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volvement of VLA-5 and VLA-6 in facilitating endothelium-oriented transmigration of hematopoietic stem/progenitor cells 被引量:1
1
作者 JINLing WANGWei-zhong LIChun-jiang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9-254,共6页
目的 :研究 VLA- 5及 VLA- 6是否参与内皮细胞促进的造血干 /祖细胞定向移行。方法 :对纯化人 CD34+ 细胞进行体外移行及阻断实验 ,观察其穿移覆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 HUVECs)滤膜的能力。应用四色荧光活化流式细胞术 ( FACS)检测 CD34... 目的 :研究 VLA- 5及 VLA- 6是否参与内皮细胞促进的造血干 /祖细胞定向移行。方法 :对纯化人 CD34+ 细胞进行体外移行及阻断实验 ,观察其穿移覆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 HUVECs)滤膜的能力。应用四色荧光活化流式细胞术 ( FACS)检测 CD34+细胞其粘附分子及趋化因子受体CXCR- 4的表达谱。结果 :基质由来因子 ( SDF) - 1 α介导的动员外周血 ( m PB)及骨髓 ( BM)来源的CD34+ 细胞穿透覆盖 HUVECs滤膜百分率分别为 ( 5 6.6± 2 0 .1 ) %及 ( 1 5 .6± 1 .8) % ,显著高于其穿移未覆盖 HUVECs滤膜的比率。预先对 CD34+ 细胞进行抗 VLA- 5和 /或 VLA- 6中和抗体处理可消除这一促进效应。此外 ,BM来源的 CD34+细胞其穿移覆盖及未覆盖 HUVECs滤膜的能力均显著低于 m PB CD34+细胞 ,两者间穿移能力的差异与其 VLA- 5及 VLA- 6(而非 VLA- 4及趋化因子受体 CXCR- 4)抗原表达水平相关。结论 :VLA- 5和 VLA- 6参与 HUVECs促进 HS/PCs穿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户 穿内皮移行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基质衍生因子-1α 造血干/祖细胞 晚期激活抗原-5 晚期激活抗原-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联合辐照对小鼠骨髓造血细胞的影响作用研究
2
作者 杨欣海 陈芳 +6 位作者 全勇 胡梦佳 芦玉凯 陈乃成 许杨 王崧 王军平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81-690,共10页
目的探究高原低氧环境联合辐照损伤对小鼠骨髓造血细胞的影响。方法165只C57BL/6雄性小鼠(10~12周,体质量20~25 g)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n=33)、6 Gy单纯辐照组(6 Gy组,n=43)、6 Gy低氧辐照组(Hy-7 d+6 Gy组,n=4... 目的探究高原低氧环境联合辐照损伤对小鼠骨髓造血细胞的影响。方法165只C57BL/6雄性小鼠(10~12周,体质量20~25 g)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n=33)、6 Gy单纯辐照组(6 Gy组,n=43)、6 Gy低氧辐照组(Hy-7 d+6 Gy组,n=43),7 Gy单纯辐照组(7 Gy组,n=12)、7 Gy低氧辐照组(Hy-7 d+7 Gy组,n=12)、7 Gy持续低氧治疗组(Hy-7 d+7 Gy+Hy组,n=12)、6 Gy持续低氧治疗组(Hy-7 d+6 Gy+Hy,n=10);Hy-7 d+6 Gy组、Hy-7 d+7 Gy组、Hy-7 d+7 Gy+Hy组、Hy-7 d+6 Gy+Hy组于常压低氧舱内进行7 d预处理(氧浓度12%),其余组小鼠在正常氧环境中饲养;6 Gy、Hy-7 d+6 Gy组、Hy-7 d+6 Gy+Hy组小鼠在低氧预处理结束后进行^(60)COγ射线全身一次性辐照6 Gy;7 Gy、Hy-7 d+7 Gy组、Hy-7 d+7 Gy+Hy组小鼠在低氧预处理结束后进行^(60)COγ射线全身一次性辐照7 Gy;Control组、6 Gy组、7 Gy组小鼠全程正常氧环境饲养,Hy-7 d+7 Gy组、Hy-7 d+6 Gy组小鼠辐照损伤后继续低氧饲养24 h后恢复正常氧环境饲养,Hy-7 d+7 Gy+Hy组、Hy-7 d+6 Gy+Hy组小鼠辐照后持续低氧环境饲养。Control、6 Gy、Hy-7 d+6 Gy组小鼠制备骨髓细胞悬液,采用全自动细胞计数仪计数小鼠骨髓有核细胞数量,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骨髓腔病理形态改变,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造血干/祖细胞(Lin^(-)Sca1^(+)c-Kit^(+),LSK)、髓系祖细胞(myeloid progenitor,MP)以及成熟T/B髓系细胞数量;7 Gy、Hy-7 d+7 Gy、Hy-7 d+7 Gy+Hy组小鼠从低氧预处理后开始持续监测30 d的生存率;6 Gy、Hy-7 d+6 Gy、Hy-7 d+6 Gy+Hy组小鼠采取尾血,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血小板(platelet,PLT)等的动态变化;Control、6 Gy、Hy-7 d+6 Gy组小鼠于辐照后17 d处死后获取骨髓细胞悬液并进行单细胞测序及分析。结果①与Control组相比,6 Gy组小鼠辐照后全骨髓有核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1),HE染色显示骨髓血窦扩张明显、红细胞溢出;与6 Gy组比较,Hy-7 d+6 Gy组小鼠骨髓腔内细胞密度增加,有核细胞数减少程度明显减轻(P<0.01);②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比较,6 Gy组骨髓LSK、MP与成熟T/B/髓系细胞数量均显著降低(P<0.05);与6 Gy组比较,Hy-7 d+6 Gy组单纯辐照造成的LSK、MP的数量减少能得到显著抑制(P<0.01);③与7 Gy组相比,Hy-7 d+7 Gy组经过低氧辐照后24 h复常氧治疗显著提高了小鼠生存率(P<0.01);与7 Gy组相比,Hy-7 d+7 Gy+Hy组小鼠经持续低氧治疗未能显著改善小鼠生存率;Hy-7 d+7 Gy组与Hy-7 d+7 Gy+Hy组之间的生存率差异虽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P=0.12),但在整个观察周期内Hy-7 d+7 Gy组始终表现出存活数量优势;④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Hy-7 d+6 Gy组小鼠较6 Gy组和Hy-7 d+6 Gy+Hy组WBC水平得到更快的恢复(P<0.05);经低氧预处理后,Hy-7 d+6 Gy组和Hy-7 d+6 Gy+Hy组辐照前RBC及HGB水平更高;而相比于6 Gy组及Hy-7 d+6 Gy+Hy组,Hy-7 d+6 Gy组PLT恢复更显著且迅速(P<0.05);⑤通过单细胞转录组数据分析进行细胞亚群比例推测,相比于6 Gy组Hy-7 d+6 Gy组小鼠长期造血干细胞(long-term hematopoietic stem cell,LT-HSC)、短期造血干细胞(short-term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T-HSC)数量减少得到抑制,与流式细胞术结果一致;拟时序分析显示,Hy-7 d+6 Gy组小鼠数据与Control组相似,表现出分化程度低且自我更新能力强的LSK较多;差异基因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表明,6 Gy组氧化磷酸化通路活跃度显著高于其他组,而Hy-7 d+6 Gy组则富集于染色质重塑和mRNA监视等通路。结论低氧预处理可减轻小鼠骨髓造血细胞放射损伤,辐照后恢复常氧治疗有助于急性放射损伤小鼠的骨髓造血功能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预处理 骨髓造血干/祖细胞 急性放射损伤 造血功能 单细胞转录组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及成分改善再生障碍性贫血机制研究进展
3
作者 梁钰莹 万宛若 +6 位作者 谢滟 秦柳柳 覃豪丽 郝二伟 杜正彩 邓家刚 侯小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8-178,共11页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罕见的危及生命的骨髓衰竭,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趋于年轻化。中药防治虚劳、血证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涉及多组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协同调控作用。本文从造血干/祖细胞异常、免疫异常、骨髓微环...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罕见的危及生命的骨髓衰竭,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趋于年轻化。中药防治虚劳、血证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涉及多组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协同调控作用。本文从造血干/祖细胞异常、免疫异常、骨髓微环境异常3个方面分类阐述中药复方及成分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作用及相关因子表达,并对中药复方中常用药物频次及归经分析,发现补虚药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中使用频次最高,与其以虚为主的病症相符合,并发现与之相关脏器为肝、脾、肾。综述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机制及中药对其的预防及治疗作用,对后续有针对性地开展中药改善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祖细胞异常 免疫异常 骨髓微环境异常 中药复方 中药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铂联合PD-1抗体对黑色素瘤小鼠血液成熟细胞及造血干/祖细胞的影响
4
作者 谢圣浩 张少童 +3 位作者 李凤 梁文华 鞠振宇 陈陟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1-280,共10页
目的:探究黑色素瘤化疗、免疫治疗对血液系统中造血干/祖(Lin^(-)Sca-1^(+)c-kit^(+),LSK)细胞和成熟血细胞的不利影响并验证其是否在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时加重。方法:按照LSK细胞不同标志物,分为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HS... 目的:探究黑色素瘤化疗、免疫治疗对血液系统中造血干/祖(Lin^(-)Sca-1^(+)c-kit^(+),LSK)细胞和成熟血细胞的不利影响并验证其是否在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时加重。方法:按照LSK细胞不同标志物,分为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HSCs)和多潜能祖细胞1、2、3(multipotent progenitor 1、2、3,MPP1、2、3)。(1)流式细胞术分析卡铂处理后野生型小鼠骨髓中不同类型LSK细胞的比例;(2)构建黑色素瘤荷瘤小鼠模型,对照组予以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 PBS),卡铂组予以注射卡铂/曲拉西利,PD-1抗体组予以注射PD-1抗体,联合处理组予以注射卡铂/曲拉西利及PD-1抗体,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中LSK细胞数目;(3)全血分析仪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目,B细胞、T细胞、髓系细胞比例,脾脏中LSK细胞数目,以及骨髓中红系分化各阶段细胞比例及数目。结果:(1)卡铂组小鼠骨髓LSK细胞比例显著下降(P<0.05),外周血B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5);(2)PD-1抗体组小鼠外周血T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5)、髓系细胞比例显著减少(P<0.05),联合处理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目显著减少(P<0.05)、髓系细胞比例显著减少(P<0.05),PD-1抗体组及联合处理组小鼠脾脏中LSK细胞比例和数目显著增加(P<0.05);(3)卡铂组小鼠骨髓LSK细胞数目显著减少(P<0.05),HSCs数目显著减少(P<0.05),MPP1细胞数目显著减少(P<0.05),MPP2细胞数目显著增加(P<0.05),MPP3细胞数目显著减少(P<0.05);联合处理组小鼠骨髓LSK胞数目无显著差异(P>0.05),MPP1细胞数目显著减少(P<0.05),MPP2细胞数目显著增加(P<0.05),MPP3细胞数目无显著差异(P>0.05);(4)联合处理组小鼠成熟红细胞数目显著减少(P<0.05)且上游红系细胞数目显著增加(P<0.05)。结论:卡铂处理可降低野生型小鼠骨髓LSK细胞数目;PD-1抗体处理可增加荷瘤小鼠外周血T细胞比例;联合处理并未加重卡铂对骨髓中LSK细胞数目降低的效应,但可降低外周血髓系细胞数目及白细胞数目,并且能促进髓外造血发生,降低骨髓中成熟红细胞数目并促进上游细胞数目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卡铂 PD-1抗体 造血干细胞/祖细胞 红系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多糖动员的造血干/祖细胞移植重建小鼠造血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33
5
作者 胡晶 冯敏 +1 位作者 杨慧 吴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2236-2239,共4页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Angelica polysaccharides,APS)动员的造血干/祖细胞(hematopoietic stem/progenitorcell,HSPC)对造血衰竭小鼠造血功能重建的作用。方法将APS动员的雄性BALB/c小鼠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Angelica polysaccharides,APS)动员的造血干/祖细胞(hematopoietic stem/progenitorcell,HSPC)对造血衰竭小鼠造血功能重建的作用。方法将APS动员的雄性BALB/c小鼠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静脉输注给受到8.5Gy60Coγ射线照射的雌性同系受体小鼠;观察受体小鼠外周血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的变化及30d存活情况;采用PCR方法鉴定其造血重建的来源。结果APS组受体小鼠WBC、PLT、HGB、30d存活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NS组(P<0.05);对APS组存活小鼠进行Y染色体PCR分析,证实雌性受体小鼠重建的造血细胞来自雄性供体。结论APS动员的小鼠外周血HSPC移植后能够重建造血衰竭小鼠长期造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多糖 造血干/祖细胞 动员 移植 造血重建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及其对坏死胰腺组织的修复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雅娟 李秀东 +3 位作者 陈强 凌翎 刘丽珠 范洪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36-838,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诱导转化为胰岛样细胞及其对坏死胰腺组织修复的可能性.方法:①取大鼠骨髓细胞,进行MSC培养纯化扩增,用bFGF、EGF、条件培养液、高糖培养基、B27、地塞米松、胰岛素等培养体系诱导MSC向胰岛细胞转化...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诱导转化为胰岛样细胞及其对坏死胰腺组织修复的可能性.方法:①取大鼠骨髓细胞,进行MSC培养纯化扩增,用bFGF、EGF、条件培养液、高糖培养基、B27、地塞米松、胰岛素等培养体系诱导MSC向胰岛细胞转化;双硫腙染色鉴定胰岛样细胞.②结扎大鼠胰腺组织及其血管6~7 h制作胰腺局部坏死模型.将分离、纯化、诱导的MSC和骨髓细胞用DAPI标记,分别移植到实验组(移植MSC)和对照组(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观察大鼠生存状态并于2周后取胰腺组织检测.结果:①体外扩增的MSC诱导转化后,细胞由初期的长梭形变成多角形或圆形并逐渐聚集成团.双硫腙染色大部分细胞团呈亮红色,初步表明MSC可诱导转化为胰岛样细胞.②实验组大鼠成活率达80%,坏死的胰腺组织被修复,变黑的胰腺组织基本恢复正常,胰腺组织中存在核呈兰色荧光的细胞;对照组的动物腹腔积水、粘连,2周内全部死亡.结论:大鼠骨髓MSC可在体外诱导转化为胰岛样细胞,并可修复损伤的胰腺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祖代细胞 中胚层 胰腺 造血干细胞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移植造血重建过程中干/祖细胞增殖特性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4
7
作者 丁顺利 褚建新 +2 位作者 赵钧铭 姜露 胡小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38-141,共4页
为了探讨骨髓移植造血重建过程中干/祖细胞增殖的特性,我们采用病理形态学、BMNC计数、抗5-FU BMNC计数、外源性CFU-S(12)和骨髓连续移植等方法,对造血重建过程不同阶段的干/祖细胞增殖特性,进行了动态的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移植... 为了探讨骨髓移植造血重建过程中干/祖细胞增殖的特性,我们采用病理形态学、BMNC计数、抗5-FU BMNC计数、外源性CFU-S(12)和骨髓连续移植等方法,对造血重建过程不同阶段的干/祖细胞增殖特性,进行了动态的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移植后第3天,骨髓内可见少数淋巴样细胞呈小灶性分布,第5—9天细胞灶迅速扩大,细胞形态表现为淋巴样细胞,至第11天才出现不同阶段的分化细胞;第5—9天BMNC数和抗5-FU BMNC数迅速增加,随后增殖速度明显减缓;第9天骨髓的CFU-S(12)数和重建长期造血的能力高于第5天和21天的骨髓。本实验结果提示,骨髓移植后造血细胞呈小灶性分布,重建造血初期造血干/祖细胞迅速增殖而无明显分化表现,此阶段骨髓细胞的重建长期造血能力增强,提示造血干细胞有扩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移植 造血干/祖细胞 细胞增殖 造血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壁式生物反应器中微囊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支持造血干/祖细胞的体外扩增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洋 刘天庆 +5 位作者 范秀波 刘铭彦 赵国锋 鲍春雨 马学虎 崔占峰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71-477,共7页
为了构建一种新型的造血干细胞和基质细胞动态共培养体系,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和包埋有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alginate-chitosan-alginate,ACA)微胶囊在旋转壁式生物反应器(rotating wall vessel,RWV)中进行了7d... 为了构建一种新型的造血干细胞和基质细胞动态共培养体系,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和包埋有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alginate-chitosan-alginate,ACA)微胶囊在旋转壁式生物反应器(rotating wall vessel,RWV)中进行了7d动态悬浮共培养。培养液不含血清,补充多种生长因子(SCF50ng·mL-1,FL50ng·mL-1,TPO50ng·mL-1及IL-325ng·mL-1)。每24h进行总有核细胞计数,并测量培养液的pH和渗透压,在0h、72h和168h进行流式CD34+细胞分析以及集落形成能力检验。结果表明在RWV动态共培养过程中,培养液的pH保持在7.2~7.4,渗透压保持在280~310mmOsmol·kg-1,均适合造血干/祖细胞的体外扩增。经过7d的无血清动态共培养,总有核细胞、CD34+细胞以及混合集落(colony-formingunitsinculture,CFU-Cs)分别扩增了107.05±6.08,26.52±1.5和19.2±3.18倍。这种新型的动态微囊化共培养体系支持了造血干/祖细胞的大规模体外扩增,基质细胞抑制了造血干/祖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扩增 造血干/祖细胞 CD34+细胞扩增 间充质干细胞 ACA微胶囊 RWV生物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维持造血干/祖细胞能力的新型豆类凝集素的分离、纯化及功能鉴定 被引量:5
9
作者 谢小燕 谢超 +2 位作者 李锦 白慈贤 裴雪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4-140,共7页
一种分离自豆类的新型凝集素不仅具有凝集活性 ,还具有体外长期维持造血干 /祖细胞的能力 .由眉豆(Dolichoslablab)中分离得到了这种多亚基的凝集素———FRIL (Flt3receptor interactinglectin) ,并对它进行了核酸和蛋白质序列分析 .... 一种分离自豆类的新型凝集素不仅具有凝集活性 ,还具有体外长期维持造血干 /祖细胞的能力 .由眉豆(Dolichoslablab)中分离得到了这种多亚基的凝集素———FRIL (Flt3receptor interactinglectin) ,并对它进行了核酸和蛋白质序列分析 .免疫细胞分析显示 ,它的受体是CD34+ 造血干 /祖细胞所特有的 .在培养基中添加这种凝集素可长期维持CD34+ 细胞存活和增殖能力 .以Flt3配基 (FL)作为对照 ,在 2 8天的培养时间内 ,相对于FL ,FRIL可维持细胞较高的G0 /G1期比例 (80 %以上G0 /G1期 )和长期培养中 (1 4天以上 ) 1 5倍以上的集落形成量 .可见FRIL通过滞留造血干 /祖细胞于G0 /G1期而维持它们的自我更新潜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类凝集素 造血干细胞 造血祖细胞 维持培养 分离 纯化 功能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多糖对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粒单系祖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8
10
作者 周志文 周金黄 邢善田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44-46,共3页
枸杞多糖(LBP)10mg·kg^(-1)·d^(-1)ip,连续3d,可促进正常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CFU-S)增殖,明显增加骨髓粒单系祖细胞(CFU-GM)数量,促进CFU-GM向粒系分化。
关键词 枸杞 造血干细胞 粒单系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亡在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冷冻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肖娟 邹萍 +3 位作者 黄士昂 胡中波 刘凌波 游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90-94,共5页
为探讨脐血造血干 /祖细胞冷冻损伤中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脐血CD34+ 细胞冻存前后细胞凋亡率、线粒体膜势能和Fas抗原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 2蛋白表达 ,用Westernblot和caspase 3蛋白活性分析检测caspase 3的表... 为探讨脐血造血干 /祖细胞冷冻损伤中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脐血CD34+ 细胞冻存前后细胞凋亡率、线粒体膜势能和Fas抗原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 2蛋白表达 ,用Westernblot和caspase 3蛋白活性分析检测caspase 3的表达 ,以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进行造血祖细胞集落分析。研究结果显示 ,CD34+ 细胞在 - 196℃冻存 2周或 4周后凋亡率增加 ,电泳出现DNA梯形条带 ,CFUs分别下降了 2 5 .2 %和 30 .1%。冷冻过程中细胞内线粒体膜势能下降 ,Bcl 2蛋白表达下调 ,而Fas抗原表达无明显改变。新鲜分离的CD34+ 细胞中caspase 3以分子量为 32kD的非活性酶原形式存在 ,冷冻过程中caspase 3被激活 ,可检测到分子量为 2 0kD的裂解片段 ,cas pase 3蛋白活性分别增加了 1.2倍和 1.5倍。结论 :凋亡在脐血造血干细胞冷冻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线粒体介导的caspase依赖性途径执行 ,caspase 3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效应蛋白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脐血 造血干/祖细胞 CD34^+细胞 冷冻保存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抑制下骨髓BMP4对造血干/祖细胞周期、凋亡的调控及其机制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正阳 柴烁 +4 位作者 张小晴 曹蕴 连超群 武文娟 李玉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65-1271,共7页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5-FU)诱导的骨髓抑制或应激造血条件下骨形态发生蛋白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4,BMP4)对造血干/祖细胞(HSPC)的周期、凋亡调控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设计构建BMP4过表达的C57BL/6转基因小鼠(transgenec gr...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5-FU)诱导的骨髓抑制或应激造血条件下骨形态发生蛋白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4,BMP4)对造血干/祖细胞(HSPC)的周期、凋亡调控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设计构建BMP4过表达的C57BL/6转基因小鼠(transgenec group),选取周龄、性别、体重相匹配的野生型(WT)雌鼠为对照组,各实验重复3次。5-FU以150mg/kg的剂量诱导骨髓抑制模型,提取骨髓有核细胞。通过c-kit/Sca-1荧光抗体双标HSPC,分别用AnnexinV/PI和Ki-67/DAPI双染法观察其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RT-g-PCR检测周期相关的造血调控因子,探讨BMP4调控HSPC细胞周期的分子机制。结果:生理状态下,野生型组和转基因组HSPC细胞周期和凋亡率无明显差异。骨髓抑制后,BMP4过表达小鼠骨髓中HSPC的G0期比例明显降低(P<0.01),凋亡率明显上升(P<0.05)。BMP4过表达小鼠骨髓基质中维持HSPC静息的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和趋化因子CXCL12水平明显下调(P<0.01)。结论:在造血应激或骨髓抑制等非生理条件下,BMP4蛋白上调能促进HSPC进入细胞周期,促进其凋亡,且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下调Hif-1α和CXCL12表达来发挥对HSPC的周期调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4 造血干/祖细胞 凋亡 细胞周期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对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的作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彭程 黎纬民 +4 位作者 马艳萍 胡中波 程范军 刘凌波 邹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27-229,共3页
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是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一种主要生物活性物质。为了研究它在造血系统中的影响 ,本实验通过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 ,探讨AngⅡ与不同的细胞因子联合刺激脐血CD34+ 细胞生长和分化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 ,悬浮培养体... 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是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一种主要生物活性物质。为了研究它在造血系统中的影响 ,本实验通过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 ,探讨AngⅡ与不同的细胞因子联合刺激脐血CD34+ 细胞生长和分化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 ,悬浮培养体系中的AngⅡ可同时刺激BFU E和CFU GM的扩增 ,BFU E和CFU GM的数量在一定范围内随AngⅡ浓度 (0 0 1- 0 1μmol/L)的升高而增多 ;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AngⅡ则仅刺激CFU GM的形成 ,却不影响BFU E ;悬浮培养体系中AngⅡ与细胞因子SCF +G CSF +GM CSF +IL 3联合可使CFU GM的扩增倍数由 2 3± 0 8升高到 7 8± 1 9倍 ,与SCF +EPO +TPO +IL 3联合 ,BFU E的扩增倍数由 3 1± 1 8提高到 9 2± 2 3倍。结论 :AngⅡ与其他细胞因子联合可刺激脐血造血干 /祖细胞体外扩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脐血 造血干/祖细胞 体外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干细胞向造血干/祖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超 习佳飞 +1 位作者 岳文 裴雪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97-802,共6页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是指由胚胎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ICM)细胞经体外抑制培养而筛选得到的细胞,具有无限增殖潜能,在体外可以向造血细胞分化,有可能为造血干细胞移植和血细胞输注开辟新的来源.此外,ES细胞向造...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是指由胚胎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ICM)细胞经体外抑制培养而筛选得到的细胞,具有无限增殖潜能,在体外可以向造血细胞分化,有可能为造血干细胞移植和血细胞输注开辟新的来源.此外,ES细胞向造血干/祖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也为阐明哺乳动物造血发育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提供了良好的体外模型.对ES细胞向造血干/祖细胞定向分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造血干/祖细胞 诱导 体外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GF/PDGFR对血小板生成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杨默 束玲玲 崔韵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1097-1101,共5页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是重要的细胞因子,研究表明PDGF对造血干/祖细胞,巨核细胞/血小板、以及骨髓微环境的血小板生成素(TPO)合成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PDGF可直接亦可通过促进其他生长因子生成如GM-CSF等促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和分...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是重要的细胞因子,研究表明PDGF对造血干/祖细胞,巨核细胞/血小板、以及骨髓微环境的血小板生成素(TPO)合成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PDGF可直接亦可通过促进其他生长因子生成如GM-CSF等促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抑制其凋亡。同时PDGF可调控TPO的生成及骨髓微环境,进而发挥对造血及血小板生成的调节作用,其机制可能为PDGF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结合,启动PDGF/PDGFR信号通路,进而激活PI3K/Akt,促进相关细胞因子如C-Fos、NF-E2等的激活,抑制caspase-3的活化,从而发挥对巨核细胞的促分化和抗凋亡作用,进而调节血小板的生成。本文重点就PDGF/PDGFR对血小板生成的调节作用方面展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 造血干/祖细胞 巨核细胞 血小板 血小板生成素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磷汀对化疗中造血干/祖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宝安 李翠萍 +2 位作者 周敏 高冲 丁家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803-806,共4页
为了评估氨磷汀 (amifostine ,AMF)在保护正常造血干 /祖细胞免受化疗药物依托泊甙 (etoposide ,VP 16)损伤方面的作用 ,将脐血单个核细胞 (CBMNC)、新鲜和冻存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PBSC)和HL 60细胞 ,分别分为AMF +VP 16组、VP 16组、... 为了评估氨磷汀 (amifostine ,AMF)在保护正常造血干 /祖细胞免受化疗药物依托泊甙 (etoposide ,VP 16)损伤方面的作用 ,将脐血单个核细胞 (CBMNC)、新鲜和冻存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PBSC)和HL 60细胞 ,分别分为AMF +VP 16组、VP 16组、AMF组和空白对照组 ,用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活性 ,CFU GM集落培养计数 ,流式细胞术 (FCM)测定细胞的凋亡率。结果显示 :在CBMNC、新鲜和冻存的PBSC样本中 ,AMF +VP 16组的存活率和集落形成能力较VP 16组显著提高 (P <0 .0 5 ) ;在CBMNC样本中 ,3种浓度的AMF组的集落形成能力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在HL 60细胞的样本中 ,AMF +VP 16组与VP 16组凋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AMF能保护正常造血干 /祖细胞免受化疗药物VP 16的损伤 ,并且不影响VP 16对HL 60细胞的杀伤效果 ,但是AMF不能直接促进脐血造血干 /祖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磷汀 造血干/祖细胞 VP-16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造血干/祖细胞移植SCID小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苏丽萍 郝福荣 +4 位作者 张永芳 缪竞诚 白艳艳 张占英 张澜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07-409,413,共4页
目的 :检测扩增后脐血造血干 祖细胞的体内移植能力和造血活性 ,建立脐血细胞体外扩增优化方案和体内移植的SCID小鼠模型。方法 :采用无基质接触的液体悬浮培养方法扩增脐血CD34+ 细胞 ,将扩增前后的细胞移植给预先经过亚致死量辐照的S... 目的 :检测扩增后脐血造血干 祖细胞的体内移植能力和造血活性 ,建立脐血细胞体外扩增优化方案和体内移植的SCID小鼠模型。方法 :采用无基质接触的液体悬浮培养方法扩增脐血CD34+ 细胞 ,将扩增前后的细胞移植给预先经过亚致死量辐照的SCID小鼠 ,4w后通过免疫荧光标记、PCR等检测存活小鼠体内的人源细胞。结果 :连续培养一定时间后 ,FL +TPO +SCF +IL 6组脐血细胞得到持续扩增 ,并能维持一定比例的CD34+ 细胞 ;SCF +IL 3+IL 6 +GM CSF +EPO组在第 2周时集落形成数已降低 ,第 4周时集落形成的细胞、CD34+ 细胞已基本检测不到。移植至少 4w后 ,在存活小鼠体内检测到人CD4 5 + 细胞和Alu基因。结论 :因子组合FL +TPO +CSF +IL 6可以有效扩增脐血CD34+ 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研究 脐血 扩增 移植 造血干细胞 造血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多糖对小鼠造血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杜小丽 王改琴 吴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74-276,300,共4页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Angelica polysaccharides,APS)对小鼠造血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旨在为阐述APS在造血调控和动员方面的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外周血WBC、骨髓单个核细胞(Marraw mononuclear cell,MNC)计数,流式细胞术...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Angelica polysaccharides,APS)对小鼠造血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旨在为阐述APS在造血调控和动员方面的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外周血WBC、骨髓单个核细胞(Marraw mononuclear cell,MNC)计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和骨髓Sea-1^+细胞率以及骨髓MNC和Sca-1^+细胞表面CD49d(VLA-4的α链)、CD44表达情况。结果:1采用4mg/kg APS动员后小鼠外周血的WBC、Sca-1^+细胞数明显高于NS组(P<0.01),而骨髓MNC和Sca-1^+细胞数却明显低于NS组(P<0.01);2APS组骨髓MNC及Sca-1^+细胞表面CD49d表达明显下降(P<0.05);骨髓MNC表面CD44表达阳性率下降(P<0.05),但荧光强度无明显变化;骨髓Sca-1^+细胞表面CD44的表达与NS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APS可能通过降低造血细胞表面的某些粘附分子的表达而产生动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多糖 造血干/祖细胞 粘附分子 VLA-4 CD4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动员与采集时动态快速监测造血祖细胞的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申淼 刘开彦 陆道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92-296,共5页
为了获得高效的外周血干 /祖细胞采集 ,探索一种简便、快速的外周血干 /祖细胞监测方法 ,采用SysmexXE 2 10 0血细胞分析仪的幼稚细胞信号 (IMI)检测通道识别和计数外周血造血祖细胞 (HPC)。对 2 5例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动员... 为了获得高效的外周血干 /祖细胞采集 ,探索一种简便、快速的外周血干 /祖细胞监测方法 ,采用SysmexXE 2 10 0血细胞分析仪的幼稚细胞信号 (IMI)检测通道识别和计数外周血造血祖细胞 (HPC)。对 2 5例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动员的供者和 11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患者的外周血造血干 /祖细胞进行了动态观察。于动员过程中取外周血进行HPC ,CD34+ 细胞和CFU GM的检测 ,对采集物也进行上述检测。结果表明 :在外周血标本中HPC与CD34+ 细胞和CFU GM二者间均呈良好的正相关性。所有检测病例外周血CD34+ 细胞与HPC同时上升 ,同时达高峰。供者的峰值出现在动员的第 5天 ,快速升高晚于白细胞。而患者外周血干 /祖细胞的快速升高早于白细胞。采集物中HPC与CD34+ 细胞和CFU GM呈正相关性。采集当日外周血中HPC和CD34+细胞计数与采集所得CD34+ 细胞数量亦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结论 :造血祖细胞的监测是一种快速、简便又经济的监测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时机和预测成功采集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祖细胞 外周血 造血祖细胞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血造血干/祖细胞罗丹明123荧光染色及其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章涛 方宁 +3 位作者 张潜 万卫红 祁莹 陈代雄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6-207,210,共3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血造血干/祖细胞(UCB-HSPC)罗丹明123(Rho123)荧光染色特点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脐带血单个核细胞(UCB-MNC),用含终浓度为0.1μg/mlRho123的2%胎牛血清-PBS液、37℃下孵育UCB-MNC细胞(细胞浓度为106/... 目的探讨人脐带血造血干/祖细胞(UCB-HSPC)罗丹明123(Rho123)荧光染色特点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脐带血单个核细胞(UCB-MNC),用含终浓度为0.1μg/mlRho123的2%胎牛血清-PBS液、37℃下孵育UCB-MNC细胞(细胞浓度为106/ml)20min,之后用Lin抗体(PE标记的CD19、CD13、CD2、CD8、CD3)及造血干/祖细胞(HSPC)标志抗体CD34-PerCP和CD38-APC标记UCB-MNC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HSPC亚群及其Rho123染色特点。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UCB-Lin-MNC中的HSPC比例高于MNC中约6倍;UCB-CD34+CD38+造血祖细胞(HPC)的Rho123染色平均荧光强度值为23.55±2.40,是UCB-CD34+CD38-造血干细胞(HSC)值10.22±1.03的2倍多(P<0.01)。结论UCB-Lin-MNC中富含HSPC;UCB-HSC的Rho123染料聚集能力明显低于UCB-HPC,提示Rho123拒染法可作为进一步纯化人UCB-HSC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血 造血干细胞 造血祖细胞 罗丹明123 荧光激活细胞分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