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8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Liang-Kleeman信息流和小波相干的总云水含量信息熵因果分析
1
作者 吴香华 黎亚少 +2 位作者 金芯如 任苗苗 王巍巍 《大气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6-636,共11页
基于云微物理量信息熵的因果分析是表征云微物理特征和探索降水云系发展影响机制的有效手段。本文选取中国东北地区的一次云降水过程,分析了总云水含量(total cloud water content,TWC)信息熵与协变量信息熵的多尺度因果关系。通过TWC... 基于云微物理量信息熵的因果分析是表征云微物理特征和探索降水云系发展影响机制的有效手段。本文选取中国东北地区的一次云降水过程,分析了总云水含量(total cloud water content,TWC)信息熵与协变量信息熵的多尺度因果关系。通过TWC信息熵,评估云系发展过程中的自组织情况;利用小波相干,研究TWC信息熵与协变量信息熵在不同时域、频域下的局部相干特征;利用小波分解,将各变量信息熵序列分解成多时间尺度的子序列,基于VAR(vector autoregression)模型得到各子序列的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并利用Liang-Kleeman信息流量化因果关系的强度。结果表明,TWC信息熵先增后减,与云系的生成和发展阶段相比,在云系成熟阶段呈现出更显著的减熵和自组织;TWC信息熵在2 h时间尺度上与各个协变量信息熵均呈双向Granger因果。大气可降水量信息熵在多时间尺度上与TWC信息熵存在因果关系,在较大时间尺度(4 h、8 h)上Liang-Kleeman信息流流速最大,是解释TWC信息熵变化的最佳变量;向上长波辐射信息熵,在小时间尺度(1 h、2 h)上信息流流速最大,是TWC信息熵的主要影响因子;此外,雷达回波信息熵、垂直气流速度信息熵与TWC信息熵也呈现出一定的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云水含量 信息熵 liang-Kleeman信息流 线性Granger因果 小波相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战与梁启超中华民族认同的深化
2
作者 郑师渠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9,共15页
20世纪20年代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觉醒的重要时期。其间,1921—1923年正是国共酝酿第一次合作和即将掀起国民大革命浪潮的关键时间点,争取“中华民族伟大解放”是两党共同的奋斗目标。而欧战后梁启超重新审视中西文化,尤其是在认真考... 20世纪20年代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觉醒的重要时期。其间,1921—1923年正是国共酝酿第一次合作和即将掀起国民大革命浪潮的关键时间点,争取“中华民族伟大解放”是两党共同的奋斗目标。而欧战后梁启超重新审视中西文化,尤其是在认真考察了欧洲民族矛盾与大战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恰于同一时间点,从“国性”说转向“论中华民族”,不仅在近代史上第一次指出了“中华民族乃世界奇迹”之“其然”,而且探讨了“其所以然”,深刻地概括了中华民族的特质与优长。其努力提振国民的民族自信力,与时代潮流正相契合。同时,梁启超作为近代民族史研究的开创者,欧战后其中华民族认同的深化,归根结底,表现为他率先自觉地将对中华民族作为整体的学术研究,与国人为争取中华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客观实践相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中华民族 认同 欧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先锋”与“沉思者”:陈独秀与梁漱溟的反礼教思想及现代审思
3
作者 施克灿 贺园园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119,共6页
民国初年,知识分子群体掀起了反对封建礼教的思潮。陈独秀与梁漱溟呈现出了“急先锋”与“沉思者”两种截然不同的反礼教形象。二者都明确地反礼教也都不同程度上认可孔学,但其对礼教有着不同的界定。二者在“三纲”是否源于孔子,礼教... 民国初年,知识分子群体掀起了反对封建礼教的思潮。陈独秀与梁漱溟呈现出了“急先锋”与“沉思者”两种截然不同的反礼教形象。二者都明确地反礼教也都不同程度上认可孔学,但其对礼教有着不同的界定。二者在“三纲”是否源于孔子,礼教是否等同于封建礼教,礼教精神是否适应现代生活的问题上存在观念分野。二者自成一体的反礼教观念根源于政治性与文化性民族本位的不同立场。陈独秀期望中国发展为现代政治国家,遵循由政治批判出发到解决社会问题为止的路径,将矛头透过封建礼教直指儒家文化。梁漱溟忧心本土文化的传承,并依据文化发展分期论,遵循由文化理想出发到关照社会现实的路径,借由反礼教言说文化僵化之弊,旨在文化重建。反礼教思潮中不同的反对理路共同回应了中国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诉求,也为礼教精神的现代转换提供了学理空间,可为当下的文化发展与教育革新提供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梁漱溟 反礼教思潮 教育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北族墓志撰者行述辑考五则
4
作者 马立军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7,共10页
家世与仕履是影响作家创作的重要因素,也是解读作家、作品的重要基础。崔行功、梁涉、李序、郭正一、张式五人是部分唐代北族墓志的撰者,或为史官,或为重臣,或参与重要事件,皆可谓一时俊彦。史籍中有关他们的记载整体比较粗略,故而利用... 家世与仕履是影响作家创作的重要因素,也是解读作家、作品的重要基础。崔行功、梁涉、李序、郭正一、张式五人是部分唐代北族墓志的撰者,或为史官,或为重臣,或参与重要事件,皆可谓一时俊彦。史籍中有关他们的记载整体比较粗略,故而利用其墓志或者其撰写的墓志,以及同时期刊立的其他墓志中的有关记载,即可对史传文献或已有研究之阙误进行有效补正,使其行述得到进一步明晰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仕履 家世 崔行功 李序 梁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农必先富教:近代中国农民教育的探索与启示——以梁漱溟农民教育思想与实践为中心的考察
5
作者 唐智彬 龚楚仪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19,共7页
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在农民,以教育培养现代农民,促进农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实现农民现代化,进而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基础。先贤梁漱溟的农民教育思想与实践是中国特色农民教育和“以教富农”的... 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在农民,以教育培养现代农民,促进农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实现农民现代化,进而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基础。先贤梁漱溟的农民教育思想与实践是中国特色农民教育和“以教富农”的典型探索。梁漱溟农民教育在理念上关注厚植传统文化,同时注重借鉴先进理念;在教育对象上,关注成年农民的教育,兼顾其他群体;在教育内容上,强调知识技能、人生情谊与传统道德的整合教育;在教育组织上,重点发展乡农学校等,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特色和现代特征。以中国特色农民教育促进农民现代化,既要关注传统文化滋养,强调以道德教育构建农民现代伦理观,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现代化;也要以现代权利教育塑造农民现代价值观念,推动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现代化;更应突出以职业教育赋能农民现代职业技能,实现农民能力现代化,奠定农民追求共同富裕的能力基础,从而以中国特色农民教育推动中国式农民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农民教育 梁漱溟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葛亮传说的记忆谱系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于西南视角
6
作者 林继富 黄紫坛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5,153,共14页
彝族、苗族和白族流传的“七擒孟获”传说呈现出渐进式记忆叙事谱系和递进式认同发展逻辑。无论是对抗性还是和解性的叙事类型,西南地区诸葛亮传说始终以“民心所向”的共同体建设为核心主题,生动展现诸葛亮作为儒家文化象征在西南地区... 彝族、苗族和白族流传的“七擒孟获”传说呈现出渐进式记忆叙事谱系和递进式认同发展逻辑。无论是对抗性还是和解性的叙事类型,西南地区诸葛亮传说始终以“民心所向”的共同体建设为核心主题,生动展现诸葛亮作为儒家文化象征在西南地区为民行事赢得民心的过程,同时彰显诸葛亮生活及其文化推动民族团结的关键纽带作用。西南民族诸葛亮“传说圈”反映明朝西南边疆“内、外”圈层性军政区划分和三层区差异化管理模式。西南地区诸葛亮传说在西南各民族间集体认知、共有记忆和普遍认同的生活共同体的谱系结构中生成、发展与强化,并产生促进西南地区各民族内部与中原王朝紧密联系的积极影响。作为西南各民族共享的英雄祖先,诸葛亮传说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沛资源和重要实践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传说 西南民族 记忆谱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梁山地区地域文化景观格局层积解译与动力机制研究
7
作者 王越 詹雨尘 +2 位作者 赵宇桑 任震 宋凤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78,共8页
地域文化景观是长期历史层累所形成的具有内部关联图式的复杂系统,但快速城镇化建设致其严重破碎化与孤岛化,使地域文化景观整体性研究迫在眉睫。将“层积”视角引入地域文化景观研究,以山东梁山县为例,通过文字材料与图像材料的数字转... 地域文化景观是长期历史层累所形成的具有内部关联图式的复杂系统,但快速城镇化建设致其严重破碎化与孤岛化,使地域文化景观整体性研究迫在眉睫。将“层积”视角引入地域文化景观研究,以山东梁山县为例,通过文字材料与图像材料的数字转译,建立水利系统、聚落体系、人文景观3个景观载体层级的层积时空数据库,探究地域文化景观格局的层积特征、关联特性与动力机制。研究显示,梁山地区地域文化景观格局的层积过程与黄河影响下的区域湖泊演变密切相关,经历了巨野泽时期的初步发展、梁山泊时期的衰退与文学化、安山湖时期的分异与成熟、东平湖时期的现代化更新4个阶段。黄河变迁与水浒创作2个事件类型分别塑造了地方行为模式与情感认知2个方面的文化内因,作用于地域文化景观格局,构成塑造核心地域文化景观特征的动力机制。最后,基于历史层积、关联特性、动力机制3个方面的认知提出了梁山地区地域文化景观整体性发展保护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山东梁山 地域文化景观 景观格局 层积解译 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繁荣教授从“神、痰、瘀、虚”针药结合论治冠心病心绞痛经验
8
作者 熊坚 杨晨 +5 位作者 郑倩华 魏荧 凌发样 齐文川 李德华 梁繁荣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5-139,共5页
总结梁繁荣教授从“神、痰、瘀、虚”针药结合论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临证经验。根据冠心病心绞痛胸中气塞、喘息不得卧、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的临床症状以及心主血脉、心主神明、久病伤正的理论基础,结合长期临证经验,梁繁荣教授认为神... 总结梁繁荣教授从“神、痰、瘀、虚”针药结合论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临证经验。根据冠心病心绞痛胸中气塞、喘息不得卧、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的临床症状以及心主血脉、心主神明、久病伤正的理论基础,结合长期临证经验,梁繁荣教授认为神扰、痰浊、血瘀、正虚是冠心病心绞痛的四大病机,其既可单独为病,也可兼夹为病,并提出针药结合的治神、治痰、治瘀、治虚四治法则。梁繁荣教授临床研究发现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发病时内关、通里处因病理变化明显“激活”,故将两者确定为冠心病心绞痛的敏化穴,与夹脊穴合为主穴,并强调治疗过程中应重视以药调形、以针调气、针药结合、形气同调,以达到标本兼治、控制病情、缓解复发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 梁繁荣 四治法则 针药结合 敏化穴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性长翅羊角蚱Criotettix longipennis Liang的首次发现及记述(直翅目:蚱总科)
9
作者 韦仕珍 郑哲民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2期117-118,共2页
记述首次发现的长翅羊角蚱Criotettix longipennisLiang雌性.雌性的构造和体色与雄性基本相同,但体型较大,体长:14.0~14.5mm;前胸背板长:16.0~16.5mm;后足股节长:8.8~9.0m/n.该标本保存在河池学院动物标本室和陕西... 记述首次发现的长翅羊角蚱Criotettix longipennisLiang雌性.雌性的构造和体色与雄性基本相同,但体型较大,体长:14.0~14.5mm;前胸背板长:16.0~16.5mm;后足股节长:8.8~9.0m/n.该标本保存在河池学院动物标本室和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标本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翅目 蚱总科 长翅羊角蚱 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启超、陈独秀宗教观异同论
10
作者 蔡双全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5-135,共11页
梁启超与陈独秀研究宗教问题都是为救国救民,他们都认同政教分离、思想自由的宪政原则,主张用科学批判宗教迷信,力图借助宗教信仰与道德以改造国民性,能够辩证地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然而,由于文化立场、政治信仰等差异,他们对宗教的态... 梁启超与陈独秀研究宗教问题都是为救国救民,他们都认同政教分离、思想自由的宪政原则,主张用科学批判宗教迷信,力图借助宗教信仰与道德以改造国民性,能够辩证地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然而,由于文化立场、政治信仰等差异,他们对宗教的态度与认识也存在着显著分歧:梁氏主要是希冀发掘、吸收一切有价值的资源,创造出一种化合中西的新文化,而陈氏更多的则是希望通过宗教批判来构建一种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比较二者的异同,可从中审视宗教在近代文化转型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陈独秀 宗教 科学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繁荣教授上下关透刺配合飞经走气手法在头面疾病妙用
11
作者 闫秋莹 张凌雪 +1 位作者 张贵霖 李德华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298,共6页
上关穴属足少阳胆经,是手少阳、足阳明、足少阳的交会穴。下关穴属足阳明胃经,是足阳明、足少阳经的交会穴。两穴穴位均位于头面部,均善于治疗三叉神经痛、颞下颌关节炎、面神经麻痹、耳鸣等临床难治性疾病。临床中常采用透刺手法作用... 上关穴属足少阳胆经,是手少阳、足阳明、足少阳的交会穴。下关穴属足阳明胃经,是足阳明、足少阳经的交会穴。两穴穴位均位于头面部,均善于治疗三叉神经痛、颞下颌关节炎、面神经麻痹、耳鸣等临床难治性疾病。临床中常采用透刺手法作用于不同的肌肉神经组织达到治疗效果。目前临床中虽对上关穴、下关穴有一定认识,但两穴透刺配合飞经走气手法治疗的相关研究和论述甚少。故以梁繁荣教授临床经验为出发点,基于对上关穴、下关穴的经典临床应用、传统经络学说以及面部解剖结构的理论基础,将传统针刺手法与现代解剖相结合,提出上关穴、下关穴透刺配合飞经走气手法以提高针刺效量,用于治疗难治性面瘫、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三叉神经痛、耳鸣等头面部难治性疾病。并深入阐述上下关穴对头面部难治性疾病的经络经筋作用和不同透刺手法的解剖生理机制,以期为针灸治疗头面部难治性疾病提供临床思路和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关穴 下关穴 经络学说 解剖基础 透刺 飞经走气手法 头面疾病 @梁繁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梁九日侍宴诗的生成现场与文体特征
12
作者 李傲寒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9-97,共9页
九日宴是南朝宫廷中的一项重要文化活动,始于刘宋,在齐梁时渐成惯例。齐梁时代的九日宴主要有两项活动:马射和赋诗。它们均属于在既定主题下完成规定动作,具有鲜明的仪式色彩。现存的九日侍宴诗大多产生于梁代,有四言和五言两类,这两类... 九日宴是南朝宫廷中的一项重要文化活动,始于刘宋,在齐梁时渐成惯例。齐梁时代的九日宴主要有两项活动:马射和赋诗。它们均属于在既定主题下完成规定动作,具有鲜明的仪式色彩。现存的九日侍宴诗大多产生于梁代,有四言和五言两类,这两类文本都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文体特征:结构固定,文辞华美,多用对偶,善于隶事。它们既要记录仪式,又要展示仪式强化君臣秩序的精神内核,其文体特征主要来自仪式的形塑。为了使文本更契合于严肃的仪式现场,梁代九日侍宴诗并非完全以当时收入《文选》的前人经典之作为摹本,两者之间的差别体现了仪式的内在要求对文本制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梁宫廷文学 仪式 九日宴 九日侍宴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迟滞模型和蠕变算子的SMA驱动模型辨识与实验验证
13
作者 张铖 路秋英 +2 位作者 谭峻然 王晓明 吴志刚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229-6236,共8页
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因其驱动行程高、能量密度大、环境适应性强等独特优势,在智能结构、智能驱动领域内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然而,SMA材料所固有的迟滞、蠕变等非线性特性会严重影响驱动效果和控制精度。为此,以SMA丝... 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因其驱动行程高、能量密度大、环境适应性强等独特优势,在智能结构、智能驱动领域内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然而,SMA材料所固有的迟滞、蠕变等非线性特性会严重影响驱动效果和控制精度。为此,以SMA丝材驱动器为对象,开展基于PI迟滞模型和lg t蠕变算子的驱动模型辨识和实验验证。首先,基于Liang-Rogers本构方程构建了SMA丝材的理论模型,为模型辨识提供理论数据;然后采用Prandtl-Ishlinskii(PI)迟滞建模方法,构建了SMA迟滞特性模型;针对传统PI模型对奇对称、非凸迟滞特性拟合效果差的问题,在传统PI模型中引入lgt蠕变算子,以增加其拟合精度,并通过理论模型模拟数据验证了算法有效性;最后,搭建了SMA驱动测试实验平台,利用实验数据对建立的迟滞、蠕变驱动模型的在线辨识能力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提升SMA驱动模型的辨识精度,可为提升SMA驱动精度和控制效果提供新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合金 迟滞特性 PI迟滞模型 蠕变算子 liang-Rogers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30年《天津特别市物质建设方案》的自主性和系统性探索——基于历史环境、规划内容与规划思想的研究
14
作者 张秀芹 杨洪杰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9-224,共6页
梁思成、张锐于1930年编制的《天津特别市物质建设方案》是近代中国一部完全由国人自主完成的、系统性的现代城市规划。文章从城市发展背景和空间形态两个方面,论述了规划所处的复杂历史环境;通过对方案史料的梳理和与同时期其他大城市... 梁思成、张锐于1930年编制的《天津特别市物质建设方案》是近代中国一部完全由国人自主完成的、系统性的现代城市规划。文章从城市发展背景和空间形态两个方面,论述了规划所处的复杂历史环境;通过对方案史料的梳理和与同时期其他大城市城市规划的比较,全面分析了规划的主要内容和规划思想。研究表明这场城市规划探索已经具备了比较完整的规划体系,代表性地反映了国人对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解,起到了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启蒙的作用,展现了现代城市规划中国化的发展脉络;同时该规划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城市规划,还触及到了社会变革和城市经营的内容,具有十分先进的意义,对当下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也有很大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特别市物质建设方案》 城市规划历史 梁思成 张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其锐更路簿》南沙更路分类及考释
15
作者 赵珏琪 《河北渔业》 2025年第6期75-78,共4页
《梁其锐更路簿》“东海往北海更路”和“上东头线更路”两个篇章记载了154条南沙更路,其中可分为三类:衔接西沙与南沙群岛的更路4条,南沙群岛各岛礁之间的更路149条,从南沙群岛前往海外的更路1条。本研究在分类整理的基础上,通过版本... 《梁其锐更路簿》“东海往北海更路”和“上东头线更路”两个篇章记载了154条南沙更路,其中可分为三类:衔接西沙与南沙群岛的更路4条,南沙群岛各岛礁之间的更路149条,从南沙群岛前往海外的更路1条。本研究在分类整理的基础上,通过版本比对、文献佐证的方法考释其中的疑难更路,并探讨第二类更路的东、西、南三条作业线路的分布情况。研究发现:《梁其锐更路簿》中的南沙更路结构完整、类别清晰、功能全面,以五大环礁为中心,形成了三层功能网络。依托这些更路,海南渔民实现了对南沙群岛渔业资源的持续开发,并将“渔业生产”与“内外贸易”串联为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其锐更路簿》 南海 南沙群岛 海南 渔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sis and Comment on“ Freedom”——Based on Liang Qichao's On Freedom
16
作者 Jin Ziwei Si Mingyu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5-243,共9页
Liang Qichao 's analysis of "freedom "in On Freedom is mainly focused on revealing the evolution and variation of the term "freedom "in modern Chinese society. In his view,freedom is not only a... Liang Qichao 's analysis of "freedom "in On Freedom is mainly focused on revealing the evolution and variation of the term "freedom "in modern Chinese society. In his view,freedom is not only an indispensable element of an individual's life,but also fully applicable to the course of social and historical developm ent. Liang Qichao 's liberalism originates directly from the West,but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discourse system and the overwhelming reality context of saving the nation in modern tim es.What is different from Western liberalism is that the dim ensions of Liang Qichao 's freedom are developed at two levels,one is the individual level,the other is the national level. The form er has the significance of enlightenm ent,while the latter has the significance of saving lives. Enlightenm ent and salvation are not only the"double variations"of modern C hina,but also the dual responsibility of modern Chinese enlightenm ent thinkers,which is dem-onstrated in Liang Qichao 's thought of freedo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ang Qichao On FREEDOM LIBERALISM SPIRITUAL FREEDOM GROUP Free-do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启超的文明观 被引量:3
17
作者 高力克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39,178,179,共16页
“文明”在近代中国的传播,梁启超厥功至伟。从清末到五四,梁启超的文明观经历了深刻的变迁。变法时期,他以“文明”为社会进步的方向,视法律为文明的基础而呼唤变法。流亡日本时期,他受福泽谕吉文明论的影响,以“文明”为中国现代化的... “文明”在近代中国的传播,梁启超厥功至伟。从清末到五四,梁启超的文明观经历了深刻的变迁。变法时期,他以“文明”为社会进步的方向,视法律为文明的基础而呼唤变法。流亡日本时期,他受福泽谕吉文明论的影响,以“文明”为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倡言以“新民”促进中国的文明化。他晚年著《欧游心影录》,其思想关切从为国族“富强”而追慕西方现代文明,转向回望中国传统,从孔老墨寻求人的“安身立命”的人生意义。他的思想旨趣,亦从以现代化批判传统,转向以传统批判现代性。晚年梁启超论及“文明”,已不再是以西方为典范的单数文明,而是以平等视点中的复数文明论述中西文明问题,主张中西文明互鉴互补,再造一种新型人类文明。这种在反思现代性基础上再造新文明的新文明观,表征着五四后一种新启蒙思想的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文明 现代化 传统 人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启超的导读书目与导读思想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旭青 赵俊玲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2,共6页
梁启超是开启近现代目录学研究一代风气的启蒙人物,他对导读书目的研究分成了西学书目与国学书目两大类型,并形成宣传西学与推崇国学两个明显的历史分期。梁启超开启的导读书目范式更加强调对读者、读物、读书法等的关注,带有突出的读... 梁启超是开启近现代目录学研究一代风气的启蒙人物,他对导读书目的研究分成了西学书目与国学书目两大类型,并形成宣传西学与推崇国学两个明显的历史分期。梁启超开启的导读书目范式更加强调对读者、读物、读书法等的关注,带有突出的读者服务意识。梁启超的导读书目根植于中国目录学传统,开创了解题兼导读的新型书目,导读的范围兼涉中西,体现出明显的致用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导读书目 导读思想 目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terary Construction of Liang Qichao's China Dream in Late Qing Dynasty--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Liang Qichao's Political Novels
19
作者 Xiao Aiyu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79-284,共6页
Liang Qichao actually influenced Chinese society of late Qing dynasty in a great and profound way.H e founded several political newspapers,pioneered a literary style called political commentary and wrote many politica... Liang Qichao actually influenced Chinese society of late Qing dynasty in a great and profound way.H e founded several political newspapers,pioneered a literary style called political commentary and wrote many political fictions,which fully embody his deep thinking over China’s destiny at that time under impacts of western politics as well as his practical activities.H is political fiction does not only pioneer new forms and contents of modern fiction,but also play a crucial role in leading numerous writers to construct a"Chinese Dream"literature by granting politics as theme of fiction and shaping of political heroes.W hat’s more,his political fiction also becomes a basis of integration between literature and poli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影响 梁启超 小说 文学 中国 晚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灭国新法”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世界形势的思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68,176,177,共15页
在《灭国新法论》中,梁启超借由叙述埃及、印度、波兰、布尔、菲律宾等地的亡国史来提醒国人,近代西方列强殖民扩张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攻城略地、抢占地盘,而是会充分运用财政、金融、教育等手段来控制非西方国家。“灭国新法”的击... 在《灭国新法论》中,梁启超借由叙述埃及、印度、波兰、布尔、菲律宾等地的亡国史来提醒国人,近代西方列强殖民扩张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攻城略地、抢占地盘,而是会充分运用财政、金融、教育等手段来控制非西方国家。“灭国新法”的击中人心之处在于“灭国”,因为甲午战争之后,中国有可能因遭瓜分而亡国一直是让关心中国命运的人倍感忧虑之事。“灭国新法”的落脚点在“新”字,即强调要注意到近代列强殖民扩张的新手段与新策略。借着其始创者梁启超在舆论界的巨大影响力,以及它与帝国主义问题的紧密关联,“灭国新法”逐渐成为时人分析世界形势与中国危局时常用的一个概念。人们或是直接使用它,或是将其表述略作变动,用更通俗的形式再次传播,或是将“灭国新法”所强调的内容作为自己的立论基础。对“灭国新法”的借鉴与运用,从晚清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国新法” 梁启超 帝国主义 “开眼看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