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樱桃谷肉鸭肝脏发育早期IGF和IGF-ⅠR基因表达规律研究
1
作者 龙美合 陈伟 +1 位作者 金成龙 郑春田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年第3期10-15,共6页
樱桃谷肉鸭是世界著名的瘦肉型鸭,其肝脏发育对机体健康及生长至关重要。该研究旨在探讨樱桃谷肉鸭在胚胎后期和出壳早期肝脏发育及关键基因表达规律。试验选用120枚受精鸭蛋,在第16、21、28胚龄,和第7、14、21日龄记录胚体重、体质量... 樱桃谷肉鸭是世界著名的瘦肉型鸭,其肝脏发育对机体健康及生长至关重要。该研究旨在探讨樱桃谷肉鸭在胚胎后期和出壳早期肝脏发育及关键基因表达规律。试验选用120枚受精鸭蛋,在第16、21、28胚龄,和第7、14、21日龄记录胚体重、体质量重和肝脏质量重的变化。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肝脏发育相关IGF1、IGF2、IGF-ⅠR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IGF1、IGF2、IGF-ⅠR在16胚龄鸭肝脏中已有少量表达。随胚龄/日龄增加IGF1 mRNA表达量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IGF2和IGF-ⅠR mRNA表达量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IGF1、IGF2、IGF-ⅠR mRNA表达量相互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三个基因在鸭早期肝脏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协同表达现象,肝脏IGF1、IGF2、IGF-ⅠR mRNA的表达在鸭早期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谷肉鸭 肝脏发育 IGF基因 igf-R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塘猪和长白猪肝脏和肌肉中IGF-Ⅰ、IGF-ⅠR和IGFBP3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德武 赵云翔 +2 位作者 任广彩 张豪 吴珍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66-872,共7页
试验用实时定量PCR方法研究了蓝塘猪和长白猪1、27、90、150和180日龄肝脏和肌肉组织中IGF-Ⅰ、IGF-ⅠR和IGFBP3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结果显示:(1)肝脏中IGF-Ⅰ基因表达量高于肌肉组织。两个品种肌肉中表达量均是90日龄时最高;肝脏中... 试验用实时定量PCR方法研究了蓝塘猪和长白猪1、27、90、150和180日龄肝脏和肌肉组织中IGF-Ⅰ、IGF-ⅠR和IGFBP3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结果显示:(1)肝脏中IGF-Ⅰ基因表达量高于肌肉组织。两个品种肌肉中表达量均是90日龄时最高;肝脏中则出现品种差异,长白猪180日龄时最高,而蓝塘猪90日龄时最高。(2)肝脏中IGFBP3基因表达量高于肌肉组织。两个品种肌肉中IGFBP3基因表达量均是1日龄最高,蓝塘猪1日龄与其它各阶段差异显著(P<0.05),长白猪1日龄与90、150和180日龄差异显著(P<0.05);肝脏中表达规律出现品种差异,蓝塘猪90日龄时肝脏中表达量最高,且与1、27和150日龄差异显著(P<0.05);长白猪150日龄最高,各阶段差异不显著。(3)各阶段肝脏中IGF-ⅠR基因表达量变化较大,蓝塘猪90日龄时最高,长白猪27日龄时最高。肌肉中表达规律基本一致,均是出生时最高,随年龄增加有下降趋势。(4)3个基因比较,蓝塘猪肝脏中IGF-Ⅰ、IGF-ⅠR和IGFBP3基因和肌肉中IGF-Ⅰ基因均是90日龄时表达量最高,肌肉中IGF-ⅠR和IGFBP3基因1日龄时表达量最高;长白猪肌肉中3个基因表达规律相似,表现出生长前期表达量较高,后期下降的趋势,而肝脏中变化规律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f- igf-R IGFBP3 基因表达 肝脏 肌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的GM-CSF与生长抑素融合表达质粒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和GH及IGF-Ⅰ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舒邓群 茆达干 +2 位作者 吴志敏 程宝 杨利国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14-818,共5页
40只22日龄小鼠,雌雄各半,平均分为4组。其中第1组为对照组,第2~4组分别经口给予以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的pcS/2SS、pGM—CSF/SS和pGM—CSF+pcS/2SS DNA疫苗,剂量10^9CFU/只,2周后以相同剂量加强免疫一次,分析不同DNA疫苗对... 40只22日龄小鼠,雌雄各半,平均分为4组。其中第1组为对照组,第2~4组分别经口给予以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的pcS/2SS、pGM—CSF/SS和pGM—CSF+pcS/2SS DNA疫苗,剂量10^9CFU/只,2周后以相同剂量加强免疫一次,分析不同DNA疫苗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和GH、IGF-Ⅰ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GM—CSF可增强免疫鼠脾淋巴细胞对特异性抗原刺激的增殖能力,以pGM—CSF/SS免疫组最强;DNA疫苗免疫组的GH和IGF-Ⅰ分泌水平都高于对照组。这些结果证明,GM—CSF对生长抑素DNA疫苗有一定的免疫增强作用,以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介导DNA疫苗通过口服途径免疫动物是一种较好的免疫方式。pGM—CSF/SS的免疫效果优于pGM—CSF+pcS/2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CSF 生长抑素 减毒沙门氏菌 淋巴细胞增殖 GH i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IGF-Ⅰ基因SNPs及其对屠体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朱智 徐宁迎 +3 位作者 吴登俊 黄利权 赵晓枫 张翔宇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21-1026,共6页
以180只3个品系的温岭草鸡为材料,采用PCR-RFLP方法测定了IGF-Ⅰ基因的3个SNPs座位,同时分析了它们对屠体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显示:PstⅠ、HinfⅠ和TaqⅠ识别座位分别发生T→C、C→A和C→T突变,每个SNPs座位各出现了3种基因型,其中A系... 以180只3个品系的温岭草鸡为材料,采用PCR-RFLP方法测定了IGF-Ⅰ基因的3个SNPs座位,同时分析了它们对屠体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显示:PstⅠ、HinfⅠ和TaqⅠ识别座位分别发生T→C、C→A和C→T突变,每个SNPs座位各出现了3种基因型,其中A系在3个座位上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Ρ>0.05)。方差分析显示每个座位基因型对部分屠体性状都有极显著或显著的差异(Ρ≤0.01或0.01<Ρ≤0.05)。多重比较显示:在其中6个屠体性状上,每个座位3种基因型的最小二乘均值之间均有突变型>杂合型>野生型的关系,联合基因型QF/QF和QE/QF的最小二乘均值在4个屠体性状上显著高于(0.01<Ρ≤0.05)联合基因型PE/QE,每个座位突变等位基因都对部分屠体性状具有增效作用。A系和B系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5 3,聚类分析表明两系同为1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岭草鸡 IGF—基因 RFLP 屠体性状 单倍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绒山羊IGF-Ⅰ基因5'调控区多态性与产绒性状相关 被引量:7
5
作者 郭翠华 贾存灵 +2 位作者 张微 朱晓萍 贾志海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6-573,共8页
根据表型性状选取少量辽宁绒山羊个体,直接进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基因5′调控区克隆测序以确定单核苷酸多态(SNP)位点,共发现4个SNPs,分别是G→C(388bp)、A→G(668bp)、A→C(719bp)、G→A(752bp)的突变,导致5′调控区305~80... 根据表型性状选取少量辽宁绒山羊个体,直接进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基因5′调控区克隆测序以确定单核苷酸多态(SNP)位点,共发现4个SNPs,分别是G→C(388bp)、A→G(668bp)、A→C(719bp)、G→A(752bp)的突变,导致5′调控区305~800bp中比野生型个体减少一个CdxA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但C/EBP的值(89.2)高于野生型(88.5).然后通过引入错配碱基创造酶切位点技术和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520只辽宁绒山羊进行基因型检测,结果表明,每个SNP位点在本群体中都有AA(野生型)、AB和BB(突变型)三种基因型,且4个SNPs位点共有13种单倍型组合.将不同SNP的基因型及单倍型组合与绒产量、绒纤维细度和绒纤维长度进行关联分析发现,SNP2位点的AA基因型绒纤维细度极显著低于AB型和BB型(P<0.01),而SNP4位点AA基因型产绒量显著高于AB型和BB型(P<0.05),单倍型组合H7H7与产绒量和绒纤维细度均有显著相关(P<0.05).IGF-Ⅰ基因可能是影响绒山羊产绒性状的主要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 PCR-RFLP 辽宁绒山羊 产绒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鸭种胚胎期和岀雏早期肌肉组织中IGF-Ⅰ基因mRNA的差异表达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单艳菊 顾华兵 +4 位作者 宋卫涛 束婧婷 朱文奇 胡艳 李慧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鸭胚胎期和出雏早期胸肌、腿肌中IGF-Ⅰ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发育性变化。【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生长速度不同的"高邮鸭"和"金定鸭"13,17,21,25,27胚龄和出雏后7日龄胸肌、腿肌中...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鸭胚胎期和出雏早期胸肌、腿肌中IGF-Ⅰ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发育性变化。【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生长速度不同的"高邮鸭"和"金定鸭"13,17,21,25,27胚龄和出雏后7日龄胸肌、腿肌中IGF-Ⅰ基因mRNA的表达规律。【结果】IGF-ⅠmRNA的表达规律在2个品种鸭的早期肌肉发育过程中较为一致,胸肌和腿肌IGF-ⅠmRNA表达量都是在13胚龄时最高,公鸭和母鸭同一肌肉组织IGF-ⅠmR-NA表达没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品种间,IGF-ⅠmRNA在"高邮鸭"胸肌中的表达量除27胚龄外,其他发育时期均高于"金定鸭",且在13和21胚龄及7日龄时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而"高邮鸭"腿肌IGF-ⅠmRNA的表达量在不同发育时期均高于"金定鸭",但差异不显著(P>0.05);同一品种内IGF-ⅠmRNA在胸肌中的表达量高于腿肌,且除13胚龄外,其他发育时期都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其在腿肌中的表达量。【结论】鸭肌肉中IGF-Ⅰ基因mRNA表达水平具有显著的年龄依赖性和明显的品种特征及组织差异,肌肉中IGF-Ⅰ基因mRNA表达对鸭早期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且对胸肌生长发育的启动要早于腿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f-基因 胚胎期 差异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IGF-Ⅰ基因的表达及其SNPs与生长性状的相关分析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周明亮 张翔宇 +3 位作者 綦松智 王琪 吴登俊 杨平贵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63-1370,共8页
试验旨在研究IGF-I基因调控绵羊生长发育的表达模式和其SNPs位点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采用qRT—PCR技术检测绵羊的大脑、肌肉、皮肤、肝脏和心脏组织的IGF-I基因在15、60、105、150、195和240d等6个时间点的变化,利用SSCP技术分析IGF-... 试验旨在研究IGF-I基因调控绵羊生长发育的表达模式和其SNPs位点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采用qRT—PCR技术检测绵羊的大脑、肌肉、皮肤、肝脏和心脏组织的IGF-I基因在15、60、105、150、195和240d等6个时间点的变化,利用SSCP技术分析IGF-I基因的SNPs位点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5个组织在105d时出现第1个表达拐点,15~105d时肌肉、大脑和肝脏组织的表达降低后再升高,而皮肤和心脏组织在15和60d时的表达无显著差异,105d时才显著或极显著升高;105d后,肝脏组织的表达逐渐降低,肌肉、心脏、大脑和皮肤组织在195d时出现第2个拐点,但肌肉和心脏组织并未引起表达的显著差异,而大脑和皮肤组织在195d时的表达显著高于150和240d,提示IGF-I基因在5个组织的表达具有一定的同步性;IGpI基因的外显子前导区和外显子3的2个SNP位点为中低度多态性,P-1引物扩增的SNP位点与凉山半细毛羊的初生重具有显著的关联性(P〈O.05);P-2引物扩增的SNP位点与断奶日增重和断奶重具有显著的关联性(P〈0.05)。IGF-I基因在不同的组织中表现出比较一致的表达模式,其SNP位点与绵羊的早期生长性状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为凉山半细毛羊的生长调控机理和SNPs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f- 凉山半细毛羊 生长性状 表达 S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尼罗罗非鱼GH、GHR、IGF-Ⅰ基因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马细兰 易诗白 +4 位作者 张勇 李云 黄卫人 刘晓春 林浩然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4-79,共6页
为了准确分析尼罗罗非鱼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生长激素受体(growth hormone receptors,GHRs)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在早期发育阶段的作用,实验设计了尼罗罗非鱼GH、GHR、IGF-Ⅰ基因的特... 为了准确分析尼罗罗非鱼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生长激素受体(growth hormone receptors,GHRs)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在早期发育阶段的作用,实验设计了尼罗罗非鱼GH、GHR、IGF-Ⅰ基因的特异性引物,提取垂体或肝脏总RNA并扩增出目的片段,将PCR产物克隆到pGEM-TEasy载体,经质粒PCR扩增、酶切和测序鉴定重组质粒,构建标准曲线等,成功建立了GH、GHR、IGF-Ⅰ基因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运用建立的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了尼罗罗非鱼GH、GHR和IGF-Ⅰ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结果表明在早期发育阶段,尼罗罗非鱼GH与IGF-Ⅰ,GHR1与GHR2的mRNA表达存在一定的互补关系;GH的表达与GHR1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提示GH与IGF-Ⅰ,GHR1与GHR2在尼罗罗非鱼早期发育的不同阶段起主导作用,且GH可能主要通过与GHR1的结合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荧光实时定量PCR GH GHR igf- 发育性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按摩对兔骨骼肌顿挫伤修复过程中IGF-Ⅰ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刘仁建 唐成林 +3 位作者 邹敏 郜婕 陈晓琳 谢辉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2-104,共3页
目的:研究新西兰兔股四头肌经重物外力损伤后,在肌组织损伤修复过程中,按摩对IGF-Ⅰ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组织形态学的变化,探讨按摩促进肌肉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2只,体重(2.0±0.5)kg,随机分为4... 目的:研究新西兰兔股四头肌经重物外力损伤后,在肌组织损伤修复过程中,按摩对IGF-Ⅰ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组织形态学的变化,探讨按摩促进肌肉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2只,体重(2.0±0.5)kg,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组,n=4)、按摩前对照组(B组,n=4)、自然恢复组(C组,n=12)和按摩组(D组,n=12)。A组实验动物不作任何处理,作为正常对照;B、C、D组实验动物用自制打击器制备兔右后肢股四头肌损伤模型。D组于造模后第5天开始按摩,C组不予按摩。C、D组于伤后7d、14d、及21d各取4只实验动物取股四头肌样本,SYBRGreen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IGF-ⅠRNA表达,免疫组化学方法检测IGF-Ⅰ蛋白表达,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在按摩的干预作用下,IGF-Ⅰ蛋白及mRNA表达量在7d左右较自然恢复组偏高(P<0.05),而二者在下降过程中按摩组较自然恢复组下降明显加快,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按摩可促进兔损伤股四头肌的组织形态的恢复,可能通过损伤早期上调IGF-I表达促进骨骼肌组织损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摩 骨骼肌 igf- 损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GH/IGF-Ⅰ轴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顾志良 王慧娟 郁建锋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0-54,共5页
生长轴是动物体内下丘脑-垂体-靶器官一系列激素及其受体所组成的神经内分泌系统。通过提高生长轴中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促进增重、提高饲料转化率和改善肉品质,是畜禽生长调控的一种新途径。GH通过IGF-Ⅰ... 生长轴是动物体内下丘脑-垂体-靶器官一系列激素及其受体所组成的神经内分泌系统。通过提高生长轴中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促进增重、提高饲料转化率和改善肉品质,是畜禽生长调控的一种新途径。GH通过IGF-Ⅰ介导调节动物生长和细胞分化等,文章综述了GH/IGF-Ⅰ轴的组成、功能,以及GH调控IGF-Ⅰ表达的分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激素 igf-基因 表达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琅琊鸡IGF-Ⅰ基因多态性与肉用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魏笑笑 王宝维 +6 位作者 王雷 杨志刚 贾晓晖 王亚超 于世浩 荆丽珍 岳斌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9-393,共5页
采用PCR-RFLP技术对琅琊鸡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5′非编码区PstⅠ酶切位点的多态性与生长发育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琅琊鸡该位点存在2种等位基因(A和B),基因频率分别为61.7%和38.3%,其中A等位基因是有利基因.AA型个体活重... 采用PCR-RFLP技术对琅琊鸡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5′非编码区PstⅠ酶切位点的多态性与生长发育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琅琊鸡该位点存在2种等位基因(A和B),基因频率分别为61.7%和38.3%,其中A等位基因是有利基因.AA型个体活重、半净膛重和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BB型(P<0.01),其屠体重、全净膛重、腿肌重和胸肌重显著大于AB型和BB型(P<0.05),其剪切力和失水率也高于BB型(P<0.05,P<0.01).结果表明:等位基因A对琅琊鸡的肌肉产量和品质具有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琅琊鸡 igf- 产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扬州鸡IGF-Ⅰ基因多态性的PCR-SSCP检测及其与生长发育性状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强 王志跃 +2 位作者 杨海明 陈五湖 杨建刚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31-635,共5页
以新扬州鸡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基因作为控制其生长、发育性状的候选基因,通过对IGF-Ⅰ基因主要部分序列进行PCR-SSCP检测,发现了2个多态位点.测序结果表明,IGF-Ⅰ基因存在2个突变位点:插入(G)和(G→C).分析多态位点与0-12周龄... 以新扬州鸡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基因作为控制其生长、发育性状的候选基因,通过对IGF-Ⅰ基因主要部分序列进行PCR-SSCP检测,发现了2个多态位点.测序结果表明,IGF-Ⅰ基因存在2个突变位点:插入(G)和(G→C).分析多态位点与0-12周龄鸡生长发育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插入(G)突变基因型中,2周龄鸡体重BB型与AB型差异显著(P<0.05),但AA型与AB型和BB型差异均不显著,而(G→C)突变各基因型间没有显著差异;插入(G)突变位点对0-12周龄鸡的龙骨长、胫骨长均没有显著影响,而(G→C)突变位点仅在鸡6周龄时表现出与龙骨长、胫骨长间的差异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扬州鸡 igf-基因 PCR—SS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初乳短链IGF-Ⅰ对STZ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Ca^(2+)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段文澜 俞茂华 +4 位作者 沈隽 孙侃 方京冲 朱禧星 颜怡谦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6期403-406,共4页
为了解牛初乳短键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Ca2+的影响,我们用牛初乳短键IGF-I治疗涟豚佐菌素(STZ)糖尿病大鼠。利用原子光谱吸收法测定发现STZ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Ca2+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 为了解牛初乳短键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Ca2+的影响,我们用牛初乳短键IGF-I治疗涟豚佐菌素(STZ)糖尿病大鼠。利用原子光谱吸收法测定发现STZ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Ca2+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54.5±9.6)及(24.4±80)μg/g心肌];牛初乳短键IGF-I口服(15μg/kg体重)或腹腔注射(250ng/kg体重)治疗5周后的糖尿病大鼠血清IGF一I浓度有显著增加,心肌细胞Ca2+含量显著降低[分别为(37.3±14.5)及(27.5±9.7)μg/g心肌],达正常水平。提示牛初乳短链IGF-I能逆转糖尿病时心肌细胞Ca2+超载现象,为糖尿病心肌病变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f- 链脲佐菌素 糖尿病 心肌细胞 钙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F-Ⅰ在奶牛乳腺的表达及其对乳腺上皮细胞泌乳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童非 崔英俊 李庆章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6-129,共4页
为研究IGF-Ⅰ表达和奶牛乳腺发育与泌乳之间的关系,采用qRT-PCR检测奶牛乳腺组织中IGF-Ⅰ的表达情况,应用细胞培养、qRT-PCR、MTT法检测IGF-Ⅰ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青春期奶牛乳腺组织中IGF-Ⅰ的表达量最高;添加IGF-Ⅰ... 为研究IGF-Ⅰ表达和奶牛乳腺发育与泌乳之间的关系,采用qRT-PCR检测奶牛乳腺组织中IGF-Ⅰ的表达情况,应用细胞培养、qRT-PCR、MTT法检测IGF-Ⅰ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青春期奶牛乳腺组织中IGF-Ⅰ的表达量最高;添加IGF-Ⅰ后,乳腺上皮细胞IGF-ⅠR表达增加,细胞增殖能力提高,β-酪蛋白表达增加。研究结果表明,IGF-Ⅰ可通过促进IGF-ⅠR的表达,从而促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和提高乳中β-酪蛋白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igf- igf-R 表达 泌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IGF-Ⅰ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常抗美 郑孝亮 +2 位作者 刘慧慧 张建设 吴常文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5-40,共6页
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大黄鱼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cDNA的全序列,序列全长2027bp,由57bp的5’非翻译区、1409bp的3’非翻译区和561bp的开放阅读框组成。序列分析表明,大黄鱼IGF-Ⅰ编码区包括信号肽、成熟肽(B、C、A、D)和E... 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大黄鱼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cDNA的全序列,序列全长2027bp,由57bp的5’非翻译区、1409bp的3’非翻译区和561bp的开放阅读框组成。序列分析表明,大黄鱼IGF-Ⅰ编码区包括信号肽、成熟肽(B、C、A、D)和E等6个区域的186个氨基酸,形成成熟肽时,信号肽和E区被切除,成熟肽分子量7.5kDa,等电点(pI)为7.76,成熟肽的B区和A区有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形成3对二硫键,起到了稳定IGF-Ⅰ三维结构的作用。与其它物种的IGF-Ⅰ比对后发现A、B区域比较保守,C、D区域保守性较差;E区域的分析结果表明,大黄鱼IGF-ⅠcDNA序列为Ea-4亚型。核苷酸同源性分析发现,大黄鱼IGF-ⅠcDNA与美国红鱼同源性最高,为99.47%;与斜带石斑鱼、金头鲷和褐牙鲆的同源性依次降低,分别为97.68%、97.50%和95.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胱胺和大豆黄酮对东北细毛羊部分组织IGF-Ⅰ mRNA表达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任道平 耿忠诚 +1 位作者 刘胜军 国君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67-973,共7页
为了探讨半胱胺和大豆黄酮对东北细毛羊肝脏、肌肉和皮肤组织中IGF-ⅠmRNA表达量的影响,选取体重27~28 kg,5~6月龄健康的东北细毛羊育成羊21只,随机分成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脏、肌肉和皮肤组织中... 为了探讨半胱胺和大豆黄酮对东北细毛羊肝脏、肌肉和皮肤组织中IGF-ⅠmRNA表达量的影响,选取体重27~28 kg,5~6月龄健康的东北细毛羊育成羊21只,随机分成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脏、肌肉和皮肤组织中IGF-Ⅰ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1)半胱胺和大豆黄酮均能显著提高东北细毛羊的生长性能(P<0.05),其中以7.5 mg/kg BW半胱胺组和7.5 mg/kg BW半胱胺+3 mg/kg BW大豆黄酮组效果较佳;(2)半胱胺和大豆黄酮对东北细毛羊肝脏和肌肉中IGF-ⅠmRNA表达量有显著的提高作用(P<0.05),但各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对皮肤中表达量的影响:对照组与添加3和6 mg/kg BW大豆黄酮组和7.5 mg/kg BW半胱胺+3 mg/kg BW大豆黄酮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与添加7.5和15 mg/kg BW半胱胺组和15 mg/kg BW半胱胺+6 mg/kg BW大豆黄酮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结果可知,半胱胺和大豆黄酮均能提高肝脏和肌肉中IGF-ⅠmRNA的表达量,但协同应用并没有促使IGF-ⅠmRNA表达量在肝脏、肌肉和皮肤组织中的明显提高,综合分析以添加3 mg/kg BW大豆黄酮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细毛羊 igf- 实时荧光定量PCR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性肥大心肌活细胞胞浆游离Ca^(2+)动态变化的激光共聚焦研究以及局部IGF-Ⅰ和AngⅡ的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田振军 张小玲 张志琪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44-648,共5页
目的 :研究运动与心脏重塑过程中心肌胞浆游离Ca2 +([Ca2 +]c)动态变化的生物学机制。方法 :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 (LSCM)对STDInCa2 +荧光试剂负载的运动肥大心肌活细胞 [Ca2 +]c 动态变化进行研究 ,采用放射免疫测定运动小鼠心... 目的 :研究运动与心脏重塑过程中心肌胞浆游离Ca2 +([Ca2 +]c)动态变化的生物学机制。方法 :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 (LSCM)对STDInCa2 +荧光试剂负载的运动肥大心肌活细胞 [Ca2 +]c 动态变化进行研究 ,采用放射免疫测定运动小鼠心肌局部IGF -Ⅰ和AngⅡ含量。结果 :运动肥大心肌 [Ca2 +]c 变化表现为基值稳态和峰值显著升高 ,达峰时间延长 (P <0 0 0 1)。心肌局部IGF -Ⅰ和AngⅡ显著升高 (P <0 0 0 1)。结论 :运动性心肌肥大与 [Ca2 +]c 变化、机械信号、IGF -Ⅰ和AngⅡ关系密切 ,机械信号、IGF -Ⅰ和AngⅡ可能是引起 [Ca2 +]c 显著升高 ,增强心肌收缩能力的胞外刺激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心肌肥大 心肌活细胞 胞浆游离钙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 igf- Ang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判定运动员滥用人生长激素的指标的可行性研究.Ⅱ.优秀运动员安静时血清GH、IGF-Ⅰ水平的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曾凡星 方子龙 +2 位作者 谢敏豪 杨则宜 杨锡让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6-59,共4页
以北京体育大学人体运动科学系非体育专业新生 2 0名 (男女各 10名 )作为对照组 ,实验组包括 16名田径运动员 ( 9名男性 ,7名女性 )、古典式摔跤男运动员 7名、男子足球运动员 2 3名。实验组运动员在训练期间均服用营养补剂。实验研究发... 以北京体育大学人体运动科学系非体育专业新生 2 0名 (男女各 10名 )作为对照组 ,实验组包括 16名田径运动员 ( 9名男性 ,7名女性 )、古典式摔跤男运动员 7名、男子足球运动员 2 3名。实验组运动员在训练期间均服用营养补剂。实验研究发现 :优秀成年运动员血清IGF -Ⅰ安静值与正常男女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优秀成年运动员血清IGF -Ⅰ安静值不受性别、年龄、身高和体重指数的影响。男子田径运动员血清IGF -Ⅰ安静值显著高于足球运动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 人生长激素 GH igf- 间接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F-Ⅰ对大鼠运动骨骼肌mTOR及上游信号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曾凡星 朱晗 赵华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1-337,共7页
目的通过观察1周注射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样子(IGF-Ⅰ)和跑台运动对mTOR及其上游信号的影响,以深入探讨IGF-Ⅰ对运动骨骼肌蛋白合成信号的影响机理。方法 8周龄雄性SD大鼠在适应性训练后分为4组:安静组(S)、IGF-Ⅰ组(SI)、运动组(E)、运... 目的通过观察1周注射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样子(IGF-Ⅰ)和跑台运动对mTOR及其上游信号的影响,以深入探讨IGF-Ⅰ对运动骨骼肌蛋白合成信号的影响机理。方法 8周龄雄性SD大鼠在适应性训练后分为4组:安静组(S)、IGF-Ⅰ组(SI)、运动组(E)、运动+IGF-Ⅰ组(EI),每组6只。运动方式为跑台运动(坡度为10%,跑速20m/min,60 min),每天1次,共7 d。外源性IGF-Ⅰ为小腿后侧肌肉隆起处的皮下注射。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腓肠肌MHC、PI3K蛋白、Akt(Ser473)和mTOR(Ser2448)磷酸化表达。结果 1周后,外源性IGF-Ⅰ显著促进骨骼肌湿重和MHC的表达,骨骼肌PI3K蛋白和Akt(Ser473)、mTOR(Ser2448)的磷酸化表达显著增加。运动显著促进Akt(Ser473)和mTOR(Ser 2448)磷酸化的表达。结论 (1)1周外源性IGF-Ⅰ注射明显促进骨骼肌蛋白合成,且明显强于运动的促合成效应;(2)1周外源性IGF-Ⅰ注射明显促进运动骨骼肌mTOR及其上游信号的活性,运动与IGF-Ⅰ具有协同效应,共同促进骨骼肌肥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f- mTOR通路 骨骼肌肥大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IGF-Ⅰ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与屠体性状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靳薇 张德祥 +4 位作者 鲁生霞 戚小鸿 王玳玮 杨柳 邓学梅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5-109,共5页
本研究采用PCR-RFLP技术,对438只黄羽矮小型肉鸡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因(IGF-Ⅰ)的5′端进行遗传多态性研究,发现该区域的PCR扩增产物经HinfⅠ酶切后出现GG、GT和TT 3种基因型。经χ2检验,群体在该位点上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 本研究采用PCR-RFLP技术,对438只黄羽矮小型肉鸡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因(IGF-Ⅰ)的5′端进行遗传多态性研究,发现该区域的PCR扩增产物经HinfⅠ酶切后出现GG、GT和TT 3种基因型。经χ2检验,群体在该位点上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对9个性状(活体重、屠体重、皮脂厚、半净膛、全净膛、胸肌重、腿肌重、腹脂重、腹脂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肌间脂肪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家系效应在8个性状上(活体重、屠体重、半净膛、全净膛、胸肌重、腿肌重、腹脂重、腹脂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而基因型效应只在腹脂率上达到显著水平(P<0.05),腹脂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669)。不同基因型的最小二乘均值间多重比较结果发现,TT型的腹脂重和腹脂率均显著低于GT型(P<0.05),而GG型和GT、TT型的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f-基因 PCR-RFLP 屠体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