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La^3+共掺杂TiO2的制备及其可见光下光催化制氢性能 被引量:8
1
作者 吴琛 李越湘 +2 位作者 彭绍琴 吕功煊 李树本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04-908,918,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La3+共掺杂TiO2可见光光催化剂.通过UV-Vis DRS、XRD、XPS、电化学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可见光光催化制氢为探针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的活性.结果表明:两种元素掺杂没有改变TiO2的晶型,但掺杂后增强了TiO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La3+共掺杂TiO2可见光光催化剂.通过UV-Vis DRS、XRD、XPS、电化学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可见光光催化制氢为探针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的活性.结果表明:两种元素掺杂没有改变TiO2的晶型,但掺杂后增强了TiO2晶格畸变;La3+掺杂显著地提高了S/TiO2的可见光活性.相对于纯TiO2和S/TiO2,S、La3+共掺杂时TiO2的粒径更小,平带电位负移更明显,光的吸收边带红移更显著.当S、Ti的量比n(S)/n(Ti)为5∶1、La3+掺杂量(质量分数)为0.75%、煅烧温度为450℃时,La3+/S/TiO2的光催化活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La^3+/S/TiO2 可见光 制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铕-2-噻吩甲酸-邻菲咯啉三元配合物中La^3+对Eu^3+的发光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宝金荣 朱晓伟 +1 位作者 王新波 赵永亮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27-529,共3页
合成了七种不同掺杂比例的稀土高氯酸盐(铕掺镧)与2-噻吩甲酸-邻菲咯啉的固态配合物,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稀土络合滴定、摩尔电导测定,确定了配合物组成为(Eu1-xLax)·L3·phen·1/2H2O(x=0·000~0·200,L为2... 合成了七种不同掺杂比例的稀土高氯酸盐(铕掺镧)与2-噻吩甲酸-邻菲咯啉的固态配合物,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稀土络合滴定、摩尔电导测定,确定了配合物组成为(Eu1-xLax)·L3·phen·1/2H2O(x=0·000~0·200,L为2-噻吩甲酸,phen为邻菲咯啉),并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的IR谱及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摩尔电导数据表明,此类配合物为非电解质。红外光谱测定表明,配体2-噻吩甲酸羧基氧与稀土离子配位,配体1,10-邻菲咯啉两个氮原子与稀土离子配位。荧光光谱测定表明,Eu3+处于无反演对称中心格位上,Eu3+配合物发射强度增大。配合物中La3+对Eu3+的发光产生敏化增强效应,当La3+掺入量为0·005mol时敏化强度最大,随着La3+浓度的增大,对Eu3+的发光敏化强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配合物 LA^3+ EU^3+ 2-噻吩甲酸 邻菲咯啉 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3+、 La^3+掺杂对TiO2薄膜结构和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杨玲 王华 +1 位作者 许积文 周秀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7期2425-2427,共3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多孔TiO2薄膜,考察了Fe^3+、La^3+掺杂对TiO2薄膜的晶相组成、晶粒大小、表面结构和紫外-可见光吸收性能的影响及其改性机理.结果表明:Fe^3+掺杂抑制了TiO2的晶相转变,促进了晶粒生长,扩大了光响应范围:L...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多孔TiO2薄膜,考察了Fe^3+、La^3+掺杂对TiO2薄膜的晶相组成、晶粒大小、表面结构和紫外-可见光吸收性能的影响及其改性机理.结果表明:Fe^3+掺杂抑制了TiO2的晶相转变,促进了晶粒生长,扩大了光响应范围:La^3+掺杂抑制了晶粒增长和晶相转变,薄膜的UV-Vis发生蓝移。最后提出了多相掺杂,多角度改性是提高薄膜光催化性能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薄膜 Fe^3+、 La^3+掺杂 结构 光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蒙脱土/La^3+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4
作者 吴迎冰 莫尊理 +1 位作者 陈红 牛贵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6期2189-2190,共2页
利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蒙脱土/La^3+纳米复合材料,通过TEM、XRD、FF-IR和TGA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该纳米复合材料形成了一种新颖的网络结构。
关键词 纳米线 聚苯胺 蒙脱土 稀土离子(La^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3+掺杂对BaTiO3纳米陶瓷微观结构及其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宿杰 王立群 +1 位作者 何聚 余大书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19-22,共4页
采用sol-gel法制备了La^3+掺杂BaTiO3纳米陶瓷.用DTA-DTG,XRD,PAT和PIA等对目标产物进行分析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在800℃下煅烧2h得到粒径约为50~70nmBaTiO3纳米粉体,La^3+的掺杂可以降低BaTiO3纳米晶体的烧结温度并使其晶格发... 采用sol-gel法制备了La^3+掺杂BaTiO3纳米陶瓷.用DTA-DTG,XRD,PAT和PIA等对目标产物进行分析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在800℃下煅烧2h得到粒径约为50~70nmBaTiO3纳米粉体,La^3+的掺杂可以降低BaTiO3纳米晶体的烧结温度并使其晶格发生收缩畸变,当0≤x≤0.2,产生弱束缚电子从而导致电阻率降低;当0.2≤x≤0.4产生钡空穴从而导致电阻率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肢凝肢法 BATIO3 La^3+掺杂 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3+)/Eu^(3+)掺杂对KAlSi_(2)O_(6)基红色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王之阳 王焕平 +5 位作者 华有杰 邓德刚 莫志伟 高照 蒋宗恒 徐时清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73,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K_(1−x)AlSi_(2)O_(6)∶xEu^(3+)和K_(0.93−x)AlSi_(2)O_(6)∶(0.07Eu^(3+)+xLa^(3+))(x=0.01,0.03,0.05,0.07,0.09,0.11,物质的量分数)红色荧光粉,研究了La^(3+)/Eu^(3+)掺杂对发光强度、荧光寿命、色坐标的影响规...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K_(1−x)AlSi_(2)O_(6)∶xEu^(3+)和K_(0.93−x)AlSi_(2)O_(6)∶(0.07Eu^(3+)+xLa^(3+))(x=0.01,0.03,0.05,0.07,0.09,0.11,物质的量分数)红色荧光粉,研究了La^(3+)/Eu^(3+)掺杂对发光强度、荧光寿命、色坐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Eu^(3+)单掺杂和Eu^(3+)+La^(3+)双掺杂后红色荧光粉的物相均为白榴石相,未出现新相;随着Eu^(3+)掺杂量的增大,白榴石相由四方结构向立方结构转变。随着Eu^(3+)掺杂量的增大,KAlSi_(2)O_(6)红色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先增后减,当掺杂Eu^(3+)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7时强度最大;随着La^(3+)掺杂量的增加,K_(0.93)AlSi_(2)O_(6)∶0.07Eu^(3+)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先增后减,当La^(3+)掺杂物质的量分数为0.09时强度最大,比未掺杂La^(3+)时提升2倍以上。同时掺杂物质的量分数0.07 Eu^(3+)和0.09 La^(3+)时红色荧光粉的荧光寿命比单掺杂物质的量分数0.07 Eu^(3+)时更长,色坐标由单掺杂Eu^(3+)时的橙色向红色移动,红色成分更明显,表现出优异的红光发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照明 Eu^(3+)掺杂 La^(3+)掺杂 红色荧光粉 KAlSi_(2)O_(6) 荧光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3+)掺杂TiO_(2)粉体的高分子网络凝胶法制备工艺优化及其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性能(英文)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蓉蓉 杜景红 +2 位作者 胡蓉 秦朝乾 陈家兴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2-371,共10页
采用高分子网络凝胶法制备La^(3+)掺杂TiO_(2)粉体,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工艺,采用比表面积测试(BET)、X射线衍射仪(XRD)、紫外-可见光谱仪(UV-Vis)和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对TiO_(2)粉体的晶体结构和光吸收性能进行了表征,并以甲基... 采用高分子网络凝胶法制备La^(3+)掺杂TiO_(2)粉体,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工艺,采用比表面积测试(BET)、X射线衍射仪(XRD)、紫外-可见光谱仪(UV-Vis)和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对TiO_(2)粉体的晶体结构和光吸收性能进行了表征,并以甲基橙为目标进行了光催化降解实验。结果表明:高分子网络凝胶法制备La^(3+)掺杂TiO_(2)粉体时对TiO_(2)光吸收波长影响最大的是煅烧温度,其次是掺杂量,最后是保温时间;正交实验得到的最优制备条件为:La^(3+)掺杂量为0.5%mol、煅烧温度为800℃,保温时间为30 min;煅烧温度过高与过低都不利于提高La^(3+)掺杂TiO_(2)的光催化活性,其存在一个最佳的温度范围:650~700℃;La^(3+)掺杂抑制了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的转变,也抑制了晶粒的长大,但当La^(3+)掺杂量为1.0%mol时,其光催化效果最好;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是零级反应,掺杂并没有改变光催化反应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La^(3+)掺杂 高分子网络凝胶法 正交实验 甲基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Cl-KCl中Cs^(+)对La^(3+)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8
作者 罗万 缪继东 +3 位作者 杨大伟 刘雅兰 王东东 赵修良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3-573,I0003,共12页
模拟研究了电解精炼时阳离子裂变产物(Cs^(+))累积在LiCl-KCl中对镧系元素(La)电化学行为的影响。首先,采用循环伏安法测得La^(3+)在W电极上及液态Ga电极上的电化学性质,结果显示在两种电极上其还原电位随着Cs^(+)浓度的增加逐渐负移。... 模拟研究了电解精炼时阳离子裂变产物(Cs^(+))累积在LiCl-KCl中对镧系元素(La)电化学行为的影响。首先,采用循环伏安法测得La^(3+)在W电极上及液态Ga电极上的电化学性质,结果显示在两种电极上其还原电位随着Cs^(+)浓度的增加逐渐负移。随后,采用计时电位法研究了La^(3+)在熔盐中的扩散行为,发现其扩散系数随着Cs^(+)的累积从1.08×10-5cm^(2)/s减小到4.80×10^(-6)cm^(2)/s。最后,利用线性极化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La^(3+)在液态Ga阴极上的动力学性质,结果显示随着Cs^(+)浓度增加,交换电流密度(i_(0))从0.302A/cm^(2)减小到0.0845A/cm^(2),反应活化能(E_(a))从26.77kJ/mol增大到39.24kJ/mol。以上结果表明,Cs^(+)在LiCl-KCl中累积时会改变La^(3+)的还原电位、影响还原反应速率。此外,通过拟合交流阻抗谱的等效电路发现,随着Cs^(+)浓度的增加电解质的物理性质也发生改变,电解质的溶液电阻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3+) Cs^(+) LiCl-KCl 液态Ga电极 电化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3+)对MgAl_(2)O_(4)透明陶瓷致密化过程、光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邢钰培 刘鹏 +4 位作者 韩丹 章健 王俊 马杰 徐晓东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48-1057,共10页
镁铝尖晶石(MgAl_(2)O_(4))透明陶瓷具有优异的光学和力学性能,在防弹装甲窗口、高马赫整流罩等方面得到了大量的应用。为实现MgAl_(2)O_(4)透明陶瓷的致密化,一般需要相对较高的烧结温度,然而高的烧结温度会导致陶瓷晶粒生长过大,影响... 镁铝尖晶石(MgAl_(2)O_(4))透明陶瓷具有优异的光学和力学性能,在防弹装甲窗口、高马赫整流罩等方面得到了大量的应用。为实现MgAl_(2)O_(4)透明陶瓷的致密化,一般需要相对较高的烧结温度,然而高的烧结温度会导致陶瓷晶粒生长过大,影响其性能。因此通过引入合适的烧结助剂降低烧结温度,对于提升陶瓷性能和降低成本均具有很大的意义。本文以高纯商业MgAl_(2)O_(4)粉体为原料,La(OH)_(3)为烧结助剂,采用真空烧结结合热等静压后处理的方式,成功制备MgAl_(2)O_(4)透明陶瓷,并采用XRD、SEM等对透明陶瓷的微结构和相组成的演变以及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La^(3+)在烧结早中期可有效提高陶瓷致密化速率,在烧结后期可抑制陶瓷晶粒生长。掺入0.01%(质量分数)La_(2)O_(3)后,MgAl_(2)O_(4)光学和力学综合性能优异,所需的热等静压烧结温度由1650℃降低到1600℃,相应平均晶粒尺寸由7μm减小到3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Al_(2)O_(4) La^(3+) 透明陶瓷 烧结助剂 微结构 致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及La^(3+)对不同耐盐性水稻根中抗氧化酶及质膜H^+-ATPase的影响 被引量:36
10
作者 陈海燕 崔香菊 +2 位作者 陈熙 李建友 张炜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86-1093,共8页
用盐敏感的武运粳8号和强耐盐的韭菜青两个粳稻品种,比较了盐胁迫条件下根中抗氧化酶类和质膜H+-ATPase活性的变化以及La3+对其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品种根中SOD和APX活性无显著区别,但耐盐品种的CAT和POD活性强于盐敏感品种。盐... 用盐敏感的武运粳8号和强耐盐的韭菜青两个粳稻品种,比较了盐胁迫条件下根中抗氧化酶类和质膜H+-ATPase活性的变化以及La3+对其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品种根中SOD和APX活性无显著区别,但耐盐品种的CAT和POD活性强于盐敏感品种。盐胁迫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两者抗氧化酶活性。La3+对其影响最显著的差异出现在高盐条件下(200~300mmolL-1NaCl),对耐盐品种添加La3+可以提高上述4种酶的活力,而对盐敏感品种,La3+的作用不明显。对盐敏感品种,盐胁迫导致其质膜H+-ATPase活性持续下降,添加La3+明显提高其H+-ATPase活性,而对耐盐品种,盐胁迫导致其质膜H+-ATPase活性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La3+对其活性影响不大。进一步分析表明,上述H+-ATPase活性变化及La3+对其影响均发生在转录水平上。据此推测,以上2个品种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盐胁迫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盐胁迫 三价镧离子 抗氧化酶 质膜H^+-ATP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La^(3+)对纳米Au/TiO_2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侯凯军 孟明 +1 位作者 邹志强 吕倩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538-1544,共7页
采用三嵌段共聚物聚乙醚-聚丙醚-聚乙醚EO_(20)PO_(70)EO_(20)(P123)为有机模板剂分别合成了纯的和掺杂少量La^(3+)的介孔TiO_2载体,用沉积-沉淀法制得负载金催化剂。运用N_2吸附-脱附(BET)、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高... 采用三嵌段共聚物聚乙醚-聚丙醚-聚乙醚EO_(20)PO_(70)EO_(20)(P123)为有机模板剂分别合成了纯的和掺杂少量La^(3+)的介孔TiO_2载体,用沉积-沉淀法制得负载金催化剂。运用N_2吸附-脱附(BET)、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高分辨电镜技术(HR-TEM)和X射线能量分散谱(EDX)对催化剂的结构与形貌进行了表征。BET结果表明,采用P123为模板剂合成的纯TiO2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103m2·g-1)和均一的介孔结构( ̄4.1nm),掺杂La^(3+)后,其比表面积进一步提高到122m^2·g^(-1),同时孔径也有所增大( ̄4.9nm)。450℃焙烧后,Au/TiO_2催化剂的介孔结构已部分被破坏,而Au/La-TiO_2催化剂仍保持较均匀的介孔结构;Au/TiO_2催化剂表面的Au主要以金属态存在,而Au/La-TiO_2催化剂表面除Au0外,还有少量Au_2O_3物种。HR-TEM结果表明,400℃焙烧后,Au/TiO2催化剂上金晶粒尺寸在6 ̄8nm范围内,而Au/La-TiO_2催化剂上金晶粒尺寸在5nm左右;450℃焙烧后,Au/TiO2中金晶粒尺寸显著提高至20nm以上,而Au/La-TiO_2中金晶粒尺寸仅在9nm左右。活性测试结果表明,400℃及以下温度焙烧的Au/TiO_2和Au/La-TiO_2催化剂均显示出很好的CO氧化活性,室温下就能将CO完全氧化。但是,经450℃焙烧后,Au/TiO_2催化剂上CO完全氧化温度高达86℃,而在Au/La-TiO_2催化剂上仅为53℃。少量La^(3+)的掺杂有效抑制了金晶粒的烧结,使金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和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催化剂 一氧化碳氧化 介孔二氧化钛 P123模板剂 掺杂 LA^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La^(3+)跨PC12细胞膜行为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朱卫华 王金晞 +1 位作者 李海山 陈瑶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87-391,共5页
使用AR CM M1C阳离子测定系统 ,发展Fura 2荧光测定技术 ,将其应用于测定细胞内游离稀土离子La3+,并以此研究了La3+跨PC12细胞 (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 )膜的行为 .结果表明 :在模拟细胞内离子组分 ,pH =7 0 5的溶液中 ,测得La3 + Fura 2... 使用AR CM M1C阳离子测定系统 ,发展Fura 2荧光测定技术 ,将其应用于测定细胞内游离稀土离子La3+,并以此研究了La3+跨PC12细胞 (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 )膜的行为 .结果表明 :在模拟细胞内离子组分 ,pH =7 0 5的溶液中 ,测得La3 + Fura 2的表观解离常数为 3 2 7× 10 -11mol·L-1.对于PC12细胞 ,静息条件下La3+不能跨越细胞膜进入胞内 .与钙离子通道相关的KCl和去甲肾上腺素均不能刺激稀土La3+过膜 .用哇巴因(ouabain)使胞内Na+超载后 ,La3 +可过膜进入细胞内 ,且过膜量与胞外La3+浓度和胞内Na+超载程度有一定的浓度依赖关系 ,提示La3+可以经由Na+/La3+交换机制过膜而进入细胞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RA-2 稀土 LA^3+ 交换机制 跨膜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3+)(La^(3+))改性Cu-ZSM-5催化剂分解NO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曲虹霞 钟秦 邓选英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5-399,共5页
采用一步离子交换法用稀土Ce3+(La3+)对Cu-ZSM-5分子筛改性,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了催化剂分解NO活性和耐氧性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离子交换主要发生在分子筛铝羟基和桥联羟基上,其中交换后的铝羟基为活性中心.Ce3+更易于交换到桥联... 采用一步离子交换法用稀土Ce3+(La3+)对Cu-ZSM-5分子筛改性,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了催化剂分解NO活性和耐氧性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离子交换主要发生在分子筛铝羟基和桥联羟基上,其中交换后的铝羟基为活性中心.Ce3+更易于交换到桥联羟基上,使铜离子占据活性中心,较低的交换温度和浓度有利于制备高催化活性催化剂.改性Cu-ZSM-5分子筛催化剂可以显著降低活性反应温度和提高空速,在310~390℃的温度范围内,La-Cu-ZSM-5催化剂上NO转化率均在80%以上,表现出良好的活性和较宽的反应温度范围.在O2体积含量低于9%时,Ce3+掺杂Cu-ZSM-5表现出良好的氧稳定性,NO转化率基本保持在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分解 CU-ZSM-5 稀土Ce^3+(La^3+)改性 耐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3+)或La^(3+)与克拉红霉素对大肠杆菌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沈雪松 刘义 +2 位作者 侯安新 赵儒铭 屈松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0-563,共4页
用LKB-2277生物活性检测系统采用停流法于37℃测定了克拉红霉素及克拉红霉素分别与Pr(NO3)3和La(NO3)3混合后,对大肠杆菌生长抑制作用的热效应变化.根据热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定量解析,得到了各体系的克拉红霉素浓度c与大肠杆菌生长速率常... 用LKB-2277生物活性检测系统采用停流法于37℃测定了克拉红霉素及克拉红霉素分别与Pr(NO3)3和La(NO3)3混合后,对大肠杆菌生长抑制作用的热效应变化.根据热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定量解析,得到了各体系的克拉红霉素浓度c与大肠杆菌生长速率常数k之间关系式及其半抑制浓度Ic50.克拉红霉素:k=0.03106-1.273×10-3cIc50=8.81μg·mL-1(0.5~20μg·mL-1)克拉红霉素+Pr3+:k=0.02967-1.332×10-3cIc50=7.38μg·mL-1(1~15μg·mL-1)克拉红霉素+La3+:k=0.02741-1.194×10-3cIc50=6.34μg·mL-1(1~15μg·mL-1)微量热结果不仅表征了克拉红霉素的抗菌活性强于红霉素,Pr3+或La3+与克拉红霉素协同作用也使抗菌活性增强,而且反映了不同药物作用下细菌的生理、生化和代谢过程热动力学特征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3+ LA^3+ 克拉红霉素 大肠杆菌 协同作用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表层沉积物与稀土元素La^(3+)的交换吸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江 米娜 +4 位作者 匡运臣 樊庆云 王霞 关伟 李桂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74-577,共4页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实验方法,研究了黄河表层沉积物与La3+的交换吸附作用。结果表明,用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均能较好地反映La3+在沉积物表面上的等温吸附过程,但以Langmuir方程拟合程度更好。黄河表层沉积物对La3+的吸附强烈...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实验方法,研究了黄河表层沉积物与La3+的交换吸附作用。结果表明,用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均能较好地反映La3+在沉积物表面上的等温吸附过程,但以Langmuir方程拟合程度更好。黄河表层沉积物对La3+的吸附强烈地受控于pH值。在2~12这一宽广的pH范围内,La3+与黄河表层沉积物的交换吸附呈现随pH的增加而增大的总体趋势。在pH为2~7的范围内,随pH的增大,La3+的吸附量逐渐增加,并在pH为6~7时达到最高值;当pH>7时,随pH的增大,La3+的吸附量基本保持恒定。沉积物去除有机质后吸附能力下降了12.71%,与颗粒物中稀土元素有机物结合态所占比例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表层沉积物 吸附 LA^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3+)对枸杞体细胞胚发生及其内源多胺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任红旭 陈雄 王亚馥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20-122,共3页
关键词 稀土元素 枸杞 体细胞 内源多胺 LA^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固体超强酸SO_4^(2-)/TiO_2/La^(3+)催化合成异戊酸异戊酯 被引量:9
17
作者 成战胜 行春丽 王拥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1-83,共3页
在固体超强酸SO2 -4/TiO2 /La3 +的催化下,异戊酸与异戊醇直接酯化,再经过滤、蒸馏制得合格的异戊酸异戊酯,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催化剂添加量0 9% ,异戊醇与异戊(酸)摩尔比=1 5∶1 0 ,反应温度130℃,反应时间3h ,异戊酸转化率为98% ,催... 在固体超强酸SO2 -4/TiO2 /La3 +的催化下,异戊酸与异戊醇直接酯化,再经过滤、蒸馏制得合格的异戊酸异戊酯,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催化剂添加量0 9% ,异戊醇与异戊(酸)摩尔比=1 5∶1 0 ,反应温度130℃,反应时间3h ,异戊酸转化率为98% ,催化剂易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4^2-/TIO2/LA^3+ 异戊酸异戊酯 稀土固体超强酸 催化合成 最佳工艺条件 可重复使用 直接酯化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 异戊醇 催化剂 添加量 摩尔比 转化率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3+)对低温胁迫冬小麦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顾华杰 叶亚新 +2 位作者 金琎 陈佳佳 王保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9914-9916,9960,共4页
[目的]探讨稀土La3+对低温胁迫下冬小麦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调节作用。[方法]以冬小麦永良4号为试材,设置5个浓度梯度的镧(5、10、20、30、40 mg/kg)分别喷施小麦幼苗,采用模拟低温冷害试验法,研究低温胁迫下La3+对冬小麦幼苗叶片SOD、PO... [目的]探讨稀土La3+对低温胁迫下冬小麦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调节作用。[方法]以冬小麦永良4号为试材,设置5个浓度梯度的镧(5、10、20、30、40 mg/kg)分别喷施小麦幼苗,采用模拟低温冷害试验法,研究低温胁迫下La3+对冬小麦幼苗叶片SOD、POD和CAT活性的调节作用。[结果]在La3+处理的7 d内和0、5、10℃3种低温条件下,冬小麦的SOD活性均随温度的降低而明显上升,并随着La3+处理天数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OD和CAT的活性随胁迫温度的降低和La3+处理天数的增加,也呈先升后降趋势。低温胁迫的冬小麦经20 mg/kg浓度La3+处理后,其幼苗体内SOD、CAT和POD酶活性均比对照有所提高。[结论]适当浓度(20mg/kg)La3+处理能诱导冬小麦幼苗对低温胁迫产生抗性,提高冬小麦抗寒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3+ 低温胁迫 冬小麦幼苗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La^(3+)、碳纳米管掺杂纳米TiO_2及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秀生 于德梅 +4 位作者 张宁 翁博丰 乔春苗 解云川 万炜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04-1308,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了不同掺杂量的La3+掺杂TiO2、多壁碳纳米管掺杂TiO2及La3+与碳纳米管共掺杂纳米TiO2粒子.通过紫外光照射甲基橙溶液的光催化降解实验,研究了掺杂对TiO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实验表明,适量的La3+掺杂可以提高TiO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了不同掺杂量的La3+掺杂TiO2、多壁碳纳米管掺杂TiO2及La3+与碳纳米管共掺杂纳米TiO2粒子.通过紫外光照射甲基橙溶液的光催化降解实验,研究了掺杂对TiO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实验表明,适量的La3+掺杂可以提高TiO2的光催化活性,最佳掺杂浓度为La3+摩尔分数等于0.08%,碳纳米管掺杂也可以提高TiO2的光催化活性,La3+与碳纳米管共掺杂TiO2具有最高的光催化活性.10%(碳原子的摩尔分数)碳纳米管、0.08%La3+(摩尔分数)共掺杂TiO2在1 h内对甲基橙溶液的降解率达到84%,而纯TiO2在1 h内对甲基橙溶液的降解率只有约53%.X衍射图谱和透射电镜分析表明,制得的TiO2均为锐钛矿型,晶粒直径约为8~25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光催化 LA^3+ 碳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的La^(3+)和Cu^(2+)对银杏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组织中黄酮产量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1
20
作者 尚富德 马云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9期1577-1580,共4页
以不同浓度的La3+及Cu2+分别加入到银杏愈伤组织的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中,发现La3+浓度与细胞中黄酮含量呈负相关性;而随着Cu2+浓度的提高,细胞中黄酮含量也提高;加入前体物 0.05g/L的苯丙氨酸和0.2g/L的乙酸钠 后,这种作用会更显著... 以不同浓度的La3+及Cu2+分别加入到银杏愈伤组织的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中,发现La3+浓度与细胞中黄酮含量呈负相关性;而随着Cu2+浓度的提高,细胞中黄酮含量也提高;加入前体物 0.05g/L的苯丙氨酸和0.2g/L的乙酸钠 后,这种作用会更显著,黄酮含量比对照增加1倍到2倍.而随着Cu2+浓度的升高,细胞生长会受到轻微的抑制,加入前体后,这种抑制作用会被缓解.Cu2+可以认为是一种良好的非生物诱导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3+和Cu^2+ 银杏 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