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积排阻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印度芥菜(Brassica Juncea)中镉铜锌形态 被引量:5
1
作者 杨红霞 刘崴 +3 位作者 李冰 魏巍 张惠娟 陈登云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3,共5页
建立了体积排阻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印度芥菜中镉、铜、锌形态分析方法。为了防止巯基化合物氧化反应的发生,样品采取液氮保护并在-70℃保存,样品分析全流程采取氮吹防氧化措施。在镉、铜、锌胁迫下,诱导产生... 建立了体积排阻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印度芥菜中镉、铜、锌形态分析方法。为了防止巯基化合物氧化反应的发生,样品采取液氮保护并在-70℃保存,样品分析全流程采取氮吹防氧化措施。在镉、铜、锌胁迫下,诱导产生植物螯合肽(PCs)。在叶片和根部均检测到3种元素的4种形态,植物螯合肽(PC)3-Cd(Cu,Zn)、植物螯合肽(PC)2-Cd(Cu,Zn)、谷胱甘肽(GSH)-Cd(Cu,Zn)、半胱胺酸(Cys)-Cd(Cu,Zn)及其在植物体内的分布规律。结合植物不同部位Cd、Cu、Zn分布规律初步推断,Cd、Cu、Zn在与GSH及Cys的结合上存在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分析 印度芥菜 体积排阻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高原环境下印度芥菜型油菜农艺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蒙祖庆 次仁央金 +1 位作者 宋丰萍 王建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2-246,共5页
为了调查西藏高原环境下,印度芥菜型油菜的农艺性状表现,本文以引进的20份印度芥菜型油菜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并结合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其主茎性状(4个变量)、分枝性状(3个变量)、角果性状(3个变量)、生育期性状(4个变量)、... 为了调查西藏高原环境下,印度芥菜型油菜的农艺性状表现,本文以引进的20份印度芥菜型油菜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并结合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其主茎性状(4个变量)、分枝性状(3个变量)、角果性状(3个变量)、生育期性状(4个变量)、产量性状(4个变量)等5组农艺性状(共含18个变量)间的典型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印度芥菜型油菜单株产量主要由单株有效角果数决定;影响印度芥菜型油菜产量性状最主要因素是角果性状,其次是分枝性状、生育期性状和主茎性状;印度芥菜型油菜在产量性状、角果性状、分枝性状、生育期性状、主茎性状等5组性状间均有密切的联系。本文所得结论可为引进印度芥菜型油菜新品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高原 印度芥菜型油菜 农艺性状 典型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3
作者 刘淑艳 刘忠松 官春云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51-358,共8页
本文从收集保存、鉴定、研究、创新和利用5个方面介绍了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研究进展。芥菜型油菜起源于亚洲,印度、中国收集的资源最多。芥菜型油菜可以分为中国-东欧类型和中国-印度类型2大类,每一类中均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许多具有... 本文从收集保存、鉴定、研究、创新和利用5个方面介绍了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研究进展。芥菜型油菜起源于亚洲,印度、中国收集的资源最多。芥菜型油菜可以分为中国-东欧类型和中国-印度类型2大类,每一类中均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许多具有优良性状的种质已经鉴定出来,并对其进行了生理学、遗传学研究。通过远缘杂交、诱变和遗传转化已创造出芥菜型油菜新种质。已鉴定、培育的芥菜型油菜优异种质资源在油菜育种上得到广泛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 种质资源 性状 遗传 油菜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K121S温敏核不育的遗传初探 被引量:8
4
作者 李石开 苏振喜 吴学英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B05期49-54,共6页
以芥菜型油菜温敏核不育系K121S及其母体不育源05S为材料对其温敏核不育性进行了遗传分析,试验结果初步认为,二者受同一不育基因系统控制,4对隐性重叠基因控制基本不育性,还存在1对活性受温度调节的隐性抑制基因,在其激活状态下可抑制... 以芥菜型油菜温敏核不育系K121S及其母体不育源05S为材料对其温敏核不育性进行了遗传分析,试验结果初步认为,二者受同一不育基因系统控制,4对隐性重叠基因控制基本不育性,还存在1对活性受温度调节的隐性抑制基因,在其激活状态下可抑制重叠基因的作用而表现可育,使得K121S具有夏播不育而秋播可育的温敏性,05S不具温敏性而呈典型的核不育表现。存在3种不育基因型:温敏型s1s1s2s2s3s3s4s4sii,纯合不育两型系s1s1s2s2s3s3s4s4sⅡ,杂合不育两型系s1s1s2s2s3s3s4s4sⅠi,温敏型可作为纯合不育两型系的临时保持系获得全不育群体。测交F1全部可育,各分离群体F2夏播表现3:1、15:1、63:1、205:1、255:1,秋播3:1、13:3、15:1、61:3、63:1、253:3、255:1、1021:3和全可育,兄妹交或F1回交可能出现的分离为:夏播1:1、3:1、7:1、15:1,秋播1:1、3:1、7:1、15:1、31:1、5:3、13:3、29:3、61:3和全可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核不育 温敏性 遗传 基因型 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紫拟青霉A10的促生特性及其发酵液对印度芥菜幼苗蓄积Cs^+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韩娜 陶宗娅 +5 位作者 代文秀 黄攀 刘巧 赖金龙 吴国 卢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85-493,共9页
从种植印度芥菜的盆栽土壤(ρ[Cs^+]为10 mmol·kg-1)中筛选出淡紫拟青霉(A10),通过测试分析A10溶磷、解钾、分泌植物生长素(IAA)类似物及其发酵液对印度芥菜幼苗蓄积Cs^+的影响,研究A10的植物促生特性及其发酵液在印度芥菜蓄积Cs^... 从种植印度芥菜的盆栽土壤(ρ[Cs^+]为10 mmol·kg-1)中筛选出淡紫拟青霉(A10),通过测试分析A10溶磷、解钾、分泌植物生长素(IAA)类似物及其发酵液对印度芥菜幼苗蓄积Cs^+的影响,研究A10的植物促生特性及其发酵液在印度芥菜蓄积Cs^+过程中的作用,为植物-微生物互作在Cs^+污染环境修复中的应用及其互作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结果显示:A10对Cs^+的耐受性和富集能力强,ρ(Cs^+)为50~100 mg·L^(-1)时A10的溶磷能力被显著抑制(P<0.05);Cs^+处理及外源色氨酸均可显著诱导A10分泌IAA类似物;用1/2 Hoagland营养液稀释A10发酵液后再配制ρ(Cs^+)为25~100 mg·L^(-1)的处理液,用其培养印度芥菜,ρ(Cs^+)为0 mg·L^(-1)(CK)时A10发酵液对印度芥菜幼苗根的生长呈现"低促高抑"的生长素效应,稀释35倍时的促根效果最佳;A10发酵液稀释5、35倍和55倍条件下,ρ(Cs^+)为100 mg·L^(-1)时幼苗地上部Cs^+蓄积量均显著升高,其中稀释35倍时Cs^+蓄积量达最大值,地上部为8.86 mg·g-1DW,地下部为16.76 mg·g-1DW,印度芥菜幼苗蓄积Cs^+与其吸收K+呈显著的负相关性。研究表明,淡紫拟青霉A10具有显著的植物促生特性,A10发酵液有利于提高印度芥菜幼苗对外源Cs^+的蓄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紫拟青霉A10 印度芥菜幼苗 植物-微生物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DDS对印度芥菜Cu积累的影响及与P-ATPase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朱毅勇 曾后清 +2 位作者 包勇 郭凯 宋静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77,共7页
通过水培的方法研究了可降解螯合剂EDDS对印度芥菜对Cu积累的影响,分析了根系中与Cu主动排出有关的P型ATPase的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结果表明:根系中Cu的积累量随外界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但Cu在茎杆与叶片中的积累量则变化不大。随着外加EDD... 通过水培的方法研究了可降解螯合剂EDDS对印度芥菜对Cu积累的影响,分析了根系中与Cu主动排出有关的P型ATPase的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结果表明:根系中Cu的积累量随外界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但Cu在茎杆与叶片中的积累量则变化不大。随着外加EDDS浓度的增加,根、茎、叶中的Cu的积累量均出现下降的趋势。上述结果表明,根系以Cu离子为主要的吸收形式,而不是EDDS-Cu。通过对印度芥菜根系细胞膜上P型ATPase活性及基因表达分析后发现,不加EDDS时,随着外界Cu浓度的升高,ATPase活性增强,而当Cu达到16μmol L-1时出现降低的趋势。但是,ATPase活性随着外加EDDS的浓度增加而降低,这是因为EDDS降低了外界的Cu活度。RT-PCR分析结果表明,该ATPase的基因(BjHMA)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与活性变化一致。由于P型ATPase的作用是将Cu排出细胞,因此上述结果说明,其活性大小以及转录水平的变化受到外界Cu离子活度的影响,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调节植物对Cu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DS 质膜ATP酶 印度芥菜 离子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物与芥菜间作对芥菜土壤镉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邱孝煊 方守玲 +4 位作者 陈孔长 林金美 黄东风 李昱 王利民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2年第3期63-69,共7页
为探讨Cd富集植物与蔬菜间作对蔬菜土壤Cd含量效应,筛选能降低蔬菜土壤镉污染的间作组合。选择Cd高富集印度芥菜及同属的油菜(6个品种)、在Cd中度污染的土壤进行与芥菜间作田间试验,通过间作对植株生物量以及植株土壤Cd含量和根系土壤... 为探讨Cd富集植物与蔬菜间作对蔬菜土壤Cd含量效应,筛选能降低蔬菜土壤镉污染的间作组合。选择Cd高富集印度芥菜及同属的油菜(6个品种)、在Cd中度污染的土壤进行与芥菜间作田间试验,通过间作对植株生物量以及植株土壤Cd含量和根系土壤微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印度芥菜、荚荚多腊菜生物量比较小,姜山金黄等5种油菜生物量比较大;间作不同植物对芥菜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参试植物Cd含量以及对土壤Cd提取量、富集系数的影响表现为印度芥菜>芥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单种芥菜。对土壤Cd提取率影响大小表现为间作印度芥菜>间作芥菜型油菜>间作甘蓝型油菜>间作白菜型油菜>单种芥菜。不同处理之间土壤pH值、氧离子交换量差别不大。印度芥菜与芥菜间作,当季土壤镉含量下降;其他组合之间当季土壤Cd含量差别不大。芥菜间作不同植物后其Cd含量有升有降。总之,芥菜与印度芥菜间作降低当季土壤Cd含量,与姜山金黄油菜、三月黄油菜、中油828油菜间作降低其地上部Cd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印度芥菜 芥菜 间作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茎瘤芥再生芽离体筛选抗S-(2-氨乙基)-L-半胱氨酸变异体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雷建军 曹必好 +1 位作者 郭余龙 童南奎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2期98-101,共4页
将茎瘤芥“棒棒菜”(Brassicajunceavar.tumidacv″Bangbangcai″)下胚轴离休培养的再生芽,用120~40Gyγ射线照射后,在原培养基(MS+NAA0.2mg/l+BA2.0mg/l)... 将茎瘤芥“棒棒菜”(Brassicajunceavar.tumidacv″Bangbangcai″)下胚轴离休培养的再生芽,用120~40Gyγ射线照射后,在原培养基(MS+NAA0.2mg/l+BA2.0mg/l)上培养1周,转到加S-(2-氨乙基)-L-半胱氨酸(AEC)的原培养基中,经过连续7代选择,获得了抗AEC的变异体植株。其蛋氨酸和精氨酸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84倍和3倍,赖氨酸比对照略有增加,总氨基酸含量为对照的1.4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 棒棒菜 离体培养 半胱氨酸 变异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西藏自治区油菜籽的调查 被引量:9
9
作者 张效忠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6,共2页
根据西藏油菜籽种植的自然条件、种植基本情况 。
关键词 西藏 调查 油菜籽种植 甘蓝型 白菜型 芥菜型 优质品种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