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杨酸对高温胁迫下及恢复期间葡萄幼苗叶片光合机构PSⅡ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范苓 段伟 +3 位作者 程杰山 李绍华 王利军 刘国杰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23-627,共5页
以葡萄京秀(Vitisvinifera L.cv.Jingxiu)幼苗为试材,用0.1mmol·L-1水杨酸喷施葡萄幼苗,进行高温胁迫(43℃,5h),然后进行恢复处理(25℃,4d),在此处理过程中利用便携式脉冲调制式荧光仪(FMS-2型)和植物效率分析仪测定葡萄叶片光合机... 以葡萄京秀(Vitisvinifera L.cv.Jingxiu)幼苗为试材,用0.1mmol·L-1水杨酸喷施葡萄幼苗,进行高温胁迫(43℃,5h),然后进行恢复处理(25℃,4d),在此处理过程中利用便携式脉冲调制式荧光仪(FMS-2型)和植物效率分析仪测定葡萄叶片光合机构PSⅡ的荧光参数,探讨了水杨酸能否减轻高温胁迫对葡萄叶片PSⅡ的抑制或伤害。结果表明,一定程度的高温胁迫抑制了葡萄叶片光合机构PSII(包括供体侧和受体侧以及反应中心)的功能,外施水杨酸不能减轻PSⅡ受到的直接高温伤害,但是能够使PSII功能恢复的更快,从而最终减轻了高温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叶片 高温胁迫 ps供体侧 ps受体侧 ps反应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对Acacia holosericea PSⅡ反应中心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永铸 张惠英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10,共3页
用拉曼技术研究低温胁迫及光胁迫条件下 ,高原植物绢毛相思 ( Acacia holosericea)PS 反应中心的变化 ,所测得的拉曼谱表明 ,在低温胁迫条件下 ,光诱导的光抑制更为严重 ,表现为光强下降 ,但低温胁迫再加光胁迫测得光强反而上升 ,较好... 用拉曼技术研究低温胁迫及光胁迫条件下 ,高原植物绢毛相思 ( Acacia holosericea)PS 反应中心的变化 ,所测得的拉曼谱表明 ,在低温胁迫条件下 ,光诱导的光抑制更为严重 ,表现为光强下降 ,但低温胁迫再加光胁迫测得光强反而上升 ,较好的体现了绢毛相思在光合作用方面的抗逆性。并且 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胁迫 光系统 ps 反应中心复合物 拉曼谱 光合作用 绢毛相思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酸雨对龙眼叶片PSⅡ反应中心和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永裕 潘腾飞 +1 位作者 余东 邱栋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7866-7873,共8页
酸雨对植物光合机构的伤害机理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为了探讨叶面酸化导致的PSⅡ反应中心损伤和光合机构自由基累积之间的内在联系,以1年生龙眼(Dimocarpus longana Lour.)实生小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模拟酸雨胁迫... 酸雨对植物光合机构的伤害机理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为了探讨叶面酸化导致的PSⅡ反应中心损伤和光合机构自由基累积之间的内在联系,以1年生龙眼(Dimocarpus longana Lour.)实生小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模拟酸雨胁迫对龙眼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自由基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胁迫改变了龙眼叶片的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形状,伤害PSⅡ反应中心;pH2.5酸雨胁迫5d后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反应中心活性(1/FO-1/FM)、反应中心含量(RC/CSO)急剧下降;有活性反应中心的关闭程度(VJ)、失活反应中心的比例(Non-QA和Non-QB)显著增加,QA迅速还原;放氧复合体(OEC)被破坏;PSⅡ受体侧电子传递体数(Sm)、电子转化效率(ψO)和电子传递速率(φEo)明显降低,叶面酸化导致光系统线性电子传递受损。pH2.5酸雨胁迫5d后叶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转化为氧化型,还原型减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A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下降,叶绿体内自由基不能被及时清除,过多的自由基损伤光合器官,导致龙眼叶片PSⅡ受伤害。模拟酸雨胁迫伤害龙眼叶片PSⅡ反应中心供体侧和受体侧的电子传递体,造成同化力不足,清除自由基能力下降,导致叶绿体自由基累积,光合机构受到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酸雨 ps反应中心 电子传递 叶绿素荧光 自由基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绿体PSⅡ光能耗散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晓萍 陈贻竹 郭俊彦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45-149,共5页
植物的光合作用包括光能固定和过剩光能的耗散两个方面,在光能耗散方面,除了人们以前所认识的光呼吸、Mehler反应等生化机制外,近几年人们发现在光合系统Ⅱ(PSⅡ)复合体内还存在三种光能耗散方式:a.围绕PSⅡ的电子循... 植物的光合作用包括光能固定和过剩光能的耗散两个方面,在光能耗散方面,除了人们以前所认识的光呼吸、Mehler反应等生化机制外,近几年人们发现在光合系统Ⅱ(PSⅡ)复合体内还存在三种光能耗散方式:a.围绕PSⅡ的电子循环;b.与类囊体膜的能量化和叶黄素循环有关的热耗散;c与PSⅡ反应中心异质化及D1蛋白修复循环有关的能量耗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体 光合系统 光能耗散 psI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诱导衰老过程中大豆叶片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和PSⅡ光化学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吴锡冬 代金明 +2 位作者 孙宁 李鹏民 高辉远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28-32,共5页
通过分析光合速率和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研究了乙烯诱导衰老过程中大豆叶片PSⅡ光化学特征的变化.随着大豆叶片的衰老,光合速率大幅度下降,但是Fv/Fm只有轻微下降.这表明,大豆衰老过程中光合速率的下降不是PSⅡ光化学活性下... 通过分析光合速率和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研究了乙烯诱导衰老过程中大豆叶片PSⅡ光化学特征的变化.随着大豆叶片的衰老,光合速率大幅度下降,但是Fv/Fm只有轻微下降.这表明,大豆衰老过程中光合速率的下降不是PSⅡ光化学活性下降造成的;随着衰老,光合机构中的QB降解,QB的降解可能是导致PSⅡ光化学活性下降的关键因素.叶绿素荧光猝灭分析表明,在衰老初期,非光化学猝灭NPQ是强光下耗散过剩激发能的一个重要机制,然而当叶片严重衰老时,PSⅡ反应中心的失活可能成为光合机构耗散过剩激发能的另一种有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 非光化学猝灭 ps反应中心失活 热耗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绿素缺乏对大豆光系统Ⅱ和光能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郭晶晶 龚丽丽 +2 位作者 韩涛 张雪 许晓明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05-610,共6页
研究田间条件下大豆叶绿素缺乏突变体以及野生型叶片逐步展开过程中的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等特性,并分析了二者在叶片展开过程中吸收光能分配的差异。结果表明:叶绿素缺乏导致突变体大豆有活性的PSⅡ反应中心数目减... 研究田间条件下大豆叶绿素缺乏突变体以及野生型叶片逐步展开过程中的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等特性,并分析了二者在叶片展开过程中吸收光能分配的差异。结果表明:叶绿素缺乏导致突变体大豆有活性的PSⅡ反应中心数目减少,每个反应中心的光能吸收和激发能捕获增加,但是PSⅡ电子传递受阻,致使每个反应中心的激发能耗散增加。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大豆叶片所吸收的能量中分配给热耗散的能量较多,而过剩的激发能较少;同时随着叶绿素含量降低,光合电子传递中向光呼吸分配的比例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叶绿素缺乏 突变体 ps反应中心 光能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系统Ⅱ反应中心内组氨酸参与给体端次级电子转移反应的人工模拟ESR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海锋 刘扬 +1 位作者 王鹏 张启元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24-726,共3页
对高等植物光系统Ⅱ(PSⅡ)反应中心的超分子模型化合物光诱导电子转移(PET)过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原初电子给体P680与其还原侧电子受体间的电子转移反应[1,2]. 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高等植物光合放氧过程的关注, 又开展了对氧化侧次级电子... 对高等植物光系统Ⅱ(PSⅡ)反应中心的超分子模型化合物光诱导电子转移(PET)过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原初电子给体P680与其还原侧电子受体间的电子转移反应[1,2]. 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高等植物光合放氧过程的关注, 又开展了对氧化侧次级电子转移历程的化学模拟研究. 初步获得的实验结果反映出与天然PSⅡ体系类似的结论: 光激发导致由酪氨酸向原初光活性反应中心的次级电子转移[3]. 高等植物光系统Ⅱ中的ESR实验[4]与理论计算结果[5]都显示, 氧化侧电子供体酪氨酸Y(D2-Try 106)与原初电子给体P680的空间距离约为1.4 nm. 然而在此长程电子转移的距离范围内, 除Try 106外, 还存在若干具有较强给电子能力的组氨酸残基. 虽然组氨酸通过氢键或配位键对PET过程起辅助作用[6~8], 但仍有参与次级电子传递的可能. 因在PSⅡ颗粒内很难确证反应历程, 本文设计咪唑/卟啉/醌模型PET体系, 以探索次级电子传递过程中的自由基中间体以及它对电荷分离态寿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自由基 次级电子转移 光系统 反应中心 人工模拟 电子自旋共振 组氨酸 植物 E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氮杂大环配合物催化的甘氨酸振荡体系的非线性动力学及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原春兰 李宗孝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30-1234,共5页
以甘氨酸为振荡底物,研究了四氮杂大环镍髤配合物[以NiL(ClO4)2表示](L为5,5,7,12,12,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十四环-7,14-二烯)催化的氨基酸-KBrO3-H2SO4-丙酮体系的化学振荡反应。通过所获得的该振荡体系的振荡波形、振荡诱导期ti... 以甘氨酸为振荡底物,研究了四氮杂大环镍髤配合物[以NiL(ClO4)2表示](L为5,5,7,12,12,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十四环-7,14-二烯)催化的氨基酸-KBrO3-H2SO4-丙酮体系的化学振荡反应。通过所获得的该振荡体系的振荡波形、振荡诱导期tin及振荡周期tp数据,估算了动力学参数(诱导期及周期的速率常数kin、kp,表观活化能Ein、Ep及指前因子Ain,Ap),进而依据Oregonator模型及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理论,获得了该振荡体系的热力学函数(ΔHin,ΔGin,ΔSin及ΔHp,ΔGp,ΔSp)。结果表明,四氮杂大环配合物不仅能催化丙二酸等有机羧酸参与的化学振荡反应,也是以甘氨酸为底物的B-Z(Belousov-Zhabotinskii)振荡反应的催化剂。该振荡体系的诱导期和周期的熵变ΔSin和ΔSp均为负值,从而进一步证明化学振荡反应是具有耗散结构的非平衡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振荡反应 甘氨酸 四氮杂大环镍髤配合物 动力学参数 热力学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