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0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七(Panax notoginseng)根残体化感自毒效应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金燕 寸竹 +5 位作者 龙光强 张广辉 孟珍贵 李龙根 杨生超 陈军文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1-439,共9页
为研究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采收过程中残留须根的化感自毒效应,采用土培和水培2种方法,按不同比例添加三七须根粉碎物,检测根残体作用下土培三七土壤中皂苷的动态变化及水培三七根部形态结构变化。结果显示,土培条件... 为研究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采收过程中残留须根的化感自毒效应,采用土培和水培2种方法,按不同比例添加三七须根粉碎物,检测根残体作用下土培三七土壤中皂苷的动态变化及水培三七根部形态结构变化。结果显示,土培条件下,随着须根粉碎物处理时间的延长,土壤中皂苷成分种类增加、总皂苷含量减少。水培条件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添加须根粉碎物处理后的三七根尖细胞壁增厚,细胞中出现菌丝体;随着处理时间及处理浓度的增加,细胞开始皱缩甚至破碎,细胞中无完整细胞器结构,三七根部细胞结构差异明显。研究表明三七采收过程中残留在土壤中的须根腐解释放的化学物质可能是导致三七自毒效应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残根 皂苷成分 根尖形态 化感自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山三七(Panax notoginseng)种植区三七与土壤中Pb、Cd、Cu和Zn的分布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13
2
作者 祖艳群 程诗丛 +3 位作者 柯汉玲 郭先华 吴炯 李元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17-323,共7页
为了调查文山州三七(Panax notoginseng)主要种植区(丘北县、砚山县、文山县和广南县)土壤和三七Pb、Cd、Cu和Zn含量,通过GPS定位采集三七根区0~15 cm深度土壤样品和三七样品各30个,分析土壤中重金属总量和不同形态含量及三七中对应重... 为了调查文山州三七(Panax notoginseng)主要种植区(丘北县、砚山县、文山县和广南县)土壤和三七Pb、Cd、Cu和Zn含量,通过GPS定位采集三七根区0~15 cm深度土壤样品和三七样品各30个,分析土壤中重金属总量和不同形态含量及三七中对应重金属含量,并进行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Pb、Cd、Cu和Zn平均含量分别为55.56、0.36、43.53和119.62 mg·kg^(-1),超标率分别为6.67%、53.3%、13.33%和0。各形态Pb、Cu和Zn含量表现为残渣态>有机物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各形态Cd含量表现为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残渣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可交换态。(2)三七和土壤Pb、Cd、Cu和Zn总量和不同形态含量均以丘北县最高,广南县最低。(3)三七根系Pb、Cd、Cu和Zn平均含量分别为2.93、0.35、5.21和11.11mg·kg^(-1),三七植株各部位重金属含量表现为根系>剪口>茎叶>花果。调查区三七和土壤重金属含量存在空间差异,且以土壤Cd污染为主,应采取一定措施降低三七Cd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土壤 重金属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炭、有机肥和钙镁磷肥对三七(Panax Notoginseng)Cd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陈建清 郭栋 +2 位作者 陈德 李恋卿 潘根兴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909-1916,共8页
选择生物质炭、钙镁磷肥、有机肥三种改良剂,在云南三七主产区进行田间试验,比较不同改良剂对降低五加科人参属三七(Panax Notoginseng)Cd含量的效果。结果表明,生物质炭和钙镁磷肥处理均显著降低了三七主根、剪口、茎、叶的Cd含量,... 选择生物质炭、钙镁磷肥、有机肥三种改良剂,在云南三七主产区进行田间试验,比较不同改良剂对降低五加科人参属三七(Panax Notoginseng)Cd含量的效果。结果表明,生物质炭和钙镁磷肥处理均显著降低了三七主根、剪口、茎、叶的Cd含量,降低幅度分别为25.4%~43.6%、40.2%~40.9%、34.3%~51.2%和33.0%~33.5%,且生物质炭、钙镁磷肥处理下三七主根干重较对照分别显著提高48.7%和50.4%;生物质炭和钙镁磷肥处理土壤有效Cd含量分别减少56.1%和58.1%,表明生物质炭和钙镁磷肥能有效降低土壤Cd生物有效性、抑制三七Cd吸收。这与生物质炭和钙镁磷肥处理通过降低土壤酸性、提高土壤CEC及有机质含量有关。有机肥处理三七植株生物量和三七各部位Cd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此外,生物质炭和钙镁磷肥处理显著降低了三七主根、剪口、茎、叶Cd的富集系数(Accumulation coefficient,AF),对三七Cd转移系数(Transfer coefficient,TF)影响则不显著,而有机肥处理对三七Cd的AF与TF均无影响;各处理三七须根Cd的AF在2.84~4.64之间,显著高于其他部位,而三七主根、剪口、茎、叶等部位Cd的AF和TF均小于1,表明三七须根对土壤Cd富集能力较强而转移能力较差,Cd易集中于三七地下部,Cd污染土壤中施用生物质炭与钙镁磷肥能有效降低Cd在三七体内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三七 土壤 有效态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山三七(Panax notoginseng)种植区土壤As空间分布特征及理化性质对三七As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祖艳群 孙晶晶 +5 位作者 郭先华 闵强 冯光泉 吴炯 杨留勇 李元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34-1041,共8页
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是云南文山州的道地中药材,文山州由于地壳原始分化成分的作用和含砷矿的开采等原因,使三七种植区存在普遍的土壤砷污染现象。通过野外大田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云南文山三七... 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是云南文山州的道地中药材,文山州由于地壳原始分化成分的作用和含砷矿的开采等原因,使三七种植区存在普遍的土壤砷污染现象。通过野外大田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云南文山三七主要种植区(文山县、丘北县、砚山县、广南县)土壤总砷和有效砷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土壤物理化学特征(pH值、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CEC、总P、速效P、土壤质地),探讨了三七不同部位(茎叶、花果、主根、须根、剪口)As含量的影响因素。将有助于了解文山三七种植区砷污染空间分布特点,寻求三七砷含量的调控途径,对降低三七砷含量和提高三七品质具有一定的实践和理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有效As和总As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29 mg·kg-1和28.51mg·kg-1,土壤有效As占总As质量分数的0.06%~2.08%。76.67%的土壤样品总As含量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的二级标准。土壤有效As和总As含量空间分布表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趋势。(2)三七各部位中As质量分数为0.14~0.32 mg·kg-1,砷含量符合优质三七砷的限量标准(≤1.0 mg·kg-1),三七各部位对As的富集系数为0.004~0.011,均较低。(3)90%的土壤为酸性土壤,pH值≤6.5;土壤全P质量分数为1.27 g·kg-1,土壤速效P质量分数为66.87 mg·kg-1,均属于丰富水平;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为15.77 g·kg-1,CEC为26.74 cmol·kg-1,属于较高水平;40%的土壤为黏土,43.4%为壤质黏土。(4)土壤总As和土壤有效As含量主要受到随机人为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与土壤CEC、pH值和有机质含量之间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三七须根中As含量与土壤总As、有效As、土壤黏粒含量、CEC、pH值和总P含量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总之,壤质黏土、低pH值和CEC有利于降低三七As含量,三七种植过程中应避免施用含As有机肥和磷肥。研究结果在系统了解文山三七种植区的土壤As空间分布和调控途径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和意义,特别需要关注是三七产业的发展布局中,应该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科学的安排三七种植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空间分布 理化性质 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2年土壤砷胁迫对三七(Panax notoginseng)细胞膜透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闵强 柯汉玲 +1 位作者 祖艳群 秦丽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67-771,共5页
通过盆栽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砷处理(As5+:0、20、80、140、200和260 mg/kg,采用Na3As O4配制)对三七营养生长期叶片中的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和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 通过盆栽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砷处理(As5+:0、20、80、140、200和260 mg/kg,采用Na3As O4配制)对三七营养生长期叶片中的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和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探讨三七细胞膜透性和抗氧化系统酶活性对砷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1)随着砷质量分数的增加,叶片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逐渐升高;连续2年砷处理为260 mg/kg时,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60.5%和48.8%;叶片中丙二醛含量与砷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2)第1年砷胁迫,SOD和PPO活性维持稳定,POD活性有所降低;连续2年砷胁迫,SOD活性随着砷质量分数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砷处理为260 mg/kg时,酶活性仅为对照的35.7%;POD和PPO活性随砷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2年砷胁迫CAT活性均随着砷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总之,在砷胁迫条件下,三七叶片细胞膜受到严重伤害,抗氧化酶系统中POD和PPO活性受到抑制,SOD和CAT是三七叶片中清除过氧化作用的关键酶,连续2年砷胁迫对三七叶片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累积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生理代谢 抗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Panax notoginseng)对不同光照强度的生理生态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左端阳 匡双便 +6 位作者 张广辉 龙光强 孟珍贵 陈中坚 魏富刚 杨生超 陈军文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21-527,共7页
为探讨三七(Panax notoginseng)对不同光照强度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本研究以二年生三七为材料,研究其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生长特性、叶片解剖结构、生物量积累与分配以及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处理120d后,透光率为5.10%荫棚下三七... 为探讨三七(Panax notoginseng)对不同光照强度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本研究以二年生三七为材料,研究其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生长特性、叶片解剖结构、生物量积累与分配以及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处理120d后,透光率为5.10%荫棚下三七株高、叶面积、茎粗均显著高于其他遮阴处理(P<0.05).随着光强降低,三七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根生物量比、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随之减小,而其叶生物量比、茎生物量比及水分利用速率却随之增大.透光率为46.5% ~5.10%荫棚下,随着透光率的减小,三七净光合速率随之增大,暗呼吸速率随之减小,但在最低透光率2.80%的环境下,三七其净光合速率反而减小,暗呼吸速率反而增大.综合来看,三七表现出典型喜阴植物的特征,在光照强度相对较低的生长环境下三七的净光合速率较高,生长表现较好,根生物量积累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光强 生长 解剖结构 生物量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nscriptome analysis of leaves,roots and flowers of Panax notoginseng on ginsenoside and alkaloid biosynthesis and amelioration of vascular insufficiency conditions by saponins from the flower buds
7
作者 Bin-ruiYANG Kwok-KuenCHEUNG +7 位作者 Ming-huaLIU Wai-FungCHEUNG XinZHOU Rui-fangXIE You-huaWANG PuiManHOI StephenKwok-WingTSUI SimonMing-YuenLEE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05-105,共1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ranscriptomic details on the biosynthetic pathways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Panax notoginseng and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of the saponins extracted from the flower(FS)on vascular in...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ranscriptomic details on the biosynthetic pathways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Panax notoginseng and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of the saponins extracted from the flower(FS)on vascular insufficiency conditions.METHODS RNA sequencing of three different Panax notoginseng tissues was performed using next generation DNA sequencing and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was validated by real-time PCR.In order to determine pro-angiogenic and therapeutic effects of FS on myocardial infraction(MI),FS was examined on the endothelial cell migration assay,vascular insufficiency model in zebrafish and MI model in rats.RESULTS After assembling the high quality sequencing reads into 107 340 unigenes,biochemical pathways were predicted and 9 908 unigenes were assigned to 135 KEGG pathways.Among them,270 unigenes were identified to be involved in triterpene saponin biosynthesis as well as 350 and 342unigenes were predicted to encode cytochrome P450 sand glycosyltransferases,respectively.One unigene was annotated as CYP716A53v2,probably participates in the formation of protopanaxatriol from protopanaxadiol and the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this gene was confirmed by real-time PCR.In addition,the pharmacological evaluation demonstrate that FS significantly promote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induced the migration of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and partially restored defective intersegmental vessels in a chemically induced vascular insufficiency model of zebrafish larva.Moreover,the two week posttreatment of the rat MI model with FS(25-50mg·kg-1·d-1)induced approximately 3-fold upregulation of VEGF mRNA expression,with a concomitant increase in blood vessel density in the peri-infarct area of the heart by 50.7%,compared to 41.4%in the MI group.Furthermore,TUNEL analysis indicates a reduction in the mean apoptotic nuclei per field in peri-infarct myocardium upon FS treatment.CONCLUSION We have established a global transcriptome dataset for Panax notoginseng and provided additional genetic information for further genome-wide research and analyses.Candidate genes involved in ginsenoside biosynthesis,including putative cytochrome P450 sand glycosyltransferases were obtained.The transcriptomes in different plant tissues also provide invaluable resources for future study of the differences in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and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 different parts of P.notoginseng.And the significant pro-angiogenic effect of FS in multiple experimental models renders the purified saponin preparation as potential preventive and therapeutic agent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yet to be develop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ax notoginseng transcriptome GINSENOSIDES vasc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le of metabolomics assisting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and molecular mechanism in Panax notoginseng
8
作者 XueJIANG So-HyunKIM +1 位作者 Lin-fangHUANG Hyung-KyoonCHOI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73-74,共2页
OBJECTIVE The strategy and techniques of metabolomics was applied for the pharmacology and molecular mechanism research of Panax notoginseng(PN)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ETHODS The global metabolic profiles of ... OBJECTIVE The strategy and techniques of metabolomics was applied for the pharmacology and molecular mechanism research of Panax notoginseng(PN)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ETHODS The global metabolic profiles of PN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NMR-based metabolomics.The different parts of PN were scanned into metabolic profiles by 1H-NMR.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these metabolic profiles were analyzed by PCA,PLS-DA,PLS-R,etc.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including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FRSA),anti-proliferation to human colorectal cancer cell line(HCT116),xanthine oxidase inhibition,were followed in vitro.Additionally,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xanthine degrading process by PN was attempted by 1H-NMR.RESULTS The NMR-based metabolic profiles of different parts(upper part of root,middle part of root,lower part of root,hairy root,leaf and stem)of PN presen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y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The hairy root and leaf revealed highest anti-proliferative effect to HCT116;the leaf and stem of PN showed highest level of FRSA;the leaf,stem,hairy root effected the xanthine degrading 1 metabolic pathway.And the H-NMR based molecular mechanism experiment showed that the xanthine metabolic pathway degraded by PN depended on the direct inhibition to xanthine.CONCLUSION The metabolomics strategy provided complementary chemical profiling to medicinal herbs,which accelerated the development of pharmacology and mechanism of action in traditional medicine.The subsidiary parts of PN,as leaf,stem and hairy root,have the potential to develop new drugs in curing cancer,inflammation and go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bolomics panax notoginseng ANTI-PROLIFE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通过抑制AMPK/mTOR介导的自噬改善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露 颜丽君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8-304,共7页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NS)对脑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96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Sham)组、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组和MCAO+PNS组(腹腔注射PNS 100 mg/kg)。利用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平衡木实验评估大鼠神经和运动功能。利...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NS)对脑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96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Sham)组、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组和MCAO+PNS组(腹腔注射PNS 100 mg/kg)。利用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平衡木实验评估大鼠神经和运动功能。利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利用苏木素-伊红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的病理变化。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各组大鼠大脑皮质中Beclin-1与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II(LC3-Ⅱ)的水平。利用Western blot测定脑组织中Beclin-1、LC3-Ⅱ与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蛋白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MCAO组海马组织呈现神经元坏死,胞质边界不清,萎缩严重;神经缺陷评分、横梁行走时间和脑梗死体积显著增加(P<0.05);脑组织中Beclin-1、LC3-Ⅱ蛋白表达水平,p-AMPKα/AMPKα比值及Beclin-1、LC3-Ⅱ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mTOR/mTOR比值显著降低(P<0.05)。经PNS治疗后上述现象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PNS通过抑制AMPK/mTOR介导的自噬改善MCAO大鼠的神经功能,是治疗脑缺血的潜在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缺血性脑卒中 自噬 神经功能 AMPK/mTOR信号通路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磷酸铵型水溶肥对三七药材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10
作者 史玉宝 邓日建 +3 位作者 蒋莉 周雅琴 刘颖颖 陈路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28-137,共10页
为保证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 H. Chen]药材的质量稳定与溯源,简化施肥并提高其种植效率,进行了田间小区肥料替代试验。以习惯施肥为对照(CK),基于聚磷酸铵型水溶肥(SRF)设计替代施肥(T1)、减量施肥(T2)、配方施肥(T3)3个处理... 为保证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 H. Chen]药材的质量稳定与溯源,简化施肥并提高其种植效率,进行了田间小区肥料替代试验。以习惯施肥为对照(CK),基于聚磷酸铵型水溶肥(SRF)设计替代施肥(T1)、减量施肥(T2)、配方施肥(T3)3个处理。结果表明,SRF处理下,三七的农艺性状和氮(N)、磷(P)、钾(K)营养成分,以及土壤中有机质(SOM)、阳离子交换量(CEC)等土壤理化性质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与CK相比,T3没有改变土壤细菌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也未对土壤真菌的物种丰富度产生影响,但T3提高了土壤真菌的物种多样性。相比习惯施肥,聚磷酸铵型水溶肥在实现三七节本、增效种植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改善土壤菌群结构降低施肥对土壤环境的危害,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磷酸铵 水溶肥 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通过EGFR/HSP27轴影响子宫内膜癌细胞和巨噬细胞的交互作用
11
作者 雷燕 冯春 +3 位作者 邢琦 高悦 廉红梅 杜欣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6-315,共10页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调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 27,HSP27)轴对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细胞和巨噬细胞交互作用的影响...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调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 27,HSP27)轴对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细胞和巨噬细胞交互作用的影响。方法将ishikawa细胞分为:Control组、DDP组、PNS给药组、M2-CM组、M2-CM+DDP组、M2-CM+PNS组、M2-CM+PNS+oe-NC组、M2-CM+PNS+oe-EGFR组、PNS(200 mg·L^(-1))+oe-NC、PNS(200 mg·L^(-1))+oe-EGFR、oe-NC组、oe-EGFR组、oe-EGFR+si-NC组和oe-EGFR+si-HSP27组。MTT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TUNEL检测细胞凋亡,qRT-PCR检测巨噬细胞极化标志物CD86、CD163的mRNA水平,ELISA检测iNOS、IL-12水平。Western-blot检测EGFR和HSP27蛋白表达。构建裸鼠移植瘤模型并用PNS治疗裸鼠,评估PNS在体内的作用。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PNS与DDP明显抑制ishikawa细胞增殖与侵袭,诱导其凋亡。M2-CM处理抑制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促进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诱导ishikawa细胞生长,但该作用被PNS处理逆转。EGFR被证实为PNS的靶点,且相对于M2-CM+PNS+oe-NC组,EGFR过表达促进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水平,诱导ishikawa细胞增殖与侵袭,并抑制细胞凋亡。敲减HSP27能够逆转EGFR过表达对ishikawa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动物实验显示,PNS能够抑制肿瘤生长,减少肿瘤组织中CD163、EGFR和HSP27阳性表达。结论PNS通过调控EGFR/HSP27轴影响巨噬细胞和EC细胞互作用进而参与EC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子宫内膜癌 细胞增殖 热休克蛋白27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固态发酵三七渣的动力学研究
12
作者 谭显东 陈星颖 +3 位作者 王浪 邹健 蔡坤佑 陈香楚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44-151,共8页
为提供灵芝固态发酵三七渣的过程控制和发酵反应器的设计、放大的理论基础,该研究对发酵过程中灵芝生物量、次级代谢产物、基质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拟合,建立了发酵动力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微分法获得了菌体生长速率、次级代谢产物... 为提供灵芝固态发酵三七渣的过程控制和发酵反应器的设计、放大的理论基础,该研究对发酵过程中灵芝生物量、次级代谢产物、基质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拟合,建立了发酵动力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微分法获得了菌体生长速率、次级代谢产物合成速率和基质降解速率方程。研究结果表明,灵芝固态发酵三七渣属于产物形成与菌体生长相耦联的类型,微生物生长动力学、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动力学适合采用对数模型进行描述,基质降解动力学适合采用四参数对数模型进行描述。这些模型调整后的决定系数R_(adj)^(2)分别为0.9869、0.9952、0.9885和0.9959。发酵过程中灵芝最大生物量为46.76%,比生长速率常数为0.4138/d,灵芝生长速率最大值为4.834%/d;灵芝三萜与灵芝多糖含量的最大值分别为0.4172%、3.935%,比合成速率常数分别为0.6517/d、0.6070/d,灵芝三萜和灵芝多糖的最大合成速率分别为0.06796%/d、0.5971%/d;总糖半衰期为9.243 d,降解速率最大值为3.576%/d。该研究结果可用于发酵过程的工艺控制和发酵反应器的设计、放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渣 固态发酵 灵芝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D-BlendMask的复杂环境三七叶片病害实例分割方法
13
作者 杨启良 陈成 +2 位作者 雷炼 周宁珊 杨玲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5-386,共12页
针对三七叶片病害中灰霉病与疫病表型特征高度相似、炭疽病等病害病灶区域小且形态复杂导致的图像分割特征提取困难与识别精度不足问题,本文提出了Transformer-DCNv2-BlendMask(TD-BlendMask)三七叶片多类别病害图像分割模型。首先,为... 针对三七叶片病害中灰霉病与疫病表型特征高度相似、炭疽病等病害病灶区域小且形态复杂导致的图像分割特征提取困难与识别精度不足问题,本文提出了Transformer-DCNv2-BlendMask(TD-BlendMask)三七叶片多类别病害图像分割模型。首先,为了解决三七叶病害视觉相似问题,引入了Transformer编码器来捕获多种病害类别的长距离依赖性。其次,可变形卷积网络(DCNv2)通过引入偏移量,使其在分割各种复杂形状的病害方面具有更好的适应性。最后,与其他常用的实例分割模型(如BoxInst、ConInst、SOLOv2、Mask R-CNN和YOLO v8-seg)在包含多类别疾病的三七叶片病害数据集上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模型精确度(AP)达到86.14%,比基准模型高3.17个百分点,相比经典的Mask R-CNN模型高出4.37个百分点。在灰霉病、疫病和炭疽病类别上,分别提高0.16、4.32、4.46个百分点。因此,本文所提出的方法为在复杂环境中准确分割形状复杂且视觉高度相似的病害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有助于实现病害准确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叶片病害 实例分割 复杂田间环境 Transformer编码器 可变形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态环境三七高产高效栽培试验
14
作者 赵大伟 王灿 +3 位作者 杨莉 孙宏伟 徐杰 李玲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57-63,共7页
为研究不同生态环境下三七经济效益间差异,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21个试验点的三七进行了有效红籽产量、新鲜三七产量和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环境与地区其有效红籽产量、鲜药材及经济效益均有较大差异。三七有效红籽产量差异明... 为研究不同生态环境下三七经济效益间差异,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21个试验点的三七进行了有效红籽产量、新鲜三七产量和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环境与地区其有效红籽产量、鲜药材及经济效益均有较大差异。三七有效红籽产量差异明显,红籽产量较好的地区大多年均气温较高且降雨量适中,其中种植在都龙(年均气温18.3℃,年均降水量1500.0 mm)的红籽产量最高,达729.71 kg/667m^(2),其经济效益(1152136.41元/hm^(2))也是供试品种中最高的。因此,除了栽培技术之外,影响红籽产量的重要因素是气温和种植海拔,在1200~1500 m海拔适宜种植三七的地区,气温越高单位面积红籽产量越高,栽培海拔高于1500 m的地区,海拔越高红籽产量越低。新鲜三七产量差异较小,其中种植在八寨(年均气温16.5℃,年均降水量1300.0 mm)的三七产量最高,达1069.05 kg/667m^(2)。试验结果为三七可持续生态种植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三七资源开发提供方法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不同生态环境地区 有效红籽 新鲜三七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蒎烯键合硅胶色谱固定相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谢文博 连丽丽 +5 位作者 曾磊 李浩 张睿哲 蒋艳忠 张立颖 雷福厚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0-317,共8页
该文以β-蒎烯(β-P)为单体,通过“巯基-烯”点击化学反应将其键合到烷基化硅胶表面,制备出β-P@SiO_(2)固定相。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比表面积及微孔物理吸附等表征结果表明,β-P@SiO_(2)固定相制备成功。色谱性能评价显示,... 该文以β-蒎烯(β-P)为单体,通过“巯基-烯”点击化学反应将其键合到烷基化硅胶表面,制备出β-P@SiO_(2)固定相。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比表面积及微孔物理吸附等表征结果表明,β-P@SiO_(2)固定相制备成功。色谱性能评价显示,该色谱柱具有典型的反相色谱行为和疏水选择性,以及良好的稳定性、重现性和立体选择性。采用β-P@SiO_(2)柱测得三七中5种皂苷(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d)的加标回收率为94.7%~106%,粗提物中R1的含量为4.84%、Rg1为18.69%、Re为2.52%、Rb1为19.75%、Rd为5.00%。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β-P@SiO_(2)柱对5种皂苷的分离效果优于C18柱。采用β-P@SiO_(2)柱测得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加标回收率为93.1%~104%,粗提物中吴茱萸碱的含量为0.086%,吴茱萸次碱的含量为0.075%,在均具有较好分离效果的条件下,C_(18)柱存在分析时间长、效率低的问题。以上结果表明该色谱柱可用于三七和吴茱萸粗提物中关键组分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蒎烯 固定相 三七 吴茱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皂苷的提取、结构、生物活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魏炳琦 陈柳 +2 位作者 张新月 刘延鑫 王义翠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15-424,共10页
三七是我国常用的药食同源植物。而三七皂苷是三七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属于四环三萜皂苷,具有抗血栓、保护神经、保护心脏、抗炎、调节肠道菌群、抗氧化、抗肿瘤、调节骨代谢、抗纤维化等多种生物活性,可应用于食品保健及生物医药领域... 三七是我国常用的药食同源植物。而三七皂苷是三七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属于四环三萜皂苷,具有抗血栓、保护神经、保护心脏、抗炎、调节肠道菌群、抗氧化、抗肿瘤、调节骨代谢、抗纤维化等多种生物活性,可应用于食品保健及生物医药领域中。本文查阅近年来三七皂苷的公开报道,汇总分析后进行展望,以期明确三七皂苷的结构、生物活性,以便为三七皂苷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皂苷 提取工艺 结构特性 生物活性 应用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蚯蚓对三七连作土壤真菌群落的调节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瑞春 官会林 +5 位作者 王豪吉 徐菁 杨福彬 魏富刚 杨绍周 徐武美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84,共9页
连作障碍是影响名贵中药材三七种植业的主要瓶颈,而真菌群落变化是三七连作障碍的主要成因。利用土培试验,探索蚯蚓活动对三七连作土壤真菌群落的调节效应;向三七连作土壤中添加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牛粪添加量为0%(M0)、1%(M1)... 连作障碍是影响名贵中药材三七种植业的主要瓶颈,而真菌群落变化是三七连作障碍的主要成因。利用土培试验,探索蚯蚓活动对三七连作土壤真菌群落的调节效应;向三七连作土壤中添加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牛粪添加量为0%(M0)、1%(M1)、2%(M2)和5%(M3),以未处理的连作土为对照(CK)。土培2.5个月后,采集土样,测定土壤团聚体结构特征、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真菌群落组成与多样性,并探索土壤理化因子与真菌群落变化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与CK相比,M1~M3处理增加了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此外,M0处理下土壤电导率、有机质与速效氮、磷、钾含量降低,而随着牛粪添加量的增加(M1~M3),土壤电导率、有机质与速效养分含量相应升高;M3处理下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与磷酸酶活性最高,较CK分别提高了15.19 mg·g^(-1)、5.55 mg·L^(-1)与0.73 mg·g^(-1)(P<0.05)。与CK相比,添加蚯蚓(M0~M3)使土壤中潜在病原菌镰孢菌属(Fusarium)与癣囊腔菌属(Plectosphaerella)相对丰度分别降低了1.09%~2.27%与0.21%~0.28%,潜在有益菌半乳糖霉属(Galactomyces)与曲霉属(Aspergillus)相对丰度分别升高了7.75%~17.70%与0.15%~0.32%;网络分析表明,蚯蚓活动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复杂性。因此,添加蚯蚓有望成为改良三七连作土壤、消减连作障碍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连作障碍 蚯蚓 真菌群落 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叶片人参皂苷成分对灰葡萄孢菌侵染的响应及转录组分析
18
作者 焦晓林 殷梦奇 +4 位作者 陈星星 徐江 郭帅 杨斌 马维思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97-906,共10页
为了探究三七叶片抗灰霉病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病原灰葡萄孢菌侵染三七叶片后人参皂苷Rd、Rb1、Rc、Rb3的含量变化,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叶片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表明,灰葡萄孢菌侵染12 h后,三七叶片4种人参皂... 为了探究三七叶片抗灰霉病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病原灰葡萄孢菌侵染三七叶片后人参皂苷Rd、Rb1、Rc、Rb3的含量变化,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叶片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表明,灰葡萄孢菌侵染12 h后,三七叶片4种人参皂苷含量比对照增加39.02%~86.56%,侵染24 h后4种人参皂苷含量开始下降,降幅为0.31%~62.51%。转录组测序结果发现与未接菌对照相比,灰葡萄孢菌侵染三七叶片12与24 h差异表达基因均显著富集于三萜类成分生物合成途径。病原菌侵染12 h主要诱导三七叶片人参皂苷生物合成通路中磷酸甲羟戊酸激酶基因(PMVK)与羟甲基丁烯基-4-磷酸合成酶基因(HDS)表达上调,从而促进人参皂苷的合成增加。侵染24 h三七叶片不再维持HDS基因的高表达状态,可能是造成人参皂苷含量下降的原因。本研究基于转录组数据筛选出了PMVK、HDS两个关键酶基因在三七叶片人参皂苷成分响应灰葡萄孢菌侵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深入理解三七与灰霉菌互作机制并开展抗灰霉病分子育种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病原胁迫 三萜皂苷 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履带式三七收获机底盘转弯机理与性能试验
19
作者 王法安 冯严艺 +8 位作者 王迪 张兆国 殷国栋 沈成 梁晋豪 卢彦博 蒋仕飞 李治 谭飞扬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92-703,共12页
针对现有履带式三七收获机行驶在丘陵山地时转弯机理不清、行驶稳定性差等问题,探究履带式三七收获机底盘在丘陵山地黏重土壤环境下的转弯机理与田间转向性能,结合丘陵山区中药材三七种植实际情况,对履带式三七收获机底盘转弯半径、沉... 针对现有履带式三七收获机行驶在丘陵山地时转弯机理不清、行驶稳定性差等问题,探究履带式三七收获机底盘在丘陵山地黏重土壤环境下的转弯机理与田间转向性能,结合丘陵山区中药材三七种植实际情况,对履带式三七收获机底盘转弯半径、沉陷量、土壤阻力以及滑移率等性能进行分析。首先,阐述履带底盘转弯基本原理,对同向差速转向、单边制动转向、反向差速转向3种不同转向工况进行理论分析;其次,对履带底盘沉陷量、滑移率、滑转率、行驶阻力、转弯半径等进行理论计算;同时,使用RecurDyn对履带式车辆底盘3种不同工况下转弯半径、沉陷量、土壤阻力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履带底盘在转弯时受力明显大于直线行驶受力,履带板总受力随速度增大而减小,沉陷量无明显变化。最后,通过田间试验对履带底盘实际转弯半径、滑移率、沉陷量进行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履带底盘在硬质路面最小转弯半径为1010 mm,在硬质土壤最小转弯半径为1150 mm,在松软土壤最小转弯半径为1360 mm,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大致吻合。研究结果可为履带式底盘运载装备结构和参数优化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收获机 履带底盘 转弯机理 田间转向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开花生物学与繁育系统研究
20
作者 李可铖 王富贵 +4 位作者 王再旺 张晓玉 尤古丽 杨生超 梁艳丽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0-376,共17页
三七(Panax notoginseng)作为我国的名贵中药材,存在繁殖率低和野生资源灭绝等问题,为探究三七的开花生物学与繁育系统特征,阐明其自然状态下结实率低的原因,该文对其开花生物学参数、传粉系统和人工授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三七... 三七(Panax notoginseng)作为我国的名贵中药材,存在繁殖率低和野生资源灭绝等问题,为探究三七的开花生物学与繁育系统特征,阐明其自然状态下结实率低的原因,该文对其开花生物学参数、传粉系统和人工授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三七单花花期4~5 d,花序花期20~25 d,群体花期约60 d。(2)存在雌雄异位异熟现象,为典型的雄蕊先熟类型。(3)花粉粒为中型花粉粒,具有3条萌发孔沟。(4)开花第1天的花粉活力最高,开花第12天的柱头可授性最高。(5)杂交指数(OCI)为4,繁育系统为异交型,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花粉/胚珠比为(450.0~1037.5),繁育系统为专性异交。(6)由授粉实验可知,繁育系统类型为自交授粉和异交授粉同时存在的混合交配系统,虫媒与风媒均可帮助其完成传粉。(7)访花昆虫有中华蜜蜂(Apis cerana)、黑带食蚜蝇(Episyrphus balteatus)和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中华蜜蜂是主要传粉昆虫。综上认为,三七的繁育系统为兼性异交型,部分自交亲和,需风媒与虫媒传粉,花粉受限与花果期病害严重是影响其结实率的关键因素。该研究结果可为三七的良种选育及其扩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开花生物学 繁育系统 访花昆虫 传粉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