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植物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对光和CO2的响应与模拟 被引量:75
1
作者 王建林 于贵瑞 +3 位作者 房全孝 姜德锋 齐华 王秋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25-533,共9页
植物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气孔控制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两个相互耦合的过程,模拟水分利用效率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特征和机制是理解生态系统碳循环和水循环及其耦合关系的基础。研究通过人工控制光强和CO2浓度,对叶片水分利用效... 植物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气孔控制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两个相互耦合的过程,模拟水分利用效率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特征和机制是理解生态系统碳循环和水循环及其耦合关系的基础。研究通过人工控制光强和CO2浓度,对叶片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在光强和CO2浓度共同作用下的估算模型。数据分析表明,该模型在包括C3和C4植物、草本和木本植物在内的9种植物上能很好地模拟水分利用效率对光强和CO2浓度共同作用的响应。该模型可以用于估算CO2浓度升高条件下光合速率的提高和蒸腾速率的降低对水分利用效率提高的贡献量。CO2浓度变化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在不同植物之间有巨大差异,研究区域尺度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时至少需要将植物区分为C4植物和C3植物,其中C3植物区分为草本和木本植物3种生态功能型才能较为准确地估算植物的整体水分利用效率。应用本研究提出的水分利用效率估算模型和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生态功能型分类标准,可以为建立以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为基本参数的陆地生态系统水循环模型和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模型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利用效率 光强 CO2浓度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强度和CO_2浓度间接调控对甘薯无糖组培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徐志刚 崔瑾 +2 位作者 焦学磊 丁为民 李式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14,共4页
以自行研制的组培苗光合速率测量系统检测了叶用甘薯无糖组培苗的光合速率 ,定量分析了外环境中CO2 浓度和光合光量子通量密度 (PPFD)对无糖组培苗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透气封口材料和自然换气 ,间接合理调控PPFD和外环境CO2... 以自行研制的组培苗光合速率测量系统检测了叶用甘薯无糖组培苗的光合速率 ,定量分析了外环境中CO2 浓度和光合光量子通量密度 (PPFD)对无糖组培苗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透气封口材料和自然换气 ,间接合理调控PPFD和外环境CO2 浓度对组培苗净光合作用产生积极促进作用 ;仅提高PPFD或外环境CO2 浓度不能有效促进光合作用。当使用透气率为 0 4的封口材料时 ,甘薯无糖组培苗的光合作用在光合光量子通量密度 2 5 0 μmol·m-2 ·s-1 和外环境CO2 浓度 8735 μmol·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无糖组培苗 光合特性 光照强度 二氧化碳浓度 间接调控 光合光量子通量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高产棉田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田立文 娄春恒 +2 位作者 文如镜 李蕾 谢迪佳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41-43,共3页
高产棉田净光合效率日变化有1个明显的峰值,出现在14:00,它与光合光量子通量密度呈线性正相关。盛蕾期14:00后的净光合速率较14:00前小,高峰值多大于花铃期,而花铃期14:00前后净光合速率无明显差异。分析表明... 高产棉田净光合效率日变化有1个明显的峰值,出现在14:00,它与光合光量子通量密度呈线性正相关。盛蕾期14:00后的净光合速率较14:00前小,高峰值多大于花铃期,而花铃期14:00前后净光合速率无明显差异。分析表明,水分和光照仍是高产棉田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光合速率 光合光量子 通量密度 棉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不同大小林隙光照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8
4
作者 刘少冲 段文标 陈立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6-51,共6页
以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林隙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形状和大小进行量化的基础上,对林隙内及其附近林分的光量子通量密度(DPPF)进行了连续的定位观测,分析了其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3个不同大小林隙的面积分别为G1(528.13 m2)、G2(295.17 m2)... 以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林隙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形状和大小进行量化的基础上,对林隙内及其附近林分的光量子通量密度(DPPF)进行了连续的定位观测,分析了其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3个不同大小林隙的面积分别为G1(528.13 m2)、G2(295.17 m2)、G3(83 m2),形状指数分别为1.524、1.455、2.146。每个林隙中心及林隙边缘各点光量子通量密度均为单峰型的日变化,呈南—北、东—西方向上的不对称分布。各时刻光量子通量密度的大小顺序分别为DPPF G1>DPPF G2>DPPF G3。3个不同大小林隙光量子通量密度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和空间均存在差异。各林隙中心月平均光量子通量密度与林外光量子通量密度的比例分别为59.46%、35.34%、17.71%,林内和林隙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化。林隙光量子通量密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于林隙面积、形状和所处地理位置等的不同,各地观测结果不尽一致,探讨其时空分布特征需要进行长期深入连续的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林隙 光量子通量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地区次生林林窗生长季初期的光环境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吴祥云 陈梅 +2 位作者 屈雯雯 曲兆宇 李红丹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67-669,共3页
为了解决次生林合理经营问题,以辽东山区次生林3种典型性林窗为研究对象,对生长季初期林窗光环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窗的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日变化均呈单峰型,林窗沿南北轴和东西轴的各点所接收的光强度PPFD值,随林窗面积的... 为了解决次生林合理经营问题,以辽东山区次生林3种典型性林窗为研究对象,对生长季初期林窗光环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窗的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日变化均呈单峰型,林窗沿南北轴和东西轴的各点所接收的光强度PPFD值,随林窗面积的增大而增加;林窗面积、位置对直射光指数(DSF)、散射光指数(ISF)、全光指数(GSF)均有显著影响(P<0.05),林窗的全光指数(GSF)与其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林窗面积、位置的不同,使其光环境发生改变,最终影响森林的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林 林窗 光量子通量密度 光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枝截干对二球悬铃木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程建峰 姜锟 沈允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69-473,共5页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修枝截干和自然生长的二球悬铃木中部当年向南枝顶的完全展开叶进行单叶光合特性测定。结果表明,修枝截干和自然生长的二球悬铃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午休"...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修枝截干和自然生长的二球悬铃木中部当年向南枝顶的完全展开叶进行单叶光合特性测定。结果表明,修枝截干和自然生长的二球悬铃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最高峰发生在11:00,次高峰在15:00,光强最大时(13:00)Pn最低,即两种生长状态下都受到光抑制。修枝截干二球悬铃木P_n[μmol(CO_2)·m^(-2)·s^(-1)]的最高峰为12.16,次高峰为9.21,最低谷为6.47,分别比自然生长高27.06%、69.93%和159.84%,这暗示修枝截干可促进光合作用,减轻光抑制。修枝截干的Pn?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响应可拟合为Pn=12.30(1-1.1353e^(-0.0302PPFD/12.30))(R^2=0.9891^(**)),自然生长的为P_n=10.92(1-1.1307e^(-0.0305PPFD/10.92))(R^2=0.9849^(**)),修枝截干的最大光合速率(P_(max))、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及光合幅度的估算值分别为12.30μmol(CO_2)·m^(-2)·s^(-1)、51.67μmol·m^(-2)·s^(-1)、1927.32μmol·m^(-2)·s^(-1)和1875.65μmol·m^(-2)·s^(-1),分别比自然生长提高12.64%、17.33%、13.85%和13.76%,这意味着修枝截干可提高单叶对光能的利用。修枝截干的P_n-CO_2浓度(Ci)响应可拟合为P_n=11.96(1-1.4716e^(-0.0287Ci/11.96))(R^2=0.9824^(**)),自然生长的为P_n=10.70(1-1.4657e^(-0.0292Ci/10.70))(R^2=0.9810^(**)),修枝截干的P_(max)、CO_2补偿点、CO_2饱和点及CO_2幅度估算值分别为11.96μmol(CO_2)·m^(-2)·s^(-1)、67.54μmol·mol^(-1)、872.02μmol·mol^(-1)和804.48μmol·mol^(-1),分别比自然生长提高11.78%、-27.44%、0.39%和3.73%,说明修枝截干可增强叶片对低浓度CO_2的同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球悬铃木 修枝截干 光合特性 净光合速率 Pn-光强响应曲线 Pn-CO2浓度响应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合有效量子通量密度的计算及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毛安君 王晶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151-155,共5页
分析了光合有效辐射3种度量标准的区别,根据3者的能量联系,推导出精确计算光合有效量子通量密度的表达式。据此,一方面编写程序计算了常用光源的光强在3种度量间的转换系数,使不同度量标准下的实验结果得以通用,另一方面提出根据光源的... 分析了光合有效辐射3种度量标准的区别,根据3者的能量联系,推导出精确计算光合有效量子通量密度的表达式。据此,一方面编写程序计算了常用光源的光强在3种度量间的转换系数,使不同度量标准下的实验结果得以通用,另一方面提出根据光源的发光效率计算其光合有效量子产率的公式,初步实现光源产生光合有效辐射的定量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有效辐射 量子通量密度 转换系数 量子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智能LED植物组培光照系统设计 被引量:10
8
作者 岑益超 余桂英 +1 位作者 季杭峰 方溁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0-93,共4页
针对现有植物组培光照系统以光度量为控制参数,与实际用光量子度量不符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款以光合有效量子通量密度为控制参数的新型智能LED组培光照系统。系统由红光(660nm)和蓝光(460nm)LED光源、ZigBee无线通讯、光照度传感器以及... 针对现有植物组培光照系统以光度量为控制参数,与实际用光量子度量不符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款以光合有效量子通量密度为控制参数的新型智能LED组培光照系统。系统由红光(660nm)和蓝光(460nm)LED光源、ZigBee无线通讯、光照度传感器以及单片机系统组成。论文基于光度学原理,建立了以光度量控制光量子度量的数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红蓝光源的光度量与光合有效量子通量密度的比值k的实验值与理论值误差为3.86%、2.66%;给定的光合有效量子通量密度与实际组培架接收面上的误差在5%之内;在总光合有效量子通量密度65μmol/m2·s下,最大可支持12:1的R/B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组织培养 光合有效量子通量密度 智能系统 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光二极管日积累光照量对辣椒、黄瓜和生菜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齐振宇 胡玉屏 +3 位作者 蔡溧聪 董桑婕 喻景权 周艳虹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1-153,共13页
以辣椒‘博辣红帅’、黄瓜‘津研4号’、生菜‘巴达维亚’为试验材料,设置160、200、240μmol/(m^(2)•s)3组不同的光量子通量密度(photosynthetic photonfluxdensity,PPFD)和12、15、18 h/d 3组不同的光周期,共组成8组不同的日积累光照... 以辣椒‘博辣红帅’、黄瓜‘津研4号’、生菜‘巴达维亚’为试验材料,设置160、200、240μmol/(m^(2)•s)3组不同的光量子通量密度(photosynthetic photonfluxdensity,PPFD)和12、15、18 h/d 3组不同的光周期,共组成8组不同的日积累光照量(daily lightintegral,DLI)处理进行试验,以研究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diode,LED)的DLI对辣椒、黄瓜和生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PFD为160μmol/(m^(2)•s),光周期为15 h/d[DLI为8.6 mol/(m^(2)•d)]的光照条件最适宜‘博辣红帅’辣椒幼苗的生长;PPFD为200μmol/(m^(2)•s),光周期为15 h/d[DLI为10.8 mol/(m^(2)•d)]的光照条件最适宜‘津研4号’黄瓜幼苗的生长;PPFD为200μmol/(m^(2)•s),光周期为18 h/d[DLI为13.0 mol/(m^(2)•d)]的光照条件最适宜‘巴达维亚’生菜幼苗的生长。本研究结果为蔬菜工厂化育苗提供了优化的LED光环境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黄瓜 生菜 光量子通量密度 日积累光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套灌区食用向日葵光合作用的光响应曲线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云文丽 侯琼 +2 位作者 王海梅 张超 闫伟兄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5-410,共6页
以食用向日葵为材料,采用开放式气路测定不同发育阶段(两对真叶、13-14片叶、现蕾期、开花期、开花后20d)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等相关指标,并运用Michaelis-Menten模型对净光合速率进行了模拟,计算了光... 以食用向日葵为材料,采用开放式气路测定不同发育阶段(两对真叶、13-14片叶、现蕾期、开花期、开花后20d)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等相关指标,并运用Michaelis-Menten模型对净光合速率进行了模拟,计算了光响应曲线的特征参数。结果表明:在试验设置光强下,各个生长发育期净光合速率(Pn)随着光合光通量密度(photosynthetic photon flux density,PPFD)的增加而增加,增加幅度随着植株由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达到最大,之后随着叶片的衰老趋于平缓;在河套灌区食用向日葵的整个生育期,表观初始量子效率α大多在0.067~0.083之间变化。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在14.61~64.16μmol.m-2.s-1之间变化,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1.17~107.83μmol.m-2.s-1和2 382.89~3 600.51μmol.m-2.s-1,表明向日葵具有高光能利用率,是耐阴性较差特别喜光的典型阳生植物。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不同发育期向日葵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明显增加,而胞间CO2浓度降低。当光强<500μmol.m-2.s-1时,各发育期的WUE(水分利用效率)随光的增加快速上升,但当PPFD>500μmol.m-2.s-1后,两对真叶期仍以较高的速率增加未见减少,其他生长发育期WUE随光强呈现抛物线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光响应曲线 生长发育期 净光合速率 光合参数 光合光通量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中地区不同林龄马尾松小气候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进 徐明 +3 位作者 邹晓 杨云礼 严令斌 张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264-5272,共9页
以黔中地区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替代法,选取农田(对照)、林窗、中林龄、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6个样地,每月选择代表日分时段测量光照强度、光通量密度、气温、相对湿度、蒸气压亏损和风速等小气候指标,同时对样... 以黔中地区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替代法,选取农田(对照)、林窗、中林龄、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6个样地,每月选择代表日分时段测量光照强度、光通量密度、气温、相对湿度、蒸气压亏损和风速等小气候指标,同时对样地内不同垂直高度(0.5,1.0和1.5m)观测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除风速随测量高度变化(1.5m>1.0m>0.5m)差异极显著外(P<0.01),其余观测指标随测量高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2)观测时段内,不同林龄马尾松林小气候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光照强度、光通量密度、气温、蒸气压亏损和风速变化为农田>林窗>马尾松林;相对湿度变化为马尾松林>林窗>农田.(3)与农田相比,马尾松林分别降低了光照强度、光通量密度、气温、蒸气压亏损和风速的917.36%、837.35%、5.33%、30.77%、193.58%,增加了6.39%的相对湿度,具有显著的遮阳降温、增湿保湿、维持林冠下小气候稳定的作用.在演替前期,抵挡阳光和风速的效果明显,而在后期,降温增湿以及保湿效果显著.舒适度评价显示,除冬季外,黔中地区马尾松林可发挥良好的森林康养和游憩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光照强度 光通量密度 气温 相对湿度 蒸气压亏损 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合有效辐射及其传感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刚 刘慧 +5 位作者 李丽 高帅 张全军 黄文江 刘良云 柳钦火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0-31,共12页
植物利用约400~700nm波段的光驱动光合作用,但不同波长的光驱动效率不相同,而且随着植物类型及生长阶段的不同而变化。因此,准确获取被植物捕获并用于驱动光合作用的光辐射成为困扰科学家的难题。当前,光量子传感器被普遍接受并用于评... 植物利用约400~700nm波段的光驱动光合作用,但不同波长的光驱动效率不相同,而且随着植物类型及生长阶段的不同而变化。因此,准确获取被植物捕获并用于驱动光合作用的光辐射成为困扰科学家的难题。当前,光量子传感器被普遍接受并用于评价光合作用潜力,可测量400~700nm波段的光量子通量密度或光量子通量,其光谱响应函数为直线。该文回顾了经典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定义的形成过程,介绍了PAR传感器的演化路径,讨论了PAR及其传感器的应用现状。由于测量对象及应用环境的多样化,PAR的定义仍然没有完全统一,且早期研究对光谱响应函数的度量不充分。随着当前人工光照明与植物生长发育相关研究的深入,发现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光波长范围比400~700 nm要宽,不同的光谱能量分布(波长配比,能量配比)、光周期等对光合作用影响显著,并且很难将光辐射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和光形态效应区分开,因此PAR的定义及其传感器的研发仍处于不断发展中。理想的PAR应该从植物光合作用的角度来定义,未来PAR传感器的光谱响应函数应与植物光合作用的能力曲线相一致,并能依据测量对象及应用需求而调整。与此相适应,未来PAR传感器应向用户可对光谱响应函数编程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传感器 光合作用 光合有效辐射 光子通量密度 P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全光谱LED植物光源阵列优化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林孝腾 Mulowayi Mutombo Arcel +1 位作者 梅方炜 郑书河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3-169,共7页
为解决全光谱LED发光具有一定的光束发散角,易造成植物在培育过程中光量子通量密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提出基于遗传算法对随机分布全光谱LED植物光源阵列进行优化设计,仿真对比三角光源阵列与传统矩形光源阵列的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均匀... 为解决全光谱LED发光具有一定的光束发散角,易造成植物在培育过程中光量子通量密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提出基于遗传算法对随机分布全光谱LED植物光源阵列进行优化设计,仿真对比三角光源阵列与传统矩形光源阵列的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均匀度。首先通过理论推导全光谱LED光照度与PPFD之间的换算关系式,计算换算系数,用目标平面上光照度的均匀性间接表征PPFD的均匀性,并以光照度函数的标准差构建评价函数,作为遗传算法的适应度函数。根据算法寻优结果,绘制LED阵列三维模型导入Tracepro中仿真模拟验证。结果表明:三角与矩形阵列的PPFD均匀度均超过了85%,且三角光源阵列的PPFD均匀度与光照分布特性均优于矩形光源阵列,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同时提高了全光谱LED光源阵列的设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光谱LED 光量子通量密度 遗传算法 三角光源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