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3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因子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雌蛾性信息素产生及其求偶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云国 许少甫 杜家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2-116,共5页
分为 3部分 :第 1部分为光因子对棉铃虫雌蛾求偶行为的影响 ;第 2部分为光因子对棉铃虫雌蛾性信息素 ( Z-1 1 -1 6:Ald)含量的影响 ;第 3部分为光因子对棉铃虫雌蛾脑因子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用非正常光周期、间隔光照、不同光质... 分为 3部分 :第 1部分为光因子对棉铃虫雌蛾求偶行为的影响 ;第 2部分为光因子对棉铃虫雌蛾性信息素 ( Z-1 1 -1 6:Ald)含量的影响 ;第 3部分为光因子对棉铃虫雌蛾脑因子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用非正常光周期、间隔光照、不同光质处理棉铃虫雌蛾后 ,求偶峰值下降 ,求偶节律混乱 ,性信息素含量下降 ,脑因子活性受到抑制。主要研究目的是探讨一种不使用或少使用农药的新型生态防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求偶蜂值 求偶节律 性信息素 脑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幼虫性特征和精子的发生 被引量:9
2
作者 陈大福 牛宝龙 +1 位作者 翁宏飚 孟智启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6期354-357,共4页
以棉铃虫精巢为材料,气干法制片,Giemsa染色,研究了棉铃虫精巢的形态变化和精子发生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棉铃虫的精巢自预蛹期开始会发生融合现象;雄性棉铃虫染色体数目为n=31。还发现雌性幼虫的腹部有4个腺体,可以作为幼虫的性别特征。
关键词 棉铃虫 幼虫性征 精巢 染色体 精子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环境友好型诱杀技术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马春森 马罡 +1 位作者 常向前 杨和平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9-225,共7页
2003年和2004年,在山东惠民采用杀虫灯、性诱剂、杨树枝把等措施开展了诱杀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成虫的防治试验。杀虫灯+10支性诱剂,杀虫灯+5支性诱剂+5支杨树枝把,杀虫灯+10支杨树枝把,杀虫灯4种措施的日均诱蛾量分别... 2003年和2004年,在山东惠民采用杀虫灯、性诱剂、杨树枝把等措施开展了诱杀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成虫的防治试验。杀虫灯+10支性诱剂,杀虫灯+5支性诱剂+5支杨树枝把,杀虫灯+10支杨树枝把,杀虫灯4种措施的日均诱蛾量分别为11.4、10.4、8.6和7.0头,性诱剂和杨树枝把均未显著提高对棉铃虫的诱杀效果。不同诱捕方案对棉铃虫累积诱蛾量随日期的变化符合Gompertz方程。普通灯和时控灯对棉铃虫的日均诱蛾量分别为19.9头和17.4头,二者差异不显著;时控灯对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的日均诱捕量均少于普通灯;减少开灯时间可在不显著降低棉铃虫诱杀量的同时,有效保护捕食性瓢虫。与普通灯相比,设置时间合理的时控灯(夜间19:00—23:00和3:00—5:00开灯)未显著降低棉铃虫的日均诱蛾量,而对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的日均诱捕量分别为2.0头和4.9头,均显著低于普通灯的3.7头和9.2头,合理设置开关灯控制模式可在不显著降低对棉铃虫诱杀效果的同时,降低近50%的天敌杀伤率,节约用电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杀虫灯 性诱剂 杨树枝把 环境友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FK506结合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与纯化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小宁 李芬 +2 位作者 赵文博 朱燕 赵洁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5-120,共6页
为了深入了解FK506结合蛋白基因的作用和探索调控棉铃虫CYP6B6的表达机制,基于单酵母杂杂交结果采用RT-PCR的方法从棉铃虫的中肠cDNA中扩增得到了FK506结合蛋白基因,将测序正确的目的片段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在大肠杆菌BL21中... 为了深入了解FK506结合蛋白基因的作用和探索调控棉铃虫CYP6B6的表达机制,基于单酵母杂杂交结果采用RT-PCR的方法从棉铃虫的中肠cDNA中扩增得到了FK506结合蛋白基因,将测序正确的目的片段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在大肠杆菌BL21中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IPTG)诱导表达,通过镍柱离子亲和层析纯化目的蛋白。用SDS-PAGE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和纯化结果,并用Western blotting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克隆得到的目的基因大小为327 bp,编码108个氨基酸残基,预测蛋白质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是11.78 kD和7.87。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且没有信号肽。重组质粒pET32a-FKBP在大肠杆菌BL21中获得表达,主要以可溶性形式存在,经亲和层析柱纯化获得目的蛋白,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纯化的目的蛋白大小正确且纯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FK506结合蛋白基因 单酵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特性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发生的影响及发生程度分区 被引量:2
5
作者 杨燕涛 王东华 朱明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59-963,共5页
统计分析表明 ,土壤的多种理化性质与棉铃虫的发生程度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土壤容重、砂粒含量和粘粒含量 3个因子 ,其直接通径系数依次为 -0 .652 1、0 .673 5和 0 .3 4 56。这些因子使土壤表现出不同的粘性 ,决定... 统计分析表明 ,土壤的多种理化性质与棉铃虫的发生程度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土壤容重、砂粒含量和粘粒含量 3个因子 ,其直接通径系数依次为 -0 .652 1、0 .673 5和 0 .3 4 56。这些因子使土壤表现出不同的粘性 ,决定了土壤的透气性、持水量和板结程度等 ,从而影响到棉铃虫幼虫入土后蛹的存活率。用上述 3个因子进行聚类分析 ,可将通州市划分为 3个棉铃虫发生区 ,各区域在测报和防治上应进行区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特性 棉铃虫 发生程度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田与玉米田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种群动态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苏战平 翟保平 +1 位作者 张孝羲 戴率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54-958,共5页
1998年在江苏丰县系统调查了棉田和玉米田中第三、四代棉铃虫的种群动态 ,用生命表方法比较了两种寄主田内棉铃虫种群的发育速率和存活率。结果表明 ,棉铃虫卵峰期至 4龄幼虫高峰期的历期在玉米田要比棉田快 4 d,并以产卵于玉米抽雄扬... 1998年在江苏丰县系统调查了棉田和玉米田中第三、四代棉铃虫的种群动态 ,用生命表方法比较了两种寄主田内棉铃虫种群的发育速率和存活率。结果表明 ,棉铃虫卵峰期至 4龄幼虫高峰期的历期在玉米田要比棉田快 4 d,并以产卵于玉米抽雄扬花期的发育最快。两类寄主田内平均存活率无显著差异 ,但产卵于玉米抽雄扬花期时 ,其卵至 6龄幼虫的存活率比产在其它阶段玉米上的存活率高。在江苏棉区目前的作物布局和耕作制度下 ,玉米田第三代棉铃虫是棉田第四代棉铃虫的重要虫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种群动态 棉田 玉米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配和黑光灯处理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生物钟基因cryptochromes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倪慧 闫硕 +1 位作者 刘小侠 张青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1531-11533,11538,共4页
[目的]明确交配和黑光灯处理对棉铃虫生物钟基因cryptochromes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SYBR Green)技术检测不同条件下棉铃虫cryptochromes(cry1和cry2)基因的表达。提取棉铃虫头部总RNA,经DNase I消化后进行反转录合成... [目的]明确交配和黑光灯处理对棉铃虫生物钟基因cryptochromes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SYBR Green)技术检测不同条件下棉铃虫cryptochromes(cry1和cry2)基因的表达。提取棉铃虫头部总RNA,经DNase I消化后进行反转录合成cDNA,并采用特异性引物分别对cry1、cry2和EF-1α基因进行实时定量PCR扩增。[结果]黑光灯处理棉铃虫2h,其cry1mRNA的表达量明显降低;cry2mRNA的表达量小于对照,但两者之间差异性并不显著。交配对棉铃虫cry1和cry2mRNA表达均存在显著影响,并且雌、雄两性cry1和cry2mRNA表达量在交配后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结论]该结果对进一步研究cry基因的功能以及棉铃虫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cry1和cry2 实时定量PCR 黑光灯处理 交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种群数量的气象综合预报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王西平 杨彬云 +1 位作者 相云 于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48-953,共6页
为了客观地反映棉铃虫种群数量变化与气候背景的关系规律 ,创建了棉铃虫气象多时段综合因子的因子组建方法 ;建立了贡献度权重修正的气象距离指标方法和模型 ;匹配以传统的多元回归模型 ,进行棉铃虫种群数量的气象监测和预报 ;将其自身... 为了客观地反映棉铃虫种群数量变化与气候背景的关系规律 ,创建了棉铃虫气象多时段综合因子的因子组建方法 ;建立了贡献度权重修正的气象距离指标方法和模型 ;匹配以传统的多元回归模型 ,进行棉铃虫种群数量的气象监测和预报 ;将其自身生物潜能和气象条件影响相结合 ,建立了棉铃虫灾害的生物气象定量综合预报模型。在棉铃虫发生的气象条件评价和发生程度预测预报应用中 ,趋势准确率达到 9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种群数量 气象条件 距离模型 综合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übner)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礼生 张青文 +3 位作者 蔡青年 徐环李 徐静 付建业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3-36,共4页
采用压片法HSG显带技术,对棉铃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进行了研究,描述了其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征。同 时通过C-带处理表明棉铃虫染色体单倍数目为n=31,染色体长度从2.05μm至6.20μm不等。
关键词 棉铃虫 精母细胞 减数分裂 压片法 HSG显带技术 棉花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蠋蝽对棉铃虫幼虫的捕食能力及捕食偏好
10
作者 陈俊华 李非凡 +4 位作者 杜跃卿 谢佳鑫 张俏俏 王晨旭 郭世保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8,共10页
为明确蠋蝽(Arma chinensis)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幼虫的生物防控潜能,室内测定3、4龄蠋蝽若虫和雌成虫对2、3、4龄棉铃虫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和搜寻效应,并探究了5龄蠋蝽若虫和雌雄成虫捕食2龄棉铃虫的种内干扰效应和蠋蝽雌... 为明确蠋蝽(Arma chinensis)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幼虫的生物防控潜能,室内测定3、4龄蠋蝽若虫和雌成虫对2、3、4龄棉铃虫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和搜寻效应,并探究了5龄蠋蝽若虫和雌雄成虫捕食2龄棉铃虫的种内干扰效应和蠋蝽雌成虫对棉铃虫3龄幼虫、黄粉虫蛹的捕食偏好。结果显示,3、4龄蠋蝽若虫和雌成虫均能捕食2、3、4龄棉铃虫幼虫,且捕食功能反应遵循HollingⅡ模型。不同发育阶段蠋蝽对棉铃虫幼虫的控害效能表现为蠋蝽雌成虫>4龄若虫>3龄若虫,同一龄期蠋蝽的捕食量随猎物(棉铃虫)龄期的增大而逐渐减小。蠋蝽雌成虫、4龄与3龄若虫对2龄棉铃虫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依次为36.778、28.351、26.938头,由此可见,雌成虫对棉铃虫2龄幼虫的捕食能力最强。随猎物(棉铃虫)密度降低,蠋蝽对棉铃虫幼虫的搜寻效应逐渐提升。此外,蠋蝽捕食作用受到自身密度的干扰,蠋蝽种内干扰作用表现为5龄若虫>雄成虫>雌成虫。捕食偏好结果显示,当黄粉虫蛹和3龄棉铃虫幼虫共存时,蠋蝽更倾向于捕食黄粉虫蛹,此结果为蠋蝽的室内扩繁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蠋蝽 棉铃虫 捕食能力 搜寻效应 种内干扰 捕食偏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虫对不同烟草品种的选择性及诱虫活性挥发物鉴定
11
作者 陈雯 李重阳 +7 位作者 孙梅雪 吴峰 晁江涛 王秀芳 徐蓬军 苏陈禹 宗浩 任广伟 《中国烟草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69,共7页
棉铃虫是一种多食性的农业害虫。为明确不同烟草品种对棉铃虫的抗性及开发新型防控策略,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试验研究了棉铃虫对4个烟草品种的寄主选择偏好性,采用气质联用仪与触角电位仪相结合的方法鉴定了诱虫活性挥发物,使用Y型管测... 棉铃虫是一种多食性的农业害虫。为明确不同烟草品种对棉铃虫的抗性及开发新型防控策略,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试验研究了棉铃虫对4个烟草品种的寄主选择偏好性,采用气质联用仪与触角电位仪相结合的方法鉴定了诱虫活性挥发物,使用Y型管测定了棉铃虫成虫对不同挥发物的趋性反应。结果表明,在烟株旺长期和盛花期,均以普通烟草中烟100M和黄花烟草咸丰小兰花的田间受害程度最重,棉铃虫为害株率高达93%以上。室内产卵试验也表明,以上2个品种对棉铃虫成虫具有显著的引诱产卵作用。供试烟草的诱虫活性挥发物主要包括苯甲醛、芳樟醇、丁香酚、苯甲醇、苯乙醛、α-松油醇等;不同浓度的挥发物对棉铃虫雌虫和雄虫的引诱效果有一定差异。棉铃虫对不同烟草类型和品种具有选择偏好性,烟草挥发物中的特定成分对棉铃虫成虫具有明显的引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烟草 寄主选择 挥发物 引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缨酮抑制棉铃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差异代谢物分析
12
作者 何翔宇 邵雪花 +4 位作者 温雪梅 梁赫 秦子昕 徐玉辉 路伟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7-557,共11页
为明确宽缨酮(Eurycomanone,EN)抑制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幼虫生长发育的代谢谱变化,本研究采用饲料混毒法检测了宽缨酮和糖、蛋白质及脂类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进一步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宽缨酮处理后棉铃虫幼虫的差异... 为明确宽缨酮(Eurycomanone,EN)抑制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幼虫生长发育的代谢谱变化,本研究采用饲料混毒法检测了宽缨酮和糖、蛋白质及脂类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进一步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宽缨酮处理后棉铃虫幼虫的差异代谢物进行注释、筛选、分类和分析。结果表明,10μg/g宽缨酮可显著抑制棉铃虫的生长发育,幼虫的体重降低2.32倍,蛹重降低1.35倍,化蛹率和羽化率分别降低33.82%和29.68%。添加胰蛋白胨和蔗糖可部分恢复宽缨酮的抑制活性,而添加甘油后对虫体的抑制活性无显著影响。筛选得到19个差异代谢物,其中上调11个,下调8个,主要分布在氨基酸及其代谢物、核苷酸、脂肪酰类、碳水化合物等营养代谢途径中。其中,甲磺酸、蛋氨酸亚砜、3-O-甲基多巴和3,4-二羟基苯乙酸上调较显著,与对照相比分别上调了119.80倍、3.34倍、2.40倍和2.38倍;L-蛋氨酸、十八碳二烯酰胺、L-酒石酸、腺嘌呤核苷三磷酸、胞苷-5'-三磷酸、β-D-呋喃果糖基-α-D-吡喃葡萄糖苷、香菇嘌呤和L-多巴,分别下调了0.49倍、0.48倍、0.48倍、0.41倍、0.36倍、5.41×10^(-3)倍、1.30×10^(-3)倍和1.48×10^(-4)倍。本研究解析了宽缨酮抑制棉铃虫生长发育的代谢调控作用,为该化合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缨酮 棉铃虫 生长发育 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棉铃虫齿唇姬蜂胚胎发育的影响
13
作者 谷晓行 杨成都 +3 位作者 李昊泊 魏纪珍 李欣 白素芬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6-284,共9页
【目的】评价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本土优势天敌棉铃虫齿唇姬蜂控害能力的影响,开展高温胁迫下该蜂的胚胎发育研究。【方法】在32、35、36和37℃持续高温下饲养被寄生的棉铃虫幼虫,定时在体视和相差显微镜下解剖并拍照,观察虫体内棉铃虫... 【目的】评价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本土优势天敌棉铃虫齿唇姬蜂控害能力的影响,开展高温胁迫下该蜂的胚胎发育研究。【方法】在32、35、36和37℃持续高温下饲养被寄生的棉铃虫幼虫,定时在体视和相差显微镜下解剖并拍照,观察虫体内棉铃虫齿唇姬蜂胚胎发育状态和特征,与常温25℃的对比,统计姬蜂胚胎发育历期、被包囊率、存活率和发育体积等指标。【结果】在35℃下,棉铃虫齿唇姬蜂的胚胎发育历期为1.78 d,短于常温处理的2.04 d,却长于32℃处理的1.65 d,表明35℃高温已对姬蜂的胚胎发育产生不利影响;与常温相比,高温处理的姬蜂胚胎被包囊率显著增加,存活率显著降低,并对胚胎产生明显的致死效应。37℃高温胁迫下,寄主棉铃虫对姬蜂胚胎的包囊增长率是常温处理的9.76倍,表明高温诱导寄主棉铃虫对姬蜂胚胎的免疫包囊反应上升。此外,36℃高温是该蜂胚胎发育的致死温度,幼虫不能孵化,但胚胎有一定程度的发育;不同姬蜂种群对此高温的耐受性存在明显差异,田间种群室内F2代的胚胎发育程度明显优于室内繁育F15代的。【结论】35℃是棉铃虫齿唇姬蜂胚胎发育的高温阈值,≥36℃高温对胚胎产生完全的致死效应。以胚胎发育为切入点能快速检测高温胁迫对寄生蜂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棉铃虫齿唇姬蜂 胚胎发育 棉铃虫 包囊 致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配对棉铃虫嗅觉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14
作者 张泽恩 王志强 +2 位作者 陈秋燕 秦秋菊 刘杨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4,共14页
嗅觉影响着昆虫取食、交配、产卵等行为,然而嗅觉系统的状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昆虫状态的变化发生相应改变。交配是昆虫生活史中非常重要的行为,交配前后昆虫的各项生理状态都会发生明显变化,已有研究证明交配会影响蛾类昆虫的嗅... 嗅觉影响着昆虫取食、交配、产卵等行为,然而嗅觉系统的状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昆虫状态的变化发生相应改变。交配是昆虫生活史中非常重要的行为,交配前后昆虫的各项生理状态都会发生明显变化,已有研究证明交配会影响蛾类昆虫的嗅觉感受,但其作用机制还不清楚。本研究以重大农业害虫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为研究对象,对交配与未交配雌雄蛾触角、下唇须和喙的转录组进行测序、分析和qPCR验证,探究交配对嗅觉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交配与未交配的雌雄蛾的各组织中均有一定数量的嗅觉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基因的表达变化可能导致了昆虫交配前后的嗅觉感受和行为的变化。本研究从分子水平上初步探索了交配对棉铃虫嗅觉影响的机制,为深入探究嗅觉可塑性以及嗅觉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交配 转录组测序 嗅觉相关基因 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时释放高剂量合成性信息素对棉铃虫求偶、交配和产卵的影响
15
作者 屈丽莉 李艳辉 +6 位作者 冮爽 黄欣阳 陈为 孟威 张万民 郭前爽 杜永均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0-972,共13页
【目的】为了开发高效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交配干扰技术,探索在高剂量性信息素环境下的棉铃虫求偶、交配行为和产卵量及卵孵化率的变化。【方法】在实验室风洞中,设置主动型气溶胶喷射释放器,定时释放高剂量性信息素,设置棉铃... 【目的】为了开发高效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交配干扰技术,探索在高剂量性信息素环境下的棉铃虫求偶、交配行为和产卵量及卵孵化率的变化。【方法】在实验室风洞中,设置主动型气溶胶喷射释放器,定时释放高剂量性信息素,设置棉铃虫性信息素全组分(Z 11-16∶Ald∶Z 9-16∶Ald=10∶1)以及单组分Z 11-16∶Ald,Z 11-16∶OH和Z 9-16∶Ald共4种处理,其中棉铃虫全组分性信息素设置间隔20,10和5 min喷射1次处理,3个单组分性信息素喷射间隔时间为5 min,性信息素喷射处理总时长为12 h(从16:00时至次日4:00时),观察和比较棉铃虫雌蛾的求偶和交配行为及其产卵量和卵孵化率。【结果】与对照(无性信息素的环境下)相比,在高剂量性信息素全组分环境下,棉铃虫雌蛾的求偶起始时间在日龄和昼夜节律上都推迟,伸展产卵器的雌蛾比例下降,喷射间隔10和5 min时雌蛾产卵器伸出持续时间在5日龄时有显著差异,但20,10和5 min喷射间隔时雌蛾产卵器伸出开始时间则是在1日龄时有显著差异。无性信息素的对照组平均交配率高达84.0%±2.1%,而在全组分性信息素环境下,处理组交配率为5.0%~17.5%。全组分性信息素处理组的交配的起始日龄也较对照组延后1.5~2个日龄。单组分性信息素试验结果显示,对照组交配率高达88.0%±3.7%,而单组分Z 11-16∶Ald和Z 11-16∶OH对交配率影响较大,分别只有14.0%±4.0%和14.0%±2.4%,Z 9-16∶Ald对交配率的抑制作用较小,交配率为73.3%±3.3%。Z 11-16∶Ald引起交配的起始日龄延后1.5个日龄,Z 11-16∶OH和Z 9-16∶Ald对交配起始日龄的作用不明显。全组分和单组分性信息素均显著抑制了雌蛾的交配次数(减少1.3~1.5次)。与对照相比,高剂量性信息素环境下,雌蛾的产卵时间明显延后2 d,已交配的雌蛾平均产卵量也下降,但卵孵化率没有显著变化。【结论】高剂量性信息素环境明显抑制了棉铃虫雌蛾的求偶和交配行为,进一步证实了棉铃虫雌蛾对性信息素的自检能力。性信息素通过抑制雌蛾的求偶和交配行为,延后了雌蛾交配和产卵日龄,导致产卵量和孵化率下降。主动型气溶胶喷射释放器释放的合成性信息素不仅阻止雄蛾搜索雌蛾的定向行为反应,同时也影响了雌蛾的求偶,以及抑制和延后了与雄蛾的交配,导致产卵量下降。因此,在田间使用时可能有更高的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高剂量性信息素 求偶 交配 产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带犀猎蝽对草地贪夜蛾和棉铃虫高龄幼虫的捕食作用
16
作者 孙淦琳 蔡浩升 +4 位作者 杨韵 金思彤 张秋瑾 唐垚 陈斌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125,共8页
为探究黄带犀猎蝽Sycanus croceovittatus对2种玉米重要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高龄幼虫的控害潜力,在室内测定了黄带犀猎蝽对2种害虫6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及捕食选择。结果表明,... 为探究黄带犀猎蝽Sycanus croceovittatus对2种玉米重要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高龄幼虫的控害潜力,在室内测定了黄带犀猎蝽对2种害虫6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及捕食选择。结果表明,黄带犀猎蝽5龄若虫及雌雄成虫对2种害虫6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捕食能力均为雌成虫>5龄若虫>雄成虫。黄带犀猎蝽对棉铃虫表现出正喜好性且对棉铃虫的控害效能(雌成虫:32.204;5龄若虫:25.024;雄成虫:16.527)强于草地贪夜蛾(雌成虫:29.970;5龄若虫:25.018;雄成虫:15.527);雌成虫和5龄若虫对棉铃虫的日最大捕食量(7.353、6.273头)也高于草地贪夜蛾(5.179、4.787头)。黄带犀猎蝽的搜寻效应随害虫密度的增加逐渐下降,对2种害虫的搜寻效应也呈现出雌成虫>5龄若虫>雄成虫。综上,黄带犀猎蝽5龄若虫及雌雄成虫对于攻击性较强的草地贪夜蛾和棉铃虫具有较好的生防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带犀猎蝽 草地贪夜蛾 棉铃虫 捕食功能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硫氨酸富集蛋白在棉铃虫卵巢发育中的功能及机制解析
17
作者 秦千越 方斌 +5 位作者 王靖康 张博 耿梓宸 安世恒 李祥 赵文丽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5-294,共10页
【目的】探讨甲硫氨酸富集蛋白(methionine-rich storage protein, HaSP1)在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卵巢发育中的功能及相关机制。【方法】分析蛋白质不足处理棉铃虫4龄幼虫对卵巢发育、HaSP1基因转录表达和JH滴度的影响;PCR扩增... 【目的】探讨甲硫氨酸富集蛋白(methionine-rich storage protein, HaSP1)在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卵巢发育中的功能及相关机制。【方法】分析蛋白质不足处理棉铃虫4龄幼虫对卵巢发育、HaSP1基因转录表达和JH滴度的影响;PCR扩增棉铃虫HaSP1基因开放阅读框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HaSP1基因在棉铃虫羽化前3 d至羽化后4 d雌成虫卵巢和脂肪体中的转录表达变化;最后通过RNA干扰技术(RNA interference, RNAi)敲低雌成虫体内HaSP1基因的表达量,分析对卵巢发育及其体内总氨基酸含量、甲硫氨酸(methionine,Met)含量以及HaVg转录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棉铃虫幼虫期饲料中蛋白质不足,会显著抑制雌成虫的生殖能力,并导致JH滴度和HaSP1基因的转录显著降低。棉铃虫HaSP1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2 256 bp,棉铃虫、黏虫(Mythimna loreyi)和粉纹夜蛾(Trichoplusia ni)中的SP1亲缘关系更近。HaSP1基因在卵巢中羽化前第2天高表达,在脂肪体中羽化前第3天高表达。敲低HaSP1基因转录会抑制棉铃虫卵巢发育,并显著降低HaVg转录、总氨基酸及Met含量。【结论】HaSP1通过影响甲硫氨酸含量从而在棉铃虫卵巢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甲硫氨酸富集蛋白SP1 卵巢发育 RNA干扰 甲硫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外种皮提取物对棉铃虫的杀虫活性及对烟叶品质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18
作者 阳灿 蒋蜜涵 +3 位作者 闫荣玲 张翼 罗金强 廖阳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110,117,共8页
为探究银杏外种皮(Ginkgo biloba sarcotesta,Gbs)提取物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防治效果及对烟草幼苗生长、烟叶品质、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测定和比较了不同浓度(2、4、8 mg/mL)银杏外种皮醇、水提取物作用下棉铃虫幼虫的... 为探究银杏外种皮(Ginkgo biloba sarcotesta,Gbs)提取物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防治效果及对烟草幼苗生长、烟叶品质、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测定和比较了不同浓度(2、4、8 mg/mL)银杏外种皮醇、水提取物作用下棉铃虫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及其烟苗生长、烟叶品质、土壤酶活性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银杏外种皮的醇或水提物对棉铃虫幼虫均具有良好的杀虫活性,8 mg/mL的醇、水提取物持续处理60 h后,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5.8%、48.9%;醇提物对烟草幼苗株高、鲜重、干重均有一定促进效应,但水提物对烟草幼苗的促生长作用不显著;醇、水提取物均显著提升了烟叶的可溶性糖及总糖含量,但对烟碱含量影响不显著;相同喷施浓度和处理时长时,醇提物对棉铃虫幼虫的杀虫活性,对烟草幼苗生长、烟叶品质的影响较水提物更明显;银杏外种皮的醇、水提取物均未导致土壤酶活性发生显著变化。结果表明,银杏外种皮醇与水提物在不影响土壤酶活性条件下,可对棉铃虫幼虫表现出良好防治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烟叶的品质,因此在防治烟草棉铃虫中具有一定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外种皮 棉铃虫 校正死亡率 烟叶品质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苍耳不同溶剂提取物对棉铃虫的生物活性
19
作者 朱秀苗 陈梅楠 +2 位作者 马成立 刘青 韩明彬 《山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44-150,共7页
棉铃虫是一种高度适应性害虫,它通过啃食花生叶片和钻蛀花蕾影响叶片光合作用和结实,导致花生产量大幅下降,可使花生减产20%~50%,甚至导致花生绝收。为减少花生田化学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以苍耳为材料,通过喷雾法和浸叶法研究苍耳... 棉铃虫是一种高度适应性害虫,它通过啃食花生叶片和钻蛀花蕾影响叶片光合作用和结实,导致花生产量大幅下降,可使花生减产20%~50%,甚至导致花生绝收。为减少花生田化学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以苍耳为材料,通过喷雾法和浸叶法研究苍耳不同溶剂甲醇、氯仿、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棉铃虫幼虫的杀虫活性。结果发现,苍耳不同溶剂提取物对棉铃虫3龄幼虫均有触杀、拒食、胃毒和生长抑制作用,提取物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其中氯仿提取物作用效果好于甲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表明苍耳活性成分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存在差异,从而影响其对棉铃虫的毒性效果。氯仿提取物72 h后触杀致死中浓度(LC50)为0.2465 g/L;24 h的选择性拒食中浓度(AFC50)为0.1880 g/L,非选择性AFC50为0.1887 g/L;氯仿提取物处理7 d后胃毒LC50为0.3897 g/L;氯仿提取物处理72 h后对棉铃虫生长的IC50为0.0112 g/L,表明该提取物不仅能致死幼虫,还能显著抑制其生长。因此,苍耳氯仿提取物对棉铃虫幼虫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苍耳作为一种植物源农药具有研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耳 提取物 棉铃虫 浸叶法 杀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防治棉铃虫农药产品登记现状
20
作者 徐劲松 《农业工程》 2025年第4期75-80,共6页
棉铃虫是农作物上的重要害虫,在棉花、蔬菜、玉米和向日葵等作物上均有发生。棉铃虫适生区域、寄主较为广泛,发生代数多,繁殖能力、迁飞性和抗药性都较强。棉铃虫的发生规律受环境、气候、寄主作物等因素影响,不及时治理可导致作物减产... 棉铃虫是农作物上的重要害虫,在棉花、蔬菜、玉米和向日葵等作物上均有发生。棉铃虫适生区域、寄主较为广泛,发生代数多,繁殖能力、迁飞性和抗药性都较强。棉铃虫的发生规律受环境、气候、寄主作物等因素影响,不及时治理可导致作物减产,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针对2023年12月31日前中国农药信息网中防治棉铃虫药剂的登记情况,分别从数量、有效成分、剂型、机理、药剂密度及生产企业等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针对存在农药重复登记、缺乏创新、研发思路单一、抗性严重、有效成分与剂型杂乱及混剂成分多且复杂等问题,结合当前形势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棉铃虫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杀虫剂 农药登记 植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