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nsesterification of canola oil over Li/Ca-La mixed oxide catalyst:Kinetics and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investigations
1
作者 Hesam Maleki Mohammad Kazemeini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2-448,共7页
In this research,a solid 1%Li/Ca-La mixed oxide catalyst was prepared using co-precipitation method followed by wet impregnation.The prepared catalyst was used in the transesterification reaction of canola oil and met... In this research,a solid 1%Li/Ca-La mixed oxide catalyst was prepared using co-precipitation method followed by wet impregnation.The prepared catalyst was used in the transesterification reaction of canola oil and methanol for biodiesel synthesis.The effects of calcination and reaction temperatures were investigated on the activity of the catalyst.In addition,rate of the reaction was studied through a kinetic model for which parameters were determined.Surface properties and structure of the catalyst were characterized through the powder X-ray diffraction(XRD),thermogravimetry/derivative thermogravimetry(TG/DTG),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alysis.All these emphasized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atalyst corresponded to the generation of the active sites and their thermal acti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共炼 基团相对含量 固体残渣 干基无灰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焙烧温度对Pd/LDH催化剂上CH_(4)-CO_(2)两步梯阶转化合成乙酸的影响
2
作者 王小双 吴怡枭 +3 位作者 王菲 张凯玮 刘勇军 黄伟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3-132,共10页
CH_(4)和CO_(2)直接转化为乙酸是一种100%原子经济性的反应,但其反应条件较苛刻。水滑石(LDH)因具有比表面积大、活性组分分散性好和酸碱性可调等优点,在CH_(4)-CO_(2)催化转化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以n(Mg)/n(Al)为5的MgAl-LDH为载... CH_(4)和CO_(2)直接转化为乙酸是一种100%原子经济性的反应,但其反应条件较苛刻。水滑石(LDH)因具有比表面积大、活性组分分散性好和酸碱性可调等优点,在CH_(4)-CO_(2)催化转化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以n(Mg)/n(Al)为5的MgAl-LDH为载体,采用离子交换法负载质量分数为5%的钯(Pd)作为活性组分,将所得前驱体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焙烧制得了一系列Pd/LDH-X催化剂(X代表焙烧温度)。采用XRD、FT-IR和SEM等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催化剂在CH_(4)-CO_(2)两步梯阶转化合成乙酸过程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本研究设定的CH_(4)-CO_(2)两步梯阶转化反应条件下反应30 min,150℃下焙烧所得Pd/LDH-150的催化性能最优,其乙酸时空收率为61.8μmol/(g·h),明显优于CH_(4)-CO_(2)共进料条件下的乙酸时空收率(2.4μmol/(g·h)),且乙酸是唯一的液体产物。LDH的结构完整性是影响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关键因素,催化剂表面存在较多的中强酸性位点和中强碱性位点有利于乙酸的合成。焙烧温度过高会导致LDH的层状结构坍塌,造成表面中强酸性位点和中强碱性位点数量减少,从而对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_(4)-CO_(2)两步阶梯转化 MgAl水滑石 PD催化剂 乙酸 焙烧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焙烧温度对Ru/CeO_(2)催化剂在高通量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中催化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李佳祺 刘明新 +5 位作者 初奇瑞 尹扬凯 孙梁毅 赵广富 张娜 张磊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29,共7页
高效催化剂的研制是高通量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的关键技术之一。以RuCl_(3)为原料、CeO_(2)为载体,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Ru/CeO_(2)催化剂,通过XRD、N_(2)吸/脱附、H2-TPR和XPS等对催化剂性质进行了分析,并考察了焙烧温度对催化剂... 高效催化剂的研制是高通量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的关键技术之一。以RuCl_(3)为原料、CeO_(2)为载体,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Ru/CeO_(2)催化剂,通过XRD、N_(2)吸/脱附、H2-TPR和XPS等对催化剂性质进行了分析,并考察了焙烧温度对催化剂在高通量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中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焙烧温度的升高,RuO_(x)物种的还原性能先变强后变弱,表面氧空位相对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其中,Ru/CeO_(2)-500催化剂中RuO_(x)物种的还原性能较强,催化剂表面氧空位相对含量较高,催化活性较好。在反应温度为420℃、水醇物质的量比为1.2:1.0和甲醇水质量空速为6.0 h^(-1)的条件下,Ru/CeO_(2)-500催化剂的甲醇转化率为9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转化 Ru/CeO_(2)催化剂 焙烧温度 甲醇水蒸气重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包覆二氧化硅担载镍催化剂用于二氧化碳甲烷化
4
作者 葛陶晨曦 杨妍 +2 位作者 姜雅楠 张弦 刘源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4,共10页
针对SiO_(2)作为CO_(2)甲烷化催化剂载体比表面积小、不利于活性组分高分散的问题,采用醇分散水解法将TiO_(2)均匀包覆于SiO_(2)纳米颗粒表面,制备了具有大比表面积的TiO_(2)-SiO_(2)载体。采用络合浸渍法将活性组分Ni担载于该载体表面... 针对SiO_(2)作为CO_(2)甲烷化催化剂载体比表面积小、不利于活性组分高分散的问题,采用醇分散水解法将TiO_(2)均匀包覆于SiO_(2)纳米颗粒表面,制备了具有大比表面积的TiO_(2)-SiO_(2)载体。采用络合浸渍法将活性组分Ni担载于该载体表面得到Ni/TiO_(2)-SiO_(2)催化剂,并考察了Ni负载量和煅烧温度对催化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载体比表面积大,Ni分散度较高,并且金属-载体相互作用起到了固定活性组分的作用,使其不容易在还原过程中烧结,所制得质量分数为12%的Ni/TiO_(2)-SiO_(2)催化剂具有优良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CO_(2)转化率随Ni的表面积线性增大,说明Ni分散度是活性高低的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甲烷化 镍基催化剂 镍负载量 煅烧温度 高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氨柱Al_(2)O_(3)载体制备及乙炔加氢催化剂性能
5
作者 许洪 王海燕 +1 位作者 车春霞 韩伟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09-916,共8页
采用油氨柱滴球成型法制备了Al_(2)O_(3)载体(简称油氨柱Al_(2)O_(3)载体),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将Pd和Ag组分负载于油氨柱Al_(2)O_(3)载体上制备了PdAg/Al_(2)O_(3)催化剂,并对不同焙烧温度处理后的油氨柱Al_(2)O_(3)载体所制备的PdAg/Al_(... 采用油氨柱滴球成型法制备了Al_(2)O_(3)载体(简称油氨柱Al_(2)O_(3)载体),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将Pd和Ag组分负载于油氨柱Al_(2)O_(3)载体上制备了PdAg/Al_(2)O_(3)催化剂,并对不同焙烧温度处理后的油氨柱Al_(2)O_(3)载体所制备的PdAg/Al_(2)O_(3)催化剂对乙炔选择性加氢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XRD、N2吸附-脱附、NH3-TPD、H2-TPR和TEM等方法对油氨柱Al_(2)O_(3)载体及PdAg/Al_(2)O_(3)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焙烧温度处理后的油氨柱Al_(2)O_(3)载体的物性参数均发生变化;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油氨柱Al_(2)O_(3)载体表面酸量降低,PdAg/Al_(2)O_(3)催化剂活性降低、选择性升高;油氨柱Al_(2)O_(3)载体在1 300℃焙烧后制备的催化剂性能最优;在一定反应条件下,乙炔转化率为95.41%,乙烯选择性为91.19%,丙炔与丙二烯的混合物转化率为55.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氨柱Al_(2)O_(3)载体 焙烧温度 PdAg/Al_(2)O_(3)催化剂 乙炔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焙烧温度对MOF衍生Cu@C催化剂催化草酸二甲酯加氢制乙二醇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靳刘艳 赵江涛 +2 位作者 张雨 艾培培 黄伟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38,共9页
草酸二甲酯(DMO)加氢制乙二醇(EG)是煤基合成气制EG的关键步骤,该步骤对于替代传统石油衍生路线生产EG并实现煤炭高附加值转化具有重要意义,而高效、稳定的催化DMO加氢制EG催化剂是推动煤基合成气制EG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以Cu-1,3,5-苯... 草酸二甲酯(DMO)加氢制乙二醇(EG)是煤基合成气制EG的关键步骤,该步骤对于替代传统石油衍生路线生产EG并实现煤炭高附加值转化具有重要意义,而高效、稳定的催化DMO加氢制EG催化剂是推动煤基合成气制EG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以Cu-1,3,5-苯三羧酸金属有机骨架(Cu-BTC MOF)为前驱体,将其在N_(2)气氛、不同温度下焙烧得到了Cu@C-x(x为焙烧温度)催化剂,并将Cu@C-x催化剂用于催化DMO加氢制EG反应。通过XRD、SEM、H_(2)-TPR、XPS和N_(2)物理吸/脱附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焙烧温度对其物相组成、形貌、还原性能、表面元素组成和织构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烧温度改变了Cu物种与碳载体(Cu—O—C)的相互作用,进而显著影响了Cu颗粒尺寸和n(Cu^(+))/n(Cu^(0)+Cu^(+))。得益于适中的Cu物种与碳载体的相互作用,Cu@C-500催化剂具有最小的Cu颗粒尺寸和最大的n(Cu^(+))/n(Cu^(0)+Cu^(+))。在240℃、2.5 MPa、反应空速为0.2 h^(-1)和n(H_(2))/n(DMO)为200反应条件下,Cu@C-500催化剂的DMO转化率达100%,EG选择性达94.13%,且在250 h内未出现失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F CU催化剂 草酸二甲酯 乙二醇 焙烧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钙钛矿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合成气直接转化制C_(2+)醇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徐晶 葛庆杰 孙剑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2,共8页
由合成气直接转化制C_(2+)醇(碳链中含两个及两个以上碳原子的醇类)是目前最有前景的醇类化合物合成路线之一,而钙钛矿结构的催化剂可用于提高该过程中的C_(2+)醇合成性能。采用共沉淀法分别制备了Co、Mn掺杂的钙钛矿LFC和LFM催化剂(L、... 由合成气直接转化制C_(2+)醇(碳链中含两个及两个以上碳原子的醇类)是目前最有前景的醇类化合物合成路线之一,而钙钛矿结构的催化剂可用于提高该过程中的C_(2+)醇合成性能。采用共沉淀法分别制备了Co、Mn掺杂的钙钛矿LFC和LFM催化剂(L、F、C和M分别指金属La、Fe、Co和Mn),系统考察了不同焙烧温度和掺杂元素对钙钛矿催化剂的C_(2+)醇合成性能的影响。多种表征结果显示,低焙烧温度可优化LF-600(“-”后的数字指焙烧温度)催化剂的结构和吸附行为,在LF-600催化剂上,CO解离和非解离位点的耦合有助于提高反应的CO转化率和总醇的选择性,分别达16.9%和31.2%(质量分数),且Co和Mn的掺杂可改变LF-600催化剂的产物分布和活性。与LF-600催化剂相比,LFC-600催化剂的H_(2)吸附能力低,有利于反应链增长,从而将C_(2+)醇在总醇中的比例从60.4%提高至71.6%。LFM-600催化剂具有更多的低温H_(2)吸附位点,导致醇类产物以甲醇为主,而Mn掺杂导致的颗粒团聚及Mn和O元素聚集会降低LFM-600催化剂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气 C_(2+)醇 钙钛矿催化剂 B位掺杂 焙烧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煅烧温度对γ-Fe_2O_3催化剂结构及其脱硝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栋 张信莉 +3 位作者 彭建升 路春美 韩奎华 徐丽婷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08-815,共8页
采用沉淀-微波热解法,以Fe SO4·7H2O为铁源制备环境友好的γ-Fe2O3催化剂,结合XRD(X射线衍射)、N2等温吸附-脱附、SEM(扫描电子显微镜)、EDS(能谱仪)等手段对催化剂样品的晶相、孔结构、表面形貌、表面元素组成等进行表征,... 采用沉淀-微波热解法,以Fe SO4·7H2O为铁源制备环境友好的γ-Fe2O3催化剂,结合XRD(X射线衍射)、N2等温吸附-脱附、SEM(扫描电子显微镜)、EDS(能谱仪)等手段对催化剂样品的晶相、孔结构、表面形貌、表面元素组成等进行表征,并考察其NH3-SCR(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性能,研究煅烧温度对γ-Fe2O3催化剂物性及NH3-SCR脱硝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300、350和450℃下煅烧制备的催化剂中生成的杂质α-Fe2O3对SCR反应不利,而400℃煅烧制备的γ-Fe2O3催化剂脱硝性能最优,NOx转化率最高可达95%以上,XRD结果表明其纯度高,并且在60~100 nm孔径区间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有利于SCR反应进行;随着煅烧温度升高,γ-Fe2O3催化剂表面晶格氧逐渐增加,颗粒形貌经历了片状颗粒(300、350℃)→球状颗粒(400℃)→针状颗粒(450℃)的变化过程,均匀的球状颗粒形貌及其表面丰富的晶格氧是400℃煅烧制得催化剂具备最优脱硝性能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催化还原 脱硝 催化剂 Γ-FE2O3 煅烧温度 微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煅烧温度对Mn改性γ-Fe_2O_3催化剂结构及低温SCR脱硝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信莉 王栋 +2 位作者 彭建升 路春美 徐丽婷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3-250,共8页
采用共沉淀法,在不同煅烧温度下制备一系列Mn改性γ-Fe2O3催化剂(Fe0.7M n0.3Oz),研究了煅烧温度对Fe0.7M n0.3Oz催化剂低温SCR脱硝活性的影响,并借助XRD、N2吸附-脱附、EDS及SE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350℃煅烧所得Fe0.7... 采用共沉淀法,在不同煅烧温度下制备一系列Mn改性γ-Fe2O3催化剂(Fe0.7M n0.3Oz),研究了煅烧温度对Fe0.7M n0.3Oz催化剂低温SCR脱硝活性的影响,并借助XRD、N2吸附-脱附、EDS及SE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350℃煅烧所得Fe0.7M n0.3Oz催化剂的低温SCR活性最佳,在70℃时取得92%的NOx转化率,100~200℃可维持100%的NOx转化率,而450℃煅烧所得催化剂的低温SCR活性最低;煅烧温度为350℃时,催化剂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和比孔容、发达的孔隙结构及适当结晶度的γ-Fe2O3,而煅烧温度为400或450℃时,催化剂发生烧结且有α-Fe2O3生成,不利于低温SCR反应的进行,因此,Fe0.7M n0.3Oz催化剂的最佳煅烧温度为3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 催化剂 煅烧温度 Γ-FE2O3 M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焙烧温度对Fe-Mn催化剂结构和F-T合成性能影响 被引量:20
10
作者 杨勇 陶智超 +5 位作者 张成华 王洪 田磊 徐元源 相宏伟 李永旺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17-722,共6页
研究了焙烧温度对Fischer Tropsch(F T)合成Fe Mn催化剂的织构性质、还原行为以及在还原和反应过程中结构变化的影响;在H2 CO=2.0、260℃、2.5MPa和1000h-1条件下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焙烧温度对Fe Mn催化剂F T合成反应活性、烃产物... 研究了焙烧温度对Fischer Tropsch(F T)合成Fe Mn催化剂的织构性质、还原行为以及在还原和反应过程中结构变化的影响;在H2 CO=2.0、260℃、2.5MPa和1000h-1条件下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焙烧温度对Fe Mn催化剂F T合成反应活性、烃产物选择性和运行稳定性的影响。XRD和TPR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催化剂中α Fe2O3晶粒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降低,促进Mn3+渗入α Fe2O3晶格中,形成了铁锰固溶体物相,使得催化剂难于还原,当焙烧温度升高到700℃时,催化剂中的α Mn2O3相完全消失。催化剂F T合成反应评价表明,在不降低催化剂活性的同时,焙烧温度的升高可显著地提高催化剂的反应运行稳定性,并促使烃产物分布向高碳数方向偏移;600℃焙烧的Fe Mn催化剂运行200h,总体活性高,失活速率较低,对低碳烯烃和中间馏分油段产物选择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合成 FE-MN催化剂 焙烧温度 烃产物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煅烧温度对Mn/TiO_2催化剂催化NO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1
作者 安忠义 禚玉群 陈昌和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0-376,共7页
以浸渍在二氧化钛上的锰基催化剂为对象,研究了制备过程中煅烧温度对锰基催化剂催化NO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的煅烧温度有利于提高Mn/TiO2催化剂对于NO氧化的催化效率。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 以浸渍在二氧化钛上的锰基催化剂为对象,研究了制备过程中煅烧温度对锰基催化剂催化NO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的煅烧温度有利于提高Mn/TiO2催化剂对于NO氧化的催化效率。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O2程序升温脱附(O2-TPD)等表征手段研究了煅烧温度影响Mn/TiO2催化剂催化活性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NO氧化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Mn2O3,较低的煅烧温度有利于提高Mn2O3在锰氧化物中所占的比例,同时增加锰氧化物在载体表面的分散度,从而改善催化剂活性;当煅烧温度超过500℃时,催化剂会发生烧结,载体TiO2的晶形开始由锐钛型向金红石型转变,Mn2O3也从非晶相向晶相转变。H2-TPR和O2-TPD测试结果表明,低温煅烧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还原性能和表面化学吸附态O2-的脱附性能,良好的还原性能和脱附性能的相互作用使催化剂表面的氧有较好的移动能力,从而促进催化剂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煅烧温度 NO氧化 催化剂 制备 污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条件对Mn-Fe/TiO_2催化剂低温脱硝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吴彦霞 房晶瑞 +2 位作者 雷本喜 汪澜 考宏涛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0-384,共5页
通过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Mn-Fe/TiO2催化剂,并采用XRD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锰前体种类、负载量(活性组分质量占载体质量的百分比)、Fe含量(Fe物质的量占活性组分物质的量的百分比)、焙烧温度等因素对催化剂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NO性... 通过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Mn-Fe/TiO2催化剂,并采用XRD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锰前体种类、负载量(活性组分质量占载体质量的百分比)、Fe含量(Fe物质的量占活性组分物质的量的百分比)、焙烧温度等因素对催化剂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NO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乙酸锰为前体制备的催化剂的脱硝活性明显高于以硝酸锰为前体制备的催化剂;负载量的增加有利于脱硝活性的提高,而Fe的添加对提高催化剂的活性有重要作用,但Fe含量超过15%后,对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并不明显;焙烧温度超过650℃时会使活性组分的结晶度提高,导致脱硝活性的降低。在锰前体为乙酸锰、负载量为15%、Fe含量为15%、焙烧温度为500℃、焙烧时间为6 h、反应温度为200℃的条件下,Mn-Fe/TiO2催化剂的NO转化率约为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铁 二氧化钛催化剂 脱硝 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焙烧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焙烧温度对酯加氢制醇Cu-Al-Ba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9
13
作者 袁鹏 刘仲毅 +1 位作者 孙海杰 刘寿长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235-2241,共7页
通过共沉淀法在不同焙烧温度下制备了新型无铬Cu-Al-Ba催化剂.测试了其在高压釜中将棕榈油甲酯加氢制备高碳醇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催化剂的焙烧温度对催化性能有较大影响.在从150℃升至750℃的过程中,高碳醇的收率显示了三个阶段的变化... 通过共沉淀法在不同焙烧温度下制备了新型无铬Cu-Al-Ba催化剂.测试了其在高压釜中将棕榈油甲酯加氢制备高碳醇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催化剂的焙烧温度对催化性能有较大影响.在从150℃升至750℃的过程中,高碳醇的收率显示了三个阶段的变化,相应地,催化剂前驱体的热重(TG-DTG)曲线也显示了三个阶段的失重.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XRF),透射电镜-能谱分析-选区电子衍射(TEM-EDS-SAED)、N2物理吸附和程序升温还原(TPR)表征表明,催化剂是由一种孔雀石-勃石-碳酸钡前驱体制得的.在300或550℃焙烧后,催化剂组成为晶态的CuO、BaCO3和非晶态的Al2O3.其中,非晶态的Al2O3为CuO的高分散提供了大的比表面,杆状的BaCO3组分有利于提供微孔结构.在更高的焙烧温度750℃,新物相BaAl2O4的形成破坏了催化剂中的非晶态结构,导致其比表面积和孔容的急剧下降,并引起CuO物种的聚结.550℃焙烧的催化剂显示了最高的高碳醇收率,达到92.3%,这归因于其大的比表面积、大孔容和较高的CuO分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 高碳醇 Cu-Al-Ba催化剂 焙烧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K-Mo/γ-Al_2O_3催化剂的合成低碳醇性能及其结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卞国柱 马运生 +2 位作者 伏义路 谢亚宁 胡天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06-412,共7页
氧化态K-K-MoO3/γ-Al2O3催化剂中添加Co(NO3)2后在空气中四个不同温度下焙烧再硫化,制得Co-KK-MoO3/γ-Al2O3催化剂,对其CO加氢合成低碳醇的催化反应性能进行了评价,运用XRD,LRS及EXAFS等手段对催化剂及其氧化态前躯体的... 氧化态K-K-MoO3/γ-Al2O3催化剂中添加Co(NO3)2后在空气中四个不同温度下焙烧再硫化,制得Co-KK-MoO3/γ-Al2O3催化剂,对其CO加氢合成低碳醇的催化反应性能进行了评价,运用XRD,LRS及EXAFS等手段对催化剂及其氧化态前躯体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加Co后于500-650℃焙烧制得的催化剂活性较高,且使C2+醇比例增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加Co后350℃焙烧时,Co主要以氧化物的形式覆盖在催化剂的表面,与钾钼物种作用较弱,硫化后Co以八面体配位的硫化物形式存在,焙烧温度升高后,Co组分与钾钼组分的作用增强,硫化后Co主要以四面体配位的硫化物形式存在;当焙烧温度达800℃时,生成了较多的难以被硫化还原的铝酸钴物种.催化剂的合成醇活性与Co的存在形式明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焙烧温度 氧化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焙烧温度对分步浸渍的Co-Mo-Ni-W/γ-Al_2O_3加氢精制催化剂性质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孔远 刘静怡 +1 位作者 刘毓康 刘晨光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8-34,共7页
采用分步共浸渍法制备Co-Mo-Ni-W/γ-Al2O3柴油加氢精制催化剂,利用BET、XRD、TEM等手段对所制备的半成品和成品催化剂进行分析表征,考察了焙烧温度对催化剂微晶结构和物理性质的影响。以直馏柴油作为原料,对不同焙烧温度下制备的催化... 采用分步共浸渍法制备Co-Mo-Ni-W/γ-Al2O3柴油加氢精制催化剂,利用BET、XRD、TEM等手段对所制备的半成品和成品催化剂进行分析表征,考察了焙烧温度对催化剂微晶结构和物理性质的影响。以直馏柴油作为原料,对不同焙烧温度下制备的催化剂进行加氢精制活性评价。结果表明,随着一次焙烧温度的升高,半成品催化剂的侧压强度、孔容、比表面积、平均孔径略有增加;硫化态半成品催化剂中的MoS2(WS2)微晶平均堆垛层数先增加后减少,晶粒平均长度先减小后增加,400℃焙烧的样品中3~5层微晶结构数量达到最大值,占72.5%,晶粒平均长度达到最低值,1.7nm。随着二次焙烧温度的升高,成品催化剂的侧压强度、比表面积、平均孔径略有增加,孔容基本不变;二次焙烧温度为480℃硫化态成品催化剂中3~5层MoS2(WS2)微晶数量最多。经400℃一次焙烧和480℃二次焙烧制备的Co-Mo-Ni-W/γ-Al2O3催化剂的孔径分布最为集中,其孔径在2.5~8nm范围内的孔体积占了总孔体积的78.2%,其HDS和HDN活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精制 催化剂 焙烧温度 制备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处理条件对用于CO_2加氢的超细CuO-ZnO-SiO_2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迟亚武 梁东白 +3 位作者 徐长海 林培滋 罗洪原 林励吾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1996年第6期423-429,共7页
采用XRD、BET、TPR手段,研究了焙烧和还原温度对超细CuO-ZnO-SiO2催化剂的性质及其CO2加氢反应催化活性的影响.胶体在573-773K范围内焙烧生成CuO、Cu2O、ZnO晶相,随着焙烧温度继续升高,... 采用XRD、BET、TPR手段,研究了焙烧和还原温度对超细CuO-ZnO-SiO2催化剂的性质及其CO2加氢反应催化活性的影响.胶体在573-773K范围内焙烧生成CuO、Cu2O、ZnO晶相,随着焙烧温度继续升高,CuO和ZnO晶粒逐渐变大,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变化很小.在973K焙烧后出现Zn2SiO4晶相,使催化剂比表积和孔容变小,导致催化剂活性降低.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大于对CO2加氢产物分布的影响.在548-648K范围内,催化剂还原温度对其催化活性影响不大.703K高温还原后,可能由于Cu0晶粒的出现,使得催化剂的活性下降.TPR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焙烧温度影响CuO同ZnO、SiO2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催化剂的还原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焙烧温度 催化剂 加氢 金属催化剂 氧化碳
原文传递
制备条件对Ru/Ce_(0.8)Zr_(0.2)O_2催化剂上CO_2甲烷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涛 王胜 +1 位作者 高典楠 王树东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40-1446,共7页
采用均相法制得Ce0.8Zr0.2O2载体,并以其为载体等体积浸渍制得一系列负载型Ru催化剂。在0.1 MPa、GHSV为10000 h-1、H2/CO2为3.5(物质的量比)的条件下,对催化剂进行评价。借助TG-DSC、BET、H2-TPR等技术对所制备的载体和催化剂进行表征... 采用均相法制得Ce0.8Zr0.2O2载体,并以其为载体等体积浸渍制得一系列负载型Ru催化剂。在0.1 MPa、GHSV为10000 h-1、H2/CO2为3.5(物质的量比)的条件下,对催化剂进行评价。借助TG-DSC、BET、H2-TPR等技术对所制备的载体和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500℃焙烧的载体具有适中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并形成了Ce-Zr固溶体,与载体形成弱相互作用的Ru能够显著提高催化剂的活性,适宜的还原方式能促进活性组分的均匀分布。采用500℃焙烧的载体浸渍Ru Cl3溶液,干燥后在400℃焙烧,并使用水合肼和H2两次还原后的催化剂活性最高,在290℃时,H2转化率可达到93.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Ce0.8 Zr0.2 O2 焙烧温度 CO2 甲烷化 负载型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焙烧温度对CO_2-CH_4重整制合成气NiO/γ-Al_2O_3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莫文龙 马凤云 +3 位作者 刘月娥 刘景梅 钟梅 艾沙.努拉洪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4-240,共7页
采用水解–沉积法,在不同焙烧温度下制备了cat-500、cat-600、cat-700和cat-800系列Ni O/γ-Al_2O_3催化剂。XRD和H_^(2-)TPR分析表明,焙烧温度高于700℃,活性组分与载体具有强烈的金属-载体相互作用(SMSI),具体表现为活性组分前驱体以... 采用水解–沉积法,在不同焙烧温度下制备了cat-500、cat-600、cat-700和cat-800系列Ni O/γ-Al_2O_3催化剂。XRD和H_^(2-)TPR分析表明,焙烧温度高于700℃,活性组分与载体具有强烈的金属-载体相互作用(SMSI),具体表现为活性组分前驱体以尖晶石Ni Al_2O_4的形式存在。反应后催化剂的XRD、TG-DTG、TPH等表征结果表明,cat-700和cat-800试样的Ni晶粒尺寸分别为9.8和8.7 nm,小于cat-500和cat-600试样(分别为15.7和13.6 nm),分散性更好;且催化剂表面积炭为丝状碳,其不会导致催化剂失活,但大量积累会引起床层压降升高,影响催化剂的反应性能。cat-800试样110 h寿命试验表明,高温焙烧制备的Ni基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均较高,CO_2转化率达95%左右,失活速率仅为0.0536%/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4/CO2重整 NiO/γ-Al2O3催化剂 焙烧温度 NiAl2O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焙烧温度对HZSM-5催化剂催化环己烯水合反应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石宇飞 刘杨青 +1 位作者 魏会娟 王向宇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73-1377,共5页
采用水热法在无胺体系中制备了NaZSM-5分子筛,用硝酸铵进行离子交换,并在300~ 550℃下焙烧制得HZSM-5催化剂.考察了焙烧温度对HZSM-5催化剂催化环己烯水合制环己醇反应性能的影响;采用XRD、FTIR、NH3-TPD和低温N2吸附-脱附等技术,对不... 采用水热法在无胺体系中制备了NaZSM-5分子筛,用硝酸铵进行离子交换,并在300~ 550℃下焙烧制得HZSM-5催化剂.考察了焙烧温度对HZSM-5催化剂催化环己烯水合制环己醇反应性能的影响;采用XRD、FTIR、NH3-TPD和低温N2吸附-脱附等技术,对不同焙烧温度下制备的HZSM-5催化剂进行了结构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对HZSM-5催化剂的性能影响显著,在最佳温度400℃下焙烧时,HZSM-5催化剂的微孔比表面积高达265m2/g,强酸酸量为4.46 mmol/g,环己烯的转化率达14.0%,环己醇的选择性为83.3%.随焙烧温度的升高,HZSM-5催化剂的酸量逐渐减少,尤其是强酸量减少较明显,这是其催化环己烯水合反应活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己烯 环己醇 焙烧温度 HZSM-5催化剂 无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煅烧温度对钙钛矿复合金属氧化物的结构及其同时催化去除NO_x和碳烟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彭小圣 林赫 +1 位作者 上官文峰 黄震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677-1680,共4页
采用简单方便的方法制备了钙钛矿型催化剂La0.8K0.2Cu0.05Mn0.95O3,用程序升温反应的方法评价催化剂同时去除NOx和碳烟的性能,利用XRD、BET和SEM研究煅烧温度对其结构的影响,进而从物理角度分析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煅... 采用简单方便的方法制备了钙钛矿型催化剂La0.8K0.2Cu0.05Mn0.95O3,用程序升温反应的方法评价催化剂同时去除NOx和碳烟的性能,利用XRD、BET和SEM研究煅烧温度对其结构的影响,进而从物理角度分析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催化剂的晶型更加完美,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都下降,内部的微孔逐渐减少。结合程序升温反应可知,最有利于同时催化去除NOx和碳烟的催化剂的平均孔径为17n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 煅烧温度 催化剂 氮氧化物 碳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