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合光谱变换和Kennard-Stone算法的水稻土全氮光谱估算模型校正集构建策略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陈奕云 赵瑞瑛 +2 位作者 齐天赐 亓林 张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133-2139,共7页
土壤组分光谱估算过程中校正样本集的构建会影响模型的预测精度。当前结合反射光谱和Kennard-Stone(KS)算法的校正样本集构建策略忽视了土壤反射光谱是土壤属性的综合反映,构建的样本集通常无法很好地代表目标土壤组分的变异。光谱变换... 土壤组分光谱估算过程中校正样本集的构建会影响模型的预测精度。当前结合反射光谱和Kennard-Stone(KS)算法的校正样本集构建策略忽视了土壤反射光谱是土壤属性的综合反映,构建的样本集通常无法很好地代表目标土壤组分的变异。光谱变换方法可以突出目标组分的光谱特征,为此,本文以湖北省江汉平原滨湖地区水稻土为研究对象,结合包括一阶微分(FD)、Savitzky-Golay(SG)、Haar小波变换、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和多元散射校正(MSC)在内的光谱变换方法和KS算法进行校正样本集建构,通过对比不同样本集构建策略对使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建立的土壤全氮含量光谱估算模型预测精度的影响,研究光谱变换是否有助于提高基于KS算法构建的校正样本集的代表性。结果表明:不同光谱变换会影响校正样本集的构建。反射光谱经过SG或Haar小波变换后,再使用KS算法构建校正样本集与直接基于反射光谱使用KS算法构建的校正样本集相同,建立的估算模型精度不变,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为1.41和1.27。结合FD,SNV或MSC变换和KS算法构建的校正集与基于反射光谱使用KS算法构建的校正集不同,建立的估算模型RPD分别从0.95,1.48和1.42提高到1.13、1.78和2.20。研究表明SNV和MSC等光谱变换方法可以提高基于KS算法构建的校正样本集的代表性,并可有效提高模型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变换 Kennard-stone算法 校正集选择 模型精度 土壤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Kennard-Stone算法的数据集代表性度量与分块采样策略 被引量:9
2
作者 武晴滢 祝震予 +1 位作者 吴剑鸣 徐昕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90-297,共8页
在大数据机器学习时代,选择更具代表性的数据集对于模型的训练和验证尤为重要.Kennard-Stone(KS)算法及其各种变种(泛KS算法)是一大类优异的数据集分割方法,但其采样比例或采样数的选择仅能依靠经验或根据建模结果事后评判.KS算法依据... 在大数据机器学习时代,选择更具代表性的数据集对于模型的训练和验证尤为重要.Kennard-Stone(KS)算法及其各种变种(泛KS算法)是一大类优异的数据集分割方法,但其采样比例或采样数的选择仅能依靠经验或根据建模结果事后评判.KS算法依据原始文献的计算复杂度为O(K^(3)),难以用于超大数据样本量的计算.本文基于数据集完备性的讨论,提出泛KS算法的数据集代表性度量,以简正振动采样的甲烷分子中碳氢键数据特征分布为例展示采样集代表性效果.简化KS采样过程的筛选算法,提高算法效率至O'(K^(2)).提出将数据集切分成多个子集分别实施KS采样的分块采样策略,可进一步提高算法效率至O″(K).偏最小二乘回归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提高采样效率的同时仍可保障采样集的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nnard-stone算法 数据完备性 采样集代表性 线性标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多元分析校正集和验证集样本分布优选方法研究 被引量:54
3
作者 刘伟 赵众 +2 位作者 袁洪福 宋春风 李效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47-951,共5页
分析了校正集和验证集样品数随性质分布不均匀性对光谱多元分析校正的不良影响,揭示了实际光谱多元校正中"均值化"现象,即性质值小的样本预测值结果偏大,性质值大的则偏小,提出了一种优选样品新方法—Rank-KS。其综合考虑光... 分析了校正集和验证集样品数随性质分布不均匀性对光谱多元分析校正的不良影响,揭示了实际光谱多元校正中"均值化"现象,即性质值小的样本预测值结果偏大,性质值大的则偏小,提出了一种优选样品新方法—Rank-KS。其综合考虑光谱空间和性质空间对样本进行挑选,将性质空间平均分为若干小区间,在每个小区间内分别利用Kennard-Stone法和随机法进行校正集和验证集样本的挑选,这样得到的校正集和验证集可明显改善样本数随性质分布的均匀性。以红外光谱测定汽油中碳酸二甲酯(DMC)含量和近红外光谱测定二甲亚砜溶液二甲亚砜浓度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Rank-KS、随机法、Kennard-Stone、浓度梯度法和SPXY等方法选择校正集和验证集样品,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模型,比较这些方法对光谱多元校正分析的影响,结果表明Rank-KS方法可改善校正集和验证集样品数随性质分布的均匀性;对于样本数分布中间局部样本多和两端局部少、或者局部没有样本的样本集,使用Rank-KS算法挑选校正集,无论使用MLR还是PLS1建立多元分析模型,均能明显改善其模型预测能力,使得到的模型的预测均方根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样本分集 PLS回归 Kennard-stone理论 近红外光谱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结合小波变换-径向基神经网络用于奶粉蛋白质与脂肪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22
4
作者 单杨 朱向荣 +1 位作者 许青松 梁逸曾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8-131,共4页
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了奶粉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测定的化学计量学建模新方法.首先采用Kernard-Stone法对校正集样本和预测集样本进行分类,然后利用小波变换滤波技术对样品的近红外光谱进行压缩去噪处理,结合滤... 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了奶粉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测定的化学计量学建模新方法.首先采用Kernard-Stone法对校正集样本和预测集样本进行分类,然后利用小波变换滤波技术对样品的近红外光谱进行压缩去噪处理,结合滤波后重构光谱信号建立脂肪和蛋白质的径向基神经网络回归模型,并分别对径向基网络的扩散常数spread值及小波变换中的小波基与压缩尺度三个参数进行了详细的讨论.脂肪模型在小波基为db2及小波尺度为4、spread值为3.5时的预测模型精度最好;蛋白质模型在小波基为db8及小波尺度为4、spread值为6时,预测模型精度最好.所建立的脂肪和蛋白质校正模型的预测集相关系数(Rp)分别为0.990和0.994,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07与0.004.预测结果表明,RBF网络结合小波变换进行建模预测,模型简单、稳健且精度较好,该方法适合奶粉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快速、无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奶粉 径向基神经网络 小波变换 Kernard-sto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与组合的间隔偏最小二乘法测定清开灵四混液中总氮和栀子苷的含量 被引量:43
5
作者 朱向荣 李娜 +2 位作者 史新元 乔延江 张卓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06-911,共6页
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了中药清开灵注射液中间体总氮和栀子苷含量测定的新方法.首先采用Kernard-Stone法对训练集样本和预测集样品进行分类,然后应用组合的间隔偏最小二乘法(Synergy interval partial least s... 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了中药清开灵注射液中间体总氮和栀子苷含量测定的新方法.首先采用Kernard-Stone法对训练集样本和预测集样品进行分类,然后应用组合的间隔偏最小二乘法(Synergy interval partial least squares,siPLS)对所得近红外透射光谱进行有效谱段范围的选择以及二者定量校正模型的建立,并对光谱预处理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所建立的总氮和栀子苷校正模型的预测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和0.708;交叉验证误差均方根(RMSECV)均为0.023;预测误差均方根(RMSEP)分别为0.074和0.159;预测结果表明,本实验所建方法快速、无损且可靠,可推广并应用于中药注射液中间体的在线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清开灵注射液中间体 Kemard—stone 组合的间隔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石方调配问题双层规划模型及算法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黎天胜 张杰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8-112,共5页
研究目的:针对铁路土石方工程中较少考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现状,研究如何构建合理的土石方调配问题模型,实现铁路土石方工程与生态环境的有效协调,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同时,从而实现土石方工程系统最优的目标。研究结论:根据土石方工... 研究目的:针对铁路土石方工程中较少考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现状,研究如何构建合理的土石方调配问题模型,实现铁路土石方工程与生态环境的有效协调,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同时,从而实现土石方工程系统最优的目标。研究结论:根据土石方工程具体特点,系统地描述土石方调配问题,在此基础上兼顾政府监管部门与施工企业双方不同的利益目标,建立土石方调配问题双层规划模型。在双层规划模型中,上层模型为土石方工程系统最优模型,下层模型为土石方调配费用最低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土石方调配问题双层规划模型在减少对保护生态环境影响同时,降低工程建设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方调配 土地利用 双层规划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陷石板的计算机优化排样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民 袁哲 岳玉梅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7年第6期1021-1024,共4页
目的利用遗传算法解决缺陷石板优化排样问题以提高石材大板的利用率.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缺陷石板优化排样方案,建立优化排样数学模型,并采用C#语言结合AutoCAD平台开发出了缺陷石板矩形单一排样程序模块.结果遗传算法实现对... 目的利用遗传算法解决缺陷石板优化排样问题以提高石材大板的利用率.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缺陷石板优化排样方案,建立优化排样数学模型,并采用C#语言结合AutoCAD平台开发出了缺陷石板矩形单一排样程序模块.结果遗传算法实现对缺陷的石板进行实时优化排样,开发程序可以进行石材参数化设计,板材设计和表面廓形数据采集系统无缝连接,对板材进行在线测量和实时分割优化下料.结论该方法在分割缺陷石板时避开了石材表面空洞、大斑、裂纹等缺陷,提高了石材加工和设计效率,提高材料利用率,较好地解决了缺陷石板的二维矩形件单一优化排样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优化排样 数据采集 缺陷石板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块平衡法顶部加箍碎石桩承载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9
8
作者 陈昌富 吴梦婷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53-1260,共8页
针对工程实践中出现的顶部加箍碎石桩复合地基形式,分析了其破坏模式。引入滑块平衡法,考虑土体自重效应和加箍段桩侧摩阻力影响,分别基于计算深基础承载力的Meyerhof法和Terzaghi法,建立了顶部加箍碎石桩在深层鼓胀破坏模式下的两种计... 针对工程实践中出现的顶部加箍碎石桩复合地基形式,分析了其破坏模式。引入滑块平衡法,考虑土体自重效应和加箍段桩侧摩阻力影响,分别基于计算深基础承载力的Meyerhof法和Terzaghi法,建立了顶部加箍碎石桩在深层鼓胀破坏模式下的两种计算模型,并利用随机优化算法搜索临界滑裂面及其所对应的极限承载力。通过与实验结果以及与既有方法的对比分析发现:本计算方法更符合工程实际,而且就承载力而言,顶部加箍碎石桩的最优加箍深度约为4倍桩体直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地基 碎石桩 极限承载力 滑块平衡法 随机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雕形廓五轴联动磨削控制算法研究
9
作者 陈为旭 张济宇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06-1413,共8页
针对石雕复杂型面的切割与磨削加工,提出五轴联动控制算法。通过分片切割石雕型面,利用切面外廓曲线的型值点进行椭圆拟合,得出雕像的椭圆曲线集合,建立了磨削切片与石雕工件相对位置的五轴联动控制模型。该模型适合于国产QSJ改进型桥... 针对石雕复杂型面的切割与磨削加工,提出五轴联动控制算法。通过分片切割石雕型面,利用切面外廓曲线的型值点进行椭圆拟合,得出雕像的椭圆曲线集合,建立了磨削切片与石雕工件相对位置的五轴联动控制模型。该模型适合于国产QSJ改进型桥式石材磨削切机的五轴联动控制加工,实现了磨削切片的空间运动轨迹的插补进给,能较精确地包络出石雕型面上的椭圆曲线。仿真与实际加工测试证明,该控制算法模型能实现石雕复杂型面的自动化磨切加工控制,具有明显的高精度、高效率、高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算法 五轴联动 型面磨削 计算机数控 石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O优化灰色神经网络的珩磨油石磨损预测 被引量:3
10
作者 魏丽娜 宁会峰 +2 位作者 龚俊 朱腾飞 孙博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3-66,共4页
为了预测油石的切削寿命,保证珩磨加工质量,引入灰色神经网络,通过将珩磨工艺加工参数作为模型输入来预测油石的磨损量,最终建立了珩磨油石磨损量预报模型。在油石磨损量预测过程中,针对神经网络存在收敛速度慢、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等缺陷... 为了预测油石的切削寿命,保证珩磨加工质量,引入灰色神经网络,通过将珩磨工艺加工参数作为模型输入来预测油石的磨损量,最终建立了珩磨油石磨损量预报模型。在油石磨损量预测过程中,针对神经网络存在收敛速度慢、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等缺陷,利用粒子群算法对灰色神经网络的参数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基于粒子群算法改进的灰色神经网络具有更好的逼近能力和预测精度,便于合理更换油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石磨损量 灰色神经网络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无人船测量系统检测钱塘江护岸工程水下块石 被引量:9
11
作者 毕继鑫 刘强 +1 位作者 吴文超 占晓明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8-123,共6页
水下块石检测与识别作为钱塘江海塘护岸工程的关键环节,对保障板桩施工工效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在研究无人船测量系统岸基通信、数据采集核心技术基础上,推导了NORBIT多波束声呐分辨率估计模型及附加块石粒径约束条件的最大波束开角、最... 水下块石检测与识别作为钱塘江海塘护岸工程的关键环节,对保障板桩施工工效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在研究无人船测量系统岸基通信、数据采集核心技术基础上,推导了NORBIT多波束声呐分辨率估计模型及附加块石粒径约束条件的最大波束开角、最小数据更新率、最大航速间的关系式和推荐值;然后结合钱塘江水下多波束扫测点云数据三维特性,对区域生长算法进行改进,以实现块石点云识别和提取。工程实践结果表明,优化的无人船测量系统多波束声呐参数可实现水下细小块石精准检测,能如实反映水下块石及周边微地形地貌真实情况,改进的区域生长算法能从众多河床点云数据中高效提取水下块石点云,为板桩施工提供准确的块石分布情况,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岸工程 无人船测量系统 水下块石 多波束 参数优化 区域生长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CT联合图像域迭代重建算法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价值及结石成分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于宝玉 张斌 +1 位作者 张博洋 傅顺斌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10期31-35,共5页
目的 研究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联合图像域迭代重建算法(image domain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IRIS)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价值,并对结石的成分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 目的 研究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联合图像域迭代重建算法(image domain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IRIS)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价值,并对结石的成分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泌尿外科泌尿系结石患者20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前均经常规剂量和低剂量CT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常规剂量CT图像采用滤波反投影算法(filtered back projection algorithm,FBP)重建;低剂量CT图像分别采用FBP和IRIS,将原始数据传入GE AW4.6工作站,选取结石最大层面根据CT原子序数法判定结石成分。比较两种剂量CT对泌尿系结石的检出率、敏感度、特异度、辐射剂量;比较低剂量CT图像FBP和IRIS重建平均噪声标准偏差(SD)、平均信噪比及CT判定结石成分的符合率。结果 常规CT检出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的符合率均为100.00%,低剂量CT分别为97.58%、98.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CT辐射剂量为(2.96±0.21)m Gy,明显低于常规剂量CT的(18.63±2.75)m 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CT联合IRIS平均噪声SD为(14.42±1.37),低于联合FBP的(20.31±2.49);低剂量CT联合IRIS平均信噪比为(2.07±0.53),高于联合FBP的(1.31±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6例患者结石取出后经红外光谱分析结石成分分别为草酸钙结石、尿酸结石、磷酸铵镁结石、胱氨酸结石;CT原子序数法分析草酸钙结石符合率97.83%(90/92),尿酸结石94.94%(75/79),磷酸铵镁结石90.91%(10/11),胱氨酸结石87.50%(21/24)。CT原子序数法结石成分分析与红外光谱分析草酸钙结石、尿酸结石、磷酸铵镁结石、胱氨酸结石的Kappa值分别为0.517、0.473、0.562、0.459。结论低剂量CT联合IRIS可在降低辐射的前提下获得高质量的图像,使泌尿系结石的检出率基本达到常规剂量CT的水平,对结石成分的判定符合率较高,是泌尿系结石诊断和结石成分分析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CT 图像域迭代重建算法 泌尿系结石 结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高速地址产生的32位加法器电路的实现
13
作者 张悦 孙永节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2006年第4期74-76,79,共4页
本文介绍了在某微处理器研制中设计的一种地址生成单元的加法电路。为提高地址转换速度,其进位电路中采用了动态门和多米诺逻辑。结果表明,在1.8v、0.18μm工艺下进行电路模拟,进行一次加法进位传递的时间为466ps。
关键词 地址生成单元 并行加法器 kogge&stone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阶段分解策略的月径流模拟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鑫 王双银 +2 位作者 黄毓林 樊镕鑫 马雪燕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10,共5页
中长期径流模拟可为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对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改进的自适应噪声完备集成经验模态分解算法(ICEEMDAN)和奇异谱分析(SSA)的两阶段分解策略,利用鲸鱼算法(WOA)优化的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LSTM),构建... 中长期径流模拟可为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对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改进的自适应噪声完备集成经验模态分解算法(ICEEMDAN)和奇异谱分析(SSA)的两阶段分解策略,利用鲸鱼算法(WOA)优化的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LSTM),构建了月径流模拟模型ICEEMDAN-SSA-WOA-LSTM。将其应用于石头河水库月径流模拟,并与单次分解的ICEEMDAN-WOA-LSTM、SSA-WOA-LSTM和未分解的WOA-LSTM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ICEEMDAN-SSA-WOA-LSTM模型模拟效果最佳,率定期和验证期3项评价指标均优于其他模型,验证期均方根误差为1.278 m^(3)/s、平均绝对误差为0.893 m^(3)/s、纳什效率系数为0.985。两阶段分解策略月径流模拟模型可显著提高月径流模拟精度,可用于全年入库径流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模拟 二次分解 鲸鱼优化算法 长短期记忆网络 石头河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的振冲碎石桩加固地层识别 被引量:2
15
作者 魏永新 赵顾尧 +2 位作者 庹晓军 赵宇飞 刘彪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1-117,共7页
精准掌握软弱地基的地质信息资料是确定振冲碎石桩施工工艺和控制成桩质量的重要依据。现有地质勘探技术确定地层地质信息的方法存在较大的随机性和离散性,不能获取所有加固区域的地质条件。为了克服传统方法存在的缺陷,依托拉哇水电站... 精准掌握软弱地基的地质信息资料是确定振冲碎石桩施工工艺和控制成桩质量的重要依据。现有地质勘探技术确定地层地质信息的方法存在较大的随机性和离散性,不能获取所有加固区域的地质条件。为了克服传统方法存在的缺陷,依托拉哇水电站振冲碎石桩施工过程实时监控系统采集到的大量桩成孔过程中与地层分类属性相关的数据,通过对大数据进行清洗,选取与地层分类属性相关的进尺深度、速度和电流为特征属性,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对软弱地基进行地层识别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K-means算法相比,本文方法对地层分类识别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优越性,可实现对地层地质条件的实时研判。研究成果对后续进行振冲碎石桩施工质量合理评价以及振冲碎石桩桩成过程智能化施工等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冲碎石桩 地层识别 模糊C均值聚类 实时监控系统 施工过程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材雕刻机械臂运动学性能的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尹方辰 史宏伟 +4 位作者 纪清智 陈寅昊 王柴志 黄国钦 崔长彩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4-34,共11页
石材雕刻机械臂在其工作空间内的运动学性能的变化相当复杂,其运动性能的优劣是影响石雕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分析并优化石材雕刻机械臂在其工作空间内的运动性能。基于D-H参数法建立石材雕刻机械臂运动学模型,通过旋量理论中的指数乘... 石材雕刻机械臂在其工作空间内的运动学性能的变化相当复杂,其运动性能的优劣是影响石雕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分析并优化石材雕刻机械臂在其工作空间内的运动性能。基于D-H参数法建立石材雕刻机械臂运动学模型,通过旋量理论中的指数乘积公式计算石材雕刻机械臂正运动学解和逆运动学解;基于雅克比矩阵的条件数,提出可以定量描述石材雕刻机械臂运动性能的指标(灵巧度),并进一步研究灵巧度在关节空间坐标和操作空间坐标下的变化规律;基于Dijkstra优化理论,在石材雕刻机械臂的可达工作区内给出机械臂运动性能最优的工作空间。结果表明:当石材雕刻机械臂在最优工作空间中移动时,其关节角加速度的波动会大幅减小。研究成果可为石材雕刻机械臂加工位置的布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材雕刻机械臂 运动学性能 灵巧度指标 Dijkstra优化理论 优化工作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类算法与碎石桩钻进参数的地层识别
17
作者 李继平 赵宇飞 +1 位作者 刘必旺 王文博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3-169,共7页
在深厚覆盖层地基的振冲碎石桩处理中,有效进行地层辨识对碎石桩成桩中的填料量、控制电流、留振时间、反插深度等施工过程控制参数的确定与实时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采集的振冲碎石桩施工过程实时监测信息,对不同地层的钻进耗... 在深厚覆盖层地基的振冲碎石桩处理中,有效进行地层辨识对碎石桩成桩中的填料量、控制电流、留振时间、反插深度等施工过程控制参数的确定与实时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采集的振冲碎石桩施工过程实时监测信息,对不同地层的钻进耗能进行分析,并引进钻进比功概念,利用不同的聚类算法,在进尺深度、电流与钻进比功3个指标上进行了不同深度地层的聚类分析。研究表明:采用轮廓系数、DB指数和CH指数3种聚类精度指标可对不同聚类算法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经筛选,凝聚层次(AGNES)聚类算法是最适合振冲碎石桩钻进过程中地层辨识的方法。研究成果为振冲碎石桩施工过程中海量数据挖掘分析提供重要参考,为振冲碎石桩施工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冲碎石桩 钻进比功 聚类算法 评估指标 地层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