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阴道分离膀胱直肠间隙的宫颈LEEP术后HPV转阴情况及生育能力分析
1
作者 姜婷 谢俣 +5 位作者 龚滢欣 张运强 石月 郭若怡 汪清 刘晓霞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1-217,共7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SIL)患者行经阴道分离膀胱直肠间隙的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后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 目的探讨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SIL)患者行经阴道分离膀胱直肠间隙的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后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转阴情况及生育力。方法收集2019年1—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行经阴道分离膀胱直肠间隙的宫颈LEEP术患者53例,术后行子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HPV检测和阴道镜下子宫颈活检,随访时间分别为6、12和24个月。分析患者术前HPV感染分布及保育成功率,经阴道分离膀胱直肠间隙的宫颈LEEP术后HPV转阴情况,术后切缘阳性和病理类型分布,HPV感染类型对术后切缘阳性的影响及患者术后生育情况。结果53例患者中,94.3%(50/53)存在HPV感染,其中75.5%(40/53)为HPV16/18型感染者,69.8%(37/53)为HPV单一亚型感染,高于混合感染22.7%(12/53);71.7%(38/53)前次LEEP术后切缘阳性,28.3%(15/53)HSIL复发;56.6%(30/53)术后病理HSIL,28.3%(15/53)未发现病理性改变;75.5%(40/53)术后切缘阴性(即保育成功),其中95%(38/40)HPV转阴。比较HPV16/18感染(P=0.196)和HPV感染类型(P=1.000)对术后切缘阳性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例保育成功的患者在术后完成生育(12.5%,5/40),其中顺产1例,剖宫产4例。5例均为足月分娩,3例行宫颈环扎术,2例患者未行宫颈环扎。结论子宫颈HSIL患者行经阴道分离膀胱直肠间隙的宫颈LEEP术后保育成功率高,术后HPV转阴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生育力保存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 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激光与LEEP术治疗适龄期女性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妊娠结局
2
作者 李清 张宏伟 +4 位作者 陈丽梅 丛青 汪清 隋龙 华克勤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7-683,共7页
目的比较CO_(2)激光与宫颈环形电切(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术治疗适龄期女性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适龄期女性(2... 目的比较CO_(2)激光与宫颈环形电切(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术治疗适龄期女性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适龄期女性(20~34岁)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阴道镜检查转化区(transformation zone,TZ)为1型/2型,阴道镜活检病理诊断为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根据医师建议及患者意愿,接受激光或LEEP治疗。评估两种手术的有效性,比较术后细胞学、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结果、阴道镜病理;随访术后妊娠率、妊娠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结果共纳入566例患者,其中233例接受激光消融治疗(激光组),333例接受LEEP治疗(LEEP组)。两组患者术前细胞学、HPV结果、宫颈管长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激光组有91.5%的患者细胞学正常,而LEEP组有86.9%的患者细胞学正常。两组的组织学治愈率均为91.5%,HPV转阴率均为74.6%。两组细胞学、HPV结果和阴道镜病理均无显著差异。术后激光组的宫颈管显著长于LEEP组[(29.09±3.15)mm vs(.27.05±3.84)mm,P<0.001]。两组术后妊娠率、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TZ1型或2型、有生育要求的宫颈HSIL患者,CO_(2)激光消融和LEEP两种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妊娠结局均无明显差异,但LEEP术后组织标本送检病理可减少浸润癌的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激光 宫颈环形电切(leep) 宫颈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LEEP术后发生宫颈管粘连风险模型构建及验证
3
作者 牟大英 李艺 +5 位作者 路祥会 黄露 陈雪梅 谢盛言 李坪原 谢月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4,共5页
目的:分析子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术后发生宫颈管粘连的危险因素,建立并验证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前瞻性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cervical squa... 目的:分析子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术后发生宫颈管粘连的危险因素,建立并验证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前瞻性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cervical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且行LEEP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LEEP术后有无发生宫颈管粘连分为粘连组(n=45)和未粘连组(n=155),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EEP术后发生宫颈管粘连的影响因素,基于筛选得到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的精准度进行验证。结果:年龄(OR=1.152,95%CI=1.063~1.249)、创面出血(OR=6.602,95%CI=2.652~16.436)、创口感染(OR=6.288,95%CI=2.357~16.772)、切除深度(OR=3.383,95%CI=1.367~8.373)是宫颈管粘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验证结果:一致性指数(concordance index,CI)为0.904;Hosmer-Lemeshow提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LEEP术后发生宫颈管粘连的风险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比较,差异未显示统计学意义(χ^(2)=1.810,P=0.840);列线图模型预测LEEP术后发生宫颈管粘连的校正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验证前后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33;列线图模型预测LEEP术后发生宫颈管粘连的校正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04(95%CI=0.858~0.950),灵敏度为0.933,特异度为0.768。结论:本研究构建的SIL行LEEP术后患者宫颈管粘连发生风险预测模型效果良好,可以有效预测宫颈管粘连的发生,可为早期对患者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leep 宫颈管粘连 风险模型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LEEP活检对阴道镜检诊断为CINⅠ的再评估 被引量:27
4
作者 隋龙 汪清 +4 位作者 郑瑞莲 陈敏 谢峰 刁雯静 丰有吉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45-748,共4页
目的 评价阴道镜活检诊断轻度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Ⅰ)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方法 对部分经阴道镜活检诊断为CINⅠ的患者进一步行宫颈环型电切术(LEEP),并根据病理组织学诊断分析最终确诊为中度和重度CIN(CINⅡ、CINⅢ)的机率,CIN... 目的 评价阴道镜活检诊断轻度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Ⅰ)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方法 对部分经阴道镜活检诊断为CINⅠ的患者进一步行宫颈环型电切术(LEEP),并根据病理组织学诊断分析最终确诊为中度和重度CIN(CINⅡ、CINⅢ)的机率,CIN的病灶多灶性分布以及CIN累及腺体的情况。结果 (1)153例CINⅠ患者接受LEEP宫颈锥切,术后病理组织学确诊为CINⅡ以上者51例(33.33%),其中CINⅡ25例,CINⅡ~CINⅢ18例,CINⅢ4例。另有4例(2.61%)病理组织学诊断为早期浸润癌。(2)同一宫颈锥切标本中存在2种以上病灶者共有41例,占26.80%(41/153);其中存在2种病灶者27例,存在3种病灶者14例。(3)在病灶累及腺体的22例患者中,确诊为CINⅡ以上者20例(90.91%),包括CINⅡ9例,CINⅡ~CINⅢ8例,CINm3例。另1例为早期浸润癌。高级别(CINⅡ,CINⅢ)与低级别(CINⅠ)病灶共存于同一病例者有18例,占81.82%;其中9例为3种病灶共存,2种病灶共存者9例,仅4例为单一病灶。(4)宫颈锥切组织边缘病灶累及者7例(4.58%),最终全子宫切除2例(1.31%),均为切缘累及病灶为CINⅡ以上者。结论 CIN具有多病灶共存特点,阴道镜活检范围和深度有其局限性;阴道镜活检病理诊断为CINⅠ者应根据阴道镜检查图象满意度、随访可行性、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等因素综合分析来决定进一步诊疗方案,必要时可行宫颈LEEP锥切或局部切除,以避免阴道镜活检对CINⅡ以上病变的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电切术 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上皮内瘤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NⅡ~ⅢLEEP治疗后随访情况分析 被引量:97
5
作者 毕蕙 廉玉茹 李克敏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Ⅱ-Ⅲ患者高频电波刀宫颈电圈环切术(LEEP)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对CINⅡ-Ⅲ行LEEP手术的73例患者进行为期2—5年的随访,对手术后患者的病灶持续存在和复发等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6个月总的...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Ⅱ-Ⅲ患者高频电波刀宫颈电圈环切术(LEEP)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对CINⅡ-Ⅲ行LEEP手术的73例患者进行为期2—5年的随访,对手术后患者的病灶持续存在和复发等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6个月总的治愈率为97.26%,病变持续存在率2.74%,术后1年复发率为2.78%,2年时复发率为1.41%,3年、4年、5年无复发。其中CINⅡ33例,6月治愈率96.97%,病变持续存在率3.03%,1年复发率为0.2年复发率为3.23%;CINⅢ40例,6月治愈率为97.50%,病变持续存在率2.50%,1年复发率5.00%;CINⅡ、CINⅢ在治愈率、病变持续存在率、复发率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LEEP对于CINⅡ-Ⅲ患者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但需长期随访,尤其是术后前2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高频电波刀宫颈电圈环切术 治愈率 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21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5
6
作者 李俊强 刘绪义 +1 位作者 陈晨 李春梅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74-877,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应用效果及分析阴道镜下活检诊断CIN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219例CIN患者行LEEP治疗的疗效,及阴道镜下活检与最终病理诊断的符...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应用效果及分析阴道镜下活检诊断CIN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219例CIN患者行LEEP治疗的疗效,及阴道镜下活检与最终病理诊断的符合情况。结果:LEEP对于CIN的总治愈率为97.67%(210例),残留率2.33%(5例);发现4例早期浸润癌;术后回访无明显并发症;术后妊娠35例;最终病理诊断与术前病检符合者200例(91.32%),病理级别升高19例(8.68%)。结论:早期积极的LEEP治疗CIN是预防宫颈癌发生的有效措施,特别适用于治疗有生育要求的CIN患者;LEEP术不仅能有效治疗CIN,还可避免阴道镜下活检对CIN的诊断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环形电切术 疗效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在不同年龄CINⅡ~Ⅲ患者LEEP治疗后随访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1
7
作者 杜蓉 陈志芳 +1 位作者 韩英 丁岩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6-229,共4页
目的:检测不同年龄组患者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CINⅡ~Ⅲ)高频电刀锥切术(LEEP)治疗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及亚型清除的情况,评价手术疗效及随访价值。方法:336例因CINⅡ~Ⅲ接受LEEP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将随访资料完整的101例患... 目的:检测不同年龄组患者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CINⅡ~Ⅲ)高频电刀锥切术(LEEP)治疗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及亚型清除的情况,评价手术疗效及随访价值。方法:336例因CINⅡ~Ⅲ接受LEEP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将随访资料完整的101例患者按年龄分为3组,术前HPVDNA检测证实高危型HPV感染。治疗后6个月再次检测HPVDNA及液基细胞检测(TCT),如为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再次行活检病理学检查。比较各组HPV术后清除率及HPV亚型持续感染率及残存率。结果:①3个年龄组LEEP治疗后HPV清除率分别为93.8%(30/32)、71.4%(25/35),64.7%(22/34)。21~30岁组治疗后HPV清除率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两个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6个月41~50岁组HPV16亚型持续感染率与21~30岁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亚型与其他亚型相比持续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6个月41~50岁组HPV16亚型持续感染残留率与21~30岁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是一种简单安全的手术。可在切除病变的同时清除HPV。术后6个月HPV分型检测是一种较好的随访方法。对年龄较大尤其是术后HPV16亚型持续感染人群应密切长时间的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人乳头瘤病毒 高频电刀锥切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LEEP术式在治疗宫颈病变后宫颈塑形观察 被引量:16
8
作者 薛月珍 韩玲 江立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51-1055,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LEEP)术式在治疗宫颈病变后宫颈塑形情况。方法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 IN)、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宫颈赘生物、宫颈湿疣及中重度宫颈糜烂共209例宫颈疾病患者行宫颈LEEP手术。手术方式包括浅宫颈... 目的观察不同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LEEP)术式在治疗宫颈病变后宫颈塑形情况。方法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 IN)、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宫颈赘生物、宫颈湿疣及中重度宫颈糜烂共209例宫颈疾病患者行宫颈LEEP手术。手术方式包括浅宫颈环切术、深宫颈环切术、宫颈锥切术以及类似冷刀宫颈锥切术四种。术中记录手术切除宫颈宽度及深度,术后观察宫颈塑形情况。结果209例宫颈疾病患者宫颈塑形满意179例(85.6%);宫颈塑形欠满意24例(11.5%);宫颈塑形不满意6例(2.9%)。浅宫颈环切术、深宫颈环切术以及宫颈锥切术宫颈塑形满意度高。宫颈塑形欠满意中宫颈柱状上皮外翻15例(7.2%);宫颈塑形不满意6例(2.9%),其中宫颈柱状上皮严重外翻3例,宫颈穹窿变浅及宫颈缩短2例,严重红斑1例。结论LEEP手术在宫颈病变治疗后宫颈塑形满意度高,但仍然存在宫颈柱状上皮外翻、宫颈穹窿变浅、宫颈缩短、严重红斑等宫颈塑形不满意情况,需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 宫颈病变 宫颈塑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和TCT检测对LEEP治疗CIN效果的监测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耿晓星 马荣 +1 位作者 朱镭 高庆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08-610,共3页
目的:探讨Leep治疗CIN的疗效和是否能有效消除HPV感染,以此评估该治疗方法对CIN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对98例TCT异常,高危型HPV阳性,组织学检查证实为CIN1~3的妇女实行Leep治疗,治疗后3个月再次行TCT检查并检测高危型HPV,阳性病例行组织... 目的:探讨Leep治疗CIN的疗效和是否能有效消除HPV感染,以此评估该治疗方法对CIN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对98例TCT异常,高危型HPV阳性,组织学检查证实为CIN1~3的妇女实行Leep治疗,治疗后3个月再次行TCT检查并检测高危型HPV,阳性病例行组织学检查。结果:CIN1HPV转阴率为74.2%(49/66),病变残留率为4.5%(3/66),病变残留与HPV持续阳性成正比;CIN2~3HPV转阴率为46.9%(15/32),病变残留率为34.4%(11/32),病变残留与HPV持续阳性成正比;CIN1组治疗后HPV阴转率及病灶彻底切除率均高于CIN2~3组,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意义。结论:高危型HPV感染率与CIN程度成正比,CIN2~3高于CIN1;Leep不仅可以有效治疗CIN1,而且可以有效降低HPV感染率;Leep治疗对部分CIN2~3尚不够充分,应加大宫颈组织的切除范围和深度;Leep治疗后残留病变与HPV持续阳性密切相关;TCT和HC-2检测不仅可以评价CIN疗效,而且可以作为CIN治疗后追踪随访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电环切术 人乳头瘤状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Ⅱ~Ⅲ LEEP术后切缘阳性的预后评估 被引量:10
10
作者 吴瑾 贾英 唐良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42-644,共3页
目的: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Ⅱ~Ⅲ行超频电刀环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excision procedure,LEEP)术后切缘阳性患者定期随访,通过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分型检测进行预... 目的: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Ⅱ~Ⅲ行超频电刀环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excision procedure,LEEP)术后切缘阳性患者定期随访,通过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分型检测进行预后评估,从而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702例CINⅡ~Ⅲ中行LEEP术后切缘阳性的患者65例(9.26%),检测其术前、术后6、12、18月及24月HPV分型、薄层液基细胞学涂片(ThinPrep cell test,TCT)及阴道镜情况;结果:切缘阳性患者复发率高于切缘阴性患者(P<0.05);术前各HPV亚型、多重HPV感染以及切缘残留病灶级别与患者的复发率无相关性(P>0.05);但术后6月HPV持续感染与高复发率有密切相关性(P<0.05);讨论:CINⅡ~ⅢLEEP术后切缘阳性患者定期行HPV分型,可有助于检测病灶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频电刀环切术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切缘阳性 人乳头状瘤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镜活检联合LEEP锥切术对宫颈微小型浸润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仰晨 王东红 谈静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12期85-89,共5页
目的探讨阴道镜活检联合宫颈环形电刀(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锥切术在宫颈微小型浸润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本院行LEEP锥切术并经术后病理确诊的120例宫颈微小型浸润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阴道镜活检联合宫颈环形电刀(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锥切术在宫颈微小型浸润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本院行LEEP锥切术并经术后病理确诊的120例宫颈微小型浸润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不同阴道镜活检结果分组患者术后切除组织厚度、浸润深度及面积,比较术后不同切缘阳性和不同间质浸润深度患者重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situ,AIS)、微小型浸润癌残留率及总体病变残留率。分析宫颈微小型浸润癌患者LEEP锥切术术后病变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后不同切缘阳性组、不同间质浸润深度组患者HSIL/AIS、微小型浸润癌残留率及总体病变残留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_均> 0.05)。阴道镜活检诊断宫颈微小型浸润癌的灵敏度为5.0%(6/120),特异度为100.0%(120/120),漏诊率为95.0%(114/120)。活检诊断为HSIL/AIS时,浸润深度和面积均显著大于LSIL和微小型浸润癌(P_均<0.05)。年龄(OR=1.652)、切缘阳性(OR=2.157)及浸润深度(OR=1.835)均为宫颈微小型浸润癌患者LEEP锥切术后病变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P_均<0.05)。结论阴道镜活检联合LEEP锥切术可提高宫颈微小型浸润癌的诊断率,为制订后续治疗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阴道镜检查 宫颈环形电刀 宫颈微小型浸润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岛妇女LEEP治疗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16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海洋 章波儿 吕杰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1161-1164,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Ⅱ~Ⅲ宫颈环形电刀切除术(LEEP)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浙江省舟山市妇幼保健院2002年6月至2007年9月因CINⅡ~Ⅲ行LEEP手术的168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手术前后病理、术后患者的治愈率、病变持续存...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Ⅱ~Ⅲ宫颈环形电刀切除术(LEEP)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浙江省舟山市妇幼保健院2002年6月至2007年9月因CINⅡ~Ⅲ行LEEP手术的168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手术前后病理、术后患者的治愈率、病变持续存在及复发等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符合率64.3%(108/168),升级占12.5%(21/168),降级占23.2%(39/168)。剔除LEEP术后切缘阳性或宫颈癌再次手术者19例,接受6~69个月随访者149例,总治愈率96.0%(143/149),病变持续存在率4.0%(6/149),复发率12.1%(18/149)。LEEP术后CINⅡ41例,6个月治愈率95.1%(39/41),病变持续存在率4.9%(2/41),1年复发率为7.3%(3/41),2年复发率为7.3%(3/41);CINⅢ81例,6个月治愈率95.1%(77/81),病变持续存在率4.9%(4/81),1年复发率为6.2%(5/81),2年复发率为7.4%(6/81),3、4、5年均无复发。CINⅡ、CINⅢ在治愈率、病变持续存在率、复发率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963)。LEEP术后病理切缘阳性者、阴性者复发率分别为33.3%(3/9)、10.7%(15/140),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65);病变持续存在率分别为22.2%(2/9)、2.9%(4/14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40)。病变持续存在与术后病理切缘是否受累有关,与病变级别无关。结论:对于阴道镜下点状活检诊断为CINⅡ~Ⅲ适宜行LEEP,不仅达到治疗目的,而且能进一步明确宫颈病变程度,但术后应密切随访,尤其术后前2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环形电刀切除术 治愈率 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止带排毒汤对宫颈高级别病变术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转阴的影响
13
作者 卢玲 王瑜 崔淑华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7-141,共5页
目的 探究止带排毒汤对宫颈高级别病变(HSIL)经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术)后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以及HPV转阴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3月在医院接受LEEP术后HPV持续感染的8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 目的 探究止带排毒汤对宫颈高级别病变(HSIL)经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术)后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以及HPV转阴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3月在医院接受LEEP术后HPV持续感染的8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止带排毒汤,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采集宫颈分泌物,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2)检测HPV DNA,并比较两组患者的HPV转阴率、宫颈病变恢复情况(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生活质量(SF-36量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有21例患者检测结果为HR-HPV阴性,转阴率为48.08%;对照组有9例患者检测结果为HR-HPV阴性,转阴率为25.49%,两组转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V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8.37%vs 69.05%,P<0.05)。治疗后,两组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各中医证候积分更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L-2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IL-6和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止带排毒汤能显著提高宫颈高级别病变LEEP术后HPV持续感染患者的HPV转阴率,促进宫颈病变的恢复,调节局部免疫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带排毒汤 宫颈高级别病变 经宫颈环形电切术 人乳头瘤病毒转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镜图像、阴道镜直视下活检和LEEP对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34
14
作者 罗春芳 张纯 +1 位作者 王晖 刘铭球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38-541,共4页
目的:评价阴道镜异常图像、阴道镜直视下活组织检查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活组织检查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中的价值,比较其差异。方法:对232例经阴道镜拟诊加阴道镜下活检诊断为CIN的患者进一步行LEEP,采用自身对照法,对比研究阴... 目的:评价阴道镜异常图像、阴道镜直视下活组织检查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活组织检查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中的价值,比较其差异。方法:对232例经阴道镜拟诊加阴道镜下活检诊断为CIN的患者进一步行LEEP,采用自身对照法,对比研究阴道镜拟诊、阴道镜下活检和LEEP活检病理结果。结果:阴道镜拟诊结果与镜下宫颈活检结果的完全符合率为57.8%(134/232)。阴道镜拟诊结果与LEEP活检病理学诊断结果的完全符合率为60.3%(140/232),诊断过度32例(13.8%),诊断不足60例(25.9%)。镜下宫颈活检结果与LEEP活检病理学诊断结果的完全符合率为62.9%(146/232),诊断过度28例(12.1%),诊断不足58例(25.0%),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ilcoxon检验,P=0.017)。以LEEP活检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阴道镜拟诊CINⅠ有较小的漏诊率(17.5%,20/114)和误诊率(27.1%,32/118),阴道镜拟诊CINⅡ和CINⅢ的误诊率较小,分别为17.9%(30/168)和14.1%(28/198),但漏诊率较高,分别为62.5%(40/64)和58.8%(20/34)。结论:阴道镜检查是辅助诊断CIN的有效方法;单独的阴道镜下活检诊断CIN的准确性尚不够理想,阴道镜下活检不能替代LEEP活检;阴道镜下有适应证者在初次治疗时可用LEEP一次完成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镜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环形电切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LEEP术式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糜烂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2
15
作者 张肖青 徐惠群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28-1630,1635,共4页
目的观察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2例接受LEEP术治疗的CIN和宫颈糜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变情况实施不同术式,包括浅宫颈环切术(SRE)、深宫颈环切术(DRE)和宫颈... 目的观察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2例接受LEEP术治疗的CIN和宫颈糜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变情况实施不同术式,包括浅宫颈环切术(SRE)、深宫颈环切术(DRE)和宫颈锥切术(LEEPC)。评价LEEP术治疗CIN及宫颈糜烂的疗效,评价LEEP术后宫颈塑形效果,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92例患者中,接受SRE、DRE、LEEPC术式的患者分别为84、68和40例。术后6个月,CIN治愈率为95.59%(65/68);2例CINⅡ级病例和1例CINⅢ级病例术后有病变残留;CINⅡ级及CINⅢ级病例中,各有1例复发。术后3个月,宫颈糜烂的治愈率为94.35%(117/124);其中SRE、DRE、LEEPC术式的治愈率分别为96.43%(54/56)、91.11%(41/45)和95.65%(22/23)。术后3个月,行LEEP术治疗的患者对宫颈塑形的满意度为93.75%(180/192)。行SRE、DRE、LEEPC术治疗的患者对宫颈塑形的满意度分别为92.86%(78/84)、95.66%(65/68)和92.5%(37/40)。术后3个月,宫颈黏膜外翻的发生率为4.17%(8/192),其中行SRE术治疗的患者占7.14%(8/84),行DRE术治疗的患者占2.94%(2/68);行LEEPC术治疗的患者中,3例发生颈管狭窄,占7.5%(3/40)。结论针对不同性质及程度的宫颈疾病采用相应LEEP术式,治愈率高,术后塑形效果好;对于CIN和宫颈糜烂的治疗方案应个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糜烂 宫颈塑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EP术中颈管黏膜环切预防术后宫颈柱状上皮外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1
16
作者 陈洁瑛 周红梅 陈红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时颈管黏膜环切对预防术后宫颈柱状上皮外翻的作用。方法:对12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其中对照组62例选择三角形电极行LEEP切除宫颈及颈管组织;研究组63例在LEEP切除宫颈及颈管...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时颈管黏膜环切对预防术后宫颈柱状上皮外翻的作用。方法:对12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其中对照组62例选择三角形电极行LEEP切除宫颈及颈管组织;研究组63例在LEEP切除宫颈及颈管组织后,再用小环形电极伸入颈管切除颈管黏膜0.5~0.8cm。术后1、3、6个月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宫颈柱状上皮外翻的发生率及宫颈粘连狭窄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后3个月宫颈柱状上皮外翻的发生率1.59%(1/63)低于对照组14.52%(9/62),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8);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宫颈粘连狭窄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术中颈管黏膜环切可有效预防术后宫颈柱状上皮外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环形电切除术 宫颈柱状上皮外翻 宫颈上皮内瘤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疾病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97
17
作者 钱小虎 周览 +3 位作者 王军臣 卓惠玲 黄莉霞 李艳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6-87,T001,共3页
目的 :探讨高频电波刀 (LEEP)在治疗宫颈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经妇科检查、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阴道镜及宫颈活检初步诊断为不同类型宫颈疾病的门诊患者 2 32例采用LEEP手术治疗 ,切除病变组织或行宫颈锥切 ,手术标本均送病理学检... 目的 :探讨高频电波刀 (LEEP)在治疗宫颈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经妇科检查、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阴道镜及宫颈活检初步诊断为不同类型宫颈疾病的门诊患者 2 32例采用LEEP手术治疗 ,切除病变组织或行宫颈锥切 ,手术标本均送病理学检查 ;同时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术后疗效。结果 :LEEP手术治疗宫颈疾病一次成功率为97.4 1% (2 2 6 / 2 32 ) ,平均时间 6 .4分钟 ,出血量 5 .8ml,无继发性出血和感染的发生 ;手术标本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结论 :LEEP治疗各类宫颈疾病操作简单、安全 ,手术时间短 ,出血少 ,术后阴道排液少 ,治疗效果佳 ;且可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电波刀 宫颈疾病 临床价值 继发性出血 病理学检查 肿瘤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电环切术后复发的预测因素 被引量:18
18
作者 彭永排 周晖 +3 位作者 卞丽娟 卢淮武 张丙忠 林仲秋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9-624,共6页
【目的】探讨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行环形电切除术(LEEP)术后随访的检测方法和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行LEEP术并且病理诊断为CINⅡ/Ⅲ病例203例。分析术前的液基细胞学(LCT)、高危型HPV... 【目的】探讨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行环形电切除术(LEEP)术后随访的检测方法和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行LEEP术并且病理诊断为CINⅡ/Ⅲ病例203例。分析术前的液基细胞学(LCT)、高危型HPV DNA,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24月随访的LCT、HPV DNA与最终复发的关系。【结果】203例接受LEEP术并保留子宫的患者,在24个月的随访中发现18例复发,复发率为7%。手术病理切缘阳性、宫颈管搔刮阳性与复发相关(P<0.01);术后随访的LCT、高危型HPV DNA预测复发的敏感性、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2%和94.4%、81.6%和86.9%、27.7%和42.5%、97.4%和99.3%,手术前后相同的高危型HPV DNA基因型预测复发的敏感性、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1%、95.7%、94.1%和95.7%。与HR-HPV DNA比较,术前术后相同HR-HPV基因型预测LEEP术后复发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相似,而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更高。【结论】手术病理切缘阳性和宫颈管搔刮阳性是LEEP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术后随访除LCT和高危型HPV外,手术前后相同HPV基因型是复发的重要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环形电切术 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 复发 预测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和宫颈环形电切术后病理检查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4
19
作者 杨凤云 杨波 +4 位作者 顾萍 胡蓉 朱梅娟 曹云桂 甘晓卫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5-498,513,共5页
目的探讨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后组织病理检查及两者联合对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554例经宫颈细胞学检查和(或)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异常,或筛查正常而肉眼观察宫颈柱状上皮中重度外翻者,行阴道... 目的探讨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后组织病理检查及两者联合对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554例经宫颈细胞学检查和(或)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异常,或筛查正常而肉眼观察宫颈柱状上皮中重度外翻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及LEEP,比较LEEP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的变化。结果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结果与LEEP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的总符合率为49.82%。宫颈活检诊断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的病例中,LEEP术后诊断为CINⅡ/Ⅲ级的占14.36%;宫颈活检诊断为CINⅡ/Ⅲ级(含原位癌)的病例中,LEEP术后诊断为浸润癌的占3.89%。两种方法诊断CINⅡ/Ⅲ级的一致性比较,Kappa值为0.62;阴道镜下宫颈活检、LEEP术后组织病理诊断CINⅡ/Ⅲ级与两者联合后的最终诊断比较,Kappa值分别为0.80和0.84,均有很高的一致性;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的总准确率为81.77%,对CINⅡ/Ⅲ级的漏诊率为20.64%。结论阴道镜下宫颈活检、LEEP术后组织病理检查是诊断CIN及宫颈微小浸润癌的有效方法,阴道镜宫颈活检可能漏诊高级别CIN及宫颈微小浸润癌,两者联合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癌 阴道镜 宫颈活检 宫颈环形电切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环形电刀切除术治疗21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价值探讨 被引量:55
20
作者 赵丽芬 朱晓华 武晓敏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81-483,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刀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3月至2004年10月212例CIN患者在阴道镜辅助下行宫颈环形电切术的治疗情况。结果:阴道镜下宫颈异常结构处取活检病理结果为CIN者212例行宫颈环形...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刀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3月至2004年10月212例CIN患者在阴道镜辅助下行宫颈环形电切术的治疗情况。结果:阴道镜下宫颈异常结构处取活检病理结果为CIN者212例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LEEP术后病理检查:宫颈粘膜慢性炎症13例(6.1%)、CINⅠ90例(42.5%)、CINⅡ77例(36.3%)、CINⅢ24例(11.3%),原位癌累及腺体伴早期浸润癌8例(3.8%)。术后195例(92.0%)宫颈标本边缘病理学检查未见CIN病变;术后降级者70例(33.0%),等级者122例(57.5%),升级者20例(9.4%);治愈率达89.2%。结论:LEEP治疗CIN安全有效、简单易行、并发症少、避免了二次手术和过度治疗,能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在治疗的同时能进行诊断。但术后仍需定期和规范的随访以防止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环形电刀切除术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