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namic simulation of drum level sloshing of heat recovery steam generator
1
作者 曹小玲 皮正仁 +2 位作者 蒋绍坚 杨卫宏 B.Wlodzimerz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2期413-423,共11页
Drum level sloshing is the latest discovery in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recovery steam generator (HRSG) in combined cycle, and shows certain negative influence on drum level controlling. In order to improve drum level ... Drum level sloshing is the latest discovery in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recovery steam generator (HRSG) in combined cycle, and shows certain negative influence on drum level controlling. In order to improve drum level controlling, influence factors on the drum level sloshing were investigated. Firstly, drum sub-modules were developed using the method of modularization modeling, and then the model of drum level sloshing was set up as well.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experimental rig, and the model was validated using the obtained experimental results. Dynamic simulation was made based on the model to get a 3-D graph of drum level sloshing, which shows a vivid procedure of drum level sloshing. The effect of feed-water flow rate, main-steam flow rate and heating quantity on the drum level sloshing was analyz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ignals with frequency higher than 0.05 Hz are that of drum level sloshing, the signals with frequency of 0.0-0.05 Hz are that of drum level trendy and "false water level", and variation of the feed-water flow rates, main-steam flow rates and heating quantities can change the frequency of drum level sloshing, i.e., the frequency of sloshing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feed-water flow rate, or the decrease of the main-steam flow rate and the heating quantity. This research work is fundamental to improve signal-to-noise ratio of drum level signal and precise controlling of drum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bined cycle heat recovery steam generator false level drum level sloshing model modularization model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容量H/J级重型燃气轮机变负荷运行下余热锅炉内流场特性与优化
2
作者 肖永清 林德阳 +3 位作者 周刚 韩奎华 齐建荟 赵建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5988-5999,I0019,共13页
H/J级重型燃机新型余热锅炉(heat recovery steam generator,HRSG)内在结构复杂性将会降低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系统前流场均匀性,为实现全负荷工况下的高效脱硝,本研究旨在优化不同负荷下余热锅炉内烟气... H/J级重型燃机新型余热锅炉(heat recovery steam generator,HRSG)内在结构复杂性将会降低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系统前流场均匀性,为实现全负荷工况下的高效脱硝,本研究旨在优化不同负荷下余热锅炉内烟气流动特性。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系统研究100%、75%、50%和30%负荷余热锅炉内的烟气流动特性;揭示凹陷结构诱导涡流的生成机制,并提出“整流格栅+分区喷氨”的复合优化策略。结果显示,负荷提高使涡流强度增强,烟气流动均匀性更加恶化。50%负荷下,余热锅炉较高的进气温度和结构引发换热管束局部存在±25 K局部温差。优化后,整流格栅有效消除了涡流,使速度标准偏系数降低至3.36%;分区喷氨策略使氨气浓度标准偏差系数降低3.31%,同时降低喷氨量减少氨逃逸。所提方法在不改HRSG结构条件下,创造了有利于脱硝反应的条件,解决了变负荷与流动均匀性的矛盾,可为新型HRSG设计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锅炉 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 整流格栅 分区喷氨 标准偏差系数 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余热锅炉预测控制器设计
3
作者 吕吏轩 高志亮 +2 位作者 刘洋 赵珺 王伟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18,共7页
余热锅炉汽水平衡控制对实现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combined cycle gas-steam turbine,CCGT)节能减排和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CCGT频繁变负荷给余热锅炉汽水平衡带来了大幅度扰动,现有控制策略没有考虑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因此,提出了... 余热锅炉汽水平衡控制对实现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combined cycle gas-steam turbine,CCGT)节能减排和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CCGT频繁变负荷给余热锅炉汽水平衡带来了大幅度扰动,现有控制策略没有考虑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Ⅱ(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Ⅱ,NSGAⅡ)的多目标优化模型预测控制器设计方法。在余热锅炉三冲量液位控制系统的基础上,该方法将系统运行的能耗和效率加入目标函数,结合NSGAⅡ动态求解设备的变负荷控制量。利用国内某CCGT的实际运行数据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满足稳态跟踪控制的基础上,具有更低的运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 余热锅炉 三冲量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余热锅炉蒸发段长度和位置变动特性的仿真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阳开应 时锦程 +1 位作者 金响亮 高建强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4,共6页
在直流余热锅炉变工况运行过程中蒸发段长度和位置的改变会造成锅炉管壁温度分布、工质出口参数等产生较大的波动,影响锅炉安全运行。以某立式直流余热锅炉为研究对象,建立其动态仿真模型,研究锅炉烟气流量、入口烟温、高压给水流量和... 在直流余热锅炉变工况运行过程中蒸发段长度和位置的改变会造成锅炉管壁温度分布、工质出口参数等产生较大的波动,影响锅炉安全运行。以某立式直流余热锅炉为研究对象,建立其动态仿真模型,研究锅炉烟气流量、入口烟温、高压给水流量和给水温度分别发生阶跃扰动后蒸发段长度及相变点位置的变化规律。仿真结果表明:余热锅炉在设计工况下运行,锅炉入口烟温对锅炉蒸发段长度的影响程度最大,入口烟温阶跃升高10℃后,蒸发段迅速缩短,相变点均向锅炉管内工质入口方向移动,蒸发段长度和相变点位置恢复稳定所需时间相对较短;烟气流量阶跃升高5%后,蒸发段长度迅速缩短而后缓慢增长,沸腾点向管内工质入口方向移动距离大于蒸干点,恢复稳定所需时间较长;给水流量阶跃升高5%后,蒸发段长度迅速增长而后缓慢缩短,蒸干点向管内工质出口方向移动距离大于沸腾点,恢复稳定所需时间最长;给水温度阶跃变化20℃对蒸发段长度和相变点位置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余热锅炉 仿真模型 蒸发段 相变点 变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三压再热余热锅炉动态建模及运行规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一丰 翟春华 +14 位作者 黄庆 肖俊峰 牛晨晖 苏新民 焦道顺 潘赫男 王乾远 奚新国 袁源 阴海强 苏通 曹殿尧 刘加湗 章文茜 李军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9-100,共12页
针对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三压再热余热锅炉的动态运行特性,使用Modelica开源编程语言搭建了余热锅炉仿真模型,并与电厂实际调峰过程运行数据及Thermoflow商业软件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和验证。在实际运行工况下,从满负荷降至低负荷后稳态... 针对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三压再热余热锅炉的动态运行特性,使用Modelica开源编程语言搭建了余热锅炉仿真模型,并与电厂实际调峰过程运行数据及Thermoflow商业软件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和验证。在实际运行工况下,从满负荷降至低负荷后稳态运行、再从低负荷升至满负荷、机组停机和边界参数扰动的动态过程中,所建模型均能较为准确地预测余热锅炉主要参数的动态响应规律。随着机组负荷从320 MW降低至280 MW,汽轮机功率从124.0 MW降至111.5 MW;高压主蒸汽流量从70.12 kg/s减至63.62 kg/s;高压主蒸汽压力从8250 k Pa降至7612 k Pa;余热锅炉入口烟气参数在约300 s的时间内随机组负荷变化,但是余热锅炉蒸汽参数需要约600s完成动态响应达到低负荷下的稳态,说明余热锅炉蒸汽参数相对于燃气轮机排烟参数随时间变化有一定滞后。在机组停机的动态过程中,汽轮机功率从130.4MW下降到5.4MW,余热锅炉高压主蒸汽温度从600.1℃降低到224.5℃,高压主蒸汽流量从76.1 kg/s减小到15.3 k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循环发电厂 余热锅炉 调峰 变负荷 动态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容量余热锅炉动态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3
6
作者 崔凝 王兵树 +1 位作者 高建强 贡献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103-109,共7页
采用模块化建模方法开发了非补燃型三压再热余热锅炉动态仿真数学模型。根据余热锅炉的工作机理和特性,以能量和质量守恒原理为基础,详细论述了其内部蒸发器系统和单相介质换热器的数学模型算法,并结合其它相关模块算法(如流网、容积算... 采用模块化建模方法开发了非补燃型三压再热余热锅炉动态仿真数学模型。根据余热锅炉的工作机理和特性,以能量和质量守恒原理为基础,详细论述了其内部蒸发器系统和单相介质换热器的数学模型算法,并结合其它相关模块算法(如流网、容积算法等),利用华北电力大学STAR-90仿真系统开发平台,建立了9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非补燃型三压再热余热锅炉的实时仿真模型。仿真试验表明所开发的数学模型能够正确反映对象的动态特性,具有较高的静态精度和良好的通用性,可为联合循环机组仿真系统的开发及大型余热锅炉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有利的理论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锅炉 模型 算法 仿真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热锅炉单相受热面动态数学模型及仿真 被引量:18
7
作者 高建强 郝娜 +3 位作者 范晓颖 陈鸿伟 赵军友 陈振洪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8-71,共4页
采用集总参数法建立了三压再热余热锅炉中单相工质受热管的动态数学模型,并开发了通用化的仿真算法。基于一体化模型开发平台建立了余热锅炉单相介质受热面系统的工程模块化的仿真模型。对低压省煤器的运行特性进行了仿真实验研究,结果... 采用集总参数法建立了三压再热余热锅炉中单相工质受热管的动态数学模型,并开发了通用化的仿真算法。基于一体化模型开发平台建立了余热锅炉单相介质受热面系统的工程模块化的仿真模型。对低压省煤器的运行特性进行了仿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静态计算精度和较好的动态响应特性,且模型运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锅炉 换热器 动态数学模型 模块化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循环余热锅炉动态仿真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马文通 王岳人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4055-4060,共6页
建立自然循环余热锅炉的动态模型并进行仿真,对研究余热锅炉的动态特性具有重要意义。引入容性环节与阻性环节相结合的方法,对自然循环余热锅炉的关键部件进行更为合理的划分,解决了各部件模块间的可连接性问题;从对象工作机理出发,将... 建立自然循环余热锅炉的动态模型并进行仿真,对研究余热锅炉的动态特性具有重要意义。引入容性环节与阻性环节相结合的方法,对自然循环余热锅炉的关键部件进行更为合理的划分,解决了各部件模块间的可连接性问题;从对象工作机理出发,将汽包水面下工质集总成具有一定干度的汽水混合物,从而简化了汽包建模仿真的复杂度。利用所建模型对联合循环中燃机和汽机变工况时余热锅炉的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不但证实了模型的有效性,并且可以满足更大范围的动态仿真要求,可以为各类锅炉建模仿真的参考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锅炉 自然循环 变工况 数字建模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液焚烧余热锅炉内气固两相流动与飞灰沉积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5
9
作者 穆林 赵亮 尹洪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9期30-37,I0005,共9页
利用Eulerian-Lagrangian模型耦合飞灰沉积模型对一台化工废液焚烧卧式余热锅炉的飞灰沉积和分布进行数值模拟。Realizable k-模型计算炉膛内部的气相湍流,离散坐标法求解包括飞灰粒子的辐射换热和散射影响的辐射换热过程。基于经验黏... 利用Eulerian-Lagrangian模型耦合飞灰沉积模型对一台化工废液焚烧卧式余热锅炉的飞灰沉积和分布进行数值模拟。Realizable k-模型计算炉膛内部的气相湍流,离散坐标法求解包括飞灰粒子的辐射换热和散射影响的辐射换热过程。基于经验黏附模型和临界动能理论,建立了适用于废液焚烧飞灰粒子的沉积模型,对飞灰粒子黏附/反弹和已沉积粒子的脱落过程进行数值预测。结果表明,粒子尺寸是影响沉积率以及沉积分布的主要因素。大粒子在惯性作用下主要沉积于凝渣管排迎风侧,而小粒子由于热泳、湍流波动的影响能够沉积于换热管的迎风和背风侧。此外,随着管表面温度升高,沉积率逐渐增大。通过对一台废液焚烧卧式余热回收锅炉现场测量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锅炉 气固两相流 飞灰粒子沉积 沉积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热锅炉换热元件传热与阻力特性模化实验系统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聿拯 徐世洋 +3 位作者 袁益超 周文铸 郁鸿凌 丁一鸣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12-417,共6页
为实现能源岛余热锅炉的优化设计,对其受热面中广泛采用的鳍片管高效换热元件的传热与阻力特性进行系统的研究.应用相似理论研制了鳍片管高效换热元件传热与阻力特性模化实验系统,并应用该系统对一定结构的螺旋鳍片管束进行了实验研究.... 为实现能源岛余热锅炉的优化设计,对其受热面中广泛采用的鳍片管高效换热元件的传热与阻力特性进行系统的研究.应用相似理论研制了鳍片管高效换热元件传热与阻力特性模化实验系统,并应用该系统对一定结构的螺旋鳍片管束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容量、结构、功能和测量精度能满足对各类鳍片管束及换热器的传热与流动工况进行模化实验研究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锅炉 鳍片管 传热 阻力 模化实验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循环双压燃气轮机余热锅炉动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亚欧 陶谦 +2 位作者 陈波 管诗骈 张恩先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6-184,共9页
为深入了解自然循环双压燃气轮机余热锅炉动态特性,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系统,根据锅炉工作机理和结构特性,并充分考虑管束传热的影响,采用集总参数法建立了余热锅炉动态仿真数学模型,分析变工况运行时,燃气轮机排气温度、排气流量... 为深入了解自然循环双压燃气轮机余热锅炉动态特性,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系统,根据锅炉工作机理和结构特性,并充分考虑管束传热的影响,采用集总参数法建立了余热锅炉动态仿真数学模型,分析变工况运行时,燃气轮机排气温度、排气流量、高压给水流量分别扰动10%的条件下,锅炉主要参数的动态响应特性。结果表明,燃气轮机排气温度变化对余热锅炉各热力参数的影响最大,排气流量的影响次之,高压给水流量对蒸汽参数影响很小。仿真结果与锅炉实际运行数据基本一致,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良好的通用性,能正确反映锅炉的动态特性,可为同类型锅炉热态运行提供合理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双压余热锅炉 变工况 动态特性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补燃余热锅炉变工况性能计算模型及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学镭 王松岭 +1 位作者 陈海平 朱娜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58,共6页
余热锅炉的变工况性能对联合循环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有较大的影响。以具有整体除氧器的单压余热锅炉汽水系统为例,建立了余热锅炉过热器、蒸发器和省煤器设计工况和变工况的数学模型,给出了计算程序框图,得到了余热锅炉设计工况和变工... 余热锅炉的变工况性能对联合循环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有较大的影响。以具有整体除氧器的单压余热锅炉汽水系统为例,建立了余热锅炉过热器、蒸发器和省煤器设计工况和变工况的数学模型,给出了计算程序框图,得到了余热锅炉设计工况和变工况下的性能参数。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够计算出变工况下余热锅炉汽水侧和烟气侧的参数;变工况下,非补燃余热锅炉的热端端差、节点温差和接近点温差主要受进口燃气温度的影响;余热锅炉的当量热效率主要受排烟温度的影响,降低余热锅炉的排烟温度是提高余热利用效率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锅炉 性能 变工况 经济运行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热锅炉的动态数学模型及数字仿真 被引量:37
13
作者 裘浔隽 杨瑜文 林中达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078-2083,2033,共7页
余热锅炉动态数学模型是分析联合循环系统动态特性的必要环节。作者着重对联合循环中的余热锅炉的各部件进行了理论建模和模型简化 ,对燃气轮机出口烟气温度变化和汽机调节汽阀开度变化时余热锅炉的动态特性进行数字仿真 ,并对仿真结果... 余热锅炉动态数学模型是分析联合循环系统动态特性的必要环节。作者着重对联合循环中的余热锅炉的各部件进行了理论建模和模型简化 ,对燃气轮机出口烟气温度变化和汽机调节汽阀开度变化时余热锅炉的动态特性进行数字仿真 ,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图 1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锅炉 动态数学模型 数字仿真 过热器 省煤器 除氧器 汽水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余热锅炉入口烟道结构优化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袁益超 仝庆华 +3 位作者 刘聿拯 杨震 郭琴琴 刘忠楼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18,共5页
应用通用软件FLUENT,对余热锅炉入口段的流场进行两维和三维数值模拟。采用标准k-ε两方程模型进行建模,方程的离散采用二阶迎风差分格式,并使用SIMPLE算法求解方程。将余热锅炉受热面管束处理为具有分布阻力和分布质量汇的多孔介质模... 应用通用软件FLUENT,对余热锅炉入口段的流场进行两维和三维数值模拟。采用标准k-ε两方程模型进行建模,方程的离散采用二阶迎风差分格式,并使用SIMPLE算法求解方程。将余热锅炉受热面管束处理为具有分布阻力和分布质量汇的多孔介质模型。得出了不同入口段结构对应的出口速度分布;根据出口速度的均匀性,确定了入口段最佳结构;并对两维和三维模型模拟结果的差异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循环 余热锅炉 入口烟道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循环余热锅炉蒸汽参数的优化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岳伟挺 李素芬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064-2066,共3页
对双压再热余热锅炉的蒸汽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 ,计算归纳了最优化的蒸汽压力、蒸汽流量以及回收量随余热锅炉进口燃气参数的变化规律。其结果对联合循环余热锅炉优化设计具有理论意义和价值。图5参
关键词 联合循环 余热锅炉 蒸汽参数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9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余热锅炉炉水水质异常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洪江 何伟 +3 位作者 李永立 李志成 侯巍 顾融融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8-62,共5页
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余热锅炉炉水pH值和电导率出现异常偏高问题,蒸发器管存在腐蚀风险。通过检测水汽氢电导率、痕量离子及硬度,结合热力系统水汽流程综合分析发现热网加热器发生了泄漏,热网循环水漏入机组水汽系统后,热网补水中... 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余热锅炉炉水pH值和电导率出现异常偏高问题,蒸发器管存在腐蚀风险。通过检测水汽氢电导率、痕量离子及硬度,结合热力系统水汽流程综合分析发现热网加热器发生了泄漏,热网循环水漏入机组水汽系统后,热网补水中加入的氢氧化钠,叠加碳酸盐在高温下水解生成的氢氧根,经炉水浓缩作用致使炉水水质异常。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了消缺措施,使该问题得到及时顺利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锅炉 炉水 PH值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容量余热锅炉汽包水位的建模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强 曹小玲 苏明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5-209,共5页
为建立大容量余热锅炉(HRSG)水位控制仿真模型,需准确测量汽包各点的水位.但现场测得的HRSG水位信号包含有由不确定因素产生的噪声成分,具有脉动特性.采用Hilbert-Huang变换(HHT)时-频分析方法对水位信号进行频带识别,引入高斯模型来表... 为建立大容量余热锅炉(HRSG)水位控制仿真模型,需准确测量汽包各点的水位.但现场测得的HRSG水位信号包含有由不确定因素产生的噪声成分,具有脉动特性.采用Hilbert-Huang变换(HHT)时-频分析方法对水位信号进行频带识别,引入高斯模型来表征水位噪声,并设计了低通权值Myriad滤波器对水位信号进行非线性滤波.现场实验数据分析表明:这一水位信号分析方法是合理的,可有效降低各点水位信号波动的差异,从而提取到真实的水位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与动力工程 余热锅炉 汽包水位 水位信号 Myriad滤波器 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压过热蒸汽余热锅炉抽汽运行的解析特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承 杨泽亮 蔡睿贤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9期1-6,共6页
抽取余热锅炉的部分饱和蒸汽供吸收式制冷或供热是常见的余热利用方式之一。在单压过热蒸汽余热锅炉变工况解析解的基础上,推导出其抽汽运行特性的近似解析解,讨论抽汽运行的典型解析特性。定性分析和解析结果表明,抽汽后余热回收率的... 抽取余热锅炉的部分饱和蒸汽供吸收式制冷或供热是常见的余热利用方式之一。在单压过热蒸汽余热锅炉变工况解析解的基础上,推导出其抽汽运行特性的近似解析解,讨论抽汽运行的典型解析特性。定性分析和解析结果表明,抽汽后余热回收率的变化甚微,接近点温差和节点温差略有增大,但过热器的热端端差迅速下降。近似解析解与数值解对比表明,蒸汽产量的解析解在工况变动较大的范围内是可靠的,过热蒸汽温度的解析解适用于设计工况附近和饱和蒸汽抽汽量不大的情况,基于数值结果给出的过热蒸汽温度拟合式则在工况变动较大的范围内也适用。该解析特性对分析余热锅炉冷、热、电并供的变工况有理论意义,也便于进行初步工程分析、核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锅炉 变工况 解析解 抽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管蒸汽发生器在热法磷酸余热回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政伟 管泓瑞 +1 位作者 官文洪 张辉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2-64,共3页
新型热法磷酸生产技术中的特种燃磷塔以辐射换热方式回收了高温五氧化二磷气体的余热,副产工业蒸汽,获得了明显的节能效益。但对中温五氧化二磷气体余热,应采用对流换热方式加以回收。介绍了热管蒸汽发生器回收中温五氧化二磷烟气余热... 新型热法磷酸生产技术中的特种燃磷塔以辐射换热方式回收了高温五氧化二磷气体的余热,副产工业蒸汽,获得了明显的节能效益。但对中温五氧化二磷气体余热,应采用对流换热方式加以回收。介绍了热管蒸汽发生器回收中温五氧化二磷烟气余热工作原理和运行特点,探讨了它在回收中温五氧化二磷气体余热上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最后分析了实施余热回收技术后的节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管蒸汽发生器 热法磷酸 余热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热工参数的设计优化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学斌 赵钦新 +2 位作者 惠世恩 徐通模 周屈兰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21,共5页
通过建立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的热力学模型,定量分析和对比了不同热工参数对低温余热发电系统设计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进口烟气温度、蒸汽压力以及节点温差是影响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设计性能的主要热工参数,其它热工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 通过建立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的热力学模型,定量分析和对比了不同热工参数对低温余热发电系统设计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进口烟气温度、蒸汽压力以及节点温差是影响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设计性能的主要热工参数,其它热工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很小;提高进口烟气温度、降低蒸汽压力或减小节点温差,均可显著降低设计出口烟气温度,从而增大蒸发量,提高热效率;但是当系统对最低排烟温度有要求时,蒸汽压力和节点温差存在下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系统工程 余热发电 优化设计 排烟温度 节点温差 蒸汽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