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穗发芽抗性鉴定方法优化及批量筛选
1
作者 李静 李雨欣 +4 位作者 赵洁 黄奕 李霞 谢寅峰 杨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9-586,共18页
【目的】建立科学简便的水稻穗发芽抗性鉴定体系以及评价标准,以批量筛选穗发芽抗性种质资源,为抗穗发芽品种选育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16个水稻试验品系为材料,优化穗发芽抗性鉴定方法和取样时间,采用优化后的抗性鉴定方法对2023—2... 【目的】建立科学简便的水稻穗发芽抗性鉴定体系以及评价标准,以批量筛选穗发芽抗性种质资源,为抗穗发芽品种选育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16个水稻试验品系为材料,优化穗发芽抗性鉴定方法和取样时间,采用优化后的抗性鉴定方法对2023—2024年在南京正季种植的360份水稻材料进行人工穗发芽鉴定试验,结合聚类分析评价其穗发芽抗性,并与熟期特性及大田穗发芽情况进行关联分析。【结果】(1)16个水稻试验品系在开花后20~50 d取样条件下的穗发芽表现显示,在水稻开花后35 d取样,供试材料整穗相对含水量比较稳定,既能保证相似的成熟度,也更有利于区分不同材料间的穗发芽抗性差异;相比于籽粒发芽法,整穗发芽法能反映不同材料穗发芽抗性,且省工省时;(2)360份水稻材料整穗发芽试验的平均发芽率呈现正态分布,2年的变化趋势类似,且在试验第4天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第6天后差异缩小;(3)利用K-均值聚类分析法,对2年人工整穗发芽试验的平均发芽率进行归一化处理并聚类,将360份供试水稻材料按照穗发芽抗性等级划分为高抗穗发芽类型(聚类I)、中抗穗发芽类型(聚类Ⅱ)和易穗发芽类型(聚类Ⅲ)3类;(4)分析熟期与穗发芽试验结果发现,在南京正季种植的水稻,8月5日—8月15日期间开花的水稻平均穗发芽率较大,更易发生穗发芽;(5)将2年的人工穗发芽试验结果与当年大田穗发芽表现进行比较,建立穗发芽抗性评价标准:高抗穗发芽类型整穗发芽试验第4天发芽率<15%,第6天发芽率<25%;易穗发芽类型整穗发芽试验第4天发芽率>20%,第6天发芽率>50%。【结论】在水稻开花后35 d取整穗,进行人工整穗发芽试验,根据试验第4天和第6天的发芽率即可鉴定水稻穗发芽类型,该方法为水稻抗穗发芽品种的选育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发芽 批量筛选 聚类分析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主要青稞资源穗发芽抗性评价
2
作者 刘列 王志伟 +4 位作者 乔祥梅 程加省 黄廷芝 程耿 王志龙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5年第3期35-41,共7页
为鉴定和筛选云南省抗穗发芽青稞种质资源,对36份青稞资源进行整穗发芽试验、籽粒发芽试验和休眠期鉴定等相关研究,采用穗发芽抗性分级、平均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进行穗发芽抗性评价。在整穗发芽试验中,36份青稞材料在穗... 为鉴定和筛选云南省抗穗发芽青稞种质资源,对36份青稞资源进行整穗发芽试验、籽粒发芽试验和休眠期鉴定等相关研究,采用穗发芽抗性分级、平均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进行穗发芽抗性评价。在整穗发芽试验中,36份青稞材料在穗发芽率和穗发芽度上均表现出差异,穗发芽率变化范围在4.17%~100.00%,穗发芽度变化范围在2.50%~88.94%;籽粒发芽率变异幅度在4.00%~100.00%,隶属函数平均值在0.0876~0.8000;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的36份青稞材料中共筛选出13份抗性较好的材料,包括高抗1份(云青602)、抗3份(云稞4号、川12259、20QK-97)、中抗9份(云大麦12号、滇青1号、滇青2号、滇青3号、迪青6号、中甸短白青稞、15YD-3、20QK-5、20QK-3),为云南青稞抗穗发芽育种提供了宝贵的材料,也为后续的青稞抗性资源筛选提供了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穗发芽指数 穗发芽 抗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品质与抗性基因的KASP分型检测
3
作者 王志 李寒冰 +3 位作者 王伟 张玉杰 田蜜 王伟伟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51-57,121,共8页
为解析黄淮麦区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主导品种的品质与抗性遗传基础,利用12个小麦品质、抗病、抗旱和抗穗发芽相关的KASP标记对该区99个小麦品种(系)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品质方面,发现33份携带Glu-D1d基因编码的优质麦谷蛋白亚基5... 为解析黄淮麦区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主导品种的品质与抗性遗传基础,利用12个小麦品质、抗病、抗旱和抗穗发芽相关的KASP标记对该区99个小麦品种(系)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品质方面,发现33份携带Glu-D1d基因编码的优质麦谷蛋白亚基5+10类型材料及39份含有Glu-A1基因编码的Ax1/Ax2*强筋单倍型材料;抗病性方面,仅12份具备Lr68叶锈病抗性基因,所有参试材料中均未检出抗赤霉病Fhb1基因;抗穗发芽检测中,TaSdr-B1a、Rio Blanco型及Hap-H抗穗发芽单倍型分别见于9份、73份及13份材料中;抗旱性方面,53份材料为COMT-3B基因的3Ba抗旱单倍型,45份为TaDREB-B1a抗旱单倍型,而89份材料为TaSST-4A基因的A2a抗旱单倍型。由此可知,黄淮麦区小麦品种中,所检测的抗旱基因分布广泛且占比较高,而抗病性方面优异单倍型占比较少,在育种策略上迫切需要强化抗病基因的引入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品质 抗病 抗旱 抗穗发芽 基因检测 KASP分型技术 黄淮麦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南片育成小麦品种(系)的穗发芽抗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玉娥 王岩 +3 位作者 胡卫国 杨剑 王西成 曹廷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18,共8页
为研究黄淮南片麦区新育成小麦品种的抗穗发芽现状,将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小麦区试的593份小麦新品种(系)作为供试材料,采用种子发芽指数法和整穗发芽法进行穗发芽抗性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供试材料的抗穗发芽能力存在差异,以感型和高感型为... 为研究黄淮南片麦区新育成小麦品种的抗穗发芽现状,将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小麦区试的593份小麦新品种(系)作为供试材料,采用种子发芽指数法和整穗发芽法进行穗发芽抗性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供试材料的抗穗发芽能力存在差异,以感型和高感型为主,但抗性品种占比呈逐年增加趋势,由5.4%增长至19.4%。鉴定出中抗整穗发芽和籽粒发芽的小麦品种有‘徐麦0054’和‘淮麦4046’;抗整穗发芽品种5个,包括‘机麦212’、‘西农733’、‘西农633’、‘保丰1530’和‘济麦44’;‘西农528’、‘龙科1221’等39个品种为中抗整穗发芽;16个品种大田穗发芽率较低。研究结果可为黄淮南片小麦抗穗发芽育种提供种质资源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穗发芽抗性 黄淮南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穗发芽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高东尧 许纪发 +5 位作者 李臻 徐兆师 徐海成 高俊平 李达 肖万里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107-112,共6页
小麦穗发芽是世界性的自然灾害,主要受外部环境和自身遗传因素影响,是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限制因子。从小麦穗发芽影响因素、相关数量性状位点和基因、防控方法等方面对前期研究进行了梳理,认为种子的休眠性和对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敏感... 小麦穗发芽是世界性的自然灾害,主要受外部环境和自身遗传因素影响,是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限制因子。从小麦穗发芽影响因素、相关数量性状位点和基因、防控方法等方面对前期研究进行了梳理,认为种子的休眠性和对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敏感性是决定穗发芽抗性的关键因素,培育抗性品种是解决小麦穗发芽问题的根本途径,并对今后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对于解决小麦穗发芽问题、提高产量和品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发芽 抗性育种 分子标记 基因编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2份小麦材料穗发芽调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楠 王树星 +1 位作者 张乐 党润海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32-36,共5页
为筛选出抗穗发芽小麦新品种,在自然降雨条件下,调查了102份小麦材料的穗发芽抗性情况,结果发现,102份小麦材料穗发芽率差异较大,发芽率范围在0%~96%之间。其中除彩色小麦外,周麦27、有孚5号、新麦45、禾丰3号、陕垦10穗发芽抗性强,在... 为筛选出抗穗发芽小麦新品种,在自然降雨条件下,调查了102份小麦材料的穗发芽抗性情况,结果发现,102份小麦材料穗发芽率差异较大,发芽率范围在0%~96%之间。其中除彩色小麦外,周麦27、有孚5号、新麦45、禾丰3号、陕垦10穗发芽抗性强,在抗穗发芽小麦育种工作中,可作为优势亲本资源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穗发芽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安系列小麦品种(系)穗发芽抗性鉴定及基因的分子标记检测
7
作者 吕庆丰 朱昌涛 +4 位作者 王刚 吕元丰 闫泽东 张珍 张立琳 《北方农业学报》 2024年第6期13-21,共9页
【目的】了解平安系列小麦品种(系)的穗发芽抗性及遗传组成。【方法】通过整穗发芽法对14个平安系列品种(系)的穗发芽特性进行分析,并用5个抗穗发芽基因的分子标记对穗发芽抗性基因来源进行检测。【结果】14个品种(系)中,平安11号相对... 【目的】了解平安系列小麦品种(系)的穗发芽抗性及遗传组成。【方法】通过整穗发芽法对14个平安系列品种(系)的穗发芽特性进行分析,并用5个抗穗发芽基因的分子标记对穗发芽抗性基因来源进行检测。【结果】14个品种(系)中,平安11号相对穗发芽指数为0.19,达到抗穗发芽水平;平安658和平安701相对穗发芽指数分别为0.35和0.37,达到中抗穗发芽水平。抗穗发芽基因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TaPHS1基因在3个位点(-222、+646、+666)组成的单倍型相对穗发芽指数从低到高依次为CGAC<TGAC<TGAT<TATT,平安11号具有抗穗发芽能力最好的单倍型TaPHS1抗穗发芽基因,平安901等7个小麦品种(系)含有TaVp1B3抗穗发芽基因,平安12等4个小麦品种含有PM19A-1抗穗发芽基因,14个小麦品种(系)均不含Dorm-1和Tamyb10-D抗穗发芽基因。【结论】平安11号是唯一具有抗穗发芽单倍型CGAC的品种,可用于培育抗穗发芽小麦新品种和发掘抗穗发芽新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发芽抗性 抗性鉴定 发芽指数 分子标记 等位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小麦地方品种萌发期的抗旱性 被引量:46
8
作者 贾寿山 朱俊刚 +2 位作者 王曙光 史雨刚 孙黛珍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3-217,共5页
利用20%PEG-6000作为渗透介质进行室内模拟干旱胁迫,测定小麦发芽率、发芽势、胚芽鞘长、主胚根长;采用模糊隶属函数与抗旱系数相结合的方法对品种萌发期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了各个形态指标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 利用20%PEG-6000作为渗透介质进行室内模拟干旱胁迫,测定小麦发芽率、发芽势、胚芽鞘长、主胚根长;采用模糊隶属函数与抗旱系数相结合的方法对品种萌发期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了各个形态指标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各品种的发芽率、发芽势、胚芽鞘长、主胚根长均比对照不同程度地降低或缩短,而且不同品种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萌发期各品种抗旱性表现依次为:白和尚头>晋麦47>竹杆青>四月黄>小红麦>灯笼红>红皮冬麦>忻县冬麦>中麦9号。应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研究萌发期发芽势、发芽率、胚芽鞘长和主胚根长的抗旱系数4个性状指标与抗旱性之间的灰色关联度,结果表明,关联度依次为:发芽率>主根胚长>胚芽鞘长>发芽势,表明发芽率与萌发期抗旱性关系最为密切,其可作为萌发期抗旱性鉴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地方品种 萌发期 抗旱性 渗透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皮小麦收获前穗发芽及品种抗性机制探讨 被引量:43
9
作者 蒋国梁 陈兆夏 +1 位作者 刘世家 肖世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793-798,共6页
对48个白皮小麦种质及2个红皮小麦种质连续3年测定结果,品种间收获前穗发芽率、籽粒发芽率及收获后种子休眠特性差异显著。穗发芽敏感性因年份和种子发育时期而异,开花后35~40天较敏感,品种间差异大。休眠期长短与穗发芽率间呈极显著... 对48个白皮小麦种质及2个红皮小麦种质连续3年测定结果,品种间收获前穗发芽率、籽粒发芽率及收获后种子休眠特性差异显著。穗发芽敏感性因年份和种子发育时期而异,开花后35~40天较敏感,品种间差异大。休眠期长短与穗发芽率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平均r^2=0.6170)。收获后的种子α-淀粉酶活性、降落值,与穗发芽率间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r^2=0.4609)和极显著负相关(r^2=0.3014)。种子吸水率与穗发芽率间相关显著,但程度较低。颖壳浸提液对种子发芽有明显抑制作用,以浸种24小时较显著且品种间差异大。相对而言,抗穗发芽品种的抑制作用多大于敏感品种,但有的抗性品种没有明显的颖壳抑制作用。表明,白皮小麦抗穗发芽性是复杂的,休眠特性是其主要机制,α淀粉酶活性、降落值及颖壳内含物亦有一定作用,不同品种其抗性机制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白皮种质 穗发芽 抗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倍体小黑麦萌发期抗旱性分析 被引量:32
10
作者 王曙光 孙黛珍 +3 位作者 周福平 李瑞 李晓燕 杨海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403-1408,共6页
利用20%PEG-6000(-0.975 MPa)为渗透介质室内模拟干旱,分析六倍体小黑麦萌发期发芽率、发芽势、胚芽鞘长、根长、根数的变化,采用模糊隶属函数与抗旱系数相结合的方法对品种萌发期的抗旱性进行综合分析,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各个形... 利用20%PEG-6000(-0.975 MPa)为渗透介质室内模拟干旱,分析六倍体小黑麦萌发期发芽率、发芽势、胚芽鞘长、根长、根数的变化,采用模糊隶属函数与抗旱系数相结合的方法对品种萌发期的抗旱性进行综合分析,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各个形态指标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小黑麦各品种的发芽率、发芽势、胚芽鞘长、根长都比对照不同程度地降低或缩短,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但根数却增减不一,表明根数对水分胁迫的反应方向不一致;品种"Tornado"(S9)萌发期综合抗旱性强,为小麦抗旱育种提供了种质资源;发芽率与六倍体小黑麦萌发期抗旱性的关联度最大,可作为形态指标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倍体小黑麦 萌发期 抗旱性 渗透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活力抗旱指数作为玉米萌芽期抗旱性评价指标的初探 被引量:40
11
作者 张健 池宝亮 +2 位作者 黄学芳 张冬梅 郭志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25,共4页
首次提出了活力抗旱指数,并以此为指标,在PEG人工模拟水分胁迫的条件下,对18个不同的玉米品种进行抗旱性研究。结果表明:活力抗旱指数和常用的萌发抗旱指数有很高的相关性,且能更好的反映不同品种幼苗水分胁迫下的差别,可以作为玉米萌... 首次提出了活力抗旱指数,并以此为指标,在PEG人工模拟水分胁迫的条件下,对18个不同的玉米品种进行抗旱性研究。结果表明:活力抗旱指数和常用的萌发抗旱指数有很高的相关性,且能更好的反映不同品种幼苗水分胁迫下的差别,可以作为玉米萌发阶段抗旱性鉴定的筛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水分胁迫 萌芽期 活力抗旱指数 萌发抗旱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麦区主要小麦品种穗发芽抗性及鉴定方法比较 被引量:12
12
作者 朱冬梅 张晓祥 +4 位作者 王玲 方正武 江伟 张晓 高德荣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44-949,共6页
为了解长江中下游麦区当前推广小麦品种抗穗发芽的特性,采用整穗发芽法、整粒发芽法和半粒发芽法鉴定了20个小麦品种的穗发芽抗性。结果表明,品种间穗发芽抗性存在显著差异,扬麦16、扬麦18、扬麦20、扬麦22、扬辐麦4号、宁麦16等13个品... 为了解长江中下游麦区当前推广小麦品种抗穗发芽的特性,采用整穗发芽法、整粒发芽法和半粒发芽法鉴定了20个小麦品种的穗发芽抗性。结果表明,品种间穗发芽抗性存在显著差异,扬麦16、扬麦18、扬麦20、扬麦22、扬辐麦4号、宁麦16等13个品种穗发芽抗性较好,宁麦17、宁麦19、镇麦6号、镇麦8号、镇麦9号、扬麦13和扬麦14等6个品种穗发芽抗性中等,郑麦9023易穗发芽;20个品种的整穗发芽率和取穗当天整粒发芽率差异不显著,且两种方法的发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整穗发芽法和整粒发芽法都可用于穗发芽抗性鉴定;整粒发芽法中取穗当天与取穗10d后籽粒发芽率较为一致,且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这一时段内都可进行抗穗发芽鉴定;取穗30d后所有红粒品种的发芽率都极显著提高,说明此时种子休眠开始解除。18个红粒小麦品种的半粒发芽率极显著高于整粒发芽率,说明种皮对穗发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白粒品种郑麦9023收获30d后发芽率与收获当天穗上发芽率、籽粒发芽率,整粒法与半粒法发芽率差异均不显著,说明该品种几乎无休眠特性,且其种皮对穗发芽的抑制作用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穗发芽 抗性 鉴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麦区小麦品种穗发芽抗性及其与穗部性状的相关性 被引量:18
13
作者 马文洁 张传量 +3 位作者 宋晓朋 冯洁 崔紫霞 孙道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69-1274,共6页
为探究不同麦区小麦品种的穗发芽抗性及其与穗部性状的相关性,以黄淮冬麦区(南片和北片)、北部冬麦区及长江中下游麦区的235份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选用2个能够有效用于穗发芽抗性筛选的分子标记Vp1B3和WMC104,结合整穗发芽试验,对各麦... 为探究不同麦区小麦品种的穗发芽抗性及其与穗部性状的相关性,以黄淮冬麦区(南片和北片)、北部冬麦区及长江中下游麦区的235份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选用2个能够有效用于穗发芽抗性筛选的分子标记Vp1B3和WMC104,结合整穗发芽试验,对各麦区小麦品种穗发芽抗性进行鉴定,并分析穗发芽抗性与穗部及籽粒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穗发芽抗性显著高于其他三个麦区,其供试小麦品种60%以上达到抗性等级,其余三个麦区中达到抗性等级的品种均不超过30%;供试品种中,扬麦10号、荆麦103、川农16等15个品种为高抗穗发芽品种,发芽率均值为4.85%,是穗发芽抗性育种中的重要抗性资源。整穗发芽率与穗部及籽粒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穗发芽率与籽粒颜色极显著正相关,与小穗密度、千粒重、籽粒宽度等显著正相关。在育种过程中,可将籽粒颜色、小穗密度、千粒重及籽粒宽度等作为抗穗发芽小麦品种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发芽 抗性鉴定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穗发芽抗性鉴定及相关分子标记的有效性验证 被引量:18
14
作者 张兆萍 周丽敏 +2 位作者 宋晓朋 连俊方 孙道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0-305,共6页
为筛选出抗穗发芽小麦种质及可用于种质评价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高效分子标记,以41份黄淮南片区试品系和309份中外小麦品种为材料,选用4个与穗发芽抗性相关的标记,即STS标记Vp1B3和MST101、STMS标记wmc104及SSR标记Xgwm155,结合整穗发... 为筛选出抗穗发芽小麦种质及可用于种质评价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高效分子标记,以41份黄淮南片区试品系和309份中外小麦品种为材料,选用4个与穗发芽抗性相关的标记,即STS标记Vp1B3和MST101、STMS标记wmc104及SSR标记Xgwm155,结合整穗发芽鉴定试验,评价筛选抗穗发芽小麦种质,同时对上述4个分子标记进行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标记Vp1B3和wmc104可有效用于小麦穗发芽抗性筛选,而标记Xgwm155和MST101与穗发芽抗性不相关;350份供试材料中41份国家区试材料的整穗发芽率普遍偏高,均值达到43.94%;而另外309份材料中,淮麦20、轮选987、长旱58等18份材料为高抗穗发芽品种,平均整穗发芽率为2.56%,是穗发芽抗性育种中的重要抗性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发芽 抗性鉴定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穗发芽抗性鉴定及机制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志龙 于亚雄 +3 位作者 王志伟 程加省 乔祥梅 杨金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513-2519,共7页
采用整穗、颖壳+整粒、整粒和半粒发芽法鉴定了105个引自国内外普通小麦品种(系)的穗发芽抗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穗发芽差异性较大,穗发芽率为0.72%-100%,平均发芽率为78.09%。从中鉴定出极抗品种1份(ONSY85),高抗品种2份(扬... 采用整穗、颖壳+整粒、整粒和半粒发芽法鉴定了105个引自国内外普通小麦品种(系)的穗发芽抗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穗发芽差异性较大,穗发芽率为0.72%-100%,平均发芽率为78.09%。从中鉴定出极抗品种1份(ONSY85),高抗品种2份(扬麦16和扬麦11),抗性品种4份(凤麦36、绵阳45、凤麦32、扬麦158),以上品种均为红粒。临麦15、凤麦34、小偃93166、靖麦12、周麦17、云麦29、X9610穗发芽率大于98%,穗易发芽。用K-均值聚类法分为5类。半粒发芽率与整粒发芽率,整粒发芽率与颖壳加整粒发芽率,整粒发芽率与整穗发芽率均差异显著且正相关,表明虽然种皮和颖壳水溶性物质对穗发芽有显著影响,但是籽粒的休眠性起主要作用。4种穗型的穗发芽率没有差异,表明穗型对穗发芽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发芽 筛选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小麦育种材料抗旱性和穗发芽抗性分子标记鉴定 被引量:13
16
作者 孙晓燕 魏旭 +1 位作者 赵春芝 杨燕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6-43,共8页
为给春小麦生育早期抗旱和收获期抗穗发芽育种提供抗性亲本,利用与小麦抗旱性相关的分子标记TaNRX-B1a1、TaNRX-B1b1和FerA1-intrl以及与小麦穗发芽抗性相关的分子标记Vp1B3、Vp1A3和Tamyb10D对137份内蒙古春小麦育种材料进行检测。结... 为给春小麦生育早期抗旱和收获期抗穗发芽育种提供抗性亲本,利用与小麦抗旱性相关的分子标记TaNRX-B1a1、TaNRX-B1b1和FerA1-intrl以及与小麦穗发芽抗性相关的分子标记Vp1B3、Vp1A3和Tamyb10D对137份内蒙古春小麦育种材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73B609等共58份材料的抗旱性分子标记均属于抗旱基因型,占供试材料的42.34%,其单倍型组合为TaNRX-B1a/TaFer-A1a,可以用作抗旱育种的亲本材料。中国春既属于Vp-1Bb等位基因类型,同时用标记Tamyb10D检测时也属于抗穗发芽类型。辽春10号在3个分子标记的检测中均属于抗穗发芽的等位基因类型,同时又是TaNRX-B1a/TaFer-A1a单倍型,所以辽春10号在抗穗发芽和抗旱性聚合育种中可以作为亲本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旱性 穗发芽抗性 STS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不同品种的穗发芽及其对外源激素的反应 被引量:11
17
作者 朱旭东 单军祥 +2 位作者 方洪民 陈红旗 闵绍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38-241,共4页
选择 8份早籼稻品种在开花后不同天数取穗子进行保湿培养 ,观察其抗穗发芽能力的差异。结果显示不同品种之间的抗穗发芽能力存在较大差异 ;处理以开花后 2 2d左右的穗子保湿培养 6d考查穗发芽 ,就能较好地比较出品种之间的差异。以 3种... 选择 8份早籼稻品种在开花后不同天数取穗子进行保湿培养 ,观察其抗穗发芽能力的差异。结果显示不同品种之间的抗穗发芽能力存在较大差异 ;处理以开花后 2 2d左右的穗子保湿培养 6d考查穗发芽 ,就能较好地比较出品种之间的差异。以 3种不同浓度的赤霉素 (GA3 )和脱落酸 (ABA)进行溶液培养 ,30mg/kg的赤霉素有明显促进穗发芽的效果 ,脱落酸抑制穗发芽的效果在不同品种之间表现出比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穗发芽 外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小麦品种(系)抗逆性相关基因的KASP标记检测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志伟 乔祥梅 +4 位作者 王志龙 杨金华 程加省 程耿 于亚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01-1607,共7页
【目的】明确云南小麦品种中抗旱和抗穗发芽等抗逆性状相关基因的组成分布,为云南小麦抗逆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3个抗旱和3个抗穗发芽相关基因的KASP标记,对云南育成的42份小麦品种(系)进行基因型检测。【结果】23份品种(系)... 【目的】明确云南小麦品种中抗旱和抗穗发芽等抗逆性状相关基因的组成分布,为云南小麦抗逆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3个抗旱和3个抗穗发芽相关基因的KASP标记,对云南育成的42份小麦品种(系)进行基因型检测。【结果】23份品种(系)为TaDreb-B1基因的TaDREB-B1a耐旱单倍型,频率为54.76%;24份品种(系)为1-feh w3基因的Westonia type抗旱单倍型,频率为57.14%;35份品种(系)为TaCwi-4A基因的Hap-4A-C抗旱单倍型,频率为83.33%。29份品种(系)为TaVp-1B基因的Vp1B1c抗穗发芽单倍型,频率为69.05%;35份品种(系)为TaPHS_646基因的RioBlanceo type抗穗发芽单倍型,频率为83.33%;17份品种(系)为TaSdr-B1基因的TaSdr-B1a抗穗发芽单倍型,频率为40.48%。11份品种(系)为3个抗旱基因的抗性单倍型组合,频率为26.19%;10份品种(系)为3个穗发芽抗性基因的抗性单倍型组合,频率为23.81%;2份品种(云麦76、保麦2号)为3个抗旱性和3个穗发芽抗性相关基因的有利单倍型组合,频率为4.76%。【结论】充分利用这些含有优异抗逆基因资源的品种(系),在云南小麦抗逆育种中聚合应用上述基因有利单倍型的,可有效的综合提高云南小麦抗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基因 抗旱性 穗发芽抗性 KASP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皮小麦抗穗发芽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9
作者 何震天 陈秀兰 韩月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84-87,共4页
本文从影响穗发芽的因素、抗性机理、遗传特性及抗性品种选育等方面综述了当前我国白皮小麦抗穗发芽的研究进展。认为抗穗发芽与种皮色级、穗部性状、吸水速率、α-淀粉酶活性及 ABA等激素有关 ;低 α-淀粉酶活性是抗穗发芽的主要机理 ... 本文从影响穗发芽的因素、抗性机理、遗传特性及抗性品种选育等方面综述了当前我国白皮小麦抗穗发芽的研究进展。认为抗穗发芽与种皮色级、穗部性状、吸水速率、α-淀粉酶活性及 ABA等激素有关 ;低 α-淀粉酶活性是抗穗发芽的主要机理 ;抗穗发芽的遗传主要由数量性状控制 ,抗性的显隐性因组合的不同而不同 ,而且有明显的倾母遗传特点 ,仅有少数组合表现出主效基因的作用 ;对于抗穗发芽白皮小麦的选育 ,主要是利用种子休眠性来实现 :一是在现有白皮品种中广泛筛选抗源 ;二是通过红粒抗性品种与白粒品种杂交 ,实现基因重组 ,也可通过远缘杂交和α-淀粉酶抑制基因导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发芽 抗性机理 遗传特性 抗逆育种 白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生优质茶树新品系“浙农139”选育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祖生 梁月荣 +4 位作者 赵学仁 王爱蓉 赵东 奚彪 胡月龄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2-6,共5页
以福鼎大白茶与云南大叶种自然杂交后代为原始材料,经系统选种和无性繁殖,育成了早生、优质、适制绿茶的良种“浙农139”。经1986~1995年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系与福鼎大白茶相比,春季萌芽期早,同期萌展值大0... 以福鼎大白茶与云南大叶种自然杂交后代为原始材料,经系统选种和无性繁殖,育成了早生、优质、适制绿茶的良种“浙农139”。经1986~1995年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系与福鼎大白茶相比,春季萌芽期早,同期萌展值大0.05~0.78;绿茶品质得分高2.9分,尤以香气、滋味表现突出;氨基酸含量高28.2%,茶多酚含量高14.6%;5年平均产量高27.1%,差异显著;抗寒性、抗病性差异不大,抗虫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品种选育 浙农139 萌展值 品质 产量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