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6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卷积-门控网络及Informer的两种中长期风电功率预测方法
1
作者 任鑫 王一妹 +3 位作者 王华 周利 葛畅 韩爽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2-549,共8页
为解决常规时序预测方法在长序列预测场景下表现较差的问题,从时间分辨率降维以及加强序列长期依赖特征挖掘的角度出发,提出两种中长期功率预测模型建模方法,实现了跨度10天、时间分辨率为15min的功率预测。一方面,提出改进卷积神经网络... 为解决常规时序预测方法在长序列预测场景下表现较差的问题,从时间分辨率降维以及加强序列长期依赖特征挖掘的角度出发,提出两种中长期功率预测模型建模方法,实现了跨度10天、时间分辨率为15min的功率预测。一方面,提出改进卷积神经网络-门控循环单元(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gate recurrent unit,CNN-GRU)的时间尺度降维模型,通过CNN模块及GRU模块分别实现了长时间序列的融合和还原,以及降维后时间序列的预测;另一方面,基于Informer网络的多头注意力机制实现了序列长期依赖特征的挖掘。算例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不同的场景下有着不同的适应性,在第10日的准确率和合格率分别达到74.21%/73.47%、71.81%/74.48%,与常规GRU、CNN、时间卷积网络模型相比,预测精度提升明显,预测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长期功率预测 长序列预测 卷积神经网络-门控循环单元 informER 多头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安全利益下个人信息跨境传输的合法性基础--兼评我国首例个人信息跨境传输案
2
作者 张建文 杨志杰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89,共12页
个人信息跨境传输的合法性基础是指跨境传输个人信息所必须具备的正当法定理由。我国首例个人信息跨境传输案部分回应了学界对此长期存在的一元论与多元论、条件替代论与双重拘束论的理论争议,但对合法性基础与监管条件的外在关系未作... 个人信息跨境传输的合法性基础是指跨境传输个人信息所必须具备的正当法定理由。我国首例个人信息跨境传输案部分回应了学界对此长期存在的一元论与多元论、条件替代论与双重拘束论的理论争议,但对合法性基础与监管条件的外在关系未作探讨。构建以单独同意和法定许可为基础的合法性基础二元模式,具有法理正当性和现实必要性,体现了个人权利与社会公益的利益平衡,也是成本效益最优化的制度选择。其中,单独同意规则扩大了告知义务的内容,强化了告知义务的方式,要求同意应当是对跨境传输特别事项整体作出的单独同意;法定许可情形则应受告知义务、必要原则、合理范围的三重制约。个人信息跨境传输的监管条件是基于国家安全与数据主权的考量,针对跨境传输行为的附加条件,并非合法性基础的补充扩张,二者应当并行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跨境传输 合法性基础 单独同意 法定许可 监管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德尔菲法制定北京地区泛知情同意书模板研究
3
作者 徐文静 王雪芹 +3 位作者 杨健 常素华 孙思伟 孙洪强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03-1008,共6页
目的 建立适用于临床研究的泛知情同意书要素框架及模板,以规范医疗数据和生物样本的收集、储存及再利用,使之符合伦理与法律要求。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及小组讨论构建泛知情同意书要素框架及模板初稿,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13名相关领域... 目的 建立适用于临床研究的泛知情同意书要素框架及模板,以规范医疗数据和生物样本的收集、储存及再利用,使之符合伦理与法律要求。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及小组讨论构建泛知情同意书要素框架及模板初稿,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13名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两轮函询,确定泛知情同意书模板的两级要素框架及模板。结果 两轮函询专家问卷回收率均高于90%,专家积极系数较好,权威系数(Cr)均高于0.85;第二轮函询重要性均值≥4.4分,CV均<0.17,Kendall’s W为0.184(P<0.001),专家意见趋于一致。最终形成了4项一级条目,21个二级条目的泛知情同意书要素框架以及模板。结论 构建的泛知情同意书要素框架及模板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可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知情同意 生物样本 健康数据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意原则在刑事诉讼个人信息处理中的适用——以《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为背景
4
作者 郑曦 陈德露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9-129,共11页
同意原则在刑事诉讼个人信息处理中的适用,对实现犯罪治理与保障个人信息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同意原则在刑事诉讼个人信息中具有适用可能性:其一,基于数字时代人的主体性要求,作为诉讼主体的人在其个人信息处理过程中应有权决定同意;其二... 同意原则在刑事诉讼个人信息处理中的适用,对实现犯罪治理与保障个人信息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同意原则在刑事诉讼个人信息中具有适用可能性:其一,基于数字时代人的主体性要求,作为诉讼主体的人在其个人信息处理过程中应有权决定同意;其二,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统一纳入”模式为同意原则的适用预留了规范空间;其三,任意性侦查与协商性司法的发展提供了实践可能。在构成要件上,有效同意包括自愿之同意、知情之同意和特定明确之同意,需通过自愿性审查、事前告知等机制予以保障。在特定情形下,信息主体有权撤回同意。撤回同意后,处理个人信息的公权力机关应承担相应的被遗忘权国家保护义务,其履行方式主要包括删除、封存和匿名化处理。在《刑事诉讼法》修改的背景下,同意原则在刑事诉讼中的准确适用,既是对现有刑事诉讼对个人信息处理程序的合理保障,亦是对个人信息权益的合法保护与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 同意原则 个人信息处理 有效同意 同意的撤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个人信息保护中同意规则的弱化适用
5
作者 郑晓剑 郑海蓉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83,共14页
同意规则虽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不宜将其奉为合法处理个人信息的一般规则。同意乃弱化的意思表示,是主体参与社会交往、与他人设定法律关系的手段,隐含个人自由与法秩序的内在张力之价值。同意规则须受到合法、正当、必... 同意规则虽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不宜将其奉为合法处理个人信息的一般规则。同意乃弱化的意思表示,是主体参与社会交往、与他人设定法律关系的手段,隐含个人自由与法秩序的内在张力之价值。同意规则须受到合法、正当、必要原则的约束,不应阻碍信息的流通利用,亦不可使弱势的信息主体独立承担同意的法律后果。故而,有必要弱化同意规则在个人信息处理中的适用价值。以意思表示发生法律效果仅促成法律行为的成立而不决定其效力的“意思表示工具论”为方法,明确同意仅构成信息处理的正当理由,而非合法理由,信息处理是否合法还须由法秩序各要素来检验。由此,在合法处理信息应满足“同意+符合法秩序要求”的基本构造下,同意规则即被弱化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 同意规则 弱化适用 意思表示 法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机接口技术临床应用中知情同意的法律规制
6
作者 李筱永 《政法论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0-154,共15页
面对脑机接口技术,知情同意应该区分道德理想与法律规则。在告知层面,应聚焦于必要风险,并通过治疗前咨询补充。在患者决策层面,基于父爱主义、公序良俗和公共利益,法律应对于患者自我决定权进行合理限制。针对该技术可能引发的身份认... 面对脑机接口技术,知情同意应该区分道德理想与法律规则。在告知层面,应聚焦于必要风险,并通过治疗前咨询补充。在患者决策层面,基于父爱主义、公序良俗和公共利益,法律应对于患者自我决定权进行合理限制。针对该技术可能引发的身份认同危机,需突破个体决策框架,将家庭成员纳入;涉及到儿童或闭锁综合征患者的代理决策应该由伦理委员会审查;鉴于该技术直接作用于人脑,法律应严格限制强制利用脑机接口技术进行治疗的行为。在意思能力认定层面,应增设“体验式同意”提升患者意思能力。当脑机接口技术成为意识障碍患者沟通的媒介时,应采用“马赛克决策模式”,将患者重新“崛起的声音”嵌入到医疗决策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医疗领域 知情同意 法律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违反医疗告知同意损害归责的反思与建构
7
作者 尹志强 冯超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9-148,F0003,共11页
违反医疗告知同意规则的损害归责始终存在内涵不明、性质不清等问题。从适用范围与法益保护性上看,告知同意规则是指《民法典》第1219条第1款中后一句规定的内容,属于独立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基础。由于第1219条规范的保护目的具有特殊性... 违反医疗告知同意规则的损害归责始终存在内涵不明、性质不清等问题。从适用范围与法益保护性上看,告知同意规则是指《民法典》第1219条第1款中后一句规定的内容,属于独立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基础。由于第1219条规范的保护目的具有特殊性,传统损害理论与违反告知同意的损害归责并不兼容,无论单一损害说还是双重损害说都无法有效地保护患者的自主权。基于患者同意本质上是违法性阻却事由,违反告知同意规则的侵入性诊疗行为应等效为人身伤害行为。然而,违反告知同意规则的行为并非一律等于同意无效,宜根据医务人员的专断程度,区分同意无效与告知不充分两种情形,分别构造损害归责原理。当认定患者同意无效时,应以故意伤害进行损害归责,而认定告知不充分时,则以过失致害进行损害归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告知同意规则 自主权 行为等效 故意伤害 过失致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的伦理审查批准标准及审查要点探讨
8
作者 张妞 张海洪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8-433,共6页
伦理审查批准标准是伦理审查委员会作出审查决定的依据。充分理解伦理审查批准标准的要求,是保证伦理审查质量的前提。《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对伦理审查批准标准作出重要调整,包括新增对研究者和研究机构资质,以... 伦理审查批准标准是伦理审查委员会作出审查决定的依据。充分理解伦理审查批准标准的要求,是保证伦理审查质量的前提。《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对伦理审查批准标准作出重要调整,包括新增对研究者和研究机构资质,以及研究结果的发布等要求的条款。结合《赫尔辛基宣言》2024年版,分析《办法》对伦理审查批准标准的要求,探讨对应的伦理原则及相应的伦理审查要点,以期为规范伦理审查实践、有效提升伦理审查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审查批准标准 科学价值 社会价值 风险控制 知情同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语言模型训练阶段的隐私风险及应对策略
9
作者 李鑫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5-195,共11页
[研究目的]大语言模型在训练阶段收集、处理包含隐私信息的海量数据,引发了严重的隐私泄漏、滥用风险。但解释并适用现有的隐私保护规则效能不彰,亟需构建应对大语言模型训练阶段隐私风险的针对性策略。[研究方法]结合案例研究法、比较... [研究目的]大语言模型在训练阶段收集、处理包含隐私信息的海量数据,引发了严重的隐私泄漏、滥用风险。但解释并适用现有的隐私保护规则效能不彰,亟需构建应对大语言模型训练阶段隐私风险的针对性策略。[研究方法]结合案例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文本分析法,通过欧盟、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的最新案例、立法,对大语言模型训练阶段的隐私风险及应对困境、生成根源进行深入分析,归纳并阐述域外处理大语言模型训练阶段隐私风险的有益经验。[研究结果/结论]大语言模型训练阶段隐私风险的应对需从思路与路径两个维度进行调整:一是将应对思路从个人防御转换到整体保护上;二是建议监管机构建立模型隐私评估制度、提升模型训练阶段的透明度要求、引入“合法权益”指标并将匿名数据纳入监管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训练阶段 隐私保护 知情同意 风险评估 透明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医疗算法自动化决策下的个人健康信息保护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着雨 岳远雷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4,共5页
在万物互联、事事算法的人工智能时代,个人健康信息保护面临知情同意机制存在漏洞、自动化处理算法具有多重歧视、自动化处理范围的法律界定模糊、个人健康信息安全性降低、自动化处理保护机制不完善等现实困境。应优化自动化决策下的... 在万物互联、事事算法的人工智能时代,个人健康信息保护面临知情同意机制存在漏洞、自动化处理算法具有多重歧视、自动化处理范围的法律界定模糊、个人健康信息安全性降低、自动化处理保护机制不完善等现实困境。应优化自动化决策下的知情同意机制,增强个人健康信息自动化处理算法的公平性,厘定个人健康信息自动化处理的边界,强化对个人健康信息自动化处理算法的审查监管,构建全生命周期的个人健康信息自动化处理法律保护机制以实现技术创新和个人健康信息权益保障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医疗算法 自动化决策 个人健康信息保护 知情同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人工智能的前端准入规制与中后端侵权责任调适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文康 费艳颖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0-158,共9页
基于医疗人工智能不同于一般医疗器械的特性,发现医疗人工智能的临床应用对前端准入监管规制、中端知情同意权设计以及后端致损后责任调适带来了不同层面的冲击。对此,有必要适当放宽准入审查,加强上市前后协同监管,同时调整医疗AI“安... 基于医疗人工智能不同于一般医疗器械的特性,发现医疗人工智能的临床应用对前端准入监管规制、中端知情同意权设计以及后端致损后责任调适带来了不同层面的冲击。对此,有必要适当放宽准入审查,加强上市前后协同监管,同时调整医疗AI“安全、有效”的综合判定思路;厘清关于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告知“广度”与披露“深度”;以现行产品责任与医疗损害责任体系为基础类型化调适责任归属于分配,同时强化医疗强制责任险的补充适用,以强化患者的损害救济、风险的合理化分配以及社会成本最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人工智能 准入机制 知情同意 产品责任 医疗损害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C与BIC在亲体-补充量模型选择中的应用及比较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艳君 刘群 任一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7-403,共7页
由于渔业资源评估中补充量的剧烈变动、亲体量的测量误差以及时间序列的偏差常常使亲体 补充量(SR)关系模型的确定存在很大偏差问题。本文以7种SR(Stock Recruitment)模型的模拟数据作为观测数据,研究了AIC(AkaikeInfor mationCriterion... 由于渔业资源评估中补充量的剧烈变动、亲体量的测量误差以及时间序列的偏差常常使亲体 补充量(SR)关系模型的确定存在很大偏差问题。本文以7种SR(Stock Recruitment)模型的模拟数据作为观测数据,研究了AIC(AkaikeInfor mationCriterion)与BIC(BayesianInformationCriterion)在SR模型选择中的应用。作为例证,文中采用AIC和BIC对8组实际的SR数据进行了SR模型的选择,并对其结果进行了比较。参数的估计方法为最大似然法(Maximumlikelihoodmethod)。结果表明,AIC和BIC在SR模型选择中是有效的。但是,对于嵌套模型,BIC可能比AIC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体-补充量模型 最大似然法 AIC(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 BIC(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研究中科研人员对电子知情同意的认知与态度
13
作者 谭心 吴影 +2 位作者 钟瑜琼 刘星 王晓敏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0-300,共11页
目的:在临床研究中,获得研究参与者的知情同意既是医学科研人员的伦理义务也是法律的要求,电子知情同意(electronic informed consent,eIC)在全球范围的临床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的趋势。然而,对中国医学科研人员对eIC的认知、态度情况仍... 目的:在临床研究中,获得研究参与者的知情同意既是医学科研人员的伦理义务也是法律的要求,电子知情同意(electronic informed consent,eIC)在全球范围的临床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的趋势。然而,对中国医学科研人员对eIC的认知、态度情况仍缺乏充分研究。本研究旨在调查中国医学科研人员对临床研究中使用eIC的知识水平、态度及其关键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问卷星平台,于2022年6月至8月对8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医学科研人员进行调查。分别使用自行设计的eIC知识问卷和态度量表调查医学科研人员对eIC的知识和态度水平。采用单因素分析探索医学科研人员对eIC态度得分的影响因素。采用斯皮尔曼(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研究知识得分与态度得分的相关性。基于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医学科研人员的不同人口学特征与eIC态度得分的关联,人口学特征和在智能手机或电脑的使用过程中感到困难的频率、人口学特征和进行eIC时首选设备的交互作用对eIC态度得分的影响。采用分层分析,进一步分析对eIC态度得分有显著影响的交互项。结果:回收有效问卷399份。医学科研人员对eIC知识问卷的答对率为(94.88±15.50)%。74.9%的被调查者听说过eIC,84.5%的被调查者更愿意使用移动设备而非电脑获得eIC。被调查者的整体态度中位数得分为3.41(3.18,3.76),总体态度积极。81.7%的被调查者认为eIC比纸质知情同意更方便,79.7%的被调查者认可其更高效,51.1%的被调查者认为eIC可以完全取代纸质知情同意,但60.7%的被调查者对eIC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表达了担忧,89.7%的被调查者认为eIC的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医学科研人员的知识得分和态度得分之间呈较弱的正相关(r=0.171,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使用智能手机或电脑时感到困难的频率以及使用eIC时的首选设备会导致被调查者的eIC态度得分出现显著差异(均P<0.05)。在控制混杂因素之后,广义线性模型结果提示使用智能手机或电脑时偶尔感到困难的被调查者的eIC态度得分显著低于从不感到困难者的eIC态度得分(β=-0.040,95%CI-0.071-0.009,P=0.012)。选择PC端(如笔记本电脑或台式电脑)作为首选设备时,被调查者的eIC态度得分显著低于选择移动端(如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作为首选设备者的态度得分(β=-0.066,95%CI-0.108-0.023,P=0.002)。交互作用分析显示,年龄与首选设备对eIC的态度得分具有交互作用(P=0.011),其余各变量与首选设备无交互作用(均P>0.05)。分层分析显示,年龄与进行eIC时的首选设备的交互作用仅在45岁及以上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在45岁及以上的被调查者中,选择PC端作为首选设备的态度得分显著低于选择移动端作为首选设备的态度得分(P<0.001)。未发现各变量与被调查者在智能手机或电脑的使用过程中感到困难的频率有交互作用(均P>0.05)。结论:医学科研人员的eIC相关知识和态度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但对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存在担忧。未来推动中国临床研究中eIC的发展应考虑其应用的伦理基础,尤其考虑年长用户、移动端用户等人群的需求,并提高医学科研人员的电子设备和eIC使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知情同意 医学科研人员 临床研究 知识 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医学范畴的知情同意-人性尊严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范建得 施志远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86-92,共7页
在整个价值对立的演绎过程中,知情同意应是最具历史而攸关人权的原则,也同样是具有最多伦理法律实践经验的课题。生物医学时代的知情同意并非单纯的定义、标准、解释或管制问题,而必须分别自哲学与政策思考、治理架构与组织的建构以及... 在整个价值对立的演绎过程中,知情同意应是最具历史而攸关人权的原则,也同样是具有最多伦理法律实践经验的课题。生物医学时代的知情同意并非单纯的定义、标准、解释或管制问题,而必须分别自哲学与政策思考、治理架构与组织的建构以及特定规范之解释、调适与问题之处理来同时切入。至于常态性的建立一套生物咨询(Genetic Counseling)体制更是在反映地区性的文化差异上有其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 知情同意 文化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情同意在高龄IVF-ET患者中精准应用的探讨 被引量:2
15
作者 闫娟娟 张海霞 +2 位作者 艾海权 程建云 毛新敏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9年第4期493-496,共4页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为高龄不孕症患者解决生育问题的首要诊疗方式。高龄不孕症患者作为不孕症治疗过程中的特殊群体,医疗风险及现实权益复杂,准确把握患者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及经济状况,给予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精准告知与医疗建议,以...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为高龄不孕症患者解决生育问题的首要诊疗方式。高龄不孕症患者作为不孕症治疗过程中的特殊群体,医疗风险及现实权益复杂,准确把握患者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及经济状况,给予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精准告知与医疗建议,以达到高龄不孕症患者治疗与权益共赢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情同意 高龄 不孕症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体器官捐献伦理审查工作指南
16
作者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人体器官和组织捐献专业委员会 广东省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 +3 位作者 丘小红 廖苑 蒋继贫 刘俊荣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5-671,共7页
《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明确规定,经人体器官移植伦理委员会同意,医疗机构方可获取遗体器官。为能更好地保障人的生命健康,维护人的尊严,在尊重和保护(潜在)捐献者及其家属、器官移植接受者合法权益的基础上,指引器官获取组织或其... 《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明确规定,经人体器官移植伦理委员会同意,医疗机构方可获取遗体器官。为能更好地保障人的生命健康,维护人的尊严,在尊重和保护(潜在)捐献者及其家属、器官移植接受者合法权益的基础上,指引器官获取组织或其所依托医疗机构的伦理委员会规范有序开展遗体器官捐献伦理审查,在多方共同参与下,特制定《遗体器官捐献伦理审查工作指南》。本指南以遗体器官捐献伦理审查组织架构、审查程序、审查内容、审查监管以及实践中面临的突出伦理困境为导向,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遗体器官捐献伦理审查的实践经验,形成10个推荐建议,以期为遗体器官捐献伦理审查提供规范且符合实际的工作指引,为遗体器官捐献提供程序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捐献 器官移植 医学伦理 伦理审查 知情同意 遗体器官 器官获取组织 伦理与法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论文伦理审查专家共识(2024) 被引量:2
17
作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医学论文伦理审查专家共识编写组 张萌萌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8-312,共5页
医学伦理是涉及生物学、医学、环境学、教育、科学研究、经济学、人类学等众多学科的一项伦理研究。医学期刊对刊发的学术论文负有伦理审查的责任,2023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科技部、国家中医药局四部门颁布新版《涉及人的生... 医学伦理是涉及生物学、医学、环境学、教育、科学研究、经济学、人类学等众多学科的一项伦理研究。医学期刊对刊发的学术论文负有伦理审查的责任,2023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科技部、国家中医药局四部门颁布新版《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其中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学术期刊在刊发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成果时,应当确认该研究经过伦理审查委员会的批准,研究者应当提供相关证明。本“共识”广泛征求了医学院校、临床研究、药物研究的专家意见,旨在讨论医学伦理的发展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医学伦理审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确认了医学期刊对刊发学术论文负有伦理审查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伦理 伦理原则 伦理审查 知情同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版《赫尔辛基宣言》的重大变化及实施思考 被引量:2
18
作者 江柯萱 周吉银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3-411,共9页
世界医学会于2024年10月19日批准了最新修订版《赫尔辛基宣言》,这是时隔11年后的再次修订。作为全球涉及研究参与者的医学研究的国际伦理原则,为了应对研究环境的动态性和快速变化性,确保其相关性,此次修订主要内容包括受试者改为研究... 世界医学会于2024年10月19日批准了最新修订版《赫尔辛基宣言》,这是时隔11年后的再次修订。作为全球涉及研究参与者的医学研究的国际伦理原则,为了应对研究环境的动态性和快速变化性,确保其相关性,此次修订主要内容包括受试者改为研究参与者,作为合作伙伴;实施主体增加了其他研究者,要求个人、团队和组织遵守;新增社会价值,始终为增进个人和公共的健康;要求自由和充分的知情同意,维护研究参与者自主性;公平分配、鼓励社群参与;负责任地纳入脆弱的个人、群体和社群;支持以维护独立审查和权威,明确国际合作研究双重伦理审查;为防范风险,需加强生物样本和数据的监管;强调临床试验结束后,应当继续维护研究参与者福利;新增环境可持续性,扩大关注范围;要求科学诚信,维护研究环境;论证研究方案的科学性,避免研究浪费;新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应当遵守伦理原则;谨慎使用安慰剂,避免滥用;澄清未经证实的干预措施的使用条件。为落实《赫尔辛基宣言》的修订内容,可采取的措施包括:为维护研究参与者,需适用于所有涉及人的研究;以患者为中心,确保研究符合患者需求;落实负责任的纳入,需各方协同推进;严格监管生物样本和数据以保护隐私,确保健康发展;加强监管使用未经证实的干预措施,维护患者长远利益;持续建设伦理委员会,拥抱人工智能;规范有效知情同意,贯彻自由和充分的原则。《赫尔辛基宣言》旨在促进和确保在快速创新的医学研究生态系统中尊重和保护研究参与者,未来仍将面临新挑战带来的修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辛基宣言 研究参与者 知情同意 脆弱群体 科学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研究参与者参与临床试验后对知情同意的反思调查
19
作者 冯悦 邓蕊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41-46,共6页
对参与Ⅰ期临床试验的健康研究参与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探讨其在知情同意过程中的信息获取、理解体验及知情效果。研究发现,研究参与者在知情同意过程中面临信息来源不均衡、知情同意书可读性不足、研究者沟通方式单向化等多重问题,导... 对参与Ⅰ期临床试验的健康研究参与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探讨其在知情同意过程中的信息获取、理解体验及知情效果。研究发现,研究参与者在知情同意过程中面临信息来源不均衡、知情同意书可读性不足、研究者沟通方式单向化等多重问题,导致知情权保障不足,自主决策空间受限。基于此,提出优化知情同意书结构与表达、改进研究者沟通方式、建立阶段性知情回顾机制等具体建议,以提升研究参与者的知情理解能力和自主决策水平,进一步增强临床试验的伦理合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研究参与者 知情同意 信息理解 伦理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式与质料:知情同意的两个向度--兼谈知情同意形式主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化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0-133,149,共5页
形式与质料是生命伦理学知情同意原则存在的基本向度。普遍性的程序是知情同意形式层面的表现,行善的道德承诺是知情同意质料价值的彰显。在生命伦理实践中,知情同意出现了形式与质料的断裂:一方面,强调知情的形式或同意的程序性催生知... 形式与质料是生命伦理学知情同意原则存在的基本向度。普遍性的程序是知情同意形式层面的表现,行善的道德承诺是知情同意质料价值的彰显。在生命伦理实践中,知情同意出现了形式与质料的断裂:一方面,强调知情的形式或同意的程序性催生知情同意的形式主义;另一方面,强调知情同意的行善价值导致质料对形式的抛弃。只有完整地把握知情同意的合理内核,才能修复其质料与形式的割裂现象,进而实现二者的内在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情同意 形式与质料 知情同意形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