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1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胺基双酚FeⅢ配合物催化环状酸酐和环氧化物聚合制备聚酯
1
作者 宋昭峥 李思漩 +4 位作者 李晓双 李鹏 胡君航 戴鑫 蒋庆哲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1-210,共10页
为解铁系配合物中心金属电子环境和空间结构对催化聚合反应的影响,通过改变胺基桥联垂臂结构和苯酚取代基,合成一系列以胺基双酚为骨架的FeⅢ配合物,同时考察以胺基双酚FeⅢ配合物为催化剂,双(三苯基膦)氯化胺等物质为助催化剂组成二元... 为解铁系配合物中心金属电子环境和空间结构对催化聚合反应的影响,通过改变胺基桥联垂臂结构和苯酚取代基,合成一系列以胺基双酚为骨架的FeⅢ配合物,同时考察以胺基双酚FeⅢ配合物为催化剂,双(三苯基膦)氯化胺等物质为助催化剂组成二元催化体系催化环状酸酐和环氧化物聚合反应,分析其反应机制。结果表明:胺基桥联垂臂结构为丁基时,胺基双酚FeⅢ配合物展现出较好的催化邻苯二甲酸酐和环氧环己烷聚合性能,在110℃无溶剂下,转化频率可达到750 h-1,聚酯单元物质的量分数为98%,且对于不同种类环状酸酐和环氧化物聚合展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反应速率和单体浓度呈一级动力学反应,E a为110.21 kJ/mol;二元催化体系为分子间链引发,由于羧酸阴离子存在,抑制了配合物分子内的链引发环节,聚合产物中n(poly)较高,PA活化插入速度较快,CHO开环速度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酸酐 环氧化物 聚合 胺基双酚 铁系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烷基-1,10-菲咯啉2-甲胺La(Ⅲ)配合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 被引量:5
2
作者 李风华 吴红星 林华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800-1804,共5页
合成和表征了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和苄基N-取代1,10-菲咯啉2-甲胺衍生配体及其镧(Ⅲ)配合物.研究了配合物对HL60人白血病、PC-3MIE8人前列腺癌、BGC-823人胃癌、MDA-MB-435人乳腺癌、Bel-7402人肝癌、Hela人宫颈癌共6种瘤株的体外抗... 合成和表征了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和苄基N-取代1,10-菲咯啉2-甲胺衍生配体及其镧(Ⅲ)配合物.研究了配合物对HL60人白血病、PC-3MIE8人前列腺癌、BGC-823人胃癌、MDA-MB-435人乳腺癌、Bel-7402人肝癌、Hela人宫颈癌共6种瘤株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及其与DNA的作用方式.结果表明,该系列化合物对实验的6种瘤株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生长抑制作用,其中配合物L5LaL5对MDA-MB-435人乳腺癌和Bel-7402人肝癌的抑制效果较好,对Bel-7402人肝癌和Hela人宫颈癌的抑制效果优于顺铂.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配合物以部分插入方式同时伴随共价和静电与DNA发生作用,影响其基因调控与表达,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最终导致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菲咯啉 镧()配合物 抗癌活性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La(Ⅲ)配合物的合成及对芦笋茎枯病菌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才秀华 张炜 武侠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62-1565,共4页
合成了水溶性壳聚糖和稀土离子La(Ⅲ)的配合物,利用FT-IR和UV-Vis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壳聚糖及其配合物对芦笋茎枯病菌Phomopsis asparagus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壳聚糖La(Ⅲ)配合物对Pho-mopsis asparagus的抑菌活性较单一的水溶... 合成了水溶性壳聚糖和稀土离子La(Ⅲ)的配合物,利用FT-IR和UV-Vis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壳聚糖及其配合物对芦笋茎枯病菌Phomopsis asparagus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壳聚糖La(Ⅲ)配合物对Pho-mopsis asparagus的抑菌活性较单一的水溶性壳聚糖显著提高。在低浓度1.00 mg.mL-1和1.25 mg.mL-1条件下,其抑菌活性分别提高87.68%和88.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壳聚糖 la()配合物 抑菌活性 芦笋茎枯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Ⅱ)和La(Ⅲ)共掺杂TiO_2纳米晶多孔膜电极光电化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余淑娴 柳闽生 +2 位作者 余启名 赵新萍 曹小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1,26,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Zn(Ⅱ)、La(Ⅲ)共掺杂TiO2纳米粒子(掺杂0.5%Zn(Ⅱ)及0.5%La(Ⅲ)),并制成了TiO2、掺杂0.5%Zn(Ⅱ)及共掺杂0.5%Zn(Ⅱ)和0.5%La(Ⅲ)的TiO2纳米晶多孔膜电极,对该3种电极进行了电化学及光电化学研究,实验发现,用Zn(Ⅱ...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Zn(Ⅱ)、La(Ⅲ)共掺杂TiO2纳米粒子(掺杂0.5%Zn(Ⅱ)及0.5%La(Ⅲ)),并制成了TiO2、掺杂0.5%Zn(Ⅱ)及共掺杂0.5%Zn(Ⅱ)和0.5%La(Ⅲ)的TiO2纳米晶多孔膜电极,对该3种电极进行了电化学及光电化学研究,实验发现,用Zn(Ⅱ)单独掺杂TiO2纳米多孔膜电极的光电流大于未掺杂的TiO2纳米多孔膜电极,而Zn(Ⅱ)和La(Ⅲ)共掺杂TiO2纳米多孔膜电极的光电流又大于Zn(Ⅱ)单独掺杂TiO2纳米多孔膜电极,对该掺杂电极的光电转换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化学 Zn(Ⅱ)和la()共掺杂 TiO2纳米晶多孔膜电极 TIO2纳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臂大环多胺La(Ⅲ)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对PNPP催化水解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向清祥 刘凡 +2 位作者 陈稼轩 张丽群 熊俊如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89-1392,共4页
本文合成了一个多功能臂大环多胺La(Ⅲ)配合物,通过光谱法研究了pH值、温度以及表面活性剂对α-吡啶甲酸对硝基苯酚酯(PNPP)催化水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Brij35胶束体系的催化活性比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胶束体系高。... 本文合成了一个多功能臂大环多胺La(Ⅲ)配合物,通过光谱法研究了pH值、温度以及表面活性剂对α-吡啶甲酸对硝基苯酚酯(PNPP)催化水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Brij35胶束体系的催化活性比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胶束体系高。前者加速催化,后者则禁阻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环多胺 la()配合物 PNPP 催化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雨胁迫下La(Ⅲ)对水稻种子萌发及POD活性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吴遥琪 彭莹 +2 位作者 唐璐 邱琳 周青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901-1906,共6页
为揭示酸雨影响种子萌发机理及减轻酸雨抑制种子萌发的途径,以pH2.0、2.5、3.0、3.5、4.0、4.5、5.0模拟酸雨溶液和稀土La(Ⅲ)复合处理水稻种子,探讨La(Ⅲ)对酸雨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 为揭示酸雨影响种子萌发机理及减轻酸雨抑制种子萌发的途径,以pH2.0、2.5、3.0、3.5、4.0、4.5、5.0模拟酸雨溶液和稀土La(Ⅲ)复合处理水稻种子,探讨La(Ⅲ)对酸雨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强度酸雨(pH≤2.5)胁迫下,经La(Ⅲ)处理和单一酸雨处理的水稻种子萌发均受到不可逆转性伤害: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皆为零,部分种子异状发芽,P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下降,La(Ⅲ)对种子的防护作用不明显。酸雨强度在pH≥3.0时,经La(Ⅲ)处理种子各项指标均高于单一酸雨处理种子,且指标变化曲线的拐点向酸度加大的地方推进,加强了种子对pH的耐受限度,说明La(Ⅲ)在缓解酸雨对水稻种子的伤害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 酸雨 水稻种子 萌发 P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Ⅲ)与HSA或BSA的结合平衡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梁宏 边贺东 +1 位作者 涂楚桥 申泮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1-25,共5页
用平衡透析法详细研究了 p H=6.3条件下 La( )与 HSA或 BSA的结合平衡 .Scatchard图分析表明 ,La( )在 HSA中有 2个强结合部位和 8个弱结合部位 ;在 BSA中有 2个强结合部位和 6个弱结合部位 .从 La( )与 Cu( ) ,Zn( )和 Cd( )等... 用平衡透析法详细研究了 p H=6.3条件下 La( )与 HSA或 BSA的结合平衡 .Scatchard图分析表明 ,La( )在 HSA中有 2个强结合部位和 8个弱结合部位 ;在 BSA中有 2个强结合部位和 6个弱结合部位 .从 La( )与 Cu( ) ,Zn( )和 Cd( )等的竞争结合 HSA或 BSA的结果推测 :La( )在 HSA或 BSA中的一个强结合部位的配位原子可能全部是氧原子 .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 Bjerrum方程 ,首次报道了La( ) -HSA和 La( ) -BSA体系的逐级稳定常数值 ,其 K1 的数量级为 1 0 4.Hill系数及自由能偶合分析表明 La( )与 HSA或 BSA的结合均产生一定的负协同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清白蛋白 平衡透析 配位分析 逐级稳定常数 协同效应 牛血清白蛋白 结合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Bi(Ⅲ)-La(Ⅲ)异金属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和热稳定性 被引量:1
8
作者 邓洪权 蒋琪英 +1 位作者 钟国清 胡文远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9-104,共6页
A new Bismuth(Ⅲ)-Lanthanum(Ⅲ) heterobimetallic polymer complex,{[(H2O)5La(μ4-edta)Bi(NO3)2]·3H2O}n(edta=diaminetetraacecarboxylate),has been hydrothermally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F... A new Bismuth(Ⅲ)-Lanthanum(Ⅲ) heterobimetallic polymer complex,{[(H2O)5La(μ4-edta)Bi(NO3)2]·3H2O}n(edta=diaminetetraacecarboxylate),has been hydrothermally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FT-IR,and X-ray diffraction single crystal structure analysis.It crystallizes in the monoclinic system,with space group P2(1)/n,a=1.27395(5)nm,b=0.82608(4) nm,c=2.38819(11) nm,β=104.9000(10)°,V=2.42879(19) nm3,Z=4,Dc=2.438 g·cm-3,μ=9.077mm-1,F(000)=1678,R1=0.0343,wR2=0.0906.In this complex,Bi atom is coordinated by four carboxyl O atoms from a single edta4-anion.La atom is bonded to four O atoms from four bridging carboxyl O atoms belonging to four different edta4-anions and five O atoms from five H2O molecules.Bi atoms and La atoms are linked by bridged edta4-anions,resulting into a novel infinite 3D network structure.TG-DSC and IR indicate that thermal decomposition proceeds in several stages,dehydration,pyrolysis of ligand,and finally decomposition of salt,and the residue is composite oxide based on δ-Bi2O3 at the temperature of 6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金属配合物 铋() 镧() 氨基多羧酸 结构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Ⅲ)复合物对LLDPE加工流变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冯嘉春 陈鸣才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61-163,167,共4页
用Brabender扭矩塑化仪、HAAKE毛细管流变仪和吹膜机考察了硬脂酸镧与三硬脂酸甘油酯等组成的混和型配合物(LaC)对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加工性能的影响。与纯LLDPE相比,加入5%(质量)LaC的体系,在密炼过程最大扭矩减小20.1%,平衡扭矩... 用Brabender扭矩塑化仪、HAAKE毛细管流变仪和吹膜机考察了硬脂酸镧与三硬脂酸甘油酯等组成的混和型配合物(LaC)对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加工性能的影响。与纯LLDPE相比,加入5%(质量)LaC的体系,在密炼过程最大扭矩减小20.1%,平衡扭矩减小12.5%,塑化能降低17.1%;含该复合物0.25%(质量)的LLDPE仍为假塑性流体,与未含LaC的体系相比,毛细管挤出过程中表观粘度明显降低,非牛顿指数略有增大,在相同剪切速率下粘流活化能轻微减小;相同条件下吹膜时,加入0.25%该复合物,可使主机电流降低达9.2%,又吹膜工艺性能及外观明显改善,对薄膜的力学性能无不良影响。LaC是一种有效的LLDPE加工改性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复合物 LLDPE 加工助剂 流变性能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硬脂酸镧 三硬脂酸甘油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铜试剂推动稀土离子La(Ⅲ)在液/液界面迁移的伏安行为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狄俊伟 陈旭 范瑞溪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04-307,共4页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中性载体新铜试剂(L)络合推动稀土离子La(Ⅲ)在水/硝基苯(w/nb)界面迁移的伏安行为,结果证实LaCl3在水溶液中水解成La(OH)2+(MZ+),其迁移过程可表达为:MZ+(w)+SL(nb...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中性载体新铜试剂(L)络合推动稀土离子La(Ⅲ)在水/硝基苯(w/nb)界面迁移的伏安行为,结果证实LaCl3在水溶液中水解成La(OH)2+(MZ+),其迁移过程可表达为:MZ+(w)+SL(nb)MLsZ+(nb).(1)当CnbL≤0.15mmol/L时,半微分循环伏安曲线为一对单峰,整个过程是受L在nb相中扩散控制的可逆过程,络合反应一步进行,形成1∶2(金属离子∶配体)络合物,在nb相中的稳定常数lgβ约为13.8.(2)当CnbL>0.15mmol/L时,半微分循环伏安曲线出现双峰,整个过程受动力学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电化学 新铜试剂 镧离子 界面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La(Ⅲ)、Cd(Ⅱ)混合溶液中痕量Cd(Ⅱ)的浓度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逢源 刘翔宇 胡奇林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09年第2期87-89,共3页
用光度法研究了镧-邻苯二酚紫(PV)-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AB)以及镉-邻苯二酚紫(PV)-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AB)的显色反应。并用三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Ia(Ⅲ)、Cd(Ⅱ)混合溶液中Cd(Ⅱ)的浓度。分别测定了三组,其回收率分别为103.13%,... 用光度法研究了镧-邻苯二酚紫(PV)-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AB)以及镉-邻苯二酚紫(PV)-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AB)的显色反应。并用三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Ia(Ⅲ)、Cd(Ⅱ)混合溶液中Cd(Ⅱ)的浓度。分别测定了三组,其回收率分别为103.13%,101.5%和95.3%。消除干扰的效果较好,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波长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Ⅲ)配合物催化磷酸酯水解动力学研究
12
作者 蒋维东 蒋炳英 +3 位作者 林竹修 臧蓉蓉 胡常伟 曾宪诚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0-342,345,共4页
实验合成了单核镧和异双核的铜镧配合物 ,并研究了 35℃时在 5 0 %二甲亚砜水溶液中催化磷酸二酯(bis(p nitropheny1phosphate) (BNPP) )水解的动力学。结果表明 ,这两种配合物均能有效地催化BNPP的水解 ;得到的pH~速率曲线图呈钟形 ;... 实验合成了单核镧和异双核的铜镧配合物 ,并研究了 35℃时在 5 0 %二甲亚砜水溶液中催化磷酸二酯(bis(p nitropheny1phosphate) (BNPP) )水解的动力学。结果表明 ,这两种配合物均能有效地催化BNPP的水解 ;得到的pH~速率曲线图呈钟形 ;但不同的配合物表现出不同的催化活性 ;单核的La(Ⅲ )配合物比异双核的Cu(Ⅱ )La(Ⅲ )配合物能更有效地催化BNPP的水解 ,这很可能是由于底物对催化剂的空间需要不同造成的。本文运用相应的动力学模型处理得到了相关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镧配合物 磷酸酯 水解反应 动力学 催化活性 底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邻菲咯啉衍生物La(Ⅲ)配合物的电子结构与抗癌活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兴业 李雅萍 刘小平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9-174,共6页
对一系列1,10-邻菲咯啉衍生物La(Ⅲ)配合物,用密度泛函(DFT)法,在B3LYP/LanL2DZ水平进行理论研究。探讨了配合物的电子结构与其抗癌活性的关系,发现偶极矩(μ)和原子净电荷(Q)都对配合物的抗癌活性有影响,但不起决定性作用,而配合物的L... 对一系列1,10-邻菲咯啉衍生物La(Ⅲ)配合物,用密度泛函(DFT)法,在B3LYP/LanL2DZ水平进行理论研究。探讨了配合物的电子结构与其抗癌活性的关系,发现偶极矩(μ)和原子净电荷(Q)都对配合物的抗癌活性有影响,但不起决定性作用,而配合物的LUMO的能量(ELUMO)是决定其抗癌活性强弱的主要因素。并且揭示了配体上侧链烷基链的增长并不是获得高活性分子的最佳途径,而侧链上苯环引入却为设计活性更强的分子提供了可能性。基于理论研究结果,设计了三个具有更高抗癌活性的新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配合物 1 10-邻菲咯啉衍生物 密度泛函法 抗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剂量稀土La(Ⅲ)与酸雨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复合伤害效应及机理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刚 徐秋荣 +1 位作者 梁婵娟 周青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80-682,共3页
稀土(RE)农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研究表明,适宜浓度的RE可改善植物品质,提高光合能力,增强植株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及其抗逆性等,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随着农业生产中大面积、
关键词 la() 伤害效应 幼苗生长 稀土 高剂量 机理 复合 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Ⅲ)对酸雨胁迫下大豆萌发种子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余慧 王惠 周青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51-1053,共3页
酸雨(Acid rain,AR)已成为国际性的环境问题,由此引发世界各国政府与科学家的广泛关注。种子萌发是作物生命历程的起点,其萌发率高低、萌发生理进程改变等皆关乎作物后期生育状况,乃至最终经济产量。国内外研究显示,当AR强度大于萌发... 酸雨(Acid rain,AR)已成为国际性的环境问题,由此引发世界各国政府与科学家的广泛关注。种子萌发是作物生命历程的起点,其萌发率高低、萌发生理进程改变等皆关乎作物后期生育状况,乃至最终经济产量。国内外研究显示,当AR强度大于萌发生理进程改变等皆关乎作物后期生育状况,乃至最终经济产量。国内外研究显示,当AR强度大于萌发伤害阈值时,种子发芽率(势)、发芽指数与活力指数等萌发指标明显趋劣。前期研究证实,AR可降低过氧化物酶(POD)及淀粉酶活性,从而使贮藏物质水解、运转及消耗过程受抑。探讨缓解土壤酸化危害、增强植物抵御AR胁迫能力,成为减轻AR伤害植物研究的热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萌发种子 酸雨胁迫 la() 能量代谢 大豆 生育状况 萌发生理 经济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氮胂Ⅲ-La(Ⅲ)光谱探针褪色光度法测定蒙药有效成分荜茇宁
16
作者 苗澍 敖登高娃 +1 位作者 领小 赵文岩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93-1696,共4页
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的褪色分光光度法测定蒙药荜茇有效成分荜茇宁的方法。在酸性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偶氮胂Ⅲ-La(Ⅲ)络合物在651nm处有最大吸收,络合物组成为1:1;加入荜茇宁形成组成比为1:1:2络合物而使溶液褪色,表观... 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的褪色分光光度法测定蒙药荜茇有效成分荜茇宁的方法。在酸性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偶氮胂Ⅲ-La(Ⅲ)络合物在651nm处有最大吸收,络合物组成为1:1;加入荜茇宁形成组成比为1:1:2络合物而使溶液褪色,表观摩尔吸光系数1.203×10^5L·mol^-1·cm^-1,体系吸光度的降低值与加入药物质量浓度在0.0273—0.5466μg·mL^-1内服从朗伯比尔定律,回归方程为:AA=0.9653p+0.0232(ρ:μg·mL^-1),检出限为0.02206μg·mL^-1。初步探讨了反应机理,并利用本方法对生物样品中的荜茇宁进行加标回收,回收率为99.8%~100.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胂 la() 荜茇宁 褪色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制备La-Biochar复合材料及其对As(Ⅲ)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姜沛汶 李晗晟 +2 位作者 邓天天 刘千源 马超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6-86,共11页
为优化La-Biochar复合材料(La-B)制备工艺,以玉米秸秆和氯化镧为原料,As(Ⅲ)吸附量和去除率为响应指标,采用Box-Behnken Design(BBD)响应面法研究制备条件,系统考察吸附剂投加量和pH对吸附效果影响,并探究其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特性... 为优化La-Biochar复合材料(La-B)制备工艺,以玉米秸秆和氯化镧为原料,As(Ⅲ)吸附量和去除率为响应指标,采用Box-Behnken Design(BBD)响应面法研究制备条件,系统考察吸附剂投加量和pH对吸附效果影响,并探究其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1)La-B最佳制备条件为炭化时间120 min,物料比30%,炭化温度750℃,NaOH添加量0.5 g;(2)pH=10,吸附剂用量0.1 g时,La-B对20 mg/L的As(Ⅲ)溶液吸附效果最佳,此时As(Ⅲ)去除率达99.01%;(3)As(Ⅲ)等温吸附过程可用Freundlich模型描述,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扩散动力学模型;(4)La-B对As(Ⅲ)的吸附在高温条件下为自发的吸热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Biochar复合材料 响应面法 As()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Ⅲ)与UV-B胁迫对查尔酮合成酶(CHS)结构影响的初步研究
18
作者 李璐 李雪珩 +2 位作者 黄光荣 王丽红 周青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76-1476,共1页
前文已证明La(Ⅲ)与查尔酮合成酶(CHS)多肽链上O或者N原子发生作用,进而影响CHS分子内部酪氨酸(Tyr)、色氨酸(Trp)残基,导致CHS微结构改变。但随着La(Ⅲ)浓度的改变,Tyr和Trp残基随之发生改变的机理尚不清楚。CHS分子中的Tyr... 前文已证明La(Ⅲ)与查尔酮合成酶(CHS)多肽链上O或者N原子发生作用,进而影响CHS分子内部酪氨酸(Tyr)、色氨酸(Trp)残基,导致CHS微结构改变。但随着La(Ⅲ)浓度的改变,Tyr和Trp残基随之发生改变的机理尚不清楚。CHS分子中的Tyr及Trp残基有内源荧光,同步荧光光谱是研究蛋白质与外源物质作用的有效方法。鉴此,本文以不同剂量La(Ⅲ)和UV-B辐射胁迫处理后的CHS为研究对象,运用同步荧光光谱(波长差(Δλ)=70nm),初步研究了La(Ⅲ)和UV-B对CHS分子结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 查尔酮合成酶 UV-B辐射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Ⅲ)对查尔酮合成酶(CHS)结构影响的初步研究
19
作者 黄光荣 赵波 +2 位作者 彭祺 王丽红 周青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54-1254,共1页
现已明确类黄酮是植物响应UV-B辐射、减轻其伤害的重要物质,查尔酮合成酶(chalcone synthase,CHS)是影响类黄酮合成与积累的关键酶之一。研究证明,La(Ⅲ)能提高CHS活性,促进类黄酮合成与积累。但La(Ⅲ)能否作用于CHS并直接影响CH... 现已明确类黄酮是植物响应UV-B辐射、减轻其伤害的重要物质,查尔酮合成酶(chalcone synthase,CHS)是影响类黄酮合成与积累的关键酶之一。研究证明,La(Ⅲ)能提高CHS活性,促进类黄酮合成与积累。但La(Ⅲ)能否作用于CHS并直接影响CHS构象变化,尚不清楚。本文采用离体实验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 查尔酮合成酶 蛋白表面电荷 UV-Vis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Ⅲ)-XG配合物选择性絮凝微细粒赤铁矿与石英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韩英棋 杨志超 +4 位作者 滕青 张郭阳 方淑华 张素红 刘生玉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2024年第1期116-125,共10页
基于金属离子配位理论,将FeCl_(3)·6H_(2)O与黄原胶(XG)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Fe(Ⅲ)-XG配合物,用于改善微细粒赤铁矿难沉降、回收效果差的问题。采用沉降实验研究了不同条件下Fe(Ⅲ)-XG对微细粒赤铁矿和石英的选择性絮凝行为,结合动... 基于金属离子配位理论,将FeCl_(3)·6H_(2)O与黄原胶(XG)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Fe(Ⅲ)-XG配合物,用于改善微细粒赤铁矿难沉降、回收效果差的问题。采用沉降实验研究了不同条件下Fe(Ⅲ)-XG对微细粒赤铁矿和石英的选择性絮凝行为,结合动电位、红外光谱和显微镜分析,揭示Fe(Ⅲ)-XG对赤铁矿的絮凝作用机理。矿物絮凝沉降试验结果表明:以黄原胶和Fe(Ⅲ)为絮凝剂,无法实现赤铁矿与石英的选择性絮凝,而黄原胶与FeCl_(3)·6H_(2)O质量比为1︰9时生成的Fe(Ⅲ)-XG配位絮凝剂,对赤铁矿和石英表现出较强的选择性絮凝作用,pH值为6时两者沉降率差异最大,分别为91.50%和39.96%。显微镜观察结果证实,Fe(Ⅲ)-XG作用下,赤铁矿颗粒形成块状絮体,且絮体密实程度更大,而石英颗粒间未发生团聚作用,处于相对分散的状态。Zeta电位、溶液化学计算、吸附量实验与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黄原胶主要通过羧酸基团的羰基C=O与Fe^(3+)发生配位作用形成Fe(Ⅲ)-XG配合物,Fe(Ⅲ)-XG在石英和赤铁矿表面吸附方式不同,因而在两种矿物表面吸附量不同。Fe(Ⅲ)-XG中的羟基氧和赤铁矿表面的铁元素发生化学键合特异性吸附在赤铁矿表面,而在石英表面只有微弱的氢键吸附。通过FeCl_(3)·6H_(2)O与黄原胶配位组装可显著提升微细粒赤铁矿选择性絮凝分离效果,为赤铁矿选择性絮凝分选提供新的策略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XG配合物 赤铁矿 石英 絮凝剂 选择性絮凝 微细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