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2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车载OTA技术综述
1
作者 秦贵和 董晓慧 +1 位作者 高天宇 王楚婷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8,共9页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车联网技术的普及,车载OTA(Over-the-Air)技术应运而生。车载OTA技术可以实现对车载软件系统的远程修复及更新,降低车辆维护成本,提升车主用车体验。简述OTA技术的系统架构、升级策略及技术路线;归纳总结车载OT...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车联网技术的普及,车载OTA(Over-the-Air)技术应运而生。车载OTA技术可以实现对车载软件系统的远程修复及更新,降低车辆维护成本,提升车主用车体验。简述OTA技术的系统架构、升级策略及技术路线;归纳总结车载OTA技术的研究进展及现状,分析说明车载软件远程刷写涉及的差分升级、回滚重刷及安全机制三大关键技术,并从设计原则、更新方式、刷写流程分别论述车载OTA系统的升级方案;从汽车软件升级新需求和5G车联网技术两方面展望车载OTA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信息技术 车载ota 远程升级 软件刷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煤矿瓦斯全浓度区间梯级利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韩颖 单非凡 +1 位作者 张飞燕 宋金星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6-104,共9页
在“双碳”总体目标的要求下,如何切实提高瓦斯利用率并有效降低瓦斯利用过程中的碳排放量,是我国煤炭开采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我国煤矿瓦斯全浓度区间梯级利用技术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总结。目前,我国已经形成... 在“双碳”总体目标的要求下,如何切实提高瓦斯利用率并有效降低瓦斯利用过程中的碳排放量,是我国煤炭开采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我国煤矿瓦斯全浓度区间梯级利用技术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总结。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高浓度瓦斯直接利用、低浓度瓦斯及乏风瓦斯提纯增浓技术为主的阶梯式综合利用体系,其中,高浓度瓦斯主要用于发电、民用燃料、工业燃料、合成化工产品、提纯生产CNG或LNG,低浓度瓦斯主要采用内燃机发电、直燃和提纯增浓等技术加以利用,而乏风瓦斯主要采用蓄热/催化氧化、热逆流氧化、热逆流催化氧化和乏风助燃等技术加以利用。基于此,指明了下一步的重点研究工作,即研究对高浓度瓦斯利用过程中产生的CO_(2)进行有效捕集、利用和封存,攻克低浓度及乏风瓦斯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发电机组效率低、提纯技术推广难、直燃技术安全性争议大、蓄热氧化装置能耗高等诸多难题,有效提升瓦斯转化与利用装备的智能化、高效性和安全性,进而构建以煤矿瓦斯全浓度区间梯级利用为核心的近零碳排放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煤矿瓦斯 全浓度区间 梯级利用技术 低浓度瓦斯 乏风瓦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软煤层无水化增透理论及技术发展趋势
3
作者 刘勇 张汶定 +5 位作者 陈长江 魏建平 徐向宇 张宏图 南勤聪 校朋伟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23-2146,共24页
在未来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仍然要坚持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煤炭作为兜底保障能源,其高效开采对我国能源安全极为关键。但我国70%以上的煤层为低渗煤层,瓦斯抽采难度大、时间长。瓦斯抽采率低导致的采掘失衡是遏制煤炭产能释放的首... 在未来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仍然要坚持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煤炭作为兜底保障能源,其高效开采对我国能源安全极为关键。但我国70%以上的煤层为低渗煤层,瓦斯抽采难度大、时间长。瓦斯抽采率低导致的采掘失衡是遏制煤炭产能释放的首要因素。尤其是随着浅部资源的枯竭,深部资源复杂赋存环境将使这一问题更加凸显。因此对低渗煤层增透是实现瓦斯高效抽采、解决采掘失衡、提高煤炭产量的有效手段。水力冲孔、水射流割缝和水力压裂等水力化技术因其技术装备成熟、应用灵活,是目前使用范围最广、行之有效的增透技术。然而在松软煤层应用水力化技术时,钻孔易出现塌孔,导致抱钻、喷孔、瓦斯超限等问题。相较于水力化技术,无水化技术从源头上避免了水对煤体强度的软化。采用无水化技术增透松软煤层,能实现瓦斯通道长时间保持通畅,具备高效抽采能力,符合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理念。因此,无水化技术是目前突破松软煤层瓦斯高效抽采技术瓶颈的可行性方法。无水化技术种类繁多,但均没有在工程中得到应用或推广。为寻求无水化技术在瓦斯抽采领域的发展方向,促进无水化技术发展,突破松软煤层瓦斯高效抽采技术瓶颈,系统梳理了机械刀具、可控冲击波及(磨料)空气射流等10种无水化增透技术,并将其归纳为3类:机械类增透技术、电磁波/机械波增透技术及气体相关增透技术。详细阐述了其技术原理、增透机制、优势及瓶颈,提出了无水化技术在松软煤层瓦斯抽采工程中发展的可行性建议。形成以下主要结论:无水化技术是以机械力、冲击力或热应力的作用形式破裂煤岩,形成卸压区域、裂隙网络,促进瓦斯解吸、渗流,提高瓦斯抽采率。受能量密度和力传递方式的制约,多数无水化技术相较于水力化技术的卸压范围小。这是遏制无水化技术工程应用的主要因素。此外,技术装备的成熟度,可操作性和适用性也是遏制其应用的重要因素。低压(磨料)空气射流在松软煤层应用中发现,在气体压力小于1 MPa条件下,扩孔半径仍可大于1 m,能够实现煤层大范围的均匀卸压。综合能量传递效率和技术装备成熟度,低压(磨料)空气射流在进一步完善安全保障技术的条件下,具有应用推广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软煤层 无水化技术 卸压增透 瓦斯抽采 空气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中战斗管理系统组织架构设计及关键技术
4
作者 杨任农 吴傲 +3 位作者 李寰宇 赵小茹 李乐言 宋祺 《指挥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4-427,共14页
为了推动空中战斗管理向智能化管理转型升级,聚焦空中作战分域战术级指挥控制,对空中战斗管理系统的组织架构及关键技术开展研究。从空中战斗管理的概念内涵、研究定位和典型场景入手,分析空中战斗管理的运行机理、问题边界和组成要素... 为了推动空中战斗管理向智能化管理转型升级,聚焦空中作战分域战术级指挥控制,对空中战斗管理系统的组织架构及关键技术开展研究。从空中战斗管理的概念内涵、研究定位和典型场景入手,分析空中战斗管理的运行机理、问题边界和组成要素。按照职能架构牵引系统架构,系统架构牵引关键技术的研究思路,从管理学4项基本职能出发,剖析空中战斗管理的主要职能和关键问题。以能力需求为目标,以人的组织架构为参照,针对计算机系统特点设计事业部型空中战斗管理系统组织架构。最终,提出支撑系统功能实现的关键技术,为提升空中战斗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中作战 战斗管理 职能架构 组织架构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体热防护涂层材料及制造技术工程实践
5
作者 肖军 陈建敏 +5 位作者 廖志忠 王建 杨硕 曾一兵 孙伟华 程功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2-453,共12页
高速机载导弹弹体结构热防护涂层材料及防热涂装工程技术在产品研制、批产交付、使用维护和战斗力发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类产品产量大,且任务剖面和寿命剖面具有服役环境严酷、使用维护要求高等特点;其批产交付有别于航天飞行器、... 高速机载导弹弹体结构热防护涂层材料及防热涂装工程技术在产品研制、批产交付、使用维护和战斗力发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类产品产量大,且任务剖面和寿命剖面具有服役环境严酷、使用维护要求高等特点;其批产交付有别于航天飞行器、箱式或筒装的战略/战术导弹及常见机械、船舶等装备设施所用常规表面涂装技术以及实验室材料制备、测试和表征。以实现先进性能、稳定批产交付高可靠性产品为目标,针对产品结构热防护自主工程研制面临批生产规格繁多、形貌复杂、数量大、已有涂装材料工艺施工难、周期长、质量不易监控、故障多及成本受限等诸多困难及工程问题,开展一系列表面工程技术应用研究。结合该产品结构和使用维护、任务与寿命剖面特点的深度分析,研讨产品适用的外防热涂层、内隔热涂层工程材料体系的选用,大批量、高效防热涂装生产技术研发以及产品质量监控相关的理化检测、工序检验和交付检验及故障处理等直接影响批产交付相关专项技术所开展的应用研究和工程实践。研究结果可为相关材料的改进、新研和工程应用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应用研究 热防护涂层 防热涂装/防热涂装生产技术 质量检验 故障分析 机载导弹和空空导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国外空空导弹发展动态研究
6
作者 任淼 刘晶晶 文琳 《航空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共10页
全面介绍了2024年国外空空导弹最新发展情况,重点论述了美国的AIM-9X、 AIM-120、 AIM-260、 AIM-174B、“远射”项目、模块化先进导弹、制空导弹技术,欧洲的ASRAAM、“流星”、 IRIS-T、 FCAAM和FSRM项目,以及俄罗斯的“产品”810、印... 全面介绍了2024年国外空空导弹最新发展情况,重点论述了美国的AIM-9X、 AIM-120、 AIM-260、 AIM-174B、“远射”项目、模块化先进导弹、制空导弹技术,欧洲的ASRAAM、“流星”、 IRIS-T、 FCAAM和FSRM项目,以及俄罗斯的“产品”810、印度的“阿斯特拉”、以色列的SKY STING导弹等空空导弹最新研制进展和试验情况,最后总结空空导弹的最新发展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空导弹 AIM-9X AIM-120 AIM-260 AIM-174B “远射”项目 模块化先进导弹 制空导弹技术 ASRAAM “流星” IRIS-T FCAAM FSRM “产品”810 R-37M “阿斯特拉” SKY STING “眩晕” “塔米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热带农业遥感研究体系框架与展望
7
作者 李海亮 李伟光 +4 位作者 田光辉 刘晓娟 黄启厅 郑倩 马艺文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259-2270,共12页
热带农业对全球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至关重要,但复杂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频发灾害共同制约其现代化进程。遥感技术凭借大范围、高时效的信息获取优势,已成为推动热带农业智慧化与精准化管理的关键工具。本文构建了中国热带农业遥感... 热带农业对全球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至关重要,但复杂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频发灾害共同制约其现代化进程。遥感技术凭借大范围、高时效的信息获取优势,已成为推动热带农业智慧化与精准化管理的关键工具。本文构建了中国热带农业遥感研究的体系框架,提出了“天空地”(即天-空-地)一体化观测理念,阐释了低、中、高分辨率的分层观测体系与区域资源调查、农田长势监测及地块表型诊断之间的技术适配关系;系统回顾了遥感在资源调查、作物监测、产量估测、灾害评估与生态评价等领域的应用进展;分析了数据支撑不足、模型迁移性弱、区域适应性差与成果转化效率低等现实问题;提出构建遥感协同观测、多模态融合、智能建模与数字孪生预测体系,并展望“系统集成-智能感知-全球协同”的未来发展方向。该研究结果为提升我国热带农业遥感技术的系统性与实用性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农业 遥感技术 智慧农业 天空地一体化 多模态融合 表型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与多层级治理模式的变迁:以空气污染治理为例
8
作者 陈靖 徐灿 洪伟 《公共行政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80,197,198,共20页
不同维度的控制权在各层级政府的分配组合,形成了我国多层级治理模式。研究基于对DM市2018年至2020年期间空气污染治理的田野调查发现,数字技术在空气污染治理中的广泛应用减少了各层级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了上级对下级的监管难度,压... 不同维度的控制权在各层级政府的分配组合,形成了我国多层级治理模式。研究基于对DM市2018年至2020年期间空气污染治理的田野调查发现,数字技术在空气污染治理中的广泛应用减少了各层级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了上级对下级的监管难度,压缩了上下级之间的谈判空间,使控制权在三个维度上集中上移。以往,这种高度关联型的治理模式通常伴随着高度动员的运动型治理机制。然而,数字技术的介入推动运动型治理机制走向“常规化”,使高度关联型治理模式的长期维持成为可能。由此,空气污染的治理模式由传统的行政发包制、松散关联型演变为高度关联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基层治理的灵活性。论文通过观察数字技术引入空气污染治理机制的过程,揭示了多层级治理模式由此产生的调适和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级治理模式 控制权 数字技术 空气污染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与区域绿色技术多样化——来自“大气十条”政策的证据 被引量:1
9
作者 穆琳 盛玉雪 袁功林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102,共22页
本文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的区域多样化理论,采用全国240个城市181类技术2003—2021年的面板数据,以“大气十条”(《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了大气政策对区域绿色技术多样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大气... 本文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的区域多样化理论,采用全国240个城市181类技术2003—2021年的面板数据,以“大气十条”(《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了大气政策对区域绿色技术多样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大气十条”政策对重点控制城市的污染技术多样化发展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对绿色技术多样化发展的作用并不显著;区域绿色、污染技术多样化都遵循演化经济地理学“关联性法则”,但大气政策的实施显著降低了区域绿色技术多样化进程对已有绿色知识基础及非绿色知识基础的依赖性,也降低了区域污染技术对非绿色知识基础的依赖性。“大气十条”的政策效应存在异质性,这与区域的供给侧结构有关。因此,需要全面评价大气政策对区域技术多样化的影响,以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政策组合撬动区域绿色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十条”政策 区域绿色技术多样化 技术关联性 技术进入 专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检测和监管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
10
作者 范可欣 高健 +5 位作者 陕亮 陈嘉翊 马彤 高锐 陈建华 刘翰青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202,共10页
为有效应对生态环境挑战并实现“双碳”目标,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为重点行业制定了更为严格的治理标准,对工业源的监管提出了新要求。回顾了我国工业源大气污染排放现状及其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综合评价了当前采用的... 为有效应对生态环境挑战并实现“双碳”目标,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为重点行业制定了更为严格的治理标准,对工业源的监管提出了新要求。回顾了我国工业源大气污染排放现状及其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综合评价了当前采用的固定源污染排放检测手段以及相应的排放监管方法。结果表明,在加强工业源管控的背景下,污染状况已得到明显改善。未来通过多源数据融合,有望进一步提升工业源污染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从而实现对工业源排放更为精准和实时的监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联网、大数据在工业源监管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目前工业源监管精准性和时空分辨率上的不足。企业用电数据覆盖面广、实时性强、数据质量高,可设计开发用电监管指标,作为工业污染源排放的辅助监管手段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源 大气污染 排放检测 监管技术 用电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台OTA暗室的纹波测试及其仿真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沈远茂 陶洪波 +2 位作者 李吉 石丹 高攸纲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29,共5页
作为全面评价移动台空间射频性能的一种新方法,OTA测试的不确定度会受到暗室纹波的影响。通过对OTA暗室纹波测试过程、计算方法及模型特点的介绍和分析,首先确定了基于几何光学法(GO)的仿真研究方法,然后建立了与实物对应的仿真模型、... 作为全面评价移动台空间射频性能的一种新方法,OTA测试的不确定度会受到暗室纹波的影响。通过对OTA暗室纹波测试过程、计算方法及模型特点的介绍和分析,首先确定了基于几何光学法(GO)的仿真研究方法,然后建立了与实物对应的仿真模型、编写了相关的MATLAB程序,最后成功实现了对OTA暗室纹波测试过程的仿真计算。仿真与实测结果的基本吻合证明了上述方法能够有效实现对暗室纹波特性的预测和评估。同时,研究结果也为将来提高预测精度、展开更为细致的影响因素分析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测试 纹波测试 几何光学法(GO) 不确定度 移动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介质水空无人航行器关键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汶烨 张华 +1 位作者 缪泉明 吴加虎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共7页
水下无人航行器、水面无人船艇等成为海洋探测和开发的主要装备之一,但它们都存在各自的优势和不足。随着科技的发展,具有独特优势的水空两栖无人航行器将成为海洋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装备之一。本文通过分别研究飞行器、水下航行器在外... 水下无人航行器、水面无人船艇等成为海洋探测和开发的主要装备之一,但它们都存在各自的优势和不足。随着科技的发展,具有独特优势的水空两栖无人航行器将成为海洋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装备之一。本文通过分别研究飞行器、水下航行器在外形设计、材料以及动力推进方面的现状,总结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为跨介质航行器动力的发展研究提供了基础,并且针对跨介质水空无人航行器研制过程中的变体技术,介质跨越过程以及动力推进系统等关键技术进行论述,可为水空无人航行器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介质水空无人航行器 变体技术 介质跨越 动力推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面积介质阻挡放电纳秒脉冲电源研制
13
作者 王瑞杰 刘宏伟 +3 位作者 王凌云 高彬 张东东 袁建强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0-165,共6页
介质阻挡放电(DBD)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空气消毒手段,因其能够在常温下产生低温等离子体,并有效杀灭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受到了广泛关注。为满足DBD技术的应用需求,完成了DBD放电脉冲电源的研制。该电源采用倍压电路对前级电容进行充电,... 介质阻挡放电(DBD)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空气消毒手段,因其能够在常温下产生低温等离子体,并有效杀灭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受到了广泛关注。为满足DBD技术的应用需求,完成了DBD放电脉冲电源的研制。该电源采用倍压电路对前级电容进行充电,不仅保证了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零电流关断,还防止了后级短路可能对固态开关造成的击穿风险。通过将脉冲变压器的电压提升作用与磁开关的脉冲陡化作用相结合,实现了负载电压的快前沿、高峰值输出。这一设计不仅减轻了前级系统的负担,还显著提高了系统的寿命和重复工作频率。实验结果表明,该电源的负载输出电压峰值可达27 kV,脉冲宽度为650 ns,脉冲前沿时间为60 ns,且重复频率在0~500 Hz范围内连续可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消杀技术 等离子体 介质阻挡放电 脉冲电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海上雷暴研究进展
14
作者 梅婵娟 王秀明 +2 位作者 刘晓玲 万夫敬 张灿 《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共16页
鉴于全球气候变化及极端天气事件日益增多,海上雷暴对航海及海上作业等产生的影响愈发严重。然而,由于对海上雷暴的特性和机理认识不足,加之海上观测资料匮乏,导致海上雷暴的监测与预报困难较大。针对上述问题,从气象预报视角全面概述... 鉴于全球气候变化及极端天气事件日益增多,海上雷暴对航海及海上作业等产生的影响愈发严重。然而,由于对海上雷暴的特性和机理认识不足,加之海上观测资料匮乏,导致海上雷暴的监测与预报困难较大。针对上述问题,从气象预报视角全面概述了海上雷暴研究领域国内外最新进展,涵盖了海上雷暴观测手段与技术、活动特征以及形成机理等内容,梳理并探讨全球海上雷暴研究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关键性问题。在回顾的基础上讨论了未来国内海上雷暴研究的发展方向,包括强化海上观测系统建设、构建海上雷暴数据集、深化海上雷暴形成机理研究、加强人工智能应用构建精确预测模型等。文章旨在梳理有关海上雷暴研究的理论成果,以期更好地服务于航海和海上作业的安全,减轻海上雷暴带来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雷暴 观测技术 海面温度 海气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静压气体轴承双向流-固耦合温度特性分析
15
作者 杜羽茜 倪艳光 +1 位作者 崔永存 牛荣军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3-102,共10页
动静压气体轴承在长时间运行后,气膜的温升使转轴出现热膨胀,严重影响轴承的正常运转。为此,建立三维非稳态动静压气体轴承-转轴数值模型,采用双向流-固耦合分析方法,结合动网格技术,分析偏心、转速等对气膜压力、承载力、气动热、变形... 动静压气体轴承在长时间运行后,气膜的温升使转轴出现热膨胀,严重影响轴承的正常运转。为此,建立三维非稳态动静压气体轴承-转轴数值模型,采用双向流-固耦合分析方法,结合动网格技术,分析偏心、转速等对气膜压力、承载力、气动热、变形等参数的影响规律,并开展主轴系统温度场试验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气膜温升与转速和偏心率呈正相关关系,当偏心率大于0.2时,与供气压力呈负相关关系;在偏心率不变的情况下,转速对承载力的影响显著高于供气压力的影响,随着偏心率的增大,供气压力和转速的增加均能显著提升承载力;在大偏心率高转速下,转轴膨胀变形量飞速增长,此时因转轴膨胀带来的问题也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压气体轴承 流-固耦合 热变形 气膜温度 动网格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工层压木研究进展
16
作者 孙忠海 张方达 +4 位作者 于文吉 吉强 张亚杰 李国新 王丽华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4,共6页
电工层压木因其机械强度高,介质损耗因数较低,介电常数与变压器油相近,被广泛应用于变压器绝缘领域。但其绝缘性能低于层压纸板水平,在变压器高场强区使用存在较大引发绝缘事故的风险。本文针对电工层压木的原料选择、加工工艺及目前存... 电工层压木因其机械强度高,介质损耗因数较低,介电常数与变压器油相近,被广泛应用于变压器绝缘领域。但其绝缘性能低于层压纸板水平,在变压器高场强区使用存在较大引发绝缘事故的风险。本文针对电工层压木的原料选择、加工工艺及目前存在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并剖析其绝缘性能的影响因素,为提升电工层压木的产品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工层压木 加工工艺 电气性能 封闭气室 氢气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分布式气隙磁集成结构及其漏感精确建模
17
作者 刘开元 沈湛 +3 位作者 陈武 徐志科 王跃茵 金龙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255-5270,I0027,共17页
近年来,随着高频电力电子磁元件不断发展,双有源桥变换器(dual active bridge,DAB)拓扑受到广泛应用。DAB传递功率需要变压器串联较大电感,传统分立磁件方案采用变压器及独立电感串联,功率密度低,而现有磁集成结构存在励磁电感下降、损... 近年来,随着高频电力电子磁元件不断发展,双有源桥变换器(dual active bridge,DAB)拓扑受到广泛应用。DAB传递功率需要变压器串联较大电感,传统分立磁件方案采用变压器及独立电感串联,功率密度低,而现有磁集成结构存在励磁电感下降、损耗高等问题。为此,文中研究一种磁芯中柱设置分布式气隙的磁集成结构,建立其励磁电感解析模型,对分立磁件方案、传统磁集成方案与所提结构进行系统比较,并制作样机证明所提结构具有低损耗、小体积等优点;此外,为准确计算该结构漏感并在优化设计中实现漏感精准控制,提出基于双二维法的漏感建模方法。首先,针对所提结构建立主视图和左视图的双二维计算模型,为考虑三维下气隙扩散磁通影响,提出气隙修正系数以改进双二维计算精度;其次,针对影响漏感因素进行系统的参数灵敏度分析,以此进行归一化处理及参数扫描;然后,采用基于蚁群算法的BP神经网络建立漏感计算模型;最后,通过3台样机测试,验证漏感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元件 磁集成技术 分布式气隙 漏感精确建模 双二维有限元模型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空气储能系统的液化技术分析与展望
18
作者 刘若男 范世岩 何青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0-252,共13页
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波动性等特性给电网调度带来了挑战。液态空气储能系统不仅规模大、储能时间长,而且具有储能密度高、不受地理环境限制等特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技术措施之一。首先,介绍了5种经典的空气液化循环技术的原理,分... 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波动性等特性给电网调度带来了挑战。液态空气储能系统不仅规模大、储能时间长,而且具有储能密度高、不受地理环境限制等特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技术措施之一。首先,介绍了5种经典的空气液化循环技术的原理,分析了不同液化技术在空气液化方面的特点。然后,分析了2种空气液化循环的改进技术,比较了不同的空气液化技术在液化能力、经济性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综述认为,如果综合考虑液化率、经济成本和安全性,应尽量采用Linde-Hampson循环和Claude循环。最后,分析了现有的空气液化技术在液化率、冷量缺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液态空气储能系统空气液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液态空气储能 液化技术 液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热处理和空气碳化处理竹束制造重组竹
19
作者 陈敬文 马妍 +3 位作者 娄志超 李延军 李小贤 徐磊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7-72,共6页
我国竹林资源丰富,竹产业既是竹农产业,又是代塑产业。重组竹是一种将竹材开片、碾压疏解、高温热处理、施胶、干燥、组坯热压、养生、裁边、再开片、砂光、油漆后制得的一种竹质新材料。通过对蒸汽热处理和空气碳化处理竹束制造重组竹... 我国竹林资源丰富,竹产业既是竹农产业,又是代塑产业。重组竹是一种将竹材开片、碾压疏解、高温热处理、施胶、干燥、组坯热压、养生、裁边、再开片、砂光、油漆后制得的一种竹质新材料。通过对蒸汽热处理和空气碳化处理竹束制造重组竹工艺进行整理归纳,对两种热处理技术制造重组竹工艺的优劣和各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以期为高性能竹质重组材料的制备以及竹材的高值化利用提供技术指导与理论依据,助力重组竹制造技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竹 热处理 蒸汽热处理 空气碳化处理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铁互联互通关键技术研究
20
作者 杨波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6-81,共6页
研究目的:随着铁路和航空的快速发展,两种交通方式逐渐融合,空铁互联互通已成为当下交通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在对空铁联运发展历程和互联互通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空铁互联互通发展进程、模式、车站平面布置、竖向布局、下穿滑行道... 研究目的:随着铁路和航空的快速发展,两种交通方式逐渐融合,空铁互联互通已成为当下交通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在对空铁联运发展历程和互联互通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空铁互联互通发展进程、模式、车站平面布置、竖向布局、下穿滑行道等关键区域工程处理措施、铁路下穿引起振动和二次结构噪声问题、列车通过地下站空气动力效应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论:(1)空铁互联互通发展进程经历1.0~4.0四个阶段;(2)空铁联运互联互通模式主要有紧邻机场设站、正线引入设机场站和联络线引入设机场站等模式,各模式特点和适用条件不一;(3)铁路引入机场设站规模一般以2台4线为主,可比较2台夹4线站型和双岛加4线两种站型结合站型特点及实际情况选用;(4)竖向布局有平层、错层和叠层3种不同模式,各模式特点和适用条件不一;(5)空铁互联互通需考虑下穿滑行道等关键区域工程处理措施、铁路下穿引起振动和二次结构噪声以及列车通过地下站空气动力效应等问题,对具体设施设计会产生重大影响;(6)本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空铁互联互通相关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铁互联互通 关键技术 发展进程 影响因素 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