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0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tents of Trace Metal Elements in Cow Milk Impacted by Different Feedstuffs
1
作者 Song Ren-ju Tong Hui-li +1 位作者 Huang Jian-guo Gao Xue-ju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5年第3期54-61,共8页
Feedstuff intake plays key role in impacting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milk. In this study, we discussed the contents of trace metal elements in cow milk impacted by different feedstuffs. We detected the contents of Pb... Feedstuff intake plays key role in impacting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milk. In this study, we discussed the contents of trace metal elements in cow milk impacted by different feedstuffs. We detected the contents of Pb, Cd, As, Cu, Mg, Ca, Fe and Zn in different feedstuffs and milk by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y. The determinations of Pb, Cd and As contents were by graphite furnace A_AS and Cu, Mg, Ca, Fe and Zn was by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b, Cd, As and Cu presented in feedstuffs, but Pb, Cd and As were lowly detected in milk samples, and Cu was not detected in milk samples. The content of Mg in concentrate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forages. However, the content of Mg in milk from concentrate feed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forage feed. This suggested that the utilization of Mg in concentrate feed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forage feed. The contents of Ca and Zn were opposite to Mg, and the utilization of Ca and Zn in forage feed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centrate feed. There was no obviously change law of Fe in different feedstuffs and milk sampl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tents of trace metal elements in milk to feedstuffs woul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dairy farming. It would be useful for improving the milk yield and milk quality of dairy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edstuff cow milk trace metal element cont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OES快速测定湖南省饮用水源中八种金属元素
2
作者 肖自胜 刘洪榜 +4 位作者 谭印杰 刘思怡 兰支利 何斌鸿 尹笃林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1,共7页
基于学生生源地域随机分布优势,对湖南乡村自然饮用水源进行随机取样,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快速测定饮用水源中钙(Ca)、镁(Mg)、锰(Mn)、铁(Fe)、锌(Zn)、镉(Cd)、铜(Cu)、铝(Al)共8种主要金属元素的浓度,并对金属... 基于学生生源地域随机分布优势,对湖南乡村自然饮用水源进行随机取样,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快速测定饮用水源中钙(Ca)、镁(Mg)、锰(Mn)、铁(Fe)、锌(Zn)、镉(Cd)、铜(Cu)、铝(Al)共8种主要金属元素的浓度,并对金属元素的来源进行相关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湖南省70个乡村随机饮用水采样点的Ca,Mg,Mn,Fe,Zn,Cd,Cu及Al这8种主要金属元素浓度均符合我国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仅有2个采样点的Mn元素浓度略微超出标准范围,其他元素浓度整体差别不大。金属元素相关性分析表明,Ca,Mg,Fe和Cu这4种金属元素可能具有同源性。ICP-OES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检测效率高,适用于饮用水中多种金属元素的快速测定,该实验技术的应用为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安全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 自然饮用水 金属元素含量 ICP-OES 随机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黏粒含量土的固结和重金属吸附解吸特性
3
作者 武亚军 岳皓凡 +3 位作者 臧学轲 张旭东 章长松 吴金红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96,共9页
在实际修复工程中,对高黏粒含量的重金属污染土进行淋洗是十分困难的。这既是因为高黏粒含量土渗透性差,也是因为黏粒含量对于污染土淋洗的具体影响规律和机理尚未明晰。通过固结试验和振荡离心试验探究了不同黏粒含量土壤的固结和重金... 在实际修复工程中,对高黏粒含量的重金属污染土进行淋洗是十分困难的。这既是因为高黏粒含量土渗透性差,也是因为黏粒含量对于污染土淋洗的具体影响规律和机理尚未明晰。通过固结试验和振荡离心试验探究了不同黏粒含量土壤的固结和重金属吸附解吸特性。研究结果显示,不同黏粒含量土壤的物理力学特性存在显著差别,高黏粒含量土壤具有更高的液塑限和更大的压缩性,而土壤的渗透性和孔隙比则更低。并且,黏粒含量的增加显著提高了土壤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同时降低了药剂淋洗的去除效果。黏粒含量从20%增加到50%,重金属吸附量最大可提高50%,去除率最大可降低20%,其中,在20%和30%黏粒含量之间的变化尤为显著,主要原因是大量团聚体的形成。这些物理力学特性和吸附解吸特性的差别将对土壤淋洗技术和参数的选择产生较大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重金属污染土淋洗修复技术的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土壤淋洗 黏粒含量 沉降法 固结试验 吸附-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海湾柱状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特征、污染风险评估及来源探讨
4
作者 尉浩然 王占金 +3 位作者 孙菲菲 尹砚军 朱龙海 胡日军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2-42,共11页
根据威海湾WHW-06孔柱状沉积物样品AMS14C测年、粒度和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测试结果,分析了威海湾柱状沉积物中As、Cd、Cr、Cu、Pb、Zn和Hg 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垂向分布特征;采用富集系数(EF)、地累积指数(Igeo)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对... 根据威海湾WHW-06孔柱状沉积物样品AMS14C测年、粒度和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测试结果,分析了威海湾柱状沉积物中As、Cd、Cr、Cu、Pb、Zn和Hg 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垂向分布特征;采用富集系数(EF)、地累积指数(Igeo)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对沉积物重金属元素进行了风险评估;结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讨了威海湾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的来源。结果表明,威海湾柱状沉积物中As、Cd、Hg含量自下而上总体呈波动上升的趋势;Cr、Cu、Pb、Zn含量自下而上总体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与柱状沉积物平均粒径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富集系数(EF)评价表明,柱状沉积物部分深度的As和Hg存在轻微富集;地累积指数(Igeo)评价表明,柱状沉积物中Hg总体呈轻度污染状态,As、Cd在部分深度呈轻度污染状态;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表明,重金属呈中风险等级的样品主要集中在柱状沉积物上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柱状沉积物中Cd、Cr、Cu、Pb和Zn元素主要为自然来源,As和Hg元素含量的变化可能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经归一化校正后,过去200 a以来重金属元素含量呈现急剧升高的趋势,可能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排放污染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海湾 重金属含量 柱状沉积物 污染风险评估 污染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电路板金属含量及经济价值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丁银贵 黄文 +4 位作者 陈士朝 赵海 郑环东 韩志彪 游韶玮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8-184,共7页
分析了电视、电脑、空调和冰箱等9个种类8个年份共72个废电路板样品中的铜、金和银含量随时间变化规律。不同种类废电路板中铜含量存在明显差距,洗衣机电路板平均值最低,电话电路板平均值最高,分别为4.58%和20.38%。废电路板中金和银含... 分析了电视、电脑、空调和冰箱等9个种类8个年份共72个废电路板样品中的铜、金和银含量随时间变化规律。不同种类废电路板中铜含量存在明显差距,洗衣机电路板平均值最低,电话电路板平均值最高,分别为4.58%和20.38%。废电路板中金和银含量均呈逐年下降趋势,电话电路板金含量平均值最低,手机电路板金含量平均值最高,分别是0.17 g/t和305.69 g/t;电话电路板银含量最低,电脑电路板银含量最高,分别为3.19 g/t和524.12 g/t。不同种类电路板的经济价值差别较大,其中手机电路板经济价值最高,达到18.6万元/t,金的经济价值占16.8万元/t,洗衣机电路板经济价值最低,仅0.6万元/t。根据多年生产经验,对火法工艺处理废电路板控制入炉料的成分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电路板 金属含量 经济价值 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蚯蚓对Cd在土壤和豌豆中的残留动态影响
6
作者 张冉 唐红红 +1 位作者 王妙 孙仕仙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87-1296,共10页
【目的】探讨在Cd胁迫下蚯蚓对土壤Cd含量,豌豆各部位(根、茎、叶、果实)生长、Cd吸收及转移的影响,厘清蚯蚓在土壤—豌豆系统中对Cd动态分布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利用ICP-OES技术,以不添加蚯蚓为对照(CK),在不同浓度Cd处... 【目的】探讨在Cd胁迫下蚯蚓对土壤Cd含量,豌豆各部位(根、茎、叶、果实)生长、Cd吸收及转移的影响,厘清蚯蚓在土壤—豌豆系统中对Cd动态分布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利用ICP-OES技术,以不添加蚯蚓为对照(CK),在不同浓度Cd处理后于第7、14、28、42、56天测定蚯蚓生物量及其体内Cd含量、土壤中Cd含量、豌豆植株(分为根、茎、叶和果实)鲜重及其Cd含量,分析添加蚯蚓对Cd污染农田修复治理效果及Cd在豌豆各部位的残留动态。【结果】添加蚯蚓处理降低土壤中全Cd含量,在35 mg/kg Cd处理下,除第7天外,添加蚯蚓组相比未添加蚯蚓组土壤中的Cd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在70 mg/kg Cd处理下,除第7、28天外,添加蚯蚓组相比未添加蚯蚓组土壤中的Cd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表明蚯蚓能吸收、富集重金属从而降低土壤中的Cd含量。同时,相比未添加蚯蚓组,添加蚯蚓组在第7~28天豌豆的Cd转移系数均降低,包括从根到茎、从茎到叶的转移;在第56天添加蚯蚓组相比未添加蚯蚓组叶到果实的Cd转移系数也降低,表明Cd更多地累积在豌豆根部,食用部分累积少。尤其是在70 mg/kg Cd处理条件下,与未添加蚯蚓的对照组相比,添加蚯蚓的处理组在第42天豌豆根部Cd含量降低14.22%,茎降低26.08%,在第56天果实Cd含量降低56.38%,表明蚯蚓对Cd转移的抑制作用显著,但在第42~56天,长期Cd胁迫对蚯蚓生存造成毒害,降低了蚯蚓对Cd耐受性。除此以外,蚯蚓的存在促进了豌豆生物量的增长,在35、70 mg/kg Cd处理条件下,添加蚯蚓显著增加了根、茎的生物量,其中在第14天茎部最高增幅达30.80%,添加蚯蚓提高了豌豆的抗逆性,有效缓解了Cd的毒害效应。【结论】添加蚯蚓可降低土壤中Cd含量,抑制Cd从土壤向豌豆根、茎、叶、果实转移,可降低豌豆Cd含量,减少Cd在豌豆可食用部分的积累,对农田土壤中的Cd污染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豌豆 CD污染 重金属含量 农田土壤修复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湖主产鱼类典型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健康风险评估
7
作者 吴蕾 徐婧 +4 位作者 陈强 朱魏炜 杨满意 陈红枫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46-52,共7页
为探究巢湖几种主产鱼类典型重金属含量水平、富集特征及健康风险,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和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不同鱼类各组织中Cr、Cu、As、Cd、Pb和Hg的含量,并采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重金属的潜在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 为探究巢湖几种主产鱼类典型重金属含量水平、富集特征及健康风险,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和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不同鱼类各组织中Cr、Cu、As、Cd、Pb和Hg的含量,并采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重金属的潜在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6种鱼类中各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GB 2762—2022与NY 5073—2006的限值要求;各元素的平均含量表现为Cu>Cr>As>Hg>Pb>Cd。从栖息水层来看,中下层鱼类肌肉中Cr、Cu、As、Cd和Pb含量高于中上层,Hg含量则表现出相反的规律;从摄食习惯来看,鱼类肌肉中仅有Hg含量为肉食性>杂食性>草食性,其他5种元素均为肉食性<杂食性≤草食性;栖息水层对巢湖鱼类重金属富集的影响较摄食习惯更大。鱼类各组织对重金属表现出不同的富集规律,Cr和Pb主要富集在鱼鳞、鱼鳃和鱼骨,Cu和As主要富集在肝脏,Cd主要富集在肾脏,Hg主要富集在肌肉。肌肉中重金属的非致癌健康风险可以忽略;Pb致癌健康风险可以忽略,Cr、As和Cd致癌健康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重金属 含量 污染特征 健康风险 评估 巢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胁迫对桑螟幼虫生理生化及组织损伤的影响
8
作者 赵帅琦 缪望龙 +4 位作者 盛晟 潘鑫 李萍 周卫红 吴福安 《蚕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118,共8页
镉是我国农田土壤中一种危害严重的重金属污染物,可通过食物链传递和积累,影响植食性昆虫的生长发育和生理过程。为研究镉胁迫对桑螟的毒理学作用,通过添食不同浓度镉处理的桑叶,研究镉对桑螟生理生化与组织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镉胁迫... 镉是我国农田土壤中一种危害严重的重金属污染物,可通过食物链传递和积累,影响植食性昆虫的生长发育和生理过程。为研究镉胁迫对桑螟的毒理学作用,通过添食不同浓度镉处理的桑叶,研究镉对桑螟生理生化与组织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镉胁迫下,桑螟发育历期无显著变化,但产卵量显著减少;镉会影响桑螟体内甘油三酯含量及脂肪酶活性;镉还会对桑螟中肠与脂肪体造成损伤,镉浓度越高,损伤越严重。该研究从生理生化和组织水平明确了镉对桑螟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为了解重金属污染地区桑螟的发生趋势并对其进行适时防控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生长发育 脂肪酶活性 甘油三酯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测定Re在硅酸盐熔体中的溶解度
9
作者 孙晶晶 李元 +1 位作者 张明东 刘志伟 《地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8-316,共9页
通过使用活塞圆筒装置进行高温高压实验,探究还原条件下Re在含S硅酸盐熔体中的溶解度。并使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测量实验产物玻璃中的Re溶解度,利用激光信号谱图排除“nuggets”(金属中细小的粒状包裹体)对Re... 通过使用活塞圆筒装置进行高温高压实验,探究还原条件下Re在含S硅酸盐熔体中的溶解度。并使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测量实验产物玻璃中的Re溶解度,利用激光信号谱图排除“nuggets”(金属中细小的粒状包裹体)对Re溶解度的干扰。结果表明,温度为1400℃,压力为1.5 GPa时,当硅酸盐熔体中S含量从172μg/g增加至1332μg/g时,Re溶解度为3.2~5.4 ng/g。因此,在高度还原条件下,硅酸盐熔体中的S含量对Re溶解度基本没有影响。本研究还利用溶解度数据估算Re在金属和硅酸盐熔体之间的分配系数(D_(Re)^(met/sil))约为7×10^(8),证实了Re具有非常强的亲铁性。与现今上地幔的Re丰度相比,利用D_(Re)^(met/sil)计算的地球早期核幔平衡后,地幔岩中Re的理论含量亏损程度达7个数量级,富Re球粒陨石物质的加入能更合理地解释现今地幔中相对高的Re丰度,这一解释便是“后增薄层(late veneer)”模型最简单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含量 Re溶解度 金属硅酸盐分配系数 核幔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涠洲岛4种常见经济双壳贝类闭壳肌营养成分及重金属含量分析
10
作者 吴贵清 李瑞华 +3 位作者 彭晓晴 黄晓兰 朱佳杰 吴雪萍 《广西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8,共12页
为了解涠洲岛4种常见经济双壳贝类的营养成分及重金属含量状况,本研究对涠洲岛海域杂色蛤(Ruditapes variegata)、文蛤(Meretrix meretrix)、皱肋文蛤(Meretrix lyrata)和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4种贝类闭壳肌的基本营养成分、氨... 为了解涠洲岛4种常见经济双壳贝类的营养成分及重金属含量状况,本研究对涠洲岛海域杂色蛤(Ruditapes variegata)、文蛤(Meretrix meretrix)、皱肋文蛤(Meretrix lyrata)和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4种贝类闭壳肌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和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采用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对闭壳肌氨基酸进行评价,同时利用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P_(i))、综合污染指数(P)、单一目标危害系数(THQ)以及复合目标危害系数(TTHQ)对4种贝类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杂色蛤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分别为83.80%、11.37%、1.51%和2.77%;文蛤分别为80.67%、10.85%、1.00%和1.34%;皱肋文蛤分别为81.17%、13.05%、1.14%和1.88%;波纹巴非蛤分别为77.84%、10.59%、0.53%和1.37%;闭壳肌中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其中有7种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EAA),4种鲜味氨基酸(Delicious Amino Acid,DAA),3种半必需氨基酸(Semi-Essential Amino Acid,SEAA),3种非必需氨基酸(Non-Essential Amino Acid,NEAA);根据AAS模式评分标准,4种贝类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分别为异亮氨酸(Ile)、缬氨酸(Val)、缬氨酸、苏氨酸(Thr),根据CS模式评分标准,4种贝类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Met)+半胱氨酸(Cys)。4种贝类砷(As)、镉(Cd)和镍(Ni)的含量均超过了限量标准值(As≤0.100 mg/kg、Cd≤0.100 mg/kg、Ni≤0.300 mg/kg)。重金属污染评价显示,As、Cd和Ni是4种贝类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元素。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4种贝类中As的THQ在成人和儿童中均大于1,TTHQ也均大于1,说明成人和儿童长期食用这些贝类存在潜在的重金属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洲岛 贝类 氨基酸 重金属含量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渣土改良新型复合降水剂的制备及性能
11
作者 王杰 郭腾 +1 位作者 姜瑜 杨爱武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1-417,464,共8页
为解决吸水树脂在高含水率渣土改良中存在的材料成本高、适用性差和不环保等问题,采用稻壳灰、凹凸棒土和纳米TiO_(2)对吸水树脂进行改性,得到一种新型复合降水剂,并研究了其性能.结果表明:凹凸棒土的引入扩大了复合降水剂的适用性,使... 为解决吸水树脂在高含水率渣土改良中存在的材料成本高、适用性差和不环保等问题,采用稻壳灰、凹凸棒土和纳米TiO_(2)对吸水树脂进行改性,得到一种新型复合降水剂,并研究了其性能.结果表明:凹凸棒土的引入扩大了复合降水剂的适用性,使其表现出较好的耐盐性、耐酸碱性,满足复杂环境下的渣土降水需求;稻壳灰和纳米TiO_(2)的引入提高了复合降水剂的降解率,使其重金属含量满足建设用地标准要求;复合降水剂在渣土中的吸液倍率为100 g/g,可显著降低渣土的流动度,使其在10~15 min即可达到外运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水树脂 吸液性能 高含水率渣土 流动度 重金属含量 降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接触木质餐具制品中9种重金属含量和迁移量的测定
12
作者 董帅 雷婧 +2 位作者 刘金鹏 仇凯 殷磊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36,共7页
目的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同步检测砷、镉、钴、铬、铜、镍、铅、硒、锑等9种重金属元素,对不同木质餐具中的重金属含量和迁移量进行测定。方法选择HNO_(3)-H_(2)O_(2)为消解液,采用微波消解进行含量测定;选择体积分数为4%的... 目的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同步检测砷、镉、钴、铬、铜、镍、铅、硒、锑等9种重金属元素,对不同木质餐具中的重金属含量和迁移量进行测定。方法选择HNO_(3)-H_(2)O_(2)为消解液,采用微波消解进行含量测定;选择体积分数为4%的乙酸及体积分数分别为10%、50%、95%的乙醇等4种模拟物,采用浸泡迁移的前处理方式对样品进行迁移量的测定。选择^(72)Ge、^(209)Bi、^(115)In、^(45)Sc作为内标元素来监控和校正信号的差异,采用四级杆碰撞反应池技术消除质谱干预,优化仪器工作条件。结果含量测定线性相关系数r^(2)≥0.9999,检出限范围为0.002~0.2μg/L,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2.3%~103.1%;迁移量测定线性相关系数r^(2)≥0.9991,检出限范围为0.002~3.0μg/L,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1.7%~107.4%。结论此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度高等特点,适用于测定木质餐具的含量和迁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木质餐具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 微波消解 重金属元素含量 迁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含量对960MPa高强钢焊缝金属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刘梓申 曹睿 +4 位作者 焦世舜 杨飞 朱宇霆 张克静 刘春桃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2-189,共8页
为提高960 MPa高强钢焊缝金属综合力学性能,揭示了960 MPa高强钢焊缝金属中Ti元素的最佳含量。首先,设计并焊接了4种不同Ti含量(0.01%~0.08%)的焊缝金属,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拉伸与冲击试验,系统研究了Ti含量对焊缝微观结构与... 为提高960 MPa高强钢焊缝金属综合力学性能,揭示了960 MPa高强钢焊缝金属中Ti元素的最佳含量。首先,设计并焊接了4种不同Ti含量(0.01%~0.08%)的焊缝金属,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拉伸与冲击试验,系统研究了Ti含量对焊缝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合断口观察与断口显微形貌,评估了Ti含量对起裂能和扩展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i含量小于0.06%时,焊缝金属显微组织由粒状贝氏体转变为粒状贝氏体+针状铁素体;随着Ti含量提升,针状铁素体含量显著增加。当Ti含量达到0.06%时,抗拉强度为939 MPa,延伸率为23.5%,相较于Ti0.01延伸率提升27%,-40℃冲击功为104 J;Ti含量增至0.08%时,粗大板条贝氏体的形成与TiN的析出导致塑韧性急剧下降,延伸率降至18.2%,-40℃冲击功仅为25 J。Ti通过形成TiO2夹杂物促进针状铁素体形核,改善了焊缝的综合力学性能,但过量的Ti会诱发脆性相析出与粗大的板条贝氏体的形成,显著恶化塑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60MPa高强钢 冲击韧性 TI含量 针状铁素体 焊缝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场周边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和生态风险评价
14
作者 王冰 李光明 +1 位作者 马红磊 刘国强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91-93,共3页
以养鸡场、养猪场和养牛场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中的8种重金属进行含量分析、相关性分析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养殖场周边土壤重金属含量表现为Mn>Zn>Cr>Pb>Cu>As>Cd>Hg。养鸡场周边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以养鸡场、养猪场和养牛场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中的8种重金属进行含量分析、相关性分析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养殖场周边土壤重金属含量表现为Mn>Zn>Cr>Pb>Cu>As>Cd>Hg。养鸡场周边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养牛场周边土壤需要关注Hg的污染问题;多种重金属之间呈显著相关性,其可能来自相同的污染源;养殖场周边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程度表现为Hg>Cd>As>Pb>Cu>Zn>Cr>Mn。养殖场周边土壤处于中等潜在生态风险程度,需要对畜禽养殖土壤重金属风险问题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场周边 重金属 含量分布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芝市巴宜区—工布江达路段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分析
15
作者 王珍 王良琦 《高原农业》 2025年第1期78-85,共8页
以林拉高级公路为调查对象,对公路路旁表层土壤进行调查和分布特征分析。选取林芝市巴宜区至工布江达路段更具有代表性。研究方法使用多种酸混合消解土壤样品,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确定公路沿线的土壤样品中重金属Pb、Cr、Zn、Cd、Mn、C... 以林拉高级公路为调查对象,对公路路旁表层土壤进行调查和分布特征分析。选取林芝市巴宜区至工布江达路段更具有代表性。研究方法使用多种酸混合消解土壤样品,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确定公路沿线的土壤样品中重金属Pb、Cr、Zn、Cd、Mn、Cu的含量。结论表明林芝市巴宜区至工布江达路段公路土壤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其中镉金属污染水平较为严重,铬金属污染水平最轻,较为清洁,其余重金属污染均处于不同程度的轻度污染,其污染程度由低至高Zn<Cu<Pb<Mn,公路不同位置受到重金属含量差异较明显。根据金属含量分析相关性结果表明:Cu、Pd、Cr三种重金属污染可能为同源污染,Zn、Cd金属污染为同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 重金属污染 路旁土壤 重金属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畜禽粪源-秸秆有机肥施用对土壤重金属形态和甘蓝重金属积累的影响
16
作者 马连刚 张维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15-121,共7页
【目的】聚焦不同畜禽粪源(羊粪、牛粪、猪粪、鸡粪)-秸秆有机肥施用对土壤重金属形态和甘蓝根茎叶重金属元素分配的影响,为畜禽粪源-秸秆有机肥的施用管理和甘蓝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对照组(CK... 【目的】聚焦不同畜禽粪源(羊粪、牛粪、猪粪、鸡粪)-秸秆有机肥施用对土壤重金属形态和甘蓝根茎叶重金属元素分配的影响,为畜禽粪源-秸秆有机肥的施用管理和甘蓝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对照组(CK)与羊粪、牛粪、猪粪和鸡粪-秸秆有机肥处理组,利用BCR分布提取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土壤、有机肥重金属形态及甘蓝根、茎、叶的重金属含量特征。【结果】施有机肥后,土壤pH随施肥量升高而升高。各处理土壤酸溶态和可还原态Cr含量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占总Cr含量比例低于1%。与CK相比,施用不同畜禽粪源-秸秆有机肥后,土壤酸溶态和可还原态Cr含量未产生显著变化;随施肥量增加,土壤可氧化态Cr和残渣态Cr含量均增加。土壤可氧化态和残渣态Cd含量无明显变化,土壤酸溶态Cd含量较CK呈降低趋势,可还原态Cd含量均升高;土壤酸溶态Cu含量有所降低,可氧化态Cu含量较CK均升高。甘蓝根、茎和叶中Cr含量总体上随有机肥施肥量增加而增加。甘蓝根、茎和叶中Cd含量和Cu含量总体上均低于CK,其中,根和茎中Cd含量随羊粪-秸秆有机肥、猪粪-秸秆有机肥和鸡粪-秸秆有机肥施肥量增加而降低。施用粪源-秸秆有机肥,新鲜甘蓝叶Cr、Cd和Cu含量未超过食品安全限量。【结论】不同畜禽粪源-秸秆有机肥中Cu、Cr、Cd含量均低于我国有机肥金属限量标准,适量施用不同畜禽粪源-秸秆有机肥后,能有效抑制甘蓝对Cr、Cu的吸收。科学规范生产与施用畜禽粪源-秸秆有机肥,可调节土壤微量金属迁移与生物有效性,降低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便 秸秆 有机肥 甘蓝 重金属形态 重金属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岩市茶园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17
作者 汤超群 《福建农业科技》 2025年第3期30-37,共8页
以龙岩市茶园为研究对象,综合评价其土壤质量,为当地茶树科学施肥和耕地资源安全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选取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锰、有效锌、有效硼、有效钼以及镉、汞、砷、铅、铬含量为评价指标,运用内梅罗指数法及... 以龙岩市茶园为研究对象,综合评价其土壤质量,为当地茶树科学施肥和耕地资源安全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选取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锰、有效锌、有效硼、有效钼以及镉、汞、砷、铅、铬含量为评价指标,运用内梅罗指数法及修正内梅罗指数法分别对土壤肥力水平和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评估,并采用加权求和法对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龙岩市茶园土壤有效磷、有效锌处于极丰富水平;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处于中等水平;有效锰处于缺乏水平;有效硼、有效钼处于极缺乏水平,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为0.94~1.97,均值为1.48。31个监测点中有6个点位土壤镉、3个点位土壤汞、5个点位土壤铅的含量高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土壤综合污染指数为0.24~1.44,均值为0.66。研究区茶园土壤肥力总体属于一般水平,重金属污染总体处于安全水平。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龙岩市茶园土壤质量综合分值为0.69,属于“较好”等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土壤肥力 重金属含量 土壤质量 龙岩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菜薹营养成分及重金属含量测定与评价
18
作者 李双梅 黄新芳 +4 位作者 朱红莲 彭静 季群 钟兰 柯卫东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81-183,188,共4页
为评价蒲菜薹的营养成分和重金属含量及其食用安全性,以香蒲中的水烛(Typha angustifolia)和宽叶香蒲(Typha latifolia)2个种各1份种质为材料,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对蒲菜薹的14种营养成分和4种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蒲菜薹的干物... 为评价蒲菜薹的营养成分和重金属含量及其食用安全性,以香蒲中的水烛(Typha angustifolia)和宽叶香蒲(Typha latifolia)2个种各1份种质为材料,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对蒲菜薹的14种营养成分和4种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蒲菜薹的干物质、蛋白质、粗纤维、可溶性糖、钾(K)、钠(Na)、钙(Ca)、镁(Mg)、铁(Fe)、锰(Mn)、铜(Cu)、锌(Zn)、磷(P)、砷(As)、镉(Cd)含量分别为47.00 g/kg、8.70 g/kg、5.10 g/kg、5.30 g/kg、2560.50 mg/kg、189.50 mg/kg、685.00 mg/kg、164.00 mg/kg、2.23 mg/kg、14.86 mg/kg、0.28 mg/kg、3.22 mg/kg、316.50 mg/kg、0.0074 mg/kg、0.0025 mg/kg,未检出硒(Se)、铅(Pb)和汞(Hg)。宽叶香蒲蒲菜薹营养成分含量总体高于水烛;与104~140种(品种)新鲜蔬菜营养成分已知数据相比,2种香蒲蒲菜薹均有较高含量的K、Na、Ca、Mn及较低含量的干物质、蛋白质、粗纤维、Fe、Cu、P;蒲菜薹的As和Cd含量较低,仅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限量值的1.25%~1.48%;蒲菜薹的Pb、As、Cd、Hg等重金属含量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菜薹 营养成分 重金属 含量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Si元素含量铝/钛激光熔钎焊界面微观结构和断裂行为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佳伟 李昊岳 +1 位作者 夏鸿博 焦俊科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6-144,共9页
采用激光熔钎焊技术,使用含有不同Si元素含量(纯铝,AlSi5和AlSi12)焊丝,成功实现了铝/钛异种金属之间的对接.分析了Si元素含量对焊缝成形、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ntermetallic compound,IMC)组织、接头拉伸性能及断裂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激光熔钎焊技术,使用含有不同Si元素含量(纯铝,AlSi5和AlSi12)焊丝,成功实现了铝/钛异种金属之间的对接.分析了Si元素含量对焊缝成形、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ntermetallic compound,IMC)组织、接头拉伸性能及断裂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i元素含量的增加,界面IMC的厚度逐渐变薄,Si元素在IMC层处产生聚集现象,IMC层由Ti-Al的二元相(TiAl_(3))转变为Ti-Al-Si三元相(Ti(Al,Si)_(3));焊接接头的拉伸强度随着Si元素的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AlSi12接头抗拉强度最高,达到了197.69 MPa.当接头受到拉伸力作用时,界面上部形成的较厚且硬脆的IMC层成为接头的力学性能薄弱区域,易萌生裂纹,进而引发接头的脆性断裂,最终影响接头的抗拉强度.由于Si元素含量的增加,IMC层的厚度减少,从而降低了IMC层组织结构对接头拉伸力学性能的不利影响,使得接头的断裂路径从原来的钎焊界面转变到了铝母材的热影响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钛异种金属 激光熔钎焊 Si元素含量 金属间化合物 断裂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F和DSE联合芦苇对4种重金属污染底泥的修复效应
20
作者 王殿伟 邵业韬 刘晓杰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49,共10页
该文旨在探究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下丛枝菌根真菌(AMF)与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对芦苇生长、氮磷吸收、叶绿素荧光以及重金属去除的影响。以济南市小清河河道底泥为研究对象,对芦苇进行了接种AMF内根孢囊霉(AM1)、幼套近明球囊霉(AM2)、... 该文旨在探究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下丛枝菌根真菌(AMF)与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对芦苇生长、氮磷吸收、叶绿素荧光以及重金属去除的影响。以济南市小清河河道底泥为研究对象,对芦苇进行了接种AMF内根孢囊霉(AM1)、幼套近明球囊霉(AM2)、细凹无梗囊霉(AM3)、DSE沙门外瓶柄霉以及AMF+DSE组合(AM1+DSE、AM2+DSE、AM3+DSE)和不接种对照(CK)共8个处理。结果表明,重金属底泥污染下AMF和DSE具有加和作用,与芦苇能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AM1+DSE双接种处理下的DSE总侵染率和AMF总侵染率最高,分别达到51.0%和66.7%。AMF、DSE或AMF+DSE处理均显著增加芦苇叶生物量以及地上部和根系氮、磷含量,地上部氮、磷含量比CK增加了147.5%和192.5%,根系氮、磷含量比CK增加了104.4%和204.3%。AM1+DSE处理的芦苇根际过氧化氢酶、脲酶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比CK处理分别增加了126.5%、116.3%和91.8%,而AM1+DSE、AM2+DSE、AM3+DSE处理下的蔗糖酶无显著差异。各处理下,以AM1+DSE处理对底泥中重金属的去除率最高,达33.3%~58.4%。AMF和DSE双接种可提高芦苇氮、磷吸收量以及土壤酶活性,促进芦苇生物量的提高,增加对底泥重金属的去除效率,其中AM1+DSE是该研究试验条件下的最佳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 底泥 重金属 氮磷含量 土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