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9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双智能体D3QN的电网N-1新增风险防控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安军 黎梓聪 +2 位作者 周毅博 石岩 毕建航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8-869,I0005,共13页
城市电网在发生N-1故障后,极可能新增运行风险,导致N-1-1时出现大面积停电事故。为管控城市电网N-1后运行风险,该文提出一种改进双智能体竞争双深度Q网络(dueling double deep Q network,D3QN)的城市电网N-1风险管控转供策略。根据风险... 城市电网在发生N-1故障后,极可能新增运行风险,导致N-1-1时出现大面积停电事故。为管控城市电网N-1后运行风险,该文提出一种改进双智能体竞争双深度Q网络(dueling double deep Q network,D3QN)的城市电网N-1风险管控转供策略。根据风险管控原则,提出一种无需额外历史数据、考虑备自投装置、单供变电站风险和单供负荷母线风险的N-1场景指标;建立计及动作次序、指标间关系的负荷转供三阶段求解模型。以含预动作-变化探索值选择策略的改进双智能体D3QN方法,将负荷转供分为多个子转供环节学习,使转供思路清晰化,对动作空间进行降维,提高训练寻优效果,得到管控N-1风险的负荷转供策略。通过城市电网多场景算例分析,验证该文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电网 负荷转供 深度强化学习 n-1新增风险 双智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死亡抑制剂liproxstatin-1和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在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中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
2
作者 陈芳 袁良 +2 位作者 王歌 陈诗婷 郑则广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5,共8页
目的:对比铁死亡抑制剂liproxstatin-1(LIP-1)和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在博来霉素(bleomycin,BLM)诱导的肺纤维化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BLM组、BLM+NAC组、BLM+LIP-1组、NAC组和LIP-1... 目的:对比铁死亡抑制剂liproxstatin-1(LIP-1)和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在博来霉素(bleomycin,BLM)诱导的肺纤维化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BLM组、BLM+NAC组、BLM+LIP-1组、NAC组和LIP-1组。除对照组、NAC组和LIP-1组外,其余3组通过气管内滴注BLM建立肺纤维化模型。于建模前1 d,分别给予BLM+NAC组和BLM+LIP-1组灌服NAC、腹腔注射LIP-1。建模后14 d,评估各组小鼠的肺纤维化程度以及肺泡上皮细胞标志物、铁死亡相关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与NAC相比:(1)LIP-1更显著改善BLM诱导的小鼠体重及生存率下降;(2)LIP-1更显著减少肺纤维化范围、改善胶原沉积;(3)LIP-1更显著改善肺泡结构破坏,更显著抑制BLM引起的Ⅰ型肺泡上皮细胞标志物平足蛋白及Ⅱ型肺泡上皮标志物表面活性蛋白C的减少以及上皮-间充质转化;(4)LIP-1更显著抑制BLM诱导的铁死亡及相关分子血红素加氧酶1的增加。结论:与NAC相比,LIP-1改善肺纤维化的作用更为显著,机制上,可能与LIP-1能够抑制肺泡上皮细胞铁死亡有关。本研究为肺纤维化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见解,并为LIP-1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proxstatin-1 n-乙酰半胱氨酸 博来霉素 肺纤维化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网N-1下融合CNN与Transformer的综合能源系统静态安全校核
3
作者 陈厚合 丁唯一 +2 位作者 刘光明 李雪 张儒峰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18,共10页
风光等新能源高比例渗透衍生出大量的源-荷场景,电-气综合能源系统(IEGS)的N-1安全校核面临计算挑战。深度学习技术在处理大量数据时具备显著优势,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将评价电力系统安全性的Hyper-box和Hyper-ellipse判据推... 风光等新能源高比例渗透衍生出大量的源-荷场景,电-气综合能源系统(IEGS)的N-1安全校核面临计算挑战。深度学习技术在处理大量数据时具备显著优势,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将评价电力系统安全性的Hyper-box和Hyper-ellipse判据推广到天然气系统,并形成IEGS综合安全指标以划分子系统的运行状态;构建卷积神经网络(CNN)-Transformer神经网络以适应量测数据与校核目标的非线性关系,实现快速校核;考虑到系统数据的量纲和数值差异大以及系统状态离散化的特点,分别对数据进行Z-score标准化和独热编码数值化以提升校核精度,并设计改进焦点损失函数以进一步提取不同的场景下天然气系统运行状态的变化规律。以含高比例新能源的综合能源系统(E5G5、E39G20系统)为算例,验证所提方法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综合能源系统 n-1安全校核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Transformer神经网络 改进焦点损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DDPG算法的N-1潮流收敛智能调整方法
4
作者 陈东旭 陈胜硕 +3 位作者 许智光 李岩松 陈兴雷 刘君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98,共11页
N-1状态下潮流不收敛问题对N-1校验和电网的安全运行造成极大困扰,但当前的潮流收敛研究主要集中于静态潮流,且调整方法不仅动作有效性低,也难以兼顾快速性和成功率。因此提出一种基于BNN-DS的DDPG改进算法,通过深度强化学习对N-1潮流... N-1状态下潮流不收敛问题对N-1校验和电网的安全运行造成极大困扰,但当前的潮流收敛研究主要集中于静态潮流,且调整方法不仅动作有效性低,也难以兼顾快速性和成功率。因此提出一种基于BNN-DS的DDPG改进算法,通过深度强化学习对N-1潮流不收敛网络进行智能调整。首先,根据N-1方案校验元件类型及潮流重载量等指标确定了方案的调整措施,通过广度优先算法确定调整元件组以保证动作的有效性,根据CRITIC权重法计算了多重奖励之和,据此,设计了N-1潮流收敛调整MDP模型。其次对MDP模型中所用DDPG算法进行改进,搭建了轻量BNN网络以降低计算复杂度、提高计算速度,设计了高奖励经验池以及存量判定机制以优化模型的收敛性。最后,在某分部2179节点网络和某分部12732节点网络上对改进算法进行测试验证,结果表明基于BNN-DS的DDPG改进算法比传统方法的成功率提高36.535%,平均用时减少95.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强化学习 n-1潮流收敛 神经网络 DDPG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药生长素运输载体基因的表达特点及其对N-(1-奈基)邻氨甲酰苯甲酸的响应
5
作者 尹冬 徐升胜 +4 位作者 段延碧 程园 郭凤根 王仕玉 龙雯虹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39,共8页
为了探讨生长素运输载体基因AUXs和PINs在山药(Dioscorea opposita)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通过筛选合适的内参基因,系统研究了生长素运输载体基因AUXs和PINs在山药不同部位茎蔓及其他组织中的... 为了探讨生长素运输载体基因AUXs和PINs在山药(Dioscorea opposita)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通过筛选合适的内参基因,系统研究了生长素运输载体基因AUXs和PINs在山药不同部位茎蔓及其他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以及其对N-(1-奈基)邻氨甲酰苯甲酸(NPA)的响应。结果如下:利用Delta Ct、NormFinder、geNorm和Comparative△Ct软件对8个候选内参基因(MYB、GADPH、TRX-2、ACT-1、EF-1α、F-box、HIS、α-TUB)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筛选出MYB基因可用作山药不同部位茎蔓中生长素运输载体基因表达分析的内参基因。RT-qPCR分析结果表明,DoAUX2、DoAUX3、DoPIN1、DoPIN3和DoPIN7基因在山药茎蔓幼嫩部位的上端表达量高于下端表达量;DoAUX1、DoAUX2和DoPIN3基因在茎蔓成熟部位的上端表达量高于下端表达量;DoPIN3基因在茎蔓幼嫩部位和成熟部位的上端表达量高于下端。生长素运输载体基因在山药茎尖、叶片、根系、珠芽、雄花及雌花中均有表达,其中,DoAUX1、DoAUX2和DoPIN7基因在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DoAUX3和DoPIN1基因在茎尖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DoPIN3和DoPIN6基因在根系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表现出明显的组织特异性。与清水对照相比,NPA处理显著影响DoAUX1、DoAUX2、DoAUX3、DoPIN1、DoPIN3、DoPIN6和DoPIN7基因的表达,且大多表现为下调表达。综上,生长素运输载体基因通过调控生长素在山药不同组织中的分布调控其生长发育,NPA能通过调控生长素运输载体基因的表达影响生长素在山药植株中的运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素运输载体基因 山药 表达特点 茎蔓 n-(1-奈基)邻氨甲酰苯甲酸(N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N-1安全准则和低碳经济贡献度的电力系统优化规划
6
作者 张玉敏 于子涵 +3 位作者 叶平峰 吉兴全 杨明 王成福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33-42,共10页
为充分挖掘不同元件对电力系统运行经济性和低碳性的潜在价值,降低系统运行的安全风险,提出一种计及N-1安全准则和元件低碳经济贡献度(LCEC)的电力系统双层规划模型。其中,规划层通过LCEC刻画各待建机组和线路对系统低碳性和经济性的贡... 为充分挖掘不同元件对电力系统运行经济性和低碳性的潜在价值,降低系统运行的安全风险,提出一种计及N-1安全准则和元件低碳经济贡献度(LCEC)的电力系统双层规划模型。其中,规划层通过LCEC刻画各待建机组和线路对系统低碳性和经济性的贡献程度,将贡献结果结合N-1安全准则以隶属度函数的形式融入规划决策目标中,实现低碳性和经济性在空间上的优化匹配;运行层以剖析低碳运行与经济运行协同能力为目标,计算当前规划方案各待建机组和线路的LCEC,进而得到各机组和线路对电网低碳-经济协同运行的贡献权重。在此基础上,利用逐步扩展法逐一计算各线路有效性指标,并将其作为评判线路投建优先级的影响因素之一,降低了低碳-经济协同运行中潜在的安全风险。通过改进的PJM-5和IEEE RTS-24节点系统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规划 低碳-经济协同 低碳经济贡献度 n-1安全准则 隶属度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2-乙氧基乙基)-3-吗啉丙-1-胺为主体的双溶剂吸收剂用于CO_(2)捕集
7
作者 刘岳能 吴亚杰 +2 位作者 曹蒙欢 单楠烁 苟湘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1-529,共9页
为开发具备吸收负载量高、解吸率高和解吸能耗低的CO_(2)吸收剂,以N-(2-乙氧基乙基)-3-吗啉丙-1-胺(2-EEMPA)、2-氨基-2-甲基-1-丙醇(AMP)和哌嗪(PZ)为活性组分,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H_(2)O为溶剂,构建了3种吸收剂体系(2-EEMPA/DMF/H... 为开发具备吸收负载量高、解吸率高和解吸能耗低的CO_(2)吸收剂,以N-(2-乙氧基乙基)-3-吗啉丙-1-胺(2-EEMPA)、2-氨基-2-甲基-1-丙醇(AMP)和哌嗪(PZ)为活性组分,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H_(2)O为溶剂,构建了3种吸收剂体系(2-EEMPA/DMF/H_(2)O、2-EEMPA/AMP/DMF/H_(2)O和2-EEMPA/PZ/DMF/H_(2)O)。考察了3种吸收剂体系在不同活性组分、溶剂配比下对CO_(2)的吸收和解吸性能,并与质量分数30%单乙醇胺(30%MEA)水溶液(简称为30%MEA)进行了性能比较。结果表明,2-EEMPA、PZ、DMF、H_(2)O的质量比为20∶10∶40∶30的2-EEMPA/PZ/DMF/H_(2)O吸收剂(20E10P40D30H)具有最佳性能,CO_(2)解吸负载量达到0.573 mol CO_(2)/mol胺,是30%MEA(0.274 mol CO_(2)/mol胺)的2.09倍;在80℃下CO_(2)解吸率为82.7%,较30%MEA(54.6%)提高28.1%,且解吸能耗(18.9 kJ/g CO_(2))仅为30%MEA(54.6 kJ/g CO_(2))的34.6%;经过5次吸收-解吸循环后,20E10P40D30H的CO_(2)吸收负载量仍保持在0.609 mol CO_(2)/mol胺,比30%MEA(0.369 mol CO_(2)/mol胺)提高了6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 n-(2-乙氧基乙基)-3-吗啉丙-1-胺 双溶剂 复配 解吸能耗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点整合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α-2,6-唾液酸转移酶1和N-乙酰氨基糖基转移酶Ⅲ的CHO工程细胞株构建
8
作者 李仙红 贾润清 +4 位作者 王友亮 漫未玲 朱天昊 阎新龙 林艳丽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6-585,共10页
对哺乳动物细胞CHO进行糖基化改造,用于生产蛋白质类药物。首先测定CHO细胞Rosa26位点的基因组序列,设计gRNA序列,利用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CRISPR/Cas9)技术,将着陆架整合到CHO细胞的Rosa26位点处。通过重叠PCR及无缝连接技术构建... 对哺乳动物细胞CHO进行糖基化改造,用于生产蛋白质类药物。首先测定CHO细胞Rosa26位点的基因组序列,设计gRNA序列,利用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CRISPR/Cas9)技术,将着陆架整合到CHO细胞的Rosa26位点处。通过重叠PCR及无缝连接技术构建3个糖基转移酶共同表达的打靶载体,分别是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B4GALT1)、α-2,6-唾液酸转移酶1(ST6GAL1)和N-乙酰氨基糖基转移酶Ⅲ(GnTⅢ),并利用重组酶介导的盒式交换技术(recombinase-mediated cassette exchange,RMCE)将3个糖基转基因酶基因定点整合到CHO Rosa26位点中。PCR证实了3个糖基转移酶成功定点整合Rosa26位点,qRT-PCR证实3个糖基转移酶的mRNA表达水平均在50000倍以上,蛋白质免疫印迹法证实3个糖基转移酶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均在4倍以上(P<0.001)。成功构建了Rosa26位点定点整合3个糖基转移酶的CHO工程细胞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 4半乳糖基转移酶 α-2 6-唾液酸转移酶1 n-乙酰氨基糖基转移酶Ⅲ 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技术 重组酶介导的盒式交换技术 中国仓鼠卵巢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服务启动N-策略控制下具有检修策略和不同到达率的M/G/1排队分析
9
作者 李丰芮 唐应辉 《运筹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27,共15页
本文以制造系统为背景,提出一个在服务启动N-策略控制下具有检修策略和不同到达率的M/G/1排队模型。首先运用更新过程理论、全概率分解技术和拉普拉斯变换,研究系统在任意时刻t队长的瞬态性质,得到了瞬态队长分布关于时间t的拉普拉斯变... 本文以制造系统为背景,提出一个在服务启动N-策略控制下具有检修策略和不同到达率的M/G/1排队模型。首先运用更新过程理论、全概率分解技术和拉普拉斯变换,研究系统在任意时刻t队长的瞬态性质,得到了瞬态队长分布关于时间t的拉普拉斯变换表达式。然后在瞬态分析的基础上,使用洛必达法则得到队长稳态分布的递推表达式。最后,在建立费用模型下,应用更新报酬定理,得到系统在长期运行下单位时间内的期望费用表达式,并通过数值实例讨论了系统启动服务的最优控制策略和最优检修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1排队 检修策略 服务启动n-策略 队长分布 最优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源荷不确定性和N-1安全约束的电力系统优化调度 被引量:5
10
作者 余雁琳 杨苹 +1 位作者 曾凯林 陈芯羽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4-674,共11页
大规模风电并网增加了系统运行的不确定因素,文章利用快速可调资源平抑风电和负荷波动引发的功率不平衡,并考虑备用调用过程减少对系统潮流的影响。首先分析了风电和负荷预测误差的概率分布模型;然后,建立含N-1网络安全机会约束和旋转... 大规模风电并网增加了系统运行的不确定因素,文章利用快速可调资源平抑风电和负荷波动引发的功率不平衡,并考虑备用调用过程减少对系统潮流的影响。首先分析了风电和负荷预测误差的概率分布模型;然后,建立含N-1网络安全机会约束和旋转备用机会约束的电力系统优化调度模型,以系统调度总成本最小为目标优化机组出力;最后,基于起作用整数变量的识别方法的Benders分解法处理N-1网络安全约束,提高求解效率。利用修正的IEEE30节点系统,验证了所提模型能够保障系统备用可用性、经济性和安全性,充分挖掘抽水蓄能的快速可调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并网 n-1安全 旋转备用 优化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北1号断裂带超深层断控缝洞型油藏井间连通性及影响因素
11
作者 罗荣 陈叔阳 +4 位作者 何云峰 王周 李文亮 刘刚波 王婋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8-447,共10页
超深层断控缝洞型油藏典型特征为深大断裂控储控藏,在多期构造成藏和古岩溶作用影响下,储集层非均质性强,应力敏感性强,油田开发过程中井间连通关系不明确,井间连通模式复杂,极大地影响着油井间注水、注气开发效果。作为指导碳酸盐岩断... 超深层断控缝洞型油藏典型特征为深大断裂控储控藏,在多期构造成藏和古岩溶作用影响下,储集层非均质性强,应力敏感性强,油田开发过程中井间连通关系不明确,井间连通模式复杂,极大地影响着油井间注水、注气开发效果。作为指导碳酸盐岩断控缝洞型油藏注水开发的基础工作,油藏井间连通情况的判断至关重要。提出多源数据融合的动态-静态协同分析方法,以静态连通单元划分结果为基础,根据生产动态资料和压力数据,综合运用开井静压分析、类干扰分析、生产特征相似性等方法,结合试井响应结果,对研究区静态连通单元的动态连通性进行判断,并对其变化进行分析,克服了传统井间连通性分析存在的多源数据融合不足及开发数据低效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北1号断裂带 超深层 断控油藏 井间连通性 类干扰分析法 生产动态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暹罗芽孢杆菌N-1对芒果果实采后贮藏品质和诱导抗病性的影响
12
作者 李佳怡 赵波 +3 位作者 邵远志 李雯 李蕊 邹士成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26,共11页
为探究拮抗菌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 N-1)对芒果果实贮藏品质和抗病性的影响,以‘台农’芒果为试材,经过菌液浸泡处理后于25℃下贮藏,并对芒果果实采后贮藏品质、抗病相关酶活性及对应基因转录水平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为探究拮抗菌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 N-1)对芒果果实贮藏品质和抗病性的影响,以‘台农’芒果为试材,经过菌液浸泡处理后于25℃下贮藏,并对芒果果实采后贮藏品质、抗病相关酶活性及对应基因转录水平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蒸馏水处理)相比,B.siamensis N-1处理能够有效抑制‘台农’芒果病情指数的升高,减少丙二醛(MDA)积累,延缓果实硬度下降,保持较高的总黄酮含量,维持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β-1,3-葡聚糖酶(GLU)、几丁质酶(CH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查尓酮异构酶(CHI)活性。转录组数据分析表明共有9987个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代谢途径、光合作用途径、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以及光合作用-天线蛋白途径中。B.siamensis N-1显著诱导了PAL和WRKY转录因子的基因表达量的上调。综上,暹罗芽孢杆菌可有效维持芒果果实的贮藏品质,诱导果实抗病相关基因表达,抑制病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果实 拮抗微生物 暹罗芽孢杆菌n-1 贮藏品质 诱导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ectivity Analysis of Cloned Genomic DNA of P1 Agent in vitro 被引量:3
13
作者 WEN Li-bin HE Kong-wang YANG Han-chun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43-46,共4页
The ultrastructure of porcine kidney(PK)-15 cells was examined after lipofectamine-aided transfection of the molecular clone of the P1 agent.PK-15 cells transfected with the tandem dimer of the P1molecular DNA clone h... The ultrastructure of porcine kidney(PK)-15 cells was examined after lipofectamine-aided transfection of the molecular clone of the P1 agent.PK-15 cells transfected with the tandem dimer of the P1molecular DNA clone had numbers of intracytoplasmic inclusions,and a few cells had intranuclear inclusions.Intracytoplasmic inclusions were round to oval and 0.1-0.3μm in diameter,and intranuclear inclusions,which were more electron dense,were of two general types:the first were round and small(0.1μm approximately)and the second were hexagonal and larger(0.4-0.8μm in diameter).Cells transfected with the tandem dimer of the P1 molecular DNA clone tested positive for P1 DNA at passage 5.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that the P1 molecular clone has infectivity in vitro and it will provide fundamental materials for further study of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P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 AGENT molecular CLONE in vitro infectivity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GM(1,m)_c model with time-lag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eformation analysis 被引量:3
14
作者 LI Zhi wei 1, LI Tao 1,ZHU Jian jun 1,WANG Ren qian 2 (1.College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Civil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 2.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Huaqiao University, Quanzhou 350029, Chin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1年第1期40-44,共5页
Originated in the early 1990s, SCGM(1, m ) c model has enjoyed widespread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s of urban planning, society economy prediction and modal control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none of these applications ... Originated in the early 1990s, SCGM(1, m ) c model has enjoyed widespread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s of urban planning, society economy prediction and modal control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none of these applications have taken account of time lag effects in the modeling process. Aiming at overcoming the defect, the authors introduced time lag items into SCGM(1, m ) c model and developed a SCGM(1, m ) c model with time lag, then discusses in detail some principal problems in the model, such as parameters estimation, model verifying, model prediction, etc. The model was used on a real slope monitoring project and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SCGM(1, m ) c model. The results show an improvement of average models precision from 1.321 to 0.238 and total average of relative prediction errors from 12.41% to 7.98% when the modeling data length ranges from 29 to 48 in the slope monitoring c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y system SCGM(1 m)c TIME-LAG deformation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entinel-1 SAR数据测量河道地形的适用性评价
15
作者 张瑶 刘万青 +2 位作者 龙永清 庞国伟 黄昌 《遥感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22,共9页
针对传统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测绘范围有限且成本极高等问题,文章利用哨兵1号(Sentinel-1)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生产DEM,并评价其表达河道地形的精度。... 针对传统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测绘范围有限且成本极高等问题,文章利用哨兵1号(Sentinel-1)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生产DEM,并评价其表达河道地形的精度。通过基线长度、相干性分析等筛选合适的Sentinel-1干涉影像对生成DEM,以实测的河道断面高程点为参考,与SRTM DEM、ASTER DEM、FABDEM等当前主流的高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生产的DEM总体上能够表达河道的地形形态,但实测高程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均方根误差在8.94~64.79 m之间。相对于SRTM等DEM数据,其空间分辨率有一定的优势,但高程精度的稳定性较差,主要误差原因包括地形复杂度和海拔高度等。在未来,随着相关限制因素影响的削弱,Sentinel-1干涉测量有望成为获取河道地形的新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tinel-1 INSAR DEM 河道地形 水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6P[1]型牛轮状病毒BLL株全基因组遗传特征分析
16
作者 张锦华 刘夏飞 +8 位作者 余俊杰 范佳欣 王铭月 熊光萍 王怡鹏 李丹地 孙晓曼 庞立丽 段招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4,共7页
目的了解牛轮状病毒的基因组特征和遗传变异规律。方法对一株分离培养的G6P[1]型牛轮状病毒BLL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分子特征分析。利用MEGA7.0、DNAMAN等软件进行序列同源性和基因分型分析,并构建全基因组进化树分析其遗传进化关系。结... 目的了解牛轮状病毒的基因组特征和遗传变异规律。方法对一株分离培养的G6P[1]型牛轮状病毒BLL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分子特征分析。利用MEGA7.0、DNAMAN等软件进行序列同源性和基因分型分析,并构建全基因组进化树分析其遗传进化关系。结果BLL株的全基因型为G6-P[1]-I2-R2-C2-M2-A3-N2-T6-E2-H3,BLL株的VP7基因与中国RVA/Cow-wt/HB01/China/2021株同源性最高,VP4基因与RVA/Human-tc/ISR/Ro8059/1995株处于同一分支。对不同型别的VP8*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BLL株唾液酸受体结合区与P[1]型毒株相似,与其他型别毒株差异较大,但是189位残基只与Ro8059株相同,与其余株不同。结论BLL株具有潜在感染人的风险,有必要对该毒株进行持续监测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这将为我国深入开展A组轮状病毒跨物种传播的研究提供更多资料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G6P[1] 序列分析 VP8*蛋白 遗传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尿苷二磷酸-糖基转移酶x1亚型(BmUGTx1)的基因鉴定及亚细胞定位分析
17
作者 曹烨庆 李奕竺 +3 位作者 郭丹 郭会朵 钱荷英 李刚 《蚕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2,共8页
尿苷二磷酸-糖基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UGT)是一类重要的代谢酶家族,广泛分布于动物、植物、细菌及真菌等,在解毒代谢和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家蚕基因组中鉴定出38个UGT基因,这些UGT主要分布在8条染色体上,CDS... 尿苷二磷酸-糖基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UGT)是一类重要的代谢酶家族,广泛分布于动物、植物、细菌及真菌等,在解毒代谢和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家蚕基因组中鉴定出38个UGT基因,这些UGT主要分布在8条染色体上,CDS长度从255 bp到3615 bp不等,亚细胞定位预测其编码的蛋白质大多数分布在质膜和细胞质中。构建BmUGTx 1-pIZT/V5-His-mCherry重组质粒,转染BmN细胞后发现BmUGTx1定位于细胞质中,与计算模型预测一致。qRT-PCR检测BmUGTx 1基因在家蚕各发育时期和各组织中均有转录,其中在幼虫期的表达量相对较高,在蛹期较低,组织中以气管丛、血淋巴、脂肪体中的表达量较高,生殖腺、丝腺、头部等组织中的表达量较低。BmUGTx 1在经口感染BmNPV后12 h、24 h、48 h的家蚕中肠和脂肪体中均表现出诱导性上调,暗示可能与BmNPV感染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BmUGTx 1基因 表达分析 亚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1卫星遥感的长江中游饮用水源地水库水域范围及面积变化(2018-2021年):突变检测与原因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廖一彪 丁鑫 +3 位作者 项思语 陈健 曾繁轩 宋春桥 《湖泊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30-1444,I0040,I0041,共17页
作为长江中游关键三级子流域之一,武汉至湖口左岸流域地跨武汉市、孝感市、黄冈市、随州市等多个地级市,覆盖了庞大的人口群体。确保流域内居民的饮用水安全,是关乎民生福祉的重要任务。水域面积动态直接反映水量保障状况,水库水域面积... 作为长江中游关键三级子流域之一,武汉至湖口左岸流域地跨武汉市、孝感市、黄冈市、随州市等多个地级市,覆盖了庞大的人口群体。确保流域内居民的饮用水安全,是关乎民生福祉的重要任务。水域面积动态直接反映水量保障状况,水库水域面积变化精细监测有助于准确掌握和有效分配水资源,也关系库区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水灾害防患。本研究利用Sentinel-1 A/B双星的时序雷达影像数据和Edge Otsu水域信息遥感提取算法,对武汉至湖口左岸流域内饮用水源地水库20182021年期间水域面积进行时序精细提取,精度评价结果显示水库水域面积提取总体精度达0.95以上。本研究使用了PELT(pruned exact linear time)突变检测算法,探测20182021年期间该流域内饮用水源地水库水域面积时序突变(短时间内剧烈变化,超出正常季节性波动和随机变化范围)特征。结果表明:水域面积在20182019年期间整体呈现萎缩状态,流域内饮用水源地水库水域总体面积萎缩约33%;在2019年10月2020年6月期间,水域面积保持在较低的稳定水平;自2020年7月开始,水域面积迅速增加,并在之后数月内恢复到2018年水域面积高位状态,随后持续出现波动。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水源地水库水域突变背后的驱动因素。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的对比分析表明,流域在经历了20182019年的轻微至严重的干旱以及2020年的湿润事件后,水域面积发生了先急剧萎缩后快速扩张的显著变化。该研究不仅证实了Sentinel-1双星组网观测对大范围水源地水库水域变化的监测能力,特别是其快速精准捕捉外部环境突变特征的有效性,同时也强调了在气候变化和极端事件频发背景下,加强水库精细化监测与管理的紧迫性。研究结果为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优化水资源分配和水灾害防范,确保区域饮用水资源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tinel-1 突变检测 饮用水源地 水域提取 驱动力分析 长江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GlcNAc修饰的YTHDF2通过m^(6)A修饰调节抑癌基因PER1促进膀胱癌的发展
19
作者 王理 任达 +3 位作者 蔡泽强 胡文涛 陈禹廷 朱煊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27-839,共13页
目的:膀胱癌是一种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且预后较差。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修饰广泛参与各种生理过程,其中m^(6)A识别蛋白YTH N^(6)-甲基腺嘌呤RNA结合蛋白F2(YTH N^(6)-methyladenosine RNA binding protein ... 目的:膀胱癌是一种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且预后较差。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修饰广泛参与各种生理过程,其中m^(6)A识别蛋白YTH N^(6)-甲基腺嘌呤RNA结合蛋白F2(YTH N^(6)-methyladenosine RNA binding protein F2,YTHDF2)在膀胱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深入探究O-连接N-乙酰氨基葡萄糖(O-linked N-acetylglucosamine,O-GlcNAc)修饰的YTHDF2调控下游靶基因周期昼夜节律调节器1(period circadian regulator 1,PER1)进而影响膀胱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预测YTHDF2在膀胱癌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蛋白质印迹法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YTHDF2、PER1和增殖相关蛋白质[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微小染色体维持复合体组分2(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complex component 2,MCM2)、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CCND1)]在临床水平(20对膀胱癌和癌旁正常组织)和细胞水平[正常膀胱上皮细胞(SV-HUC-1)和膀胱癌细胞(T24、5637、EJ-1、SW780、BIU-87)]的表达。敲低5637和SW780细胞中的YTHDF2,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平板克隆和EdU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生物信息学预测YTHDF2的糖基化修饰位点,免疫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IP)检测临床组织及细胞中YTHDF2蛋白的O-GlcNAc修饰水平。采用DMSO、OSMI-1(抑制糖基化)、Thiamet G(促进糖基化)处理膀胱癌细胞并加入放线菌酮(cycloheximide,CHX),IP检测YTHDF2泛素化水平。对膀胱癌细胞进行YTHDF2的敲低及Thiamet G处理,检测PER1 mRNA稳定性、PER1 m^(6)A修饰及细胞增殖情况。TCGA网站预测组织中PER1的表达水平;SRAMP网站预测PER1可能存在的m^(6)A修饰位点。甲基化RNA免疫沉淀(methylated RNA immunoprecipitation,MeRIP)检测PER1 m^(6)A修饰水平;最后检测敲低YTHDF2和PER1对5637和SW780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YTHDF2在膀胱癌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2.5倍,蛋白质水平升高2倍,且O-GlcNAc修饰水平增加3.5倍(均P<0.01)。YTHDF2在膀胱癌细胞系中上调,且敲低YTHDF2抑制膀胱癌细胞活力(P<0.001),下调增殖相关蛋白PCNA、MCM2、CCND1的表达(均P<0.05),细胞克隆数较正常组降低3倍(P<0.01),抑制细胞增殖。YTHDF2在膀胱癌细胞中O-GlcNAc修饰水平升高。OSMI-1显著降低YTHDF2蛋白稳定性(P<0.01),促进其泛素化;Thiamet G则发挥相反作用(P<0.001)。添加Thiamet G可以逆转敲低YTHDF2引起的细胞功能变化,促进膀胱癌细胞增殖(P<0.01),上调PCNA、MCM2、CCND1的表达(均P<0.05)。YTHDF2靶向识别PER1 m^(6)A修饰进而促进PER1 mRNA的降解。回复实验结果显示敲低PER1逆转敲低YTHDF2对膀胱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促进膀胱癌细胞增殖(P<0.001),上调PCNA、MCM2、CCND1的表达(均P<0.05),提示YTHDF2通过调节PER1促进膀胱癌细胞的增殖。结论:O-GlcNAc修饰的YTHDF2通过m^(6)A修饰下调抑癌基因PER1,进而促进膀胱癌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O-连接n-乙酰葡萄糖糖基化 N^(6)-甲基腺苷修饰 YTH N^(6)-甲基腺嘌呤RNA结合蛋白F2 周期昼夜节律调节器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枝杉与黄枝杉正反交F_(1)代的株型性状分析
20
作者 孙贺 段爱国 +2 位作者 张建国 袁慧 刘娟娟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0-127,共8页
[目的]了解垂枝杉与黄枝杉杂交子代的株型性状特点,为杉木生产和垂枝性状研究提供不同材料。[方法]以垂枝杉与黄枝杉进行正、反交,得到F_(1)代分离群体,测定双亲及后代群体的株型性状,对其性状表现、性状间相关性和子代类别进行分析。[... [目的]了解垂枝杉与黄枝杉杂交子代的株型性状特点,为杉木生产和垂枝性状研究提供不同材料。[方法]以垂枝杉与黄枝杉进行正、反交,得到F_(1)代分离群体,测定双亲及后代群体的株型性状,对其性状表现、性状间相关性和子代类别进行分析。[结果]正交的子代节数显著高于反交,反交的子代节间距离显著高于正交,且正交子代的枝条基部直径表现为正态分布。冠幅、节数和枝条长度的变异系数为21.06%~27.02%,有较大选择潜力。但节间距离、分枝角度和枝条基部直径的变异系数为15.06%~19.77%,分离不广泛,选择潜力较小。在节数大于18的区间内,正交子代占比显著高于反交子代。在节间距离大于20 cm的区间内,正交子代占比显著低于反交子代。正反交子代聚集成分枝角度45°~80°和80°~125°的两个群体,但两个群体的比例不受父母本的显著影响。杂交子代的分枝角度、冠幅、分枝长度、枝条基部直径和节数等性状相互影响,其中分枝角度与节数和节间距离呈显著正相关,与冠幅、分枝长度和枝条基部直径呈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得出4类不同的垂枝株型和非垂枝株型,可根据不同生产和研究目标加以利用。[结论]以垂枝杉为父本,更容易从子代中筛选出节间距离大的杉木单株。以垂枝杉为母本,更容易筛选出节数多的单株。垂枝杉与黄枝杉的杂交子代中,无论是垂枝株型还是非垂枝株型的比例分布,均不受父母本的显著影响。从子代中筛选出的节间距离大(大于20 cm)、极端分枝角度(大于90°和小于70°)等不同性状的优株,可为生产提供不同品质的用材,并为杉木垂枝性状形成机理等研究提供试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枝杉 正反交 F_(1)代 株型性状 表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