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鹅掌楸基因组部分SNP标记在种源评价中的应用
1
作者 陆叶 施季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1期93-96,共4页
以6个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种源和3个北美鹅掌楸(Liriodendron tulipifera)种源共计23个个体作为研究群体,选取11对真实SNP位点,对这253个SNP标记的PCR产物进行正反向Sanger测序。结果表明:在11个真实SNP位点中,8个SNP位点在... 以6个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种源和3个北美鹅掌楸(Liriodendron tulipifera)种源共计23个个体作为研究群体,选取11对真实SNP位点,对这253个SNP标记的PCR产物进行正反向Sanger测序。结果表明:在11个真实SNP位点中,8个SNP位点在中国鹅掌楸和北美鹅掌楸间呈现出多态性,其中3个位点是检测鹅掌楸和北美鹅掌楸种间分化的潜在标记。11个SNP标记在北美鹅掌楸种内都没有多态性。lm_ll_10205、lm_ll_10836、lm_ll_3853和lm_ll_82464个SNP位点在我国东部的湖南浏阳、浙江松阳和江西庐山3个种源间存在多态性,仅有lm_ll_10205位点在我国西部种源间存在多态性。前期开发的SNP标记可以用于鹅掌楸种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研究种源间SNP位点的变异特征为揭示鹅掌楸的起源、进化以及遗传变异多样性提供了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鹅掌楸 鹅掌楸 SNP标记 SNP位点 种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掌楸属种及杂种的SSR分子鉴定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红莲 李火根 +1 位作者 胥猛 冯源恒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6-39,共4页
以不同种源的鹅掌楸、北美鹅掌楸和不同组合的杂交鹅掌楸为试验材料,对176对SSR引物进行初筛、复筛,最后筛选出1对物种特异性SSR引物。该引物在鹅掌楸群体中特异性扩增出190bp的产物,在北美鹅掌楸群体中特异性扩增出180bp的产物,在杂交... 以不同种源的鹅掌楸、北美鹅掌楸和不同组合的杂交鹅掌楸为试验材料,对176对SSR引物进行初筛、复筛,最后筛选出1对物种特异性SSR引物。该引物在鹅掌楸群体中特异性扩增出190bp的产物,在北美鹅掌楸群体中特异性扩增出180bp的产物,在杂交鹅掌楸群体中特异性扩增出180bp和190bp2种产物。该引物对鹅掌楸种间鉴别准确率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掌楸 北美鹅掌楸 杂交鹅掌楸 SSR分子标记 特异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种马褂木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51
3
作者 金国庆 秦国峰 +3 位作者 储德裕 许波 陈仲良 陈国生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0-375,共6页
针对马褂木不具原生根原基,穗条扦插不易生根这一特性,对影响扦插生根的母树年龄、穗条枝龄、扦插基质、扦插季节、生根特点以及插后管理等因子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试验研究,提高了扦插成活率。一般扦插生根成活率可达80%,如采用带顶芽嫩... 针对马褂木不具原生根原基,穗条扦插不易生根这一特性,对影响扦插生根的母树年龄、穗条枝龄、扦插基质、扦插季节、生根特点以及插后管理等因子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试验研究,提高了扦插成活率。一般扦插生根成活率可达80%,如采用带顶芽嫩枝穗条扦插高达91.4%。鉴于嫩枝扦插效果突出,遂又增设采穗圃研建内容,以供大批量培育嫩枝扦插苗,形成了自采穗圃营建、采穗、扦插到插后管理等一套完整而简易高效的杂种马褂木扦插繁殖实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马褂木 无性繁殖 扦插技术 采穗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外源激素对杂交鹅掌楸扦插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8
4
作者 俞良亮 乔瑞芳 季孔庶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4-26,共3页
以经NAA、NAA+IBA和NAA+BA处理后的杂交鹅掌楸插穗为材料,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研究其在春季扦插生根过程中5种内源激素的变化。结果表明:外源激素提高了插穗生根率,生根性状得以改善,其中以NAA+BA处理为最优。生根过程中,IAA... 以经NAA、NAA+IBA和NAA+BA处理后的杂交鹅掌楸插穗为材料,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研究其在春季扦插生根过程中5种内源激素的变化。结果表明:外源激素提高了插穗生根率,生根性状得以改善,其中以NAA+BA处理为最优。生根过程中,IAA、ZRs和iPAs共同对愈伤组织的形成起作用,GA4则对根原基的形成起作用。所有激素都不能降低ABA质量分数,但会使ABA质量分数变化更为活跃。生根率和生根时间接近的NAA处理和NAA+IBA处理插穗的内源激素变化规律相似。NAA+BA降低了IAA质量分数,但使iPAs和ZRs质量分数显著增加,并促使iPAs、ZRs和GA4质量分数顶峰提前到来,这是NAA+BA处理后插穗生根能力显著提高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鹅掌楸 扦插 外源激素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淹水胁迫下杂交鹅掌楸无性系几种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6
5
作者 潘向艳 季孔庶 方彦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46,共4页
以抗涝性强的杂交鹅掌楸无性系NE39和NE48号、抗涝性差的无性系NE40和NE75为试验材料,研究淹水胁迫下几种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保护酶(SOD,CAT)活性的变化在时间和幅度上有差异。抗性强的无性系在淹水8 d后SOD活性最大,NE39和NE48的... 以抗涝性强的杂交鹅掌楸无性系NE39和NE48号、抗涝性差的无性系NE40和NE75为试验材料,研究淹水胁迫下几种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保护酶(SOD,CAT)活性的变化在时间和幅度上有差异。抗性强的无性系在淹水8 d后SOD活性最大,NE39和NE48的SOD活性分别由127.39、204.57 u.g-1上升到326.49、368.67 u.g-1;抗性差的无性系在淹水6 d后SOD活性最大,且增幅较小。淹水8 d后,NE39和NE48的CAT活性分别增加588.0、477.2 u.g-1,乙醇脱氢酶(ADH)活性分别由199.78、237.00 u.mg-1上升到349.00、297.00 u.g-1,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分别增加421.67、270.00 u.g-1;NE40和NE75的CAT活性分别增加45.60、112.00 u.g-1,ADH活性分别由203.22、214.67 u.mg-1下降到159.33、166.89 u.mg-1,PAL活性分别下降了280.00、306.67 u.g-1。抗性强的无性系其体内酶活性高且维持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鹅掌楸 无性系 淹水胁迫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城市杂交马褂木林小气候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薛雪 杨静 +4 位作者 郑云峰 张金池 庄家尧 成举荣 杨丹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26-232,共7页
为了研究城市杂交马褂木林的小气候特征,探讨杂交马褂木林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机制,在南京林业大学选择杂交马褂木林地作为研究对象,以空旷水泥地作为对照,使用Decagon微气象监测系统对其光照、温度、相对湿度等气候因子进行了长期监测,从... 为了研究城市杂交马褂木林的小气候特征,探讨杂交马褂木林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机制,在南京林业大学选择杂交马褂木林地作为研究对象,以空旷水泥地作为对照,使用Decagon微气象监测系统对其光照、温度、相对湿度等气候因子进行了长期监测,从日、月、年等不同尺度对城市马褂木林的温湿度等气象因子进行了统计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春、夏、秋季白天马褂木林气温(Ta)低于水泥地,四季夜间林地Ta均略高于水泥地,夏秋两季白天林地相对湿度(RH)高于水泥地,夜间林地RH低于水泥地且相对湿度差较小;水泥地Ta与RH日较差和日均值变异系数均高于林地,4—11月份林地Ta月较差和月变异系数均小于水泥地,6—11月林地RH月变异系数低于水泥地,水泥地RH及Ta的年较差和年变异系数均略高于林地;林地可以将日最高温和最低温出现频率最大的时刻分别推迟2.5h和0.5h;马褂木林气温与相对湿度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且呈现高温低湿、低温高湿的规律。说明,城市马褂木林夏秋两季的白天具有显著的降温增湿作用,在秋冬的夜间具有显著的保温作用,夏季能延缓高温、冬季能够推迟低温,使得温湿度变化更为缓和。并且,温湿度之间能够相互影响,林地的环境因子也能显著影响水泥地的温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气象学 小气候 微气象监测系统 杂交马褂木 城市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因子对杂交鹅掌楸幼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张远 李火根 +4 位作者 蒋祥英 戴其生 张焕朝 宋宏林 张井义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4-101,共8页
以3个试验点杂交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tulipifera试验林为材料,研究了土壤容重、p H值以及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及有机质质量分数等9个土壤因子对杂交鹅掌楸幼林生长量(1~8年生)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3个试验点杂交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tulipifera试验林为材料,研究了土壤容重、p H值以及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及有机质质量分数等9个土壤因子对杂交鹅掌楸幼林生长量(1~8年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因子在不同地点、坡位与土层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杂交鹅掌楸幼龄期生长量在不同地点间以及地点内区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相关分析表明:除1~2 a地径与速效钾质量分数相关不显著外,其余各年份的杂交鹅掌楸树高与胸径均与土壤碱解氮质量分数和速效钾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碱解氮和速效钾是影响杂交鹅掌楸生长的2个关键土壤因子,提高土壤碱解氮及速效钾质量分数可促进杂交鹅掌楸幼林期生长。这对于杂交鹅掌楸造林立地选择及幼林期土壤养分管理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培育学 杂交鹅掌楸 生长量 土壤因子 碱解氮 速效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种鹅掌楸插穗不定根发生与发育的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45
8
作者 张晓平 方炎明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0-15,共6页
从解剖学角度着手,对杂种鹅掌楸〔Liriodendronchinense(Hemsl.)Sarg.×L.tulipiferaL.〕扦插过程中不定根的发生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种鹅掌楸插穗内未发现潜伏根原基。扦插后,不定根原基起源于维管形成层区,属于诱导生根... 从解剖学角度着手,对杂种鹅掌楸〔Liriodendronchinense(Hemsl.)Sarg.×L.tulipiferaL.〕扦插过程中不定根的发生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种鹅掌楸插穗内未发现潜伏根原基。扦插后,不定根原基起源于维管形成层区,属于诱导生根类型。维管形成层恢复活动后,在不定根发生的部位附近形成1个明显的多薄壁细胞区域,在此区域不定根较容易发生。愈伤组织内没有发现根原基,愈伤组织在发育的过程中,内部细胞部分分化,并形成不规则的输导组织。大量的愈伤组织对不定根的发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杂种鹅掌楸插穗上不定根的发生可分为4个阶段:(1)维管形成层恢复活动,分裂出多层薄壁细胞;(2)维管形成层及附近的薄壁细胞脱分化,形成不定根原基发端细胞;(3)根原基发端细胞不断分裂成具有方向性的根原基,根原基穿过韧皮射线和皮层,向皮孔或下切口方向发展;(4)不定根从皮孔或下切口伸出,其内部的维管系统开始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鹅掌楸 插穗 不定根 发生 发育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4个杂交鹅掌楸无性系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7
9
作者 孙志勇 季孔庶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39,共5页
以抗旱性强的杂交鹅掌楸无性系NE25和NE78、抗旱性差的无性系NE04和NE23的1 a生扦插苗为试材,研究了干旱胁迫条件下各无性系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各无性系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剧,实际光量子产量(Yield)、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 以抗旱性强的杂交鹅掌楸无性系NE25和NE78、抗旱性差的无性系NE04和NE23的1 a生扦插苗为试材,研究了干旱胁迫条件下各无性系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各无性系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剧,实际光量子产量(Yield)、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逐渐下降,而初始荧光(Fo)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明显增加。但各参数变化幅度因无性系不同而异,抗性强的无性系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幅小,光合机构受破坏较轻,干旱胁迫对各无性系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与其抗旱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鹅掌楸 无性系 干旱胁迫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掌楸属树种种源试验研究 被引量:33
10
作者 李火根 陈龙 +1 位作者 梁呈元 黄敏仁 《林业科技开发》 2005年第5期13-16,共4页
以木兰科鹅掌楸属的2个种,即中国鹅掌楸和北美鹅掌楸的17个种源试验林为材料,分析了各种源12a生时的生长量。结果表明:生长量在两个种间差异明显,北美鹅掌楸明显优于中国鹅掌楸;同时,生长量在种内不同种源间也存在显著差异,而种源内个... 以木兰科鹅掌楸属的2个种,即中国鹅掌楸和北美鹅掌楸的17个种源试验林为材料,分析了各种源12a生时的生长量。结果表明:生长量在两个种间差异明显,北美鹅掌楸明显优于中国鹅掌楸;同时,生长量在种内不同种源间也存在显著差异,而种源内个体间差异不显著。对中国鹅掌楸12个种源的生长量与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鹅掌楸的生长量有从南至北逐渐增加的趋势,呈现出渐变群的地理变异模式;而生长量与气候因子相关不大。通过聚类分析,可将中国鹅掌楸12个种源分为两大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鹅掌楸 北美鹅掌楸 种源 地理变异 鹅掌楸属树种 试验研究 气候因子 生长量 个体间差异 种间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鹅掌楸与北美鹅掌楸种间杂交的胚胎学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尹增芳 樊汝汶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05-610,共6页
应用控制授粉、常规石蜡切片技术研究了中国鹅掌楸与北美鹅掌楸种间杂交后的胚胎发育过程。结果表明:(1)控制授粉后花粉正常萌发,并有较多的花粉管进入柱头,但花粉管在花柱内生长缓慢甚至解体;(2)花粉萌发6d后花粉管经花柱... 应用控制授粉、常规石蜡切片技术研究了中国鹅掌楸与北美鹅掌楸种间杂交后的胚胎发育过程。结果表明:(1)控制授粉后花粉正常萌发,并有较多的花粉管进入柱头,但花粉管在花柱内生长缓慢甚至解体;(2)花粉萌发6d后花粉管经花柱沟、珠孔塞和珠心冠原组织进入胚囊进行珠孔受精,20d时游离核胚乳细胞化,发育形成2~4个细胞厚的狭长组织,35d后可观察到球形胚;(3)随着胚和胚乳的发育,珠被发育形成种皮。授粉时,胚珠具2层珠被,外、内珠被均由外表皮、中层和内表皮组成;胚与胚乳发育期间,珠被各层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最终种皮由外珠被的外表皮细胞形成的膜层和中层细胞形成的气室以及内、外珠被内表皮细胞形成的硬化层组成;(4)受精时成熟胚囊及到达珠孔的花粉管的数目较少,受精频率较低;(5)受精过程基本正常,但胚和胚乳发育不协调,导致胚在发育早期败育,很难观察到后期胚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鹅掌楸 北美鹅掌楸 种间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鹅掌楸苗期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力变异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秀艳 季孔庶 +1 位作者 王章荣 赖焕林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5-389,共5页
在不同生长季节,对19个杂交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Liriodendron tulipifera家系和2个对照家系苗木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力进行了测定,并对它们在家系间的变异以及与生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在不同生长季节,对19个杂交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Liriodendron tulipifera家系和2个对照家系苗木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力进行了测定,并对它们在家系间的变异以及与生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种酶的活力表现出生长前期低于生长后期的趋势,并且在家系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生长性状与SOD活力呈显著正相关,而与POD活力负相关不显著。鹅掌楸Liriodendronchinense与北美鹅掌楸Liriodendron tulipifera的SOD活性均较低,有84.2%的家系SOD活性较两亲本种高,其余表现为两亲本种的中间类型;有63.2%杂种家系的POD活性表现为两亲本的中间类型。SOD可以作为评价和预测杂交鹅掌楸家系生长性状的生理生化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生理学 杂交鹅掌楸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物酶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杂交鹅掌楸无性系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孙志勇 季孔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1期17362-17364,共3页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杂交鹅掌楸无性系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方法]挑选抗旱性强的杂交鹅掌楸无性系NE25、NE78与抗旱性差的无性系NE04、NE23的1年生扦插苗为试验材料,对干旱胁迫下各无性系叶片中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玉米...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杂交鹅掌楸无性系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方法]挑选抗旱性强的杂交鹅掌楸无性系NE25、NE78与抗旱性差的无性系NE04、NE23的1年生扦插苗为试验材料,对干旱胁迫下各无性系叶片中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玉米素核苷(ZR)和茉莉酸(JA)4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干旱胁迫下,杂交鹅掌楸各无性系叶片ABA大量积累,抗旱性强的无性系含量变化不明显;IAA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且抗旱性强的无性系含量变化较大;ZR含量变化各异,胁迫末期抗旱性强的无性系叶片ZR含量减少;抗性差的无性系叶片JA含量上升,说明抗性差的无性系需要维持较高的JA来抵御干旱胁迫。[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杂交鹅掌楸耐旱无性系的筛选、园林栽培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鹅掌楸 无性系 干旱胁迫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樟与杂种马褂木树叶乙醇提取物对菜青虫的拒食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超伟 胡伟华 +2 位作者 夏莘 张云岭 黄文豪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7期68-71,共4页
为丰富植物源杀虫剂资源,降低蔬菜产品农药残留风险,提高质量安全,采用选择性叶碟法研究香樟和杂种马褂木的叶片粗提物及其共有的主成分芳樟醇和樟脑对菜青虫的拒食作用。结果表明:香樟和杂种马褂木叶片的乙醇提取物对菜青虫有极显著的... 为丰富植物源杀虫剂资源,降低蔬菜产品农药残留风险,提高质量安全,采用选择性叶碟法研究香樟和杂种马褂木的叶片粗提物及其共有的主成分芳樟醇和樟脑对菜青虫的拒食作用。结果表明:香樟和杂种马褂木叶片的乙醇提取物对菜青虫有极显著的拒食作用,拒食反应指数分别为97.74和62.97;芳樟醇和樟脑以2mg/1.5cm ID叶碟的剂量使用时,拒食反应指数分别达89.36和39.88。菜青虫依赖嗅觉系统不能识别芳樟醇和樟脑,在2种物质处理叶碟上的取食持续期为30s左右,表明2种物质具有摄入后的生理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樟 杂种马褂木 乙醇提取物 芳樟醇 樟脑 菜青虫 拒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马褂木叶片发育过程中资源利用效率的变化格局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往祥 李群 曹福亮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9-14,共6页
对一年生杂交马褂木 (LiriodendronchinenseSarg .×L .tulipiferaL .)叶片展开过程中光能转换效率、水分利用效率和光合碳同化的变化规律及栽植密度对中下部叶片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1)叶片展开过程中 ,净光... 对一年生杂交马褂木 (LiriodendronchinenseSarg .×L .tulipiferaL .)叶片展开过程中光能转换效率、水分利用效率和光合碳同化的变化规律及栽植密度对中下部叶片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1)叶片展开过程中 ,净光合速率 (Pn)、气孔导度 (Gs)、蒸腾速率 (E)、气孔限制值 (Ls)、总光合速率 (Pm)、净光合比率 (Pn Pm)、PSⅡ的原初光能转化效率 (Fv Fm)和PSⅡ的光量子产率 (φPSⅡ )、羧化效率 (CE)和水分利用效率 (WUE)显著上升 ,而胞间CO2 浓度 (Ci)和呼吸速率 (R)显著下降 ;(2 )叶片展开过程中 ,光合碳同化“暗系统”的完善远远慢于能量转换的“光系统” ;(3)叶片展开过程中 ,影响净光合速率增长的主导因素不是气孔导度 ,而是“暗系统”完善程度 ,“光系统”的影响远小于“暗系统”的影响 ;(4)郁闭的高密度群体中 ,中下部叶片的Pn、Gs、E、Ls、Pm、Fv Fm、φPSⅡ、CE和WUE显著低于上部完全展开叶 ,Ci显著高于上部完全展开叶 ,Pn Pm和上部完全展开叶没有显著差异 ,而未郁闭的低密度群体中 ,中下部叶片的上述所有参数与上部完全展开叶无显著差异 ;(5 )导致高密度群体叶片Pn大幅度下降的主导因素是CE的大幅下降 ,而不是“光系统”和气孔导度 ;(6 )密度过大加速了中下部叶片光合功能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马褂木 叶片发育过程 资源利用效率 密度 光能转换效率 光合碳同化 水分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养分含量对杂交马褂木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志凯 任旭琴 潘国庆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42-46,共5页
根据不同样地杂交马褂木的生长状况,分别对其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土壤养分对杂交马褂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除速效钾含量外,不同样地间的全氮、有效氮、全磷、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杂交马褂木的树高、胸径和... 根据不同样地杂交马褂木的生长状况,分别对其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土壤养分对杂交马褂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除速效钾含量外,不同样地间的全氮、有效氮、全磷、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杂交马褂木的树高、胸径和冠幅等生长指标在样地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全氮、全磷和速效钾含量是影响杂交马褂木生长的主要养分因子,它们与杂交马褂木的生长指标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在杂交马褂木生产管理中要倍加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学 森林培育学 杂交马褂木 树木生长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木本植物蛋白质的电泳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改萍 彭方仁 汤文娟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42-44,48,共4页
利用凝胶电泳技术(SDS—PAGE)和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对美洲黑杨、杂种鹅掌楸、银杏3个树种发叶初期的叶片及1年生枝皮层的蛋白质含量和组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叶片内蛋白质含量在美洲黑杨和杂种鹅掌楸中表现为4月下旬最高,在银杏... 利用凝胶电泳技术(SDS—PAGE)和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对美洲黑杨、杂种鹅掌楸、银杏3个树种发叶初期的叶片及1年生枝皮层的蛋白质含量和组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叶片内蛋白质含量在美洲黑杨和杂种鹅掌楸中表现为4月下旬最高,在银杏中为5月上旬最高.皮层内蛋白质含量在美洲黑杨中表现为随生长推移显著下降,而杂种鹅掌楸和银杏都表现为先升后降。且银杏变化幅度较大.SDS—PAGE电泳表明:叶片内普遍存在的蛋白质分子量为78—13KD,发生明显变化的蛋白质包括美洲黑杨的50,32和23KD蛋白,杂种鹅掌楸的23,19,17和16KD蛋白,银杏59,35,16,14和13KD蛋白.皮层内普遍存在的蛋白质分子量为58—16KD,发生明显变化的蛋白包括美洲黑杨的49,26,21,15和14KD蛋白,杂种鹅掌楸的70和22KD蛋白,银杏的58,29,24和23KD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美洲黑杨 杂种鹅掌楸 营养贮藏蛋白质 SDS—P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马褂木无性系造林试验初报 被引量:7
18
作者 黄利斌 施士争 祝良林 《江苏林业科技》 2008年第6期1-4,共4页
为了改造丘陵山区的森林植被,培育优质、高效的阔叶林资源,于2006年3月,在苏南茅山丘陵营造了22个杂交马褂木无性系测定试验林。造林第2 a时,参试无性系平均成活保存率89.66%、树高2.6 m,胸径2.64 cm,冠幅1.57 m。不同无性系间成活保存... 为了改造丘陵山区的森林植被,培育优质、高效的阔叶林资源,于2006年3月,在苏南茅山丘陵营造了22个杂交马褂木无性系测定试验林。造林第2 a时,参试无性系平均成活保存率89.66%、树高2.6 m,胸径2.64 cm,冠幅1.57 m。不同无性系间成活保存率、树高、胸径、冠幅性状存在显著变异,其重复力分别为0.50,0.53,0.62和0.55。按综合指数排序,初选出18号、8号、35号、7号和9号等5个杂交马褂木优良无性系,第2 a时平均树高、胸径和冠幅分别为2.82 m、3.12 cm和1.70 m,与排序最后的11号、14号、34号、3号和30号5个无性系相比,分别增加达18.0%,39.9%和1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马褂木 无性系 综合指数 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鹅掌楸间伐试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宝祥 朱培林 +3 位作者 吴长飞 龚斌 叶金山 舒惠理 《江西林业科技》 2014年第4期28-29,35,共3页
对7年生杂交鹅掌楸进行间伐试验,结果表明,间伐2 a多后,在2 m×4 m、4 m×4 m和4 m×6 m 3个间伐密度中,2 m×4 m和4 m×4 m两者的胸径增长十分相近,为31.5%,密度4 m×6 m胸径增长最大,为45.4%,它与密度2m×... 对7年生杂交鹅掌楸进行间伐试验,结果表明,间伐2 a多后,在2 m×4 m、4 m×4 m和4 m×6 m 3个间伐密度中,2 m×4 m和4 m×4 m两者的胸径增长十分相近,为31.5%,密度4 m×6 m胸径增长最大,为45.4%,它与密度2m×4 m或4 m×4 m比较有44%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鹅掌楸 间伐 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种鹅掌楸花粉发育过程中细胞游离Ca^(2+)的动态变化
20
作者 尹增芳 宁代锋 +2 位作者 李玉春 席梦利 施季森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7-31,175-176,共7页
利用钙离子荧光探针Fluo-3/AM低温装载技术,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杂种鹅掌楸花粉发育不同阶段细胞内游离Ca2+的分布,以其相对荧光强度的强弱来衡量细胞内游离Ca2+水平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在初生造孢细胞中Ca2+荧光较弱,次生造... 利用钙离子荧光探针Fluo-3/AM低温装载技术,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杂种鹅掌楸花粉发育不同阶段细胞内游离Ca2+的分布,以其相对荧光强度的强弱来衡量细胞内游离Ca2+水平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在初生造孢细胞中Ca2+荧光较弱,次生造孢细胞和小孢子母细胞时期Ca2+荧光增强。早期四分体小孢子细胞质中Ca2+荧光强度较强,胼胝质壁无荧光;后期细胞质中的Ca2+荧光减弱,而胼胝质壁处Ca2+荧光增强。小孢子内Ca2+分布不均匀,细胞质中的Ca2+荧光较弱,细胞壁处Ca2+荧光较强,二细胞花粉时期,细胞呈现较强的Ca2+荧光。在花药壁组织内Ca2+分布也呈现规律性的变化:造孢组织时期,花药壁组织Ca2+荧光强度在不同壁层组织中分布均匀;小孢子母细胞时期,药壁中层细胞Ca2+荧光最强,绒毡层细胞次之;单核小孢子时期,绒毡层细胞呈解体状态,Ca2+荧光最强,并保持到二核花粉时期直至绒毡层完全消失,但此时花药纤维层发育形成,表现出较强的Ca2+荧光。花药组织中Ca2+分布动态显示出Ca2+由外而内流动的迹象,而且细胞内游离Ca2+分布特征与花粉发育过程的重要转变环节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鹅掌楸 花粉发育 游离CA^2%PlUS% 低温装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