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30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海自然保护区内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氮素转化和氧化亚氮排放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郎漫 聂浩 +2 位作者 朱恺文 朱四喜 李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7-234,共8页
为探究草海自然保护区土壤氮素转化及氧化亚氮(N_(2)O)排放规律,并为评估不同利用方式土壤的生态环境效应和土地合理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在25℃和60%田间最大持水量水分条件下进行15 d的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不同利用方式土壤的净氮转化... 为探究草海自然保护区土壤氮素转化及氧化亚氮(N_(2)O)排放规律,并为评估不同利用方式土壤的生态环境效应和土地合理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在25℃和60%田间最大持水量水分条件下进行15 d的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不同利用方式土壤的净氮转化速率和N_(2)O排放特征。结果表明:湿地土壤的净氮矿化速率为0.95 mg·kg^(-1)·d^(-1),显著低于旱地土壤(1.61 mg·kg^(-1)·d^(-1))和菜地土壤(1.29 mg·kg^(-1)·d^(-1)),显著高于林地土壤(0.24 mg·kg^(-1)·d^(-1))。土地利用方式对净硝化速率的影响与净氮矿化速率基本一致,旱地土壤和菜地土壤的净硝化速率最高,分别为3.71 mg·kg^(-1)·d^(-1)和3.58 mg·kg^(-1)·d^(-1),显著高于湿地土壤(1.64 mg·kg^(-1)·d^(-1)),林地土壤的净硝化速率(0.20 mg·kg^(-1)·d^(-1))最低。湿地土壤的N_(2)O累积排放量为65.3μg·kg^(-1),于各处理中最高,其次为旱地土壤(29.3μg·kg^(-1))和菜地土壤(21.4μg·kg^(-1)),林地土壤的N_(2)O累积排放量(4.45μg·kg^(-1))最低。研究表明,湿地转化为旱地和菜地虽然能显著降低N_(2)O排放量,却显著增强了氮素的矿化和硝化,可能会增加NO-3累积和向环境扩散的风险;林地转化为农业用地后N_(2)O排放量、净氮矿化和净硝化速率都显著提高,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海 土地利用方式 矿化 硝化 N_(2)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加生物炭缓解土壤氮流失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史广宇 吴贝贝 +1 位作者 胡嘉源 施维林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63,共15页
施加生物炭不仅可以抑制农田土壤氮素流失,还可以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因此,本文分析了现有研究结果,重点剖析生物炭的NH_(4)^(+)-N和NO_(3)^(−)-N吸附容量的差异和施加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植物氮吸收能力的影... 施加生物炭不仅可以抑制农田土壤氮素流失,还可以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因此,本文分析了现有研究结果,重点剖析生物炭的NH_(4)^(+)-N和NO_(3)^(−)-N吸附容量的差异和施加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植物氮吸收能力的影响,综述生物炭抑制土壤氮素流失的机理,并对今后深入研究施加生物炭缓解土壤氮素流失的有关方向进行展望.施加生物炭缓解土壤氮素流失的机理主要为:缓解NH_(4)^(+)-N和NO_(3)^(−)-N的流失、抑制N_(2)O的逸散、提高植物吸收氮素的能力.生物炭不仅拥有较强的NH_(4)^(+)-N吸附能力,还具有提高土壤碳含量、pH值和土壤含水量等能力,从而降低因地表径流和水分入渗导致的NH_(4)^(+)-N和NO_(3)^(−)-N流失量.施加生物炭抑制土壤中N_(2)O的逸散的主要原因是生物炭可以促进土壤中氨氧化古菌、氨氧化细菌、完全氨氧化菌等微生物的富集、提高nxrA、napAB和nrfA等基因的丰度和亚硝酸氧化还原酶活性,以此降低反硝化反应速率.此外,施加生物炭有助于降低根系生长阻力,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发育,并提高植物吸收氮素的能力,进一步降低土壤溶液中NO_(3)^(−)-N的浓度.未来关于施加生物炭缓解农田土壤氮流失领域的研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向展开:探究生物炭热解方式、理化性质和施加方法等因素对农田土壤氮流失的影响;关注生物炭促进土壤中异化硝酸盐还原成铵反应和完全氨氧化反应对减少N_(2)O逸散量的贡献;重视生物炭材料中金属离子对土壤中铁氨氧化反应、厌氧氨氧化反应等氮循环途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 氮流失 吸附 N_(2)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污水处理过程N_(2)O排放特性及减排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亚宜 贺泰来 +3 位作者 李佳 吴巧玉 汪涵 赵立功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0-358,共9页
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embrane aerated biofilm reactor,MABR)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因其高效的氮去除能力和较低的N_(2)O排放水平而受到广泛关注。传统污水处理脱氮过程中,硝化反硝化阶段主要通过羟胺氧化、AOB反硝化、异养反硝... 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embrane aerated biofilm reactor,MABR)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因其高效的氮去除能力和较低的N_(2)O排放水平而受到广泛关注。传统污水处理脱氮过程中,硝化反硝化阶段主要通过羟胺氧化、AOB反硝化、异养反硝化以及化学变化途径产生N_(2)O。MABR处理市政污水较传统曝气方式具有更低的N_(2)O排放潜力,主要得益于MABR特殊的底物异向扩散模式和无泡曝气方式,这会减少N_(2)O产生潜力及排放水平。该文总结了MABR在运行过程中N_(2)O产生与降低途径,讨论了N_(2)O产生和排放的影响因素及控制策略,并对今后研究MABR体系中N_(2)O排放进行了展望,以期说明MABR进一步工程应用在碳减排方面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embrane aerated biofilm reactor MABR) N_(2)O 污水处理 温室气体 碳减排 生物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Gemini型离子液体破乳剂的合成及其破乳性能研究
4
作者 刘玉国 闫永赞 +3 位作者 郭波 马兆菲 米远祝 颜学敏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2-68,共7页
以PEG400和十八烷基二乙醇胺为原料,采用简单的两步法合成了一种Gemini型离子液体破乳剂PE-CL,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PE-CL浓度、破乳温度、乳液pH值对破乳性能的影响,基于动... 以PEG400和十八烷基二乙醇胺为原料,采用简单的两步法合成了一种Gemini型离子液体破乳剂PE-CL,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PE-CL浓度、破乳温度、乳液pH值对破乳性能的影响,基于动态界面张力、Zeta电位、三相接触角、聚结时间、光学偏光显微镜等探讨了PE-CL的界面行为及其在W/O型乳液中的破乳机理。结果表明,当PE-CL浓度为500 mg·L^(-1)、破乳温度为45℃、破乳时间为3 h时,PE-CL的破乳效率接近100.0%,且水相清澈,油水界面整齐。PE-CL具有良好的界面活性和界面张力降低能力,通过与油水界面沥青质的竞争吸附,破坏界面膜引发水滴聚结从而实现油水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乳剂 界面活性 W/O型乳液 破乳机理 油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动学习代理模型的采气井口O形密封圈可靠性分析
5
作者 张耀明 王春生 +3 位作者 马俊原 魏军会 周涛涛 赵密锋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4-171,共8页
由于制造公差、载荷波动、材料特性等,在实际工程中O形圈的相关设计参数往往不再是一个确定值,可能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考虑不确定性因素对O形圈密封性能的影响,提出基于主动学习Kriging模型的可靠性分析方法,用于高压采气井口O形橡胶... 由于制造公差、载荷波动、材料特性等,在实际工程中O形圈的相关设计参数往往不再是一个确定值,可能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考虑不确定性因素对O形圈密封性能的影响,提出基于主动学习Kriging模型的可靠性分析方法,用于高压采气井口O形橡胶密封圈密封性能的可靠性分析。以高压采气井口某O形橡胶密封圈为分析对象,建立密封可靠性功能函数;使用Python进行Abaqus的二次开发仿真,将制造公差、载荷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纳入密封性能计算过程,并基于自适应性Kriging与Monte Carlo法相结合的方法(AK-MCS),对该O形橡胶密封圈的密封可靠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考虑制造公差与载荷波动的情况下,该O形橡胶密封圈由于最大Mises应力导致的失效概率为0.013%;凹槽深度、槽棱圆角半径、内压对密封圈的最大Mises应力有着较大影响,其中内压、槽棱圆角半径与最大Mises应力呈正相关关系,凹槽深度与最大Mises应力呈负相关关系;最大接触应力导致的失效概率为0,凹槽深度对密封圈的最大接触应力有较大影响。使用基于主动学习Kriging模型的高压采气井口O形橡胶密封圈密封可靠性分析方法,可评估与O形橡胶密封圈相配合部件的危险结构与密封圈密封失效概率,为实际工程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形橡胶圈 高压采气井口 Kriging代理模型 可靠性分析 主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倒置A^(2)/O耦联MBR组合工艺处理农村低C/N废水的研究
6
作者 韩卫萍 盖磊 《水处理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19,共6页
针对农村低C/N污水污染物和营养盐去除率差的问题,以倒置A^(2)/O耦联膜生物反应器(MBR)组合工艺为探究对象,通过控制进水污染物浓度,在中温条件下考察了有机负荷(OLR)对倒置A^(2)/O耦联MBR组合工艺处理农村低C/N污水的影响。结果表明,OL... 针对农村低C/N污水污染物和营养盐去除率差的问题,以倒置A^(2)/O耦联膜生物反应器(MBR)组合工艺为探究对象,通过控制进水污染物浓度,在中温条件下考察了有机负荷(OLR)对倒置A^(2)/O耦联MBR组合工艺处理农村低C/N污水的影响。结果表明,OLR由150 mg/L提高至450 mg/L时,总氮(TN)和溶解性磷酸盐(SOP)去除率分别由67.6%和86.6%提高至72.4%和94.3%,进一步提高OLR降低了组合工艺对污染物和营养盐的去除。此外,OLR能影响新工艺内污泥特征,提高OLR促进了胞外聚合物(EPS)分泌,尤其在OLR为600 mg/L组别内,EPS含量提高至139.6 mg/g。进水OLR对缺氧池内EPS的影响要大于其对厌氧池内EPS的影响。OLR能影响新工艺内污染物和营养盐去除相关关键酶的活性,当OLR为450 mg/L时,污染物和营养盐去除相关关键活性酶最强。研究结果为农村低C/N污水的高效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低C/N污水 倒置A^(2)/O MBR 胞外聚合物 关键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黏型活性纳米调驱剂的制备与性能
7
作者 伍亚军 亢智 +4 位作者 方俊伟 杜代军 李亮 何雨 徐莹雪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9-464,共6页
针对基于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的化学驱油体系在高温(>100℃)高盐(>22.5×10^(4)mg/L)河道砂油藏提高采收率中受到限制的问题,文章提出对纳米材料改性使其同时满足提高水驱波及效率和微观洗油效率要求。首先对纳米SiO_(2)化学修... 针对基于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的化学驱油体系在高温(>100℃)高盐(>22.5×10^(4)mg/L)河道砂油藏提高采收率中受到限制的问题,文章提出对纳米材料改性使其同时满足提高水驱波及效率和微观洗油效率要求。首先对纳米SiO_(2)化学修饰,然后研究了改性纳米SiO_(2)与原油形成增黏型乳液的能力、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以及在非均质条件下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改性纳米SiO_(2)表面支化数为105;含水率10%~80%范围内改性纳米SiO_(2)能与原油形成增黏型W/O型乳液,乳液黏度为原油黏度的2~10倍;改性纳米SiO_(2)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至10-3mN/m;多孔介质中改性纳米SiO_(2)通过流度控制和贾敏效应提高宏观波及效率,通过降低界面张力提高微观洗油效率,在水驱至含水率98%以后,改性纳米SiO_(2)驱及后续水驱能提高采收率25百分点以上。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增黏型纳米驱在河道砂油藏提高采收率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驱油剂 高温高盐油藏 W/O型乳液 界面张力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倒置A^(2)/O+A生化法+膜法+磁混凝法污水处理工程实例
8
作者 计建洪 耿学坚 +2 位作者 王丽聪 杭彩云 庄惠生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67,共4页
采用“倒置A^(2)/O+A生化法+膜法+磁混凝物化法”组合工艺处理污水,分析了工艺特点,并详述了主要构筑物及设备参数。该组合工艺处理效果优良,除磷脱氮效果好,出水COD、TP、NH_(3)-N、TN月均值分别为28、0.2、0.3、6.06mg/L,达到了DB32/1... 采用“倒置A^(2)/O+A生化法+膜法+磁混凝物化法”组合工艺处理污水,分析了工艺特点,并详述了主要构筑物及设备参数。该组合工艺处理效果优良,除磷脱氮效果好,出水COD、TP、NH_(3)-N、TN月均值分别为28、0.2、0.3、6.06mg/L,达到了DB32/1072—2018《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其他区域污染物排放标准,其中COD、TP和NH_(3)-N三个指标达到了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倒置A^(2)/O 除磷脱氮 磁混凝沉淀 膜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完井O形圈在双侧压力下的静密封分析
9
作者 郑严 蔡午阳 +4 位作者 张辞 钟俊宇 顿志强 王龙 钱韦吉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30,共7页
O形橡胶密封圈结构简单,且具有自密封性能,多用于单侧受压的密封工况。然而在深水智能完井液控滑套的轴向静密封应用中,O形圈则同时承受内部控制压力与外部环境压力。为探究O形圈在双侧压力下的静密封性能,针对井下3 000 m的实际压力环... O形橡胶密封圈结构简单,且具有自密封性能,多用于单侧受压的密封工况。然而在深水智能完井液控滑套的轴向静密封应用中,O形圈则同时承受内部控制压力与外部环境压力。为探究O形圈在双侧压力下的静密封性能,针对井下3 000 m的实际压力环境(环境压力30 MPa),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O形圈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压缩率下内外介质压力相等和内外介质压力存在压差时的O形圈静密封性能。结果表明:当内外压相同时,不同压缩率下O形圈主密封面上的接触应力均大于介质压力,但当压缩率大于23.81%后,Mises应力与剪切应力显著增长;当内压大于外压时,O形圈主密封面上的接触应力仍然大于介质压力,但其有效接触长度显著减小,当压缩率低于23.81%且内外压差为5 MPa时,O形圈主接触面上的有效接触长度占比不足50%,因此应选用使密封圈压缩率为23.81%的沟槽尺寸。设计一款专用实验设备,对压缩率为23.81%的O形圈进行密封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压缩率下的O形圈在承受35 MPa内压与30 MPa的外压时满足密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密封性能 O形圈 轴向密封 智能完井 双侧受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衍生芳香族含氧化合物中C—O键断裂研究进展
10
作者 邱泽刚 石亚斐 李志勤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3-1193,共11页
木质生物质含有芳香环结构,但是其含氧量高。生物质衍生芳香族含氧化合物高值化利用的关键问题是其C—O键的活化断裂。生物质衍生芳香族含氧化合物中的C—O键有多种类型,主要包括连接芳环碳与羟基氧的C_(aryl)—O(H)键、醚键C_(aryl)—O... 木质生物质含有芳香环结构,但是其含氧量高。生物质衍生芳香族含氧化合物高值化利用的关键问题是其C—O键的活化断裂。生物质衍生芳香族含氧化合物中的C—O键有多种类型,主要包括连接芳环碳与羟基氧的C_(aryl)—O(H)键、醚键C_(aryl)—O—CH_(3)、芳环侧链中的C==O键等。通过催化加氢脱氧(HDO)使芳香族含氧化合物C—O键活化断裂。本文综述了生物质衍生芳香族含氧化合物的C—O键完全断裂,以及C—O键选择性断裂的研究现状;阐述了苯酚、甲基酚、苯甲醚、愈创木酚、丁香酚和香兰素等典型芳香族含氧化合物的C—O键催化断裂机理;分析了催化剂的加氢能力、亲氧性、酸位点、电子结构和金属位点等性质和结构对芳香族含氧化合物C—O键催化断裂的作用;进而提出了芳香族含氧化合物C—O键催化断裂的一些关键问题和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芳香含氧化合物 C—O键 加氢脱氧 催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特征对胶质瘤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预测作用
11
作者 张治中 攸娜 +3 位作者 刘明航 李泽 孙国臣 赵恺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95-601,共7页
目的 探讨基于人眼识别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预测胶质瘤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潜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188例首次确诊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病灶钙化、病灶边界清晰、T2WI信号... 目的 探讨基于人眼识别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预测胶质瘤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潜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188例首次确诊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病灶钙化、病灶边界清晰、T2WI信号均匀性、病灶呈强化改变等9个人眼可识别的术前常规CT或MRI影像学特征,通过焦磷酸测序分析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影像学特征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影像学特征的预测效能。针对预测任务进一步训练并测试Logistic回归、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梯度提升4种机器学习模型。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_(2)WI信号均匀性(OR=2.843,95%CI:1.055~7.658;P=0.039)和病灶呈强化改变(OR=0.146,95%CI:0.069~0.308;P=0.000)是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影像学特征影响因素。T_(2)WI信号均匀性和病灶呈强化改变联合的综合参数较T2WI信号均匀性(Z=3.961,P=0.000)和病灶呈强化改变(Z=2.233,P=0.026)的预测效能更高。Logistic回归、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梯度提升4种机器学习模型的预测准确度分别为0.84、0.76、0.68和0.76,但预测效能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于术前CT和MRI的影像学特征具备无创预测胶质瘤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LOGISTIC模型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12
作者 蒋婕 张泓 +3 位作者 伦赫远 潘芬 于方圆 何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27-1034,共8页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儿童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包括血清型分布、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特征,为儿童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防控及治疗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临...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儿童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包括血清型分布、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特征,为儿童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防控及治疗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临床分离的133株非重复肺炎克雷伯菌株。采用Vitek-2 Compact系统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通过荚膜合成相关外膜蛋白(wzy-dependent initiator,wzi)基因测序确定荚膜多糖K抗原血清型(K型),利用胶体金法检测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并采用PCR方法鉴定毒力基因及脂多糖O抗原血清型。结果·在133株肺炎克雷伯菌株中,共检出50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主要分布于新生儿病房(39株,78.00%)和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CRKP对多数抗菌药物呈现高度耐药性,其主要携带的碳青霉烯酶基因类型为bla_(NDM)(34/50,68.00%),其次为携带bla_(NDM)+bla_(OXA-48)双酶(10/50,20.00%)和bla_(KPC)(6/50,12.00%)。血清型分析显示,50株CRKP可分为8种K型和6种O型。最常见的K型是KL17(30/50,60.00%),其次是KL105(10/50,20.00%)和KL47(5/50,10.00%);最常见的O型为O4(30/50,60.00%),其次是O3b(7/50,14.00%)、O3/O3a(6/50,12.00%)以及OL101(5/50,10.00%)。进而发现KL47与OL101血清型(KL47:OL101)、KL17与O4血清型(KL17:O4)、KL1/KL2与O1血清型(KL1/KL2:O1)存在强烈的关联性。结论·儿童感染CRKP的菌株主要携带bla_(NDM)型碳青霉烯酶基因,与感染CRKP的成人存在显著差异。新生儿病房CRKP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科室,提示需加强该病区的感染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荚膜多糖K抗原 脂多糖O抗原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等离子体接枝AA负载Cu_(2)O提高PVDF超滤膜抗污染及自清洁性能
13
作者 王雪艳 李茹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6-122,128,共8页
采用氮等离子体对聚偏氟乙烯超滤膜(PVDF)表面进行改性,气相接枝丙烯酸(AA),进而负载Cu_(2)O光催化纳米颗粒,以提高膜的抗污染性能和自清洁能力。结果表明:氮等离子体处理的最佳条件为改性时间150s,压强35Pa,射频功率80W,距放电中心40c... 采用氮等离子体对聚偏氟乙烯超滤膜(PVDF)表面进行改性,气相接枝丙烯酸(AA),进而负载Cu_(2)O光催化纳米颗粒,以提高膜的抗污染性能和自清洁能力。结果表明:氮等离子体处理的最佳条件为改性时间150s,压强35Pa,射频功率80W,距放电中心40cm处。接枝丙烯酸后接触角降至65.98°,并为负载Cu_(2)O提供了载体。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结果均表明Cu_(2)O负载在PVDF超滤膜表面。负载Cu_(2)O后,PVDF超滤膜(复合膜)纯水通量和牛血清蛋白(BSA)通量均有所提升,截留率由59%提升至85%,污染率由68%降至49.8%。光照30min后,复合膜的纯水通量恢复率为86.19%,远高于原膜的19.82%,具有自清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超滤膜 抗污染 亲水性 Cu_(2)O 自清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耦合对河西灌区滴灌西瓜NH_(3)和N_(2)O排放的影响
14
作者 薛亮 马忠明 +3 位作者 赵安宇 罗双龙 薛莲 Muhammad Ali RAZA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01-811,共11页
NH_(3)和N_(2)O排放是氮素气态损失的主要途径,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水氮供应量对氮素气态损失的影响对于河西灌区西瓜生产中水氮管理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按田间持水量的80%(I80)、65%(I65)和50%(I50)设... NH_(3)和N_(2)O排放是氮素气态损失的主要途径,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水氮供应量对氮素气态损失的影响对于河西灌区西瓜生产中水氮管理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按田间持水量的80%(I80)、65%(I65)和50%(I50)设3个灌水下限,灌水上限设为田间持水量的95%,副处理设0(N0)、100 kg·hm^(-2)(N100)、200 kg·hm^(-2)(N200)和300 kg·hm^(-2)(N300)4个施氮水平。试验采用通气法和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土壤NH_(3)和N_(2)O排放动态变化以及西瓜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1)土壤氮素气态排放受水氮共同影响,NH_(3)、N_(2)O排放在施用基肥后1~2 d达到高峰,持续5~7 d,累积排放量在苗期最大,分别占全生育期的33.33%和47.22%;全生育期NH_(3)、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为3.05~15.39 kg·hm^(-2)和0.51~2.00 kg·hm^(-2)。(2)提高水氮供应量均会促使NH_(3)、N_(2)O排放,氮素的作用大于灌水,I80条件下增施氮肥,NH_(3)、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增加了63.86%~285.48%和120.41%~308.82%。(3)处理I65N200的氮素利用率达到32.62%,显著高于处理I80N300,产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70159 kg·hm^(-2)和11.39%,与处理I80N300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率,在河西灌区西瓜膜下滴灌种植中,将土壤含水量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5%~95%之间,施氮量优化至200 kg·hm^(-2)时,能够保持较高的产量和品质,并有利于控制NH_(3)和N_(2)O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滴灌 水氮耦合 NH_(3)排放 N_(2)O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氢燃烧的NO_(x)化学动力学机理及生成特性
15
作者 张韦 陈帅 +3 位作者 李泽宏 陈朝辉 周马益 马珍珠 《内燃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40,48,共15页
依托反应路径分析法研究NO_(x)(NO、NO_(2)、N_(2)O)的生成和消耗,并构建NO_(x)化学动力学机理。将NO_(x)机理与NH_(3)/H_(2)燃烧机理组合,利用元素标记法研究NH_(3)/H_(2)燃烧的燃料型N^(*)O_(x)和空气型NO_(x)生成特性。结果表明,组... 依托反应路径分析法研究NO_(x)(NO、NO_(2)、N_(2)O)的生成和消耗,并构建NO_(x)化学动力学机理。将NO_(x)机理与NH_(3)/H_(2)燃烧机理组合,利用元素标记法研究NH_(3)/H_(2)燃烧的燃料型N^(*)O_(x)和空气型NO_(x)生成特性。结果表明,组合机理能在较宽的当量比范围内准确预测点火延迟时间、层流燃烧速度及重要组分浓度。添加50%的H_(2)不会对NH_(3)的氧化路径产生显著影响,但H_(2)的加入可促进O、H、OH自由基大量生成,进一步促进NH_(3)的氧化,这也是导致燃料型N^(*)O、N^(*)O_(2),及空气型NO、NO_(2)、N_(2)O生成量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由H_(2)参与燃烧生成的H自由基会促进燃料型N^(*)2O、燃料/空气混合型NN^(*)O的转化,从而降低此二者的最终生成量。此外,燃料型N^(*)O、N^(*)O_(2)、N^(*)2O在纯NH_(3)燃烧或50%掺H_(2)比的NH_(3)/H_(2)混合燃料燃烧所生成的NO、NO_(2)、N_(2)O中占主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_(3)/H_(2)燃烧 NO NO_(2) N_(2)O 化学反应机理 元素标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O-MBR工艺调试强化炼化废水脱氮除碳及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春梅 张晓玉 +4 位作者 王业腾 孔繁鑫 贾建伟 陈进富 赵龙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103,共8页
以陕西省某石化公司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通过调试A/O-MBR中试系统的运行参数优化脱氮除碳处理效果,并基于活性污泥模型(ASMs)建立污水生物处理系统数学模型,对污水处理过程进行模拟研究。运行调试结果表明,优化运行参数后AO5工艺仍不... 以陕西省某石化公司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通过调试A/O-MBR中试系统的运行参数优化脱氮除碳处理效果,并基于活性污泥模型(ASMs)建立污水生物处理系统数学模型,对污水处理过程进行模拟研究。运行调试结果表明,优化运行参数后AO5工艺仍不能确保出水达标排放,而将原AO^(5)工艺改为A^(2)O^(4)工艺使缺氧区停留时间由4 h延长至8 h后,在好氧池填料投加比20%,缺氧池100%污泥内回流和200%硝态液回流条件下,出水COD、NH_(4)^(+)-N、TN分别为28.53、0.24、12.22 mg/L,满足《陕西省黄河流域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61/224—2018)中表2其他单位水污染物排放质量浓度限值标准。此外,基于ASMs模型构建的Ind.ASM-Petrochem模型可较为准确地模拟系统对COD和NH_(4)^(+)-N的去除,对TN的模拟则需要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O-MBR 脱氮除碳 停留时间 填料 Ind.ASM-Petroche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用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及在油气行业应用探索 被引量:3
17
作者 窦宏恩 李彦辉 +3 位作者 张蕾 王洪亮 曾倩 吴雨婷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0,共11页
从OpenAI发布GPT-4o以来,通用人工智能发展从纯文本交互对话发展到了图像和语音等多模态交互模式,人工智能发展进入了“智能体”发展阶段,国内外各行各业出现了研发各类通用人工智能的风潮,出现了千模大战的局面。国际大油公司也不例外... 从OpenAI发布GPT-4o以来,通用人工智能发展从纯文本交互对话发展到了图像和语音等多模态交互模式,人工智能发展进入了“智能体”发展阶段,国内外各行各业出现了研发各类通用人工智能的风潮,出现了千模大战的局面。国际大油公司也不例外,一是以英国石油、壳牌和道达尔能源等在公司部署了微软Office 365在后台捆绑的OpenAI最新GPT-4o的Copilot;二是以埃克森美孚及阿联酋石油公司等企业允许员工直接在公司内使用GPT-4处理和分析大量数据;三是以斯伦贝谢、亚马逊网络公司等服务型公司正在研发油气领域的大语言模型LLM。文章对石油行业的油井动态分析、抽油机井示功图分析、岩心图像分析、核磁测井曲线分析、抽油泵泵筒与柱塞的摩擦力公式推导等需要专业人员做的工作让通用人工智能软件平台去完成,结果表明:GPT-4/GPT-4o能够正确地解决石油行业各种不同难度级别的专业问题,证明了目前GPT-4/GPT-4o这样具有“世界大脑”的智能体可以解决专业领域的特定复杂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人工智能 GPT-4/GPT-4o AI智能体 油气行业 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调控SIRT1-FOXO1通路抑制成骨细胞凋亡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凡 高扬 +3 位作者 胡艳平 向超 万骐 周茹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1-675,702,共6页
目的 探讨葛根素(puerarin, PR)调节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叉头状转录因子O1(FOXO1)信号通路对类固醇诱导的成骨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浓度为0~50μmol/L的PR及10μmol/L的地塞米松(DEX)共同处理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MT... 目的 探讨葛根素(puerarin, PR)调节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叉头状转录因子O1(FOXO1)信号通路对类固醇诱导的成骨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浓度为0~50μmol/L的PR及10μmol/L的地塞米松(DEX)共同处理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MTT法筛选最佳PR作用浓度;将MC3T3-E1细胞分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DEX组(10μmol/L DEX)、PR+DEX组(10μmol/L DEX+40μmol/L PR)、DEX+EX527组(10μmol/L DEX+100 nmol/L的SIRT1抑制剂EX527)、PR+DEX+EX527组(10μmol/L DEX+40μmol/L PR+100 nmol/L EX527),MTT法、流式细胞术、MDC法测定各组细胞增殖活力、凋亡率及细胞自噬数量;Western Blot检测SIRT1-FOXO1通路相关蛋白、自噬标志蛋白Beclin-1、LC3及凋亡蛋白Bax、Bcl-2表达水平。结果 0~40μmol/L的PR可促进DEX诱导的MC3T3-E1细胞增殖活力,40μmol/L PR处理后MC3T3-E1细胞增殖活力最高,选择40μmol/L PR进行后续实验。与对照组比较,DEX组MC3T3-E1细胞增殖活力、自噬阳性率、SIRT1、FOXO1、Beclin-1、LC3、Bax蛋白表达均降低,凋亡率及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DEX组对比,PR+DEX组凋亡率及Bcl-2蛋白表达降低,上述其余指标均升高(P<0.05),DEX+EX527组凋亡率及Bcl-2蛋白表达升高,上述其余指标均降低(P<0.05);与PR+DEX组对比,PR+DEX+EX527组凋亡率及Bcl-2蛋白表达升高,上述其余指标均降低(P<0.05)。结论 PR可通过激活SIRT1-FOXO1信号通路增强MC3T3-E1细胞自噬进而抑制DEX诱导的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叉头状转录因子O1 类固醇 成骨细胞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险资金持股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险资ESG投资路径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冬姣 马堂玉 《财经论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75,共12页
以2009-2022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保险资金持股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保险资金持股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管理创新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在制造业、非国有及小规模企业中表现更强。长期持股型和投资型保险资金持... 以2009-2022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保险资金持股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保险资金持股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管理创新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在制造业、非国有及小规模企业中表现更强。长期持股型和投资型保险资金持股能够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管理创新,短期持股型保险资金持股仅会促进企业绿色管理创新,保障型保险资金持股对企业绿色创新没有显著影响。企业ESG表现在保险资金持股对绿色创新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且在购买D&O保险的企业中更明显,其作用路径是通过促进企业执行环保政策、采取更加环保的措施、增强社会责任以及降低财务风险和技术创新风险,进而推动企业绿色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险资金持股 绿色创新 ESG表现 D&O保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小分子C_(12)H_(13)Cl_(3)O单晶衍射测试条件的优化
20
作者 公祥南 杨钏瑶 周小元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59-1963,共5页
单晶X射线衍射是手性小分子晶体结构解析的核心技术与金标准,它能直接地、可视化地提供原子级分辨率的三维分子结构。基于X射线的反常散射效应,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能唯一确凿地测定分子的绝对构型,明确区分对映体(如R/S构型)。为优化C_(1... 单晶X射线衍射是手性小分子晶体结构解析的核心技术与金标准,它能直接地、可视化地提供原子级分辨率的三维分子结构。基于X射线的反常散射效应,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能唯一确凿地测定分子的绝对构型,明确区分对映体(如R/S构型)。为优化C_(12)H_(13)Cl_(3)O单晶衍射测试条件,该文通过改变数据收集策略、晶体与面探测器的距离、收集温度、单幅曝光时间和晶体尺寸5个方面来改善衍射数据质量,从而寻求适合Agilent SuperNova型单晶衍射仪在小分子手性单晶体结构测定的主要设置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单晶衍射 手性小分子 测试条件 C_(12)H_(13)Cl_(3)O单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