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膜调控地下滴灌对冬小麦耗水和产量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姚亚丽 绳莉丽 邵薇薇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3-382,共10页
农业灌溉耗水量巨大,在农田建设中推广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关键。本研究以华北地区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基于地下滴灌技术+膜调控技术,研究膜调控地下滴灌技术对冬小麦耗水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膜调控地下滴... 农业灌溉耗水量巨大,在农田建设中推广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关键。本研究以华北地区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基于地下滴灌技术+膜调控技术,研究膜调控地下滴灌技术对冬小麦耗水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膜调控地下滴灌技术下,冬小麦棵间蒸发强度在整个生育期内一直处于一个较低水平,日平均棵间蒸发强度比传统畦灌减少了32.73%~40.00%;与传统畦灌相比,膜调控地下滴灌技术冬小麦的耗水量同比减少了15.00%~19.14%,产量同比最大可提高19.46%,水分利用效率同比提高了22.72%~40.40%;此外,膜调控地下滴灌技术下,冬小麦基础作物系数Kcb随着生育阶段的推进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与FAO-56推荐值的变化趋势基本相符。膜调控地下滴灌技术具有显著节水和增产效应,符合国家节水行动的要求,为雄安新区及河北平原区的农业水资源管理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调控地下滴灌技术 冬小麦 耗水规律 作物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地下滴灌灌水均匀性与适宜灌溉定额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郑和祥 曹雪松 +1 位作者 畅利毛 曾平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95,102,共6页
研究主要探究不同灌溉方式紫花苜蓿地下滴灌灌水均匀性差距,并提出适宜的灌水定额。采用田间试验,设3个地下滴灌灌水定额(20、25、30 mm),2个埋设深度(10、20 cm)和2个滴头流量(1.38、2.0 L/h),研究了滴灌带流量、埋深在不同紫花苜蓿生... 研究主要探究不同灌溉方式紫花苜蓿地下滴灌灌水均匀性差距,并提出适宜的灌水定额。采用田间试验,设3个地下滴灌灌水定额(20、25、30 mm),2个埋设深度(10、20 cm)和2个滴头流量(1.38、2.0 L/h),研究了滴灌带流量、埋深在不同紫花苜蓿生育期内的灌水均匀度差异,同时进一步探究了不同灌水处理对紫花苜蓿株高、产量等参数的影响。滴灌带滴头流量对滴灌灌水均匀性的影响相对较大。在相同的滴灌带滴头流量下,滴灌带埋设深度10 cm与20 cm对滴灌灌水均匀系数影响不显著。当耗水量为456.69 mm时,紫花苜蓿干草产量最大,为12847.78 kg/hm-2。基于节水效果、产量和高效等多生产因素的综合考虑,建议鄂尔多斯鄂托克前旗地区紫花苜蓿地下滴灌灌水定额为25 mm,灌水12~14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滴灌 灌水均匀性 紫花苜蓿 耗水量 灌溉定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滴灌定额的压砂瓜需水规律
3
作者 庞婷婷 陈星宜 +2 位作者 张泽瑾 戴沛健 张磊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92-97,104,共7页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灌溉定额设置4个处理:高水600 m^(3)/hm^(2)(A1)、中水450 m^(3)/hm^(2)(A2)、中水300 m^(3)/hm^(2)(A3)、低水150 m^(3)/hm^(2)(A4)和1个不灌水对照(CK),研究不同灌溉定额下压砂瓜田间土壤含水率、...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灌溉定额设置4个处理:高水600 m^(3)/hm^(2)(A1)、中水450 m^(3)/hm^(2)(A2)、中水300 m^(3)/hm^(2)(A3)、低水150 m^(3)/hm^(2)(A4)和1个不灌水对照(CK),研究不同灌溉定额下压砂瓜田间土壤含水率、作物系数、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需水规律。结果表明,压砂瓜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土壤含水率、耗水量和产量均增加。0~4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在A1处理下最高,CK最低,对比不同土层土壤含水率变化,0~10 cm波动最明显,10~20 cm和20~30 cm波动次之,30~40 cm波动最小;不同处理各生育阶段耗水量表现为果实膨大期>开花坐果期>伸蔓期>苗期>成熟期,日耗水量表现为开花坐果期>果实膨大期>伸蔓期>苗期>成熟期;各生育阶段作物系数表现为开花坐果期>果实膨大期>伸蔓期>苗期>成熟期。水分利用效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灌溉定额增加而增大,但灌溉量过高,水分利用效率反而会降低。中水处理A2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水资源被充分利用。兼顾节水、水分利用效率、经济价值三方面综合考虑,中水处理A2(450 m^(3)/hm^(2))为最适宜的灌溉定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砂瓜 灌溉定额 需水规律 作物系数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贺兰山东麓淡灰钙土不同滴灌量下玉米耗水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4
作者 陈婷婷 《宁夏农林科技》 2024年第6期11-15,共5页
针对宁夏贺兰山东麓淡灰钙土滴灌对玉米耗水特征及产量的影响,以宁单40为供试玉米,开展宁夏贺兰山东麓淡灰钙土不同滴灌量下对玉米耗水特征及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玉米灌溉定额在840~4710 m^(3)·hm^(-2)的范围内,耗水量... 针对宁夏贺兰山东麓淡灰钙土滴灌对玉米耗水特征及产量的影响,以宁单40为供试玉米,开展宁夏贺兰山东麓淡灰钙土不同滴灌量下对玉米耗水特征及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玉米灌溉定额在840~4710 m^(3)·hm^(-2)的范围内,耗水量在2722~15479 m^(3)·hm^(-2)之间,灌溉水分利用率在9.71~3.43 kg·m^(-3)之间,滴灌量为3765 m^(3)·hm^(-2)时,玉米产量最高,为16.57 t·hm^(-2);当滴灌量超过3765 m^(3)·hm^(-2)时,玉米产量下降。因此,宁夏贺兰山东麓淡灰钙土玉米最佳灌溉定额为3765 m^(3)·hm^(-2)。研究结果将为宁夏贺兰山东麓淡灰钙土玉米灌溉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产量 耗水特征 灌溉定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enman-Monteith方程推算北京地区苜蓿的灌溉定额 被引量:20
5
作者 许翠平 刘洪禄 赵立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30-34,共5页
该文对应用Penman-Monteith方程和分段单值平均作物系数法推算苜蓿灌溉定额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结合北京市永乐店农业节水中心气象资料和苜蓿试验的有关资料,推算了该地区2003年苜蓿的净灌溉定额,并得到了试验的初步验证,在此基... 该文对应用Penman-Monteith方程和分段单值平均作物系数法推算苜蓿灌溉定额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结合北京市永乐店农业节水中心气象资料和苜蓿试验的有关资料,推算了该地区2003年苜蓿的净灌溉定额,并得到了试验的初步验证,在此基础上推算了在永乐店土壤条件下不同水平年及不同节水灌溉方式下的毛灌溉定额,为苜蓿灌溉管理或灌溉计划提供参考依据。该文推算苜蓿灌溉定额的方法也可用于其它作物灌溉用水定额的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man—Monteith方程 作物系数 灌溉定额 用水定额 Penman H方程 苜蓿 推算 北京地区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高产粮区基于种植制度调整和水氮优化的节水效应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大鹏 吴文良 +2 位作者 顾松东 孟凡乔 石岳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共8页
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是华北平原粮食作物主要的种植方式。冬小麦生育期降水少,春季灌溉是保证其高产的必要措施。基于上述问题,在华北平原高产粮区设置田间试验,研究了调整种植制度和水氮优化等措施下的节水效应。结果表明,将一年两... 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是华北平原粮食作物主要的种植方式。冬小麦生育期降水少,春季灌溉是保证其高产的必要措施。基于上述问题,在华北平原高产粮区设置田间试验,研究了调整种植制度和水氮优化等措施下的节水效应。结果表明,将一年两熟的冬小麦套种夏玉米调整为冬小麦直播夏玉米,并结合水氮优化等措施,能降低作物耗水15%,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52%~54%,而产量并没有下降;而将一年两熟调整为两年三熟和一年一熟,尽管能降低作物耗水24%~31%,且能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58%~172%,但产量却下降16%~27%。综上所述,该区将现行的一年两熟制中的套种调整为直播,并加以水氮优化等措施,是目前较为适宜的种植方式。考虑到该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现实,两年三熟制可能是未来的种植趋势,但需要挖掘其产量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灌溉 农业 种植制度 水氮优化 产量 耗水 灌溉水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灌溉制度优化和种植结构调整的用水总量控制 被引量:20
7
作者 彭致功 张宝忠 +3 位作者 刘钰 王蕾 杜丽娟 雷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3-109,共7页
该文以农业耗水总量及灌溉取水总量为约束条件,采用优化灌溉制度和种植结构调整措施下京郊农业发展面积阈值。结果表明:1)采用优化灌溉制度措施能显著降低研究区农业耗水量与灌溉量,使区域农业耗水总量低于耗水总量控制指标及其使农业... 该文以农业耗水总量及灌溉取水总量为约束条件,采用优化灌溉制度和种植结构调整措施下京郊农业发展面积阈值。结果表明:1)采用优化灌溉制度措施能显著降低研究区农业耗水量与灌溉量,使区域农业耗水总量低于耗水总量控制指标及其使农业灌溉量取水总量低于其多年实际平均水平,但是农业灌溉取水总量仍超过其控制指标;2)在北京市大兴区减少耗水量高的露地蔬菜与冬小麦的种植面积,增加灌溉量少且耗水较低的夏玉米种植面积,同时进一步发展农业用水效率较高的设施农业面积,能够满足农业灌溉取水总量与耗水量总量控制指标,且符合国家规划稳定粮食产量与提高蔬菜产量的要求;3)满足灌溉取水总量控制下农业发展面积阈值为4.60?104~7.42?104 hm2,而满足耗水总量控制下农业发展面积阈值为6.72?104~9.48?104 hm2,而同时满足2种约束条件下农业发展面积阈值为7.42?104 hm2;4)在维持用水总量不变情况下,随着设施农业发展面积扩大,传统农业发展面积相应减少,但因用水总量约束值差异设施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发展阈值并不完全一致。可见,为维持区域水资源持续高效利用,确保区域农业健康发展,势必采用优化灌溉制度与种植结构调整等节水措施,控制农业发展阈值在合理范围内,才能使区域农业用水总量不能突破灌溉取水总量与耗水总量的控制指标。研究对类似京郊资源性缺水地区农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灌溉 优化 耗水 种植结构 农业发展面积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泉灌区冬小麦夏玉米高产节水灌溉制度 被引量:22
8
作者 孙景生 康绍忠 +4 位作者 张寄阳 郝江 段爱旺 俞希根 肖俊夫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0-53,共4页
根据山西省霍泉灌区李堡试验区 1 996年 1 0月~ 1 999年 9月 3年的试验资料 ,分析建立了冬小麦与夏玉米的耗水量估算模型及产量与水分关系的数学模型 ;以 1 998年 1 0月~ 1 999年 9月冬小麦、夏玉米连作为例 ,对两种作物的需水规律进... 根据山西省霍泉灌区李堡试验区 1 996年 1 0月~ 1 999年 9月 3年的试验资料 ,分析建立了冬小麦与夏玉米的耗水量估算模型及产量与水分关系的数学模型 ;以 1 998年 1 0月~ 1 999年 9月冬小麦、夏玉米连作为例 ,对两种作物的需水规律进行了分析 ,并利用所建模型 ,分析给出了冬小麦、夏玉米连作套种的高产节水灌溉定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夏玉米 需水规律 节水灌溉 灌溉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疆滴灌春小麦耗水特征及作物系数的确定 被引量:20
9
作者 宋常吉 王振华 +4 位作者 郑旭荣 姜国军 李文昊 李朝阳 陈小芹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8-63,共6页
为探索滴灌春小麦耗水特征,2012年设置315、360、405、450、495、540mm 6个滴灌春小麦水分处理,研究不同处理下春小麦各生育期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耗水量及作物系数。结果表明,滴灌小麦根系主要吸收0~60cm土层水分,苗期、分蘖期主要消耗... 为探索滴灌春小麦耗水特征,2012年设置315、360、405、450、495、540mm 6个滴灌春小麦水分处理,研究不同处理下春小麦各生育期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耗水量及作物系数。结果表明,滴灌小麦根系主要吸收0~60cm土层水分,苗期、分蘖期主要消耗0~40cm土层水分,拔节期后主要消耗0~60cm土层水分,80~100cm土层含水率变化不大;水分适宜处理的春小麦生育期耗水量为523.53mm,各阶段耗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12.64%、12.91%、25.36%、33.97%、15.11%,相应的日平均耗水强度分别为3.31、6.15、8.85、11.11、3.60mm/d,拔节期和抽穗期为小麦需水关键期,尤其在抽穗期对水分最敏感;小麦的作物系数各生育期分别为0.76、0.77、1.11、1.16、0.46,全生育期作物系数为0.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春小麦 土壤水分动态 耗水量 作物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滴头流量及灌水定额下红枣树耗水规律 被引量:17
10
作者 洪明 朱航威 +2 位作者 穆哈西 赵经华 马英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2-77,109,共7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滴头流量及灌水定额下红枣树的耗水规律,结果表明:各处理红枣树的全生育期耗水规律呈现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8月10日前后,各处理红枣树的日均最大耗水量在4.00~5.74 mm之间变化,各处理红枣树花期至成熟...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滴头流量及灌水定额下红枣树的耗水规律,结果表明:各处理红枣树的全生育期耗水规律呈现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8月10日前后,各处理红枣树的日均最大耗水量在4.00~5.74 mm之间变化,各处理红枣树花期至成熟落叶期的作物系数在0.399~1.036之间变化,累积耗水量在287.0~413.5 mm之间变化;采用相同滴头流量时,红枣产量和WUE均随灌水定额的增大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逐渐减小;采用相同灌水定额时,增加滴头流量能够提高红枣产量和WUE,但在a=0.05水平下,未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树 滴头流量 灌水定额 耗水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灌水定额对西北旱区春小麦耗水和产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开静 王凤新 +2 位作者 马丹 宋娜 卢亚静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15,19,共5页
在甘肃省武威市中国农业大学石羊河试验站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5种不同的滴灌定额(30、35、40、45、50mm)对西北旱区春小麦耗水和产量的影响。初步试验结果表明,灌水定额在30~50mm范围内,总灌水量、春小麦各生育期及全生育期的耗水强度... 在甘肃省武威市中国农业大学石羊河试验站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5种不同的滴灌定额(30、35、40、45、50mm)对西北旱区春小麦耗水和产量的影响。初步试验结果表明,灌水定额在30~50mm范围内,总灌水量、春小麦各生育期及全生育期的耗水强度和耗水量均随灌水定额的增加而增加。水分利用效率(WUE)在灌水定额为40mm时最高,为1.91kg/m3,但由于该处理春小麦在开花~成熟期仍处于亏水状态,产量低于W4和W5处理。春小麦产量随灌水定额的增加而增加,灌水定额为50mm时达到最高8 031kg/hm2。综合考虑水分利用率和产量等因素,滴灌条件下,灌水定额为45mm,灌溉定额为350mm时,西北旱区春小麦可达到节水增产的目标,且比当地常规灌溉条件下高产田增产3%~14%,节水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春小麦 灌水定额 耗水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灌水量对哈密大枣耗水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慧慧 何新林 +3 位作者 王振华 陈书飞 李莎 雷成霞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6期767-770,共4页
为制定哈密大枣滴灌灌溉制度提供参考依据,进行了哈密大枣滴灌试验研究。试验中灌水量设880、1000和1120mm三个处理,分别观测不同灌水量处理下的土壤含水率及产量,结果表明:不同灌溉处理大枣在整个生育期内耗水呈现由低到高再降低的变... 为制定哈密大枣滴灌灌溉制度提供参考依据,进行了哈密大枣滴灌试验研究。试验中灌水量设880、1000和1120mm三个处理,分别观测不同灌水量处理下的土壤含水率及产量,结果表明:不同灌溉处理大枣在整个生育期内耗水呈现由低到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全生育期耗水总量和平均耗水强度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灌水量为1000mm时,大枣产量和灌水生产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哈密大枣 灌水量 耗水量 灌溉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地区水稻节水灌溉定额及适宜灌溉模式 被引量:5
13
作者 郝树荣 崔鹏程 +2 位作者 张展羽 金玉洁 杨红卫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5年第6期150-153,共4页
收集南京地区55年气象观测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参考作物需水量;以多年实测数据与分段单值平均法相结合确定水稻作物系数;采用单作物系数法计算水稻需水量,再根据水量平衡原理,结合浅湿灌溉制度,推算南京地区不同分区、不... 收集南京地区55年气象观测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参考作物需水量;以多年实测数据与分段单值平均法相结合确定水稻作物系数;采用单作物系数法计算水稻需水量,再根据水量平衡原理,结合浅湿灌溉制度,推算南京地区不同分区、不同水文年、不同灌区类型的水稻耗水量和灌溉定额。根据未来水稻生育期暴雨发生概率增加的特点,提出更适宜南京地区推广的水稻蓄水控灌模式,以减少水量损失、提高降雨利用率。结果表明:南京地区一般干旱年降雨有效利用率达70%-85%,特枯年接近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定额 作物需水量 水稻 节水灌溉模式 南京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作物需水的灌溉用水量核算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温忠辉 张刚 +3 位作者 鲁程鹏 束龙仓 阿依古丽.艾科拜尔 李伟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70-373,共4页
用水量核算方法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的一项技术支撑。以山东济宁市梁山县为研究区,采用FAO(国际粮农组织)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该县3种主要农作物的逐日作物需水量及净灌溉需水量。研究中考虑到研究区的作物种植面... 用水量核算方法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的一项技术支撑。以山东济宁市梁山县为研究区,采用FAO(国际粮农组织)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该县3种主要农作物的逐日作物需水量及净灌溉需水量。研究中考虑到研究区的作物种植面积、灌溉水利用系数等因素提出理论需水量和折算系数的概念,通过推求理论需水量与实际用水量的折算系数,对2011年和2012年梁山县灌溉用水量统计数据进行核算,核算的相对误差分别为0.08%和-1.52%,核算结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用水量 作物需水量 净灌溉需水量 理论需水量 折算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羊河流域节水高产高效轮作模式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胡志桥 田霄鸿 +2 位作者 张久东 包兴国 马忠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61-567,共7页
为解决石羊河流域不合理种植模式和灌溉方法引起的水资源短缺问题,采用轮作和调亏灌溉相结合的节水技术,在石羊河流域设置了5种轮作模式,从等价产量、耗水量、等价水分利用率、经济水分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不同灌溉条件下不同轮... 为解决石羊河流域不合理种植模式和灌溉方法引起的水资源短缺问题,采用轮作和调亏灌溉相结合的节水技术,在石羊河流域设置了5种轮作模式,从等价产量、耗水量、等价水分利用率、经济水分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不同灌溉条件下不同轮作模式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就单个轮作模式而言,不同灌溉条件下作物的等价产量、耗水量和经济效益表现为:充分灌溉>轻度调亏>重度调亏,等价水分利用率和经济水分利用率表现为:轻度调亏>充分灌溉>重度调亏;对不同轮作模式而言,在不同调亏灌溉条件下制种油葵-小麦/黄豆和小麦/黄豆-小麦2种模式具有增产、节水、提高水分利用率和增加经济收入的潜力,与常规小麦-玉米轮作模式相比,等价产量分别提高14.1%~29.5%和-0.4%~28.7%,分别节水42.5~96.5 mm和47.9~58.7 mm,等价水分利用率分别提高24.8%~37.3%和8.2%~36.0%,经济水分利用率分别提高119.8%~149.2%和-0.1%~26.1%,经济收入分别增加25 785~29 656 Yuan.hm-2和-614~5 501 Yuan.hm-2。因此,制种油葵-小麦/黄豆和小麦/黄豆-小麦2种轮作模式为比较理想的模式,对其进行轻度调亏时,可在少量减产的情况下起到节约灌水、提高水分利用率和水分经济利用率的效果,替代常规小麦-玉米轮作模式,实现石羊河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亏灌溉 轮作 等价产量 耗水量 等价水分利用率 经济水分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水定额对食葵耗水特征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经华 徐剑 +1 位作者 马亮 马英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8-116,共9页
为研究不同灌水定额对食葵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并探究其耗水规律,筛选适宜的灌溉制度,设定5个不同的灌水定额,分别为300、375、450、525、600 m^3·hm^-2,研究了不同灌水定额对食葵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耗水指标影响的同时,为弥补... 为研究不同灌水定额对食葵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并探究其耗水规律,筛选适宜的灌溉制度,设定5个不同的灌水定额,分别为300、375、450、525、600 m^3·hm^-2,研究了不同灌水定额对食葵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耗水指标影响的同时,为弥补大田试验分析直观性不足,在生长、果实品质、产量和耗水等指标的基础上,利用MAGA-PPC模型综合且客观评价了田间试验结果。研究表明:不同灌水定额影响食葵耗水规律,食葵耗水量、耗水强度、耗水模数和作物系数随着灌水定额增加而增大,525~600 m^3·hm^-2灌水定额下耗水量、耗水强度、耗水模数和作物系数最大。在现蕾期和成熟初期,525~600 m^3·hm^-2灌水定额对食葵耗水量、耗水强度和作物系数影响更大。300 m^3·hm^-2灌水定额下食葵耗水量先呈现出减少趋势现象。食葵盘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加而增大,525 m^3·hm^-2灌水定额下产量最大(4781.86 kg·hm^-2),且水分利用效率较大(14.37 kg·mm^-1·hm^-2),525 m^3·hm^-2灌水定额更适合当地食葵农田灌溉。MAGA-PPC模型评价结果表明,525 m 3·hm-2灌水定额有利于北疆地区食葵节水增产。综上表明,建议保证食葵现蕾期和成熟初期给水量充足,选用525 m^3·hm^-2灌水定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葵 灌水定额 耗水量 作物系数 投影寻踪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滴灌试验及节灌制度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李怀有 王斌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14-121,共8页
按照水量平衡原理 ,通过测坑试验 ,得到苹果树各生育期在节灌条件下的耗水量 ;根据降水资料 ,确定了灌水定额、灌水部位、灌水关键期、灌水次数、计划湿润层深度、土壤湿润比、最大田间持水量、毛管移动次数、毛管布设方式、灌水形式等... 按照水量平衡原理 ,通过测坑试验 ,得到苹果树各生育期在节灌条件下的耗水量 ;根据降水资料 ,确定了灌水定额、灌水部位、灌水关键期、灌水次数、计划湿润层深度、土壤湿润比、最大田间持水量、毛管移动次数、毛管布设方式、灌水形式等方面的有关指标 ,建立了苹果灌水定额、灌水方式、灌水时间、灌水部位“四适宜”的节灌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滴灌 耗水规律 灌水定额 灌水部位 灌水时期 节水灌溉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下滴灌不同灌水定额及水氮耦合对打瓜耗水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剑 赵经华 +2 位作者 洪明 马亮 马英杰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9年第2期231-238,共8页
为研究不同灌水定额和不同施氮量对北疆打瓜耗水规律的影响,2016-2017年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灌溉试验站陆续开展2 a大田打瓜灌水试验,讨论连续2 a不同灌水定额及水氮互作下打瓜耗水规律。2016年试验设置5个不同的灌水定额分别为300、375、... 为研究不同灌水定额和不同施氮量对北疆打瓜耗水规律的影响,2016-2017年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灌溉试验站陆续开展2 a大田打瓜灌水试验,讨论连续2 a不同灌水定额及水氮互作下打瓜耗水规律。2016年试验设置5个不同的灌水定额分别为300、375、450、525、600 m^3/hm^2。2017年设置3个不同灌水定额分别为300、450、600m^3/hm^2,3个不同施氮量分别为0、138、276 kg/hm^2,共9个处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灌水定额和水氮互作下打瓜旬均耗水量变化规律均呈先增大后减小变化规律;耗水量、耗水强度和果实膨大期的耗水模数随着灌水定额增加而呈"增大-平缓"态势;打瓜作物系数随灌水定额增加而增大,且在0. 360~0. 431间变化,其中600 m^3/hm^2灌水定额耗水量、耗水强度和作物系数最大;合适的水氮供给量有利于打瓜耗水模数、作物系数、耗水量和耗水强度增大,作物系数在0. 317~0. 445间变化;与其他生育阶段相比,不同灌水定额和水氮互作均在果实膨大期对打瓜耗水量、耗水强度和作物系数的影响最大。研究可为理解大田打瓜的耗水特性和当地打瓜节水高效生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水定额 水氮互作 耗水量 耗水强度 耗水模数 作物系数 耗水规律 北疆打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农业生产与水资源利用:历史与适水转型 被引量:10
19
作者 齐永青 罗建美 +3 位作者 高雅 闵雷雷 韩琳娜 沈彦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13-722,共10页
京津冀地区是资源型缺水地区,也是我国的主要农业区之一。本文对京津冀地区农业生产和灌溉水资源利用的历史阶段特征和适水转型进行了分析,对京津冀地区农业适水转型路线提出建议。1970年代末以来,井灌为主的灌溉体系基本覆盖平原农区,... 京津冀地区是资源型缺水地区,也是我国的主要农业区之一。本文对京津冀地区农业生产和灌溉水资源利用的历史阶段特征和适水转型进行了分析,对京津冀地区农业适水转型路线提出建议。1970年代末以来,井灌为主的灌溉体系基本覆盖平原农区,小麦玉米占优的作物结构形成,蔬果产能快速扩大。粮食产量从2136.2万t增加至3944.8万t,蔬菜产量从1093.7万t增加至5508.4万t,水果产量从144.0万t增加至1505.2万t。灌溉占地下水消耗的70%,是京津冀平原区地下水超采的主要原因。近40年来,京津冀三地农业的差异化发展强化了河北省在京津冀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和基础性功能,也加重了河北平原农业生产和资源节水压力。现有田间试验和作物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轮作模式,降低复种指数,将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灌溉高产模式调整为两年三熟或者三年四熟,减少高耗水的小麦,适度增加杂粮、薯类或将夏玉米改为春玉米等措施,可在较小产量损失下,达到农业耗水与水资源条件的平衡。现有研究明确了通过压缩高耗水作物构建适水种植结构的总体方向,但对于不同适水轮作模式在中长期时间尺度上的产粮能力与耗水强度的交互关系仍不明晰,实用高效的适水田间管理与生产技术支撑体系也需不断完善。在政策层面,需健全京津冀地区农业综合规划与产业发展体系,统筹长期目标和短期措施,在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和农产品生产稳定的前提下,有序地推进京津冀地区农业生产的适水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生产 灌溉 水资源利用 京津冀地区 适水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沟交替灌溉对棉花耗水、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16
20
作者 王振昌 杜太生 +1 位作者 杨秀英 唐青运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17,共5页
在甘肃省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县干旱荒漠绿洲区研究了覆膜条件下隔沟交替灌溉(AFI)和常规沟灌(CFI)对棉花耗水、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现蕾期和花期,AFI处理的棉花日耗水强度小于CFI处理;铃期和吐絮期,AFI处理棉花日耗水强度... 在甘肃省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县干旱荒漠绿洲区研究了覆膜条件下隔沟交替灌溉(AFI)和常规沟灌(CFI)对棉花耗水、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现蕾期和花期,AFI处理的棉花日耗水强度小于CFI处理;铃期和吐絮期,AFI处理棉花日耗水强度大于相同灌水定额的CFI处理。相同灌水定额条件下,AFI处理有利于籽棉产量和霜前花产量的提高,灌水定额为375m3·hm-2和480m3·hm-2的AFI处理,籽棉产量和WUE显著高于相同灌水定额的CFI处理。相同灌水定额条件下,AFI和CFI处理的衣分无显著性差异。2005年AFI处理的平均纤维长度比CFI处理长2.6mm,灌水定额为225m3·hm-2处理两者差异显著;2006年不同灌水方式下的纤维长度无显著差异,可能与降雨情况有关。在干旱缺水地区覆膜隔沟交替灌溉是一种有效的节水灌溉模式,在棉花品质不降低的情况下,有利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隔沟交替灌溉 常规沟灌 作物耗水 产量 品质 霜前花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