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83篇文章
< 1 2 1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氯噻醇增效氯法齐明抗结核活性及其对MmpL5-MmpS5的作用机制研究
1
作者 张也 梁雯雯 +5 位作者 霍晨超 史静华 齐祥珑 程凯 陆宇 徐建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23-1030,共8页
目的:筛选治疗耐多药结核病核心药物——氯法齐明(clofazimine, CFZ)的增效剂,探究其联合增效CFZ抗结核活性的作用机制与抑制结核分枝杆菌MmpL5-MmpS5外排泵系统的关系。方法:选取Rv0678突变菌株Rv0678-M1(C305T)作为筛选菌株,通过微孔... 目的:筛选治疗耐多药结核病核心药物——氯法齐明(clofazimine, CFZ)的增效剂,探究其联合增效CFZ抗结核活性的作用机制与抑制结核分枝杆菌MmpL5-MmpS5外排泵系统的关系。方法:选取Rv0678突变菌株Rv0678-M1(C305T)作为筛选菌株,通过微孔显色法进行CFZ增效剂的筛选;棋盘法测定珠氯噻醇与CFZ对不同浓度结核分枝杆菌的联合效果;分子对接预测珠氯噻醇和MmpL5及MmpL5-MmpS5之间的关系;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测定珠氯噻醇与MmpL5蛋白的相互作用;荧光法测定珠氯噻醇对Rv0678-M1菌体内溴化乙锭积累的影响。结果:1/8×MIC的珠氯噻醇能使Rv0678突变株对CFZ的最低抑菌浓度降至原来的1/16,逆转了Rv0678突变对CFZ产生的耐药性。珠氯噻醇和CFZ在结核分枝杆菌不同菌株上均有协同效应(FICI=0.25~0.375),在Rv0678突变株(FICI=0.25)、MmpL5-MmpS5过表达株(FICI=0.25)的协同活性优于H37Rv株(FICI=0.3125)及mmpS5敲除株(FICI=0.375)。珠氯噻醇与MmpL5有中等亲和力(Kd=3.075×10^(-4)mol),低于CFZ与MmpL5的亲和力(Kd=1.218×10^(-5)mol)。结论:珠氯噻醇显著增强CFZ的抗结核活性,可以通过抑制MmpL5-MmpS5的外排发挥联合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珠氯噻醇 氯法齐明 分子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膜蛋白MmpS5/MmpL5与贝达喹啉的相互作用研究
2
作者 郑壮彬 毕利军 张立群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84-892,共9页
目的:表达和纯化结核分枝杆菌膜蛋白MmpS5和MmpL5,并检测二者与贝达喹啉(Bdq)之间的相互作用,探究MmpS5/MmpL5外排泵系统导致Bdq耐药的具体转运机制。方法:构建MmpS5和MmpL5蛋白的表达质粒,在HEK293F真核细胞和耻垢分枝杆菌中分别诱导... 目的:表达和纯化结核分枝杆菌膜蛋白MmpS5和MmpL5,并检测二者与贝达喹啉(Bdq)之间的相互作用,探究MmpS5/MmpL5外排泵系统导致Bdq耐药的具体转运机制。方法:构建MmpS5和MmpL5蛋白的表达质粒,在HEK293F真核细胞和耻垢分枝杆菌中分别诱导表达纯化的MmpS5和MmpL5蛋白。采用差示扫描荧光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fluorimetry,DSF)和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Bdq与MmpS5和MmpL5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成功构建了MmpS5和MmpL5蛋白的表达质粒,并在HEK293F细胞中表达纯化MmpS5蛋白,在耻垢分枝杆菌中表达纯化MmpL5蛋白。DSF实验显示,随着Bdq浓度的增加,MmpS5的蛋白熔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Tm)略有降低,而MmpL5的Tm明显上升,最大增幅达5.98℃,提示MmpL5蛋白与Bdq存在结合;进一步行竞争性ELISA检测,显示随着未标记Bdq浓度的增加,MmpL5的吸光度值显著降低,表明MmpL5与生物素标记的Bdq存在相互作用,且该相互作用可被未标记Bdq竞争性抑制。结论:在MmpS5/MmpL5外排泵系统中,MmpL5蛋白与Bdq存在直接相互作用,而MmpS5蛋白与Bdq无明显相互作用,提示MmpL5可能直接外排Bdq,而MmpS5蛋白主要发挥辅助作用,不直接参与外排Bdq。这为深入理解MmpS5/MmpL5外排泵系统在Bdq耐药性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膜蛋白质类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贝达喹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装材料用EMMA的性能分析
3
作者 赵晔 刘瑞 +1 位作者 封水彬 蒋文军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5,共4页
以目前市面上主要用于包装材料的2种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MA)(分别记为EMMA 1,EMMA 2)为研究对象,采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凝胶渗透色谱仪(GPC)、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拉力试验机、... 以目前市面上主要用于包装材料的2种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MA)(分别记为EMMA 1,EMMA 2)为研究对象,采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凝胶渗透色谱仪(GPC)、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拉力试验机、接触角测试仪、熔体流动速率仪(MFR)等研究了两者的综合性能,为EMMA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结果表明:2种EMMA产品均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MMA的插入率为10%,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0000~41000,熔体流动速率(MFR)在22.00~24.00 g/10 min。2种EMMA产品的熔融温度(T m)均明显低于乙烯均聚物,表明插入的MMA单元抑制了聚乙烯的结晶行为。此外,EMMA 1的MMA含量较高,导致其T m和结晶温度(T c)均低于EMMA 2。与EMMA 2相比,EMMA 1的MFR略低,但EMMA 1的拉伸性能、外观及浸润性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相对分子质量 力学性能 浸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lecular pathogenetic mechanism of maternally inherited deafness 被引量:6
4
作者 GUAN Min - XinDivision and Program in Human Genetics and Center for Hearing and Deafaess Research,Cincinnati Children’s Hospital Medical Center, and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Universityof Cincinnati College of Medicine, Cincinnati, Ohio 45229, USA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49-57,共9页
关键词 MTDNA in is et of molecular pathogenetic mechanism of maternally inherited deafness R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Ox-LDL) impacts on erythrocyte viscoelasticity and its molecular mechanism 被引量:1
5
作者 K.-L.Paul Sung Lanping Amy Sung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S1期60-60,共1页
Aim:The 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therosclerosis yet it remains unclear if it damages circulating erythrocytes. Method: In this study。
关键词 OX-LDL impacts on erythrocyte viscoelasticity and its molecular mechanism 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rmplasm Evaluation,Inheritance, Molecular Marker and Mechanism of Resistance to Frog eye Leaf Spot
6
作者 YANG Qingkai (Soybean Research Institute,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30,P.R.China)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0年第1期1-6,共6页
Soybean frog eye leaf spot(FLS) has been a major disease and production constralnt in the Northeast of China.The paper reported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and evaluating resistant germplasm to the disease,at sometime li... Soybean frog eye leaf spot(FLS) has been a major disease and production constralnt in the Northeast of China.The paper reported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and evaluating resistant germplasm to the disease,at sometime listed several resistant cultivars or lines which were resistant to both dominant races (1,7 race)and the mixture of over 8 races. It indicated that the resistance to race 1 or 7 were due to two different single dominant genes,respectively.And in the fied,there were more races,the resistance showed quantitative character.It was proposed the LTP,which was made according to the sizeand number of lesions could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index in selecting. Using bulked segregants analysis (BSA),the genetic distance between OPSO3 620 and resistant gene to race 7 were identified 8.7c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sistant cultivars had less number of stoma,closer arrangement of polisade tissue and high cotent of wa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YBEAN resistant germeplasm resistant heridity molecular marker resistance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pristine and functionalized carbon nanotube reinforced metallic glass composites:A molecular dynamics approach
7
作者 Sumit Sharma S.K.Tiwari Sagar Shakya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期234-244,共11页
This work uses the molecular dynamics approach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functionalization of carbon nanotubes(CNTs)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u64Zr36 metallic glass(MG).Three types of functional groups,carboxylic... This work uses the molecular dynamics approach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functionalization of carbon nanotubes(CNTs)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u64Zr36 metallic glass(MG).Three types of functional groups,carboxylic,vinyl and ester were used.The effect of CNT volume fraction(Vf)and the number of functional groups attached to CNT,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CNT-MG composites was analysed using Biovia Materials Studio.At lower values of Vf(from 0 to 5%),the percentage increase in Young’s modulus was approximately 66%.As the value of Vf was increased further(from 5 to 12%),the rate of increase in Young’s modulus was reduced to 16%.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was found to increase from 1.52 W/mK at Vf?0%to 5.88 W/mK at Vf?12%,thus giving an increase of approximately 286%.Functionalization of SWCNT reduced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SWCNT-MG compo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ecular dynamics Carbon nanotube Metallic glass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ermal conductiv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OF FILLED AND EMPTY CAGE-LIKE WATER CLUSTERS IN LIQUID WATER AND THEIR SIGNIFICANCE TO GAS HYDRATE FORMATION MECHANISMS
8
作者 GUO Guangjun,ZHANG Yigang and ZHAO Yajuan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Chinese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62-66,共5页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are performed to observe the evolutions of 512 and 51262 cage-like water clusters filled with or without a methane molecule immersed in bulk liquid water at 250 K and 230 K. The lifetime...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are performed to observe the evolutions of 512 and 51262 cage-like water clusters filled with or without a methane molecule immersed in bulk liquid water at 250 K and 230 K. The lifetimes of these clusters ar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ir Lindemann index δ (t) using the criteria of δ≥0.07. For both the filled and empty clusters, we find the dynamics of bulk water determines the lifetimes of cage-like water clusters, and that the lifetime of 512 62 cage-like cluster is the same as that of 512 cage-like cluster. Although the methane molecule indeed makes the filled cage-like cluster more stable than the empty one, the empty cage-like cluster still has chance to be long-lived compared with the filled clusters. These observations support the labile cluster hypothesis 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gas hydr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ke in time that were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OF FILLED AND EMPTY CAGE-LIKE WATER CLUSTERS IN LIQUID WATER AND THEIR SIGNIFICANCE TO GAS HYDRATE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cage G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reaction mechanism and interfacial crystallization of Al nanoparticle-embedded Ni under shock loading
9
作者 Yifan Xie Jian-Li Shao +1 位作者 Rui Liu Pengwan Che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14-124,共11页
The shock-induced reaction mechanism and characteristics of Ni/Al system,considering an Al nanoparticle-embedded Ni single crystal,are investigated through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For the shock melting of Al nan... The shock-induced reaction mechanism and characteristics of Ni/Al system,considering an Al nanoparticle-embedded Ni single crystal,are investigated through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For the shock melting of Al nanoparticle,interfacial crystallization and dissolution ar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The reaction degree of Al particle first increases linearly and then logarithmically with time driven by rapid mechanical mixing and following dissolution.The reaction rate increases with the decrease of particle diameter,however,the reaction is seriously hindered by interfacial crystallization when the diameter is lower than 9 nm in our simulations.Meanwhile,we found a negative exponential growth in the fraction of crystallized Al atoms,and the crystallinity of B2-NiAl(up to 20%)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Al particle.This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B2-NiAl by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finite mixing layer near the collapsed interface.For shock melting of both Al particle and Ni matrix,the liquid-liquid phase inter-diffusion is the main reaction mechanism that can be enhanced by the formation of internal jet.In addition,the enhanced diffusion is manifested in the logarithmic growth law of mean square displacement,which results in an almost constant reaction rate similar to the mechanical mixing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ock-induced reaction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Interfacial crystallization Reaction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ert+GCN多模态数据融合的药物分子属性预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闫效莺 靳艳春 +1 位作者 冯月华 张绍武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3-794,共12页
目的药物研发成本高、周期长且成功率低。准确预测分子属性对有效筛选药物候选物、优化分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特征工程的传统分子属性预测方法需研究人员具备深厚的学科背景和广泛的专业知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涌现出... 目的药物研发成本高、周期长且成功率低。准确预测分子属性对有效筛选药物候选物、优化分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特征工程的传统分子属性预测方法需研究人员具备深厚的学科背景和广泛的专业知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涌现出大量优于传统特征工程方法的分子属性预测算法。然而这些算法模型仍然存在标记数据稀缺、泛化性能差等问题。鉴于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Bert+GCN的多模态数据融合的分子属性预测算法(命名为BGMF),旨在整合药物分子的多模态数据,并充分利用大量无标记药物分子训练模型学习药物分子的有用信息。方法本文提出了BGMF算法,该算法根据药物SMILES表达式分别提取了原子序列、分子指纹序列和分子图数据,采用预训练模型Bert和图卷积神经网络GCN结合的方式进行特征学习,在挖掘药物分子中“单词”全局特征的同时,融合了分子图的局部拓扑特征,从而更充分利用分子全局-局部上下文语义关系,之后,通过对原子序列和分子指纹序列的双解码器设计加强分子特征表达。结果5个数据集共43个分子属性预测任务上,BGMF方法的AUC值均优于现有其他方法。此外,本文还构建独立测试数据集验证了模型具有良好的泛化性能。对生成的分子指纹表征(molecular fingerprint representation)进行t-SNE可视化分析,证明了BGMF模型可成功捕获不同分子指纹的内在结构与特征。结论通过图卷积神经网络与Bert模型相结合,BGMF将分子图数据整合到分子指纹恢复和掩蔽原子恢复的任务中,可以有效地捕捉分子指纹的内在结构和特征,进而高效预测药物分子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rt预训练 注意力机制 分子指纹 分子属性预测 图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合自由能计算和激活实验探讨玉米肽激活乙醇脱氢酶机制
11
作者 邱智军 魏亚楠 龚明贵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5-114,共10页
玉米肽具有显著的醒酒活性,大量实验表明,激活乙醇脱氢酶(ADH)是其发挥醒酒作用的重要途径。为了研究玉米肽激活ADH是否通过变构作用实现的,使用口袋特征(AlloSite)和盲对接(HPEPDOCK)2种预测方法识别到共同一致的ADH变构位点Site2;然... 玉米肽具有显著的醒酒活性,大量实验表明,激活乙醇脱氢酶(ADH)是其发挥醒酒作用的重要途径。为了研究玉米肽激活ADH是否通过变构作用实现的,使用口袋特征(AlloSite)和盲对接(HPEPDOCK)2种预测方法识别到共同一致的ADH变构位点Site2;然后采用分子对接(AutoDock Vina)和分子力学/广义波恩表面积(Uni-GBSA)方法计算玉米肽与变构位点Site2的结合自由能,在考虑结合自由能预测方法能力边界的前提下,分析得到玉米肽的结合自由能与其实验测定激活率之间具有较强相关性,反过来验证了变构位点预测以及玉米肽与ADH发生变构作用结果。另外,直观构效关系分析表明,玉米肽-ADH结合构象模式能够解释83%的激活活性差异案例,进一步肯定了结合自由能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及其分析结果的可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酒肽 变构作用 分子对接 分子力学/广义波恩表面积(mm/GB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ARF家族成员研究进展
12
作者 孟思达 聂晓雨 +6 位作者 叶云珠 朱美玉 韩磊磊 申琦 谭昌华 齐明芳 李天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0-168,共9页
ARF(Auxin Response Factor)作为生长素信号传导路径中的关键转录因子,调控下游靶基因的表达,参与对多种植物发育进程的调控,如花器官发育、胚发育、叶片极性发育以及根系发育等。ARF家族成员不但对植物形态建成产生影响,还在植物对环... ARF(Auxin Response Factor)作为生长素信号传导路径中的关键转录因子,调控下游靶基因的表达,参与对多种植物发育进程的调控,如花器官发育、胚发育、叶片极性发育以及根系发育等。ARF家族成员不但对植物形态建成产生影响,还在植物对环境胁迫的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面总结ARF家族成员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研究进展,包括ARF家族成员的发现与鉴定、结构特点、表达模式,探讨其在激素信号传导、细胞分化和形态建成等方面的具体作用;分析ARF基因在植物应对逆境条件下的响应机制,如干旱胁迫、盐胁迫等因素对其表达的影响。通过系统地梳理现存研究成果,为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植物生长的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F 生长素 转录因子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和骨架结构MHA-RNN的农药分子生成模型
13
作者 袁洪波 周焕笛 +2 位作者 霍静倩 张金林 程曼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0-211,共12页
近年来,深度学习模型在农药发现和从头分子设计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目前用于农药分子设计的深度生成模型中,基于骨架的分子生成模型较少。并且基于骨架的分子生成方法面临着生成分子质量和多样性不足的挑战。为此,该研究提出了一... 近年来,深度学习模型在农药发现和从头分子设计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目前用于农药分子设计的深度生成模型中,基于骨架的分子生成模型较少。并且基于骨架的分子生成方法面临着生成分子质量和多样性不足的挑战。为此,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骨架结构的循环神经网络模型(multi head attention-recurrent neural network,MHA-RNN),首先生成简化分子线性输入规范(simplified molecular input line entry system,SMILES)格式的分子骨架,然后对骨架进行装饰以生成新的分子。试验结果表明,模型生成的分子在有效性、新颖性和唯一性方面分别达到了97.18%、99.87%和100.00%。此外,生成分子在脂水分配系数(logarithm of partition coefficient,LogP)、拓扑极性表面积(topological polar surface area,TPSA)、相对分子质量(molecular weight,MW)、类药性(quantitative estimate of drug-likeness,QED)、氢键受体(hydrogen bond acceptor,HBA)、氢键供体(hydrogen bond donor,HBD)、旋转键数(rotatable bonds,RotB)等性质上的分布与现有分子高度相似,研究结果为农药新药研发提供了技术支持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研发 分子生成 分子骨架 循环神经网络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对接探究Semen Vaccariae的有效成分与乳腺癌关键靶点的作用机制
14
作者 唐乾 唐钰 +6 位作者 吴凤娇 先正平 薛亚琦 曹洪玉 王立皓 杨彦杰 郑学仿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20-1828,共9页
乳腺癌一度位列癌症死亡率第一,因其进展快、死亡率高等特点,对其治疗方法和药物开发迫在眉睫。本文利用分子对接等技术探究依据网络药理学从王不留行(Semen Vaccariae)筛出的有效成分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基于网络药理学从S... 乳腺癌一度位列癌症死亡率第一,因其进展快、死亡率高等特点,对其治疗方法和药物开发迫在眉睫。本文利用分子对接等技术探究依据网络药理学从王不留行(Semen Vaccariae)筛出的有效成分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基于网络药理学从Semen Vaccariae中筛选出5个最强的活性成分(异牡荆素、豆甾醇、王不留行环肽B、槲皮素、王不留行环肽A)和潜在抗乳腺癌的45个核心靶点。通过分子对接得出他们之间主要依靠氢键、疏水相互作用、范德华力等作用力结合,其中多种氨基酸可与药物分子形成氢键、碳氢键和范德华力;脂肪族氨基酸、赖氨酸和精氨酸易与药物分子形成疏水相互作用;酸性和碱性氨基酸易与药物分子形成静电相互作用。分析核心靶点治疗乳腺癌的可能通路包括癌症通路、癌症蛋白多糖、PI3K-AKT信号通路、化学致癌-受体激活通路等在内的148条通路,并根据“成分-核心靶点-显著通路”构建网络,结果符合中药治疗疾病的多途径、多靶点理念。以上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究王不留行治疗乳腺癌的分子机制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不留行 乳腺癌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型老年性聋氧化应激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孙婷 张涵 +3 位作者 王延飞 张肖林 李长叶 车娟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9-614,共6页
老年性耳聋也称为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是老年人常见的感觉障碍之一,其主要特征是双耳渐进性听力下降。目前,主要的干预措施是助听器和人工耳蜗,但仍面临成本高昂、效果有限的问题,根本性治疗方案仍待探索。外周型老年性聋是老年性听力... 老年性耳聋也称为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是老年人常见的感觉障碍之一,其主要特征是双耳渐进性听力下降。目前,主要的干预措施是助听器和人工耳蜗,但仍面临成本高昂、效果有限的问题,根本性治疗方案仍待探索。外周型老年性聋是老年性听力损失中最常见的形式之一,由于耳蜗内氧化应激导致的自由基与氧化物质过量产生,直接损伤关键结构,如毛细胞、螺旋神经节、血管纹、线粒体等,进而诱发听觉损伤。本文就外周型老年性聋中氧化应激分子机制做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聋 氧化应激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化合物舒达吡啶与克拉霉素药物代谢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16
作者 李琦 王宇津 +2 位作者 王雪钰 初乃惠 聂文娟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49,共8页
目的:探究新药舒达吡啶对肝酶的作用情况,以及与克拉霉素的相互作用。方法:取大鼠肝微粒体/人肝微粒体,加入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探针底物混合工作溶液。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舒达吡啶、克拉霉素工作溶液,取上清液进行液... 目的:探究新药舒达吡啶对肝酶的作用情况,以及与克拉霉素的相互作用。方法:取大鼠肝微粒体/人肝微粒体,加入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探针底物混合工作溶液。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舒达吡啶、克拉霉素工作溶液,取上清液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mass spectrometry,LC-MS/MS)分析。以标准曲线法计算体系中代谢物浓度,计算代谢物的生成量,根据溶剂对照组的变化量,计算剩余活性。结果:在人肝微粒体试验条件下,舒达吡啶在0.1、0.5、1.5、5、10、25、50、100μmol/L的浓度下,对CYP1A2、CYP2B6、CYP2C8、CYP3A4/5显示微弱抑制强度,对CYP2C9、CYP2C19和CYP2D6显示中等强度或强抑制作用;CYP2C9的半数抑制浓度(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50%,IC_(50))为5.533μmol/L,CYP2C19为<0.1μmol/L,CYP2D6为15.59μmol/L。在大鼠肝微粒体试验条件下,舒达吡啶在0.1、0.5、1.5、5、10、25、50、100μmol/L浓度下,对CYP1A2、CYP2B6、CYP2C9、CYP3A4/5显示微弱抑制强度,对CYP2C8、CYP2C19和CYP2D6显示中等强度抑制作用;CYP2C8的IC_(50)为49.70μmol/L,CYP2C19为10.06μmol/L,CYP2D6为17.55μmol/L。在人肝微粒体试验中,克拉霉素在1、2、5、10、50、100、150和200μmol/L浓度下,对舒达吡啶有抑制作用,IC_(50)为22.74μmol/L;在大鼠肝微粒体试验中,克拉霉素在1、2、5、10、50、100、150和200μmol/L浓度下,对舒达吡啶有轻微抑制作用,IC_(50)为85.61μmol/L。结论:在人肝微粒体中,舒达吡啶对CYP2C9和CYP2D6有中等强度抑制作用;在大鼠肝微粒体中,舒达吡啶对CYP2C19和CYP2D6有中等强度的抑制作用。在人肝微粒体中,克拉霉素对舒达吡啶的抑制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属 克拉霉素 舒达吡啶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探析化痰药与祛湿药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潜在靶点与机制
17
作者 丁杰 松迪 +1 位作者 俞瑾 俞超芹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18-1026,共9页
目的探究化痰药与祛湿药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机制的异同并寻找关键活性成分。方法利用HERB数据库筛选化痰药及祛湿药成分及靶点,运用欧易云平台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 3.8.0... 目的探究化痰药与祛湿药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机制的异同并寻找关键活性成分。方法利用HERB数据库筛选化痰药及祛湿药成分及靶点,运用欧易云平台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通路网络图以显示通路差异。利用基因表达汇编数据库通过R 4.2.2软件筛选PCOS关键靶点,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对关键活性成分与靶点的对接能力进行预测,并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实验验证对接效能。结果化痰药与祛湿药共有活性成分52种,共有靶点81个;两者共有通路涉及脂质调控、胰岛素调节、激素调节、促进卵母细胞成熟等多个角度,与肥胖型PCOS病理机制相符。化痰药在调节激素及胰岛素方面作用更为突出,而祛湿药则在维生素代谢及抗炎角度效果更为优异。槲皮素、β-谷甾醇及豆甾醇确定为关键活性成分,其中豆甾醇与PCOS关键靶点丘奇尔结构域蛋白1(CHURC1)及肿瘤坏死因子配体超家族成员11(TNFSF11)结合最为优异,分子动力学模拟进一步证明了β-谷甾醇与TNFSF11结合的强稳定性。结论初步探析了化痰药与祛湿药治疗肥胖型PCOS的潜在靶点与机制,对寻找关键的活性成分及指导临床应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肥胖 化痰药 祛湿药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靶点网络的抗感合剂干预急性肺损伤大鼠作用机制研究
18
作者 黄赫 管仲莹 +8 位作者 王德成 朱竟赫 靖博宇 张瑜 刘小虎 关铁发 范英兰 甘雨 赵磊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47-1460,共14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内实验探究抗感合剂干预急性肺损伤(ALI)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网络药理学预测抗感合剂(Kanggan mixture,KGM)干预ALI的靶基因和主要通路;脂多糖(LPS)诱导ALI大鼠模型,运用micro-CT评估活体大鼠体内肺损伤程度,实...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内实验探究抗感合剂干预急性肺损伤(ALI)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网络药理学预测抗感合剂(Kanggan mixture,KGM)干预ALI的靶基因和主要通路;脂多糖(LPS)诱导ALI大鼠模型,运用micro-CT评估活体大鼠体内肺损伤程度,实验验证KGM对ALI大鼠的干预作用机制。结果结果显示从KGM中共筛选出190种化学成分、预测出KGM干预ALI的579个潜在靶点,通路204条。抗感合剂中的核心成分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白桦脂醇、羽扇豆酮,通过作用于TP53、AKT1、SRC、EP300和STAT3等靶点,调控FoxO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展现出抗病毒、抗炎及免疫调节的能力,对急性肺损伤具有干预作用。micro-CT结果提示,抗感合剂可改善ALI大鼠肺纹理增强以及肺损伤,且(吸气相-呼气相)末端肺体积上升。HE和W/D比值结果表明,KGM可改善肺组织损伤,降低肺组织湿/干重比(P<0.01),血细胞分析结果显示抗感合剂可使ALI大鼠血液WBC(白细胞计数)和N%(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减少(P<0.01),淋巴细胞增加(P<0.05)。实时定量PCR、WES和免疫组化结果提示,KGM可减少ALI大鼠肺组织TP53、AKT1、SRC、EP300和STAT3 mRNA表达量、蛋白分布和蛋白表达量(P<0.05)。结论抗感合剂对急性肺损伤有一定干预作用,主要通过核心靶点STAT3、EP300、SRC、AKT1、TP53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感合剂 网络药理学 MICRO-CT 急性肺损伤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耐盐分子机制及分子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19
作者 王薇薇 沈峰 +6 位作者 吴永成 梅燚 郑佳秋 祖艳侠 刘哲 张丽娜 冯汝超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769-775,共7页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子。本文介绍了盐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植物对盐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和植物耐盐性分子遗传育种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为培育耐盐植物和提高植物耐盐性的相关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盐胁迫 分子机制 分子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土矿物类型对煤力学非均质性影响的分子机制
20
作者 张彬 孙蓓蕾 +7 位作者 王德璋 康天合 冯智杰 李立功 李昊洋 梁晓敏 朱文庆 张俊爽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67-2580,共14页
煤层气是我国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但无机矿物影响下的煤储层具有强烈的力学非均质性,存在已成功使用的工程技术在其他煤层气井不适用的情况,深入研究煤中无机矿物与有机质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煤力学非均质性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煤层气是我国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但无机矿物影响下的煤储层具有强烈的力学非均质性,存在已成功使用的工程技术在其他煤层气井不适用的情况,深入研究煤中无机矿物与有机质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煤力学非均质性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分子模拟对比分析了高岭石、伊利石和蒙脱石3种典型黏土矿物与无烟煤有机质的相互作用范围、位置和强度及差异性,阐明了不同黏土矿物对煤孔隙率的影响规律,揭示了煤力学非均质对黏土矿物类型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高岭石或伊利石与煤有机质的径向分布函数呈双峰特性,同时存在氢键作用和范德华力,而蒙脱石的径向分布函数呈单峰分布,相互作用以范德华力为主,占总能量变化的89.36%,不存在氢键作用;矿物分子进入到煤有机质后会相互堆叠填充,形成具有一定的非均质性且形状不规则的纳米孔隙结构,相同矿物含量下,含不同矿物类型煤的孔隙率大小顺序为: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黏土矿物与煤有机质的相互作用强度主要取决于黏土矿物分子的尺寸,呈反比例关系;不同高岭石含量下,无烟煤的体积模量、弹性模量和剪切模量非均质性可分为5个部分,存在变异性极高的区域,而含伊利石和含蒙脱石无烟煤除了剪切模量存在高变异区域,其他力学参数均处于低变异范围以下,高岭石对无烟煤力学非均质的影响程度要大于伊利石和蒙脱石的影响。研究成果将为预测煤储层力学性质的变化规律且根据煤中不同黏土矿物特征有针对性的制定储层改造措施和开发方案提供力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烟煤 黏土矿物类型 力学性质 非均质性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