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产量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量:47
1
作者 周淼平 任丽娟 +3 位作者 张旭 余桂红 马鸿翔 陆维忠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40,共6页
为寻找更多与小麦产量性状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利用江苏地方品种望水白与墨西哥小麦品种Alondra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104个家系),在3个试验环境下进行了单株有效穗数、主穗粒数、单穗粒数和千粒重4个性状的QTL分析,结... 为寻找更多与小麦产量性状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利用江苏地方品种望水白与墨西哥小麦品种Alondra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104个家系),在3个试验环境下进行了单株有效穗数、主穗粒数、单穗粒数和千粒重4个性状的QTL分析,结果在5A染色体上检测到与单株有效穗数相关、可以解释10.3%~18.8%表型变异的QTL1个;检测到与主穗粒数相关的QTL8个,分别位于染色体1B、1D、3B、4A、5D、6B上和连锁群4上(未知具体染色体归属),单个QTL可以解释9.9%~19.9%的表型变异;检测到与单穗粒数相关的QTL11个,分别位于染色体1B、1D、2A、2B、3B、4A、5D、6B和7A上,单个QTL可解释7.5%~43.4%的表型变异;检测到与千粒重相关的QTL5个,分别位于2A、2B、3B、4D和7A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9.6%~25.7%的表型变异。获得的QTL可以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产量性状 单株有效穗数 单穗粒数 千粒重 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植株含氮量与穗粒重的关系 被引量:19
2
作者 赵全志 丁艳锋 +1 位作者 黄丕生 凌启鸿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3-18,共6页
采用田间和水培试验的方法,对水稻生育中后期不同器官的含氮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植株根、茎鞘、叶各器官的含氮量与后期穗粒重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抽穗前10 d 顶四鞘及抽穗期各叶位叶片含氮量与每穗实粒数、结实率之间, 穗后... 采用田间和水培试验的方法,对水稻生育中后期不同器官的含氮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植株根、茎鞘、叶各器官的含氮量与后期穗粒重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抽穗前10 d 顶四鞘及抽穗期各叶位叶片含氮量与每穗实粒数、结实率之间, 穗后19 d 顶二、顶三鞘的含氮量与千粒重、单株产量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顶二鞘的含氮量可作为后期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的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含氮量 穗粒重 植株器官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水次数对冬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2
3
作者 任三学 赵花荣 +1 位作者 姜朝阳 谭凯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10期169-174,共6页
冬小麦全生育期设计人工灌溉1~6次水的6种处理和对照(不灌水)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有效穗数和株高与灌水次数成正相关,而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以灌4水处理最多(大),凸显出穗大粒多的产量优势;处理间产量呈“s”型曲线变... 冬小麦全生育期设计人工灌溉1~6次水的6种处理和对照(不灌水)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有效穗数和株高与灌水次数成正相关,而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以灌4水处理最多(大),凸显出穗大粒多的产量优势;处理间产量呈“s”型曲线变化,灌水效率、水分利用效率呈抛物线型变化。分析不同灌水次数冬小麦的灌水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认为,华北平原冬小麦全生育期合理调配灌水期,推行3~4水的灌溉制度,亦即在自然降水偏多年份灌3水,正常偏少年份灌4水,就可实现高产高效的生产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灌溉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穗数和穗粒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玉米施氮量-光合产物-产量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曾勰婷 彭正萍 彭云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8-104,共7页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最终产量与吐丝期穗的发育密切相关,而玉米穗发育受到土壤水分、氮素和其他养分营养调控。但是,不同施氮水平下,玉米幼穗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如何变化,怎样影响产量及其构成因子,至今还缺乏综合分析。该研究通过2 ...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最终产量与吐丝期穗的发育密切相关,而玉米穗发育受到土壤水分、氮素和其他养分营养调控。但是,不同施氮水平下,玉米幼穗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如何变化,怎样影响产量及其构成因子,至今还缺乏综合分析。该研究通过2 a的田间试验,比较了3个施氮处理下(0,150和300 kg/hm2,以N计),玉米吐丝期幼穗中葡萄糖、果糖、蔗糖和淀粉含量的差异,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综合分析它们与2个重要的产量构成因子穗粒数和穗粒质量,以及最终产量的关系。结果发现,施氮显著增加了籽粒产量、穗粒数和百粒质量。在吐丝期,氮肥施用提高了幼穗干质量和穗轴上的小花原基数。同时,玉米幼穗中的葡萄糖和果糖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而蔗糖和淀粉含量随施氮量增加呈下降趋势。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显示,在不同氮水平处理下,穗粒数和百粒质量能够解释产量变异的91%,其中,穗粒数对最终产量的影响较大,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66,而百粒质量对产量的路径系数只有0.34。同时,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显著影响穗粒数和百粒质量,分别解释二者变异的82%和59%。其中,单糖(葡萄糖和果糖之和)对二者的影响大致相同,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47和0.52;而淀粉主要影响了穗粒数,路径系数为-0.51;相对而言,对百粒质量的影响较小,路径系数为-0.31。蔗糖含量对穗粒数和百粒质量都没有显著影响。综上,玉米吐丝期幼穗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受到土壤氮素有效性的影响,并对玉米最终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该研究对揭示玉米产量形成对施氮的响应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蔗糖 淀粉 可溶性蛋白 穗粒数 百粒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沿淮和淮北地区小麦穗粒重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青 赵莉 +3 位作者 何贤芳 朱昭进 汪建来 姚大年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0-325,共6页
为给重穗型小麦新品种选育及高产育种提供参考依据,以24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穗粒重与产量、产量三要素及其他18个性状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间穗粒重、收获指数、产量及产量三要素存在着极显著差异;穗粒重与产量呈... 为给重穗型小麦新品种选育及高产育种提供参考依据,以24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穗粒重与产量、产量三要素及其他18个性状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间穗粒重、收获指数、产量及产量三要素存在着极显著差异;穗粒重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收获指数、单茎生物产量、单茎草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倒三叶的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与穗数、籽粒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根据穗粒重把小麦品种划分为三大类:重穗型,穗粒重≥1.8g;中穗型,穗粒重为1.4~1.8g;轻穗型,穗粒重≤1.4g。沿淮和淮北地区可通过着重提高穗粒数、同步提高单茎生物产量与收获指数的途径提高穗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粒重 穗数 穗粒数 千粒重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不同品种旗叶汁液组分与产量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万克江 薛绪掌 +1 位作者 王志敏 高志远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3-56,共4页
为了给小麦的生产和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在大田条件下,对11个小麦品种旗叶汁液可溶性物质含量、pH值、K+含量和产量结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小麦旗叶可溶性物质含量、pH值、K+含量、产量结构间相关显著,其中可溶性物质含量与穗粒... 为了给小麦的生产和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在大田条件下,对11个小麦品种旗叶汁液可溶性物质含量、pH值、K+含量和产量结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小麦旗叶可溶性物质含量、pH值、K+含量、产量结构间相关显著,其中可溶性物质含量与穗粒数达极显著负相关,与穗粒重达显著负相关,与千粒重的正相关不显著;pH值与穗粒数达极显著负相关,与千粒重达显著正相关,与穗粒重达显著负相关;K+含量与穗粒数和穗粒重达极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的负相关不显著。在可溶性物质含量、pH值、K+含量三者之间也存在显著相关,其中,可溶性物质含量和K+含量、pH值和K+含量都达极显著负相关,而可溶性物质含量和pH值之间达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旗叶 可溶性物质含量 PH值 K^+含量 穗粒数 千粒重 穗粒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NWFE-KFCM算法在旋转机械故障辨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赵荣珍 孙业北 邓林峰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20-828,共9页
为提高故障辨识准确率,提出一种专用于故障数据集自适应确定聚类类别数目的非参数加权特征提取(NWFE)和模糊核C-均值(KFCM)相结合的算法。以一个双跨度转子实验台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在将核函数与模糊C-均值方法相结合的基础上,采用NWFE... 为提高故障辨识准确率,提出一种专用于故障数据集自适应确定聚类类别数目的非参数加权特征提取(NWFE)和模糊核C-均值(KFCM)相结合的算法。以一个双跨度转子实验台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在将核函数与模糊C-均值方法相结合的基础上,采用NWFE算法中加权聚类中心的计算实现了为每个样本分配不同的权值,并引入聚类评价指标PBMF自适应地确定出最佳聚类数目。用Iris经典数据集对算法进行验证表明,所提算法能够克服传统算法中存在的同等对待不同样本特征和完全靠先验知识确定聚类数目的弊端。将该算法应用到转子实验台模拟故障的特征数据集中,进一步表明了其在转子故障数据集聚类分析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参数特征加权 模糊核聚类 自适应聚类数 旋转机械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纸袋对小麦杂交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
8
作者 孙正娟 刘建军 +7 位作者 曹新有 李豪圣 刘爱峰 程敦公 王灿国 宫文萍 韩冉 刘成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第3期33-35,共3页
为解决小麦杂交穗籽粒瘪小问题,将66个小麦杂交组合剪颖后分别套牛皮纸袋和白色硫酸纸袋,比较两种纸袋对杂交穗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套两种纸袋的杂交穗穗粒数无显著差异;而套牛皮纸袋的杂交穗种子千粒重极显著高于套白色硫... 为解决小麦杂交穗籽粒瘪小问题,将66个小麦杂交组合剪颖后分别套牛皮纸袋和白色硫酸纸袋,比较两种纸袋对杂交穗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套两种纸袋的杂交穗穗粒数无显著差异;而套牛皮纸袋的杂交穗种子千粒重极显著高于套白色硫酸纸袋,66个组合平均提高33.00%。说明用牛皮纸袋替代传统的硫酸纸袋,可显著提高小麦杂交穗种子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杂交纸袋 杂交穗 穗粒数 千粒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穗粒数及千粒重主效QTL共定位区QC-7AL的精细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孙宇慧 刘天相 +4 位作者 石善党 丁梦云 高欣 王中华 李春莲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88-1292,共5页
为了研究小麦7AL染色体上与穗粒数及千粒重相关的基因位点及其遗传效应,对小麦穗粒数及千粒重主效QTL共定位区QC-7AL进行了精细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QC-7AL主要位于小麦7AL染色体的IWA7406~IWA5913标记区间,长度为3.1cM,对应... 为了研究小麦7AL染色体上与穗粒数及千粒重相关的基因位点及其遗传效应,对小麦穗粒数及千粒重主效QTL共定位区QC-7AL进行了精细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QC-7AL主要位于小麦7AL染色体的IWA7406~IWA5913标记区间,长度为3.1cM,对应的物理距离约为5.63 Mb,其中包含了473个SNP标记和81个基因。QC-7AL对穗粒数和千粒重具有明显相反的遗传效应,其遗传效应分别为9.3%~14.3%和8.7%~13.7%。QC-7AL与QC-4BS位点对小麦穗粒数具有明显的互作效应,且QC-7AL位点对穗粒数的遗传效应略大于QC-4BS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粒数 千粒重 精细定位 互作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地区旱地小麦品种产量稳定性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余淑君 李惠兰 胡群英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0年第1期33-38,共6页
用回归系数(b)估测各品种年度间产量的稳定性,用决定系数(r^2)值测b值的可靠性,并通过对年度间产量构成三因子稳定性分析,得出:参试13个品种、品系的稳定性是以其产量构成三因子的合理组合为基础的。采用多元标准回归系数及偏相关... 用回归系数(b)估测各品种年度间产量的稳定性,用决定系数(r^2)值测b值的可靠性,并通过对年度间产量构成三因子稳定性分析,得出:参试13个品种、品系的稳定性是以其产量构成三因子的合理组合为基础的。采用多元标准回归系数及偏相关系数分析三因子与产量形成的关系及三因子间的关系,得出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应着重在足够穗数的基础上协调穗数与粒数的关系;在生产力水平较高的条件下着重在一定穗数的基础上协调粒数与粒重的关系。滇中地区旱地小麦稳产高产品种的选育,应在多穗基础上,寻求粒重与粒数的平衡,两者不可偏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产量稳定性 穗数 穗粒数 粒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函数的二阶盲辨识的单通道信号盲分离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邦 肖涵 易灿灿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43-1049,共7页
调整权值的二阶盲辨识(WASOBI)算法已应用于故障诊断领域,但尚不能在欠定状态下对复合故障进行诊断。将该算法与核函数相结合实现了欠定盲源分离,并将其应用到复合故障诊断中。首先运用核函数将单通道信号构造为多维信号,并利用K-SVD源... 调整权值的二阶盲辨识(WASOBI)算法已应用于故障诊断领域,但尚不能在欠定状态下对复合故障进行诊断。将该算法与核函数相结合实现了欠定盲源分离,并将其应用到复合故障诊断中。首先运用核函数将单通道信号构造为多维信号,并利用K-SVD源数估计方法估计出源信号个数,然后根据估计的结果重构出正定的观测信号矩阵,解决欠定问题,最后采用调整权值的二阶盲辨识算法将各故障源信号分离出来。仿真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解决欠定盲源分离问题,并使轴承各故障源信号分离,实现复合故障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定状态 调整权值的二阶盲辨识 核函数 源数估计 复合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济南市交通事故成因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冯海霞 宁二伟 +1 位作者 王琦 李健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4-131,共8页
为了降低交通事故,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和人身安全,对交通事故多发区域进行鉴别并对事故成因进行分析是减少事故的关键。以济南市为研究区,以2018年济南市的交通事故数据为基础,采用核密度分析、事故当量结合缓冲区分析、地理加权回归分... 为了降低交通事故,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和人身安全,对交通事故多发区域进行鉴别并对事故成因进行分析是减少事故的关键。以济南市为研究区,以2018年济南市的交通事故数据为基础,采用核密度分析、事故当量结合缓冲区分析、地理加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济南市交通事故的空间特性、成因等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事故发生地点具有明显的聚集性,鉴别出了济南市6个事故多发区域,无道路物理隔离和无路侧防护设施是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车辆数、公路通车里程、GDP、人口等均对区域交通事故数有较大影响,且均与交通事故数呈正相关的关系,其中车辆数的影响最大;构建的基于车辆数和公路通车里程的GWR模型的相关性回归系数高达0.75,可根据模型对各区县的事故多发区域进行及时预警和完善相应的交通设施。研究结果对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以及道路交通安全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交通事故 核密度分析 缓冲区分析 当量事故数法 地理加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