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颈动脉超声参数诊断疑似冠心病患者的价值
1
作者 钱程昱 王琳升 +1 位作者 熊兴江 钱卫东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01-1406,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颈动脉超声参数在疑似冠心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8月至2024年8月就诊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武进附属医院心内科疑似冠心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共26... 目的探讨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颈动脉超声参数在疑似冠心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8月至2024年8月就诊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武进附属医院心内科疑似冠心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共260例。结合CAG,把患者分为非冠心病组(n=110)和冠心病组(n=15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血清LDL-C、hs-CRP及颈动脉超声参数[包括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和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采用Spearman相关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LDL-C、hs-CRP及颈动脉超声参数与冠心病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DL-C、hs-CRP和颈动脉超声参数单独及联合评估疑似冠心病的预测价值。结果(1)冠心病组在年龄、吸烟、空腹血糖(FP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方面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占比、饮酒、体质量指数(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冠心病组总胆固醇(TC)、LDL-C、hs-CRP及颈动脉超声参数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Spearman相关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LDL-C、hs-CRP及颈动脉超声参数与冠心病呈正相关(P<0.05)。(4)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LDL-C、hs-CRP及颈动脉超声参数联合评估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与单独评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LDL-C、hs-CRP和颈动脉超声参数单独或联合评估是否冠心病均有一定预测价值,联合评估的预测价值更高,对疑似冠心病患者的诊治策略选择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超敏c反应蛋白 颈动脉超声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对hs-CRP、BNP、AngⅡ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何文凤 薛成 +2 位作者 郑健康 帅壮 岳荣川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98,共4页
目的 探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对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及心功能... 目的 探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对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口服,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口服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血清hs-CRP、BNP、AngⅡ、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 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LVEDD)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清hs-CRP、BNP、Ang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LVEF、LVESD、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LVEF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LVESD、LVEDD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次数、阵发性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心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转为持续性心房颤动、心力衰竭恶化、缺血心源性死亡率分别为20.00%、22.00%、4.00%,观察组分别为4.00%、6.00%、0.00%,转为持续性心房颤动、心力衰竭恶化发生率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有助于促进hs-CRP、BNP、AngⅡ下降,改善患者心功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松养心胶囊 沙库巴曲缬沙坦 阵发性心房颤动 慢性心力衰竭 高敏c反应蛋白 脑钠肽 血管紧张素Ⅱ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与突发性耳聋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米雪芹 王媛玲 +4 位作者 潘庆春 徐瑞 张琪 胡雯静 李蓓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8-643,共6页
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突发性耳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NHL)的关系。方法用计算机检索中国... 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突发性耳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NHL)的关系。方法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搜集有关TNF-α、hs-CRP与SSNHL相关研究,时间范围为建库起至2022年4月。由2位独立评价者筛选文献、提取资料,采用RevMan5.3软件、Stata软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6篇文献研究,SSNHL患者血清TNF-α、hs-CRP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SNHL患者血清TNF-α、hs-CRP升高,对疾病诊疗有一定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炎症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超敏c反应蛋白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累积高敏C反应蛋白暴露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
4
作者 王雅婷 刘晓娜 +1 位作者 吴寿岭 刘雪梅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0,共6页
目的 探讨累积高敏C反应蛋白(cumulative 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cum CRP)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CIMT)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对连续参加了2006—2007年、2008—2009年、2010—2011... 目的 探讨累积高敏C反应蛋白(cumulative 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cum CRP)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CIMT)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对连续参加了2006—2007年、2008—2009年、2010—2011年、2012—2013年4次健康体检并完成颈动脉超声的开滦职工4 701例进行横断面分析。观察对象年龄(50.9±10.9)岁,其中男性2 510例(53.39%)。根据暴露剂量与暴露时间乘积之和计算出4次健康体检的cum CRP并根据其三分位数将观察对象分为Q1、Q2、Q3三组,分析cum CRP对CIMT的影响。结果 随着cum CRP增加,CIMT逐渐增厚(P<0.000 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以Q1组作对照,Q2、Q3组的OR值分别为1.36 (95%CI:1.01~1.82)、1.49 (95%CI:1.07~2.07)。结论 cum CRP是C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性别及年龄均要重视cum CR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高敏c反应蛋白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相关性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9
5
作者 高阅春 李全 +3 位作者 何继强 姜腾勇 任学军 陈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40-843,共4页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探讨hs-CRP水平对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作用。方法纳入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667例。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hs-CRP水平、心血管...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探讨hs-CRP水平对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作用。方法纳入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667例。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hs-CRP水平、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左室射血分数等。并对这些患者进行随访,记录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终点事件主要指不良心血管事件(MACCE),包括全因死亡、靶血管病变重建、随访期间发生的心肌梗死、脑卒中或者一过性脑缺血、需要住院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心功能衰竭。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5±12)个月,所有患者根据hs-CRP水平分为3组,高hs-CRP水平组(≥4.90 mg/L),中hs-CRP水平组(1.43~4.90 mg/L)和低hs-CRP水平组(<1.43 mg/L)。随访期间共146例患者发生MACCE,MACCE组患者较无MACCE组的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hs-CRP是冠心病患者将来MACCE的独立预测因素〔RR=1.06,95%CI(1.025,1.109),P=0.003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随着hs-CRP水平升高,患者的无事件生存率明显降低(log-rankχ2=11.56,P=0.003)。结论 hs-CRP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并且可以预测冠心病患者的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超敏c反应蛋白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敏C反应蛋白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0
6
作者 刘蓉 杨跃进 +6 位作者 乔树宾 陈纪林 陈在嘉 高润霖 吴元 杨伟宪 赵冬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评价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自2005-10至2007-04连续人选我院冠心病监护病房的20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1~3天测定其hsCRP水平,并记录患者资料、心肌酶... 目的:评价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自2005-10至2007-04连续人选我院冠心病监护病房的20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1~3天测定其hsCRP水平,并记录患者资料、心肌酶学和心肌损伤标志物、心功能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确定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最佳阈值。计算阈值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记录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根据住院期间有无心血管事件(包括心原性死亡、心原性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分为事件组54例,非事件组150例。结果:事件组与非事件组比较,事件组hsCRP、平均年龄、糖尿病比例显著增加(P均〈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男性比例、吸烟比例显著降低(P均〈0.05)。在预测心脏事件的指标中hsCRP、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8,0.525,0.536,0.694,0.519,只有hsCRP及LVEF有预测价值。将hsCRP阈值点定为12mg/L时对心脏事件的阳性预测价值为54.3%,阴性预测价值为72.2%,敏感性为46.3%,特异性为86.7%,准确性为75.5%。hsCRP〉12mg/L的患者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hsCRP≤12mg/L的患者(44.4%比18.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死亡两者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可见性别、年龄、糖尿病、吸烟、hsCRP、LVEF与预后相关(P均〈0.05)。多元同归结果显示只有hsCRP、LVEF及年龄、糖尿病是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P均〈0.05)。结论:hsCRP可以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预后,特别是心力衰竭和心原性休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高敏c反应蛋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与大内皮素-1浓度变化及相互的关系 被引量:15
7
作者 郑黎晖 姚焰 +3 位作者 吴灵敏 陈刚 张奎俊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0-24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孤立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大内皮素-1(big ET-1)的水平差异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我院128例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Ⅰ~Ⅱ级、左心室射血分数〉50%的孤立性房颤患者,...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孤立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大内皮素-1(big ET-1)的水平差异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我院128例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Ⅰ~Ⅱ级、左心室射血分数〉50%的孤立性房颤患者,其中阵发性房颤患者(阵发性房颤组)83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持续性房颤组)45例,同时选择年龄、性别及病情与之相匹配的阵发性事上性心动过速患者82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浆hs—CRP及higET-1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两组房颤患者血浆hs—CRP及hig ET-1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持续性房颤组血浆hs—CRP浓度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房颤组血浆higET-1浓度较阵发性房颤组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阵发性房颤组,血浆hs—CRP浓度与hig ET~1浓度呈正相关(s=0.563,P〈0.05);在持续性房颤组,血浆hs—CRP浓度与hig ET-1浓度有相关性(P〈0.05),但相关性较弱,r值〈0.1。结论:孤立性房颤患者血浆hs—CRP及hig ET-1浓度增加,且持续性房颤患者升高明显;阵发性孤立性房颤患者的血浆hs-CRP浓度big ET-1浓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炎症 高敏c反应蛋白 大内皮素-1 BIG ENDOTHELIN-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92
8
作者 常春荣 韩东 +2 位作者 孙尚敏 潘亚萍 关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前后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慢性牙周炎患者40例(治疗组)和健康者50例(健康组)。对治疗组患者行牙周基础治疗,采集2组... 目的观察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前后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慢性牙周炎患者40例(治疗组)和健康者50例(健康组)。对治疗组患者行牙周基础治疗,采集2组临床参数、龈沟液及血清样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龈沟液IL-6、TNF-α及血清hs-CRP。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龈沟液IL-6、TNF-α及血清hs-CRP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参数、龈沟液IL-6、TNF-α及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牙周基础治疗不仅能改善牙周局部临床指标及炎症状况,还能降低血清中hs-CRP水平,利于牙周炎的治疗及相关全身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牙周基础治疗 牙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关系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龚春 黄绍烈 +5 位作者 章杨龙 章志芳 郑振中 赵宇 江小杰 袁丽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97-60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纤维蛋白原(Fig)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评价三者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358例疑诊冠心病而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同期检测血清Lp(a)、Fig和hs-CRP,并检测三酰甘...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纤维蛋白原(Fig)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评价三者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358例疑诊冠心病而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同期检测血清Lp(a)、Fig和hs-CRP,并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素氮(BUN)和肌酐(Cr)。根据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冠状动脉无狭窄,29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冠状动脉狭窄<50%,91例)、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仅有一支冠状动脉分支狭窄≥50%,103例)和多支病变组(有一支以上冠状动脉分支狭窄≥50%,135例),并在每组内分高LDL-C亚组和正常LDL-C亚组。结果各组间Lp(a)和Fig水平依次递增,多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较正常组分别升高了40.0%、22.3%(P<0.05)和43.8%、25.5%(P<0.05);且多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水平多支病变组[(0.94±0.83)mg/L]和单支病变组[(0.62±0.77)mg/L]与正常组[(0.16±0.43)mg/L]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多支病变组较单支病变组升高了50.9%(P<0.05)。在剔除了LDL-C影响后亚组分析中,也得出类似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Lp(a)、Fig和hs-CRP均为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的因素,其中hs-CRP的OR值最大,OR为1.112,OR的95%CI(1.022~1.188)。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Lp(a)、Fig、hs-CRP、LDL-C和血糖均入选回归模型。hs-CRP与Lp(a)、Fig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1.136和1.127,P<0.01)。结论(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Lp(a)、Fig和hs-CRP水平显著增高。(2)hs-CRP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大于Lp(a)和Fig,但Lp(a)和Fig与hs-CRP均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脂蛋白(a) 纤维蛋白原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肾病 被引量:16
10
作者 廖岚 雷闽湘 +2 位作者 陈慧玲 吴嘉 郭丽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27-630,共4页
目的 :前瞻性探讨 2型糖尿病 (DM )患者高敏C 反应蛋白 (hs CRP)与糖尿病肾病 (DN)及其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法测定 5 5例正常对照组、6 6例不伴DN和 6 8例伴DN的 2型糖尿病患者的hs CRP水平 ,比较 3组间的差异 ;对 5 8例入... 目的 :前瞻性探讨 2型糖尿病 (DM )患者高敏C 反应蛋白 (hs CRP)与糖尿病肾病 (DN)及其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法测定 5 5例正常对照组、6 6例不伴DN和 6 8例伴DN的 2型糖尿病患者的hs CRP水平 ,比较 3组间的差异 ;对 5 8例入组时无DN的 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降糖、降压等措施综合干预 ,追踪观察 5年 ,观察干预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hs CRP及肾功能的动态变化。结果 :入组时 ,2型糖尿病组的血清hs C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在年龄 ,BMI,糖尿病病程 ,平均动脉压 ,空腹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肌酐都匹配的条件下 ,入组时DN组的hs CRP水平高于无DN的DM组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2 8例在随访终点发生DN的DM患者与 30例在随访终点未发生DN患者比较 ,前者入组时和随访结束时的血清hs CRP水平高于后者 (P <0 .0 5 ) ;经降糖、降压等综合治疗 5年后 ,终点时未发生DN的DM1组血清hs CRP水平低于入组时 (P <0 .0 5 ) ,而发生了DN的DM2组终点的血清hs CRP水平虽较入组时略低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高敏C 反应蛋白水平在DM组和DN组逐渐增高 ,表明其可能是 2型DM和DN发生的危险因素 ;终点发生DN的DM患者有高水平的hs CRP基线值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 2型糖尿病患者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 cRP 患者 DM 2型糖尿病 高敏c-反应蛋白 血清 水平 平均动脉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高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的影响 被引量:46
11
作者 叶飘 谭宁 +5 位作者 刘勇 刘远辉 何谊婷 冉鹏 李华龙 蒋磊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47-25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干预对高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IN)的影响。方法:人选2011-01至2012—06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拟行PCI治疗的患者700例,分为强化治疗组(226例)和...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干预对高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IN)的影响。方法:人选2011-01至2012—06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拟行PCI治疗的患者700例,分为强化治疗组(226例)和常规治疗组(474例)。伞部患者入院前3个月内未服用他汀类药物,hs—CRP水平均在3mg/L水平以L,PCI术前24h~术后72h均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在常规水化治疗基础上,强化治疗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常规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记录PCI术前及术后48~72h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等指标。CIN的诊断标准为: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损害,接触对比剂后48~72h内血清肌酐浓度升高〉0.5mg/dl(44.2μmol/L)或者较原基础值升高25%以上。观察入选患者CIN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院内临床不良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透析等)。结果:100例(14.2%)患者发生了对比剂肾病,强化治疗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13.3%VS14.8%,x2=0.278,P=O.597),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死亡率(0.4%比0%,x2=0.96,P=O.327)、需要肾脏替代治疗(RRT,0.9%比0.4%,x2=O.834,P=O.770)、再发心肌梗死(1.1%比0.4%,x2=0.682,P=O.409)、急性心力衰竭(2.7%比2.1%,x20.197,P=0.658)等院内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CIN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强化他汀、术前hs—CRP、年龄〉75岁、糖尿病、基础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min·1.73m2)、急诊PCI、同手术期低血压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术前hs—CRP、急诊PCI、围手术期低血压仍与CIN显著独立相关(分别是OR=1.009,95%CI1.003—1.016,P=O.005;OR=2.133,95%CI 1.532—4.178,P=O.037;OR=3.176,95%CI1.416~7.126,P=O.005)。结论: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高水平hs—CRP患者PCI后CIN的发生可能无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高敏c反应蛋白 造影剂 肾病 血管成形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IL-6、hs-CRP与妊娠期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被引量:33
12
作者 余芳 薛耀明 +4 位作者 李晨钟 沈洁 高方 余艳红 付霞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99-801,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在我院产科门诊对孕前无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的24 ̄36周孕妇进行筛查并分组:40例正常孕妇(NGT组)、23例确诊妊娠期糖尿病孕妇(GDM组)...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在我院产科门诊对孕前无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的24 ̄36周孕妇进行筛查并分组:40例正常孕妇(NGT组)、23例确诊妊娠期糖尿病孕妇(GDM组)、25例孕龄女性(对照组)。放射免疫法测IL-6水平,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水平,同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分泌指数HOMA-B。结果(1)GDM组血清IL-6、hs-CRP水平均高于NGT组和对照组(P<0.01),但NGT组和对照组两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2)HOMA-IR在GDM组显著高于NGT组和对照组(P<0.01),NGT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HOMA-B在GDM组显著低于NGT组和对照组(P<0.01),NGT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FBG、FINS、IL-6、hs-CRP与HOMA-IR显著相关(P<0.01),多元回归分析提示FINS、FBG、IL-6、hs-CRP是影响HOMA-IR的显著因素(回归系数分别为0.563、0.992、0.325、0.231,P<0.01)。结论GDM患者的血清IL-6、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且为影响HOMA-IR的显著因素,提示炎症因子IL-6、CRP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加重胰岛素抵抗,参与GDM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白细胞介素6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急性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与梗死类型的关系 被引量:29
13
作者 项丽娜 谢聃 +2 位作者 张拥波 陈珺 王得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31-833,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脑梗死分型的关系。方法按TOAST及OCSP分型将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不同的亚组,检测各亚组患者的血清hs-CRP和MMP-9水平,并与42例健康者进行对照。...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脑梗死分型的关系。方法按TOAST及OCSP分型将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不同的亚组,检测各亚组患者的血清hs-CRP和MMP-9水平,并与42例健康者进行对照。结果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MMP-9水平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TOAST病因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s-CRP和MMP-9水平均高于小动脉闭塞型(SAD)患者和对照者(P<0.05)。按OCSP分型,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后循环梗死(POCI)患者的血清hs-CRP和MMP-9水平均高于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炎性因子hs-CRP和MMP-9可协助脑梗死的病因分型和病情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超敏c反应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敏C-反应蛋白与免疫功能检测在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意义 被引量:54
14
作者 楚文英 徐慧 +1 位作者 高淑青 姜采荣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6-458,共3页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免疫功能检测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单纯MPP患儿103例,分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组47例和非SIRS组56例,另取26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hs-CRP、体液免疫指标及细胞...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免疫功能检测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单纯MPP患儿103例,分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组47例和非SIRS组56例,另取26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hs-CRP、体液免疫指标及细胞免疫指标。结果 SIRS组和非SIRS组的血清hs-CRP、IgG、IgM、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gA、CD3+、CD4+、CD4+/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IRS组的hs-CRP、IgG显著高于非SIRS组,而IgA、CD3+、CD4+、CD4+/CD8+水平则显著低于非SIR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IRS组和非SIRS组的IgM与CD8+水平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P患儿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均有紊乱,且与病情有关;hs-CRP有助于判断儿童MPP病情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免疫功能 高敏c-反应蛋白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在活血解毒中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临床意义及其辅助评价指标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冯妍 张京春 +3 位作者 王以新 郭芳 陈顺华 吕树铮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964-1968,共5页
目的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活血解毒中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临床意义,并对其辅助评价指标进行初步探索。方法选取2008年3—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心内科住院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 目的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活血解毒中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临床意义,并对其辅助评价指标进行初步探索。方法选取2008年3—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心内科住院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5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活血组和活血解毒组,剔除不符合标准的患者后,最终活血组31例,活血解毒组30例。在西医标准化治疗的基础上,活血组加用芎芍胶囊治疗,活血解毒组加用芎芍胶囊和黄连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心绞痛计分、血瘀证计分、中医主症计分、血脂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活血解毒组血清hs-CRP水平均低于活血组(P<0.05);活血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血解毒组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心绞痛计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活血解毒组心绞痛计分低于活血组(P<0.05);活血组和活血解毒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绞痛计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瘀证计分、中医主症计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瘀证计分、中医主症计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TC、LDL-C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与活血组相比,血清hs-CRP水平在评价活血解毒中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中意义更加明显;心绞痛计分可能可以作为hs-CRP的辅助指标综合评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药物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 心绞痛 不稳定型 活血 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的关系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李庆 王聪霞 +7 位作者 董新 韩振华 魏瑾 张春艳 张岩 路艳 张荣 丁抗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Cys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CAPB)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因拟诊冠心病而行冠脉造影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Gensini积分法对冠心病患者主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定量评估,应用Sulli...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Cys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CAPB)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因拟诊冠心病而行冠脉造影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Gensini积分法对冠心病患者主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定量评估,应用Sullivan提出的方法对CAPB进行评估,并对CysC、hs-CRP与Gensini积分及CAPB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相比稳定性心绞痛组明显升高(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血清CysC、hs-CRP水平与CAPB密切相关(P<0.05)。结论血清CysC、hs-CRP水平与CAPB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断急性冠脉事件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抑素c 高敏c反应蛋白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CRP、PCT在鉴别类肺炎性与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黄宇筠 黄鑫炎 +2 位作者 罗益锋 谢灿茂 郭禹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3666-3667,共2页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降钙素原(PCT)在鉴别类肺炎性和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作用。方法:选取胸腔积液患者66例,明确病因后分为类肺炎组(30例)及结核组(36例),抽取胸腔积液,采用免疫比浊法及酶联荧光分析法检测HS-CRP及PCT水平。...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降钙素原(PCT)在鉴别类肺炎性和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作用。方法:选取胸腔积液患者66例,明确病因后分为类肺炎组(30例)及结核组(36例),抽取胸腔积液,采用免疫比浊法及酶联荧光分析法检测HS-CRP及PCT水平。结果:胸腔积液PCT及HS-CRP在类肺炎组与结核组中分别为[1.12(0.75-2.75)]ng/mL、[0.13(0.05-0.33)]ng/mL及(10.56±1.55)mg/L、(7.61±1.40)mg/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联合检测PCT、HS-CRP在类肺炎性与结核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超敏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类肺炎性 结核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脑钠肽、内皮素-1水平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1
18
作者 徐颖 李广平 +3 位作者 倪燕平 上官文锋 闫贤良 张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95-109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AF)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BNP)、内皮素-1(ET-1)的水平差异及其在AF发生、维持及血栓栓塞事件中的作用。方法入选114例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Ⅰ~Ⅱ级、左室射血...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AF)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BNP)、内皮素-1(ET-1)的水平差异及其在AF发生、维持及血栓栓塞事件中的作用。方法入选114例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Ⅰ~Ⅱ级、左室射血分数〉50%的AF患者,其中慢性AF患者(慢性AF组)52例、阵发性AF患者(阵发性AF组)62例,同时选择性别、年龄、病情等与之相匹配的窦性心律患者(窦性心律组)48例,测定血清hs-CRP、BNP、ET-1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AF患者血清hs-CRP、BNP、ET-1水平均高于窦性心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AF组hs-CRP、BNP水平高于阵发性A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AF组ET-1水平较阵发性AF组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F患者血清hs-CRP、BNP、ET-1水平升高,且慢性AF患者升高明显;hs-CRP、BNP、ET-1可能对AF的发生、维持、血栓栓塞风险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可能会减少AF的发生、有益于窦性心律的维持、降低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高敏c-反应蛋白 脑钠肽 内皮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5
19
作者 吴文静 朱志扬 +1 位作者 范书英 郑金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705-1707,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2012年在本院内分泌科就诊、并被初次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91例,根据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48例)和早期糖尿病肾...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2012年在本院内分泌科就诊、并被初次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91例,根据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48例)和早期糖尿病肾病组(43组),测定两组患者血清hs-CRP和Hcy水平。并采用Pearson法分析hs-CRP、Hcy水平与UAER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1)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清hs-CRP和Hcy水平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hs-CRP:(2.6±1.4)mg/L与(1.4±1.1)mg/L;Hcy:(32.7±7.7)μmol/L与(19.3±4.9)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s-CRP、Hcy水平均与UAER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35和0.758,P均<0.01),且Hcy与hs-CRP亦呈正相关(r=0.411,P<0.01)。(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A1c、hs-CRP和Hcy水平升高均是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β值分别为0.568、0.807和0.064,P值分别为0.019、0.013和0.000)。结论hs-CRP和Hcy水平升高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糖尿病肾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敏C反应蛋白对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21
20
作者 冯天捷 陈柯萍 +3 位作者 任晓庆 浦介麟 华伟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目的:对于接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和具备除颤功能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D)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发作和未发作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的预测作用。方法:纳入我院植入ICD和CR... 目的:对于接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和具备除颤功能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D)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发作和未发作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的预测作用。方法:纳入我院植入ICD和CRT-D的122例患者,入选前1个月内无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在起搏器植入前测定hsCRP,根据术后程控随访分为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组(n=48)和室性心律失常未发作组(n=74)。比较hsCRP结果与术后6个月内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有无相关性。结果:入选122例患者中,男性99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患者48例,发作室性心律失常189次;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组基线hsCRP水平高于室性心律失常未发作组[(6.97±3.57)mg/L vs(2.13±1.8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组的心房颤动病史患者多于室性心律失常未发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组有晕厥史的患者明显多于室性心律失常未发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家族史以及其他炎症指标如血沉和白细胞计数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无相关性。结论:对于器械治疗前病情稳定,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的患者,hsCRP升高与ICD或CRT-D植入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有相关性,但不是唯一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律失常 高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