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哀牢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林冠和林地腐殖质理化特性、微生物量及酶活性比较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高升 刘文耀 +1 位作者 付昀 杨国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28-1336,共9页
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高海拔潮湿生境的山地森林林冠层中,积累有较为丰富的林冠腐殖质(Canopy humus),是构成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景观结构的重要组分,为丰富的附生植物提供了重要的生长基质和营养物质。通过对云南哀牢山山地湿性常绿阔叶... 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高海拔潮湿生境的山地森林林冠层中,积累有较为丰富的林冠腐殖质(Canopy humus),是构成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景观结构的重要组分,为丰富的附生植物提供了重要的生长基质和营养物质。通过对云南哀牢山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林冠腐殖质和其相应林下地表腐殖质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由于林冠和林下地表腐殖质的来源、组成和空间分布的不同,它们之间的理化特性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林冠腐殖质中有机C、全N及全Ca的含量、C/N以及阳离子交换量显著高于林下地表腐殖质,而全K和全Mg的含量则显著低于后者,全P含量差异不明显;林冠腐殖质的微生物量C、N和呼吸强度,以及蔗糖酶、脲酶和蛋白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林下地表腐殖质,说明林冠腐殖质是一种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的有机土类物质,在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林冠附生植物多样性格局形成及其维持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冠腐殖质 林地腐殖质 理化性质 微生物生物量 酶活性 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 哀牢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南岭石坑崆山顶矮林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旭 胡文强 +1 位作者 李家湘 黄世能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17,共6页
通过在广东南岭自然保护区最高峰——石坑崆山顶矮林建立样地,对石坑崆山顶矮林群落的物种组成、区系成分、群落外貌以及结构特征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4块样地中,计有维管束植物有(10±1.41)科,(14.5±2.08)属,(21.25±... 通过在广东南岭自然保护区最高峰——石坑崆山顶矮林建立样地,对石坑崆山顶矮林群落的物种组成、区系成分、群落外貌以及结构特征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4块样地中,计有维管束植物有(10±1.41)科,(14.5±2.08)属,(21.25±6.18)种;该群落区系地理成分主要以热带区系成分为主,且带有温带成分;具有明显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征。群落生活型谱中以高位芽植物为主,但地上芽植物也占有一定比率,具有一些热带植物群落特征;该群落种群总体上为增长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山顶矮林 植物区系 群落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蕨类植物的组成及生态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李保贵 朱华 +1 位作者 周仕顺 张强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08-614,702,共8页
根据4个50m×50m样地(400个5m×5m小样方,共计1hm2取样面积)的详细调查及对各样地外蕨类植物区系的采集调查,研究了西双版纳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蕨类组成特点及其数量特征等。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5hm2滇南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里... 根据4个50m×50m样地(400个5m×5m小样方,共计1hm2取样面积)的详细调查及对各样地外蕨类植物区系的采集调查,研究了西双版纳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蕨类组成特点及其数量特征等。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5hm2滇南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里记录有蕨类植物64种;在生活型组成上,以地面芽和地下芽为主;在叶特征上,以革质和纸质叶居多,叶形以一回羽状和二回羽状叶占优势;在森林群落中蕨类植物有明显的季相变化;在重要值上,狗脊、疏叶蹄盖蕨、苏铁蕨、光叶鳞盖蕨、清秀复叶耳蕨和假稀羽鳞毛蕨的重要值之和占重要值总和的84.02%,其中,狗脊的重要值占重要值总和的1/3以上,它们是该森林群落中占优势的蕨类种类,在生态分布上为该森林群落的"适宜种";研究还发现,勐腊凤尾蕨为该森林群落的确限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 蕨类植物 生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自然保护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生活型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丁涛 杜凡 +3 位作者 王娟 杨宇明 和菊 石明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9-23,共5页
基于累计面积3 500 m2的7个样地资料,根据Raunkiaer的分类系统,对云南澜沧江自然保护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维管植物生活型及叶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群落以小、中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分别为28.85%和17.31%,并有较大比例的地面... 基于累计面积3 500 m2的7个样地资料,根据Raunkiaer的分类系统,对云南澜沧江自然保护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维管植物生活型及叶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群落以小、中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分别为28.85%和17.31%,并有较大比例的地面芽植物(12.2%)和附生植物(8.33%).叶级以小型叶为主(65.4%),叶片特征以单叶(82.1%)、革质叶(52.5%)、全缘叶(62.2%)、非尾尖叶(84.0%)为主.对群落不同层次的叶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其他地区同类群落进行比较,发现该群落既表现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一般特征,也表现了典型的云南亚热带地区的低纬度、高海拔山地森林群落的特征,即对干湿季分明的气候及湿润、寒冷生境的适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 生活型 叶特征 云南 澜沧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蕨类植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保贵 朱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2-207,216,共7页
基于4个50m×50m(包含400个5m×5m)样方调查,统计了蕨类植物的α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相似性指数及β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在调查的1hm2西双版纳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里,蕨类植物的物种丰富度为32种;不同样地蕨类植物丰富度... 基于4个50m×50m(包含400个5m×5m)样方调查,统计了蕨类植物的α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相似性指数及β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在调查的1hm2西双版纳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里,蕨类植物的物种丰富度为32种;不同样地蕨类植物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及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趋势一致;该森林群落蕨类植物的物种多样性虽然不高,但优势种群显著;通过3个无人为干扰与1个受人为干扰样地的对比分析研究看出,该类森林遭受一定程度的人为干扰后,蕨类植物物种丰富度、多样性、优势度及相似性等均显著下降,其中物种多样性的降低尤为显著,既使群落的外貌、结构等恢复至接近原始林状态,蕨类植物丰富度及多样性也难以恢复,故此,保护原始的森林植被是保护该森林蕨类植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α-多样性 β-多样性 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 西双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合作用模型在山地森林附生树平藓光合特性研究中的适用性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曦 刘文耀 +3 位作者 宋亮 武传胜 李苏 卢华正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2-145,149,共5页
以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优势附生苔藓——树平藓(Homaliodendron flabellatum)为研究对象,以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指数方程和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为基础,分别推导出包含CO2摩尔分数和温度因子的3个光合作用综合模型,研究了... 以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优势附生苔藓——树平藓(Homaliodendron flabellatum)为研究对象,以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指数方程和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为基础,分别推导出包含CO2摩尔分数和温度因子的3个光合作用综合模型,研究了树平藓的光合特性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系,对3个综合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树平藓的预测效果优于其他2个模型,而且该模型能更好地反映附生苔藓植物的光抑制特征及对林下荫蔽生境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模型 湿性常绿阔叶林 树平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起源的探讨 被引量:18
7
作者 朱华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15-723,共9页
云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广泛分布于海拔1800~3400 m的山地,这类常绿阔叶林在生态外貌上具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征,但其分布生境却是暖温带-温带气候,且植物区系组成与热带植物区系有古老的渊源。该文以研究得比较深入的哀牢山中山湿性... 云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广泛分布于海拔1800~3400 m的山地,这类常绿阔叶林在生态外貌上具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征,但其分布生境却是暖温带-温带气候,且植物区系组成与热带植物区系有古老的渊源。该文以研究得比较深入的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为例,对其植物区系与其气候条件的不协调进行剖析。哀牢山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记录了种子植物110科386属821种。在植物区系科的地理成分上,无论是含种数多的科,还是所有科的分布区类型,都是以热带分布科为主,体现了它的远古热带起源背景。在该种子植物区系中,热带分布属占总属数的47.75%,热带分布种占总种数的33.45%,在近代演化上仍体现出明显的热带亲缘特征。按照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分布地区的暖温带-温带气候条件,它相当于中国东部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区。在中国东部地区类似气候条件的地带性植被的植物区系中,热带分布属通常只占总属数的25%~27%,云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与所在地的温带气候明显不协调。对这种现象的解释,笔者认为结合哀牢山地区曾经是低海拔夷平面,在第四纪以来才迅速抬升形成的地质历史,可能这里曾经在第四纪以前的热带-亚热带性质的植物区系和常绿阔叶林随着地形的迅速抬升,逐渐适应了因海拔上升而形成的温带气候,成为在云南高海拔山地存在的所谓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其植物区系和植被的热带-亚热带性质及常绿阔叶生态外貌并未因气候改变而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 植物区系 地理成分 温带气候 地形抬升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江自然保护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植物区系初步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帅锋 杜凡 +1 位作者 王娟 杨宇明 《山东林业科技》 2007年第6期25-28,共4页
元江自然保护区还保留一定面积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在群落植物区系的分析上,热带性质的属多于温带性质的属,显示该保护区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在属的水平上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从种的结构分析看,只有热带亚洲成分、中国-喜马拉雅成... 元江自然保护区还保留一定面积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在群落植物区系的分析上,热带性质的属多于温带性质的属,显示该保护区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在属的水平上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从种的结构分析看,只有热带亚洲成分、中国-喜马拉雅成分及中国特有成分能够贯穿于群落各层次之中;其种的区系成分以中国-喜马拉雅和中国特有成分占优势,同时热带亚洲成分也占有相当的比例,说明该植物区系具有由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而中国特有种的进一步分析,表明本保护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构成种类主要起源于云南和我国南方地区。群落中温带性质的种比热带性质的种多,说明在本区山地条件下,在该群落中形成和迁入大量温带的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江自然保护区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 群落学特征 植物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温特征及变化趋势
9
作者 游广永 张一平 +2 位作者 刘玉洪 巩合德 罗有勇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3-58,共6页
地温是森林气候的重要指标,对于植物生长和土壤呼吸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中国科学院哀牢山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ASSFE)林外和林内的长期地温观测资料,对研究较少的地温多年平均特征和长期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哀牢山亚... 地温是森林气候的重要指标,对于植物生长和土壤呼吸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中国科学院哀牢山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ASSFE)林外和林内的长期地温观测资料,对研究较少的地温多年平均特征和长期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具有较强的生态气候功能,林内外年平均地表温度的差异为2.4℃(林内年平均最高地表温低于林外13.4℃,林内年平均最低地表温高于林外3.4℃),干季的林内外差异大于雨季;年平均地表温具有上升的趋势,干季强于雨季,林内强于林外(林外:0.010℃/a,林内:0.017℃/a)。因此,地温的总体水平上升,地-气温差、林内与林外的地温差缩小。受此影响,哀牢山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的分布海拔将会升高;地温的升高将加速土壤呼吸速率,进而影响区域内的碳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 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 地温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土壤理化性质研究——以南昆山为例
10
作者 黎荣彬 邓洪涛 白昆立 《林业调查规划》 2022年第2期149-152,171,共5页
对广东省龙门县南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土壤分层取样并进行理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理化性质随土层深度变化而变化,大部分理化指标具有极显著相关性;土壤物理性状总体良好,绝大部分土壤容重处于中等水平,土壤孔... 对广东省龙门县南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土壤分层取样并进行理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理化性质随土层深度变化而变化,大部分理化指标具有极显著相关性;土壤物理性状总体良好,绝大部分土壤容重处于中等水平,土壤孔隙数量比较理想,毛管与非毛管孔隙比比较合理,土壤通气、保水能力比较协调;土壤有机质和有效氮含量较高,有效磷、有效钾和交换性盐基含量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理化性质 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 相关性分析 南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哀牢山常绿阔叶林常见兼性附生植物的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婷婷 刘文耀 胡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6265-6273,共9页
作为山地森林生态系统附生植物区系的重要组分,兼性附生植物是一类既能附生于树皮,又能根植于土壤的特殊植物类群,是同一物种在不同生长基质上的生态型。研究兼性附生植物在不同生境下的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变化,有助于了解兼性附生植物对... 作为山地森林生态系统附生植物区系的重要组分,兼性附生植物是一类既能附生于树皮,又能根植于土壤的特殊植物类群,是同一物种在不同生长基质上的生态型。研究兼性附生植物在不同生境下的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变化,有助于了解兼性附生植物对生境变化的响应与养分利用策略。以云南哀牢山亚热带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中常见的兼性附生植物长叶粗筒苣苔(Briggsia longifolia)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地生、树干基部和1.3 m树高处不同生境的基质、植株叶片和根系中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测试与分析,探讨不同生境下兼性附生植物的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养分利用策略。研究结果显示:长叶粗筒苣苔的生长基质以及各器官的化学计量特征在不同生境间存在差异。林地土壤C、N、P含量以及C∶N、C∶P和N∶P均低于树干附生基质,树干基部基质的C、N、P化学计量特征介于两者之间。与地生生境相比,在附生生境下长叶粗筒苣苔的N、P含量较高,而C∶N、C∶P和N∶P则较低,说明其养分利用效率较低。在3种生境下长叶粗筒苣苔叶片的N含量与N∶P均低于根系,而C∶N则高于根系。长叶粗筒苣苔叶片中N、P元素以及N∶P比的内稳性指数高于根系,叶片和根系的内稳性均表现为:H_(N∶P)>H_(N)>H_(P)。根中较弱的化学计量内稳性,说明其通过调节根系的元素组成与养分吸收来维持叶片代谢活动的相对稳定。综上所述,兼性附生植物通过调整其在不同生境间的养分吸收与利用策略以及叶片和根系间的化学计量内稳性,以此来适应生境的变化。这些研究结果丰富了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也为深入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形成及其维持机制、以及山地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学 内稳性 兼性附生植物 长叶粗筒苣苔 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 哀牢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黎贡山百花岭片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植物区系及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唐宗英 乔璐 +3 位作者 盛家舒 诸慧琴 李家华 杨昌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5期115-118,共4页
高黎贡山是植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之一,这里保育了多种珍稀植物和生态系统,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是其中一类重要的植被类型。由于高黎贡山处于南北过渡、东西交汇地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在高黎贡山不同纬度带、不同坡向上的物种组成、区... 高黎贡山是植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之一,这里保育了多种珍稀植物和生态系统,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是其中一类重要的植被类型。由于高黎贡山处于南北过渡、东西交汇地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在高黎贡山不同纬度带、不同坡向上的物种组成、区系成分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对百花岭片区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群落进行系统调查,共记录55属62种维管束植物,其中山茶科(Camelliaceae)、紫金牛科(Myrsinaceae)、壳斗科(Fag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的植物优势明显。该片区植物地理成分复杂,属的地理成分共涉及12个分区类型,以泛热带分布、北温带分布、热带亚洲分布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 高黎贡山 百花岭 区系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树种对森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空间异质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孔令迁 刘宪斌 李云 《农学学报》 2023年第8期46-55,共10页
通过调查同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不同样地中多个树种根际范围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分析和探讨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土壤有机碳空间异质性的环境因素。本项目在云南哀牢山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原生林生态... 通过调查同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不同样地中多个树种根际范围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分析和探讨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土壤有机碳空间异质性的环境因素。本项目在云南哀牢山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原生林生态系统中进行,选择3个山谷样地上游森林生态系统原生土区域中7个主要树种作为研究对象,调查0~10cm表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土壤有机碳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硬壳柯、变色锥、木果柯、多花山矾和南洋木荷等5个乔木树种根际范围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云南连蕊茶和云南越桔2个灌木树种根际范围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土壤有机碳含量;5个乔木树种中硬壳柯和南洋木荷2个树种根际范围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大于另外3个乔木树种,说明不同树种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异质性有明显影响。7个不同树种根际范围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占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比例在老君山神山谷样地中达到最大值,在三棵树山谷样地中降低为最低值,说明不同山谷样地中的环境条件也可以显著影响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有机碳含量及两者之间的比例。本项目研究结果充分证明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规律的复杂性和环境控制因子的多样性,可为全球各种类型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成分和碳贮量等方面的研究内容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 土壤有机碳 硬壳柯 南洋木荷 变色锥 木果柯 多花山矾 哀牢山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凋落物的空间输入格局 被引量:3
14
作者 乔璐 阮桢媛 +1 位作者 白冰 唐宗英 《福建林业科技》 2017年第2期13-18,共6页
在云南景东哀牢山北段西坡徐家坝地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典型地段6 hm^2大样地内设置240个凋落筐,研究凋落物的空间输入格局,及地上凋落物养分输入与土壤养分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该森林单位面积凋落物输入量极高,达到859.40 g... 在云南景东哀牢山北段西坡徐家坝地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典型地段6 hm^2大样地内设置240个凋落筐,研究凋落物的空间输入格局,及地上凋落物养分输入与土壤养分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该森林单位面积凋落物输入量极高,达到859.40 g·m^(-2)·a^(-1),与南美雨林、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相当;碳、氮、磷、木质素的输入比例高于澳大利亚北皇后岛的湿润雨林。在本研究取样尺度上,仅凋落物钙、镁元素表现出空间自相关性;地上凋落物钙、镁输入量与土壤钙、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典型地段内凋落物产量极高,但较慢的分解速率减少了CO2的释放,有利于固定更多的碳元素。凋落物钙、镁元素输入的空间格局与土壤钙、镁含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意味着土壤养分含量与植物养分输入之间可能存在正反馈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 空间异质性 养分输入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