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芩总黄酮对金葡菌肺感染模式识别受体TLR2/Nod2及其相关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玉刚 吴昊 +4 位作者 孟甄 兰嘉琦 游雪甫 邢东明 杜力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66-870,共5页
目的观察黄芩总黄酮对金葡菌感染后肺脏模式识别受体TLRs和Nods及其相关炎性因子表达的作用,探讨其抗炎药理可能的作用靶点和机制。方法通过构建体外金葡菌感染鼠肺上皮细胞和体内金葡菌急性小鼠肺感染模型,利用RT-PCR技术,通过多种给... 目的观察黄芩总黄酮对金葡菌感染后肺脏模式识别受体TLRs和Nods及其相关炎性因子表达的作用,探讨其抗炎药理可能的作用靶点和机制。方法通过构建体外金葡菌感染鼠肺上皮细胞和体内金葡菌急性小鼠肺感染模型,利用RT-PCR技术,通过多种给药形式观察TLR2/Nod2和下游相关炎性因子的mRNA的表达,金葡菌的增殖数量,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靶点和机制。结果黄芩总黄酮不能减少侵入到胞内的活菌数目,但可以下调由于金葡菌侵入导致的TNF-α的大量合成。金葡菌侵入后Nod2表达大幅升高,黄芩总黄酮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和TNF-α的变化呈现一定的相关性。TLR2/MyD88的表达无变化。结论黄芩总黄酮的抗炎作用可能与其下调Nod2受体表达进而抑制下游炎性因子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总黄酮 金葡菌 抗炎作用 TLR2 nod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d2与克罗恩病相关性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倪海键 张新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8期878-881,共4页
Nod2(Card15)及其相关的Nod1(Card4)都属于近年来研究较多的Nod分子家族。Nod蛋白最初被描述为细胞内Caspase和核因子-κB(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因子。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的深入,NOD2(CARD15)基因与克罗恩病(CD)易患体质... Nod2(Card15)及其相关的Nod1(Card4)都属于近年来研究较多的Nod分子家族。Nod蛋白最初被描述为细胞内Caspase和核因子-κB(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因子。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的深入,NOD2(CARD15)基因与克罗恩病(CD)易患体质的关系逐渐明确。与此同时,生物化学研究证实Nod1及Nod2是细菌肽聚糖成分的细胞内识别分子。作者就Nod蛋白介导的细胞内细菌识别与CD的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d2蛋白 nod2(CARD15)基因 细胞内模式识别 克罗恩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对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黏膜NOD2与TNF-α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唐庆 范恒 +2 位作者 胡慧 寿折星 刘星星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研究NOD2在实验性大鼠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探讨氧化苦参碱对实验性大鼠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和氧化苦参碱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均采用三硝基苯磺酸造模。... 目的研究NOD2在实验性大鼠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探讨氧化苦参碱对实验性大鼠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和氧化苦参碱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均采用三硝基苯磺酸造模。氧化苦参碱组给予苦参素注射液肌内注射,美沙拉嗪组给予美沙拉嗪纯化水溶液灌胃,模型组肌内注射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共15 d。观察大鼠结肠黏膜大体形态及组织病理评分,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结肠黏膜NOD2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实验大鼠结肠黏膜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NOD2蛋白、TNF-α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美沙拉嗪组、氧化苦参碱组大鼠结肠黏膜NOD2蛋白、TNF-α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P<0.05)。结论结肠黏膜NOD2蛋白过度表达、TNF-α分泌增多参与了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过程,而氧化苦参碱可以通过抑制NOD2蛋白过度表达、降低TNF-α分泌起到减轻结肠黏膜炎症和保护结肠黏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结肠炎 nod2蛋白 Α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D1/NOD2介导的信号通路在小鼠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腺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徐丹丹 杨彬 +1 位作者 孙志鹏 武瑞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28-531,共4页
为研究NOD1/NOD2介导的信号通路在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引发小鼠乳腺炎中的作用,本实验通过人工接种不同剂量的S.aureus复制小鼠乳腺炎模型,利用组织切片法观察小鼠乳腺病理变化,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乳腺组织中NOD1、NOD2、下... 为研究NOD1/NOD2介导的信号通路在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引发小鼠乳腺炎中的作用,本实验通过人工接种不同剂量的S.aureus复制小鼠乳腺炎模型,利用组织切片法观察小鼠乳腺病理变化,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乳腺组织中NOD1、NOD2、下游的受体作用蛋白2(RIP2)、核转录因子κB(NF-κB)以及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的m RNA转录水平。结果显示,接种S.aureus的小鼠乳腺组织中炎性细胞增多,NOD1、NOD2、RIP2、NF-κB、IL-6、TNF-α的m RNA转录水平比未接种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TNF-α、IL-6的m RNA转录水平变化与NOD1/NOD2相一致。以上结果表明NOD1/NOD2受体及其介导的炎性信号通路参与了S.aureus感染小鼠乳腺的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小鼠 乳腺炎 NOD1/nod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素注射液对TNBS诱导的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NOD2及IL-6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唐庆 胡慧 +2 位作者 范恒 寿折星 刘星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2期1594-1597,共4页
目的:研究NOD2在实验性大鼠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探讨苦参素注射液(OMT)对实验性大鼠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和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和OMT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未行造模,其余3组均采用... 目的:研究NOD2在实验性大鼠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探讨苦参素注射液(OMT)对实验性大鼠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和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和OMT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未行造模,其余3组均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造模。OMT组大鼠给予肌肉注射OMT,美沙拉嗪组大鼠给予美沙拉嗪混悬液灌胃,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均以蒸馏水灌胃,观察实验大鼠结肠黏膜大体形态及组织病理评分,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结肠黏膜NOD2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实验大鼠结肠黏膜IL-6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NOD2蛋白、IL-6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美沙拉嗪组、OMT组大鼠结肠黏膜NOD2蛋白、IL-6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OMT组大鼠结肠黏膜损伤、结肠黏膜病理组织学评分较模型组明显改善。结论:结肠黏膜NOD2蛋白过度表达、IL-6分泌增多参与了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过程,而OMT可以通过抑制NOD2蛋白过度表达、降低IL-6分泌,起到减轻结肠黏膜炎症,保护结肠黏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d2蛋白 三硝基苯磺酸 结肠炎 苦参素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D2基因对舌鳞癌Tca811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苏铭扬 杨宏宇 +4 位作者 朱汝妃 杨辉俊 沈时岳 邬腊梅 王锋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0-514,共5页
目的:观察NOD2基因对舌鳞癌Tca8113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NOD2表达载体(NOD2-pEZ-M29)和NOD2-shRNA表达载体,分别转染舌鳞癌Tca8113细胞48 h后,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NOD2和HBD-2分子及蛋白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 目的:观察NOD2基因对舌鳞癌Tca8113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NOD2表达载体(NOD2-pEZ-M29)和NOD2-shRNA表达载体,分别转染舌鳞癌Tca8113细胞48 h后,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NOD2和HBD-2分子及蛋白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比例。结果:转染NOD2表达载体的Tca8113细胞NOD2和HBD-2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细胞增殖速度较对照组慢,凋亡较对照组高;转染NOD2-shRNA载体的Tca8113细胞NOD2和HBD-2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细胞增殖速度较对照组快,凋亡较对照组低。结论:NOD2可促进舌鳞癌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在舌鳞癌细胞中,NOD2与HBD-2的表达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鳞癌 TCA8113细胞 基因 nod2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黄芩苷对TLRs-NOD2的调控探讨肺、脑相关炎性反应的共同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慧颖 袁梽漪 +6 位作者 柴玉爽 王玉刚 赵爽 陈勃杭 雷帆 邢东明 杜力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95-1200,共6页
目的:通过研究黄芩苷对脑缺血和肺炎模型中TLRs-NOD2受体的影响,探讨肺、脑相关炎性病变的共同机制。方法:分别建立小鼠脑缺血再灌和急性肺炎模型,造模后对小鼠腹腔注射黄芩苷,检测小鼠脑和肺组织中TLR2/4、NOD2和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 目的:通过研究黄芩苷对脑缺血和肺炎模型中TLRs-NOD2受体的影响,探讨肺、脑相关炎性病变的共同机制。方法:分别建立小鼠脑缺血再灌和急性肺炎模型,造模后对小鼠腹腔注射黄芩苷,检测小鼠脑和肺组织中TLR2/4、NOD2和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脑损伤模型小鼠脑组织和肺组织中,TLR2/4、NOD2和TNFα显著高表达,黄芩苷能够不同程度的下调这些因子;肺炎模型小鼠脑组织和肺组织中,TLR2/4、NOD2和TNFα不同程度的高表达,黄芩苷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抑制这些因子。结论:黄芩苷对TLR2/4、NOD2受体及下游炎性因子TNFα存在着显著的调控作用,这种调控作用及对炎性反应的影响可能是其对肺、脑病变作用的共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TLRS nod2 脑缺血再灌 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d2-Rip2信号通路在短肽载体PepT1介导的细菌产物引发小肠黏膜炎性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马国光 石斌 +3 位作者 刘景全 杨婉花 张宏泽 万晟霞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58-363,共6页
目的:探讨Nod2-Rip2-NF-κB信号通路在PepT1转运细菌产物酰基二肽(MDP)诱导小肠黏膜炎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实验对照组、MDP灌注组和PepT1竞争抑制组,每组20只。正常组大鼠不作处理,其余三组分别给予Krebs-R... 目的:探讨Nod2-Rip2-NF-κB信号通路在PepT1转运细菌产物酰基二肽(MDP)诱导小肠黏膜炎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实验对照组、MDP灌注组和PepT1竞争抑制组,每组20只。正常组大鼠不作处理,其余三组分别给予Krebs-Ringer缓冲液、加细菌产物MDP的缓冲液、加MDP和Gly-Gly的缓冲液灌注4 h。大鼠处死后采集小肠标本,检测小肠组织的病理变化和黏膜中Nod2和Rip2 mRNA表达、NF-κB活性和炎性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结果:小肠组织病理学表明,MDP可引起炎性细胞的聚集和肠黏膜损伤。大鼠小肠内灌注MDP后,其黏膜中Nod2与Rip2mRNA的表达、NF-κB的结合活性以及炎性物质MPO、IL-8、TNF-α的表达均较正常组和实验对照组明显升高。上述表现被营养性二肽Gly-Gly明显抑制。结论:Nod2-Rip2-NF-κB信号通路在PepT1转运细菌产物并激活肠道炎性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pT1 细菌产物 细胞内模式识别受体nod2 小肠炎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促进奶牛乳腺上皮细胞NOD2的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彬 吕红发 +2 位作者 孙东波 王建发 武瑞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41-745,共5页
目的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2(NOD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热灭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刺激BMEC,金黄色葡萄球菌以感染复数(MOI)100∶1感染细胞0.5、1、1.5、2、2.5、3、3.5... 目的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2(NOD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热灭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刺激BMEC,金黄色葡萄球菌以感染复数(MOI)100∶1感染细胞0.5、1、1.5、2、2.5、3、3.5、4 h,以MOI 10∶1、20∶1、40∶1、100∶1感染细胞2 h;用(0、10~4、10~5、10~6、10~7、10~8)集落形成单位(CFU)/mL热灭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刺激细胞后,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NOD2 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感染细胞0.5~4 h,NOD2 mRNA和蛋白含量较未感染组显著升高,不同MOI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细胞后,随着MOI的增加,NOD2 mRNA和蛋白水平也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的热灭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处理细胞的NOD2 mRNA和蛋白含量无显著变化。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促进BMEC NOD2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2(nod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式识别受体NOD2在髓样分化蛋白88缺陷小鼠抗分枝杆菌感染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锦屏 陈少红 +3 位作者 张倩 汤业珍 韩怀钦 魏军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模式识别受体NOD2信号在髓样分化蛋白88缺陷(MyD88-/-)小鼠中的表达与免疫功能。方法通过PCR技术鉴定MyD88^(-/-)小鼠、野生型C57BL/6小鼠,分别用分枝杆菌减毒株(卡介苗,BCG)经气管滴入建立肺部感染模型,以磷酸缓冲盐溶液(PBS)... 目的探讨模式识别受体NOD2信号在髓样分化蛋白88缺陷(MyD88-/-)小鼠中的表达与免疫功能。方法通过PCR技术鉴定MyD88^(-/-)小鼠、野生型C57BL/6小鼠,分别用分枝杆菌减毒株(卡介苗,BCG)经气管滴入建立肺部感染模型,以磷酸缓冲盐溶液(PBS)气管滴入为阴性对照,感染24h后,收集外周血,无菌取肺脏。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小鼠中NOD2基因与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小鼠外周血中白介素6(IL-6)含量。结果与PBS对照组相比,BCG感染组NOD2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而MyD88^(-/-)小鼠相比野生型小鼠NOD2蛋白表达量更高;两种小鼠中BCG感染组均比PBS对照组NOD2蛋白表达量更高;两种小鼠中BCG感染后外周血IL-6的含量比PBS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yD88依赖途径功能缺失时,BCG可激活NOD2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卡介苗 模式识别受体nod2 髓样分化蛋白88 白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D2信号增强对负载白血病抗原的树突状细胞的作用研究
11
作者 韩丹壘 王海燕 +3 位作者 郭静明 易虹 曾一芹 艾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91-1596,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胞壁酰二肽(muramyldipeptide,MDP)激活NOD2信号通路对白血病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的免疫调控影响。采用梯度离心法获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NC),体外给予... 本研究旨在探讨胞壁酰二肽(muramyldipeptide,MDP)激活NOD2信号通路对白血病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的免疫调控影响。采用梯度离心法获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NC),体外给予3种细胞因子诱导培养7 d,第5 d给予白血病细胞株HL-60冻融抗原致敏DC,DC诱导成熟后,给予MDP(2000 ng/ml,24 h)刺激各组细胞。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NOD2 mRNA和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组DC表面分子,ELISA法检测各组DC培养上清中IL-12和p40表达。结果显示:MDP作用于经不同方式处理的DC后,可以刺激NOD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以负载白血病细胞株HL-60冻融抗原并给予MDP刺激DC组(致敏DC+MDP组)最高,其显著高于仅给予MDP刺激无负载抗原DC组(DC+MDP组)和无MDP刺激致敏D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表面分子(HLA-DR、CD80、CD83、CD86、CD40)在致敏DC+MDP组表达明显高于DC+MDP组和致敏DC组,未处理DC表达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地发现,致敏DC+MDP组分泌细胞因子IL-12 p40最高为(898.30±61.08)pg/ml,显著高于DC+MDP组(573.86±32.09)pg/ml和致敏DC组(365.03±28.8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P可明显上调致敏DC中NOD2 mRNA和蛋白表达,同时促进致敏DC表面HLA-DR、协同共刺激分子、黏附分子表达及炎性因子IL-12和p40分泌。本研究有望为DC在白血病免疫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胞壁酰二肽 nod2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孕母胎界面固有模式识别受体NOD1/NOD2的表达
12
作者 聂晓露 孟丽丽 +4 位作者 张媛媛 陈慧 王瞾华 陈欣 张建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明确早期妊娠母胎界面中固有模式识别受体NOD1/NOD2的表达情况。【方法】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Real-Time PCR法检测12例早孕期绒毛及蜕膜组织中NOD1/NOD2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绒毛组织中NOD1/NOD2主要定位于绒... 【目的】明确早期妊娠母胎界面中固有模式识别受体NOD1/NOD2的表达情况。【方法】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Real-Time PCR法检测12例早孕期绒毛及蜕膜组织中NOD1/NOD2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绒毛组织中NOD1/NOD2主要定位于绒毛滋养细胞胞质中,蜕膜组织也检测到NOD1/NOD2分子的表达。在mRNA水平上,绒毛组织中NOD1/NOD2的表达量高于蜕膜基质细胞(DSC),分别为P=0.03和P=0.009;DSC中NOD1的表达量高于NOD2,P=0.029,差异具有显著性。绒毛组织中NOD2的表达高于NOD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D1/NOD2在早孕期母胎界面中绒毛组织有表达,可能参与胚泡的着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胎界面 固有免疫 NOD1 nod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D1和NOD2基因在牦牛雄性生殖器官中的表达检测
13
作者 余树民 李计尚 +4 位作者 张于 廖纯颖 姚学萍 沈留红 曹随忠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1-264,共4页
为了解NOD1和NOD2基因在牦牛生殖系统中的表达情况,从脾脏组织总RNA中RT-PCR扩增牦牛NOD1和NOD2基因,半定量RT-PCR分析NOD1和NOD2 mRNA在牦牛雄性生殖组织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NOD1在脾脏、睾丸、附睾头、附睾体、附睾尾、输精管和阴... 为了解NOD1和NOD2基因在牦牛生殖系统中的表达情况,从脾脏组织总RNA中RT-PCR扩增牦牛NOD1和NOD2基因,半定量RT-PCR分析NOD1和NOD2 mRNA在牦牛雄性生殖组织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NOD1在脾脏、睾丸、附睾头、附睾体、附睾尾、输精管和阴茎中均相对低表达,而NOD2在脾脏、睾丸、附睾头、附睾体、附睾尾、输精管和阴茎中均相对高表达。结果表明,NOD1和NOD2在牦牛雄性生殖组织中广泛表达,提示其在牦牛生殖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NOD1基因 nod2基因 组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卵对TNBS诱导小鼠结肠炎肠黏膜表达NOD2/CARD15的影响
14
作者 夏晨梅 张顺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2-166,共5页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卵对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sulfonic acid,2,4,6-TNBS)诱导小鼠结肠炎肠黏膜表达NOD2/CARD15的影响。方法实验小鼠(n=50)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n=10)、TNBS+生理盐水组(n=20)和TNBS+日本血吸虫卵...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卵对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sulfonic acid,2,4,6-TNBS)诱导小鼠结肠炎肠黏膜表达NOD2/CARD15的影响。方法实验小鼠(n=50)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n=10)、TNBS+生理盐水组(n=20)和TNBS+日本血吸虫卵组(n=20),后两组用TNBS溶液灌肠(100mg/kg)建立结肠炎模型,TNBS+日本血吸虫卵组在造模前第14天和第3天分别给予腹腔注射冰冻灭活血吸虫卵10000个(1mL冰生理盐水混悬液),TNBS+生理盐水组同时给予相同体积的冰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建模后第7天处死存活小鼠,用荧光定量RT-PCR(Real time PCR)法测定结肠组织的NOD2的mRNA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测定结肠组织NOD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TNBS+日本血吸虫卵组死亡率明显下降,结肠肉眼及组织病理炎症程度明显减轻;荧光定量RT-PCR分析显示,TNBS+生理盐水组较正常组结肠黏膜NOD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TNBS+日本血吸虫卵组较TNBS+生理盐水组NOD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Western blot分析显示,TNBS+生理盐水组NOD2的蛋白表达量较正常组增加了近3倍(P<0.01),TNBS+日本血吸虫卵组较TNSB+生理盐水组下降52.8%(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结肠炎时,黏膜NOD2/CARD15表达明显升高,日本血吸虫卵抗原可能通过下调NOD2/CARD15表达改善结肠炎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 6-三硝基苯磺酸 血吸虫卵 nod2/CARD15 炎症性肠病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内模式识别受体NOD2在皮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杨婷 蒋献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31-334,共4页
胞内模式识别受体NOD2(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 2)是新发现的一类参与天然免疫的胞质蛋白质家族——核苷酸结合寡聚域样受体中的重要蛋白受体,通过识别病原菌的模式抗原分子激活NF-κB(nuclear factor-kappa B)等核... 胞内模式识别受体NOD2(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 2)是新发现的一类参与天然免疫的胞质蛋白质家族——核苷酸结合寡聚域样受体中的重要蛋白受体,通过识别病原菌的模式抗原分子激活NF-κB(nuclear factor-kappa B)等核转录因子,释放炎性因子和抗菌肽等,在宿主抵御病原体感染的天然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NOD2不仅在介导皮肤天然免疫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其基因突变与多种皮肤病相关,如早发性结节病、Blau综合征和麻风等。该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NOD2及其与相关皮肤病的联系作简要阐述,为NOD2相关皮肤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个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d2 免疫 皮肤病 结节病 银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鲆NOD2基因的表达分析及在抗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过程中的功能 被引量:4
16
作者 曹丹丹 刘金相 +4 位作者 王志刚 张全启 齐洁 王旭波 于海洋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3-64,共12页
本研究利用实验室已建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转录组数据库预测得到牙鲆NOD2基因(PoNOD2),并利用PCR技术进行序列验证。同时,设计迟缓爱德华氏菌注射感染牙鲆成鱼和体外免疫刺激牙鲆鳃细胞系实验,探究PoNOD2基因在抗菌免疫反应中... 本研究利用实验室已建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转录组数据库预测得到牙鲆NOD2基因(PoNOD2),并利用PCR技术进行序列验证。同时,设计迟缓爱德华氏菌注射感染牙鲆成鱼和体外免疫刺激牙鲆鳃细胞系实验,探究PoNOD2基因在抗菌免疫反应中的作用。PoNOD2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2964 bp,编码988个氨基酸。PoNOD2蛋白有3种保守结构域,包括C-末端LRR,中心NACHT和N-末端CARD结构域。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所检测牙鲆组织中,迟缓爱德华氏菌的侵染能显著上调PoNOD2的表达。体外免疫刺激牙鲆鳃细胞系实验显示,在PGN、PolyⅠ:C和迟缓爱德华氏菌刺激下,PoNOD2表达上调。亚细胞定位显示,PoNOD2蛋白定位于牙鲆鳃细胞的细胞质中。在迟缓爱德华氏菌侵染牙鲆鳃细胞过程中,PoNOD2基因的过表达能够抑制细菌生长,并引起IL-1β、IL-6和IL-8等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上调。结果表明,PoNOD2在抑制迟缓爱德华氏菌生长以及调节牙鲆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模式识别受体 nod2 迟缓爱德华氏菌 牙鲆鳃细胞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4,NOD2和NLRP3在牙髓炎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7
作者 何琼琼 杨颖 +1 位作者 黄声富 樊明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96-499,共4页
目的:分析牙髓炎中TLR4、NOD2和NLRP3的表达特征。方法:收集健康、龋病及牙髓炎的患牙共47颗分为3个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单色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每组牙髓组织中TLR4、NOD2、NLRP3的表达。结果:健康组中TLR4、NOD2和NLRP3仅在成... 目的:分析牙髓炎中TLR4、NOD2和NLRP3的表达特征。方法:收集健康、龋病及牙髓炎的患牙共47颗分为3个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单色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每组牙髓组织中TLR4、NOD2、NLRP3的表达。结果:健康组中TLR4、NOD2和NLRP3仅在成牙本质细胞中少量表达。TLR4、NOD2和NLRP3在牙髓炎组及龋病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大量表达于排列紊乱的成牙本质细胞和多种炎症细胞中,而在炎性病灶周边的牙髓成纤维细胞中三者也有表达。结论:本研究表明TLR4、NOD2和NLRP3在炎性牙髓组织中表达同时增高,提示三者均与牙髓炎的进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R4 nod2 NLRP3 牙髓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H37Ra诱导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2基因敲除(NOD2-/-)小鼠的1型辅助T(Th1)细胞型免疫应答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少红 张倩 +3 位作者 刘俊彤 汤业珍 韩怀钦 梁锦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77-582,共6页
目的探讨1型辅助T(Th1)细胞的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及多功能T细胞在感染结核分枝杆菌H37Ra的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2基因敲除(NOD2-/-)小鼠中的作用.方法NOD2-/-小鼠与野生型C57BL/6小鼠气管分别滴入MTB减毒... 目的探讨1型辅助T(Th1)细胞的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及多功能T细胞在感染结核分枝杆菌H37Ra的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2基因敲除(NOD2-/-)小鼠中的作用.方法NOD2-/-小鼠与野生型C57BL/6小鼠气管分别滴入MTB减毒株H37Ra建立肺部感染模型并设立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4周后,取肺组织进行HE染色及病理评分;ELISA检测肺组织匀浆中TNF-α和IFN-γ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细胞中多功能CD4+T/CD8+T细胞的比例.结果NOD2-/-小鼠感染H-37Ra后肺组织炎症加重,肺组织TNF-α和IFN-γ含量增加.与生理盐水组相比,两种小鼠感染后,CD4+/CD8+T细胞中TNF-α+、IFN-γ+单阳性细胞及TNF-α+IFN-γ+细胞均显著增加;与C57BL/6小鼠感染组相比,NOD2-/-小鼠感染组体内TNF-α+CD4+T细胞、IFN-γ+CD4+T细胞及IFN-γ+CD8+T细胞显著增加.结论H37Ra可诱导NOD2-/-小鼠的Th1细胞型免疫应答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MTB) 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2(nod2)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γ干扰素(IFN-γ) 多功能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茄病镰刀菌对人角膜上皮细胞NOD2表达及相关炎症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豪亮 朱然 +3 位作者 张希熹 陆志峰 钱晶晶 梁舒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33-637,共5页
目的探讨茄病镰刀菌对人角膜上皮细胞(hCEC)中NOD2表达及下游炎症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hCEC分为对照组(无真菌刺激)、真菌刺激组(根据加入真菌浓度不同分为10^(3)、10^(4)、10^(5)、10^(6) CFU·mL^(-1)刺激组),... 目的探讨茄病镰刀菌对人角膜上皮细胞(hCEC)中NOD2表达及下游炎症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hCEC分为对照组(无真菌刺激)、真菌刺激组(根据加入真菌浓度不同分为10^(3)、10^(4)、10^(5)、10^(6) CFU·mL^(-1)刺激组),真菌刺激组分别刺激hCEC 4 h、8 h、12 h、16 h,RT-qPCR检测各组hCEC中NOD2 mRNA表达;10^(5) CFU·mL^(-1)茄病镰刀菌孢子刺激12 h、24 h、36 h,Western blot检测各组hCEC中NOD2蛋白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NOD2分子定位和表达;10^(3)、10^(4)、10^(5)、10^(6) CFU·mL^(-1)茄病镰刀菌孢子刺激hCEC 36 h,ELISA法检测各组hCEC培养上清液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含量。结果随着茄病镰刀菌孢子刺激浓度的升高和刺激时间的延长,hCEC中NOD2 mRNA表达逐渐升高,10^(5) CFU·mL^(-1)茄病镰刀菌孢子刺激8 h,hCEC中NOD2 mRNA相对表达水平达到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5) CFU·mL^(-1)茄病镰刀菌孢子刺激hCEC 12 h、24 h、36 h,hCEC中NOD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逐渐增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10^(5) CFU·mL^(-1)茄病镰刀菌孢子刺激24 h后,NOD2主要表达在hCEC细胞质中,其荧光分子表达强度显著增加。随着茄病镰刀菌孢子刺激浓度的增加,hCEC中相关炎症因子的分泌水平增加,10^(4)、10^(5)、10^(6) CFU·mL^(-1)茄病镰刀菌孢子刺激hCEC 36 h,IL-6、IL-8、TNF-α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茄病镰刀菌孢子刺激可上调hCEC中NOD2表达并促进相关炎症因子分泌,NOD2参与了hCEC抗茄病镰刀菌的固有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病镰刀菌 炎症因子 人角膜上皮细胞 nod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Nod2/MAPK/mTORs信号通路中关键因子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关立增 王亨 +3 位作者 刘俊俊 王娟 韩照清 毕崇亮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79-884,934,共7页
为探究硒(Se)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感染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 Nod2/MAPK/mTORs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本研究首先用不同浓度硒(2μmol/L、4μmol/L和8μmol/L)对bMECs进行预孵育,12 h后再经S.aureus感染处理。分别于感染后6 h、... 为探究硒(Se)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感染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 Nod2/MAPK/mTORs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本研究首先用不同浓度硒(2μmol/L、4μmol/L和8μmol/L)对bMECs进行预孵育,12 h后再经S.aureus感染处理。分别于感染后6 h、8 h和10 h收集bMECs提取其RNA,应用q PCR方法检测bMECs中Nod2、RIP2、JNK、AKT、mTOR、IL-8和IL-10 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S.aureus能显著提高bMECs中Nod2、RIP2、JNK、AKT和mTOR mRNA的转录水平(p<0.01),而硒能不同程度的抑制这些因子mRNA的转录水平(p<0.05或p<0.01)。此外,S.aureus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bMECs中IL-8和IL-10 mRNA的转录水平(p<0.05或p<0.01),而硒对S.aureus感染的bMECs中IL-8和IL-10 mRNA的转录水平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或p<0.01)。上述结果表明,硒可通过抑制Nod2/MAPK/mTORs信号通路的转导而减轻S.aureus诱导的bMECs的炎症反应。本研究为阐明硒能减轻S.aureus诱导的bMECs炎症反应的机制提供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nod2/MAPK/mTORs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