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gh Expression of INF2 Predicts Poor Prognosis and Promote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rogression
1
作者 WANG Hai-Biao LIN Man +4 位作者 YE Fu-Sang SHI Jia-Xin LI Hong YE Meng WANG Jie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4-208,共15页
Objective INF2 is a member of the formins family.Abnormal expression and regulation of INF2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the progression of various tumors,but the expression and role of INF2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 Objective INF2 is a member of the formins family.Abnormal expression and regulation of INF2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the progression of various tumors,but the expression and role of INF2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remain unclear.HCC is a highly lethal malignant tumor.Given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treatments,this study explored the expression level,clinical value and potential mechanism of INF2 in HCC in order to seek new therapeutic targets.Methods In this study,we used public databases to analyze the expression of INF2 in pan-cancer and HCC,as well as the impact of INF2 expression levels on HCC prognosis.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Western blot,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INF2 in liver cancer cells and human HCC tissues.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NF2 expression and clinical pathological features was analyzed using public databases and clinical data of human HCC samples.Subsequently,the effects of INF2 expression on the biological function and Drp1 phosphorylation of liver cancer cells were elucidated through in vitro and in vivo experiments.Finally,the predictive value and potential mechanism of INF2 in HCC were further analyzed through database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experiments.Results INF2 is aberrantly high expression in HCC samples and the high expression of INF2 is correlated with overall survival,liver cirrhosis and pathological differentiation of HCC patients.The expression level of INF2 has certain diagnostic value in predicting the prognosis and pathological differentiation of HCC.In vivo and in vitro HCC models,upregulated expression of INF2 triggers the proliferation and migration of the HCC cell,while knockdown of INF2 could counteract this effect.INF2 in liver cancer cells may affect mitochondrial division by inducing Drp1 phosphorylation and mediate immune escape by up-regulating PD-L1 expression,thus promoting tumor progression.Conclusion INF2 is highly expressed in HCC and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prognosis.High expression of INF2 may promote HCC progression by inducing Drp1 phosphorylation and up-regulation of PD-L1 expression,and targeting INF2 may be beneficial for HCC patients with high expression of INF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C inf2 EXPRESSION PROGNOSIS Dr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γ在可溶性β-淀粉样蛋白(fAβ)介导的小胶质细胞神经毒性中的增敏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李艳花 张海飞 +6 位作者 张鑫辰 张辉 尉杰忠 丰玲 霍明章 肖保国 马存根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9-264,共6页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的方法研究炎性环境促进异常聚集的可溶性β-淀粉样蛋白(fibrillarβ-amyloid,fAβ)1-42引发神经毒性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INF-γ(100U/mL)或/和fAβ1-42(50μg/mL)剌激BV2小胶质细胞系,检测其膜式受体表达和炎性分子释...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的方法研究炎性环境促进异常聚集的可溶性β-淀粉样蛋白(fibrillarβ-amyloid,fAβ)1-42引发神经毒性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INF-γ(100U/mL)或/和fAβ1-42(50μg/mL)剌激BV2小胶质细胞系,检测其膜式受体表达和炎性分子释放;并通过小胶质细胞和PC12神经元共培养体系,检测PC12细胞死亡和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 INF-γ诱导BV2细胞表面Aβ受体FPR2、RAGE和CD36表达明显增加。在INF-γ刺激下,fAβ1-42诱导小胶质细胞释放更多的炎性因子。在BV2和PC12共培养体系中,INF-γ和fAβ1-42的协同作用促使更多的PC12细胞走向死亡,使PC1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发生更强变化。结论 INF-γ诱导的Aβ结合受体表达量上调,可能参与Aβ激活小胶质细胞的炎性反应和随后的神经元毒性,可能成为今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ase,AD)患者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AD) 小胶质细胞 神经元 BETA-AMYLOID in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INF-γ和EPO与肿瘤伴ACD造血功能低下的相关性 被引量:4
3
作者 孙艳 刘新月 +1 位作者 张纯 刘革修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和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肿瘤伴慢性病贫血(ACD)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肿瘤患者铁代谢参数;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TNF-α、IFN-γ和EPO水平;观察3种细胞因子及患者血清对骨髓红系集...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和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肿瘤伴慢性病贫血(ACD)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肿瘤患者铁代谢参数;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TNF-α、IFN-γ和EPO水平;观察3种细胞因子及患者血清对骨髓红系集落生成单位(CFU-E)生成的影响。结果:肿瘤伴ACD患者血清EPO水平高于正常对照,而低于IDA患者;血清TNF-α、IFN-γ水平显著升高,且与血球压积、血清铁水平负相关;TNF-α、IFN-γ可抑制正常骨髓CFU-E生成,患者血清可抑制自身骨髓CFU-E生成,rhEPO可部分纠正细胞因子对CFU-E的抑制。结论:TNFα-、IFN-γ和EPO与肿瘤伴ACD造血功能低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干扰素Γ 红细胞生成素 肿瘤 慢性病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一家系INF2基因及临床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国民 高学武 +10 位作者 徐虹 翟亦晖 沈茜 张晓娥 方晓燕 安宇 孙利 刘海梅 陈径 曹琦 饶佳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3期192-196,共5页
目的分析1个常染色体显性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AD-FSGS)家系的临床特征及可能的致病基因。方法调查1个中国AD-FSGS家系,收集临床资料,绘制家系图谱,并对家系中所有成员进行尿液筛查,并留取其外周血,对其中尿液筛查异常的2个家庭7名成员进... 目的分析1个常染色体显性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AD-FSGS)家系的临床特征及可能的致病基因。方法调查1个中国AD-FSGS家系,收集临床资料,绘制家系图谱,并对家系中所有成员进行尿液筛查,并留取其外周血,对其中尿液筛查异常的2个家庭7名成员进行ACTN4、TRPC6和INF2基因所有外显子,以及WT1基因外显子8和9直接测序。生物信息学初步分析突变位点对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该家系共有4代,27名成员,现有成员23名。发病者5例,女性3例,男性2例,平均发病年龄26.9岁。临床资料分析显示,该家系临床特点符合AD-FSGS诊断。7名成员中未发现ACTN4、TRPC6基因所有外显子和WT1基因外显子8、9有致病性突变,其中5例发病者INF2基因外显子8均有纯合缺失突变,缺失的碱基为CCCCACCCCCAC(c.1249delCCCCACCCCCAC,p.T420_P423del),缺失在外显子8第274~285位点,该位点突变既往未见报道。c.1249delCCCCACCCCCAC位于INF2表达分子invertedformin重要的Diaphanous抑制结构域(DID)编码区。结论 INF2基因外显子8上的杂合缺失突变可能是该家系AD-FSGS患者的致病原因,c.1249delCCCCACCCCCAC是引起AD-FSGS的一种新型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缺失 测序 inf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熏蒸联合InfIiximab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及与TNF-α基因-23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3
5
作者 崔永建 张红霞 +1 位作者 王英 李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1443-1446,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Inf Iiximab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并探讨其疗效与TNF-α基因-23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4月于我院内分泌科诊及住院部就诊的脑中风患者110例,以甲氨蝶呤片基础治疗基础...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Inf Iiximab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并探讨其疗效与TNF-α基因-23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4月于我院内分泌科诊及住院部就诊的脑中风患者110例,以甲氨蝶呤片基础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熏蒸联合Inf Iiximab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前和最后一次治疗后,采用28处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和健康评估问卷(HAQ)评定,作为RA患者疗效的评定标准。采用高通量荧光PCR检测TNF-α基因-23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中药熏蒸联合Inf Iiximab治疗RA,治疗后DAS28评分和HAQ评分均比治疗前低(P〈0.05),说明中药熏蒸联合Inf Iiximab能有效治疗RA。而在TNF-α基因-23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中仅GG基因型治疗后DAS28评分和HAQ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而AA基因型和AG基因型在这两项评分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熏蒸联合Inf Iiximab治疗后临床缓解情况,TNF-α基因-238位点单核苷酸GG型84例,AG型5例,AA型2例,GG型的临床缓解率显著高于AG型(χ^2=26.134,P=0.000〈0.05)和AA型(χ^2=44.872,P=0.000〈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Infliximab能有效治疗RA,且其疗效与TNF-α基因-238位点的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可能相关,其中对GG型治疗效果最佳,而AG型和AA型疗效反应则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熏蒸 inf Iiximab 类风湿性关节炎 TNF-α基因-23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双歧杆菌INF和嗜酸乳杆菌PB1在豆乳中共生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佳栋 张兰威 +2 位作者 付春梅 杜明 凌海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9-132,共4页
通过混合培养和纯培养时的生长速率及产酸性能的比较,研究分离的双歧杆菌INf和嗜酸乳杆菌PB1在豆乳中的生长关系,研究这两种菌在混合培养时的微生态关系。研究发现,在豆乳培养基中,两者呈现出一定的混合培养优势,可以混合应用到豆乳的... 通过混合培养和纯培养时的生长速率及产酸性能的比较,研究分离的双歧杆菌INf和嗜酸乳杆菌PB1在豆乳中的生长关系,研究这两种菌在混合培养时的微生态关系。研究发现,在豆乳培养基中,两者呈现出一定的混合培养优势,可以混合应用到豆乳的发酵生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inf 嗜酸乳杆菌PB1 豆乳 生长特性 微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术苦芩提取液对腹泻小鼠iIELs及十二指肠INF-γ、IL-4 mRNA转录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忠清 吴秋月 +2 位作者 胡巧 周梅芳 刘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30-638,共9页
旨在研究复方术苦芩提取液对腹泻小鼠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ntestinal 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iIELs)及十二指肠INF-γ、IL-4 mRNA转录的影响。将72只小鼠随机分为6个组,分别为空白组、感染组、阳性药物组(黄芪多糖口服液,浓度为1.2... 旨在研究复方术苦芩提取液对腹泻小鼠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ntestinal 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iIELs)及十二指肠INF-γ、IL-4 mRNA转录的影响。将72只小鼠随机分为6个组,分别为空白组、感染组、阳性药物组(黄芪多糖口服液,浓度为1.2 mg·mL^-1)和药物Ⅰ、Ⅱ、Ⅲ组(复方术苦芩提取液,生药浓度分别为0.1、1和10 mg·mL^-1)。除空白组外,小鼠连续给药7 d [灌胃0.5 mL·(次·d)^-1]后腹腔注射5×10^7 CFU大肠杆菌,并将感染组小鼠出现腹泻时设定为试验0 h。于试验6 h和4 d时各处死6只小鼠,制作小肠病理切片并计数iIELs数量,qRT-PCR分析十二指肠段INF-γ、IL-4 mRNA水平。结果显示:阳性药物组和药物Ⅰ、Ⅱ、Ⅲ组对腹泻小鼠的保护率分别为66.7%、50.0%、66.7%、75.0%。试验6 h时,与空白组相比,感染组小鼠iIELs数量增加,十二指肠INF-γmRNA水平降低、IL-4 mRNA水平增高,差异均极显著(P<0.01);与感染组相比,阳性药物组和药物Ⅰ、Ⅱ、Ⅲ组小鼠iIELs数量减少,阳性药物组和药物Ⅲ组小鼠十二指肠INF-γ mRNA水平增高、IL-4 mRNA水平降低。试验4 d时,与空白组相比,感染组小鼠十二指肠和回肠的iIELs数量增加,空肠iIELs数量减少,其十二指肠INF-γ、IL-4 mRNA水平增高,差异均极显著(P<0.01);与感染组相比,阳性药物组和药物Ⅰ、Ⅱ、Ⅲ组小鼠十二指肠和回肠的iIELs数量(Ⅰ组十二指肠除外)均减少,空肠iIELs数量增加,阳性药物组和药物Ⅲ组十二指肠段INF-γ、IL-4 mRNA水平均降低。结果表明,复方术苦芩提取液通过调控小鼠小肠iIELs数量,平衡十二指肠INF-γ/IL-4 mRNA转录,达到对小鼠腹泻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术苦芩 肠黏膜屏障 iIELs inf IL-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药古日古木对自身免疫性肝炎INF-γ/STAT1通路的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李莎 杨冬冬 +3 位作者 谭真真 张子英 金蓉 马丽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0期12838-12844,共7页
为研究蒙药古日古木、古日古木-13对Con A致小鼠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保护作用及对IFN-γ/STAT1/VCAM-1通路的影响。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古日古木低、中、高剂量组、古日古木-13低、中、高剂量组,连续灌胃... 为研究蒙药古日古木、古日古木-13对Con A致小鼠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保护作用及对IFN-γ/STAT1/VCAM-1通路的影响。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古日古木低、中、高剂量组、古日古木-13低、中、高剂量组,连续灌胃7 d,于末次给药1 h后,尾静脉注射Con A 20 mg/kg致免疫性肝损伤。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流式细胞术和TUNEL法测定肝组织细胞凋亡程度;蛋白质印迹检测肝组织STAT1、p-STAT1、VCAM-1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古日古木、古日古木-13可降低Con A所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TNF-α、IFN-γ的含量(P<0.05);能够明显抑制Con A引起的肝细胞凋亡;可降低STAT1、p-STAT1、VCAM-1蛋白表达量(P<0.05)。可见古日古木和古日古木-13对Con A所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INF-γ/STAT1/VCAM-1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日古木 古日古木-13 自身免疫性肝炎 IFN-γ/STAT1/VCAM-1通路 肝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唑卡因麻醉对鲢肝肾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酶活及部分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罗相忠 梁宏伟 +4 位作者 李晓晖 周同 张春燕 邹桂伟 崔峰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4,共8页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是中国特有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产量位居淡水鱼类第二位;但鲢喜跳跃,应激反应强烈,操作与运输较为不便。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苯唑卡因对鲢麻醉的合适浓度;并在合适浓度下探索鲢肝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是中国特有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产量位居淡水鱼类第二位;但鲢喜跳跃,应激反应强烈,操作与运输较为不便。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苯唑卡因对鲢麻醉的合适浓度;并在合适浓度下探索鲢肝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酶活及部分免疫基因表达特征的影响。实验方法是将鲢放入不同浓度的苯唑卡因溶液中麻醉,确定合适的麻醉浓度,并测定此浓度下鲢肝脏和肾脏中总SOD和CAT活力的变化,以及IL-10、TNF-α、INF-γ、IgM等免疫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苯唑卡因麻醉鲢的合适浓度为28 mg/L。与对照组相比,鲢肝脏中的IL-10基因表达量在麻醉12 h和复苏6 h实验组中显著上升;TNF-α基因表达量在复苏1 h实验组中显著上升;INF-γ基因表达量分别在鲢麻醉6、9、24 h及复苏3 h和6 h实验组中显著变化;IgM基因表达量分别在鲢麻醉9、12、18、24 h及复苏6 h实验组中显著上升。鲢肾脏中的IL-10、TNF-α和INF-γ基因表达量在鲢麻醉组和复苏组中均显著下降;IgM基因表达量在鲢复苏3 h实验组中显著上升。鲢肝脏和肾脏中的T-SOD活力及CAT活力在麻醉组和复苏组中均有显著变化。在鲢肝脏和肾脏中,T-SOD活力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在鲢肝脏中CAT活力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鲢肾脏中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表明苯唑卡因对鲢不同组织酶活反应的特异性。本项研究为鲢麻醉运输、麻醉时鲢肝肾组织抗氧化酶酶活及部分免疫基因表达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苯唑卡因 酶活 IL-10 TNF-α inf IG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乙型脑炎病毒基因Ⅰ型弱毒株免疫小鼠后诱导INF-γ的能力
10
作者 王侨 柴春霞 +7 位作者 冯瑶 曹钰莹 邓李霜 曹三杰 黄小波 文翼平 赵勤 伍锐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3-237,共5页
【目的】评估基因Ⅰ型猪乙型脑炎病毒弱毒株(SCYA201201株)作为候选疫苗诱发机体产生细胞免疫的能力。【方法】将基因Ⅰ型猪乙型脑炎弱毒株(SCYA201201株F122代次)腹腔免疫小鼠后使用ELISA检测试剂盒测定早期的INF-γ水平,之后测定INF-... 【目的】评估基因Ⅰ型猪乙型脑炎病毒弱毒株(SCYA201201株)作为候选疫苗诱发机体产生细胞免疫的能力。【方法】将基因Ⅰ型猪乙型脑炎弱毒株(SCYA201201株F122代次)腹腔免疫小鼠后使用ELISA检测试剂盒测定早期的INF-γ水平,之后测定INF-γ在小鼠体内的持续时间。【结果】结果显示:猪乙型脑炎SCYA201201弱毒株(F122代次)经腹腔免疫小鼠后,小鼠血清中的INF-γ在免疫后6 h就可上升到一个较高水平,且INF-γ在血清和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中均可持续14 d以上。【结论】猪乙型脑炎SCYA201201弱毒株(F122代次)免疫小鼠后能够在早期诱发INF-γ产生,并且能够维持14 d以上,有作为候选疫苗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Ⅰ型乙型脑炎病毒 弱毒株 in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是胚胎给母体的信号
11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1年第6期18-18,共1页
在妊娠的最初三周内,羊和其它反刍动物胚胎会发出各种生化信息,以表明它所处的状态.这样母体就能识别它,黄体就不断产生正常胚胎生长所必需的孕酮.但是,Roberts解释说,如果母体与胚胎的状态不相宜,也就是母体未能处于接受胚胎信号的良... 在妊娠的最初三周内,羊和其它反刍动物胚胎会发出各种生化信息,以表明它所处的状态.这样母体就能识别它,黄体就不断产生正常胚胎生长所必需的孕酮.但是,Roberts解释说,如果母体与胚胎的状态不相宜,也就是母体未能处于接受胚胎信号的良好状态,那么黄体就将退化,胚胎死亡.他告诉本刊:“现在清楚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 胚胎细胞 Roberts 滋养层 活性成分 激活过程 蛋白量 纯化步骤 复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母羊能为INF打开销路吗?
12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1年第6期18-18,共1页
密苏里大学生物化学家R.Michael Roberts曾报道,注射重组牛干扰素,刺激一种“母体识别”过程,能使羊的妊娠率提高15%.在上月召开的“农技”90年会上,他报告说:这一发现会给家畜繁育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因为以往,在胚胎期就已损失30%的羔羊.
关键词 妊娠母羊 inf 牛干扰素 密苏里大学 生物化学家 Roberts 胚胎期 弗罗里达大学 病毒侵染 幼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花蛇舌草总黄酮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142
13
作者 王宇翎 张艳 +3 位作者 方明 李前进 江勤 明亮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4-447,共4页
目的 研究白花蛇舌草总黄酮(FOD)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通过测定小鼠脾细胞IgM抗体形成,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小鼠血清IL- 2和IFN -γ含量以及观察对小鼠白细胞数量的影响,研究白花蛇舌草总黄酮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 白花蛇舌草总黄... 目的 研究白花蛇舌草总黄酮(FOD)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通过测定小鼠脾细胞IgM抗体形成,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小鼠血清IL- 2和IFN -γ含量以及观察对小鼠白细胞数量的影响,研究白花蛇舌草总黄酮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 白花蛇舌草总黄酮(15、30、60mg·kg-1 )促进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由ConA或LPS诱导的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并提高小鼠血清IL 2和IFN -γ的含量;白花蛇舌草总黄酮(60mg·kg-1 )促进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脾脏IgM抗体形成,并升高抗肿瘤药物(环磷酰胺或阿糖胞苷)所致的小鼠白细胞减少。结论 白花蛇舌草总黄酮具有增强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蛇舌草总黄酮 免疫调节 白细胞介素-2 Γ-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藻多糖对猪脾细胞免疫活性及其抗病毒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4
作者 韦英益 胡庭俊 +2 位作者 苏子杰 韦现色 张书霞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0-124,共5页
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马尾藻多糖(Sargassum polysaccharide,SP)对正常猪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及其感染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后培养活性的影响,并用Griess和ELISA法分别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2(IL-2... 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马尾藻多糖(Sargassum polysaccharide,SP)对正常猪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及其感染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后培养活性的影响,并用Griess和ELISA法分别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试验结果表明:25~400μg.mL-1的SP能协同伴刀豆球蛋白(ConA)显著促进T淋巴细胞体外增殖,400μg.mL-1的SP显著促进脂多糖(LPS)刺激的B淋巴细胞体外增殖活性。SP提高正常猪脾细胞体外培养不同时间段的NO分泌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同浓度SP提高PRRSV感染的猪脾细胞体外培养分泌NO量,与病毒对照组比较,培养8 h时200μg.mL-1SP、12 h时100~400μg.mL-1SP、24 h时100μg.mL-1和400μg.mL-1SP均能显著地促进NO分泌(P<0.05)。400μg.mL-1SP极显著促进体外培养的猪脾细胞分泌IL-2(P<0.01),100μg.mL-1和400μg.mL-1SP显著促进PRRSV感染猪脾细胞IL-2和IFN-γ的分泌。结论:马尾藻多糖通过促进猪脾细胞增殖和分泌NO、IL-2和IFN-γ来调节免疫细胞活性和抗病毒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藻多糖 猪脾细胞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增殖 一氧化氮 白细胞介素2 Γ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16
15
作者 程悦 张静波 +2 位作者 李芙蓉 王代红 袁发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60-862,共3页
目的观察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Th1和Th2类细胞因子(INF-γ、IL-4、IL-10)表达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10例正常人和25例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轻中度系膜增生性非IgA肾小球肾炎)外周静脉血血清INF-γ、IL-4、IL... 目的观察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Th1和Th2类细胞因子(INF-γ、IL-4、IL-10)表达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10例正常人和25例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轻中度系膜增生性非IgA肾小球肾炎)外周静脉血血清INF-γ、IL-4、IL-10细胞因子水平。结果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INF-γ分泌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增多(P<0.01),而IL-10分泌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减少(P<0.05),IL-4分泌水平则与正常人无显著差异(P>0.05),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INF-γ/IL-4、INF-γ/IL-10值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结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在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存在Th1/Th2免疫失衡,可能参与了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免疫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inf IL-4 IL-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德福韦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h1和Th2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马萍 齐钧 +1 位作者 王怡 王磊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24-25,共2页
目的观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阿德福韦治疗前后不同时相点血清IFN-γ、IL-4的水平、Th1/Th2比值以探讨阿德福韦治疗对机体的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30例阿德福韦治疗前、治疗16周、52周和132周患者血清,其中完全应答组14例,非... 目的观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阿德福韦治疗前后不同时相点血清IFN-γ、IL-4的水平、Th1/Th2比值以探讨阿德福韦治疗对机体的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30例阿德福韦治疗前、治疗16周、52周和132周患者血清,其中完全应答组14例,非完全应答组16例及健康对照组10例,ELISA检测IFN-γ和IL-4的水平。结果完全应答组各时相点IFN-γ水平显著高于部分应答组(P均<0.05)及正常对照组(P<0.05),部分应答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完全应答组IL-4水平在治疗后逐渐下降,部分应答组变化不大;两组Th1/Th2比值均有所上升,但完全应答组升高显著。结论阿德福韦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应答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HBeAg阳性 阿德福韦 Γ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抑瘤汤对胶质瘤裸鼠肿瘤生长抑制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吴建军 许瑞 +6 位作者 张艳霞 臧凯宏 岳嘉 刘凯 刘永琦 李应东 郑贵森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20-625,共6页
目的探讨扶正抑瘤汤联合INF-γ基因修饰的BMSCs在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构建INF-γ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在体外转染BMSCs,BALB/C裸鼠腋下接种胶质瘤细胞造模,裸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BMSCs组、INF-γ+BMSCs组、扶正抑瘤汤组、扶正... 目的探讨扶正抑瘤汤联合INF-γ基因修饰的BMSCs在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构建INF-γ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在体外转染BMSCs,BALB/C裸鼠腋下接种胶质瘤细胞造模,裸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BMSCs组、INF-γ+BMSCs组、扶正抑瘤汤组、扶正抑瘤汤+INF-γ+BMSCs组,连续灌胃给药14 d。qRT-PCR验证BMSCs转染INF-γmRNA表达,激光共聚焦观察INF-γ转染的BMSCs在裸鼠瘤体中荧光分布,测量荷瘤裸鼠肿瘤长径和短径,ELISA检测血清中INF-γ水平;免疫组化检测裸鼠瘤体组织凋亡蛋白Bax/Bcl-2表达。结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发现BMSCs在裸鼠瘤体组织中呈明显集聚分布。给药14 d后,与模型组比较,扶正抑瘤汤组和扶正抑瘤汤+INF-γ+BMSCs组肿瘤体积增值较少(P<0.05),血清INF-γ水平增加(P<0.05),Bax蛋白表达升高(P<0.05),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扶正抑瘤汤能够协同INF-γ基因转染的BMSCs发挥抗肿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血清INF-γ、Bax/Bcl-2途径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抑瘤汤 BMSCS inf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辐射急性暴露对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源 许商成 +2 位作者 张广斌 储芳 余争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83-886,共4页
目的观察电磁辐射对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以平均功率密度为90 mW/cm2的微波辐照昆明小鼠(4~6周龄,体质量20~25 g,40只,均为雌性)20 min,采用RT-PCR、ELISA检测微波辐照后不同时相点干扰素(interferon-gamma,INF-γ)、白... 目的观察电磁辐射对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以平均功率密度为90 mW/cm2的微波辐照昆明小鼠(4~6周龄,体质量20~25 g,40只,均为雌性)20 min,采用RT-PCR、ELISA检测微波辐照后不同时相点干扰素(interferon-gamma,INF-γ)、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表达量的变化,分析微波辐照对Th1/Th2平衡的偏移。结果 90 mW/cm2的微波急性辐照会导致INF-γ表达量的增高,辐照后第5天达到峰值,增幅为135.5%(P〈0.01);90 mW/cm2的微波急性辐照使IL-4的表达有降低的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平均功率密度为90 mW/cm2的微波急性辐照会导致昆明种小鼠Th1/Th2平衡向Th1方向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辐射 inf- γIL-4 TH1/TH2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对造血干(祖)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童秀珍 李娟 +4 位作者 邹外一 彭爱华 张祥忠 叶玉津 温春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上清液对造血干(祖)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半固体集落培养法观察28例活动期SLE骨髓基质细胞生长及其上清液对正常细胞、自身骨髓干/祖细胞的抑制作用;检测SLE其骨髓基质细胞上...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上清液对造血干(祖)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半固体集落培养法观察28例活动期SLE骨髓基质细胞生长及其上清液对正常细胞、自身骨髓干/祖细胞的抑制作用;检测SLE其骨髓基质细胞上清液中TNF-α、IFN-γ的水平;RT-PCR法检测骨髓基质细胞IFN-γmR-NA的表达。【结果】①29%活动期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的集落数较正常人明显减少(P<0.05)。②体积分数为15%的活动期SLE骨髓基质上清液对正常人骨髓、自身SLE造血干/祖细胞混合集落(CFU-Mix)的形成较对照组具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③活动期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的上清液TNF-α、IFN-γ的水平高于稳定期SLE组、正常对照组(P<0.05)。④70%活动期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有IFN-γmRNA的表达,而正常对照则未见有IFN-γmRNA的表达。【结论】活动期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上清液对正常、自身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有抑制作用,这与其基质细胞存在高表达TNF-α、IFN-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骨髓基质细胞 造血干细胞 造血祖细胞 细胞因子 细胞增殖 造血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病毒蛋白MxA的诱导和检测方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吉成 盛伟华 +2 位作者 李丽娥 贡海蓉 徐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7-79,共3页
目的 研究抗病毒蛋白MxA的表达及其活性。方法用IFNα2b或3型腺病毒(A_3)分别对WI-38细胞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作用 12或24 h,并用Westem blot法或FACS法,分别对M蛋白的表达进... 目的 研究抗病毒蛋白MxA的表达及其活性。方法用IFNα2b或3型腺病毒(A_3)分别对WI-38细胞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作用 12或24 h,并用Westem blot法或FACS法,分别对M蛋白的表达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对重组的MxA和IFNα2b进行抗病毒效应实验。结果 (1)低浓度的 IFNα2b(> 1×10~#IU/L)和Ad_3(>200 TCID_50),均可诱导相应细胞表达 MxA;(2)10μg/L MxA可抵抗20个 TCID_(50)的 HSV-I、Polio. V感染 Vero细胞、Ad_3感染HeLa细胞,抵抗200个TCID_(50)的VSV感染Wish细胞。结论MxA只能由干扰素(INFα2b)或病毒诱导产生,其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A 基因表达调控 infα2b 腺病毒 微量细胞病变抑制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