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幽门螺杆菌脂多糖抗原表位片段的化学合成及抗体亲和力研究
1
作者 赵慧 邹小鹏 +2 位作者 肖蕾 胡静 尹健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5-656,共12页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是引发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胃癌的重要致病菌,目前尚无上市预防或治疗Hp感染的疫苗。本研究通过化学法合成了Hp脂多糖核心寡糖中不同链长的α-1,6-葡聚糖片段(二糖至六糖),使用基于酰基远程...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是引发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胃癌的重要致病菌,目前尚无上市预防或治疗Hp感染的疫苗。本研究通过化学法合成了Hp脂多糖核心寡糖中不同链长的α-1,6-葡聚糖片段(二糖至六糖),使用基于酰基远程参与作用和溶剂效应的协同糖基化策略成功构建了1,2-顺式-糖苷键。糖芯片筛选结果显示,脂多糖免疫兔血清和患者血清中的IgG抗体均能与合成的α-1,6-葡聚糖片段结合;脂多糖免疫兔血清IgG抗体与α-1,6-葡聚三糖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绝大多数Hp感染患者血清IgG抗体能够很好地识别α-1,6-葡聚三糖和五糖,部分患者血清IgG抗体与α-1,6-葡聚二糖具有较强的结合作用。此研究结果表明,α-1,6-葡聚二糖、三糖和五糖可能是Hp脂多糖中的重要糖抗原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脂多糖 α-1 6-葡聚糖 糖芯片 抗体亲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芯片与ELISA在人IgG定量分析中的比较 被引量:5
2
作者 向征 马文丽 +2 位作者 费嘉 郑文岭 周烨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2-316,共5页
建立定量检测人血清IgG(immunoglobulin,IgG)蛋白质芯片,并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的结果进行比较.将纯化的羊抗人IgG 0.5 mg/mL 30%甘油/PBS,点样在经硝酸纤维素修饰的片基上,以人血清白蛋... 建立定量检测人血清IgG(immunoglobulin,IgG)蛋白质芯片,并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的结果进行比较.将纯化的羊抗人IgG 0.5 mg/mL 30%甘油/PBS,点样在经硝酸纤维素修饰的片基上,以人血清白蛋白为阴性对照,用1%BSA封闭,制备定量检测人血清IgG的蛋白质芯片;同时用ELISA检测人血清IgG.SPSS 10.0软件分析蛋白质芯片和ELISA的试验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相关性.结果显示蛋白质芯片和ELISA校准曲线的R2值分别是0.996和0.994.两种方法检测的10例人血清IgG含量,其检测限均在1.56μg/100μL.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f=0.188,P=0.670>0.05,表明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芯片 抗体芯片 免疫球蛋白G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与抗体微阵列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虞伟 孙永康 +1 位作者 顾宁 武建国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91-494,共4页
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的顺利完成及其他相关领域如机械制造、微电子加工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以蛋白质为研究对象的蛋白质组学愈显重要 ,高通量的蛋白质与抗体阵列芯片分析技术正日益为人们关注 .对蛋白质分析策略及以阵列... 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的顺利完成及其他相关领域如机械制造、微电子加工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以蛋白质为研究对象的蛋白质组学愈显重要 ,高通量的蛋白质与抗体阵列芯片分析技术正日益为人们关注 .对蛋白质分析策略及以阵列为基础的蛋白质芯片分析原理、相关的制备方法与检测技术及其在生物学研究、医学与实验诊断应用方面进行了阐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抗体微阵列 生物医学研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新型细胞芯片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秦海明 赵雨杰 +2 位作者 侯伟建 吴广平 刘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09-511,共3页
目的设计一种全新概念的细胞芯片。方法将CD3,CD4,CD8抗体固定于醛基玻片上,形成3×3阵列,从全血中分离出的单个核细胞与之反应,形成选择性细胞群。将细胞芯片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台盼蓝染色,瑞氏染色,CD3Cy5+CD4-FITC+CD8RPE三色荧... 目的设计一种全新概念的细胞芯片。方法将CD3,CD4,CD8抗体固定于醛基玻片上,形成3×3阵列,从全血中分离出的单个核细胞与之反应,形成选择性细胞群。将细胞芯片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台盼蓝染色,瑞氏染色,CD3Cy5+CD4-FITC+CD8RPE三色荧光染色并观察结果。结果电镜照片显示所结合淋巴细胞外形完整,细胞膜表面有呈皱折状突起,还可见散射状的细长毛状突起。台盼蓝染色显示活细胞数>95%;瑞氏染色细胞形态良好,杂交点边缘整齐,背景干净;荧光染色显示特异性良好。结论本实验能根据细胞表面不同的免疫标志进行细胞分群,可为以后制作大规模、高通量的细胞芯片做准备,并提出了全新意义的细胞芯片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芯片 醛基玻片 CD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微阵列检测抗原抗体相互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谢文章 王东 +1 位作者 杜宏武 程京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11-315,共5页
为了制备蛋白质微阵列和研究芯片表面抗原 抗体的相互作用 ,研究了如何在玻片表面固化蛋白质和用荧光染料 (Cy3,Cy5 )对蛋白质进行标记 .结果表明 ,在醛基修饰的玻璃表面 ,通过共价偶联的方法将抗原或抗体固定到芯片表面 ,能使二者保... 为了制备蛋白质微阵列和研究芯片表面抗原 抗体的相互作用 ,研究了如何在玻片表面固化蛋白质和用荧光染料 (Cy3,Cy5 )对蛋白质进行标记 .结果表明 ,在醛基修饰的玻璃表面 ,通过共价偶联的方法将抗原或抗体固定到芯片表面 ,能使二者保持其特异性结合能力 .同时 ,荧光标记后的抗原或抗体仍然具有特异性结合能力 .蛋白质微阵列是通过机械手在玻片表面排阵制作的 .芯片上的荧光信号获取采用了激光共焦荧光扫描系统 .用不同浓度的抗原探针阵列 ,对其相应的抗体靶分子的特异性结合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此外 ,还通过在玻片表面固定兔IgG和固定鼠IgG ,对羊抗兔和羊抗鼠抗体与其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相互作用进行了检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微阵列 检测 抗原-抗体相互作用 固定化 荧光标记 蛋白质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结肠癌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宋玉 刘晓燕 +3 位作者 张萍 吴强 徐振山 宋礼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3-355,359,共4页
目的:制备抗人结肠癌相关抗原的单克隆抗体4D10,运用组织芯片技术研究其与人结肠癌组织反应的情况。方法:用人结肠癌细胞株LOVO免疫小鼠,用间接细胞ELISA和免疫组化的方法筛选抗结肠癌相关抗原的单抗。结果:获得一株能够稳定分泌抗人结... 目的:制备抗人结肠癌相关抗原的单克隆抗体4D10,运用组织芯片技术研究其与人结肠癌组织反应的情况。方法:用人结肠癌细胞株LOVO免疫小鼠,用间接细胞ELISA和免疫组化的方法筛选抗结肠癌相关抗原的单抗。结果:获得一株能够稳定分泌抗人结肠癌相关抗原的杂交瘤细胞株。4D10能够与不同分期的结肠癌组织切片反应,且与正常组织和其他癌组织几乎不反应。结论:4D10对结肠癌的病理分期及预后结果都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结肠癌 组织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膜表面标志CD系列抗体蛋白芯片制备及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燕 刘昕 +2 位作者 缪金明 申大忠 杨梦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 本研究利用抗原抗体免疫反应的原理 ,研制一种可同时快速检测多种蛋白的蛋白芯片 ,用于细胞膜表面抗原的检测。方法 将抗细胞表面标志CD抗原的CD系列抗体蛋白固定在醛基玻片上形成微阵列 ,从样品细胞中抽提膜蛋白抗原并用FSE标... 目的 本研究利用抗原抗体免疫反应的原理 ,研制一种可同时快速检测多种蛋白的蛋白芯片 ,用于细胞膜表面抗原的检测。方法 将抗细胞表面标志CD抗原的CD系列抗体蛋白固定在醛基玻片上形成微阵列 ,从样品细胞中抽提膜蛋白抗原并用FSE标记 ,然后与固定在芯片上的CD抗体阵列反应 ,扫描仪检测反应结果。结果 本研究选用HL 60 ,K562 ,NB4,Jurkat细胞株为代表 ,测定到细胞膜表面蛋白质CD抗原HL 60、K562、NB4、Jurkat细胞CD1 3均为阳性 ,HL 60、NB4、Jurkat细胞CD4阳性 ,NB4细胞CD3 8阳性 ,K562细胞CD7阳性。所得结果与免疫印迹及免疫组织化学验证等方法一致。结论 HL 60 ,K562 ,NB4,Jurkat细胞膜表面蛋白质CD抗原有差异。蛋白芯片方法具有的高信息通量、低成本、制备、测定快速简单的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抗体 膜蛋白 蛋白芯片 细胞膜表面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表达谱芯片在免疫高敏相关基因筛选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海 郑军华 +1 位作者 闵志廉 朱有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5-79,共5页
目的:探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在高通量筛查肾移植免疫高敏相关基因群中的应用价值,初步筛选肾移植免疫高敏的相关基因。方法:应用含有4 096条人类基因的cDNA表达谱芯片,对免疫高敏即群体反应性抗体(PRA)≥50%的尿毒症患者和PRA阴性的尿... 目的:探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在高通量筛查肾移植免疫高敏相关基因群中的应用价值,初步筛选肾移植免疫高敏的相关基因。方法:应用含有4 096条人类基因的cDNA表达谱芯片,对免疫高敏即群体反应性抗体(PRA)≥50%的尿毒症患者和PRA阴性的尿毒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结果:免疫高敏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有17个,其中下调基因9个,上调基因8个。其中部分基因可能与免疫高敏的发生有关。结论:免疫高敏的发生机制涉及多个基因,应用基因芯片技术能够有效筛选出免疫高敏的相关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反应性抗体 肾移植 基因芯片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基芯片表面化学性质对蛋白质固定化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周稳稳 廉洁 +2 位作者 胡科家 高云华 徐百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821-2827,共7页
制备蛋白质芯片的关键在于将蛋白质固定到芯片表面并保持其生物学活性.本实验中,我们分别采用物理吸附、直接化学固定、加入间隔臂化学固定和生物亲和作用固定的方法将癌胚抗原(CEA)抗体固定到硅基芯片的二氧化硅表面.基于抗原-抗体的... 制备蛋白质芯片的关键在于将蛋白质固定到芯片表面并保持其生物学活性.本实验中,我们分别采用物理吸附、直接化学固定、加入间隔臂化学固定和生物亲和作用固定的方法将癌胚抗原(CEA)抗体固定到硅基芯片的二氧化硅表面.基于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评价各种方法固定抗体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修饰有氨基的表面采用戊二醛作为偶联试剂固定CEA抗体具有最高的偶联效率,引入多聚赖氨酸(poly-L-lysine)作为间隔臂可以显著增强固定效果,并可进一步降低非特异性吸附.而利用生物亲和作用固定CEA抗体也可获得较好的固定效果,但是非特异性吸附较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芯片 抗体固定 夹心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 氨基表面 戊二醛 多聚赖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脂糖自组装膜基底型免疫芯片载体制备及抗体固定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莉萍 马生龙 +2 位作者 李云霞 聂莹莹 韩根亮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72-876,共5页
目的:建立具有三维水凝胶结构的琼脂糖自组装膜载体的制备方法,提高免疫芯片对抗体的固定效率。方法:以玻片为载体,采用琼脂糖、高碘酸钠对玻片表面进行修饰,制备琼脂糖自组装膜载体。利用SEM、AFM和FTIR对载体进行表征,获得最佳制备条... 目的:建立具有三维水凝胶结构的琼脂糖自组装膜载体的制备方法,提高免疫芯片对抗体的固定效率。方法:以玻片为载体,采用琼脂糖、高碘酸钠对玻片表面进行修饰,制备琼脂糖自组装膜载体。利用SEM、AFM和FTIR对载体进行表征,获得最佳制备条件。利用荧光显微成像及Image J软件,研究该载体对2种不同种属来源抗体的固定效率,比较琼脂糖自组装膜载体和普通醛基修饰载体对抗体的固定效果。结果:制备的琼脂糖自组装膜载体表面均匀、致密,这种结构比表面积大、抗体固定效率高。制备载体的最佳琼脂糖浓度为1.0%,其固定抗体的最佳浓度为0.3~0.4 mg/ml,琼脂糖自组装膜载体的荧光强度是普通醛基载体的3.94倍。结论:琼脂糖自组装膜是一种理想的固定抗体分子的表面修饰方法,有望用于免疫芯片载体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脂糖自组装膜载体 免疫芯片 抗体固定 荧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Ⅰ号方对阿尔兹海默病的多靶位治疗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梁良 刘羽 +6 位作者 曹子青 杨亚军 朱华 黄澜 盛树力 秦川 邓巍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26-29,共4页
目的应用高通量抗体芯片技术(KinexTM Antibody Microarray)来研究中药I号方(PN-1)对阿尔兹海默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阿尔兹海默病模型小鼠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只,每天给予双蒸水灌胃,给药组8只每天给予中药提取物灌胃,给药3个月后,利... 目的应用高通量抗体芯片技术(KinexTM Antibody Microarray)来研究中药I号方(PN-1)对阿尔兹海默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阿尔兹海默病模型小鼠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只,每天给予双蒸水灌胃,给药组8只每天给予中药提取物灌胃,给药3个月后,利用KinexTMAntibody Microarray筛选出两组的差异表达蛋白,然后用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IPA)及查阅文献找到其中与阿尔兹海默病相关的蛋白分子。结果给予中药I号方(PN-1)的阿尔兹海默病小鼠与空白对照小鼠比较,差异表达蛋白其中与阿尔兹海默病相关,且存在变化的为:p-tau(T522)、COX2,caspase6和caspase9下降;bcl-xl和CaMK4升高。结论中药Ⅰ号方(PN-1)能从抗tau蛋白高磷酸化、抗炎、抑制凋亡和提高记忆力等多靶位改善阿尔兹海默病模型小鼠的病理生理表现,可能成为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兹海默病模型小鼠 中药Ⅰ号方 多靶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抗氨基甲酰化蛋白自身抗体定量检测微阵列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姚晓阳 薛苗 +3 位作者 桂铁军 马晨芸 蒋秀娣 颜宏利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24-930,共7页
目的基于微阵列蛋白芯片技术自建检测抗氨基甲酰化蛋白(Car P)抗体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该方法的检测性能进行评价,并探讨该指标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初步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建抗Car P抗体定量检测方法,评价该方法的精密度... 目的基于微阵列蛋白芯片技术自建检测抗氨基甲酰化蛋白(Car P)抗体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该方法的检测性能进行评价,并探讨该指标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初步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建抗Car P抗体定量检测方法,评价该方法的精密度、最低检测限、线性范围、特异性等。以120例健康对照人群血清抗Car P抗体水平的第95分位为临界值,分析RA组、非RA组抗Car P抗体水平及阳性率;分析RA组抗Car P抗体与疾病活动性指标间的关联性。结果该方法检测高值和低值样本的精密度均<15%;线性范围可达(3. 31~1448. 18) AU/m L,抗Car P抗体与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几乎不存在交叉反应。与健康对照组相比,RA组、抗CCP抗体阳性RA组和关节痛组患者抗Car P抗体水平显著升高,未分化结缔组织病组也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抗Car P抗体5%阳性率相比,RA患者的阳性率达28. 21%,抗CCP抗体阳性RA组阳性率达32. 2%;关节痛组阳性率为38. 89%,均显著升高;其余疾病组间则无统计学差异。RA患者抗Car P抗体水平与类风湿因子(RF)水平和血沉(ESR)均呈弱相关,与CRP和Ig G水平均呈中等相关。结论建立的定量检测抗Car P抗体的蛋白芯片化学发光法具有良好的检测精密度和较宽的线性范围,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抗Car P抗体检测对RA诊断和疾病的活动性评价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氨基甲酰化蛋白抗体 类风湿性关节炎 微阵列蛋白芯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细胞芯片捕获人正常胃细胞系、胃癌细胞系细胞并检测其细胞表面CD表型的差异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静红 何群 +5 位作者 徐晓雪 王天骄 潘忠诚 钟连声 张玉魁 赵雨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01-504,514,共5页
目的构建一种细胞芯片,根据芯片表面固定的CD抗体与细胞膜表面CD抗原免疫结合原理捕获细胞,检测人正常胃黏膜细胞系GES-1、胃腺癌细胞系7901细胞表面CD抗原表达的差异。方法将64种CD抗体蛋白固定在化学修饰醛基玻片上制成抗体阵列,将GE... 目的构建一种细胞芯片,根据芯片表面固定的CD抗体与细胞膜表面CD抗原免疫结合原理捕获细胞,检测人正常胃黏膜细胞系GES-1、胃腺癌细胞系7901细胞表面CD抗原表达的差异。方法将64种CD抗体蛋白固定在化学修饰醛基玻片上制成抗体阵列,将GES-1、7901细胞用胶原酶消化制成单个细胞悬液,用吖啶橙荧光标记后与芯片进行孵育,洗去芯片上游离的细胞,激光扫描仪检测芯片上CD抗体各点捕获到细胞的荧光信号,以此判定GES-1、7901细胞膜表面CD表型情况。结果发现CD9、CD13、CD29、CD44、CD49e、CD55、CD71、CD95抗体点均捕获到GES-1、7901细胞;CD15、CD24抗体点仅捕获到GES-1细胞;CD77、CD133、CD103、CD64抗体点仅捕获到7901细胞。结论 CD15和CD24可能是人正常胃黏膜细胞系GES-1细胞的表面标志物,CD77、CD133、CD103、CD64可能是人胃癌细胞系7901细胞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芯片 CD抗体 GES-1细胞 790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芯片技术在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冬梅 赵雨杰 +2 位作者 侯伟健 吴广平 杨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25-727,共3页
目的:通过构建一种新型的细胞芯片,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进行免疫分型,从而快速诊断白血病的类型。方法:将单克隆抗体点在醛基玻片上,细胞悬液滴于芯片,那些有相应CD抗原的细胞只能与相应的单克隆抗体的点结合,经荧光染色、扫描,还... 目的:通过构建一种新型的细胞芯片,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进行免疫分型,从而快速诊断白血病的类型。方法:将单克隆抗体点在醛基玻片上,细胞悬液滴于芯片,那些有相应CD抗原的细胞只能与相应的单克隆抗体的点结合,经荧光染色、扫描,还可进行Wright′s染色。结果:25例AML的患者在芯片上均表达髓系的抗原:CD13,CD15,CD33;M4,M5表达CD14,M3不表达HLA-DR。5例ALL患者中2例表达B-ALL:CD10,CD19;3例T-ALL表达:CD5,CD7。结论:通过对细胞芯片的扫描实现了高通量的分析,其结果也可以通过普通显微镜观察。细胞芯片是一种快速、简便、低成本的技术,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芯片 单克隆抗体 免疫分型 急性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病/证模型大鼠血清细胞因子表达谱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丁子桐 熊海霞 +5 位作者 高琴琴 靖卫霞 袁芳 侯秀娟 朱跃兰 孙文燕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8-33,共6页
目的研究胶原诱导性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和湿热痹病/证模型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方法采用牛Ⅱ型胶原与弗氏完全佐剂复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模型,在此基础上复加寒湿、湿热刺激建立寒湿痹及湿热痹病证结合模型,... 目的研究胶原诱导性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和湿热痹病/证模型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方法采用牛Ⅱ型胶原与弗氏完全佐剂复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模型,在此基础上复加寒湿、湿热刺激建立寒湿痹及湿热痹病证结合模型,用微阵列抗体芯片检测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RA组activin A、CNTF、IFN-γ、TNF-α上调,MIP-3α、MMP-8下调;寒湿痹组CINC-2α、GM-CSF、IFN-γ上调,MIP-3α下调;湿热痹组ICAM-1上调,IFN-γ、MIP-3α、RAGE下调。与RA组比较,寒湿痹组β-NGF、CINC-2α、MMP-8、PDGF-AA上调,activin、TNF-α下调;湿热痹组MMP-8上调,activin、CNTF、IFN-γ、IL-1α、IL-6、MIP-3α、RAGE、TNF-α下调。寒湿痹组较与RA热痹湿热痹组比较,CINC-2α、IFN-γ、IL-1α、MIP-3α、PDGF-AA、RAGE均上调。与正常组比较,RA组及寒湿痹组IFN-γ/IL-4比值升高,湿热痹组比值明显降低;与RA组比较,寒湿痹组比值升高,湿热痹组比值明显下降。结论病/证因素对大鼠血清细胞因子表达谱有明显影响,且各模型间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寒湿痹 湿热痹 微阵列抗体芯片 细胞因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免疫组化法验证细胞芯片的特异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胥威 赵雨杰 +4 位作者 卢永平 宋瑾 陈亚男 李春丽 徐晓雪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1-493,共3页
目的研究适用于芯片捕获细胞的最佳免疫组化方法,并用其验证细胞芯片的特异性。方法CD7、CD13、CD19抗体固定于醛基玻片上,形成3×3阵列的芯片,从外周血中分离全白细胞,芯片上孵育后,细胞芯片捕获的细胞固定,S-P法进行免疫组化及苏... 目的研究适用于芯片捕获细胞的最佳免疫组化方法,并用其验证细胞芯片的特异性。方法CD7、CD13、CD19抗体固定于醛基玻片上,形成3×3阵列的芯片,从外周血中分离全白细胞,芯片上孵育后,细胞芯片捕获的细胞固定,S-P法进行免疫组化及苏木素复染,显微镜下观察和计数。结果乙醇∶甲醛∶水(AF液)固定胞内外抗原染色阳性率、阳性程度高,阳性细胞形态较好;芯片上免疫组化所用抗体最佳浓度为1μg/ml,最佳孵育条件为室温,1h;芯片上阳性细胞胞浆或胞膜有棕色颗粒,阴性抗体点细胞无此表现;细胞芯片的特异性结合阳性率在96.7%以上,非特异性结合阳性率在0.8%以下。结论本实验方法能将细胞芯片捕获细胞的胞内及胞浆抗原直观稳定表达出来,设计出了细胞芯片上免疫组化方法,同时验证了细胞芯片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芯片 免疫组化 CD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免疫层析技术在临床乳腺癌Her-2蛋白定量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洁莹 岳洋 +1 位作者 邓桥生 糜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7-473,共7页
建立一种靶点蛋白质快速定量检测方法。在原有侧向流动免疫层析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层析材料和纳米微球的均一性、改进检测区的检测方法,经逐点扫描技术,建立标准浓度曲线,以达到对临床靶点蛋白质的定量检测。以乳腺癌组织中的Her2表... 建立一种靶点蛋白质快速定量检测方法。在原有侧向流动免疫层析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层析材料和纳米微球的均一性、改进检测区的检测方法,经逐点扫描技术,建立标准浓度曲线,以达到对临床靶点蛋白质的定量检测。以乳腺癌组织中的Her2表达为例,通过对已知浓度样品的检测,验证本技术方法的准确度大于96%。另外,以蛋白质免疫印迹作为组织中特定蛋白质检测金标准,分析临床肿瘤组织中Her2蛋白的含量,其准确率也达到95.5%,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准确率仅为69.58%。新型免疫层析法检测结果与靶向治疗患者的愈后密切相关(P<0.01)。改进后的新型免疫层析方法能够准确地对临床靶点蛋白质进行定量检测,而且结合侧向流动技术的简单、快速和易用性,这种新型检测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组织标本、血液标本和体液标本中靶点蛋白质的临场定量检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免疫组化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层析 靶点蛋白质定量检测 微阵列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抗体微阵列的食源性病原体综合检测平台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荣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489-493,共5页
针对超低浓度食源性病原体样本检测的需要,将表面沉积铁氰酸镍薄膜的微叉指电极与生物活化的微珠相结合,设计并实现了通过测定电化学阻抗变化的抗体微阵列食源性病原体综合检测平台样件。提出了电化学阻抗等效电路,并通过电路模型分析表... 针对超低浓度食源性病原体样本检测的需要,将表面沉积铁氰酸镍薄膜的微叉指电极与生物活化的微珠相结合,设计并实现了通过测定电化学阻抗变化的抗体微阵列食源性病原体综合检测平台样件。提出了电化学阻抗等效电路,并通过电路模型分析表明,生物活化的微珠、微叉指电极之间的电容、溶液的电阻均对电化学阻抗传感单元的输出特性有显著影响。以不同浓度的病原体为样本,完成了Escherichia coli O157∶H7为目标病原体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微抗体阵列的检出极限低至1.0pg/mL,可满足超低浓度食源性病原体的检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病原体 抗体微阵列 超低浓度 电化学阻抗 生物活化微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体芯片应用于真菌毒素多重检测的综合性实验设计
19
作者 章先 王继璇 +2 位作者 丁伟勇 鲍建芳 李肖梁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17,共7页
为践行科教协同育人理念,在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环节,该文设计了抗体芯片应用于真菌毒素多重检测的综合性实验。基于竞争反应模式,通过设计抗体芯片布局和配套装置,同时制备真菌毒素完全抗原辣根过氧化物酶标物,经优化相关反应条... 为践行科教协同育人理念,在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环节,该文设计了抗体芯片应用于真菌毒素多重检测的综合性实验。基于竞争反应模式,通过设计抗体芯片布局和配套装置,同时制备真菌毒素完全抗原辣根过氧化物酶标物,经优化相关反应条件,最终建立了可实现真菌毒素多重检测的抗体芯片技术。结果显示,该方法可实现对4种真菌毒素的同时定量检测,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此综合性实验将病原微生物中真菌毒素的防控需求与免疫检测技术研究热点相结合,可在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理解和掌握的同时,提升学习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与传统验证性实验相比,融入科研成果的综合性实验的开展,将巩固学生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和激发其创新思维和科研热情,助力综合素质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芯片 真菌毒素 多重检测 综合实验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血管钙化大鼠血清炎症因子抗体芯片检测及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康婷 陈波 欧三桃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15,共7页
目的应用抗体芯片技术检测慢性肾脏病(chronic renal disease,CKD)血管钙化大鼠模型血清中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并探讨炎症与血管钙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30只SD雄性大鼠分成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5只。模型组大鼠联合腺嘌呤灌胃和阿霉素尾... 目的应用抗体芯片技术检测慢性肾脏病(chronic renal disease,CKD)血管钙化大鼠模型血清中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并探讨炎症与血管钙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30只SD雄性大鼠分成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5只。模型组大鼠联合腺嘌呤灌胃和阿霉素尾静脉注射建立大鼠慢性肾脏病血管钙化模型;对照组大鼠给予相应的生理盐水处理。给药28 d后取材检测肾功能、电解质等生化指标,天狼猩红染色法检测肾纤维化病变,HE染色检测血管病理改变,von Kossa染色法检测血管钙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平滑肌肌动蛋白α(α-SMA)及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表达。细胞因子抗体芯片检测两组大鼠血清中27种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肌酐、尿素氮及钙磷水平升高;天狼猩红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肾有明显的纤维化病变; HE染色显示主动脉中膜有弹性纤维断裂; von Kossa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主动脉中膜层有大量黑色颗粒沉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模型组较对照组α-SMA表达减少而Runx2表达增多。抗体芯片结果显示模型组CINC、GM-CSF、IFN-γ、IL-1α、IL-6、MCP-1、ICAM-1、TIMP-1、L-selectin、IL-2及IL-10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IL-4、IL-13、fractaikine、IL-1β、TNF-α较对照组降低。结论慢性肾脏病血管钙化大鼠发生了明显的炎症反应失衡,其中致炎因子占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血管钙化 细胞因子抗体芯片 炎症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