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DS的滇池流域5种典型林分土壤质量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金哲浩 王克勤 +2 位作者 黄帅 于君宝 刘芝芹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51,共11页
[目的]土壤质量是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土地管理的重要指标。[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PCA)筛选土壤质量的关键表征指标12个(有机质、全氮、速效氮、毛管孔隙度、pH等),并采用最小数据集法(MDS)评估滇池流域5种典型人工林分的土壤质量指数(... [目的]土壤质量是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土地管理的重要指标。[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PCA)筛选土壤质量的关键表征指标12个(有机质、全氮、速效氮、毛管孔隙度、pH等),并采用最小数据集法(MDS)评估滇池流域5种典型人工林分的土壤质量指数(SQI)。[结果]1)滇青冈林和云南松林的土壤质量显著优于桉树人工林,其中滇青冈林水分保持能力最强,云南松林在养分供应和肥力维持方面表现突出;混交林的有机质和速效氮质量分数最高,展现较强的养分积累潜力;灌木林的土壤质量中等,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介于混交林与桉树林之间;桉树林的SQI最低,表明单一树种经营对土壤结构和养分循环的不利影响显著。2)分层分析显示,表层(0~20 cm)云南松林的SQI最高,次表层(20~40 cm)滇青冈林表现最佳,深层(40~60 cm)滇青冈林和混交林优于其他林分。整体SQI平均值排序为滇青冈林(0.60)>云南松林(0.54)>混交林(0.47)>灌木林(0.33)>桉树林(0.20)。3)MDS分析结果与全面数据集(TDS)拟合良好(R2=0.69),验证该方法在土壤质量评价中的有效性。[结论]研究结果为滇池流域的土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建议在水源涵养区推广滇青冈与云南松的混交种植,同时改善桉树人工林的经营模式以恢复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量 滇池流域 最小数据集法 主成分分析 土壤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MDS)研究热点分析及展望
2
作者 侯意龙 马睿岐 +6 位作者 李征 石武良 李斌 张生武 曹宁 崔金虎 张玉斌 《农学学报》 2025年第5期48-61,共14页
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总结当前土壤质量研究中最小数据集(MDS)选取的方法和指标,定量分析并指出土壤质量评价中最小数据集的热点和前沿,为中国土壤质量评价和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科学参考。通过检索1991-2022年CNKI和Web of Science... 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总结当前土壤质量研究中最小数据集(MDS)选取的方法和指标,定量分析并指出土壤质量评价中最小数据集的热点和前沿,为中国土壤质量评价和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科学参考。通过检索1991-2022年CNKI和Web of Science相关文献,收集了文献中310个最小数据集进行筛选,借助CiteSpace和VOSviewer对年度发文量、国家/地区、机构、期刊进行共现分析,对关键词进行突现词和聚类分析。31年来该领域文献量逐步增加并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中国是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期刊载文量最多的为《土壤通报》《生态学报》和Ecological Indicators;主要研究热点表现在“农业管理对土壤质量影响、土壤退化与修复、土壤质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应对及最小数据集筛选方法与模型构建”等方面;前期MDS在土壤质量评价中选用较多的主要为物理、化学指标,但随着土壤健康的发展,生物学指标逐步增长。在未来一段时间内MDS发文量仍为快速增长阶段,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起着重要节点作用;MDS核心指标为土壤有机质/碳(SOM/SOC)、pH、全氮、速效磷和容重;未来研究应注重在基于大数据平台构建不同尺度下静态评价与动态监测相结合的综合反映土壤功能的土壤健康质量评价框架体系,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与土壤质量变化相对应的MDS及其指标体系,构建精准反映土壤质量变化规律的评价模型与最优最小数据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量评价 最小数据集 CITESPACE 聚类分析 评价指标 土壤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数据集的杉木林林分结构评价
3
作者 张泽莲 曹小玉 +3 位作者 吴树萍 王萌蕾 黄新华 向雨欣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4-54,共11页
【目的】综合林分空间结构和非空间结构对杉木林林分结构进行评价,判定不同龄组林分结构现状,为拟订科学精确的林分结构优化及经营管理措施奠定有力的理论基础。【方法】以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福寿国有林场杉木林为研究对象,根据30块标... 【目的】综合林分空间结构和非空间结构对杉木林林分结构进行评价,判定不同龄组林分结构现状,为拟订科学精确的林分结构优化及经营管理措施奠定有力的理论基础。【方法】以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福寿国有林场杉木林为研究对象,根据30块标准样地的实测数据,选取Margalef丰富度指数、Gini系数、胸径分布偏度、大小变异系数、大小分化度均值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树种空间多样性指数、角尺度、聚集指数、开敞度、大小比数、简单混交度、全混交度、林层指数、交角竞争指数和空间密度指数18个具有代表性的林分非空间结构和空间结构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林分结构评价指标最小数据集,通过公因子方差确定指标权重,综合评价杉木林林分结构,判定不同龄组林分结构的现状。【结果】1)林分结构评价指标总数据集经过主成分分析,最终选取全混交度、空间密度指数、交角竞争指数、大小分化度均值指数、角尺度和林层指数6个指标进入最小数据集。经线性回归分析,由总数据集和最小数据集计算的林分结构综合评分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2)=0.7349,表明最小数据集可以代替总数据集对福寿林场杉木林进行林分结构评价。2)杉木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的综合得分分别为0.3259、0.3614、0.3971、0.4330和0.4166,5个龄组的林分分属于Ⅱ、Ⅲ等级,总体来看研究区杉木林林分结构均未达到理想状态,处于较差至一般状态,林层较为单一,林内树种多样性低,混交程度较低,但林木间竞争较弱,对象木生长基本处于优势地位,林木大小分化不明显,林木空间分布格局较好,处于均匀接近随机分布状态。针对研究区林分结构的现状,应采取科学的经营措施,对林分内杉木进行适当择伐并及时补植适宜的乡土阔叶树种,以改善现有林分结构。【结论】研究区5个龄组杉木林林分结构评价结果相对客观地评价了林分结构现状,说明利用最小数据集对林分结构进行评价是科学的,可为林分结构科学评价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林 林分结构评价 最小数据集(mds)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数据集评价长期不同施肥对潮土土壤质量的影响
4
作者 王晓婷 姚童言 +1 位作者 陈瑞蕊 林先贵 《土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7-606,共10页
以封丘潮土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地为研究对象,选择不施肥(CK)、常规施化肥(NPK)、菇渣化肥配施(MRF)和鸡粪化肥配施(CMF)4种不同施肥处理,测定了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共24种作为总数据集(TDS),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法,构建了两... 以封丘潮土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地为研究对象,选择不施肥(CK)、常规施化肥(NPK)、菇渣化肥配施(MRF)和鸡粪化肥配施(CMF)4种不同施肥处理,测定了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共24种作为总数据集(TDS),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法,构建了两个最小数据集(MDS1和MDS2),并利用线性(L)和非线性(NL)评分模型分别计算了土壤质量指数(SQI),再通过与作物产量拟合寻找最优SQI,提出了土壤保育和肥力提升的技术措施。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有机物料和无机肥配施特别是MRF处理可以显著改善土壤理化和生物性状,提高作物产量。基于总数据集的土壤质量指数(SQIT)与基于2种最小数据集的线性和非线性土壤质量指数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基于MDS2的非线性土壤质量指数(SQI2-NL)能够更为准确地评价封丘潮土土壤质量,在这种评价方法下的SQI在不同施肥处理间表现为MRF(SQI=0.60)>CMF(SQI=0.52)>NPK(SQI=0.48)>CK(SQI=0.36)。综上,菇渣化肥配施有利于维持和提升封丘潮土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土 长期不同施肥 主成分分析 最小数据集(mds) 土壤质量指数(SQ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山区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李鹏 齐实 +8 位作者 张林 胡俊 唐颖 逯进生 王翔宇 赖金林 廖瑞恩 张岱 张岩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7-346,356,共11页
[目的]综合评价北京山区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壤质量,并进一步确定影响土壤质量的关键因素,为该地区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立地条件相近的侧柏纯林、油松纯林、侧柏油松混交林、侧柏针阔混交林、油松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 [目的]综合评价北京山区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壤质量,并进一步确定影响土壤质量的关键因素,为该地区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立地条件相近的侧柏纯林、油松纯林、侧柏油松混交林、侧柏针阔混交林、油松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无林地(对照)为研究对象,测定14个土壤理化指标作为土壤质量评价的总数据集(TDS),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建立土壤质量最小数据集(MDS),利用线性(L)和非线性(NL)2种评分方法计算土壤质量指数(SQI)和一般线性模型(GLM)确定影响土壤质量的关键因素。[结果]植被恢复后相较于无林地,土壤容重、砂粒含量下降,而有机质、全氮、全钾、速效氮、速效钾等土壤养分含量增加。筛选出的研究区土壤质量评价MDS指标为全氮、砂粒、全钾、pH、有效含水量。4种方法(SQI-LT、SQI-NLT、SQI-LM、SQI-NLM)下,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的SQI值排序均为落叶阔叶混交林>侧柏针阔混交林>油松纯林>油松针阔混交林>侧柏油松混交林>侧柏纯林>无林地,植被恢复后土壤质量显著提升。SQI-NLM的土壤质量评价方法在北京山区具有更好的适用性。相较于无林地,其他植被恢复类型的SQI-NLM分别提高64%,48%,45%,36%,33%,27%。GLM模型解释了土壤质量指数总变异的85.24%,植被类型对土壤质量指数的解释比例最大(45.09%)。[结论]选择适宜的植被恢复类型是改善区域土壤质量的关键。未来实施植被恢复时,树种选择上优先考虑阔叶树种。造林配置方式的选择应取决于树种而定,如侧柏纯林中引入本土阔叶树种形成侧柏针阔混交林或选择油松纯林是最佳造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土壤质量指数(SQI) 最小数据集(mds) GLM 北京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西北干热河谷典型森林类型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钟萍 卢志锋 +5 位作者 韦铄星 黄玲 高风 王智慧 岑祚舟 王光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6-164,共9页
【目的】综合评价桂西北干热河谷典型森林类型土壤质量,以期为干热河谷区域森林经营管理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桂西北干热河谷林区内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次生林、落叶阔叶人工林和针叶人工纯林4种典型林... 【目的】综合评价桂西北干热河谷典型森林类型土壤质量,以期为干热河谷区域森林经营管理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桂西北干热河谷林区内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次生林、落叶阔叶人工林和针叶人工纯林4种典型林地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指标共14个,运用主成分分析和最小数据集法构建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通过加权综合指数法开展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结果】1)针叶人工纯林土壤化学养分和蔗糖酶活性显著低于阔叶林,阔叶人工林土壤性质与次生林无显著差异,总体上桂西北干热河谷林区土壤呈干旱缺磷的特征;2)筛选出含水率、全磷和全氮构建最小数据集,可以解释全数据集质量指标的77%,能系统有效地评价研究区内土壤质量;权重排序为含水率(0.364)>全磷(0.340)>全氮(0.296),含水率和全磷是影响土壤质量的主要指标;3)不同林型土壤质量指数排序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0.618)>落叶阔叶人工林(0.598)>落叶阔叶次生林(0.473)>针叶人工纯林(0.282),针叶人工纯林土壤质量显著最低(P<0.05)。【结论】针叶人工林土壤质量显著低于阔叶林,含水率和全磷含量是限制干热河谷林区土壤质量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主成分分析 最小数据集法 土壤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管理方式下干旱风沙区荒漠草原土壤性状变化及质量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马菁 周瑶 +3 位作者 陆琪 马静利 刘进娣 马红彬 《农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06-116,共11页
明确不同管理方式对草地土壤质量的影响对草地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明确不同管理方式对干旱风沙区荒漠草原土壤理化生性状和土壤质量的影响,该研究以宁夏东部干旱风沙区荒漠草原为对象,研究禁牧封育、暖季轮牧、自由放牧、柠条种... 明确不同管理方式对草地土壤质量的影响对草地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明确不同管理方式对干旱风沙区荒漠草原土壤理化生性状和土壤质量的影响,该研究以宁夏东部干旱风沙区荒漠草原为对象,研究禁牧封育、暖季轮牧、自由放牧、柠条种植4种不同管理方式对土壤理化及生物学性质的影响,分析土壤因子间的相关性,借助最小数据集和土壤质量指数对不同管理方式下草地土壤质量综合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禁牧封育、暖季轮牧草地的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及土壤含水率总体高于自由放牧、柠条种植草地;土壤容重和速效磷含量反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总体在自由放牧草地较高,柠条种植草地较低;不同管理方式草地土壤酶活性变化规律不一致。2)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间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并决定着荒漠草原土壤质量。3)最小数据集可以替代总数据集对不同管理方式荒漠草原土壤质量进行评价。基于最小数据集评价的荒漠草原土壤质量指数呈现禁牧封育>暖季轮牧>自由放牧>柠条种植草地。研究认为,在干旱风沙区荒漠草原,管理方式使土壤质量发生变化,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状具有相对一致的变化,禁牧封育和暖季轮牧措施比自由放牧和柠条种植更有利于土壤养分维持和土壤质量改善。因此,建议根据草原生态状况采取科学管理措施,对退化草原可进行一定时期的禁牧管理,而生态恢复了的草原进行合理的放牧利用,才能有利于干旱风沙区荒漠草原土壤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风沙区 荒漠草原 管理方式 土壤理化生性质 最小数据集(mds) 土壤质量指数(SQ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相对熵的雷达测距估计方法
8
作者 鞠美玉 徐大专 许欢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6-1332,共7页
最大后验(Maximum a posteriori,MAP)是最常用的参数估计方法。然而,MAP方法主要关注后验分布最大峰值的位置,没有充分利用后验分布的完整信息。本文基于相对熵,提出了一种最小散度(Minimum divergence,MD)雷达测距估计方法。首先推导... 最大后验(Maximum a posteriori,MAP)是最常用的参数估计方法。然而,MAP方法主要关注后验分布最大峰值的位置,没有充分利用后验分布的完整信息。本文基于相对熵,提出了一种最小散度(Minimum divergence,MD)雷达测距估计方法。首先推导参数的后验分布,然后构造一个与其相似的分布,通过寻找二者散度的最小值得到估计值。仿真结果表明,在雷达测距场景下,MD算法的性能与MAP算法相比,获得了约1 dB的增益,具有较好的估计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估计 最小散度 最大后验 雷达测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建立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 被引量:43
9
作者 李桂林 陈杰 +1 位作者 檀满枝 孙志英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25,共10页
基于研究区194个土壤样点数据,利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其他相关统计方法确定了苏州市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MDS)。与先前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将土地利用方式及利用年限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作为进入MDS的衡量标准之一;此外,计算了每... 基于研究区194个土壤样点数据,利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其他相关统计方法确定了苏州市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MDS)。与先前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将土地利用方式及利用年限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作为进入MDS的衡量标准之一;此外,计算了每个候选的土壤理化变量在所有主成分上的综合荷载,而不是只比较该变量在某一个主成分上的荷载就剔除其他变量,从而避免了丢失过多的土壤质量信息。最后对该方法的可靠性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验证,对54个黄泥土样点、77个黄松土样点及所有194个样点数据分别采用该MDS确定方法,得到了同样的最小数据集。这说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可重复性,加以完善后,本方法完全可以借鉴到其他地区,从而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由于我国地域广、各地情况差异大而采用不同的土壤质量评价方法,最后得到的评价结果难以比较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量评价 最小数据集 土地利用变化 多元统计 苏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壤特征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确定 被引量:84
10
作者 李桂林 陈杰 +1 位作者 孙志英 檀满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715-2724,共10页
进行土壤质量评价前,必须先从大量土壤理化、生物学参数中严格选取对土壤质量敏感的评价参数最小数据集(MDS)。考虑到目前经济转型期我国剧烈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各种土壤过程的深刻影响,通过以下3步选取土壤质量评价MDS:通过主成分分析(P... 进行土壤质量评价前,必须先从大量土壤理化、生物学参数中严格选取对土壤质量敏感的评价参数最小数据集(MDS)。考虑到目前经济转型期我国剧烈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各种土壤过程的深刻影响,通过以下3步选取土壤质量评价MDS:通过主成分分析(PCA)计算各土壤参数在所有特征值≥1的主成分上的综合荷载;通过多变量方差分析定量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各土壤参数的贡献;通过均值多重比较确定了土地利用年限对土壤性质的定量影响。最后经过线性变换、分组、相关分析检验等过程,得到一个能最大限度的代表所有候选土壤参数而又尽可能少的损失这些候选参数所包含的土壤质量信息的最小数据集。该土壤质量评价MDS因子选取方法能很好地整合土地利用变化的综合定量影响,同时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并能外推到其它地区。通过将该方法分别应用在1985年及2004年采样分析的两套数据各12个土壤候选参数集上,得到了各包含6个因子的MDS及其在20a尺度上的变化规律,发现MDS因子略有不同,但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量评价 土地利用变化 最小数据集 时间尺度 数理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数据集的塔里木河上游绿洲土壤质量评价 被引量:61
11
作者 贡璐 张雪妮 冉启洋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82-689,共8页
以塔里木河上游绿洲阿拉尔垦区为靶区,综合考虑表征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14个土壤指标,利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最小数据集并评价土壤质量,同时与不含土壤酶指标的土壤质量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质量评价... 以塔里木河上游绿洲阿拉尔垦区为靶区,综合考虑表征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14个土壤指标,利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最小数据集并评价土壤质量,同时与不含土壤酶指标的土壤质量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质量评价适用的最小数据集(MDS)包括:土壤水分、全盐、全氮和过氧化氢酶活性;(2)研究区棉田、新开垦农田、果园和林地等大部分耕地土壤质量属于中等及以上水平(SQI≧0.5的占78.12%),大部分分布于河岸及绿洲区域;(3)不包含土壤酶活性指标的土壤质量评价使土壤全盐含量的权重降低,且导致土壤质量评价结果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量评价 土壤酶活性 最小数据集 绿洲 塔里木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改良措施下砂质土壤肥力的微形态评价——以内蒙古科尔沁沙地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颖 王数 +4 位作者 张凤荣 吕贻忠 李珍珍 毛率垒 任娜欧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23-1031,共9页
本文以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巴胡塔镇乌旦塔拉村为试验区,选取13个土壤微形态指标,利用Photoshop、土壤切片图像处理分析系统、Image-pro plus 6.0软件对土壤微形态图像进行处理,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改良处理后的砂... 本文以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巴胡塔镇乌旦塔拉村为试验区,选取13个土壤微形态指标,利用Photoshop、土壤切片图像处理分析系统、Image-pro plus 6.0软件对土壤微形态图像进行处理,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改良处理后的砂质土壤肥力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砂质土壤肥力评价的微形态指标最小数据集(MDS)。得出以下结论:与对照组单元1相比,其他各个单元的土壤结构体、粗骨颗粒等微形态特征变化不显著。单元10(黏土、有机肥、腐殖酸施加量分别为3.00×10~5、3.00×10~4、7.50×10~3 kg/hm^2)中土壤黏粒最多、基质比最大、有机物质频率最高;土壤孔隙状况以及毛管孔隙发育最好的单元分别是单元8和单元13(黏土、有机肥、腐殖酸施加量分别是单元8:1.50×105、3.00×10~4、1.125×10~4 kg/hm^2,单元13:7.50×10~4、3.00×10~4、3.75×103 kg/hm^2)。准则层指标土壤基质、土壤孔隙、有机物质、土壤结构体、粗骨颗粒的权重分别为0.336、0.253、0.203、0.124、0.084。砂质土壤肥力评价的最小数据集包括基质比、基质类型、基质颜色、毛管孔隙占比、孔隙类型、有机物质类型、粗骨颗粒平均粒径7个指标,MDS评价结果与原始评价结果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因此实际评价砂质土壤肥力时,可以MDS的7个微形态指标代替原始的13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质土壤肥力 土壤微形态特征 最小数据集 内蒙古 科尔沁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传感器网络基于权值的极小支配集路由算法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静 贾春福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784-1788,共5页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中,为节约系统能量、延长网络寿命,提出了基于权值极小支配集路由算法(Minimal domina-tingset with weight,WMDS)。该算法的路由搜索主要集中在生成的支配集及网关节点内。当网络中少数节点发生变化时,只需个别相...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中,为节约系统能量、延长网络寿命,提出了基于权值极小支配集路由算法(Minimal domina-tingset with weight,WMDS)。该算法的路由搜索主要集中在生成的支配集及网关节点内。当网络中少数节点发生变化时,只需个别相关节点更新它们的状态,不需要网络中所有节点重新计算支配集。考虑到网络内传感器节点能量分布均衡,各节点可以轮换充当支配点,支配点的数据融合可以减少传输信息包的数量。仿真实验表明,WMDS算法能得到较小的支配集,从而有效减少网络广播过程中的转发节点数,节省了网络资源。路由算法明显减少了信息包传输的数量,均衡了各节点的能量消耗,有效地延长了网络的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极小支配集 能量有效 节点更新 路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黄泥田肥力质量特征与最小数据集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飞 李清华 +1 位作者 林诚 何春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55-1865,共11页
黄泥田为福建省主要中低产田类型之一,约占水稻土面积的30%。为解析关键限制因子及开展黄泥田肥力质量评价,进而实施针对性的改良措施,采用配对采样方法,采集福建省20对典型黄泥田与邻近同一微地貌单元内高产灰泥田表层土壤,分析了两种... 黄泥田为福建省主要中低产田类型之一,约占水稻土面积的30%。为解析关键限制因子及开展黄泥田肥力质量评价,进而实施针对性的改良措施,采用配对采样方法,采集福建省20对典型黄泥田与邻近同一微地貌单元内高产灰泥田表层土壤,分析了两种土壤类型28项属性因子指标差异及其原因,并采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构建福建省黄泥田肥力质量评价因子最小数据集,通过加权指数法分别计算最小数据集土壤肥力质量指数与差异显著因子构成的重要数据集土壤肥力质量指数。结果表明,与灰泥田相比,黄泥田的有机质含量低19.1%,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低14.8%、29.9%和25.4%,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低17.8%、56.7%和39.3%,CEC、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分别低12.9%、50.6%和30.8%,有效铁、有效硼和有效锌含量分别低25.6%、33.3%和44.1%。黄泥田的物理性黏粒、<0.001 mm黏粒和容重分别较灰泥田高20.8%、25.6%和12.3%,而孔隙度低19.3%。黄泥田过氧化氢酶活性较灰泥田高20.4%,脲酶活性较灰泥田低40.4%。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上述19项有显著差异的因子构成的重要数据集中归纳出累计贡献率达76.22%并能反映黄泥田综合肥力特征的6个主成分,建立了由CEC、全钾、有效磷、有效硼和孔隙度5项因子组成的黄泥田肥力评价最小数据集,相应的黄泥田最小数据集土壤肥力质量指数仅相当于灰泥田的69.5%,通过与重要数据集的土壤肥力质量指数相关分析比较,最小数据集可代替重要数据集对福建省黄泥田土壤肥力质量进行正确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泥田 土壤属性 土壤质量评价 最小数据集 土壤肥力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般化最小包含球的大样本快速学习方法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文军 王士同 +1 位作者 王娟 应文豪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31-1840,共10页
标准最小包含球(Minimum enclosing ball,MEB)模型的对偶问题可视为MEB问题并能够利用核心集向量机(Core vector machine,CVM)实现大样本的快速训练,但对于一般化MEB模型,对偶问题中的不等式约束发生了变化而不能视为MEB问题,不能方便... 标准最小包含球(Minimum enclosing ball,MEB)模型的对偶问题可视为MEB问题并能够利用核心集向量机(Core vector machine,CVM)实现大样本的快速训练,但对于一般化MEB模型,对偶问题中的不等式约束发生了变化而不能视为MEB问题,不能方便地使用CVM来解决大样本的快速训练.为此,提出了一般化MEB快速学习方法(Fast learning of generalized MEB,FL-GMEB),首先放松对偶问题中的不等式约束条件,使其等价于中心约束的MEB问题,从而利用CVM获得其核心集(Coreset,CS);然后利用局部线性嵌入(Locally linear embedding,LLE)的逆思想将CS扩充为拓展核心集(Extended core set,ECS);最后将ECS及其对应的优化权作为一般化MEB模型的逼近解.UCI和USPS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FL-GMEB在大样本快速训练方面具有较好的性能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般化最小包含球 大样本 核心向量机 核心集 拓展核心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丁湾蒸发波导季节变化对电波传播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田斌 崔萌达 +3 位作者 任席闯 葛义军 曾国栋 宋伟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054-2063,共10页
为满足亚丁湾海域电磁辐射源使用效能分析的需求,本文使用船测数据检验了ERA-Interim数据集在亚丁湾海域的适用性,并基于该再分析数据集通过使用PJ蒸发波导模型得到亚丁湾蒸发波导季节变化结果。利用最低陷获频率经验公式获得了该海域... 为满足亚丁湾海域电磁辐射源使用效能分析的需求,本文使用船测数据检验了ERA-Interim数据集在亚丁湾海域的适用性,并基于该再分析数据集通过使用PJ蒸发波导模型得到亚丁湾蒸发波导季节变化结果。利用最低陷获频率经验公式获得了该海域形成波导传播所需的最低陷获频率的季节变化规律,同时使用抛物方程模型对不同架设高度的多种频段电磁辐射源在亚丁湾四季典型路径上的电磁波传播损耗分布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亚丁湾蒸发波导季节性变化特征显著,夏季蒸发波导高度最高,秋季湾内外非均匀性最强;夏季亚丁湾海域最低陷获频率最低,秋季湾内外最低陷获频率差别最大; L频段电磁波在各个季节研究路径上的电磁波传播损耗整体分布基本一致,夏季的传播损耗略低于其他三季。在夏季研究路径上,S频段电磁波会在天线架设高度以下的区域内有低传播损耗的分布。C和X频段电磁波则在各个季节均会出现天线架设高度以下的低传播损耗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丁湾 蒸发波导 再分析数据 蒸发波导模型 抛物方程模型 效能分析 传播损耗 ERA-Interim数据集 最低陷获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位移传感器最小检测信号评述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佳 路刚 《传感器技术》 CSCD 1998年第1期1-5,共5页
综合分析了各种纳米位移传感器的特性及灵敏度。通过传感方法和传感结构,运用统一的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得出了各种传感器最小检测信号的计算公式及理论值。
关键词 纳米位移传感器 结构 最小检测信号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山油茶林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的建立 被引量:7
18
作者 向武 周卫军 +2 位作者 于良艺 郭子川 李娟 《湖南农业科学》 2013年第2期44-46,共3页
调查研究了湘南低山红壤区油茶林土壤肥力质量,基于研究区采集的99个土壤样品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Component Analysis,PCA)及相关数理统计分析法,计算了PCA中各因子的综合因子载荷(Norm值),建立了低山红壤油茶林土壤肥力质... 调查研究了湘南低山红壤区油茶林土壤肥力质量,基于研究区采集的99个土壤样品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Component Analysis,PCA)及相关数理统计分析法,计算了PCA中各因子的综合因子载荷(Norm值),建立了低山红壤油茶林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的最小数据集(Minimum Data Set,MDS),确定了MDS为土壤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全钾和有效磷。研究结果可为湘南低山红壤油茶林土壤肥力质量评价因子的选取提供依据,为油茶林土壤肥力的评价及油茶林复垦和施肥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最小数据集 油茶林 肥力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区坡耕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以重庆中梁山坡耕地样区为例 被引量:9
19
作者 伍宇春 傅瓦利 +2 位作者 程辉 陈高起 文志林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4年第2期223-230,共8页
坡耕地是我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也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国土资源。由于该地区坡耕地石漠化程度高,土壤侵蚀问题严重,致使坡耕地土壤肥力不断退化。以重庆市中梁山坡耕地样区为例,采用模糊综合指数法进行小尺度坡耕地土壤肥力评... 坡耕地是我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也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国土资源。由于该地区坡耕地石漠化程度高,土壤侵蚀问题严重,致使坡耕地土壤肥力不断退化。以重庆市中梁山坡耕地样区为例,采用模糊综合指数法进行小尺度坡耕地土壤肥力评价。经取样数合理性分析表明,25个样点估计研究区土壤肥力评价能够满足90%置信水平条件下,10%、15%和20%的相对误差取样数的精度要求;运用主成分分析(PCA),通过计算变量的Norm值筛选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氨、耕层厚度和粉黏比进入最小数据集(MDS),并对进入MDS的肥力因子进行相关系数分析检验,表明选取的MDS能最大程度表达坡耕地土壤属性信息;利用隶属度函数实现评价指标量纲归一化并对单项肥力指标进行评价,采用加权求和模型计算土壤肥力综合指数(IFI),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和全磷是影响研究区土壤肥力的限制因子,研究区80%样地肥力综合指数在0.40-0.60之间,肥力水平处于中等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 主成分分析 最小数据集 综合肥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东南崩壁不同深度土层微形态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艾尚进 程虎 +4 位作者 夏露 马悦阳 舒倩 许文年 夏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82-390,共9页
为了深入认识崩壁不同深度土层微观结构特征和稳定性状况,选取鄂东南通城县一处发育完整的崩壁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土壤薄片,定量和定性分析了崩壁6个不同深度土层的微形态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对崩壁稳定性进行评价,并构建... 为了深入认识崩壁不同深度土层微观结构特征和稳定性状况,选取鄂东南通城县一处发育完整的崩壁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土壤薄片,定量和定性分析了崩壁6个不同深度土层的微形态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对崩壁稳定性进行评价,并构建了崩壁稳定性评价体系的微形态指标最小数据集(MDS)。结果表明:(1)崩壁不同深度土层微形态差异显著。表土层土壤基质颜色呈现暗红色,基质比较高(0.91),团聚体和孔隙状况发育成熟,孔隙连通性较好。红土层基质颜色以红色为基调,随深度增加逐渐变浅,基质比为0.69(平均值),土壤团聚体结构弱发育,孔隙类型以囊孔和裂隙为主,连通性较差。砂土层主要以未风化完全的矿物颗粒为主,基质比极低(0.25),孔隙类型以矿物颗粒间隙为主。(2)各土层稳定性微形态评价得分从大到小排序为:表土层(TC_(1))>红土层(TC_(2)>TC_(3)>TC_(4))>砂土层(TC_(5)>TC_(6)),与多数土壤微形态指标间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3)崩壁土体稳定性微形态评价的最小数据集(MDS)由土壤基质颜色、土壤基质类型、土壤基质比、土壤团聚体、土壤微结构、总孔隙百分比和有机质含量7个指标构成。综上,不同深度土层微形态特征差异是崩壁土体稳定性具有层次分异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土壤微形态分析及建立的最小数据集评价体系,可以对崩壁土体的稳定性进行初步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岗 稳定性 土壤微形态 主成分分析 最小数据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