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64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Mobile Vit和倒置门控编解码的视网膜血管分割算法
1
作者 梁礼明 阳渊 +2 位作者 朱晨锟 何安军 吴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2-723,共12页
针对视网膜血管分割时存在背景噪声干扰、边界纹理模糊和微细血管提取难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Mobile Vit和倒置门控编解码的视网膜血管分割算法(FMVG-Net)。改进Mobile Vit模块,在编码部分实现双联合特征提取;利用多谱注意力模块,从频域... 针对视网膜血管分割时存在背景噪声干扰、边界纹理模糊和微细血管提取难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Mobile Vit和倒置门控编解码的视网膜血管分割算法(FMVG-Net)。改进Mobile Vit模块,在编码部分实现双联合特征提取;利用多谱注意力模块,从频域维度减少图像特征信息缺失,精确分割血管前景像素;提出特征自适应融合模块,建立血管纹理上下文依赖关系,提高血管分割灵敏度;优化编解码结构,设计倒置门控编解码模块,进一步捕获空间信息与深层语义信息,提高视网膜血管图像分割精度。在公共数据集DRIVE、STARE和CHASE_DB1上对所提算法进行实验,特异性分别为0.9863、0.9897和0.9873,准确度分别为0.9709、0.9754和0.9760,敏感度分别为0.8109、0.8010和0.8079。仿真实验证明,所提网络对视网膜血管分割具有较好的分割效果,为眼科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血管 mobile Vit模块 离散余弦变换 倒置门控编解码模块 特征自适应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gh dynamic mobile topology-based clustering algorithm for UAV swarm networks
2
作者 CHEN Siji JIANG Bo +2 位作者 XU Hong PANG Tao GAO Mingke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2025年第4期1103-1112,共10页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UAVs)have become one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to achieve future data collection due to their high mobility,rapid deployment,low cost,and the ability to establish line-of-sight communication li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UAVs)have become one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to achieve future data collection due to their high mobility,rapid deployment,low cost,and the ability to establish line-of-sight communication links.However,when UAV swarm perform tasks in narrow spaces,they often encounter various spatial obstacles,building shielding materials,and high-speed node movements,which result in intermittent network communication links and cannot support the smooth comple-tion of tasks.In this paper,a high mobility and dynamic topol-ogy of the UAV swarm is particularly considered and the high dynamic mobile topology-based clustering(HDMTC)algorithm is proposed.Simulation and real flight verification results verify that the proposed HDMTC algorithm achieves higher stability of net-work,longer link expiration time(LET),and longer node lifetime,all of which improve the communication performance for UAV swarm networ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manned aerial vehichle(UAV)swarm network UAV clustering mobilITY virtual tub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bileNetV3Small-ECA的水稻病害轻量级识别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袁培森 欧阳柳江 +1 位作者 翟肇裕 田永超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262,共10页
为实现水稻病害的轻量化识别与检测,使用ECA注意力机制改进MobileNetV3Small模型,并使用共享参数迁移学习对水稻病害进行智能化轻量级识别和检测。在PlantVillage数据集上进行预训练,将预训练得到的共享参数迁移到对水稻病害识别模型上... 为实现水稻病害的轻量化识别与检测,使用ECA注意力机制改进MobileNetV3Small模型,并使用共享参数迁移学习对水稻病害进行智能化轻量级识别和检测。在PlantVillage数据集上进行预训练,将预训练得到的共享参数迁移到对水稻病害识别模型上微调优化。在开源水稻病害数据集上进行试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非迁移学习下,识别准确率达到97.47%,在迁移学习下识别准确率达到99.92%,同时参数量减少26.69%。其次,通过Grad-CAM进行可视化,本文方法与其他注意力机制CBAM和SENET相比,ECA模块生成的结果与图像中病斑的位置和颜色更加一致,表明网络可以更好地聚焦水稻病害的特征,并且通过可视化和各水稻病害分析了误分类原因。本文方法实现了水稻病害识别模型的轻量化,使其能够在移动设备等资源受限的场景中部署,达到快速、高效、便携的目的。同时开发了基于Android的水稻病害识别系统,方便于在边缘端进行水稻病害识别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病害识别 迁移学习 高效通道注意力机制 mobileNetV3Small 移动端部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bileNetV3识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超声图像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佳维 王艳 孟名柱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249,共7页
目的:研究MobileNetV3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超声图像分类问题中的可行性并评估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与超声资料。共获得良性结节1353个,恶性结节1197个。将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超声图像按照8∶1∶1比例划分为... 目的:研究MobileNetV3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超声图像分类问题中的可行性并评估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与超声资料。共获得良性结节1353个,恶性结节1197个。将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超声图像按照8∶1∶1比例划分为训练集、测试集和验证集。构建基于Pytorch框架的MobileNetV3深度学习网络。采用不同优化器和学习率组合在数据集中对MobileNetV3的2个亚模型(small和large)进行训练、测试和验证。结果:large模型中以LAdamax_0.001在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准确率最高,分别为0.98和0.92;其次为LAdam_0.0001,分别为0.96和0.87。small模型中以SAdam_0.001在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准确率最高,分别为0.97和0.85;其次为SAdam_0.0001,分别为0.88和0.85。在验证集中的精确度、召回率、F1评分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LAdamax_0.001(0.95,0.95,0.95,0.94)、LAdam_0.0001(0.88,0.88,0.88,0.88)、SAdam_0.001(0.90,0.89,0.89,0.88)和SAdam_0.0001(0.89,0.89,0.89,0.89)。结论:MobileNetV3是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超声图像分类的有效方法,以LAdamax_0.001性能最佳,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移动神经网络 甲状腺结节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MobileNet V2:轻量化的作物病害识别模型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洋 张欣 +2 位作者 陈孝玉龙 林建吾 蔡季桐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4-490,共7页
在传统的作物病害识别的深度学习模型中,存在检测精度与效率不高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轻量化的改进型MobileNet V2模型CA-MobileNet V2(coordinate attention),在提升检测精度的同时,部署在移动端便于种植者使用。在MobileNet V... 在传统的作物病害识别的深度学习模型中,存在检测精度与效率不高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轻量化的改进型MobileNet V2模型CA-MobileNet V2(coordinate attention),在提升检测精度的同时,部署在移动端便于种植者使用。在MobileNet V2中嵌入坐标注意力模块,提升模型的精度;加入TanhExp激活函数,加速模型收敛,增强模型的鲁棒性和泛化性;将模型部署到移动端APP中,使模型具有良好的可视化应用效果。在PantifyDr和Turkey-PlantDataset数据集上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CA-MobileNet V2具有精度高和轻量化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病害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轻量化 坐标注意力 激活函数 移动端部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influence ofⅤ/Ⅲratio on electron mobility of the InAs_(x)Sb_(1-x)layers grown on GaAs substrate by molecular beam epitaxy
6
作者 ZHANG Jing YANG Zhi +3 位作者 ZHENG Li-Ming ZHU Xiao-Juan WANG Ping YANG Lin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2,共8页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Sb/In ratio on the transport properties and crystal quality of the 200 nm InAs_(x)Sb_(1-x)thin film.The Sb content of InAs_(x)Sb_(1-x)thin film in all samples was verified by HRXR...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Sb/In ratio on the transport properties and crystal quality of the 200 nm InAs_(x)Sb_(1-x)thin film.The Sb content of InAs_(x)Sb_(1-x)thin film in all samples was verified by HRXRD of the symmetrical 004 reflections and asymmetrical 115 reflections.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b component was 0.6 in the InAs_(x)Sb_(1-x)thin film grown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Sb/In ratio of 6 and As/In ratio of 3,which has the highest electron mobility(28560 cm^(2)/V·s)at 300 K.At the same time,the influence ofⅤ/Ⅲratio on the transport properties and crystal quality of Al_(0.2)In_(0.8)Sb/InAs_(x)Sb_(1-x)quantum well heterostructures also has been investigated.As a result,the Al_(0.2)In_(0.8)Sb/InAs_(0.4)Sb_(0.6)quantum well heterostructure with a channel thickness of 30 nm grown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Sb/In ratio of 6 and As/In ratio of 3 has a maximum electron mobility of 28300 cm^(2)/V·s and a minimum RMS roughness of 0.68 nm.Through optimizing the growth conditions,our samples have higher electron mobility and smoother surface morph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ecular beam epitaxy InAs_(x)Sb_(1-x) Ⅴ/Ⅲratio high electron mo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osynthesis of jarosite and schwertmannite for efficient adsorption of rare earth elements from mine wastewater
7
作者 ZHAO Chun-xiao WANG Jun +4 位作者 TANG Gu-xiu LIU Yang YANG Bao-jun LIU Hong-chang QIU Guan-zho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3期962-976,共15页
With the growing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rare earth elements(REEs),it has become necessary to efficiently remove and recover REEs from mine wastewater.In this study,jarosite... With the growing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rare earth elements(REEs),it has become necessary to efficiently remove and recover REEs from mine wastewater.In this study,jarosite(Jar)and schwertmannite(Sch)were biosynthesized using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for the adsorption of REEs.Additionally,the adsorption capacities of Jar and Sch for La^(3+),Ce^(3+),Pr^(3+),Nd^(3+),Sm^(3+),Gd^(3+),Dy^(3+),and Y^(3+)in mine wastewater were improved by mechanical activation.XRD,FTIR,BET,and SEM-EDS analyses revealed that mechanical activation did not alter the phase of the material,but increased the amount of surface-OH and SO42−groups,as well as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Thi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Jar and Sch for REEs.The optimum adsorption time and pH were determined through batch adsorption experiments.Besides,the adsorption kinetics were studied and found to align well with the pseudo-second-order model.Furthermore,the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ΔG^(Θ),ΔH^(Θ)andΔS^(Θ))and adsorption isotherms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echanically activated schwertmannite(M-Sch)exhibited superior adsorption performance for REEs compared to mechanically activated jarosite(M-Jar).Moreover,M-Sch was reusable and exhibited high adsorption efficiency of REEs in actual mine wastewater,exceeding 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chanical activation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ADSORPTION rare earth elements JAROSITE SCHWERTMANNI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gh-thermal free vibration analysis of functionally graded microplates using a new finite element formulation based on TSDT and MSCT
8
作者 Huu Trong Dang Nhan Thinh Hoang +2 位作者 Quoc Hoa Pham Trung Thanh Tran Huy Gia Luo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2期131-149,共19页
Recent advancements in additive manufacturing(AM)have revolutionized the design and production of complex engineering microstructures.Despite these advancements,their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computational analysis r... Recent advancements in additive manufacturing(AM)have revolutionized the design and production of complex engineering microstructures.Despite these advancements,their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computational analysis remain significant challenges.This research aims to develop an effective computational method for analyzing the free vibration of functionally graded(FG)microplates under high temperatures while resting on a Pasternak foundation(PF).This formulation leverages a new thirdorder shear deformation theory(new TSDT)for improved accuracy without requiring shear correction factors.Additionally,the modified couple stress theory(MCST)is incorporated to account for sizedependent effects in microplates.The PF is characterized by two parameters including spring stiffness(k_(w))and shear layer stiffness(k_(s)).To validate the proposed method,the results obtained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existing literature.Furthermore,numerical examples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on the high-temperature free vibration of FG microplates.These factors include the length scale parameter(l),geometric dimensions,material properties,and the presence of the elastic foundation.The findings significantly enhance our comprehension of the free vibration of FG microplates in high thermal environments.In addition,the findings significantly enhance our comprehension of the free vibration of FG microplates in high thermal environments.In addition,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will have great potential in military and defense applications such as components of submarines,fighter aircraft,and missi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plates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 Finite element method Modified couple stress theory New TSDT High-thermal free vibration Pasternak found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柴油车实测排放因子和MOBILE6预测值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郭淑霞 于雷 宋国华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7年第2期17-21,共5页
利用车载尾气检测技术(PEMS)可以获得实时的机动车排放数据。笔者利用PEMS实测了重型柴油车的排放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CO、HC、NOx和PM的排放因子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同时使用MOBILE6模型,经过模型参数的校正,从而得到相应的预测排... 利用车载尾气检测技术(PEMS)可以获得实时的机动车排放数据。笔者利用PEMS实测了重型柴油车的排放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CO、HC、NOx和PM的排放因子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同时使用MOBILE6模型,经过模型参数的校正,从而得到相应的预测排放因子,最终对排放因子的实测值、MOBILE6模型预测值以及欧Ⅱ的排放标准估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尾气检测 排放因子 速度 加速度 mobi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BILE6.2的北京市出租车排放污染物分析 被引量:22
10
作者 毕晔 葛蕴珊 韩秀坤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61-64,共4页
利用MOBILE6.2模型计算了2000年、2005年及2008年北京市出租车的排放因子,同时,计算了北京市出租车2005年更换部分旧车以及2008年更换全部旧车以后,相对于2000年污染物的降低总量。结果表明,排放污染物随更换车型大大下降。HC排放物的... 利用MOBILE6.2模型计算了2000年、2005年及2008年北京市出租车的排放因子,同时,计算了北京市出租车2005年更换部分旧车以及2008年更换全部旧车以后,相对于2000年污染物的降低总量。结果表明,排放污染物随更换车型大大下降。HC排放物的总量下降了1779.4T,CO排放物的总量下降了13304.3T,NOx排放物的总量下降了684.4T。2008年完成出租车全部更换后,相对于2000年,HC排放物的总量下降3097.9T,CO排放物的总量下降17483.5T,NOx排放物的总量下降了1211.8T。同时,还估算了2000年和2008年其他类型机动车的排放因子及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并计算了各车型对排放的贡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械及工程 排放因子 mobile 6.2 机动车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indows Mobile的测量软件的开发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崇倡 孙尚宇 宋伟东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1期18-21,共4页
为了开发简单易用的移动测量设备数据采集、处理软件,对目前常用的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的优缺点作了分析,并针对存在缺点提出了GeoSolution软件的解决方案。以Windows Mobile 6.0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的开发环境为平台,搭建GeoSolution软件... 为了开发简单易用的移动测量设备数据采集、处理软件,对目前常用的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的优缺点作了分析,并针对存在缺点提出了GeoSolution软件的解决方案。以Windows Mobile 6.0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的开发环境为平台,搭建GeoSolution软件的开发架构,并对GeoSolution软件的开发过程作了阐明,针对软件开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设备 测绘软件开发 数据处理 WINDOWS mobi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计算中基于Mobile Agent的数据库访问技术 被引量:4
12
作者 熊焰 苗付友 +1 位作者 华蓓 王行甫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165-1168,共4页
本文针对传统基于应用程序方式的数据库访问机制在移动计算环境中所存在的不足 ,分别提出了移动计算环境中基于 Mobile Agent的集中式数据库和分布式异种数据库访问技术 ,并利用 IBM开发的 Aglets在一个宽带无线 IP网络上进行了原理实... 本文针对传统基于应用程序方式的数据库访问机制在移动计算环境中所存在的不足 ,分别提出了移动计算环境中基于 Mobile Agent的集中式数据库和分布式异种数据库访问技术 ,并利用 IBM开发的 Aglets在一个宽带无线 IP网络上进行了原理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技术在移动计算环境中明显提高了数据库访问的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计算 mobile Agent 数据库访问 分布式数据库 网络计算 计算机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bile Agent的SNMP网络管理框架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窦炳琳 朱有产 +1 位作者 商李彪 张小松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0-103,共4页
使用 MobileAgent 技术能够克服集中网络管理中扩展性、灵活性等因素的限制来进行管理任务的分配。在讨论 Mobile Agent 的概念、结构及其平台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 Mobile Agent 的 SNMP 网络管理框架,描述了系统的工作方式,并对系... 使用 MobileAgent 技术能够克服集中网络管理中扩展性、灵活性等因素的限制来进行管理任务的分配。在讨论 Mobile Agent 的概念、结构及其平台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 Mobile Agent 的 SNMP 网络管理框架,描述了系统的工作方式,并对系统进行了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 SNMP 网络管理框架 mobile AG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增量时间戳安全技术的Mobile Agent系统 被引量:3
14
作者 万燕 孙永强 +1 位作者 朱向华 唐进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331-1337,共7页
安全技术决定了Mobile Agent的实用性,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防范恶意Mobile Agent的重复攻击和越权攻击.在介绍了Mobile Agent的概念、特点及安全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增量时间戳的概念及优点,并给出了具体例证.采用增量时间戳的Mobile... 安全技术决定了Mobile Agent的实用性,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防范恶意Mobile Agent的重复攻击和越权攻击.在介绍了Mobile Agent的概念、特点及安全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增量时间戳的概念及优点,并给出了具体例证.采用增量时间戳的Mobile Agent系统能够较好地避免执行系统受到恶意Mobile Agent的损害.增量时间戳技术已经在基于Lucent公司的Inferno系统上开发的Mobile Agent系统中得到了验证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量时间戳 安全技术 mobile AGENT系统 计算机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bile Agent选择移动迁移机制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8
15
作者 蔡洪波 张大方 谢高岗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2001年第5期54-57,共4页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 Mobile Agent系统面临的问题 ,提出了选择移动迁移机制的概念 ;然后对传统迁移机制和选择移动迁移机制对网络负载的影响进行了定量研究 ;最后 ,给出了一种采用选择移动迁移机制的 Mobile Agent系统模型 。
关键词 mobile AGENT 迁移机制 网络负载 计算机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QL Server Mobile数据库的开发与设计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晶 李心广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8-50,共3页
SQL Server Mobile为移动设备和嵌入式设备提供了一个压缩的数据库解决方案。通过使用Microsoft VisualStudio工具,开发者可以将SQL Server的数据库管理能力扩展到移动设备上。介绍了在基于WINCE的移动设备上开发SQL Server Mobile数据... SQL Server Mobile为移动设备和嵌入式设备提供了一个压缩的数据库解决方案。通过使用Microsoft VisualStudio工具,开发者可以将SQL Server的数据库管理能力扩展到移动设备上。介绍了在基于WINCE的移动设备上开发SQL Server Mobile数据库的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词典数据库的开发,详细分析了在系统开发中涉及的几项关键技术,对于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式移动数据库 SQL SERVER mobile 数据同步 词典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bile Agent的网络管理系统的流量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郑洪方 王玉峰 +1 位作者 王光兴 国峰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7-259,共3页
随着网络运行结构的复杂和规模的不断扩大,集中式管理模型已经不能适应网络管理的需要,基于MobileAgent的分布式网络管理已经成为网络管理中的研究热点.针对基于MobileAgent的网络管理系统流量,提出了一个定量模型,从理论上详细分析了... 随着网络运行结构的复杂和规模的不断扩大,集中式管理模型已经不能适应网络管理的需要,基于MobileAgent的分布式网络管理已经成为网络管理中的研究热点.针对基于MobileAgent的网络管理系统流量,提出了一个定量模型,从理论上详细分析了影响系统流量的主要因素,并进行了模拟实验.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都表明,基于MobileAgent的网络管理系统与传统的网络管理模型相比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bile AGENT SNMP 网络管理 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bile Agent技术的遗留系统再工程方法 被引量:11
18
作者 詹剑锋 程虎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343-2348,共6页
针对因特网环境下遗留系统需要不断引入新的需求和技术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Mobile Agent的遗留系统再工程方法.在该方法中,对遗留系统采用Agent思想重新建模,将频繁的需要与其他部分交互的组件实现为移动Agent,并且允许以定制的Agent... 针对因特网环境下遗留系统需要不断引入新的需求和技术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Mobile Agent的遗留系统再工程方法.在该方法中,对遗留系统采用Agent思想重新建模,将频繁的需要与其他部分交互的组件实现为移动Agent,并且允许以定制的Agent的方式添加新的需求,使得目标系统能够更加适应因特网环境.通过将一个单机环境下的单用户计算软件迁移到网络环境下,允许多个远程用户并发访问的再工程尝试,为遗留系统引入新的需求和技术提供了一条可以选择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bile AGENT技术 遗留系统 再工程 软件体系结构 软件再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bile Agent的服务移动性实现 被引量:3
19
作者 于玉海 张平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A期2061-2065,共5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Mobile Agent的服务移动性系统(MASM,Mobile Agent Based Service Mobility),并在模拟环境中加以实现.MASM系统充分利用了Mobile Agent和Java技术的优势,提出了用“打点”和模块化等技术设计Mo-bile Agent的新方法,...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Mobile Agent的服务移动性系统(MASM,Mobile Agent Based Service Mobility),并在模拟环境中加以实现.MASM系统充分利用了Mobile Agent和Java技术的优势,提出了用“打点”和模块化等技术设计Mo-bile Agent的新方法,从而有效地减少了网络传输负载,灵活地实现了跨不同网络的服务移动.本文着重在MASM系统和Mobile Agent结构设计上以及具体服务移动的实现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bile AGENT JAVA MASM系统 移动通信网络 服务移动性 移动AG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bile IPv6中建立IPSec安全关联的一种新方案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兴华 马建峰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2-108,共7页
Mobile IPv6的消息交互需要IPSec来提供安全保护,但什么时候建立IPSec安全关联会对Mobile IPv6的安全性、效率、计算量产生较大影响。传统的方法是当移动节点移动到外地网络之后需要时才建立,分析表明该方法效率低、计算量大、安全性差... Mobile IPv6的消息交互需要IPSec来提供安全保护,但什么时候建立IPSec安全关联会对Mobile IPv6的安全性、效率、计算量产生较大影响。传统的方法是当移动节点移动到外地网络之后需要时才建立,分析表明该方法效率低、计算量大、安全性差,不符合应用要求。本文提出移动节点在家乡网络中提前建立保护Mobile IPv6消息交互的安全关联,并给出了具体的方法。分析表明新方案较传统方法具有时延少、计算量小、效率高、安全性强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bile IPV6 IPSEC 安全关联 IK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