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0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柑橘碎叶病的发生、分布及其病原物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1
作者 鹿连明 刘顺民 +4 位作者 安宝聚 杜丹超 胡秀荣 蒲占湑 吕佳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69-1280,共12页
【目的】明确柑橘碎叶病在浙江省的发生、分布情况及其病原物种群的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探索柑橘碎叶病毒(citrus tatter leaf virus,CTLV)的起源和演化。【方法】对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柑橘产区开展调查和抽样检测,测定202个CTLV分离物外... 【目的】明确柑橘碎叶病在浙江省的发生、分布情况及其病原物种群的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探索柑橘碎叶病毒(citrus tatter leaf virus,CTLV)的起源和演化。【方法】对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柑橘产区开展调查和抽样检测,测定202个CTLV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序列,并进行同源性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柑橘碎叶病在浙江省柑橘产区发生普遍,11个地级市中10个有检出,951份样品中有311份为阳性,阳性率为32.70%。阳性率在不同地区间和不同寄主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以绍兴市和宁波市较高,分别为57.14%和55.91%;杭州市和湖州市较低,为6.52%和0.00%。在检测的43个品种(品系)中,以佛手和枸头橙最高,达100.00%;以枳壳、柠檬、脆蜜金柑和金橘最低,为0.00%。CTLV各分离物之间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外壳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相似率分别为87.70%~100.00%和91.60%~100.00%。基于外壳蛋白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发现,来自浙江8个地级市20个寄主品种的111个CTLV分离物明显地分为2个大的分支,其分支与地理来源和寄主品种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结论】柑橘碎叶病在浙江柑橘产区发生普遍,且广泛危害不同的柑橘品种(品系),其病原物种群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但其分化与地理隔离和寄主品种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CTLV的起源、系统演化和致病性分化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揭示了规范化品种引进和苗木调运程序是预防该病害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碎叶病 发生 分布 检测 外壳蛋白基因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叶草蛋白的提取工艺及其性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高思聪 黄文选 +1 位作者 黄志超 缪铭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9-198,共10页
食叶草是一种潜在的优质植物蛋白质来源,该研究旨在优化食叶草蛋白的提取工艺,实现食叶草的高值化利用。本研究采用乙醇预处理结合碱溶酸沉法提取食叶草蛋白,并采用响应面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碱溶温度81.12... 食叶草是一种潜在的优质植物蛋白质来源,该研究旨在优化食叶草蛋白的提取工艺,实现食叶草的高值化利用。本研究采用乙醇预处理结合碱溶酸沉法提取食叶草蛋白,并采用响应面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碱溶温度81.12℃,加碱量10.57 g/L,料液比1∶34.04(g∶mL),pH 3.5。在此条件下,食叶草蛋白得率为(63.26±1.01)%,纯度为(81.63±2.35)%。对食叶草蛋白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圆二色谱结果显示食叶草蛋白的α-螺旋和无规卷曲含量较高,分别为36.1%和52.5%,这可能表明其表面疏水性较高;荧光光谱显示食叶草蛋白在345 nm出现最大荧光吸收峰,表明其色氨酸残基微环境非极性较强;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食叶草蛋白较为聚集,呈堆积状。通过考察食叶草蛋白的功能性质,发现其在碱性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乳化性,但起泡性较差。该研究将为食叶草蛋白在后续食品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叶草 叶蛋白 提取工艺 结构特征 功能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焦枯病菌LysM效应蛋白的鉴定与功能初探
3
作者 叶小真 王利沙 +1 位作者 郭建酉 陈全助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20,共8页
[目的]桉树焦枯病是桉树人工林主要病害之一。分析桉树焦枯病菌(Calonectria pseudoreteaudii)LysM类效应蛋白的结构与功能,为揭示LysM效应蛋白在焦枯病菌与桉树互作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全基因组水平分析... [目的]桉树焦枯病是桉树人工林主要病害之一。分析桉树焦枯病菌(Calonectria pseudoreteaudii)LysM类效应蛋白的结构与功能,为揭示LysM效应蛋白在焦枯病菌与桉树互作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全基因组水平分析鉴定桉树焦枯病菌的LysM类效应蛋白基因数量与结构特征。通过基因克隆与农杆菌介导的烟草瞬时表达初步分析效应蛋白CpLYSM2、CpLYSM3和CpLYSM6的生物学功能。[结果]从桉树焦枯病菌中获得7个LysM基因,多数LysM蛋白为弱酸性稳定蛋白。7个LysM蛋白可分为4类,不同类别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和保守结构域存在较大差异,LysM结构域的数量也不尽相同。第一类成员CpLYSM2,含有信号肽和2个LysM结构域,与稻瘟菌Slp1蛋白和番茄叶霉菌Ecp6蛋白聚为一类。第二类成员CpLYSM7,含1个LysM蛋白结构域,且存在Elicitin结构域。以上两类蛋白的保守基序中均不含有半胱氨酸残基。第三类成员CpLYSM1、CpLYSM3和CpLYSM4,均有信号肽,含1~4个LysM蛋白结构域,还分别存在Glyco_18、CBD_Ⅱ、Cutinase功能结构域。第四类成员CpLYSM5和CpLYSM6,只含有LysM结构域,且与木霉Tal6蛋白聚为一类。这两类蛋白的保守基序中均含有3个半胱氨酸残基。另外CpLYSM2、CpLYSM3和CpLYSM6效应蛋白不能诱发烟草叶片的过敏性坏死反应,且CpLYSM2可抑制BAX引起的过敏性坏死反应,而CpLYSM3和CpLYSM6对BAX引起的坏死反应也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桉树焦枯病菌的LysM效应蛋白存在结构和功能多样性。其中CpLYSM2是典型的效应蛋白,可能通过抑制几丁质诱导的植物免疫反应,促进焦枯病菌C.pseudoreteaudii侵染桉树。而CpLYSM3可能通过促进纤维素的降解,引起寄主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焦枯病 Calonectria pseudoreteaudii LysM效应蛋白 过敏性坏死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辐照对烟叶醇化过程中蛋白理化特性的影响规律
4
作者 姚康康 李俊豪 +5 位作者 项波卡 余志扬 唐月 汪海燕 杨惠娟 杨震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88-1698,共11页
为探究电子束辐照处理对烟叶醇化过程中蛋白理化特性的影响,本研究以河南与云南的两种片烟样品为研究材料,分别以0、3、6和10 kGy剂量辐照处理后,在28℃、相对湿度60%条件下储藏醇化(储藏时间分别为0、3、6个月),提取烟叶蛋白并进行理... 为探究电子束辐照处理对烟叶醇化过程中蛋白理化特性的影响,本研究以河南与云南的两种片烟样品为研究材料,分别以0、3、6和10 kGy剂量辐照处理后,在28℃、相对湿度60%条件下储藏醇化(储藏时间分别为0、3、6个月),提取烟叶蛋白并进行理化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烟叶蛋白理化特性具有差异,河南烟叶蛋白3、6 kGy处理组粒径、电位相对0 kGy对照组无显著变化,而10 kGy蛋白粒径减小,电位绝对值升高;随着辐照剂量增加,云南烟叶蛋白粒径先增后减,电位绝对值先降后升,醇化期间,河南烟叶蛋白粒径呈增大趋势,而云南样品反之。荧光光谱显示,醇化0个月,蛋白荧光强度均随辐照剂量增加先降后增;醇化6个月,河南样品辐照组荧光强度均大于未辐照组,而云南样品荧光强度随剂量增加先增后降。红外光谱及电镜观察表明,与0个月未辐照组相比,辐照后蛋白二级结构和表观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蛋白表面疏水性和热稳定性增强。综上,电子束辐照处理引起了烟叶蛋白理化特性的差异,该差异在醇化过程中发生了变化,表明电子束作用与醇化过程均影响烟叶蛋白理化特性,红外光谱未见差异则表明蛋白主要成分未受影响。本研究可为电子束辐照技术在烟草工业中的应用及烟叶品质变化机制分析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辐照 烟叶蛋白 醇化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叶蛋白超声辅助提取新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5
作者 周一晨 卫旭彪 +2 位作者 李震震 张皓森 张日俊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16-2727,共12页
本试验旨在优化桑叶蛋白的提取工艺并探究桑叶蛋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试验在利用超声破碎辅助碱溶酸沉法提取桑叶蛋白的基础上,先进行单因素试验,再结合单因素试验结果,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料液比、浸提温度、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 本试验旨在优化桑叶蛋白的提取工艺并探究桑叶蛋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试验在利用超声破碎辅助碱溶酸沉法提取桑叶蛋白的基础上,先进行单因素试验,再结合单因素试验结果,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料液比、浸提温度、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4个因素进一步优化,以确定最佳的提取条件;并进一步通过化学抗氧化能力试验测定新工艺提取的桑叶蛋白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1)经优化后得到桑叶蛋白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24(g/mL)、浸提温度30℃、超声时间4.9 min、超声功率235 W、浸提液pH 11、浸提时间60 min,此条件下桑叶蛋白的提取率为34.12%。2)提取的桑叶蛋白在0.4 mg/mL的浓度下对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羟基自由基的体外清除率分别达到100.47%、74.92%和34.94%,还原力达到0.43。综上可知,本试验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了桑叶蛋白的提取工艺,并且在此工艺下提取的桑叶蛋白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蛋白 碱溶酸沉法 超声破碎 工艺优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鲜蓟叶蛋白提取工艺、营养特性及抗氧化活性肽制备研究
6
作者 刘嘉亮 吕品尚 贺江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2-78,共7页
采用超声波辅助-碱提工艺对朝鲜蓟叶蛋白进行提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提取的朝鲜蓟叶蛋白的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并采用模糊识别法和氨基酸比值系数法进行营养评价。采用超声波辅助工艺酶解朝鲜蓟叶蛋白制备抗氧化活性肽。结果... 采用超声波辅助-碱提工艺对朝鲜蓟叶蛋白进行提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提取的朝鲜蓟叶蛋白的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并采用模糊识别法和氨基酸比值系数法进行营养评价。采用超声波辅助工艺酶解朝鲜蓟叶蛋白制备抗氧化活性肽。结果表明:在料液比1∶45(g/mL)、提取温度45℃、pH 13、超声时间4 min、提取时间80 min时,朝鲜蓟叶蛋白提取效果最佳,得率为3.79%。朝鲜蓟叶蛋白总氨基酸含量为(27.82±1.47)g/100 g,必需氨基酸(EAA)与总氨基酸(TAA)的比值为0.42,EAA与非必需氨基酸(NEAA)的比值为0.73;朝鲜蓟叶蛋白与全鸡蛋蛋白贴近度为0.633,氨基酸比值系数分为80.45。在木瓜蛋白酶用量10000 U/g(以底物叶蛋白质量计)、超声时间15 min、超声功率100 W、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5 h时,朝鲜蓟叶蛋白抗氧化活性肽制备效果最佳,产物总抗氧化能力为137.69 U/mL。研究表明,朝鲜蓟叶蛋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作为一种替代蛋白质资源或作为抗氧化活性肽制备的新原料进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蓟 叶蛋白 氨基酸组成 营养特性 抗氧化活性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褪绿叶斑伴随病毒P5蛋白与NbWRKY1的互作研究
7
作者 高玉洁 任秋婷 +6 位作者 张永乐 张樾 张红艺 邓惠方 王先洪 洪霓 王国平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5-892,共8页
【目的】已有研究证实梨褪绿叶斑伴随病毒(PCLSaV)P5蛋白是沉默抑制子和致病因子,探究NbWRKY1对PCLSaV P5生物学功能的作用,为解析P5生物学功能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信息。【方法】采用双分子荧光互补和免疫共沉淀试验分析NbWRKY1与P5的... 【目的】已有研究证实梨褪绿叶斑伴随病毒(PCLSaV)P5蛋白是沉默抑制子和致病因子,探究NbWRKY1对PCLSaV P5生物学功能的作用,为解析P5生物学功能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信息。【方法】采用双分子荧光互补和免疫共沉淀试验分析NbWRKY1与P5的互作关系,同时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表达分析和绿色荧光蛋白RNA沉默诱导研究NbWRKY1对P5的生物学影响。【结果】NbWKY1与P5互作且共定位于细胞核中,并在细胞核内形成均匀的核体颗粒,不包含核仁,与NbWRKY1在本氏烟细胞内的分布特点相似。同时P5还可诱导NbWRKY1基因上调表达,2 d时NbWRKY1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4.2倍,至4 d时表达量有所回落,但仍高于对照。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发现NbWRKY1在野生型本氏烟植株中沉默效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动态变化趋势,在14 d时沉默效率最高。且NbWRKY1沉默植株表型与野生型植株相似。NbWRKY1沉默植株叶片上P5引起的细胞坏死程度明显比野生型植株叶片坏死程度减轻,由此判定当该基因下调表达时,能有效缓解由PCLSaV P5所引发的细胞坏死现象。检测NbWRKY1和P5的RNA沉默抑制活性,发现NbWRKY1具备直接抑制RNA沉默的能力,且P5与NbWRKY1的RNA沉默抑制能力存在叠加效应,当两种蛋白的沉默抑制活性叠加后,表现出比P5蛋白更强的RNA沉默抑制活性。【结论】本研究发现NbWRKY1可与P5互作,且NbWRKY1既可直接抑制RNA沉默,其下调表达后也可减轻PCLSaV P5引起的细胞坏死反应,同时NbWRKY1与PCLSaV P5的RNA沉默抑制活性存在叠加效应。研究结果为解析PCLSaV编码的P5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褪绿叶斑伴随病毒 特异蛋白P5 NbWRKY1 蛋白互作 RNA沉默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源高产蛋白酶菌株筛选及其酶特性
8
作者 张有奇 张泉彬 +6 位作者 霍天辰 李满 王欢欢 武云杰 付博 郭志刚 寇莉青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462,共8页
【目的】筛选能够高效降解烟叶蛋白质的微生物菌株,研究其所产蛋白酶酶学性质,发掘具有工业应用价值的蛋白酶。【方法】利用蛋白酶选择性培养基和测定酶活性的方法,从烟叶表面分离高效降解蛋白质的菌株。对所筛菌株进行形态、分子生物... 【目的】筛选能够高效降解烟叶蛋白质的微生物菌株,研究其所产蛋白酶酶学性质,发掘具有工业应用价值的蛋白酶。【方法】利用蛋白酶选择性培养基和测定酶活性的方法,从烟叶表面分离高效降解蛋白质的菌株。对所筛菌株进行形态、分子生物学及生理生化鉴定,并研究其所产蛋白酶特性(温度、p H值、金属离子),探究其对烟叶蛋白质降解效果。【结果】筛选得到一株高效降解蛋白质的细菌菌株YANDB-21,通过鉴定确定该菌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该菌所产蛋白酶在酸性、中性及碱性条件下均有酶活性,所产蛋白酶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 H值为10.0;该酶在40℃以下具有良好的温度耐受性,在p H值3.0~12.0时稳定性较好;金属离子K^(+)、Cu^(2+)、Ca^(2+)和Mn^(2+)对该酶的酶活性具有提升作用,Mg^(2+)、Zn^(2+)、Fe^(2+)和Fe^(3+)抑制该酶的酶活性;使用粗酶液处理陕西商洛烟叶,蛋白降解率达22.42%。【结论】菌株YANDB-21所产蛋白酶酶活性较高,稳定性较好,可高效降解烟叶蛋白质,适于在烟草加工生产中的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降解菌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烟叶 蛋白酶 酶学性质 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源产物降血压肽的酶解制备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茜茜 刘芳秀 +3 位作者 赵继如 宋雯楠 韩玉龙 贾漫丽 《北方蚕业》 2025年第1期7-11,共5页
高血压临床治疗的药物普遍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桑源产物降血压肽具有天然来源、高安全性、明确的作用机制以及显著的降压效果,利用桑源产物制备蛋白活性多肽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系统综述了高血压与ACE抑制肽的作用机制、ACE抑制肽... 高血压临床治疗的药物普遍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桑源产物降血压肽具有天然来源、高安全性、明确的作用机制以及显著的降压效果,利用桑源产物制备蛋白活性多肽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系统综述了高血压与ACE抑制肽的作用机制、ACE抑制肽的研究进展、桑源产物制备ACE抑制肽的方法以及ACE抑制肽的活性评价,旨在为桑源产物降血压肽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源产物 丝胶蛋白 桑叶蛋白 ACE抑制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SEC1复合体组分的鉴定与GhSCY1基因功能验证
10
作者 冯小康 梁倩 +2 位作者 王学峰 孙杰 薛飞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122,共11页
【目的】SEC1复合体是位于类囊体上的蛋白质转运系统,由SCY1、SECE1和SECA1共同组成。SEC1系统参与类囊体蛋白的转运和整合,对维持叶绿体结构的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从陆地棉全基因组中鉴定SEC1复合体基因,旨在为光... 【目的】SEC1复合体是位于类囊体上的蛋白质转运系统,由SCY1、SECE1和SECA1共同组成。SEC1系统参与类囊体蛋白的转运和整合,对维持叶绿体结构的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从陆地棉全基因组中鉴定SEC1复合体基因,旨在为光合机制研究和棉花高产抗逆育种提供新的基因资源。【方法】基于拟南芥SEC1系统组分基因蛋白序列,从陆地棉基因组中鉴定棉花SEC1系统组分,分析该系统组分各基因的理化性质、跨膜结构、蛋白互作、启动子元件及表达模式。利用VIGS和透射电镜技术,研究叶绿体主要通道蛋白组分GhSCY1对叶绿素合成、叶绿体结构和形态的影响。【结果】在陆地棉中鉴定出了SEC1转运系统的组分,GhSCY1A/D、GhSECE1A/D和GhSECA1A/D。GhSCY1A/D含有1个SecY保守结构域,7个跨膜结构域,GhSECE1D只含有1个跨膜结构域。预测GhSCY1A/D与GhSECE1D在SEC1转运系统中共同形成叶绿体跨膜通道蛋白。GhSECA1A/D拥有1个SecA结构域,不含跨膜结构域,主要为蛋白转运过程提供能量。SEC1系统各基因在叶片中的表达量较高,且能够参与温度胁迫的响应。沉默GhSCY1基因(GhSCY1A和GhSCY1D)后,棉花叶片出现斑驳的淡黄色表型,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叶片叶绿体结构和形态异常,没有淀粉粒累积。【结论】棉花SEC1系统分别由GhSCY1A/D、GhSECE1A/D和GhSECA1A/D构成,其中GhSCY1A/D基因在维持叶绿体结构和形态及叶绿素生物合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SEC1系统 GhSCY1 叶色 叶绿体结构 温度胁迫 叶绿体蛋白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抗叶霉病基因Cf-12的亚细胞定位和互作蛋白的筛选
11
作者 张新宇 刘晗 +4 位作者 谢欣欣 孙梦琳 蒋嘉宁 杜南山 薛东齐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49,共8页
叶霉菌引起的叶霉病是番茄的重要病害之一,现有的Cf抗病基因易被新分化的叶霉菌小种克服。接种鉴定发现Cf-12高抗多个叶霉菌生理小种,但其抗病机制有待解析。研究首先对Cf-12基因进行亚细胞定位,利用酵母双杂交膜系统筛选Cf-12互作蛋白... 叶霉菌引起的叶霉病是番茄的重要病害之一,现有的Cf抗病基因易被新分化的叶霉菌小种克服。接种鉴定发现Cf-12高抗多个叶霉菌生理小种,但其抗病机制有待解析。研究首先对Cf-12基因进行亚细胞定位,利用酵母双杂交膜系统筛选Cf-12互作蛋白。结果表明:Cf-12蛋白定位在细胞膜上,虽成功构建诱饵质粒p BT3-SUC-Cf12,但该诱饵未通过蛋白功能验证,无法进行酵母膜体系筛库试验;遂构建p GBKT7-Cf12诱饵质粒进行酵母双杂交核文库筛选,诱饵质粒对Y2H Gold酵母无毒且无自激活活性。将含p GBKT7-Cf12的诱饵质粒酵母菌与番茄pGADT7-cDNA文库质粒进行共转筛库,初筛获得16个克隆,复筛获得4个阳性克隆,编码基因分别为Solyc06g062370.3、Solyc12g005850.2、Solyc06g071370.1和Solyc03g09369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叶霉病 Cf-12 酵母双杂交 互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富硒方式对甘薯叶蛋白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琦 段文瀚 +4 位作者 彭雪 王宁 卢雅婷 张倩 薛友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35,共7页
以甘薯叶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叶面与土壤进行富硒处理,通过分析甘薯叶中硒含量及甘薯叶蛋白的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研究不同富硒方式对甘薯叶蛋白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叶面富硒与土壤富硒都能提高甘薯叶蛋白的硒含量,在1.6 mg/mL的富... 以甘薯叶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叶面与土壤进行富硒处理,通过分析甘薯叶中硒含量及甘薯叶蛋白的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研究不同富硒方式对甘薯叶蛋白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叶面富硒与土壤富硒都能提高甘薯叶蛋白的硒含量,在1.6 mg/mL的富硒质量浓度条件下两种富硒处理组蛋白硒含量分别达到了20.10 mg/g与1.68 mg/g。富硒对甘薯叶蛋白的抗氧化活性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其中,叶面富硒可使甘薯叶蛋白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提升19.17%。根据相关性分析可知,除硒含量对抗氧化活性有较大影响外,样品中总酚与总黄酮含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样品的抗氧化活性。经对比可知,叶面富硒能更好地提高甘薯叶蛋白中的硒含量,是较佳的富硒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 甘薯叶蛋白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烟叶可溶性蛋白的提取工艺
13
作者 沙云菲 杜淮清 +4 位作者 熊骏威 汪阳忠 束茹欣 陈旭 戴小峰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4-654,共11页
集合超声波、超滤、弱碱性等电点沉淀技术,开发了一种从废弃烟叶中提取可溶性蛋白的新工艺,并构建了一套物理、化学、生物参数评价体系.经优化后的工艺路线如下:在0.085 mol/L磷酸缓冲液(pH=7.85)条件下,以1∶8料液比进行超声波提取,经... 集合超声波、超滤、弱碱性等电点沉淀技术,开发了一种从废弃烟叶中提取可溶性蛋白的新工艺,并构建了一套物理、化学、生物参数评价体系.经优化后的工艺路线如下:在0.085 mol/L磷酸缓冲液(pH=7.85)条件下,以1∶8料液比进行超声波提取,经分级离心、过滤/超滤,并通过0.11 mol/L[H^(+)]溶液调节等电点pH=5.5,成功提取了分子量约为55 kDa及大于200 kDa的混合蛋白,其氨基酸组成分析能满足成人必需氨基酸需求.红外光谱分析未见明显果胶、多糖特征.采用温和弱碱-等电点提取技术结合物理提取方法,有效解决了传统提取方法存在的问题,展现了良好的通用性,为废弃烟叶的资源化利用及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蛋白 磷酸缓冲体系 超滤 尼古丁 等电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formance and Haema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roiler Finisher Fed Moringa oleifera Leaf Meal Diets 被引量:1
14
作者 Obakanurhe Oghenebrorhie Okpara Oghenesuvwe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6年第1期28-34,共7页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Moringa oleifera leaf meal (MOLM) on the performance and haematology of broiler finisher using 120 Cobb chicks of 4 weeks old broiler chicks. The birds were assigned randomly into four 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Moringa oleifera leaf meal (MOLM) on the performance and haematology of broiler finisher using 120 Cobb chicks of 4 weeks old broiler chicks. The birds were assigned randomly into four dietary treatments containing MOLM at 0, 6%, 8%, and 10% (treatments 1, 2, 3 and 4) inclusion levels, respectively, in a complete randomized design experiment. The effect of the dietary treatments on the growth performance and blood parameters of the broiler finisher was determined. MOLM at a rate of 6% (T2), 8% (T3), and 10% (T4) of the diets (as fed basis) to replace 3.2%, 5.6% and 8.6% of the crude protein (CP) of the control diet. The daily feed, dry matter and CP intake of the chicks fed MOLM diets were higher (p〈0.05) than those fed the control diet. Average weight gain (AWG) of birds fed MOLM diets reduced as inclusion levels increases 09〈0.05) than those fed the control diet. Chicks fed T2 showed higher (p〈0.05) AWG than those on T3 and T4. Feed conversion ratios (FCR, weight gain/g and feed intake) were higher for chicks fed MOLM. MOLM showed minimal deleterious effects in birds. However, birds fed T2 (6%) diets recorded significantly (p〈0.05) the highest body weight gain.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among groups in packed cell volume (PVC) of birds. The haemoglobin (Hb), mean corpuscular volume (MCV), mean corpuscular haemoglobin (MCH) and mean corpuscular haemoglobin concentration (MCHC) count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among treatmen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t 10% in the diets of broiler finisher chick, MOLM could be substituted with expensive conventional protein sources without any deleterious effects on performance and blood parameters of broiler finisher chick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ringa oleifera leaf meal Cobb chick nutrient intake PERFORMANCE conventional protein and haemat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生长及产量和品质对不同施肥模式的响应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向前 杜世州 +6 位作者 乔玉强 曹承富 李玮 赵竹 陈欢 丁永刚 尚云秋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6-192,共7页
肥料施用不当会导致大豆贪青晚熟、倒伏、病虫害加重及肥料和产量效益下降。为提高肥料效益,充分发挥大豆单产和品质潜力,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通过大田研究了7种施肥模式F1(基施3000 kg/hm^(2)有机肥+300 kg/hm^(2)化肥)、F2(基施3000 k... 肥料施用不当会导致大豆贪青晚熟、倒伏、病虫害加重及肥料和产量效益下降。为提高肥料效益,充分发挥大豆单产和品质潜力,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通过大田研究了7种施肥模式F1(基施3000 kg/hm^(2)有机肥+300 kg/hm^(2)化肥)、F2(基施3000 kg/hm^(2)有机肥+150 kg/hm^(2)化肥+追施150 kg/hm^(2)化肥)、F3(基施3000 kg/hm^(2)有机肥+225 kg/hm^(2)化肥+追施75 kg/hm^(2)化肥)、F4(基施1500 kg/hm^(2)有机肥+75 kg/hm^(2)化肥+追施225 kg/hm^(2)化肥)、F5(基施300 kg/hm^(2)化肥)、F6(基施150 kg/hm^(2)化肥+追施150 kg/hm^(2)化肥)和F7(基施225 kg/hm^(2)化肥+追施75 kg/hm^(2)化肥)对大豆生长发育、光合、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有机肥相比单施化肥可显著提高大豆根干质量,单施化肥以基追比3∶1最有利于增加根干质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单株鲜叶质量、干叶质量、鲜茎质量、干茎质量及单株鲜质量和干质量高于单施化肥,单施化肥各处理间上述指标差异不显著。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提高了大豆结荚期和鼓粒期单株叶片数和叶面积指数,不施有机肥条件下化肥基追比3∶1有利于提高大豆叶片数和叶面积指数。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比单施化肥开花期和鼓粒期的光合速率分别提高了16.69%~21.66%和14.99%~30.66%,化肥基追比不合理或减少有机肥用量会降低大豆生育中后期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增施有机肥可提高大豆产量和籽粒粗蛋白含量,而降低粗脂肪含量,单施化肥以基追比3∶1最利于增产。综合得出,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在改善大豆生长发育、光合及产量和品质方面明显优于单施化肥,单施化肥以基追比3∶1表现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干质量 叶面积指数 叶绿素含量 光合速率 蛋白质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叶蛋白提取物的特性表征与生物活性评价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雪 马麦迈 +3 位作者 马利 余君伟 傅婧 范艳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5-24,共10页
为了探究枸杞叶蛋白提取物的特性表征与生物活性,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枸杞叶蛋白提取物,通过持水性(water holding capacity,WA)、持油性(oil-holding property,FA)、热稳定性(thermal stability,TM)、溶解性(solubility,PS)、起泡性(fro... 为了探究枸杞叶蛋白提取物的特性表征与生物活性,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枸杞叶蛋白提取物,通过持水性(water holding capacity,WA)、持油性(oil-holding property,FA)、热稳定性(thermal stability,TM)、溶解性(solubility,PS)、起泡性(froth capability,FC)、乳化性(emulsification capability,EC)等指标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紫外可见光谱(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a,UV)、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的方法及体外自由基清除试验和酶抑制试验对枸杞叶蛋白提取物的理化性质、功能特性、结构表征及生物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枸杞叶蛋白提取物总氨基酸含量达344.00±10.49 mg/100 g,分子量在40~55 kDa,WA和FA分别为2.70、3.43 g/g,变性温度为85.73℃,随pH的升高,枸杞叶蛋白提取物溶液的PS、FC、EC、起泡稳定性(froth stability,FS)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乳化稳定性(emulsion stability,ES)正好相反。枸杞叶蛋白提取物表面有紧密连接的小孔且呈大小不均一的块状,在270 nm附近有特征吸收峰,出现酰胺A、B、Ⅰ、Ⅱ、Ⅲ带,具有完整的三螺旋结构。枸杞叶蛋白提取物浓度为10 mg/mL时对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37.73%、35.38%,对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的IC50分别为9.88、21.09 mg/mL。综上所述,枸杞叶蛋白提取物的特性和结构稳定,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并能抑制与血糖代谢相关酶的活性。本试验为枸杞叶蛋白提取物的开发利用和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叶 蛋白质 功能特性 抗氧化 酶活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片多理化参数的高光谱遥感与深度学习估算 被引量:1
17
作者 岳继博 冷梦蝶 +4 位作者 田庆久 郭伟 刘杨 冯海宽 乔红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873-2883,共11页
准确的植物叶片理化参数对于监测植物生长状况至关重要。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迅速应用,结合深度学习和高光谱遥感技术的植物叶片理化参数分析应用潜力巨大;然而,现阶段结合深度学习和高光谱遥感技术在植物多叶片理化参数的联合估算研究... 准确的植物叶片理化参数对于监测植物生长状况至关重要。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迅速应用,结合深度学习和高光谱遥感技术的植物叶片理化参数分析应用潜力巨大;然而,现阶段结合深度学习和高光谱遥感技术在植物多叶片理化参数的联合估算研究尚少。该研究旨在挖掘结合高光谱遥感技术和深度学习技术开展高精度的多植被叶片理化参数(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和碳基成分含量)联合估算的潜力。首先,通过利用新型PROSPECT-PRO辐射传输模型模拟分析,确定了多个植被叶片理化参数的敏感光谱区域,并设计了LeafTraitNet模型;然后,基于Lopex93数据开展LeafTr aitNet模型训练和验证,取得了高精度的叶片参数估算结果。得到以下结论:(1)基于PROSPECT-PRO辐射传输模型辅助实测开展植被光谱特征选择十分必要;叶绿素(约434和约676 nm)和类胡萝卜素(约445 nm)两类色素的光谱吸收峰均主要位于可见光区域;然而,其与叶片光谱的相关系数绝对值最大的点却不是各自的吸收峰位置,这可能是因为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对光谱吸收的相互影响。(2)水分的吸收峰主要位于950~2500 nm范围内,这与叶片蛋白质和碳基成分的吸收区域重叠,因此削弱了后者的高光谱遥感估算精度。基于PROSPECT-PRO辐射传输模型和Lopex93数据集的叶片参数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叶片水分含量与950~2500 nm范围内叶片光谱反射率相关系数绝对值接近1,而叶片蛋白质和碳基成分含量与950~2500 nm范围内光谱反射率相关系数较低。(3)三种传统统计回归方法和LeafTraitNet模型的叶片理化参数估算精度可以基于其估算总nRMSE而排序为:Le afTraitNet(总nRMSE=0.84)<RF(总nRMSE=1.59)<MLP(总nRMSE=1.73)<MLR(总nRMS E=1.74)。研究显示基于深度学习的LeafTraitNet模型有潜力提供远高于传统统计回归模型的植物叶片理化参数估算结果,但其在冠层尺度的研究仍需要更多的实验来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高光谱遥感 叶片蛋白质含量 叶片叶绿素含量 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叶蛋白提取工艺及蛋白肽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魏佳 魏臻武 +2 位作者 张有鑫 颜梦雨 闵学阳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41-1254,共14页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食物来源日益多元化,人们对优质蛋白质食物消费量不断增加,促使植物蛋白资源的开发和提取技术兴起。植物蛋白有动物蛋白无可比拟的优势,通过对叶蛋白深加工制备的蛋白肽,可以进一步提升植物蛋白的营养价值。因此...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食物来源日益多元化,人们对优质蛋白质食物消费量不断增加,促使植物蛋白资源的开发和提取技术兴起。植物蛋白有动物蛋白无可比拟的优势,通过对叶蛋白深加工制备的蛋白肽,可以进一步提升植物蛋白的营养价值。因此,植物叶蛋白的提取及精深加工备受人们关注,植物叶蛋白的提取方法更是多种多样,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也有深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叶蛋白经典提取方法及精深加工生产蛋白肽的方法进行整理综述,从主要的叶蛋白提取环节着手,回顾了各提取方法的原理知识、操作注意事项并进行优缺点评价,以期为后续植物叶蛋白提取研究及蛋白肽的制备提供理论依据及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蛋白 工艺流程 蛋白凝聚 酶促 生物活性肽 营养价值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CP3a转录因子在木薯叶片发育中的功能鉴定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连南 李远超 +3 位作者 余乃通 麦伟涛 李亚军 陈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720-2730,共11页
叶片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木薯叶片的发育间接影响其块根产量以及淀粉含量,但木薯叶片发育的调控机制并不明晰,本文探究了转录因子MeTCP3a在木薯叶片发育中的功能。氨基酸序列比对及进化树分析表明,MeTCP3a与橡胶(Hevea br... 叶片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木薯叶片的发育间接影响其块根产量以及淀粉含量,但木薯叶片发育的调控机制并不明晰,本文探究了转录因子MeTCP3a在木薯叶片发育中的功能。氨基酸序列比对及进化树分析表明,MeTCP3a与橡胶(Hevea brasiliensis Muell.Arg)TCP4蛋白相似性最高。通过亚细胞定位和蛋白互作试验证实,MeTCP3a定位于细胞核,且具有转录激活能力,还能形成同源及异源二聚体,表明其具备转录因子特性。此外,不同组织部位表达分析发现,MeTCP3a在成熟叶片中表达活性最高,而通过VIGS技术在木薯叶片中将其沉默后,发现木薯心叶形态出现卷曲、皱缩。进一步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与叶片形态发育相关的下游基因MeCUC1/2/3和MeIAA的表达量也随之下调,表明MeTCP3a可能通过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来影响叶片形态发育。本文为进一步探索TCP类转录因子在木薯叶片生长发育中的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叶片发育 MeTCP3a 蛋白互作 VIG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茄烟叶蛋白提取及其水解产物的氨基酸组成和抗氧化活性
20
作者 王贤贤 申国明 +3 位作者 刘新民 杜咏梅 高加明 高林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83,共8页
【目的】研究雪茄烟叶蛋白提取及其水解产物的氨基酸组成和抗氧化活性,为烟叶蛋白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利用碱溶酸沉法提取雪茄烟叶蛋白,确定最佳提取条件;利用胃蛋白酶、复合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木... 【目的】研究雪茄烟叶蛋白提取及其水解产物的氨基酸组成和抗氧化活性,为烟叶蛋白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利用碱溶酸沉法提取雪茄烟叶蛋白,确定最佳提取条件;利用胃蛋白酶、复合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对提取的蛋白进行水解,并对水解产物的氨基酸组成和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雪茄烟叶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5(g∶mL)、碱溶pH为8.0、碱溶时间80 min、提取温度60℃、酸沉pH为3.0,最佳提取率为79.08%。雪茄烟叶蛋白通过胃蛋白酶水解的效果最好,水解度为15.52%;其水解产物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必需氨基酸、疏水性氨基酸、负电荷氨基酸和正电荷氨基酸的含量也高于其他酶解产物,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均高于FAO/WHO标准规定值。随着水解时间的延长,水解产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呈上升趋势,且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57.54%)。【结论】碱溶酸沉法能够较好地提取雪茄烟叶蛋白;通过胃蛋白酶水解雪茄烟叶蛋白,其氨基酸组成和比例得到改善,提升了营养价值,增强了其水解产物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茄烟 烟叶蛋白 酶解 氨基酸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