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8YSZ ceramics by liquid-phase sintering with CuO-TiO_2 addi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宏明 郭雁军 +2 位作者 李荐 易丹青 肖来荣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5期1196-1201,共6页
The 8% (mass fraction) yttrium-partially-stabilized zirconia (8YSZ) ceramic was fabricated via liquid phase sintering at 1 200-1 400℃ by adding different mass ratios of CuO-16.7%TiO2 (molar fraction) as sinteri... The 8% (mass fraction) yttrium-partially-stabilized zirconia (8YSZ) ceramic was fabricated via liquid phase sintering at 1 200-1 400℃ by adding different mass ratios of CuO-16.7%TiO2 (molar fraction) as sintering aid. Relative density, microstructure, Vickers hardness and bending strength as a function of sintering temperature and additive content were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liquid phase sintering at low temperature can be realized through adding CUO-16.7% TiO2 to 8YSZ. The Vickers hardness and bending strength of samples with sintering aid are generally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f samples without sintering aid for all sintering temperatures, and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sintering temperature. When the addition content of CUO-16.7% TiO2 is beyond 0.5%, the relative density, Vickers hardness and bending strength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mass ratio of sintering aid. Low additions of sintering aid are beneficial to aiding densification; high additions of sintering aid are detrimental to the sintered properties mainly due to greater amounts of pores generated by the volatilization of oxygen with the eutectic reaction between copper oxide and titanium dioxide. It is found that the fine grain size and high relative density are two main reasons of the high bending strength and Vickers hardness of the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quid-phase sintering 8ysz ceramic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CuO-T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Ni基合金复合涂层组织性能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杨杰 张哲 +5 位作者 魏鑫 吴涛 耿在明 吴一栋 张磊 陈小明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07-511,共5页
激光熔覆Ni基合金复合涂层的研究近年来取得显著进展,主要集中在涂层的组织性能及其应用领域。Ni基合金因优异的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和化工等行业。在激光熔覆过程中,能够通过调节激光功率、扫描速度、送粉... 激光熔覆Ni基合金复合涂层的研究近年来取得显著进展,主要集中在涂层的组织性能及其应用领域。Ni基合金因优异的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和化工等行业。在激光熔覆过程中,能够通过调节激光功率、扫描速度、送粉速率和搭接率等工艺参数,精确控制涂层的微观组织和宏观性能。其次,合金元素和陶瓷颗粒也直接影响涂层的表面质量。本文综述了微量元素、陶瓷颗粒和激光熔覆的工艺因素对Ni基涂层的影响,还总结了辅助工艺对涂层的作用,并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ni基复合涂层 陶瓷颗粒 微量元素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板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Ni/YSZ阳极上甲烷重整过程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玉璋 惠宇 +1 位作者 于建国 翁史烈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04-108,共5页
为了开发甲烷直接内部重整的高效固体氧化物(solidoxidefuelcell,SOFC)燃料电池系统,必须对阳极上甲烷水蒸气重整过程进行详细研究。文中搭建了实验台,对开发的平板式SOFC燃料电池多孔介质阳极上甲烷重整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给出在不... 为了开发甲烷直接内部重整的高效固体氧化物(solidoxidefuelcell,SOFC)燃料电池系统,必须对阳极上甲烷水蒸气重整过程进行详细研究。文中搭建了实验台,对开发的平板式SOFC燃料电池多孔介质阳极上甲烷重整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给出在不同燃料流量和不同水蒸气/甲烷比(S/C)工况下出口气体各组分的摩尔分数和甲烷转化率的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工作参数对甲烷的转化率有很大的影响,在相同工作温度下甲烷的转化率随着进口燃料流量增加而降低,因此出口气体中氢气的摩尔浓度也相应降低。另外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可见阳极的入口处最有可能有碳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重整反应 碳沉积 ni/ysz 阳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裹沉淀法制备Ni/YSZ阳极材料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凤华 郭瑞松 +2 位作者 周阳 魏楸桐 李海龙 《中国陶瓷》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8-40,34,共4页
采用共沉淀法在NiO表面均匀地包裹了一层无定形氢氧化锆。在600℃和800℃下煅烧,YSZ包裹层结晶得到20nm左右的立方ZrO2。Ni/YSZ阳极材料主要的微观结构的变化是金属Ni的团聚和粗化。在NiO表面的YSZ层,有效地抑制了Ni的烧结,并防止了Ni... 采用共沉淀法在NiO表面均匀地包裹了一层无定形氢氧化锆。在600℃和800℃下煅烧,YSZ包裹层结晶得到20nm左右的立方ZrO2。Ni/YSZ阳极材料主要的微观结构的变化是金属Ni的团聚和粗化。在NiO表面的YSZ层,有效地抑制了Ni的烧结,并防止了Ni的团聚。经过SEM分析,YSZ形成了连续的网络结构,Ni均匀地分布在YSZ网络结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ysz金属陶瓷 包裹沉淀法 微观结构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冲溶液法制备SOFC用Ni/YSZ负极材料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英 唐子龙 +1 位作者 谢裕生 张中太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91-94,共4页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SOFC)用负极材料Ni/YSZ金属陶瓷的性能与其微观结构密切相关 .采用缓冲溶液法制备了三种Ni/YSZ金属陶瓷 ,并对其相组成、显微结构及电性能进行了表征 .分析表明 ,与机械混合法相比 ,缓冲溶液法能够使Ni在YSZ基质中...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SOFC)用负极材料Ni/YSZ金属陶瓷的性能与其微观结构密切相关 .采用缓冲溶液法制备了三种Ni/YSZ金属陶瓷 ,并对其相组成、显微结构及电性能进行了表征 .分析表明 ,与机械混合法相比 ,缓冲溶液法能够使Ni在YSZ基质中分布更均匀 .相应地 ,在整个测试温度区间内 (836~1188℃ ) ,由缓冲溶液法制备的w (Ni)为 43 %的试样B - 43的电导率均远高于由传统的机械混合法制备的同一组成的试样M - 43.B - 43试样在 10 0 0℃的电导率为 70 9.73S·c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氧化物燃料电池 负极材料 复合材料 ysz金属陶瓷 缓冲溶液法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YSZ阳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凤华 郭瑞松 +1 位作者 魏楸桐 李海龙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88-690,共3页
Ni/YSZ金属陶瓷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目前广泛使用的阳极材料。对采用机械混合法制备的Ni/YSZ金属陶瓷的显微结构和电性能进行了研究,试样分别在1300℃、1325℃、1350℃、1375℃和1400℃烧结2h,然后在800℃、H2气氛下还原4h。测... Ni/YSZ金属陶瓷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目前广泛使用的阳极材料。对采用机械混合法制备的Ni/YSZ金属陶瓷的显微结构和电性能进行了研究,试样分别在1300℃、1325℃、1350℃、1375℃和1400℃烧结2h,然后在800℃、H2气氛下还原4h。测试了在不同烧结温度下生成的NiO/YSZ复合材料和Ni/YSZ金属陶瓷的密度,并计算了其相对密度。通过X射线衍射(XRD)法分析了不同试样的相组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法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其微观结构,发现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YSZ)形成了连续的网络结构,Ni颗粒均匀地分布在网络结构中,这有助于电导率的提高。用四端子法进行了电导率测试,确定了理想的烧结温度为1400℃。实验结果表明,1400℃烧结试样在800℃、H2气氛下还原4h,气孔率达到25%。在600~800℃之间,其电导率高达103.3S/cm。说明Ni/YSZ金属陶瓷适合作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IT-SOFC)阳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ysz阳极材料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电导率 相分析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O/YSZ陶瓷料浆的流变性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晓光 陈大明 +2 位作者 仝建峰 李宝伟 黄浩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8-30,42,共4页
本工作详细研究了碳黑粉、固含量、球磨时间、分散剂用量和pH值对NiO/YSZ陶瓷料浆流变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料浆均表现出剪切变稀行为,且为假塑性流体;确定了最佳实验参数,当pH=9,分散剂用量为2%(体积分数),球磨4h的NiO/YSZ水基料浆稳... 本工作详细研究了碳黑粉、固含量、球磨时间、分散剂用量和pH值对NiO/YSZ陶瓷料浆流变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料浆均表现出剪切变稀行为,且为假塑性流体;确定了最佳实验参数,当pH=9,分散剂用量为2%(体积分数),球磨4h的NiO/YSZ水基料浆稳定性好,适合于成型SOFC的Ni/YSZ阳极材料,并最终制备出体积分数为50%,适合浇注的NiO/YSZ陶瓷料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黑粉 ni/ysz陶瓷 料浆 流变性质 阳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FC阳极用NiO-YSZ粉末的制备技术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凤华 郭瑞松 魏楸桐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81-84,共4页
简要地介绍了Ni-YSZ阳极材料,详细地介绍了NiO-YSZ粉末的制备技术,包括机械混合法、共沉淀法、缓冲溶液法、凝胶沉淀法、包裹沉淀法、燃烧合成法。提出了Ni-YSZ阳极材料研究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SOFC阳极 ni-ysz粉末 制备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机械混合法 凝胶沉淀法 燃烧合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基燃料SOFC的Ni-YSZ阳极过程动力学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志远 王丽君 +1 位作者 李福燊 周国治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77-1379,共3页
总结了碳基燃料尤其是CH4燃料对固体氧化物电解质燃料电池Ni-YSZ阳极反应动力学带来的影响。燃料气体的内重整和阳极Ni表面析碳是研究中不可回避的难题。讨论了这两个反应过程,对阳极反应机理作了简要的分析,并总结了阳极反应动力学过... 总结了碳基燃料尤其是CH4燃料对固体氧化物电解质燃料电池Ni-YSZ阳极反应动力学带来的影响。燃料气体的内重整和阳极Ni表面析碳是研究中不可回避的难题。讨论了这两个反应过程,对阳极反应机理作了简要的分析,并总结了阳极反应动力学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ysz阳极 析碳 重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Ti部分替代Ni的Ni-YSZ阳极性能研究
10
作者 于建国 王玉璋 +1 位作者 惠宇 翁史烈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55-658,共4页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可以通过阳极重整反应直接利用碳氢燃料,然而吸热的重整反应导致Ni-YSZ阳极存在很大的温度梯度。利用Ti部分替代催化剂Ni,降低催化强度,控制重整反应合理进行,可以得到合适的温度梯度等特性。利用全三维数学模...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可以通过阳极重整反应直接利用碳氢燃料,然而吸热的重整反应导致Ni-YSZ阳极存在很大的温度梯度。利用Ti部分替代催化剂Ni,降低催化强度,控制重整反应合理进行,可以得到合适的温度梯度等特性。利用全三维数学模型,量化研究了以Ti部分替代Ni-YSZ阳极中Ni的SOFC性能,在不同Ni含量情况下,得到温度场、组分分布和输出电压等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在计算工况下,当Ni含量>40%时,最大温度差和Ni含量几乎呈线性关系,当Ni含量<40%时,最大温度差降低幅度增大。相同摩尔分数的甲烷在阳极中出现的位置和Ni的含量几乎呈线性变化,而最大氢气摩尔分数随着Ni含量的降低而降低,降幅逐渐增加。随着Ni含量的降低,输出电压随之降低,降幅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FC ni-ysz阳极 ni含量 温度梯度 输出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YSZ复合粉末及材料的液相制备技术
11
作者 叶晓萍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74-1177,1183,共5页
镍金属与氧化锆陶瓷不完全润湿,完全不溶解,低微层次复合特别是液相复合技术是制备理想镍/氧化钇稳定氧化锆(Ni/YSZ)金属陶瓷的必由之路,本文概述了其相关的纳米复合粉末及材料的研究动态。
关键词 ni/ysz 液相制备 纳米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喷涂Ni/YSZ的结构调控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12
作者 方帅帅 李长久 +2 位作者 张山林 雒晓涛 李成新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94-1598,共5页
采用不同粒径的NiO/YSZ团聚粉末分别用Ar/H_(2)与Ar/N_(2)等离子喷涂制备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Ni/YSZ阳极,系统研究了粉末粒子的熔化状态对阳极微观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粒子尺寸与等离子气体显著影响其熔化状态,XRD结果表... 采用不同粒径的NiO/YSZ团聚粉末分别用Ar/H_(2)与Ar/N_(2)等离子喷涂制备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Ni/YSZ阳极,系统研究了粉末粒子的熔化状态对阳极微观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粒子尺寸与等离子气体显著影响其熔化状态,XRD结果表明使用Ar/H_(2)等离子体可促进NiO在喷涂过程中还原形成Ni/NiO/YSZ三元粒子阳极。SEM结果表明喷涂态阳极主要由均匀分布的NiO和YSZ构成。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阳极的催化活性受粒子熔化程度影响显著,采用Ar/H_(2)等离子喷涂30~50 μm粉末获得熔化程度适中的粒子制备的阳极极化阻抗在800与600℃时分别为0.22及0.59Ω·cm^(2),由该阳极组装的电解质支撑的单电池获得了最高的输出功率密度,在800℃时达到334 mW/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喷涂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ni/ysz阳极 微观结构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氧化物电池Ni-YSZ燃料电极长期稳定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邵晴 罗凌虹 +4 位作者 关成志 王建强 金盾 余剑峰 林囿辰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59-779,共21页
在碳中和背景下,固体氧化物电池(SOCs, Solid Oxide Cells)是一种极具前途的能量转换技术。在SOCs中,尽管在开发混合离子电子导体复合电极和钙钛矿燃料电极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Ni-YSZ由于同时具有SOFC模式下氢氧化反应(HOR)和S... 在碳中和背景下,固体氧化物电池(SOCs, Solid Oxide Cells)是一种极具前途的能量转换技术。在SOCs中,尽管在开发混合离子电子导体复合电极和钙钛矿燃料电极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Ni-YSZ由于同时具有SOFC模式下氢氧化反应(HOR)和SOEC模式下析氢反应(HER)的优异催化活性,仍然是商业化燃料电极的最佳选择。然而,Ni-YSZ电极的衰减是制约SOCs发展的重要问题。简单介绍了Ni-YSZ电极材料,并总结了SOFC和SOEC模式下有关Ni-YSZ电极衰减的典型现象,重点关注了Ni-YSZ电极衰减的原因,并基于衰减机理提出了改进方案和思路。最后,对Ni-YSZ电极长期稳定性的优化策略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电池 燃料电极 ni-ysz 长期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金属Fe、Mn掺杂CeO_(2)浸渍改性高温固体氧化物电池Ni-YSZ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兴国 刘立敏 +5 位作者 钱欣源 何非凡 王宙 陈晗钰 绳阳 周晓亮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1-411,共11页
采用流延—丝网印刷法制备燃料电极为Ni-YSZ的固体氧化物电池(Solid Oxide Cells,SOCs),使用过渡金属Fe、Mn掺杂CeO_(2)制备Ce_(0.9)Fe_(0.1)O_(2-δ)(CFO)、Ce_(0.9)Mn_(0.1)O_(2-δ)(CMO)、Ce_(0.6)Fe_(0.1)Mn_(0.3)O_(2-δ)(CFM)等... 采用流延—丝网印刷法制备燃料电极为Ni-YSZ的固体氧化物电池(Solid Oxide Cells,SOCs),使用过渡金属Fe、Mn掺杂CeO_(2)制备Ce_(0.9)Fe_(0.1)O_(2-δ)(CFO)、Ce_(0.9)Mn_(0.1)O_(2-δ)(CMO)、Ce_(0.6)Fe_(0.1)Mn_(0.3)O_(2-δ)(CFM)等高催化活性材料,再用其浸渍改性Ni-YSZ电极。以电化学测试为基础,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能谱仪等分析表征方法,研究电极经过浸渍改性后的微观结构形貌、性能和稳定性。研究发现,未浸渍及经CFO、CMO、CFM浸渍改性的Ni-YSZ电极在850℃下H_(2)(3 vol.%H_(2)O)气氛中放电的最高功率密度分别为526 mW·cm^(-2)、724 mW·cm^(-2)、706 mW·cm^(-2)、829 mW·cm^(-2),在850℃、1.8 V下V_(CO_(2)):V_(CO)=50:50气氛中电解电流密度分别为0.55 A·cm^(-2)、1.39 A·cm^(-2)、1.43 A·cm^(-2)、1.63 A·cm^(-2),经浸渍改性的性能均有明显提升,其中,经CFM浸渍改性的效果最好。针对CFM浸渍改性的Ni-YSZ电极进行了CO_(2)电解稳定性测试和EDS元素含量分析,稳定性测试100 h衰减率仅为3.7%,并且测试前后C原子含量几乎无变化,表明经CFM浸渍改性的Ni-YSZ电极能够抑制积碳的产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总体而言,CFO、CMO、CFM浸渍改性能够延长Ni-YSZ电极的三相界面(TPB)长度、优化电极的微观结构、提高电极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是一种极有前景的Ni-YSZ电极改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S ni-ysz电极 过渡金属 CeO_(2) 浸渍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YSZ阳极浸渍CeO2及BaO对SOFC电池抗积碳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程亮 罗凌虹 +1 位作者 林囿辰 吴也凡 《陶瓷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46-751,共6页
采用流延-浸渍法制备Ni-YSZ阳极半电池,然后在阳极中分别浸渍CeO_2和BaO对Ni-YSZ阳极表面进行修饰改性,最后以LSM-YSZ为阴极制备单电池,H2和乙醇为燃料进行电池的电性能测试,利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分别测试电池的I-V-P和EIS,采用SE... 采用流延-浸渍法制备Ni-YSZ阳极半电池,然后在阳极中分别浸渍CeO_2和BaO对Ni-YSZ阳极表面进行修饰改性,最后以LSM-YSZ为阴极制备单电池,H2和乙醇为燃料进行电池的电性能测试,利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分别测试电池的I-V-P和EIS,采用SEM-EDS观察其微观结构。EDS结果表明电池阳极中CeO_2和BaO的含量分别为5.03wt.%和2.2wt.%。以乙醇为燃料时,CeO_2-Ni-YSZ阳极单电池在750℃时功率密度为0.22 W/cm^2,电性能在7 h内基本稳定,没有发现明显衰减;BaO-Ni-YSZ阳极单电池在750℃时功率密度为0.11 W/cm2,电性能在9 h内衰减率为0.7%/h。实验结果表明:经CeO_2和BaO的修饰改性,可以明显提高Ni-YSZ阳极的抗积碳性;浸渍CeO_2可以明显提高单电池的电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渍 ni-ysz CEO2 BAO 抗积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富盐空气对BaTiO_(3)及Ni-BaTiO_(3) MLCC介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梁博 张云飞 +4 位作者 张梦雅 万淇通 黄祺薇 邴丽娜 沈振江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9-1186,共8页
将BaTiO_(3)陶瓷和82 nF的Ni-BaTiO_(3)MLCC放置在海水及富盐空气两种恶劣环境下,利用阻抗分析仪、SEM及EDS探究处理0、24、48、72 h后性能的变化规律及腐蚀机理。结果表明,放置在海水中,BaTiO_(3)陶瓷在不同时间低频(10^(2)~10^(3)Hz)... 将BaTiO_(3)陶瓷和82 nF的Ni-BaTiO_(3)MLCC放置在海水及富盐空气两种恶劣环境下,利用阻抗分析仪、SEM及EDS探究处理0、24、48、72 h后性能的变化规律及腐蚀机理。结果表明,放置在海水中,BaTiO_(3)陶瓷在不同时间低频(10^(2)~10^(3)Hz)相对介电常数与介电损耗增加,且增加幅度巨大,在24 h陶瓷表面产生明显的保护膜,而在富盐空气下的陶瓷,72 h内介电性能变化范围小,表面没有明显的保护膜产生,但具有一定的腐蚀痕迹。82 nF的MLCC放置在海水及富盐空气72 h内高频(10^(5)~10^(6)Hz)电容值及介电损耗变化明显,这由盐分浸入内部结晶所导致,但其表面同样没有保护膜产生,这可能与电容器表面的氧化物涂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TiO_(3)陶瓷 ni-BaTiO_(3)MLCC 腐蚀机理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Z91D表面Ni-P/Al YSZ复合热障涂层的热震失效研究
17
作者 杨珊 朱玲 +2 位作者 董凯 邹兵林 沈加艮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20-326,332,共8页
目的研究带有Ni-P/Al复合中间层的AZ91D镁合金表面氧化钇稳定氧化锆热障涂层(YSZ TBCs),在400℃水淬热震实验中的失效行为。方法通过化学镀和等离子喷涂(APS)技术,在Mg合金表面制备带有Ni-P和Ni-P/Al中间层的NiCrAlY/YSZTBCs。于400℃... 目的研究带有Ni-P/Al复合中间层的AZ91D镁合金表面氧化钇稳定氧化锆热障涂层(YSZ TBCs),在400℃水淬热震实验中的失效行为。方法通过化学镀和等离子喷涂(APS)技术,在Mg合金表面制备带有Ni-P和Ni-P/Al中间层的NiCrAlY/YSZTBCs。于400℃水淬热震试验中进行涂层样品的失效行为及机理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能谱仪(EDS)及扫描电镜(SEM)等,分析带有Ni-P、Ni-P/Al中间层的YSZ TBCs的物相组成和热震失效前后的显微组织。结果带有Ni-P中间层的YSZ TBCs在平均热冲击循环61次后,涂层表面积的60%发生剥落;带有Ni-P/Al复合中间层的YSZTBCs在平均热冲击循环91次后,整片涂层从基体上剥落分离。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在水淬过程中,水介质进入异种金属界面处,化学性质活泼的Mg合金基体和金属Al均发生电偶腐蚀且前者更甚。在400℃加热-水淬过程中,NiCrAlY粘结层和Mg合金基体由于热膨胀系数不同,层间的热应力不断积累并作用于中间层。在腐蚀应力和热应力共同作用下,Ni-P层和Al层发生断裂,涂层剥离失效。结论 Ni-P/Al复合中间层能有效提高镁合金基体抗氧化能力和抗腐蚀能力,且涂层内热应力明显减小,整个涂层表现出更好的热稳定性,热震寿命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ni-P Al层 ysz TBCS 热震行为 失效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Ti-Mo钎料连接SiC陶瓷的微观组织与性能研究
18
作者 江柏均 吴江 +3 位作者 辛成来 颜家振 石浩江 李宁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50-954,共5页
为了缓解SiC陶瓷钎焊接头中的残余应力,提高接头的室温力学性能,采用Ni-Ti-Mo钎料来连接SiC陶瓷。结果表明:SiC/Ni-Ti-Mo/SiC接头结合良好,焊缝致密无孔洞。接头由界面反应区和焊缝中心区两个区域组成,界面反应区的微观组织为(Ti,Mo)C相... 为了缓解SiC陶瓷钎焊接头中的残余应力,提高接头的室温力学性能,采用Ni-Ti-Mo钎料来连接SiC陶瓷。结果表明:SiC/Ni-Ti-Mo/SiC接头结合良好,焊缝致密无孔洞。接头由界面反应区和焊缝中心区两个区域组成,界面反应区的微观组织为(Ti,Mo)C相,焊缝中心区的微观组织为Ni2Si和Ni3Si2以及大量的(Ti,Mo)C颗粒。接头中大量生成的(Ti,Mo)C相与SiC陶瓷母材的热膨胀系数相近,能降低接头的残余应力,提高了接头的力学性能。接头的平均室温剪切强度达为176±17 MPa,且断裂方式为母材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钎焊 ni-Ti-Mo钎料 SIC陶瓷 力学性能 热膨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Sc(Yb)-YSZ陶瓷涂层的隔热性能及抗CMAS热腐蚀性能研究
19
作者 张金萌 沈少波 +2 位作者 郭薇 董浩 张小锋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26,33,共10页
采用两步水热法制备了组成分别为Zr_(0.87)Y_(0.07)Gd_(0.02)Sc_(0.04)O_(1.94)(Gd-Sc-YSZ)和Zr_(0.87)Y_(0.08)Gd_(0.03)Yb_(0.02)O_(1.94)(Gd-Yb-YSZ)的两种含有半空心球的陶瓷粉末。将上述陶瓷粉末造粒并通过大气等离子喷涂在渗铝涂... 采用两步水热法制备了组成分别为Zr_(0.87)Y_(0.07)Gd_(0.02)Sc_(0.04)O_(1.94)(Gd-Sc-YSZ)和Zr_(0.87)Y_(0.08)Gd_(0.03)Yb_(0.02)O_(1.94)(Gd-Yb-YSZ)的两种含有半空心球的陶瓷粉末。将上述陶瓷粉末造粒并通过大气等离子喷涂在渗铝涂层表面分别制备两种陶瓷层,组成了陶瓷层/渗铝层/NiCrAlY/DZ40M热障涂层,并分别测试了这两种热障涂层和传统YSZ涂层在热源温度1050℃和1400℃下的隔热温度及在1250℃下的抗CMAS热腐蚀性能。结果表明:Gd-Yb-YSZ和Gd-Sc-YSZ两种涂层在1400℃保温6h后其表面完好且没有脱落,两种涂层主要由亚稳四方相(t'-ZrO_(2))组成,这说明这两种涂层均有望在1400℃长期使用,在此高温条件下渗铝层对陶瓷层在NiCrAlY合金表面的黏结稳定性具有关键作用。在1050℃和1400℃热源条件下,相比于YSZ涂层,Gd-Yb-YSZ、Gd-Sc-YSZ涂层的隔热温度更高,且其热导率仅为YSZ涂层的0.35~0.5倍,即通过掺杂Gd、Yb、Sc,YSZ涂层的隔热效果显著提升。YSZ涂层经历1250℃的CMAS热腐蚀1h后发生边缘脱落,Gd-Yb-YSZ涂层在6h后仅中央变粗糙,而Gd-Sc-YSZ涂层6h后仍完好无损。Gd-Sc-YSZ和Gd-Yb-YSZ涂层的抗CMAS热腐蚀性能远优于YSZ涂层,特别是Gd-Sc-YSZ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Sc(Yb)-ysz陶瓷涂层 渗铝涂层 隔热温度 热导率 CMAS热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光激发的KMgF_(3)∶Cr^(3+)/Ni^(2+)基透明微晶玻璃超宽带近红外发光 被引量:1
20
作者 赖俊欢 陈龙 刘雪云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34-1144,共11页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科学、信息安全、生物医疗等重大国计民生领域的应用对近红外光源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研发具有高效超宽带发射的近红外光源因此成为一项重要且迫切的研究课题。本文采用熔融淬火法在氟硅酸盐玻璃体系SiO_(2)-K_(...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科学、信息安全、生物医疗等重大国计民生领域的应用对近红外光源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研发具有高效超宽带发射的近红外光源因此成为一项重要且迫切的研究课题。本文采用熔融淬火法在氟硅酸盐玻璃体系SiO_(2)-K_(2)CO_(3)-KF·2H_(2)O-MgF_(2)中成功析出了钙钛矿型KMgF_(3)纳米晶体。通过改变玻璃组分和热处理温度可以调控氟化物纳米晶相的析出,得到析晶和透明度最佳的微晶玻璃样品。玻璃中KMgF_(3)纳米晶体为Cr^(3+)和Ni^(2+)提供了稳定的八面体配位和低声子能量发光环境,在450 nm蓝光激发下,基于Cr^(3+)到Ni^(2+)的能量传递实现了Cr^(3+)(700~1200 nm)和Ni^(2+)(1400~1700 nm)双宽带近红外发射,并且双宽带近红外发光强度随离子掺杂浓度而可调变化。荧光光谱和荧光衰减曲线表征证明了Cr^(3+)到Ni^(2+)的能量传递过程,对应的能量传递效率为52.2%,能量传递机制为电子偶极-四极相互作用。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为系统掌握透明光学材料的超宽带发光规律提供基础数据,同时有助于设计开发低成本、高效率的近红外宽带光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玻璃 氟化物纳米晶体 宽带近红外发光 Cr^(3+)和ni^(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