印记法和免疫组化法,比较两组子宫内膜组织中u PA、PAI-l及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粘连程度的加重,实验组子宫内膜中u PA的表达逐渐减少(P<0.05);而PAI-l及TGF-β1的表达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重度粘连组中的表达高于轻-中度粘连组(P<0.05)。结论: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u PA、PAI-l及TGF-β1的变化可能会促进IUA的发生、发展,且其改变的幅度与宫腔粘连的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宫腔粘连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l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小鼠肾脏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表达 被引量:7
6
作者 陈丽萌 李学旺 +1 位作者 黄利伟 李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4-348,i002,共6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KKAy小鼠肾脏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mRNA表达与肾脏细胞外基质蓄积的关系。方法选取8周龄雄性KKAy小鼠和C57BL-J小鼠,分别于16、20和24周处死。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不同周龄...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KKAy小鼠肾脏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mRNA表达与肾脏细胞外基质蓄积的关系。方法选取8周龄雄性KKAy小鼠和C57BL-J小鼠,分别于16、20和24周处死。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不同周龄的KKAy小鼠及参照组C57BL/J小鼠的血浆PAI-1活性,RT-PCR法检测小鼠肾皮质tPAmRNA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肾皮质PAI-1mRNA水平,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肾皮质层粘连蛋白表达。结果不同周龄KKAy小鼠肾皮质层粘连蛋白表达均高于同龄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KKAy小鼠与C57BL/J小鼠血浆PAI-1活性的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但肾皮质tPAmRNA水平却显著降低,以16周时最为显著,仅为C57BL/J小鼠的47%,随周龄的增加,其差异逐渐减小。原位杂交显示KKAy小鼠PAI-1mRNA可在肾脏多部位表达,并以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内的表达为主,且明显高于同龄C57BL小鼠。结论2型糖尿病KKAy小鼠早期肾病时,细胞外基质蛋白的蓄积可能和tPAmRNA表达下调及PAI-1mRNA表达上调所致的纤溶酶降解细胞外基质作用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肝癌过程中pSmad3L和PAI-1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1
7
作者 芮文娟 何淑芳 +5 位作者 黄先甲 方政 杭欣 李前进 胡敏 杨雁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93-1397,共5页
目的建立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initrosamine,DE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肝癌模型,检测肝组织中磷酸化Smad3连接区(linker-phosphorylated Smad3)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PAI-1)蛋白的表达。方法♂SD大... 目的建立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initrosamine,DE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肝癌模型,检测肝组织中磷酸化Smad3连接区(linker-phosphorylated Smad3)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PAI-1)蛋白的表达。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DEN组和正常对照组,DEN组给予0.2%DEN溶液灌胃,每周5次至14周。对照组给予溶媒。分别于4、8、12、16周结束时处死动物。进行肝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Van Gieson(VG)胶原纤维染色;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pSmad3L及PAI-1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肝组织结构正常,DEN组4周时,肝细胞点状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8周时,肝细胞严重脂肪变性、灶性坏死,门管区出现纤维组织增生;12周时,增生的胶原束包绕并分割肝小叶,正常的肝小叶结构被破坏,假小叶形成;到16周结束时,剩余存活大鼠均形成肝癌,肝癌细胞排列成条索状或团块状,异型性明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Smad3L和PAI-1在正常肝组织中几乎无表达,DEN组4周时肝组织中有少量阳性表达,8周和12周表达量逐渐增强,到16周时达到高峰,尤其是在肿瘤边界区域肝组织的pSmad3L和PAI-1表达更强。Westernblot结果显示,pSmad3L和PAI-1表达也逐渐增强,与免疫组化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DE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肝癌动态过程中,pSmad3L和PAI-1蛋白的表达逐渐增强,提示其损伤机制可能涉及TGF-β/Smads/PAI-1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乙基亚硝铵 肝纤维化 肝癌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免疫组化 WESTERNBL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I-1和TIMP-1基因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的表达及HGF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8
8
作者 黄云剑 张远宁 +3 位作者 王沂芹 赵景宏 杨唐俊 蔡文琴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542-1546,共5页
目的研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基因表达与梗阻性肾病小管间质纤维化(TIF)进展的关系及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干预作用。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大鼠组、假手术组、单侧输尿管梗... 目的研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基因表达与梗阻性肾病小管间质纤维化(TIF)进展的关系及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干预作用。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大鼠组、假手术组、单侧输尿管梗阻组和HGF治疗组,分别于模型3d、7d、14d、21d处死大鼠。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PAI-1和TIMP-1mRNA表达水平;底物酶谱法检测肾脏MMP2、9活性的变化,测定肾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判断纤维化程度。结果梗阻肾组织PAI-1和TIMP-1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伴有明显的梗阻肾MMP2,MMP9活性低于和羟脯氨酸含量高于对照组,而21dHGF治疗组PAI-1和TIMP-1mRNA表达明显下调,MMP2,MMP9活性高于和肾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少于对照组。结论PAI-1、TIMP-1mRNA表达增高是小管间质ECM降解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TIF加重的重要因素,而HGF可拮抗这一进程,减轻小管间质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溶解原1 金属蛋白酶Ⅰ组织抑制剂 转化生长因子Β 肝细胞生长因子 肾小管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tPA、PAI-1表达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6
9
作者 郭世杰 刘英 +1 位作者 韩军 周文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5-160,共6页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表达变化的规律,探讨纤溶系统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7日龄SD新生大鼠96只,随机分为2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和假手术...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表达变化的规律,探讨纤溶系统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7日龄SD新生大鼠96只,随机分为2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和假手术组。两组动物模型制备成功后3、6、12、24、36、48、72、96小时断头取脑,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不同时间点t-PA、PAI-1表达的变化。结果:假手术组新生大鼠各脑区均有tPA、PAI-1蛋白及mRNA的弱表达,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不同时间点t-PA、PAI-1二者表达呈不同的动态变化:tPA蛋白及mRNA 3小时开始表达增强,主要见于皮质和海马,神经元表达明显,血管表达较弱,48小时神经元及微血管内皮表达明显增强,72小时神经元表达明显减弱,微血管内皮见有明显阳性表达,之后表达减弱,3~96小时各时间点阳性着色神经元数目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AI-1蛋白及mRNA 12小时表达有所增强,神经元和微血管内皮表达增多,72小时达高峰,12~96小时各时间点阳性着色神经元数目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结论:tPA和PAI-1参与HIBD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 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I-1和ET-1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硬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欧阳琳 彭佑铭 +2 位作者 伍国宝 许向青 何智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8-467,共10页
目的:探讨纤溶成分中I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与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在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 目的:探讨纤溶成分中I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与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在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动脉硬化病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与图像分析方法检测19例慢性肾衰竭MHD患者与11例对照组髂内动脉的血管壁病理改变与钙化程度,检测PAI-1,t-PA和ET-1在血管壁的表达情况;其中病例组按年龄分为40岁以上组(11人)和40岁以下组(8人),对照组均为40岁以下。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血液透析时间、血压、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等。结果:MH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髂内动脉血管壁中膜厚度增加,中膜厚度/内径、中膜面积/内腔面积值均增大(P<0.05),钙化程度增加(P<0.05);在MHD患者不同年龄组间比较,40岁以上组比40岁以下组动脉血管壁中膜厚度增加,中膜厚度/内径值、中膜面积/内腔面积值均增大(P<0.05));血管壁中膜厚度与年龄、血压呈正相关(P<0.01);PAI-1,t-PA,ET-1在MHD患者髂内动脉管壁中较正常对照组的表达上调(P<0.05);PAI-1和ET-1在40岁以上组较40岁以下组的表达上调(P<0.05),t-PA在两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I-1或ET-1的表达与年龄或血压呈正相关;t-PA的表达与年龄、血压无相关性(P>0.05)。PAI-1或ET-1的表达与中膜厚度或钙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或P<0.01)。血液透析时间与血管壁中膜厚度、中膜厚度/内径、中膜面积/内腔面积值、钙化程度、PAI-1、t-PA以及ET-1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1)MHD患者存在动脉硬化;40岁以上的MHD患者动脉硬化程度较40岁以下者更为严重;且随着血压的增高,动脉硬化程度加重。2)PAI-1和ET-1的异常表达在MHD患者动脉硬化进程中起重要作用,t-PA在MHD患者动脉硬化进程中作用不明显。3)PAI-1或ET-1的表达与中膜厚度或钙化程度呈正相关,提示二者可能有助于临床上对MHD患者动脉硬化程度的判断。4)血液透析治疗时间可能不是加速动脉硬化的潜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 内皮素-1 慢性肾衰竭 维持性血液透析 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土三七诱导的肝小静脉闭塞病小鼠肝组织PAI-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哲 霍继荣 +1 位作者 朱洪怡 杨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09-712,共4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土三七诱导的肝小静脉闭塞病(HVOD)小鼠肝组织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表达的影响。方法 115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土三七组(A组,30只)、低剂量川芎嗪干预组(B组,30只)、高剂量川芎嗪干预组(C组,30只)和正常对照组(...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土三七诱导的肝小静脉闭塞病(HVOD)小鼠肝组织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表达的影响。方法 115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土三七组(A组,30只)、低剂量川芎嗪干预组(B组,30只)、高剂量川芎嗪干预组(C组,30只)和正常对照组(D组,25只)。A组给予土三七浓缩煎液灌胃(30 g.kg-1.d-1),B组给予土三七浓缩煎液(30 g.kg-1.d-1)+川芎嗪(100 mg.kg-.1d-1)灌胃,C组给予土三七浓缩煎液(30 g.kg-.1d-1)+川芎嗪(200 mg.kg-1.d-1)灌胃,D组给予PBS(30 mL.kg-1.d-1)灌胃,30 d后处死小鼠。留取肝组织行HE和Masson染色并检测血清中ALT、AST、ALB、TBIL、DBIL的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PAI-1蛋白的表达。结果 A组有24只小鼠成模,其肝功能(ALT、AST、TBIL、DBIL、ALB)较D组有明显异常(P<0.05),PAI-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D组(P<0.05);不同剂量川芎嗪干预组小鼠肝功能(ALT、AST、TBIL、DBIL、ALB)较A组均有所改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I-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5),其中C组改善较为明显(P<0.05)。结论川芎嗪干预能有效防治HVOD,以高剂量(200 mg.kg-.1d-1)疗效更为确切。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下调PAI-1表达,阻止凝血系统活化,从而有效防治HV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三七 肝小静脉闭塞病 川芎嗪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 PA、u PA/u PAR及其抑制剂PAI 1在乳腺肿瘤的表达 被引量:3
12
作者 唐辉滨 何诚 +4 位作者 廖劲晖 田昱 应其龙 宋后燕 朱运松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37-240,共4页
目的 研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 及其受体uPAR、1 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1 在乳腺肿瘤中的分布及酶学活性。 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分析4 种因子在... 目的 研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 及其受体uPAR、1 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1 在乳腺肿瘤中的分布及酶学活性。 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分析4 种因子在乳腺肿瘤组织中的定位及半定量表达,用发色底物法测定乳腺肿瘤组织提取物中的tPA 和uPA 的活性。 结果 tPA、uPA、PAI1 主要分布在正常腺上皮及癌上皮细胞的胞质中,uPAR 则在癌细胞的胞膜及胞浆中;总PA 活性和tPA 活性在乳腺良、恶性组织中均无显著性改变,但uPA,uPAR 和PAI1 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组织及癌旁组织;uPA/uPAR在转移灶中的表达较原发灶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PAI1 在转移灶中却较原发灶中为高。 结论 tPA 可能与乳腺癌的恶性表型无关。而uPA/uPAR 与恶性表型相关;uPA/uPAR 和PAI1的相互制约及平衡在调节肿瘤原发灶癌细胞的移动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A U-PA U-PAR PAI-1 乳腺癌 抑制剂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内酯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PAI-1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董崇周 叶山东 +4 位作者 徐将 陈燕 王明丽 赵俐丽 吴凤珍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77-680,共4页
目的观察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正常糖(NG)、高糖(HG)及HG+不同浓度螺内酯体外培养大鼠系膜细胞。以RT-PCR检测PAI-1、醛固酮受体(MR)和保护其配体... 目的观察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正常糖(NG)、高糖(HG)及HG+不同浓度螺内酯体外培养大鼠系膜细胞。以RT-PCR检测PAI-1、醛固酮受体(MR)和保护其配体特异性的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2(11β-HSD2)的mRNA表达,采用ELISA检测培养细胞上清中PAI-1蛋白的浓度。结果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MR和11β-HSD2 mRNA;高糖刺激系膜细胞后PAI-1mR-NA表达明显升高,培养上清液蛋白浓度增加,加入螺内酯干预后系膜细胞PAI-1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且随螺内酯浓度增大,作用更明显。结论螺内酯可能通过降低高糖对系膜细胞PAI-1表达的刺激作用而发挥其肾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螺内酯 糖尿病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甙对内毒素致血管内皮细胞表达TF和PAI-1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阮秋蓉 瞿智玲 邓仲端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37-740,共4页
目的 :研究人参皂甙对内毒素脂多糖 (LPS)致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 (TF)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 1)表达的影响 ,探讨人参皂甙对心血管疾病的保健及防治机制。方法 :用酶消化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 ;ELISA方法检测HUVEC条... 目的 :研究人参皂甙对内毒素脂多糖 (LPS)致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 (TF)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 1)表达的影响 ,探讨人参皂甙对心血管疾病的保健及防治机制。方法 :用酶消化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 ;ELISA方法检测HUVEC条件培养液PAI- 1蛋白量 ;用一步凝固法检测HUVECTF活性 ;Northernblot检测HUVECTF和PAI- 1的mRNA表达。结果 :LPS能使HUVECPAI- 1蛋白和TF活性及其mRNA表达显著增强 ,人参皂甙则明显抑制LPS对HUVEC的这种作用。结论 :通过拮抗LPS致HUVECTF和PAI- 1的表达 ,人参皂甙可维持血管内皮功能稳定 ,而发挥其心血管疾病的保健与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甙 脂多糖类 内皮 凝血致活酶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GF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PAI-1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姜晓宇 袁伟杰 +3 位作者 任绪义 黄宝砖 肖雨龙 王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099-1101,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B)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影响。方法:以0、5、10 ng/ml终质量浓度的PDGF-BB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别作用0、12、24、48h,以发色底物显色...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B)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影响。方法:以0、5、10 ng/ml终质量浓度的PDGF-BB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别作用0、12、24、48h,以发色底物显色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PAI-1的活性;以0、5、10 ng/ml质量浓度的PDGF-BB刺激系膜细胞24 h和10 ng/ml质量浓度的PDGF-BB刺激细胞0、1 2、24、48 h,半定量RT-PCR观察系膜细胞PAI-1 mRNA表达情况。结果:0、5、10 ng/ml的PDGF-BB作用于系膜细胞24 h,其PAI-1 mRNA/GAPDH mRNA分别为0.296、0.428、0.542。10 ng/ml的PDGF-BB作用系膜细胞0、12、24、48 h,PAI-1 mRNA/GAPDH mRNA分别为0.156、0.345、0.493、0.597,表现为浓度和时间依赖效应。PDGF-BB也可浓度依赖性地增加PAI-1的活性,24 h内活性逐渐增高,48 h时下降。结论:PDGF-BB可上调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PAI-1的活性及其mRNA的表达,提示PDGF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导致细胞外基质的积聚,从而参与肾小球硬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系膜细胞 PAI-1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大鼠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古丁对血管内皮细胞释放t-PA及PAI-1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杜艳 胡晓芸 +1 位作者 杜永成 韩葆芬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253-2255,共3页
目的:研究尼古丁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释放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影响。方法:HUVECs培养后接种于24孔培养板中,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1)以0.1、1、10、100μmol/L尼... 目的:研究尼古丁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释放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影响。方法:HUVECs培养后接种于24孔培养板中,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1)以0.1、1、10、100μmol/L尼古丁孵育HUVECs,12h后收集各组上清液;(2)以100μmol/L尼古丁与HUVECs孵育0、4、6、8、12及24h,收集各组上清液。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t-PA和PAI-1的浓度。结果:HUVECs与不同浓度尼古丁孵育12h后,100μmol/L尼古丁组PAI-1蛋白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0.1、1及10μmol/L尼古丁组PAI-1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各浓度组t-PA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HUVECs与100μmol/L的尼古丁分别孵育4、6、8、12及24h,各组PAI-1蛋白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且其升高呈时间依赖性;各组t-PA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尼古丁可抑制HUVECs的纤溶活性,对内皮细胞具有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古丁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病灶及周围区PAI-1表达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玲 黄如训 +2 位作者 胡俊 王艺东 卢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17-420,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病灶及周围区工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的表达与脑微血管结构改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等技术,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期病灶及周围区脑微血管...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病灶及周围区工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的表达与脑微血管结构改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等技术,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期病灶及周围区脑微血管结构改变及PAI-1表达。结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6h、3d组病灶及周围区脑微血管外间隙水肿及出血,脑微血管基底膜大量破坏,同时再灌注6h、1 d组PAI-1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密度值分别为0.16±0.43和0.33±0.61,与对照组(2.19±1.03)差异显著(P<0.05)。再灌注后期7 d组、14d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同时PAI-1表达增加,密度值分别为9.48±1.76和8.61±1.3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病灶及周围区脑水肿及出血以6h至3d最严重。PAI-1表达降低可能是导致脑微血管基底膜破坏的原因之一。再灌注后期PAI-1表达增加可能参与脑微血管的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1-7)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纤溶功能异常的调节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立军 马虹 +5 位作者 蔡乙明 何建桂 廖新学 曾武涛 王礼春 柳俊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33-637,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1(PAI-1)的影响.方法用酶消化法收集并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别以不同终浓度的Ang-(1-7)(10、100...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1(PAI-1)的影响.方法用酶消化法收集并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别以不同终浓度的Ang-(1-7)(10、100、1000mol/L)和ox-LDL[25、50、100mg/L(蛋白质含量)]进行单独或联合刺激,并以A-779(终浓度为100nmol/L)进行干预,孵育24 h.以ELISA方法检测培养基上清液中t-PA和PAI-1蛋白含量,RT-PCR法检测PAI-1和t-PA mRNA的表达.结果 ox-LDL使PAI-1的分泌量显著增加,t-PA分泌显著降低,PAI-1 mRNA表达升高,t-PAmRNA表达降低(P<0.001~0.05),并呈剂量依赖性;Ang-(1-7)使PAI-1分泌量及PAI-1 mRNA表达显著降低,亦呈剂量依赖性(P<0.01~0.05),而对t-PA分泌及t-PA mRNA表达无影响;在混合刺激组中,与ox-LDL组比较,Ang-(1-7)使PAI-1及PAI-1 mRNA表达降低、t-PA及t-PA mRNA表达升高(P<0.01~0.05),但PAI-1及PAI-1 mRNA表达仍高于对照组,t-PA及t-PAmRNA表达仍低于对照组(P<0.05).加入A-779后,Ang-(1-7)的作用消失.结论Ang-(1-7)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纤溶异常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此作用是通过特异性受体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1-7)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纤维化时肝脏OPN和PAI-1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斌 赵莹 +1 位作者 陈建杰 王灵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407-1409,共3页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OPN)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的表达特征及其在肝纤维化时的变化。方法:采用二甲基亚硝胺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脏常规HE和天狼猩红染色,采用SABC法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OPN和PAI-1...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OPN)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的表达特征及其在肝纤维化时的变化。方法:采用二甲基亚硝胺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脏常规HE和天狼猩红染色,采用SABC法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OPN和PAI-1蛋白表达,抽提肝组织总RNA,RT-PCR检测OPN mRNA表达。结果:正常大鼠肝组织OPN和PAI-1表达极弱,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中OPN表达增强,阳性信号散在或弥漫性分布,主要见于小叶内中央静脉周围、纤维间隔内以及周围巨噬细胞胞浆、枯否氏细胞、汇管区的部分肝细胞、肝窦壁内皮细胞。PAI-1在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汇管区、肝细胞变性坏死处,肝窦周Disse间隙及毗邻以上部位的肝细胞,组织纤维间隔处及其外周细胞亦见阳性染色。Western blotting检测正常大鼠肝脏OPN的蛋白表达极低,肝纤维化组OPN的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增强(P<0.01)。与正常组比,肝纤维化组PAI-1表达也显著增强。RT-PCR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大鼠肝脏OPN mRNA表达极低,肝纤维化大鼠肝脏OPN 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研究结果证明,肝纤维化时大鼠肝组织OPN及PAI-1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结论:肝纤维化时大鼠肝组织OPN及PAI-1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OPN可能会促进PAI-1的高表达,从而抑制ECM降解、加速肝纤维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桥蛋白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当归对血管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杨长春 马增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49-1151,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黄芪、当归对血管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表达及活性的影响,探讨黄芪、当归抗血栓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成品的黄芪和当归注射液,各设两个浓度(6mg/ml和3mg/ml),分别... 目的观察中药黄芪、当归对血管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表达及活性的影响,探讨黄芪、当归抗血栓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成品的黄芪和当归注射液,各设两个浓度(6mg/ml和3mg/ml),分别加入细胞培养板,实验组各孔均加入0.5ng/ml TGF-β1作为诱导剂以增加PAI-1Ag表达。同时设立TGF-β1组(细胞液中只加入0.5ng/ml TGF-β1)以及空白对照组(细胞液中不加入任何成分),各组在37℃,5%CO2孵箱中培养24h。应用RT-PCR方法检测黄芪、当归对血管内皮细胞PAI-1mRNA表达的影响,ELISA法检测黄芪、当归对PAI-1表达的影响,发色底物显色法检测黄芪、当归对PAI-1活性的影响。结果黄芪、当归可不同程度地降低血管内皮细胞PAI-1mRNA表达、抗原水平与活性,以黄芪、当归联合应用作用更为明显。黄芪、当归单独及联合应用对PAI-1mRNA表达的抑制率分别为17%、24.6%和36.6%。结论黄芪、当归可能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PAI-1表达和活性而发挥其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当归 血管内皮细胞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