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发作期症状感知对短期健康结局的预测研究
1
作者 张静 邬青 +1 位作者 李春 严顾玥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发作期症状感知对短期健康结局(再入院、死亡、生活质量)的影响和独立预测价值。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苏州2所医院75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及发作期症状感知水平。患... 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发作期症状感知对短期健康结局(再入院、死亡、生活质量)的影响和独立预测价值。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苏州2所医院75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及发作期症状感知水平。患者出院后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结果最终成功随访672例患者,发作期症状感知得分(43.11±8.69)分;随访期间,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非计划性再入院150例(22.3%),死亡6例;6个月时生活质量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领域得分分别为(32.74±8.35)分、(42.78±5.89)分。发作期症状感知是出院后6个月生活质量躯体健康领域得分、6个月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均P<0.05)。发作期症状感知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风险的预测效能显著高于左心室射血分数(P<0.05),其最佳临界值为46.5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765。结论发作期症状感知可预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短期内生活质量及再入院风险。建议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及时准确地监测症状,以有效降低再入院率,改善疾病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心力衰竭 症状 症状感知 随访 生活质量 再入院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焦虑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帕孜来提·赛登 张旋 +2 位作者 李慧 刘爽 张译友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6-90,共5页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焦虑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死亡焦虑量表、自尊量表、Herth希望指数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30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焦虑总分(7.20±...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焦虑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死亡焦虑量表、自尊量表、Herth希望指数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30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焦虑总分(7.20±1.87)分,其中高死亡焦虑者62.79%;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自尊、希望和领悟社会支持是死亡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可预测55.3%的死亡焦虑总变异。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焦虑水平较高;医护人员应特别关注女性、年轻和心功能分级高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提高患者自尊、希望和领悟社会支持水平,从而降低其死亡焦虑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死亡焦虑 自尊 希望 社会支持 心理护理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信行模型的容量管理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翟亚美 唐荣欣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57-1362,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知信行(KAP)模型的容量管理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7月—2024年1月在我院心脏中心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加护理,观察组辅以... 目的:探讨基于知信行(KAP)模型的容量管理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7月—2024年1月在我院心脏中心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加护理,观察组辅以KAP模型指导下的容量管理。随访3个月后,评估两组病人心功能分级、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6 min步行试验(6MWT)、生活质量、再入院率及满意度。结果: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病人心功能分级、NT-pro BNP水平、6MWT、生活质量评分、再入院率及满意度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KAP模型指导下的容量管理能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预后,提升生活质量,降低再入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知信行模型 容量管理 生活质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衰1号中药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低血压临床观察
4
作者 董晓楠 王俊 +1 位作者 毛建芳 刘金波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4-167,共4页
目的研究心衰1号中药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低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7月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伴低血压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观... 目的研究心衰1号中药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低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7月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伴低血压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心衰1号中药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疗程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疗效、血压变化、血清炎症因子、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心功能疗效显效率68.00%(34/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00%(24/5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各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文版本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MLHFQ)躯体领域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MLHFQ躯体领域评分及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8.00%(4/50)、10.00%(5/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衰1号中药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低血压的临床效果满意,能够更好地改善心功能状况及血压水平,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且治疗安全性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低血压 心衰1号中药 沙库巴曲缬沙坦 心功能 炎症因子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恐惧-回避模型的康复护理方案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5
作者 兰云霞 易梦思 +3 位作者 王晓明 张玉英 袁利琴 庞静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6-100,共5页
目的减轻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运动恐惧心理,促进其运动康复。方法便利抽取70例心内科住院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各35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护理,同时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构建和实施基于恐惧-回避模型的康... 目的减轻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运动恐惧心理,促进其运动康复。方法便利抽取70例心内科住院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各35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护理,同时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构建和实施基于恐惧-回避模型的康复运动方案,持续干预至出院后1个月评价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心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心脏病运动恐惧得分、明尼苏达州心力衰竭生活质量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运动方案实施过程中未发生运动相关不良事件。结论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基于恐惧-回避模型的康复运动方案能减轻患者运动恐惧心理,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老年患者 恐惧-回避模型 心功能 运动恐惧 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灸治疗阳虚血瘀水停证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被引量:5
6
作者 蔡小静 黄永莲 +1 位作者 周菲 汤献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021-2026,共6页
目的探讨脐灸治疗阳虚血瘀水停证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心病科住院的80例辨证为阳虚血瘀水停证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完成治疗40... 目的探讨脐灸治疗阳虚血瘀水停证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心病科住院的80例辨证为阳虚血瘀水停证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完成治疗40例)和观察组(40例,完成治疗40例)。对照组接受标准的药物治疗,而观察组则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脐灸治疗。治疗10 d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NYHA心功能分级、心脏彩超指标(包括LVEF、LVEDD、LVESD)、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中医证候积分,监测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3.865,P=0.049)。两组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NT-proBNP、LVEF、LVEDD、LVESD、6分钟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的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都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下降幅度超过了对照组(P<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出现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低血压、皮肤过敏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脐灸治疗阳虚血瘀水停证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脐灸 阳虚血瘀 心力衰竭 生活质量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阻训练联合有氧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2
7
作者 罗智敏 李容 +2 位作者 赵华云 陈伟强 余秀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490-1494,共5页
目的探讨抗阻训练联合有氧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8月在佛山市中医院治疗且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CHF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即混合训练组、有... 目的探讨抗阻训练联合有氧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8月在佛山市中医院治疗且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CHF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即混合训练组、有氧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3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在此基础上,有氧训练组进行有氧训练12周,混合训练组进行抗阻训练联合有氧训练1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对各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最大耗氧量(VO2max)、最大功率、力竭时间、6 min步行距离测试(6MWT)结果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MLHFQ)得分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治疗前,3组间LVEDD、LVESD、LVEF、VO2max、最大功率、力竭时间、6MWT和MLHFQ得分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3组的LVEF、VO2max、6MWT和MLHFQ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显示:有氧训练组、混合训练组与对照组比较,LVEF、VO2max、6MWT和MLHFQ得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训练组与有氧训练组比较,LVEF和MLHFQ得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O2max和6MWT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阻训练联合有氧训练可以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及运动耐力,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CHF临床治疗制定新的训练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抗阻训练 有氧训练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分钟步行试验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8
作者 彭雯 张秀娥 成蓓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24-226,共3页
目的:采用6分钟步行试验探讨运动训练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功能的恢复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两组:训练组(n=50)和对照组(n=48)。两组分别在入院时和治疗两月后接受6分钟步行试验,心脏B超和生活质量调查。结果:训练组2月后与... 目的:采用6分钟步行试验探讨运动训练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功能的恢复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两组:训练组(n=50)和对照组(n=48)。两组分别在入院时和治疗两月后接受6分钟步行试验,心脏B超和生活质量调查。结果:训练组2月后与入院时相比HR、RPP、6分钟步行距离、EF值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入院时与治疗2月后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适度的运动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以有显著的生理和心理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分钟步行试验 康复 应用 运动训练 生活质量 心力衰竭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36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信度和效度评价 被引量:50
9
作者 龚开政 张振刚 +2 位作者 朱宁 孙红光 凤以良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82-184,共3页
目的探讨中文版36条简明健康问卷(SF-36)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HRQOL)评价中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方法采用中文版SF-36量表及明尼苏达州心衰生活质量问卷同时对128例慢性心衰患者的HRQOL进行评价,并对部分患者进行随... 目的探讨中文版36条简明健康问卷(SF-36)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HRQOL)评价中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方法采用中文版SF-36量表及明尼苏达州心衰生活质量问卷同时对128例慢性心衰患者的HRQOL进行评价,并对部分患者进行随诊观察。结果SF-36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8个维度的Cronbach'sα均>0.70)和重复性。因子分析产生的两个因子与量表的原理论结构假设基本一致。4—8周内共有78例完成随访,对40例病情好转的随访患者进行再次评价时,应用SF-36可从总体上及心理健康内容方面辨别出患者HRQOL的变化。结论中文版SF-36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评价时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36 慢性心力衰竭 信度 效度 生存质量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养阴利水法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BNP、SOD及生命质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安晶 胡元会 +4 位作者 李树斌 姜北 孙雪松 史玮 魏艺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922-925,共4页
目的:研究益气养阴利水法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BNP、SOD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安门医院南区内一科病房收治的气阴两虚水停型心力衰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 目的:研究益气养阴利水法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BNP、SOD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安门医院南区内一科病房收治的气阴两虚水停型心力衰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益气养阴利水中药颗粒剂治疗,观察时间为4周,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BNP、SOD变化,采用明尼苏达生命质量量表及中医证候积分量表评价患者生命质量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BNP均较治疗前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BNP较对照组下降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治疗后SOD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SOD较对照组升高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治疗后明尼苏达生命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明尼苏达生命质量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益气养阴利水法可有效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养阴利水法 心力衰竭 BNP 气阴两虚水停证 生命质量 超氧化物歧化酶 冠心病 明尼苏达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心理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7
11
作者 胡新君 张颖 +1 位作者 王倩 王洪萍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8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持续心理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09-2011年解放军第154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164例为研究对象,同一心功能等级患者按住院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出院后每... 目的探讨持续心理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09-2011年解放军第154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164例为研究对象,同一心功能等级患者按住院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出院后每月给予随访检查及心理护理,持续半年;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随访检查。两组患者分别在出院时和出院半年后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innesota living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MLHFQ)测量其生活质量,并比较出院后半年内两组患者每月测得的血脑钠肽前体(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pro-BNP)的浓度。结果同一心功能级别的两组患者在出院第4、5、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血pro-BNP浓度均明显低于相应心功能级别的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出院时,同一心功能等级的两组患者在MLHFQ问卷中的躯体领域、情绪领域的评分及总评分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出院第6个月,同一心功能等级的患者中,观察组患者的MLHFQ问卷中的躯体领域、情绪领域的评分及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持续的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理护理 心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0
12
作者 朱冬敏 林征 +2 位作者 刘洪珍 吴蕾 孙艺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02-1005,1014,共5页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疾病相关知识、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法将10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和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疾病相关知识、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法将10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和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模式。随访观察12周,比较2组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CHF的症状(67.9%)、常见并发症知识(69.8%),CHF的药物治疗知识(71.7%)、每日盐的摄入量(77.4%),适宜运动对CHF的重要性(79.2%)、心理因素对CHF的重要性(69.8%)、CHF的自我监测指标等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除"采用低盐饮食"及"按医嘱服药"外,观察组患者EHFSCB-9各条目得分及总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症状维度得分(6.9±5.2)、身体活动维度得分(11.6±6.7)、情感维度得分(4.7±4.5)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及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模式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自我护理能力 生活质量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硝酸异山梨酯对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丁立群 刘超 +5 位作者 范洁 张进 张曦 高田 刘锐 郭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32-836,共5页
背景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约占症状性心力衰竭患者的50%,其死亡率与射血分数降低患者相差无几。然而到目前为止,对于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没有明确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目的探讨单硝酸异山梨... 背景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约占症状性心力衰竭患者的50%,其死亡率与射血分数降低患者相差无几。然而到目前为止,对于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没有明确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目的探讨单硝酸异山梨酯是否能改善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力,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6-09-01至2018-04-30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满足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Ⅱ~Ⅲ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单硝酸异山梨酯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单硝酸异山梨酯组患者入组后在已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每日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30 mg,持续4周(有5例患者在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1周内有不能耐受的头疼,故退出该组)。所有患者在入组前及4周随访期结束时行症状限制性心肺运动试验〔观察指标:峰值氧耗量(Peak VO2)、无氧阈氧耗量(VO2AT)、最大运动功率及最大运动时间〕、6 min步行试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WHFQ)评估、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检查。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组内和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和单硝酸异山梨酯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心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NYHA分级、舒张早期左房室瓣血流速度与舒张早期左房室瓣环运动速度比(E/e’)、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合并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及药物使用情况(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Peak VO2、VO2AT、最大运动功率、最大运动时间、6 min步行距离、MLWHFQ评分及NT-proBNP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日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30 mg未能改善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射血分数 单硝酸异山梨酯 运动耐力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血中药提高慢性心衰病人生活质量RCT临床研究 被引量:27
14
作者 张艳 宫丽鸿 +2 位作者 范磊 王辰 廖佳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6期1193-1195,共3页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对气虚血瘀水停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国际通用RCT临床研究方法,选择气虚血瘀水停型慢性心衰患者280例进行分层区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按1∶1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40例,对照组...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对气虚血瘀水停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国际通用RCT临床研究方法,选择气虚血瘀水停型慢性心衰患者280例进行分层区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按1∶1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中药,疗程12周。于治疗前、治疗后应用6min步行试验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分析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测评。结果:两组治疗方案均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P<0.05);两组6min步行距离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分析表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不仅能够改善气虚血瘀型慢性心衰患者的运动耐量,并且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益气活血复方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酞普兰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华先平 吴瑞霞 +4 位作者 曹政 胡锦全 杨勇 陈彬 陈平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抑郁伴或不伴焦虑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CHF合并抑郁伴或不伴焦虑的患者1 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抑郁伴或不伴焦虑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CHF合并抑郁伴或不伴焦虑的患者1 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评估治疗前后抑郁、焦虑及生活质量变化;评估心功能分级(NYHA)和6 min步行距离试验(6MWT)、监测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LVEF;采用副反应量表及心电图评估西酞普兰的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和时熙组治疗后第4、6、8周末抑郁和焦虑程度明显减轻,第8周末生活质量明显改善,除外第4周末LVEDD,第8周末NYHA、6MWT和LVEF明显增加,血浆NT-proBNP及LVEDD明显降低(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第2、4、6、8周末抑郁和焦虑程度明显改善,第8周末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第4、8周末NYHA、6MWT、LVEF明显增加,第8周末NT-proBNP明显下降(P<0.05)。结论西酞普兰能明显改善CHF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程度及生活质量,从而更显著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西酞普兰 抑郁 焦虑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证候要素治疗方案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彬 陈静 +2 位作者 赵慧辉 王娟 王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5期821-824,共4页
目的:评价基于证候要素辨证论治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9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通过证候要素辨证给予相应的中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慢性心衰... 目的:评价基于证候要素辨证论治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9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通过证候要素辨证给予相应的中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慢性心衰生存质量量表总积分及SF-36量表各维度积分的变化。结果:1)2组患者的慢性心衰生存质量量表总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以SF-36量表为评价工具:组间比较:2组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健康变化等5项的积分没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等3项的积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与治疗前比较,用药28 d后,2组在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健康变化均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精力、情感职能较治疗前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证候要素辨证论治慢性心衰可以提高慢性心衰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衰 证候要素 生活质量 慢性心衰生存质量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重构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4
17
作者 姜红峰 杜艳华 黄蔡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1-254,共4页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老年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左心室重构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7月在武汉市第四医院老年科住院的年龄>65岁的慢性心衰患者194例,将采用最大耐受剂量的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94例作为治疗组,...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老年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左心室重构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7月在武汉市第四医院老年科住院的年龄>65岁的慢性心衰患者194例,将采用最大耐受剂量的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94例作为治疗组,采用厄贝沙坦治疗的10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用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评估生活质量,比较2组治疗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以及左心室质量指数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照组优(93.6%vs 84.0%,P=0.014),6 min步行试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19),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的对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8);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左心房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质量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LVEF明显增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MLHFQ评分中的躯体领域、情绪领域、其他领域以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且MLHFQ评分中的躯体领域、情绪领域和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心衰较厄贝沙坦疗效更好,同时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增加运动耐量,逆转左心室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室重构 生活质量 受体 血管紧张素 沙库巴曲缬沙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状况与老年女性慢性心力衰竭生存质量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张锦香 邓力 +1 位作者 冯津萍 蒋汉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66-469,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生存质量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女性CHF患者120例,按照心功能分级(NYHA)分为Ⅱ级组34例、Ⅲ级组54例、Ⅳ级组32例,另选取老年女性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收集各组血清血红蛋白、淋...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生存质量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女性CHF患者120例,按照心功能分级(NYHA)分为Ⅱ级组34例、Ⅲ级组54例、Ⅳ级组32例,另选取老年女性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收集各组血清血红蛋白、淋巴细胞绝对值,进行微型营养评定量表(MNA)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存质量量表(MLHFQ)评分。结果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患者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和营养不良的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7.7%,81.5%,100.0%vs 33.3%,P<0.01)。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白蛋白和MNA评分及Ⅲ级组、Ⅳ级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外周水肿深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Ⅳ级组外周水肿深度明显高于Ⅱ级组及Ⅲ级组,血红蛋白和MNA评分明显低于Ⅱ级组及Ⅲ级组(P<0.05)。MNA评分和外周水肿深度与MLHFQ评分相关(P<0.01)。MLHFQ评分与住院天数呈正相关(r=0.327,P<0.01)。结论老年女性CHF患者营养不良问题普遍存在。MNA评分和外周水肿深度对预测老年女性CHF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营养状况 生活质量 营养不良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据证候要素辨证组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彬 陈静 +4 位作者 赵慧辉 王居新 李婷 王娟 王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9期1328-1331,1336,共5页
目的:评价基于证候要素辨证论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超声LVEF值、6 min步行试验(6MWT)、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方法:将55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通过证候要素辨证... 目的:评价基于证候要素辨证论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超声LVEF值、6 min步行试验(6MWT)、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方法:将55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通过证候要素辨证给予相应的中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疗效、超声LVEF值、6 min步行试验结果、慢性心衰生存质量量表总积分的变化。结果:试验组的有效率为66.67%,对照组为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超声LVEF值、6 min步行试验、慢性心衰生存质量量表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以证候要素辨证论治慢性心衰可以改善中医症状,提高LVEF值及慢性心衰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衰 证候要素 生存质量 生存质量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20
作者 钱海兰 王君俏 +2 位作者 沈王琴 缪爱凤 郁艳梅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21期4-8,共5页
目的了解居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生存质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方便性抽样选取155例居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家庭照顾者,采用家庭照顾者生存质量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居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家庭照顾者... 目的了解居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生存质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方便性抽样选取155例居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家庭照顾者,采用家庭照顾者生存质量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居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生存质量总分为(54.91±10.45)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照顾者的自我效能、患者的纽约心脏病协会(the 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照顾者的文化程度是居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家庭照顾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居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生存质量因照护任务而受损,尤其对于自我效能差、文化水平低、所照顾患者心功能差的照顾者更应给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照顾者 居家 生存质量 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