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5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氮肥增效剂N-lifeⅡ对棉田土壤氮素供给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1
作者 石钇琦 祝越熠 +2 位作者 马心雨 祝水金 赵天伦 《棉花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4,共12页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施用N-lifeⅡ(主要有效成分为氯啶)对棉田土壤养分含量以及土壤氮循环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为N-lifeⅡ在棉花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浙大12号为供试棉花品种,2021―2022年在海南省三亚市开展大田试验...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施用N-lifeⅡ(主要有效成分为氯啶)对棉田土壤养分含量以及土壤氮循环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为N-lifeⅡ在棉花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浙大12号为供试棉花品种,2021―2022年在海南省三亚市开展大田试验,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主区为N-lifeⅡ施用量:每公顷分别施用22.5 kg和0 kg(对照),副区为纯氮用量:每公顷分别施用285.0 kg(常规用量)、256.5 kg(减氮10%)、228.0 kg(减氮20%)和199.5 kg(减氮30%,仅2022年)。分析不同处理下棉花苗期、花铃期和吐絮期的土壤氮磷钾含量和土壤脲酶、氨单加氧酶(ammonia monooxygenase,AMO)、羟胺氧化还原酶(hydroxylamine oxidoreductase,HAO)、亚硝酸盐氧化还原酶(nitrite oxidoreductase,NXR)、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NR)和亚硝酸还原酶(nitrite reductase,NiR)活性的变化。【结果】同一施氮水平下,与各自的对照处理相比,N-lifeⅡ处理下花铃期和吐絮期的土壤铵态氮含量增加;苗期和花铃期的土壤硝态氮含量降低,吐絮期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升高;苗期、花铃期和吐絮期,土壤全氮、P2O5和K2O含量均无显著变化。与所有对照处理的平均值相比,吐絮期N-lifeⅡ处理的土壤平均全氮含量显著提高6.10%~6.63%,花铃期和吐絮期的土壤平均P2O5、K2O含量均显著降低。施用N-lifeⅡ可降低苗期和花铃期的土壤脲酶、AMO、NR和NiR活性,降低苗期土壤NXR活性,增强吐絮期土壤脲酶活性,在正常施氮水平下增强吐絮期土壤NiR活性,在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对土壤HAO活性均无显著影响。【结论】不同施氮水平下,N-lifeⅡ可通过抑制土壤脲酶、AMO、NXR、NR和NiR的活性,降低苗期和花铃期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并提高花铃期和吐絮期的土壤铵态氮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n-lifeⅡ 硝化抑制剂 土壤养分含量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松苗木N、P、K元素含量间异速生长关系对N、P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4
2
作者 陆庄跃 汪梦婷 +4 位作者 贺斌 汪啟波 许玉兰 李伟 蔡年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4,共9页
为了解云南松苗木不同器官N、P、K的分布特征,分析云南松不同器官N、P、K含量间的分配差异,进一步探讨各器官N、P、K元素间的异速生长关系。采用N、P二因素三水平的方法开展不同施肥试验,并对苗木采样测定,研究云南松苗木N、P、K元素含... 为了解云南松苗木不同器官N、P、K的分布特征,分析云南松不同器官N、P、K含量间的分配差异,进一步探讨各器官N、P、K元素间的异速生长关系。采用N、P二因素三水平的方法开展不同施肥试验,并对苗木采样测定,研究云南松苗木N、P、K元素含量间异速生长关系对N、P添加的响应。结果表明,云南松苗木对N、P、K在不同器官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策略,总体K变动较小,N、P波动较大且相似,在各器官中N、K分配表现为萌条>叶>茎>根;P表现为萌条>茎>叶>根。与对照相比,单施N、P和N、P配施均对云南松苗木生长的影响产生一定差异,总体来看N、P配施更能促进苗木的养分合理分配,有效缓解单施N、P对植株的限制作用,使养分处于一个平衡状态,进而促进苗木的生长。随施肥时间的推移,各器官营养元素间的异速生长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且各器官表现为N、P的积累速度相接近,总体表现为K的积累速度低于N、P。总体而言,随施肥时间的改变,云南松苗木各器官之间元素的异速生长轨迹发生了显著变化,形成不同的营养元素分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n、P添加 营养元素 养分分配策略 异速生长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钵盘育秧一次性施氮对水稻秧苗质量、产量提升和稻田氮磷减排的协同效应
3
作者 区惠平 彭嘉宇 +6 位作者 孙巧玉 刘宏斌 沈小微 苏利荣 秦芳 李方圆 刘昔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26-1238,共13页
【目的】从秧苗质量、水稻产量、稻田田面氮素浓度多个角度,探索了利用钵盘育秧技术减少氮肥用量,并以秧肥替代水稻常规基肥和追肥的可行性,旨在为氮素优化管理、稻田氮磷减排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试验在广西农科院院基地进行,供试水... 【目的】从秧苗质量、水稻产量、稻田田面氮素浓度多个角度,探索了利用钵盘育秧技术减少氮肥用量,并以秧肥替代水稻常规基肥和追肥的可行性,旨在为氮素优化管理、稻田氮磷减排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试验在广西农科院院基地进行,供试水稻品种为‘桂野丰’。设置3个处理:常规机插育秧硬盘育秧+大田常量氮肥(CK);钵盘育秧+全生育期减氮30%,氮肥按秧肥(控释尿素)与蘖肥(尿素)4﹕6的比例施用(T1);钵盘育秧+全生育期减氮30%,全部氮肥(控释尿素)做秧肥一次性施入(T2)。育秧17 d后,调查秧苗质量及氮、磷、钾含量。在基肥、蘖肥和穗肥期,测定田面水中氮、磷浓度,收获期测定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以及稻谷和稻秆的氮、磷、钾含量,并计算氮、磷、钾吸收累积量。【结果】与CK相比,采用钵盘育秧并结合全生育期减氮30%的处理(T1和T2)显著提升了秧苗的茎基宽、叶片数量、最长根长、根系数量、地上部生物量以及氮含量,同时降低了秧苗地下部的钾含量。其中,T2处理在提升秧苗质量和降低秧苗钾含量方面的作用均大于T1处理。与CK相比,T2处理显著提高了穗长和有效穗数,稻谷产量提高了24.9%,稻秆、稻谷和根系氮含量提高了20.4%、16.0%和31.2%,稻秆、稻谷氮吸收累积量增加了13.5%、44.8%。与T1相比,T2处理稻谷产量提高了18.1%,稻秆、稻谷和根系氮含量提高了11.1%、14.2%和18.0%,稻谷氮吸收累积量增加了34.8%。T1和T2处理的秧苗磷含量以及收获期水稻各部位磷含量及吸收累积量均与CK无显著差异。施用基肥后7 d内,T1和T2处理的田面水全氮和铵态氮浓度显著低于CK;施用蘖肥后5 d内;T2处理的田面水全氮和铵态氮浓度显著低于CK与T1处理。在返青期,T1和T2处理的田面水中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和全磷的累积流失量显著低于CK,降幅分别达84.3%~86.8%、93.7%~95.7%、51.5%~57.4%和14.0%~30.2%;在分蘖期,全氮和铵态氮的累积流失量也显著低于CK,降幅为23.2%~68.6%和32.2%~65.9%,并且T2处理的降幅明显高于T1处理。【结论】利用钵盘育秧技术并配合施用控释尿素,以秧肥替代常规田间施肥方式,在减少30%常规施氮量的条件下,可显著提升秧苗质量,增加水稻穗数,提高稻谷产量和氮吸收量。大田不施氮肥能大幅降低田面水中氮含量,有效实现稻田氮磷减排,因此,是提高水稻生产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钵盘育秧施肥 控释尿素 秧苗质量 水稻产量 养分吸收 氮磷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根系生物量和形态特征对长期施氮的响应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硕 张进如 +5 位作者 姚晓东 杜英杰 高红 陈铭 王小红 陈光水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3,共9页
为探究森林生态系统在环境变化中的生存策略,预测植物根系在长期氮沉降背景下的响应模式,在亚热带天然常绿阔叶林中设置对照和施氮[80 kg N/(hm2·a)]2个处理,研究长期氮添加对根系生物量、比根长、比表面积和组织密度等的影响。结... 为探究森林生态系统在环境变化中的生存策略,预测植物根系在长期氮沉降背景下的响应模式,在亚热带天然常绿阔叶林中设置对照和施氮[80 kg N/(hm2·a)]2个处理,研究长期氮添加对根系生物量、比根长、比表面积和组织密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的氮添加没有对根系生物量及其根系生物量消减系数β产生显著影响(P>0.05),即根系生物量的垂直分布特征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即在不同土层积累的生物量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对照和氮处理下的不同径级的根系生物量密度随土层变化的趋势相同,但是土层和径级的交互作用会对根系生物量产生显著影响;长期氮添加显著增加0~1 mm的细根比根长;但是长期的氮添加显著降低了组织密度且不受径级的影响;而氮添加对根系比表面积无显著影响,这种变化是在群落水平上的一种整体的变化趋势。在群落水平上,长期的氮添加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根系生物量及垂直分布无显著影响,这正与土壤总碳氮磷的含量随土层变化一致。但11a的氮添加会增加比根长而降低组织密度,一些物种的根系资源获取策略会变为快速获取型策略。因此,长期的氮沉降背景下根系会通过增加比根长,降低组织密度来响应养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根系生物量 根系消减系数 根系形态特征 养分获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植被群落凋落物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38
5
作者 潘复静 张伟 +3 位作者 王克林 何寻阳 梁士楚 韦国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5-343,共9页
为了解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植被群落凋落物养分空间分异以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分析了4个不同演替阶段植被凋落物现存量、C、N、P含量及C、N、P元素比值关系在不同坡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演替阶段群落凋落物现存量和C、N、P含量... 为了解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植被群落凋落物养分空间分异以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分析了4个不同演替阶段植被凋落物现存量、C、N、P含量及C、N、P元素比值关系在不同坡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演替阶段群落凋落物现存量和C、N、P含量、N∶P值随植被正向演替而升高;C∶N值和C∶P值随植被正向演替而下降。(2)凋落物C含量、C∶N值、C∶P值和N∶P值在不同坡位表现为上坡位较高、下坡位较低;P含量的变化规律与之相反,N含量则没呈现很明显的规律性(P<0.05)。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演替阶段和坡位对凋落物积累、养分分布和存储影响最大,坡度、坡向和裸岩率也有较大影响。(3)N∶P值是制约凋落物分解和养分循环的重要因素。凋落物在P素较低的情况下具有较高的N及木质素含量(即较高的N∶P值),分解速率较低,较低的N∶P值使凋落物更易分解。N素在3个坡位的不显著差异以及P素的显著差异反映了P含量波动对喀斯特峰丛洼地植被凋落物N∶P值和分解速率变化的影响。推测下坡位及幼龄林群落由于具有较低的N∶P值,其凋落物分解速率相对较快,养分的存储量较少。因此,上坡位、成熟林群落的凋落物有利于积累养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峰丛洼地 凋落物 养分含量 养分归还 C∶n∶P生态化学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N添加对典型草原几个物种叶片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黄菊莹 余海龙 +1 位作者 袁志友 李凌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19-1427,共9页
通过一个连续4 a(2003—2006年)N添加的野外控制试验(0、1、2、4、8、16、32、64 g/m2等8个水平),探讨了N供给改变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几个常见物种叶片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沿施N水平,冷蒿(Artemisia frigida)、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aca... 通过一个连续4 a(2003—2006年)N添加的野外控制试验(0、1、2、4、8、16、32、64 g/m2等8个水平),探讨了N供给改变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几个常见物种叶片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沿施N水平,冷蒿(Artemisia frigida)、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acaulis)和砂韭(Allium bidentatum)比叶面积(SLA)呈指数增加,而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和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SLA无明显变化规律;5个物种绿叶N浓度和枯叶N浓度均呈增加趋势,而绿叶P浓度和枯叶P浓度的变化趋势呈明显的物种差异性。物种间,冷蒿具有较高的SLA和叶片养分浓度,克氏针茅具有较低的SLA和叶片养分浓度。以上结果表明,N供给增加降低了植物保持N的能力,对植物P保持能力的影响随物种不同而异,反映了植物P策略对N供给改变的弹性适应。因此,大气N沉降增加改变着植物N和P利用策略,进而影响着植被-土壤系统N和P循环,而其物种差异性将对群落结构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系统 叶片性状 n添加 养分保持 养分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K营养元素不同配比对马占相思苗期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3
7
作者 刘水娥 张方秋 +1 位作者 陈祖旭 孟宪法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3-168,共6页
采用N、P、K 3营养元素 5个水平配比试验 ,分析不同配比对马占相思苗期生长的影响 ;通过正交试验 ,确定马占相思苗木对各营养元素的实际需求水平。结果表明 ,P素对马占相思苗期生长影响最大 ,其次为K素 ,而N素的影响相对较小。不同水平... 采用N、P、K 3营养元素 5个水平配比试验 ,分析不同配比对马占相思苗期生长的影响 ;通过正交试验 ,确定马占相思苗木对各营养元素的实际需求水平。结果表明 ,P素对马占相思苗期生长影响最大 ,其次为K素 ,而N素的影响相对较小。不同水平的N、P、K配比对试验苗有不同的影响 ,其中 ,N∶P∶K最佳配比为 :190∶2 5∶16 0 (mg·L-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P K 营养元素 配比 马占相思 苗斯生长 苗期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童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常见种叶片N、P化学计量学特征 被引量:134
8
作者 高三平 李俊祥 +2 位作者 徐明策 陈熙 戴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47-952,共6页
对天童常绿阔叶林5个演替阶段的13个种类24个植物个体叶片的N、P化学计量学的研究表明:(1)各演替阶段植物叶片的N、P含量变异较大,N含量的值在6.49~14.69mgg^-1之间,P含量的值在0.66~1.13mgg^-1之间,叶片的N∶P值在7.45~16.38之间;... 对天童常绿阔叶林5个演替阶段的13个种类24个植物个体叶片的N、P化学计量学的研究表明:(1)各演替阶段植物叶片的N、P含量变异较大,N含量的值在6.49~14.69mgg^-1之间,P含量的值在0.66~1.13mgg^-1之间,叶片的N∶P值在7.45~16.38之间;总体平均值N为9.43mgg^-1,P为0.86mgg^-1,N∶P为11.17;(2)演替后期的叶片N含量和N∶P比高于演替前期,叶片N含量的变化趋势与N∶P比的变化趋势协同性较好,N∶P的变化趋势能较好地反映不同演替阶段的群落变化特征;(3)叶片N∶P可以作为植物和演替阶段的限制性营养元素的指标,不同演替阶段的群落生长基本上均是受N而不是受P的限制;演替各阶段绝大多数物种新生叶的N∶P都小于成熟的营养叶的N∶P,两者均受N元素的限制,且氮素对新叶的限制性更强,表明新叶容易缺乏氮素而发育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演替阶段 叶片n:P化学计量学 限制性营养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比对枸杞枝条基质化发酵堆体腐熟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冯海萍 曲继松 +4 位作者 杨冬艳 张丽娟 郭文忠 白小军 李强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12-1118,共7页
【目的】探讨C/N比对枸杞枝条基质化发酵堆体腐熟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烘干鸡粪和尿素(质量比1∶1)为氮源,分别调整堆体的C/N比为20∶1、30∶1、40∶1和50∶1,研究C/N比对枸杞枝条基质化发酵过程中养分变化规律和腐... 【目的】探讨C/N比对枸杞枝条基质化发酵堆体腐熟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烘干鸡粪和尿素(质量比1∶1)为氮源,分别调整堆体的C/N比为20∶1、30∶1、40∶1和50∶1,研究C/N比对枸杞枝条基质化发酵过程中养分变化规律和腐熟指标的影响。【结果】C/N比对枸杞枝条基质化发酵堆体温度、养分和腐熟指标产生显著的影响。C/N为30堆体升温最快,高温持续时间最长(高于55℃,达到8 d,高于50℃,达到20 d),缩短枸杞枝条腐熟的时间;C/N为30堆体ToC为29.38%,降解率最高为23.49%,TN为15.64 g/kg,NO3-N为0.366 g/kg,NH4-N为0.052 g/kg,减少率最大为16.69%,加速了枸杞枝条有机质的分解,提高了堆肥腐熟进程中的总氮和硝态氮含量,有效控制了氮素的损耗,保证了枸杞枝条腐熟后的肥力;C/N为30堆体种子发芽指数(GI)为94.61%,T值为0.41,堆体发酵达到腐熟,且对植物无毒害作用。【结论】C/N为30∶1枸杞枝条基质化堆腐处理效果最好,为枸杞枝条基质发酵的最适C/N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 枸杞枝条 基质养分 腐熟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硒对苦荞N,P,K营养元素和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7
10
作者 田秀英 李会合 王正银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2-115,共4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土壤施硒对不同生长期苦荞N,P,K营养元素和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80 d的Se0.5处理外,施硒增加了苦荞茎的N含量,茎的P含量在60 d时除Se0.5处理外均显著降,40 d和80 d时均显著增加,施硒均降低苦荞全生育期...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土壤施硒对不同生长期苦荞N,P,K营养元素和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80 d的Se0.5处理外,施硒增加了苦荞茎的N含量,茎的P含量在60 d时除Se0.5处理外均显著降,40 d和80 d时均显著增加,施硒均降低苦荞全生育期茎的K含量。40 d时,叶的N,P含量降低,K含量在施硒≤1.5mg/kg范围升高0.46~0.8个百分点;60 d时,叶的N,P含量在低浓度硒时降低,高浓度硒时升高,K含量除Se0.5处理外均显著降低;80 d时叶的N,P含量除Se2.0处理外均降低,施硒各处理叶的K含量显著降低。花的N含量除Se0.5处理外均高于不施硒处理,P含量均不同程度降低,K含量显著提高。除Se0.5处理外,子粒的N,P,K均有所提高。施硒对速效氮的影响因硒水平和苦荞生育期各异,土壤有效磷、钾含量均随外源硒浓度的增加而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n P K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配施对坡地谷子吸N,P量及土壤养分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郑剑英 吴瑞俊 翟连宁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94-98,共5页
氮磷配施对坡地谷子吸N,P量及土壤养分流失影响的研究表明:(1)N,P肥的不同配比均能增加谷子对N,P的吸收,增施P对N吸收的效果较高于增施N对P的吸收;(2)施N,P量的增加与泥沙中N,P富集率无相关关系;(3)作... 氮磷配施对坡地谷子吸N,P量及土壤养分流失影响的研究表明:(1)N,P肥的不同配比均能增加谷子对N,P的吸收,增施P对N吸收的效果较高于增施N对P的吸收;(2)施N,P量的增加与泥沙中N,P富集率无相关关系;(3)作物生物量与土壤侵蚀量的相关系数为-0.9724;(4)增施N,P肥对土壤侵蚀和全量养分减少的程度远高于对径流量和速效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P配比 谷子吸收n P量 泥沙养分富集 土壤养分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的营养盐(NO_3-N,PO_4-P)条件下Pb(Ⅱ)对2种海洋赤潮藻生长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修林 张莹莹 +1 位作者 杨茹君 战玉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3-136,141,共5页
探讨海区环境容量的估算 ,为海水水质标准的制订提供理论依据 ,采用 1次培养实验方法 ,研究了 3种不同浓度的营养盐 (NO3 -N ,PO4-P)条件下Pb(Ⅱ )对旋链角毛藻 (Chaetoceroscurvisetus)、中肋骨条藻 (Skeletonemacostatum (Greville)Cl... 探讨海区环境容量的估算 ,为海水水质标准的制订提供理论依据 ,采用 1次培养实验方法 ,研究了 3种不同浓度的营养盐 (NO3 -N ,PO4-P)条件下Pb(Ⅱ )对旋链角毛藻 (Chaetoceroscurvisetus)、中肋骨条藻 (Skeletonemacostatum (Greville)Cleve)的生长影响。采用抑制率 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对数方程拟合求算出 3种浓度营养盐 (NO3 -N、PO4-P)条件下Pb(Ⅱ )对 2种赤潮藻的 96hEC50 值 ,分别为 83 73 ,2 5 63 ,2 3 0 7;185 2 3 ,10 44 5 ,3 494μg·dm-3 ,并根据方程应用origin 7.0拟合 3种不同浓度的营养盐 (NO3 -N ,PO4-P)条件下旋链角毛藻和中肋骨条藻在不同浓度Pb(Ⅱ )条件下的生长曲线。实验结果表明 ,较低浓度Pb(Ⅱ )对旋链角毛藻和中肋骨条藻生长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最佳促进藻类生长浓度分别为 45 4,2 5 8,5 1;3 5 1,194,3 5 μg·dm-3 ;高浓度Pb(Ⅱ )对它们的生长则表现为抑制作用 ,并且随着营养盐 (NO3 -N ,PO4-P)浓度的增加 ,Pb(Ⅱ )对两种赤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是逐渐降低的 ,营养盐 (NO3 -N ,PO4-P)与Pb(Ⅱ )之间可能存在着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Ⅱ) 赤潮藻 营养盐 nO3-n PO4-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子滢 王海燕 张亦凡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5-656,共12页
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是表征土壤有机质组成和养分有效性的指标,对认识土壤碳氮磷循环和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关于不同驱动因素对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具体影响的研究仍有待加强。本研究通过分析2009—2023年来国内外在土壤生... 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是表征土壤有机质组成和养分有效性的指标,对认识土壤碳氮磷循环和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关于不同驱动因素对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具体影响的研究仍有待加强。本研究通过分析2009—2023年来国内外在土壤生态化学计量领域的年度发文量和研究热点,从生物因素(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自然环境因素(地质灾害、地形和成土母质),全球气候变化因素(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氮沉降、酸雨)以及人类活动(土地利用方式)4个角度,探讨了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比变化的驱动因素,以阐明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变化规律及其内部机制。植物、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相互作用共同驱动土壤碳(C)、氮(N)、磷(P)循环。土壤动物取食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而影响土壤有机碳周转;微生物群落的复杂性调控土壤C、N、P耦合。地质灾害导致养分流失和微生物活性降低,从而扰动土壤化学计量平衡。地形因子、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改变了水热条件等因素,间接影响土壤化学计量比。成土母质的矿物组成和结构可直接调控土壤C∶N∶P。氮沉降和酸雨通过土壤酸化、养分淋失等过程影响植物生长和微生物活性,从而改变土壤C∶N∶P。土地利用方式则通过农业管理和植被覆盖直接或间接影响土壤化学计量平衡。环境因素通过生物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但影响方向和程度尚不确定,未来应重视多因素的协同效应和多途径调控机制,为全球变化背景下的土壤养分管理和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 土壤C∶n∶P 土壤养分 环境响应 驱动因素 CITESPACE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丘红壤南酸枣与花生复合系统种间水肥光竞争的研究——Ⅳ.南酸枣与花生利用N素养分探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翟进升 王明珠 +1 位作者 张斌 王兴祥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82-84,共3页
用15N研究了花生与南酸枣复合系统中两者N素利用率及其对产量与生物量的影响,并分析了N素养分在水肥光竞争诸因子中的作用。
关键词 农林复合 n素养分 水肥光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皮甜瓜花芽分化期叶片矿质元素含量和C/N的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齐红岩 郝敬虹 王昊翔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30-533,共4页
为进一步研究薄皮甜瓜花芽分化的生理基础,以薄皮甜瓜(Cucumis melo L.)玉美人为试材,测定花芽分化期间叶片中N,P,K,Ca,Cu,Zn共6种矿质元素含量,并分析叶片中C/N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薄皮甜瓜花芽生理分化期叶片中全N量比较高,达4.0... 为进一步研究薄皮甜瓜花芽分化的生理基础,以薄皮甜瓜(Cucumis melo L.)玉美人为试材,测定花芽分化期间叶片中N,P,K,Ca,Cu,Zn共6种矿质元素含量,并分析叶片中C/N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薄皮甜瓜花芽生理分化期叶片中全N量比较高,达4.01%,然后呈降低的趋势。在花萼原基分化前叶片中P的含量大幅度下降,之后基本保持不变,约为7.31mg·g-1。生理分化期叶片中K的含量较高,随后快速下降,尤其花冠裂片原基分化期下降明显。从花萼原基分化期到雄蕊原基分化期,叶片中Ca含量无明显变化,约为1.20mg·g-1。花芽分化过程中,Cu含量先急剧下降又稍有升高,Zn含量先降低,后升高至0.163mg·g-1再降低,至雌蕊原基分化期大幅度下降。薄皮甜瓜叶片中C/N呈上升的趋势,直到雌蕊原基分化时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皮甜瓜 花芽分化 叶片 矿质元素 C/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施肥条件下107杨幼林N、P、K养分吸收量与施肥量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贺勇 兰再平 +2 位作者 孙尚伟 傅建平 刘俊琴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6-430,共5页
杨树以其生长迅速、产量大、分布广、适应性强、易繁殖、易更新等特性,成为我国主要的速生造林树种,常作为短轮伐期工业用材来经营;同时,它在解决我国用材短缺和生态问题等方面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营造速生丰产林的过程中,施... 杨树以其生长迅速、产量大、分布广、适应性强、易繁殖、易更新等特性,成为我国主要的速生造林树种,常作为短轮伐期工业用材来经营;同时,它在解决我国用材短缺和生态问题等方面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营造速生丰产林的过程中,施肥是一项关键措施,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对杨树树高、胸径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不同施肥处理对杨树生长的影响不同。水和肥(主要是N肥)是影响杨树生长的重要因素,一直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7杨人工林 滴灌 施肥 n、P、K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用缓释肥料对黄瓜产量品质及N,P,K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彦华 孙立飞 +8 位作者 徐卫红 王崇力 熊仕娟 陈序根 陈永勤 迟荪琳 谢文文 王正银 谢德体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0,共10页
采用土培试验研究了黄瓜专用缓释肥对黄瓜产量品质及N,P,K养分吸收利用、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专用缓释肥(CSRF1和CSRF2)显著提高了黄瓜果实干物质量和总干物质量,CSRF1和CSRF2处理黄瓜果实干物质量较CCF,MSRF,OCF处理分别增加... 采用土培试验研究了黄瓜专用缓释肥对黄瓜产量品质及N,P,K养分吸收利用、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专用缓释肥(CSRF1和CSRF2)显著提高了黄瓜果实干物质量和总干物质量,CSRF1和CSRF2处理黄瓜果实干物质量较CCF,MSRF,OCF处理分别增加了23.3%~37.2%和16.5%~31.6%.2种专用缓释肥(CSRF2和CSRF1)提高了黄瓜果实的维生素C质量分数和氨基酸的质量分数,降低了硝酸盐质量分数.黄瓜根、茎、叶和果实的N,P,K养分质量分数均以CSRF2最高.黄瓜N,P,K积累量从大到小依次为CSRF2、CSRF1、MSRF、CCF、OCF,专用缓释肥处理的N,P,K积累量较MSRF,CCF和OCF处理分别提高了27.45%~46.55%,33.17%~56.20%和67.61%~102.13%.与普通复合肥相比,2种专用缓释肥处理的N,P,K相对养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了18.53%~24.20%,19.27%~20.02%和18.54%~35.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用缓释肥料 n P K养分吸收 养分相对利用率 土壤酶活性 黄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烟烟叶中N、K营养及N、K平衡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祖艳群 林克惠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831-834,共4页
研究了滇中地区烤烟中部叶片旺长期 (移栽后 60~ 65d) N、K营养及 N、K平衡。结果表明 :( 1 )烟叶一般 N含量为 2 .5%~ 4% ,K含量为 1 %~ 3% ,N/K比为 2 .5~ 3.5。 ( 2 )烟叶 N含量 >4% ,就有 N过剩的症状产生。 ( 3)烟叶 N含量 ... 研究了滇中地区烤烟中部叶片旺长期 (移栽后 60~ 65d) N、K营养及 N、K平衡。结果表明 :( 1 )烟叶一般 N含量为 2 .5%~ 4% ,K含量为 1 %~ 3% ,N/K比为 2 .5~ 3.5。 ( 2 )烟叶 N含量 >4% ,就有 N过剩的症状产生。 ( 3)烟叶 N含量 <2 .5% ,K含量 <1 % ,就表现出N、K缺乏症状。 ( 4 )烟叶 N/K比失调 ,过高或过低 ,都会影响烟株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氮营养 钾营养 氮钾平衡 烤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液施用量对象草N、P吸收利用效率和土壤N、P养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吴飞龙 叶美锋 +1 位作者 林代炎 翁伯琦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103-107,共5页
设置了不同沼液施用量0、40、60、80和100 kg·m-2的处理,研究象草的生物量、养分吸收利用效率以及土壤N、P养分含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适度的沼液施用量可促进象草分蘖,增加其生物量。象草的氮利用效率在施用沼液60 kg·m-... 设置了不同沼液施用量0、40、60、80和100 kg·m-2的处理,研究象草的生物量、养分吸收利用效率以及土壤N、P养分含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适度的沼液施用量可促进象草分蘖,增加其生物量。象草的氮利用效率在施用沼液60 kg·m-2的处理最高,为27.5%,随着沼液施用量的增大,氮利用效率逐渐降低;磷的利用效率在施用沼液40 kg·m-2的处理上最高,为32.9%,随着沼液施用量的增加,磷利用效率变化不大,维持在30.5%。施用沼液的处理0~30 cm土层土壤全氮养分出现累积,30~60 cm土层土壤的全氮养分出现亏缺,但是施用沼液对不同土层土壤的碱解氮、全磷和速效磷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象草 养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北半干旱区典型人工林土壤C,N,P的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20
作者 周永斌 郭鑫炜 +4 位作者 魏亚伟 王茜 李吉 李志远 郑卓然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8-424,共7页
辽西北半干旱区作为我国三北防护林边界防护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脆弱而敏感,但对于阻挡科尔沁沙地南缘扩大和在生态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明确其土壤养分、有机碳含量及其垂直分布特征,本研究在辽宁西北部的昌图县付家林场,分别... 辽西北半干旱区作为我国三北防护林边界防护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脆弱而敏感,但对于阻挡科尔沁沙地南缘扩大和在生态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明确其土壤养分、有机碳含量及其垂直分布特征,本研究在辽宁西北部的昌图县付家林场,分别选择当地典型的人工防护林--樟子松纯林、杨树纯林、樟子松-杨树混交林,并对其土壤中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表层土壤(0-10cm)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86-9.04g.kg^-1和0.35-0.78g.kg^-1,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均以樟子松林最高,樟子松-杨树混交林最低;土壤全磷含量仅为1.14-4.50mg.kg^-1,樟子松-杨树混交林显著低于樟子松林和杨树林,这可能与当地的放牧行为有关.垂直方向上(0-50cm),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但下降幅度显著不同(p〈0.05),其中樟子松林(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分别为46%和33%)显著小于杨树林(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分别为52%和47%)和樟子松-杨树混交林(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分别为62%和49%).综上所述,3 种林分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均有较好的积聚作用,但在垂直剖面上,樟子松林对土壤有机碳和养分的积累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人工防护林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养分 土壤碳氮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