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庐山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幼苗蒸腾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郭志华 王伯荪 张宏达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2-26,共5页
庐山山地上的鹅掌揪幼苗,在夏季晴天土壤供水充足的条件下,其叶片蒸腾速率的日变化为午后高峰型,日蒸腾量为70.92molH2Om-2d-1,最大蒸腾速率达3.9mmolH2Om-21s-1,叶/气温度差、气孔导度、相对湿度等因素对蒸腾速率的影响最显著;... 庐山山地上的鹅掌揪幼苗,在夏季晴天土壤供水充足的条件下,其叶片蒸腾速率的日变化为午后高峰型,日蒸腾量为70.92molH2Om-2d-1,最大蒸腾速率达3.9mmolH2Om-21s-1,叶/气温度差、气孔导度、相对湿度等因素对蒸腾速率的影响最显著;鹅掌揪幼苗的水分利用率日平均为4.142mmolCO2mol-1H2o,最高可达11.8mmolCO2mo1-1H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掌楸 蒸腾特性 庐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遗传多样性的等位酶论证 被引量:26
2
作者 朱晓琴 马建霞 +2 位作者 姚青菊 郝日明 贺善安 《植物资源与环境》 CSCD 1995年第3期9-14,共6页
选择5个具有地理代表性的鹅掌楸(Liriodendronchinense(Hemsl.)Sarg.)种群,分析6种酶系统9个位点上27个等位基因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鹅掌楸种内保存较高的等位酶变异。遗传多样性的分布特... 选择5个具有地理代表性的鹅掌楸(Liriodendronchinense(Hemsl.)Sarg.)种群,分析6种酶系统9个位点上27个等位基因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鹅掌楸种内保存较高的等位酶变异。遗传多样性的分布特点与种群地理分布型式一致,鹅掌楸的种内分化主要表现为东、西部种群之间的差异,东部亚区的总的基因丰富程度低于西部亚区。同时,东部亚区内“岛”状隔离分布使其中的种群分化加深,种群间差异大于西部亚区中呈“带”状地理连续分布的种群间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掌楸 等位酶 遗传多样性 种群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掌楸属(Liriodendron L.)种质‘优酉’的遗传背景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於朝广 殷云龙 +2 位作者 徐建华 孙醉君 舒璞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9,共9页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以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Hemsl.)Sarg.〕、北美鹅掌楸(L. tulipiferaL.)及杂种鹅掌楸(L. chinense×L. tulipifera)为对照,对重庆酉阳鹅掌楸(Liriodendron sp.)种源‘优酉’(‘Youyou’)...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以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Hemsl.)Sarg.〕、北美鹅掌楸(L. tulipiferaL.)及杂种鹅掌楸(L. chinense×L. tulipifera)为对照,对重庆酉阳鹅掌楸(Liriodendron sp.)种源‘优酉’(‘Youyou’)的外部形态特征、叶表皮微形态结构特征和花粉形态特征进行观察比较,并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优酉’的遗传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鹅掌楸属各树种在外部形态上存在差别,但在叶表皮和花粉形态特征上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优酉’的各形态特征与鹅掌楸有较多相似性。RAPD标记分析结果表明,‘优酉’的遗传距离与鹅掌楸和北美鹅掌楸较远,但与鹅掌楸的遗传关系相对较近。推测‘优酉’可能是由较原始的鹅掌楸向较进化的北美鹅掌楸过渡的1个中间类型。‘优酉’生长速度快、观赏价值高,可直接用于园林绿化及林木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掌楸属 种质资源 叶表皮结构 花粉形态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HPLC法测定火炭母药材中鞣花酸的质量分数 被引量:9
4
作者 叶青美 江仁望 +3 位作者 田海妍 姜飞 张建龙 叶文才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0-303,共4页
采用色谱柱为Welch Materials XB-C18柱(4.6 mm×250 mm,3μm),流动相为V甲醇∶V体积分数为0.2%的甲酸水溶液=45∶55,流速为0.8 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57 nm.结果显示,鞣花酸对照品的峰面积与进样量在0.067~2.68μg的范... 采用色谱柱为Welch Materials XB-C18柱(4.6 mm×250 mm,3μm),流动相为V甲醇∶V体积分数为0.2%的甲酸水溶液=45∶55,流速为0.8 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57 nm.结果显示,鞣花酸对照品的峰面积与进样量在0.067~2.68μg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该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9.6%,RSD为1.09%,测得10份样品中鞣花酸的质量分数在0.592~3.439 mg.g-1范围内.本方法快速、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火炭母药材中鞣花酸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炭母 鞣花酸 RP—HPlC法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掌楸天然林林下植被的影响因素
5
作者 薛卫星 艾训儒 +3 位作者 朱江 郭秋菊 魏普杰 张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9-127,共9页
【目的】以鄂西南地区鹅掌楸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林下灌木层、草本层的影响因子,揭示林下植被多样性的驱动机制,为提高鹅掌楸天然林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促进野生鹅掌楸群落的保护。【方法】通过森林群落随机样地调查... 【目的】以鄂西南地区鹅掌楸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林下灌木层、草本层的影响因子,揭示林下植被多样性的驱动机制,为提高鹅掌楸天然林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促进野生鹅掌楸群落的保护。【方法】通过森林群落随机样地调查,建设40个20 m×20 m规格的调查样地,计算林下植被物种重要值、多样性与林分结构,并在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影响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因素(地形因子、林分非空间结构、林分空间结构)的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不同因素对林下植被影响的程度与综合效应。【结果】林分整体处于较强的混交状态,冠层较密集、林内种间竞争较激烈;林下植被物种丰富,蔷薇科及菊科植物在林下植被中占优势地位;林下灌木层平均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eilou指数与丰富度分别为2.000、0.832、0.905和9.425,林下草本层各物种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334、0.696、0.760和9.075;海拔、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林分密度和密集度是影响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对草本层、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影响最大的潜变量为地形因子>林分空间结构>林分非空间结构;综合来看,地形是影响鹅掌楸天然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因子(P<0.001),林分空间结构是影响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因子(P<0.01),且地形通过影响林分空间结构进而对林下植被产生较大的间接效应。【结论】在森林经营过程中,选择适宜的地形对稳定森林结构、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至关重要;同时,优化林分结构能增加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种间竞争,提高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掌楸 林下植被 地形 林分结构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掌楸LcPAT8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初步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徐嘉娟 李火根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5-54,共10页
【目的】基于前期鹅掌楸生长性状与EST-SSR分子标记关联分析结果,克隆分离与鹅掌楸生长性状相关联的SSR位点相对应的基因,通过分析其序列特征、结构特征、与其他物种同源基因的亲缘关系和表达特性,初步了解该基因在鹅掌楸生长发育过程... 【目的】基于前期鹅掌楸生长性状与EST-SSR分子标记关联分析结果,克隆分离与鹅掌楸生长性状相关联的SSR位点相对应的基因,通过分析其序列特征、结构特征、与其他物种同源基因的亲缘关系和表达特性,初步了解该基因在鹅掌楸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同时,利用遗传转化技术对分离的基因进行功能研究,以期为鹅掌楸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及功能基因挖掘奠定基础。【方法】以鹅掌楸叶芽为材料,借助其叶片转录组数据库,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分离与鹅掌楸生长性状相关联的642号位点对应的EST序列相关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该基因在鹅掌楸花芽、盛花期的叶芽、叶片、花瓣、雄蕊、雌蕊中的相对表达量。利用Gateway技术构建该基因的植物过表达载体,使用农杆菌GV3101介导的花絮浸染法转化拟南芥,获得T2代转基因植株,直接观察转基因植株表型。【结果】克隆获得与鹅掌楸生长性状相关联的642号位点相对应的基因,该基因全长1 968 bp(GenBank登录号:KU883608),开放阅读框为1 269 bp,编码422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序列含有1个典型的DHHC-CRD结构域,属于DHHC型锌指蛋白家族成员,与其他植物预测的蛋白质棕榈酰基转移酶(PAT)高度相似,并根据与NCBI中拟南芥PAT基因的比对结果,将其命名为LcPAT8。组织表达分析表明,LcPAT8基因在鹅掌楸花芽、叶芽等6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雌蕊中表达量最高,花瓣和叶片中的表达量高于叶芽和花芽,而在雄蕊中的表达量最低。利用Gateway技术,成功构建了鹅掌楸LcPAT8基因的植物过量表达载体,获得T2代转基因拟南芥。与野生型拟南芥相比,过表达LcPAT8基因的拟南芥植株的莲座叶片数目以及抽薹时间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而野生型植株大部分角果成熟、叶片枯黄掉落时,转基因植株依然生长旺盛,叶片鲜绿并且还有大量花絮,在野生型植株干枯死亡后,转基因植株还有大量侧枝生长、开花。【结论】鹅掌楸LcPAT8基因在雌蕊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花瓣,可能参与花瓣的扩展、心皮及胚的发育;在拟南芥中过表达LcPAT8基因,明显延长了植株的生长期。因此,鹅掌楸LcPAT8基因可能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掌楸 基因克隆 组织表达特征 异源表达 功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掌楸LcUGE基因的克隆和组织表达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嘉昱 郝自远 +1 位作者 申宇芳 李火根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1-570,共10页
为了解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的UGE基因功能,采用RACE和EPIC-PCR技术克隆到2个UGE基因,命名为LcUGE1和LcUGE2。结果表明,LcUGE1基因的c DNA全长为1 531 bp,包含1 050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49个氨基酸, gDNA长度为11 920 bp;LcU... 为了解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的UGE基因功能,采用RACE和EPIC-PCR技术克隆到2个UGE基因,命名为LcUGE1和LcUGE2。结果表明,LcUGE1基因的c DNA全长为1 531 bp,包含1 050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49个氨基酸, gDNA长度为11 920 bp;LcUGE2基因的c DNA长度为1 378 bp,包含1 056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51个氨基酸,g DNA长度为6544 bp。LcUGE1和LcUGE2基因均含有9个外显子和8个内含子,且外显子长度和内含子剪切位点序列几乎一致,但内含子片段长度存在显著差异。编码的LcUGE1和LcUGE2蛋白高度保守,保守性达到82%。LcUGE1基因在雄蕊中表达量最高,而LcUGE2基因则在花萼中表达量最高。这表明LcUGEs基因可能参与鹅掌楸的生殖发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掌楸 lcUGE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炭母通过调控TLR4-TBK1信号通路改善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小鼠空肠的炎症反应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易安 郭琰娜 +5 位作者 刘妍 刘涵笑 沈幸玲 刘逸雷 唐陆平 何永明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2-139,共8页
为了探讨火炭母对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小鼠空肠的免疫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本试验将48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个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和火炭母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阳性药物组小鼠灌胃庆大霉素[20 mg/(kg·bw... 为了探讨火炭母对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小鼠空肠的免疫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本试验将48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个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和火炭母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阳性药物组小鼠灌胃庆大霉素[20 mg/(kg·bw)],火炭母高、中、低剂量组小鼠分别按16、8和4 g/(kg·bw)剂量灌胃火炭母,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给予等体积的灭菌生理盐水,共连续给药8 d。预防性给药2 d后,每只小鼠(空白对照组除外)灌胃0.2 mL半数致死量(LD 50)鼠伤寒沙门菌(5×10^(4) CFU/mL)致病。给药结束后,处死小鼠取空肠用于组织病理学检查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后,小鼠空肠杯状细胞和肠腺红细胞增多、肠绒毛结构松散,火炭母各剂量组小鼠空肠杯状细胞和肠腺红细胞明显减少,火炭母减轻了小鼠空肠组织损伤。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空肠中免疫因子β干扰素(IFN-β)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5),γ干扰素(IFN-γ)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磷酸化TANK结合激酶1(p-TBK1)和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和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5);与模型组相比,不同剂量火炭母可以不同程度降低炎症因子IL-6(P<0.05或P>0.05)、IL-1β(P<0.05)和NF-κB p65(P<0.05)蛋白表达,显著提高TLR4、β干扰素TIR结构域衔接蛋白(TRIF)蛋白的表达和TANK结合激酶1(TBK1)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P<0.05),提高下游信号IRF3蛋白的表达(P<0.05)及其磷酸化水平(P<0.05或P>0.05),进而提高空肠中IFN-β(P<0.05或P>0.05)和IFN-γ(P<0.05)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火炭母通过调控TLR4-TBK1信号通路改善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小鼠空肠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炭母 鼠伤寒沙门菌 空肠 Toll样受体4(TlR4) TANK结合激酶1(TBK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掌楸基因组部分SNP标记在种源评价中的应用
9
作者 陆叶 施季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1期93-96,共4页
以6个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种源和3个北美鹅掌楸(Liriodendron tulipifera)种源共计23个个体作为研究群体,选取11对真实SNP位点,对这253个SNP标记的PCR产物进行正反向Sanger测序。结果表明:在11个真实SNP位点中,8个SNP位点在... 以6个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种源和3个北美鹅掌楸(Liriodendron tulipifera)种源共计23个个体作为研究群体,选取11对真实SNP位点,对这253个SNP标记的PCR产物进行正反向Sanger测序。结果表明:在11个真实SNP位点中,8个SNP位点在中国鹅掌楸和北美鹅掌楸间呈现出多态性,其中3个位点是检测鹅掌楸和北美鹅掌楸种间分化的潜在标记。11个SNP标记在北美鹅掌楸种内都没有多态性。lm_ll_10205、lm_ll_10836、lm_ll_3853和lm_ll_82464个SNP位点在我国东部的湖南浏阳、浙江松阳和江西庐山3个种源间存在多态性,仅有lm_ll_10205位点在我国西部种源间存在多态性。前期开发的SNP标记可以用于鹅掌楸种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研究种源间SNP位点的变异特征为揭示鹅掌楸的起源、进化以及遗传变异多样性提供了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鹅掌楸 鹅掌楸 SNP标记 SNP位点 种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石漠化区湿地松-马褂木人工混交林林分结构及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迤翾 朱宁华 +4 位作者 周光益 袁星明 江岱 董妍妍 颜润芝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7-487,共11页
为探究湘西石漠化区湿地松-马褂木人工混交林林分结构及土壤理化性质,该研究以湘西石漠化地区湿地松-马褂木人工针阔混交林为对象,利用植物群落学分析和野外取样检测的方法,分析林分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运用Winklemass 1.0计算林分空间... 为探究湘西石漠化区湿地松-马褂木人工混交林林分结构及土壤理化性质,该研究以湘西石漠化地区湿地松-马褂木人工针阔混交林为对象,利用植物群落学分析和野外取样检测的方法,分析林分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运用Winklemass 1.0计算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并用三维离散随机变量分析了优势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林分内胸径(DBH)≥2 cm的林木株数为897 plants·hm^(-2),隶属于15科16属。主林层为湿地松,平均DBH为32.3 cm,重要值为44.2%;次林层为阔叶树,中幼龄林木居多,其中樟树、马褂木为优势树种,重要值分别为17.1%和13.2%。此外,还存在较多处于劣势生态位的天然更新种。(2)林木的水平分布格局偏向于随机分布(W=0.503);林分整体趋向于中庸偏劣势过渡的态势(U=0.505);种间隔离程度较高(M=0.689),林木混交状况良好。空间结构参数的三维离散随机变量表明,湿地松87.3%为优势和亚优势,马褂木41.7%为亚优势、26.9%为中庸态势,樟树23.5%为中庸态势、56.8%为劣势和绝对劣势。(3)林分土壤pH值趋于中性;与撂荒地相比,林分土壤的容重、持水量、孔隙度、有机碳、全钾、全氮、全磷等因子均明显改善,但整体而言,林分土壤仍然较为贫瘠,局部土壤紧实,保水能力差。综上表明,湿地松、马褂木作为先锋树种生长43年后,林分有向异龄林、强度混交林演替的趋势;林分内中幼龄阔叶树株数占比较大,近熟林出现断层,老龄针叶树占据优势生态区位,需抽针补阔、间针育阔,择伐劣势木,促使林分向阳生性阔叶树为主、中生性和耐阴性阔叶树为次的林分结构演替。该研究结果为湘西石漠化区的植被恢复、人工林结构优化和土壤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湿地松-马褂木人工混交林 林分组成 林分空间结构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产火炭母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静 韦安达 +7 位作者 朱华 谢凤凤 黄国栋 黄飘玲 杨雯琪 邓玲玉 林思 秦慧真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164-168,256,共6页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火炭母(Polygonum chinense L.)中总黄酮的含量,以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以提取方式、提取溶剂、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3)正交设计优化火炭母中总黄酮的提取...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火炭母(Polygonum chinense L.)中总黄酮的含量,以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以提取方式、提取溶剂、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3)正交设计优化火炭母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最优提取工艺:70%乙醇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70(m/V),超声波提取45 min,提取2次。以芦丁为对照品,在500 nm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6%,相对标准偏差为1.72%。结果表明,13个产地火炭母药材的总黄酮含量为22.205 4~52.173 7 mg/g,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7%~2.81%。13个产地总黄酮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桂林市、南宁市、玉林市、百色市、贺州市、河池市、贵港市、防城港市、钦州市、梧州市、来宾市、崇左市、柳州市。该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可作为广西产火炭母药材质量评价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炭母(Polygonum chinense l.) 总黄酮 正交设计 提取工艺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含量测定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山县中海拔山区鹅掌楸人工林单木生长规律与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向明 刘丛全 +5 位作者 姚茂华 彭梦游 向祖恒 何勇 张鹏 何贤勤 《湖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86-92,共7页
以龙山县砂子坡国有林场36年生鹅掌楸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分析法、平均解析木法等方法分析了鹅掌楸人工林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特征,并对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过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1)36年生鹅掌楸胸径总生长量和树... 以龙山县砂子坡国有林场36年生鹅掌楸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分析法、平均解析木法等方法分析了鹅掌楸人工林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特征,并对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过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1)36年生鹅掌楸胸径总生长量和树高总生长量均持续平缓增长,第36年时分别达到20.1cm和20.7m;材积总生长量前期增长较慢,第24年后快速增长,第36年达到0.32745m^(3)。(2)胸径和树高的连年生长量上下波动较大;胸径平均生长量前15a快速增长,后期保持在0.54cm左右;树高平均生长量持续下降,第36年降至0.57m;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均持续增长,第36年分别达0.02136m^(3)和0.00850m^(3);36年生鹅掌楸未达到数量成熟,还不能确定主伐年龄;建议在第14~15年进行一次透光伐、第28~30年进行一次生长疏伐为宜。(3)通过分析得出胸径、树高和材积最优生长模型分别为Korf方程、Roляcp方程和Logistic方程;筛选出的各生长模型可用于预测龙山县中海拔山区鹅掌楸人工林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的生长情况,指导鹅掌楸人工林的经营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规律 生长模型 中海拔 鹅掌楸 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石漠化地区樟树与马褂木纯林凋落物量动态与养分归还特征
13
作者 江岱 朱宁华 《湖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6期76-86,共11页
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对湘西自治州永顺县青坪林业工作站石漠化地区樟树与马褂木纯林凋落物总量、组成成分量(落叶、落枝、果实和残渣)、凋落物量和各组分不同养分含量的月动态变化及养分归还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樟树和马褂木凋落物... 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对湘西自治州永顺县青坪林业工作站石漠化地区樟树与马褂木纯林凋落物总量、组成成分量(落叶、落枝、果实和残渣)、凋落物量和各组分不同养分含量的月动态变化及养分归还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樟树和马褂木凋落物总生物量分别为(3.14±0.16)和(3.47±0.21)t·hm^(-2),马褂木纯林年凋落物量大于樟树林。马褂木纯林凋落物量月变化规律明显,10—12月凋落物量明显高于其他月份;而樟树纯林凋落物量月变化呈不规则动态分布,峰值出现在3个月份。樟树与马褂木纯林凋落物年养分归还量分别为1360.50、1309.78 kg·hm^(-2),叶养分含量均为C>Ca>N>K>Mg>P,两个树种纯林凋落物养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凋落物 养分含量 养分归还 樟树 马褂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褂木×杉木混交林早期生长及土壤理化性状分析
14
作者 江晓丽 《福建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82-85,91,共5页
于2020年在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选择良种杉木和马褂木作为松林皆伐改造树种,营造马褂木×杉木混交林及杉木良种林分,2023年对林分的生长量、林分质量、土壤理化性状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马褂木与杉木混交林,混交比例为2马褂木... 于2020年在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选择良种杉木和马褂木作为松林皆伐改造树种,营造马褂木×杉木混交林及杉木良种林分,2023年对林分的生长量、林分质量、土壤理化性状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马褂木与杉木混交林,混交比例为2马褂木1杉木、初植密度2500株·hm^(-2)、行状混交的模式,5年生的郁闭初期混交林分结构较为稳定,马褂木表现出很强的生长适应性,且有效促进杉木的生长,混交林中杉木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比杉木纯林提高6.51%、11.78%、28.99%,蓄积量极显著高于杉木纯林,是杉木纯林的1.53倍;土壤质量得到改善,与杉木纯林相比,混交林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化学性状指标分别相应地提高11.40%、11.12%、38.50%、21.84%、65.03%、21.41%;与杉木纯林相比,混交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尤其是林地土壤的保水性和通气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褂木 杉木 混交林 早期生长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RAPD标记分析北美鹅掌楸与鹅掌楸种间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44
15
作者 罗光佐 施季森 +2 位作者 尹佟明 黄敏仁 王明庥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9-13,共5页
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鹅掌楸属 (LiriodendronL .) 2个现存种鹅掌楸〔Liriodendronchinense (Hemsl.)Sarg.〕和北美鹅掌楸 (LiriodendrontulipiferaLinn .)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2个种都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但北美鹅掌楸的遗... 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鹅掌楸属 (LiriodendronL .) 2个现存种鹅掌楸〔Liriodendronchinense (Hemsl.)Sarg.〕和北美鹅掌楸 (LiriodendrontulipiferaLinn .)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2个种都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但北美鹅掌楸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鹅掌楸 ;鹅掌楸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地理种源内 ,而北美鹅掌楸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地理种源间 ;与美国密苏里和路易斯安娜的北美鹅掌楸相比 ,鹅掌楸的遗传距离更接近于南卡罗来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鹅掌楸 遗传多样性 RAPD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掌楸种源遗传变异和选择评价 被引量:29
16
作者 李斌 顾万春 +2 位作者 夏良放 李锡泉 干少雄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7-244,共8页
在中国鹅掌楸全分布区内抽样 15个种源 ,于长江中下游 5省区按统一试验设计营造种源试验林。 7年生时全面测定其树高 ( H)、胸径 ( DBH)、冠幅 ( RC)等主要生长性状 ,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 :中国鹅掌楸生长性状在种源间存在显著... 在中国鹅掌楸全分布区内抽样 15个种源 ,于长江中下游 5省区按统一试验设计营造种源试验林。 7年生时全面测定其树高 ( H)、胸径 ( DBH)、冠幅 ( RC)等主要生长性状 ,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 :中国鹅掌楸生长性状在种源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地点间差异极显著 ,种源对环境反映灵敏 ,种源与地点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H、DBH和材积 ( V)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 0 .50 3、0 .52 6、0 .52 1,受较强的遗传控制 ;RC受遗传控制程度相对较低 ( H2 =0 .30 1)。相继进行了遗传稳定性、生长适应性分析和幼成龄相关分析 ,分析结果为种源选择和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多点综合选择选出黎平、叙永两个优良种源 ,遗传增益 11.8%。单点选择分别选出 1~ 3个丰产种源 ,遗传增益达 15.4 %~ 5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掌楸 种源 遗传变异 选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掌楸属种及杂种的SSR分子鉴定 被引量:17
17
作者 张红莲 李火根 +1 位作者 胥猛 冯源恒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6-39,共4页
以不同种源的鹅掌楸、北美鹅掌楸和不同组合的杂交鹅掌楸为试验材料,对176对SSR引物进行初筛、复筛,最后筛选出1对物种特异性SSR引物。该引物在鹅掌楸群体中特异性扩增出190bp的产物,在北美鹅掌楸群体中特异性扩增出180bp的产物,在杂交... 以不同种源的鹅掌楸、北美鹅掌楸和不同组合的杂交鹅掌楸为试验材料,对176对SSR引物进行初筛、复筛,最后筛选出1对物种特异性SSR引物。该引物在鹅掌楸群体中特异性扩增出190bp的产物,在北美鹅掌楸群体中特异性扩增出180bp的产物,在杂交鹅掌楸群体中特异性扩增出180bp和190bp2种产物。该引物对鹅掌楸种间鉴别准确率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掌楸 北美鹅掌楸 杂交鹅掌楸 SSR分子标记 特异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苗期光合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25
18
作者 郭志华 张宏达 +1 位作者 李志安 胡宏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64-169,共6页
用CID-301PS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的开放系统研究了生长于庐山山地上秋苗叶片的光合特性春对蔗荫的不与适应性,结果表明:(1)在夏季晴天、土壤供水充足的条件下,鹅掌楸苗期向阳叶片的光合速率有明显的午休现象,这可能与... 用CID-301PS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的开放系统研究了生长于庐山山地上秋苗叶片的光合特性春对蔗荫的不与适应性,结果表明:(1)在夏季晴天、土壤供水充足的条件下,鹅掌楸苗期向阳叶片的光合速率有明显的午休现象,这可能与气孔限制和光抑制有关。(2)鹅掌楸苗期的光饱和点为1200μmolphotons/m^2s左右,光补偿点为20μmol photons/m^2·s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掌楸 光合速率 光能利用率 蒸腾速率 气孔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PD标记研究马褂木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 被引量:35
19
作者 李建民 周志春 +1 位作者 吴开云 金国庆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1-66,共6页
利用RAPD标记对马褂木全分布区 15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 ,马褂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但东部种群因现有种群小 ,其遗传多样性明显地低于西部种群。种群遗传学研究揭示 ,由于小种群效应 ,以及缺乏有效的基因流和特... 利用RAPD标记对马褂木全分布区 15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 ,马褂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但东部种群因现有种群小 ,其遗传多样性明显地低于西部种群。种群遗传学研究揭示 ,由于小种群效应 ,以及缺乏有效的基因流和特有的致濒机制 ,马褂木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巨大 ,30 %以上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间。但在不同的地理区域 ,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不同。在西部分布区 ,地域上相距不远的种群其遗传距离较小 ,而在东部即使两个相邻的种群 ,其遗传距离也非常大。使用Nei’s遗传距离进行算术平均数的非加权成组配对法分析 (UPGMA) ,其聚类结果可以很好地将马褂木划分为西部和东部两个种源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褂木 RAPD 地理种群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马褂木林下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与林分郁闭度的关系 被引量:31
20
作者 李双喜 朱建军 +3 位作者 张银龙 叶正文 黄启忠 高君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24,共5页
通过对崇明岛5年生人工马褂木林下草本植物分布及生长状况的调查,研究了不同郁闭度下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与林分郁闭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马褂木幼龄林中,随着林分郁闭度的增大,林下草本植物种数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郁闭度为0、(0,0.2... 通过对崇明岛5年生人工马褂木林下草本植物分布及生长状况的调查,研究了不同郁闭度下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与林分郁闭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马褂木幼龄林中,随着林分郁闭度的增大,林下草本植物种数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郁闭度为0、(0,0.2]、(0.2,0.4]、(0.4,0.6]、(0.6,0.8]、(0.8,1.0]下的草本植物种数分别为16、16、19、15、9和7种;林下草本植物的平均盖度、平均密度与林分郁闭度在α=0.01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r盖度-郁闭度=-0.9643,r密度-郁闭度=-0.9815);林分郁闭度为(0.2,0.4]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指数最高,其中辛普森指数为0.7548,香农-威纳指数为1.3273,均匀度指数为0.88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闭度 幼龄林 林下草本植物 物种多样性 马褂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