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7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I Niño对黄河流域次年5~9月降水的影响分析
1
作者 刘和远 赵世斗 +1 位作者 陈涛 赵云天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28,共4页
基于1961~2020年黄河流域5~9月降水数据,利用EOF经验正交函数分析了1980年前后EI Niño发生次年黄河流域的降水差异,并对降水差异对应的大气环流差异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980年前后,El Niño发生次年黄河流域5~9月降水主模态发... 基于1961~2020年黄河流域5~9月降水数据,利用EOF经验正交函数分析了1980年前后EI Niño发生次年黄河流域的降水差异,并对降水差异对应的大气环流差异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980年前后,El Niño发生次年黄河流域5~9月降水主模态发生了显著变化,地区分布上显著差异区位于兰州以上的黄河源头和黄河下游地区。时间演变上,1980年后黄河上游降水较之前异常偏多,下游降水较之前异常偏少。500 hPa场上,1980年前中纬度西风带我国大陆表现为异常东高西低形势场分布,水汽在黄河下游呈辐合形势,1980年后表现为西太平洋副高异常偏强偏北,黄河上游为水汽辐合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I niño事件 降水差异 黄河流域 影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ño海区海表温度与1949—2022年登陆中国热带气旋的相关性分析研究
2
作者 陈世发 全春焕 +2 位作者 杨林 毛兰花 刘文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70,共9页
为研究Niño海区海表温度与登陆中国的热带气旋(TC)的相关性,利用1949—2022年登陆我国的TC数据,在探讨登陆TC时空分布的基础上,分析海温对登陆TC的影响。结果表明:登陆我国的TC年际波动大,总体呈下降趋势;受海温影响,台风级及以上... 为研究Niño海区海表温度与登陆中国的热带气旋(TC)的相关性,利用1949—2022年登陆我国的TC数据,在探讨登陆TC时空分布的基础上,分析海温对登陆TC的影响。结果表明:登陆我国的TC年际波动大,总体呈下降趋势;受海温影响,台风级及以上级别的TC登陆频数在9月最大,其余级别均在8月最大;TC的源地位置、纬度与海岸线走向是影响登陆我国TC空间分布差异的重要因素;Niño各海区海温及海温距平值与登陆我国的TC均呈现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但存在2个月的滞后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时空变化 海温 登陆 niñ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粒尺寸对界面含Cr-O-C防黏层Cu/Ni复合体拉伸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杨光 胡正晨 +1 位作者 惠越 陈菊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99-1610,共12页
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含Cr-O-C防黏层的具有不同晶粒尺寸的Cu/Ni复合体的拉伸变形。结果表明:当Cu/Ni复合体的晶粒尺寸大于12 nm时,不论界面不含Cr、O和C原子或含有定量Cr、O和C原子,复合体的屈服强度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小呈现增大趋势... 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含Cr-O-C防黏层的具有不同晶粒尺寸的Cu/Ni复合体的拉伸变形。结果表明:当Cu/Ni复合体的晶粒尺寸大于12 nm时,不论界面不含Cr、O和C原子或含有定量Cr、O和C原子,复合体的屈服强度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小呈现增大趋势,符合细晶强化规律,晶粒塑性变形主要受晶体内部的位错滑移控制,最大应力增加9.52%;当晶粒尺寸小于12 nm时,由于晶界所占比例的增加,拉伸过程的塑性变形更多受晶界变形控制,屈服强度下降。Cr-O-C界面弱化了Cu/Ni复合体的强度,随着界面上Cr、O和C原子数量的增加,Cu/Ni复合体的抗拉强度随之降低,最大应力下降56.40%,Cu/Ni复合体内部的位错数量也随之降低,转移到Ni表面的Cu原子数量随之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晶粒尺寸 Cu/ni复合体 Cr-o-C防黏层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综合分型的El Niňo事件对中国东部降水的影响差异 被引量:3
4
作者 任宏利 刘芊仪 +1 位作者 刘明竑 王润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1-532,共12页
基于1961—2022年中国高分辨率降水格点资料、合成分析和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方法,揭示了时空综合分型得到的生命史较长-异常中心位置偏东的低频-东部(LF-EP)型和生命史较短-异常中心位置偏西的准两年-中部(QB-CP)型El Niňo事件对中国东... 基于1961—2022年中国高分辨率降水格点资料、合成分析和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方法,揭示了时空综合分型得到的生命史较长-异常中心位置偏东的低频-东部(LF-EP)型和生命史较短-异常中心位置偏西的准两年-中部(QB-CP)型El Niňo事件对中国东部降水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LF-EP型事件对降水的影响显著且稳定:自发展年秋季到衰减年夏季长达近4个季节,长江以南区域降水持续地显著偏多,且异常雨带中心自衰减年春季起逐步北抬。QB-CP型事件发生时降水异常特征变化更加复杂多变:发展年夏秋季其空间分布与LF-EP型事件中的特征大致相反,长江以南区域降水整体偏少,冬季开始长江以南逐渐有正异常降水出现,且春季以后异常雨带表现出逐渐南退特征,至衰减年夏季发展为华北-长江中下游-华南地区降水异常“正-负-正”分布。进一步通过比较不同类型事件中大尺度水汽输送的差异探讨了其影响不同的可能机制,发现由海温异常纬向位置差异导致的西太平洋区域大气环流直接响应以及衍生模态响应差异是造成中国东部降水异常空间分布特征差异的重要原因。同时,两类时空事件持续性和转相时间的差异也会使得对降水影响的时间尺度出现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 niňo 时空综合分型 中国东部降水异常 雨带演变 衍生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 Niño事件发展期对中国东部夏季极端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蒲于莉 洪沁 冯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2-249,共8页
利用1961−2020年的再分析资料和中国台站观测降水数据集,研究了东部型El Niño事件发展期夏季对中国夏季极端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东部型El Niño在发展期夏季对中国极端降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中国东部地区,造成华北和江南地区... 利用1961−2020年的再分析资料和中国台站观测降水数据集,研究了东部型El Niño事件发展期夏季对中国夏季极端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东部型El Niño在发展期夏季对中国极端降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中国东部地区,造成华北和江南地区极端降水减少,江淮地区极端降水显著增多.进一步分析其中的物理过程发现,当东部型El Niño事件处于发展期夏季时,赤道东太平洋出现显著的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暖异常,西太平洋区域表现为冷异常,导致反气旋性环流异常.同时,西北太平洋区域存在SST暖异常,对应气旋性环流异常.异常的SST分布激发了“正-负-正(+−+)”的东亚-太平洋型(East Asia-Pacific,EAP)波列异常,对应着“负-正-负(−+−)”的降水配置.在2个异常环流的交汇处有显著的辐合上升运动,为江淮地区带去了充足的水汽.而华北地区主要受到反气旋性环流和蒙古高压的共同控制,并受到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异常西北风影响,存在显著的辐散下沉运动,降水的动力条件不足.并且,在东部型El Niño事件发展期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异常偏东,不利于江南地区降水的发生及水汽的输送,进一步造成江南地区极端降水减少.以上结果显示东部型El Niño事件在其发展期夏季对中国极端降水存在重要的影响,为区域极端气候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部型El niño事件 极端降水 发展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淀剂对Ni-Ce催化剂催化四氢糠醇选择性加氢开环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刘琪 李福伟 +4 位作者 孙鹏 高广 席永杰 赵泽伦 黄志威 《分子催化(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2,I0001,共10页
生物基呋喃化合物制备高值含羟基聚酯单体是绿色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非贵金属催化剂对C—O键断裂的选择性和稳定性仍亟待提高.本文分别以草酸钠(Na_(2|)C_(2)O_(4))、碳酸钠(Na2CO3)、氢氧化钠(NaOH)和草酸(H_(2)C_(2)O_(4))为沉淀... 生物基呋喃化合物制备高值含羟基聚酯单体是绿色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非贵金属催化剂对C—O键断裂的选择性和稳定性仍亟待提高.本文分别以草酸钠(Na_(2|)C_(2)O_(4))、碳酸钠(Na2CO3)、氢氧化钠(NaOH)和草酸(H_(2)C_(2)O_(4))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Ni-Ce催化剂,考察了其在四氢糠醇(THFA)氢解开环制1,5-戊二醇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利用SEM、XRD、BET、准原位XPS、Raman等表征手段,研究了沉淀剂对催化剂结构的影响,探究了催化剂结构与氢解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以H_(2)C_(2)O_(4)为沉淀剂的催化剂由于具有较小的粒径尺寸和较高浓度的Ni-VO-Ce物种,明显优于其他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在170℃,4 MPa H_(2),反应20 h条件下,该催化剂在THFA氢解反应中对1,5-戊二醇的选择性和收率分别为92.8%和90.4%.该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循环套用5次未见明显失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e催化剂 C—o键氢解 四氢糠醇 1 5-戊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ngaloo Niño/Niña对华西秋雨异常的影响
7
作者 吴越 王顺久 +1 位作者 张绿夷 于浩慧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7-177,共11页
利用1979~2016年NOAA海表温度资料、NCEP/NCAR大气再分析资料以及CN05.1降水资料,首次研究了Ningaloo Niño/Niña与华西秋雨异常的联系,揭示了Ningaloo Niño/Niña与华西秋雨的响应关系。研究表明:1)在Ningaloo Ni... 利用1979~2016年NOAA海表温度资料、NCEP/NCAR大气再分析资料以及CN05.1降水资料,首次研究了Ningaloo Niño/Niña与华西秋雨异常的联系,揭示了Ningaloo Niño/Niña与华西秋雨的响应关系。研究表明:1)在Ningaloo Niño/Niña年秋季,副热带东印度洋地区海温将发生明显变化,在扣除ENSO信号影响后,Ningaloo Niño/Niña会导致华西秋雨雨量的变化,在Ningaloo Niño年雨量增多而在Ningaloo Niña年雨量减少。2)Ningaloo Niño(Niña)年秋季,副热带东印度洋地区海温升高(降低),致使南北半球中低纬经向环流异常进而导致华西地区上升(下沉)气流增强,南海地区向华西地区的水汽辐合增强(减弱),与此同时,赤道附近的纬向环流异常与北半球低纬到中高纬的经向环流异常联系紧密,导致欧亚大陆中高纬地区环流经向度加大(减小),为华西秋雨的增加(减少)提供了有利条件。研究成果可为华西秋雨预测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ngaloo niño/niña 华西秋雨 年际变化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22Cr19Ni10不锈钢与H62黄铜材料焊接工艺试验研究
8
作者 杨林杰 袁野 +6 位作者 刘铭跃 陈叙江 张冬梅 曾敬山 马锐 赵立龙 杨明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01-107,共7页
某试验件采用022Cr19Ni10不锈钢和H62黄铜异种材料焊接而成。在分别采用锡黄铜、硅青铜焊材进行焊接试验时,由于材料的化学成分不同、晶体结构的各向异性,热影响区受Cu_(2)O的影响,导致焊缝出现裂纹和气孔缺陷。采用铝镍青铜焊材进行了0... 某试验件采用022Cr19Ni10不锈钢和H62黄铜异种材料焊接而成。在分别采用锡黄铜、硅青铜焊材进行焊接试验时,由于材料的化学成分不同、晶体结构的各向异性,热影响区受Cu_(2)O的影响,导致焊缝出现裂纹和气孔缺陷。采用铝镍青铜焊材进行了022Cr19Ni10不锈钢/H62黄铜对接结构的焊接工艺试验,使022Cr19Ni10不锈钢与H62黄铜之间相互熔合,解决焊缝金属晶体结构受Cu_(2)O影响形成的气孔和裂纹问题;结合脉冲TIG焊接方法,以合适的焊接参数控制焊接过程中的电弧张力,解决异种材料之间无法熔融焊接及Cr_(23)C_(6)造成的晶间腐蚀问题。对焊接试样分别进行射线检测、拉伸、弯曲力学试验、显微组织观察、能谱分析以及晶间腐蚀试验。结果表明:焊缝显微组织晶粒细化,焊接试样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优良,试验件具有良好的耐晶间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22Cr19ni10不锈钢 H62黄铜 Cu_(2)o Cr_(23)C_(6) 铝镍青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析华南TC登陆变化特征及其与ENSO事件的关系
9
作者 张小龙 陈泊舟 +2 位作者 张斯尧 贺新 薛丹妮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1期154-156,166,共4页
利用1949—2016年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TC)资料中心数据,主要分析登陆中国华南(广东、海南、广西)TC频数、强度的月际、年际变化特征,并讨论与ENSO(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事件的联系。结果表明:1949—2016年,登陆中国华南... 利用1949—2016年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TC)资料中心数据,主要分析登陆中国华南(广东、海南、广西)TC频数、强度的月际、年际变化特征,并讨论与ENSO(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事件的联系。结果表明:1949—2016年,登陆中国华南地区的强热带风暴(STS)主要分布在7—9月,占STS总数的72.8%,台风(TY)主要分布在7—9月,占TY的72.5%。夏、秋季华南TC登陆频繁,集中在7—9月,占总登陆频数的70%。登陆我国华南地区TC中心最大风速和中心最低气压年际变化都有减小趋势,趋势率分别为0.16 m/(s·年)、0.008 hPa/年,而登陆华南地区TC频数年际变化有增加趋势,趋势率为0.01个/年。El Niño年,登陆我国华南TC频数偏少,夏季比秋季偏多,初次登陆的时间偏晚,且El Niño事件的强度越强,华南登陆的TC个数越少;La Niña年,登陆我国华南TC频数偏多,秋季的TC明显比El Niño年秋季偏多,最后一次登陆的时间偏晚,且La Niña事件的强度越强,华南登陆的TC个数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月际、年际变化 El ni?o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类El Nio事件对我国河西走廊地区水文气象要素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秦甲 丁永建 +1 位作者 叶柏生 王雁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79-1285,共7页
在两类El Nio事件下,通过滑动平均,对河西走廊地区降水量、气温及出山径流量与ElNio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并用距平法分析了1959-2005年期间两类El Nio事件对研究区气温、降水量和出山径流量变化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整个河西地区... 在两类El Nio事件下,通过滑动平均,对河西走廊地区降水量、气温及出山径流量与ElNio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并用距平法分析了1959-2005年期间两类El Nio事件对研究区气温、降水量和出山径流量变化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整个河西地区受El Ni珘no较强影响,在第一类El Nio事件年,高温少雨、出山径流量偏少;第二类El Nio事件年该地区低温多雨、出山径流量较丰。相比高海拔山区,气温在低海拔地区对El Nio响应程度更高,降水对El Nio的响应在山区和低海拔平原区差别不大,均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与出山径流量相比,降水量和气温对El Nio的响应更高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类El nio事件 河西走廊 降水 径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2010年El Nio事件变化特征及其机理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锦年 王宏娜 +1 位作者 王东晓 左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9-38,共10页
应用TAO(Tropical Atmosphere Ocean project)热带太平洋实测海温和风场资料,分析研究了发生在2009/2010年的El Nio事件的变化特征,讨论了此次El Nio事件发生过程中,赤道东、西太平洋次表层异常海温的变化特征及其传播过程,特别是... 应用TAO(Tropical Atmosphere Ocean project)热带太平洋实测海温和风场资料,分析研究了发生在2009/2010年的El Nio事件的变化特征,讨论了此次El Nio事件发生过程中,赤道东、西太平洋次表层异常海温的变化特征及其传播过程,特别是对赤道太平洋次表层异常海温变化的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0年赤道太平洋的增温主要存在两个不同的过程。一是西太平洋暖池(WPWP)区域次表层异常海温沿温跃层东传,以及赤道东太平洋的局地增温导致赤道东太平洋上层海洋增温过程。二是中西太平洋区域的异常西风加强,使得在中太平洋产生强的风场辐合,导致表层较高海温下传(downwelling),使中太平洋次表层异常海温再次升高,从而导致赤道东太平洋表层出现第2次增温过程。这一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0年赤道太平洋增温过程与以往的El Nio事件过程有所不同,此次事件不仅包括了经典的暖事件形成过程,同时也具备了中部型El Nio(Central Pacific Pattern ElNio,简称CPP El Nio)事件的特征。此次异常海温信号不仅与热带太平洋次表层异常海温信号通道中的异常海温循环有关,还与中西太平洋区域的大气风场异常强迫引起的中太平洋次表层异常海温信号增强过程存在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o实测资料 西太平洋暖池 CPP EL ni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Li(Ni_(1-x)Co_x)O_2结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谷亦杰 吴惠康 +3 位作者 麻向阳 周恒辉 魏清 常文保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94-497,共4页
LiNi1-xCoxO2 with x=0.1, 0.2, 0.3, 0.5 and 1 were prepared by co-precipitation of mixed solution of Ni- and Co-salt in NaOH. The structure of LiNi1-xCoxO2 was analyzed by XR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nit cell const... LiNi1-xCoxO2 with x=0.1, 0.2, 0.3, 0.5 and 1 were prepared by co-precipitation of mixed solution of Ni- and Co-salt in NaOH. The structure of LiNi1-xCoxO2 was analyzed by XR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nit cell constants a and c decrease as the Co content increases. Although the change of unit cell constants can reflect the substitution of Co ions with Ni ions in the lab, the splits of the pairs of (006), (102) and (108), (110) in the XRD pattern can not reflect the presence of Ni2+ in the lithium s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Li(ni1-xCox)o2 ni^2+与Li^+有序性 ni-o八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γ-Al_2O_3催化剂上丙烯与Ni的相互作用——XPS EPR UV-DRS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秋莹 翟宇恺 +7 位作者 李轶 晁自胜 杨保平 罗继中 阎子峰 菅盘铭 王水菊 曾金龙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1-58,共8页
用 XPS研究了 Ni负载量对催化剂表面结构的影响 .选择负载量为 8%的 Ni/γ- Al2 O3催化剂 ,解迭出 Ni2 p3 /2 XPS,Eb(Ni O) =855.2 e V,Eb[Ni- O(T) ] =856.5 e V,Eb[Ni- O(O) ] =857.9e V;测定了不同温度通 H2 还原后吸附丙烯及不同温... 用 XPS研究了 Ni负载量对催化剂表面结构的影响 .选择负载量为 8%的 Ni/γ- Al2 O3催化剂 ,解迭出 Ni2 p3 /2 XPS,Eb(Ni O) =855.2 e V,Eb[Ni- O(T) ] =856.5 e V,Eb[Ni- O(O) ] =857.9e V;测定了不同温度通 H2 还原后吸附丙烯及不同温度吸附丙烯后 Ni2 p3 /2 及 C1 s XPS的变化 .对照EPR及 UV- DRS结果 ,推断丙烯在反应过程中形成 [Ni(C3H6 ) n] (1 -δ) +及 [Ni(C3H6 ) n] (2 -δ) + (n =1 ,2 )过渡态配位化合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丙烯过渡态配位化合物 结合能 镍/γ-氧化铝催化剂 吸附作用 表面结构 XPS EPR UV-DRS [ni-o(T)] [ni-o(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钡改性的Ni/γ-Al_2O_3催化剂用于甲烷部分氧化的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越 叶季蕾 +1 位作者 段华超 刘源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50-754,共5页
800℃、80 000h-1、CH4/O2/N2=14/7/79下比较了质量分数20%的N i/-γA l2O3和Ba改性的N i/-γA l2O3催化剂,用于甲烷部分氧化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结果表明,Ba的添加提高了镍基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BET和XRD表明,Ba的加入有利于高温... 800℃、80 000h-1、CH4/O2/N2=14/7/79下比较了质量分数20%的N i/-γA l2O3和Ba改性的N i/-γA l2O3催化剂,用于甲烷部分氧化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结果表明,Ba的添加提高了镍基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BET和XRD表明,Ba的加入有利于高温焙烧下抑制大颗粒的N iA l2O4的形成,保持了高比例的活性镍组分,提高了催化剂催化活性。常压下,xCH4接近100%,sCO、sH2达到92.2%和98.1%,催化剂15h内活性稍微下降。Ba的加入使A l2O3的晶型转化温度由800℃提高到900℃,提高了载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部分氧化 BA 活性 niAl2o4 ni/γ-Al2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热带测雨卫星的测雨雷达资料对1997/1998年ElNio后期热带太平洋降水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30
15
作者 李锐 傅云飞 赵萍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5-235,i002,共12页
利用热带测雨卫星的测雨雷达 (TRMMPR)的探测结果 ,对 1 997 1 998年ElNin~o后期热带太平洋的降水结构进行了研究 ,并对比了非ElNin~o的 1 999年和 2 0 0 0年的同期降水情况 ,取得如下结果 :( 1 ) 1 997 1 998ElNin~o后期与非ElNin~... 利用热带测雨卫星的测雨雷达 (TRMMPR)的探测结果 ,对 1 997 1 998年ElNin~o后期热带太平洋的降水结构进行了研究 ,并对比了非ElNin~o的 1 999年和 2 0 0 0年的同期降水情况 ,取得如下结果 :( 1 ) 1 997 1 998ElNin~o后期与非ElNin~o期间相比 ,1 997 1 998ElNin~o后期 ,热带东、中太平洋层云降水和对流云降水的比例明显增大、平均降水率也增大 ,并且层云强降水的比例增多 ,而层云弱降水比例减少。 ( 2 )在非ElNin~o期间 ,热带东、中太平洋对流云降水系统较为浅薄 ,冻结层高度比西太平洋低约 0 5km ;而在 1 997 1 998ElNin~o后期 ,这种差异明显减小 ,热带东、中太平洋对流云降水和层云降水都变得深厚 ;对流云降水和层云降水的降水率随高度的变化也发生了变化。 ( 3)对大气环流的分析表明 ,对应于降水结构的变化 ,热带太平洋地区的高空辐合辐散分布也发生了改变 ,导致Walker环流在 1 997 1 998ElNin~o后期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测雨卫星 nino 1998年 热带太平洋 降水结构 El 后期 雷达资料 WALKER环流 中太平洋 2000年 1999年 太平洋地区 对流云 测雨雷达 探测结果 降水系统 西太平洋 大气环流 辐合辐散 降水率 层云 比例 强降水 分析表 增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Ni-La_2O_3纳米复合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30
16
作者 薛玉君 朱荻 +1 位作者 靳广虎 赵飞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共6页
用复合电沉积方法制备了Ni-La2O3纳米复合镀层,研究了La2O3纳米颗粒含量对纳米复合镀层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在干摩擦条件下,随着La2O3纳米颗粒含量的增加,纳米复合镀层的摩擦系数降低,耐... 用复合电沉积方法制备了Ni-La2O3纳米复合镀层,研究了La2O3纳米颗粒含量对纳米复合镀层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在干摩擦条件下,随着La2O3纳米颗粒含量的增加,纳米复合镀层的摩擦系数降低,耐磨性能提高;La2O3质量分数为3.1%的纳米复合镀层的摩擦系数最低,耐磨性能最佳;纯Ni镀层呈现严重的粘着磨损特征,而纳米复合镀层主要呈现轻微磨粒磨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ni—La2o3纳米复合镀层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对Ni/Al_2O_3催化剂CO甲烷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7
作者 詹吉山 郭翠梨 +1 位作者 张俊涛 张金利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9-593,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TiO2含量的TiO2-Al2O3复合载体,并通过浸渍法制备了NiO/TiO2-Al2O3催化剂。分别考察了不同TiO2含量的NiO/TiO2-Al2O3催化剂及反应温度对CO甲烷化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复合载体中TiO2质量分数...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TiO2含量的TiO2-Al2O3复合载体,并通过浸渍法制备了NiO/TiO2-Al2O3催化剂。分别考察了不同TiO2含量的NiO/TiO2-Al2O3催化剂及反应温度对CO甲烷化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复合载体中TiO2质量分数为30%,反应温度为350~450℃时,催化剂催化活性较高。利用N2吸附-脱附(BET)、X射线衍射(XRD)及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手段对催化剂物化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加入适量的TiO2能抑制镍铝尖晶石NiAl2O4物种的生成,改善NiO的表面分散性能,避免大晶粒NiO的形成,也改善了催化剂的还原性能,从而提高催化剂的CO甲烷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甲烷化 Tio2助剂 ni/AL2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2+)在γ-Al_2O_3上的分散状态及负载型Ni/γ-Al_2O_3催化剂的α-蒎烯加氢活性(英文) 被引量:15
18
作者 任世彪 邱金恒 +3 位作者 王春燕 许波连 范以宁 陈懿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21-1028,共8页
用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散射光谱(UV-VisDRS)、程序升温还原(TPR)、CO化学吸附和微反测试等方法研究了Ni2+在γ-Al2O3上的分散状态和负载型Ni/γ-Al2O3催化剂的α-蒎烯加氢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当Ni2+负载量远低于其在γ-Al2O3... 用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散射光谱(UV-VisDRS)、程序升温还原(TPR)、CO化学吸附和微反测试等方法研究了Ni2+在γ-Al2O3上的分散状态和负载型Ni/γ-Al2O3催化剂的α-蒎烯加氢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当Ni2+负载量远低于其在γ-Al2O3载体表面分散容量时,Ni2+优先嵌入载体表面四面体空位,随着Ni2+负载量的增加,嵌入载体表面八面体空位Ni2+的比例增大。由于八面体Ni2+易被还原为金属态Ni0,NiO/γ-Al2O3样品的还原度随Ni2+负载量的增加而大幅度地增加,经氢还原所得Ni/γ-Al2O3催化剂的CO吸附量和α-蒎烯加氢催化活性大幅度增加。对La2O3助剂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散在γ-Al2O3上的La3+物种可阻止Ni2+嵌入γ-Al2O3表面四面体空位,增大了八面体Ni2+物种所占比例,提高了催化剂的还原度,故Ni-La2O3/γ-Al2O3催化剂催化活性高于Ni/γ-Al2O3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γ-Al2o3茹nio/γ-Al2o3 分散状态 催化加氢 Α-蒎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 Nio事件期间南海环流的异常特征 被引量:10
19
作者 邢延松 程国胜 +1 位作者 舒业强 王东晓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1-209,共9页
基于CORA再分析资料对南海环流的季节特征和其受ElNio事件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冬季整个南海海区表现为一个大的气旋式环流,夏季南海北部是气旋式环流,南部是一个反气旋式环流。通过对南海海区异常流场进行MV-EOF分解,分析其前... 基于CORA再分析资料对南海环流的季节特征和其受ElNio事件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冬季整个南海海区表现为一个大的气旋式环流,夏季南海北部是气旋式环流,南部是一个反气旋式环流。通过对南海海区异常流场进行MV-EOF分解,分析其前两个模态,其空间型主要体现了南海环流冬季和夏季的特征,对应的时间系数与Nio3.4_NDJ指数有很好的相关性。通过分析南海环流在1986—2008年间ElNio年份的异常流场和异常流函数场,证明了MV-EOF分解后得到的联合时间系数所反映各阶段南海环流的季节特征与ElNio事件有相关性,即在8月[0],南海南部异常流函数场表现为反气旋式环流,北部为气旋式环流,南海夏季环流被增强,且ElNio事件时间尺度越长,北部的气旋式异常流场的影响范围就越大;在12月[0],南海除了东南部外,其余整个海区异常流函数场主要表现为反气旋式环流,冬季环流被减弱;在8月[+1],南海夏季流场强度都被削弱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环流 季节特征 MV-EoF EL nio 异常流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 Nio事件发生和消亡中热带太平洋纬向风应力的动力作用 Ⅱ.模式结果分析 被引量:27
20
作者 严邦良 黄荣辉 张人禾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0-172,共13页
为了分析 EI Nio事件发生和消亡中热带太平洋纬向风应力的动力作用,建立一个类似于Zebiak的简单热带海洋数值模式,在观测到的风应力异常的强迫下,模拟赤道太平洋地区 1971年1月至 1998年8月海表温度异常的变... 为了分析 EI Nio事件发生和消亡中热带太平洋纬向风应力的动力作用,建立一个类似于Zebiak的简单热带海洋数值模式,在观测到的风应力异常的强迫下,模拟赤道太平洋地区 1971年1月至 1998年8月海表温度异常的变化。结果表明,模式对观测的Nio3区海表温度异常(SSTA)有很好的模拟能力。模拟和观测Ni区SSTA之间的相关系数可达 0.90。模式对 El Nio事件期间赤道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随时间变化也有较好的模拟能力。为了分析El Nio期间SSTA的空间分布及其随时间变化的动力学机制,还对1986~1989年 ENSO循环期间赤道太平洋地区观测的 SSTA的传播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模式较好地模拟出了观测到的赤道太平洋地区SSTA的传播特征,即从1986年底至1987年 4月, SSTA具有向东传播的特征,从 1987年 6月至 1988年 2月具有向西传播的特征。动力学分析的结果表明,赤道中西太平洋地区的缔向风应力异常对 El Nio事件的发生和消亡具有重要作用。赤道中西太平洋地区的西风异常可强迫出东传的Kelvin波,这个东传的 Kelvin波对正 SSTA的东传起主要作用,当这个东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SBY波 KELVIN波 纬向风应力 厄尔尼诺事件 太平洋 动力作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