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8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per-long Qinling Tunnel for Han River to Wei River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被引量:1
1
作者 LI Lingzhi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8-152,共5页
Han River to Wei River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in Shaanxi Province is an inter-basin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approved by the State Council in 2005,which is a key hydraulic project in the 12th Five-Year Plan of China.I... Han River to Wei River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in Shaanxi Province is an inter-basin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approved by the State Council in 2005,which is a key hydraulic project in the 12th Five-Year Plan of China.It is expected to solve water resources shortage in the Guanzhong area of Shaanxi Province,effectively curb the deterior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Wei River and reduce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the Guanzhong area.It is a strategic project for optimal a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by adjus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Shaanxi Province and promot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Guanzhong-Tianshui Economic Zone.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Guanzhong area.The project crosses the Yangtze River and Yellow River basins and passes through the Qinling Mountain.The huge-scale project has a profound historic impact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N river to WEI river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官山河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及影响因素
2
作者 张乾柱 金可 +2 位作者 吴颐杭 罗袁 卢阳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9-187,203,共10页
官山河流域是丹江口水库的主要河流之一,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分析了官山河流域河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和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不同季节河水补给来源及其氢氧同位素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官山河流域河水丰水期δD和... 官山河流域是丹江口水库的主要河流之一,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分析了官山河流域河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和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不同季节河水补给来源及其氢氧同位素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官山河流域河水丰水期δD和δ^(18)O值相对枯水期偏正,丰水期和枯水期氘盈余值(d-excess)平均值分别为12.59‰和11.30‰。官山河流域河水线方程的斜率和截距与长江流域大气降水线极为类似,表明河水主要受长江流域大气降水补给影响,丰水期同位素组成偏正则主要受到降水与水岩作用的共同影响。流域内河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受多重因素影响,其中,沿程蒸发和高程效应对其影响最为显著。研究成果对官山河流域水文循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同位素组成 补给来源 影响因素 官山河流域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水文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江济淮河南段输水河道周边地下水位变化规律研究
3
作者 杜卫兵 赵寿刚 +7 位作者 杨浩明 赵腾飞 张一博 侯佼建 兰雁 王荆 代志宇 蒋敏敏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90,共7页
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由安徽省西淝河向河南省供水,其中利用清水河输水长度47.46 km,输水河道存在渗漏及对地下水补给问题。在清水河周边布设15个地下水位测点,监测2022年12月初工程试通水后地下水位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距河道较近的测点... 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由安徽省西淝河向河南省供水,其中利用清水河输水长度47.46 km,输水河道存在渗漏及对地下水补给问题。在清水河周边布设15个地下水位测点,监测2022年12月初工程试通水后地下水位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距河道较近的测点地下水位抬升均早于距河道较远测点的,且水位升幅高于距河道较远测点的;不同测点地下水位变化速率在试通水初期总体为先上升后下降的正态分布,各断面距河道较近的测点水位变化速率最大值明显大于距离河道较远测点的;地层条件对地下水补给影响较大,当地层中存在渗透系数较大的透水层或透水层较厚时,河水存在较大渗漏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 水位变化速率 调水工程 引江济淮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引水廊道新结构在底栏栅式渠首上的应用
4
作者 张力文 李晓庆 王豪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57,共6页
底栏栅式渠首是新疆粗颗粒山溪性河流引水防沙枢纽的首选类型,但实践运用表明,当引水量超过30 m 3/s时,渠首冲沙有利、工程布置紧凑的优势逐渐丧失,后期运行管理效益大打折扣。为此在保留原有布置优势的情况下,以扩大底栏栅引水流量为目... 底栏栅式渠首是新疆粗颗粒山溪性河流引水防沙枢纽的首选类型,但实践运用表明,当引水量超过30 m 3/s时,渠首冲沙有利、工程布置紧凑的优势逐渐丧失,后期运行管理效益大打折扣。为此在保留原有布置优势的情况下,以扩大底栏栅引水流量为目标,提出了“⊥”型廊道新结构及优化布置方案,新结构在原垂直水流方向“—”型廊道结构基础上增设了顺水流方向“|”型廊道(根据流量的大小可布置双排甚至多排“|”型廊道),并结合底栏栅水流动力方程及取水流量计算方法得到了“⊥”型廊道取水流量的计算方法。随后以新疆头屯河渠首为例,在保持原平面布置不变的情况下引入“⊥”型廊道新结构,其引水量可达48.96 m 3/s,提升了39.89%,工程造价降低了63.46%。“⊥”型廊道新结构及布置方案突破了传统底栏栅式渠首设计引水流量相对较小的限制,拓宽了底栏栅式渠首的适用范围,还提高了经济效益,可为此类工程提供新的工程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栏栅式渠首 “⊥”型引水廊道 引水防沙 水力计算 结构优化 头屯河渠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江补汉工程运行对三峡水源区水环境的影响预测
5
作者 吴贞晖 王孟 +3 位作者 刘扬扬 吴比 肖洋 张可可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4-203,共10页
引江补汉工程实施将引起三峡库区水文情势和水质变化。为预测引江补汉工程运行对水源区水环境的影响,构建水源区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分析丰、平、枯、特枯水年情景下水源区水文情势、水动力变化和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浓度时空... 引江补汉工程实施将引起三峡库区水文情势和水质变化。为预测引江补汉工程运行对水源区水环境的影响,构建水源区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分析丰、平、枯、特枯水年情景下水源区水文情势、水动力变化和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并提出相应的水环境保护措施。结果表明:引江补汉工程实施后,龙潭溪取水口水域水动力条件显著增强,各月流速增幅达0~0.04 m/s;工程实施后取水口水质受引水拖拽作用趋向于主库区,不同典型年下该断面COD、氨氮、总磷年均变化幅度分别介于-2.31%~0.41%、4.18%~8.20%、0.77%~1.82%,非引水时段有发生富营养化风险。研究成果可为引江补汉工程水源区水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补汉工程 三峡水源区 水环境影响预测 数值模拟 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 水环境保护与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后汉江中下游水资源配置的稳健博弈研究
6
作者 韩琦 付湘 +1 位作者 张翔 赵小丹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3-199,共7页
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以来汉江中下游径流量大幅减少,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基于水资源配置空间均衡准则,以生活、工业、农业3个用水部门水量分配满意度最大为目标函数,建立了水资源配置稳健博弈模型,分析了中线工程调水前后各... 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以来汉江中下游径流量大幅减少,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基于水资源配置空间均衡准则,以生活、工业、农业3个用水部门水量分配满意度最大为目标函数,建立了水资源配置稳健博弈模型,分析了中线工程调水前后各主体水量分配满意度变化,并将稳健博弈模型与多目标优化模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稳健博弈模型通过降低目标值来提高可靠性,得到的稳健均衡解劣于纳什均衡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后,用水部门整体水量分配满意度下降幅度为9.4%,生活、工业、农业用水部门满意度分别下降4.9%、10.4%、12.9%;需水量最大的农业用水部门水量分配满意度目标值对稳健参数的变化最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配置 稳健博弈优化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汉江中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气候情景下引汉济渭工程水源区水文情势演变规律研究
7
作者 韩忠青 刘招 +4 位作者 肖瑜 张嘉琪 张晋霞 岳甲寅 申思齐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8,共13页
【目的】为探究气候变化条件下引汉济渭工程水源区的水资源情势,保障跨流域调水重大工程高效和持续运行,【方法】采用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CMCC-ESM2气候模式下的3种情景(SSP1-2.6、SSP3-7.0、SSP5-8.5)数据,驱动引汉济... 【目的】为探究气候变化条件下引汉济渭工程水源区的水资源情势,保障跨流域调水重大工程高效和持续运行,【方法】采用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CMCC-ESM2气候模式下的3种情景(SSP1-2.6、SSP3-7.0、SSP5-8.5)数据,驱动引汉济渭工程水源区SWAT模型,分析未来气候情景下引汉济渭工程水源区水文情势演变趋势。【结果】结果显示:未来2025—2100年,SSP1-2.6情景下,水源区降水和径流均呈减少趋势,最高、最低气温呈增加趋势,但近期(2025—2050年)、中期(2051—2075年)和远期(2076—2100年)降水量和径流量均高于基准期(1980—2020年);SSP3-7.0情景下降水、径流和最高、最低气温均呈增加趋势,但SSP3-7.0情景下近期、中期和远期降水量均低于基准期,近期径流量也低于基准期;SSP5-8.5情景下降水、径流和最高、最低气温也呈增加趋势,近期、中期和远期降水量和径流量均高于基准期。【结论】未来随着辐射强迫的增加,引汉济渭工程水源区有变暖、变湿的趋势。通过对未来气候变化进行模拟,分析引汉济渭工程水源区水文情势演变趋势,可为引汉济渭工程水资源调配和管理,区域水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引汉济渭工程 SWAT CMIP6 径流模拟 降水 全球变暖 水文情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距离引调水工程智能安全监控预警系统研发及应用
8
作者 牛广利 李天旸 +3 位作者 薛广文 崔朋 秦朋 方豪文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4-210,共7页
为满足长距离引调水工程建设及运行安全需求,有必要在工程安全监测系统的基础上,开展工程智能安全监控预警系统建设。设计了长距离引调水工程智能安全监控预警系统的总体架构,从管理模式及流程、专业分析方法、开发技术体系等方面论述... 为满足长距离引调水工程建设及运行安全需求,有必要在工程安全监测系统的基础上,开展工程智能安全监控预警系统建设。设计了长距离引调水工程智能安全监控预警系统的总体架构,从管理模式及流程、专业分析方法、开发技术体系等方面论述了系统关键技术路径,并介绍了系统在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引江济淮工程等重大引调水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工程实践表明,系统功能模块完善、运行情况稳定,能够有效提升长距离引调水工程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和在线监控预警能力,可为同类系统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距离引调水工程 工程安全 智能监控预警系统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 引江济淮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机理双驱动的数字孪生穿黄隧洞应用探索
9
作者 苏霞 郝泽嘉 +3 位作者 隗轶伦 罗彭俊 金鑫鑫 聂鼎 《水利信息化》 2025年第1期21-27,共7页
为支撑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建设,实现一系列基础性技术突破,以南水北调控制性穿黄隧洞工程为例,通过集成BIM-CAE转换、复杂模型精细化剖分、全物理场模拟、高效并行求解等技术,建立以数值仿真分析及统计回归分析双驱动的分析方法,实现对穿... 为支撑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建设,实现一系列基础性技术突破,以南水北调控制性穿黄隧洞工程为例,通过集成BIM-CAE转换、复杂模型精细化剖分、全物理场模拟、高效并行求解等技术,建立以数值仿真分析及统计回归分析双驱动的分析方法,实现对穿黄隧洞关键物理量的模拟及预报。结果表明:2种驱动模式可实现优势互补,预报结果能够达到精度要求。研究成果可满足多种运行状态的模拟分析及安全评估,为穿黄隧洞安全监控、运维管理、性态评价提供有力支撑,服务南水北调中线高质量建设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穿黄隧洞 数据机理双驱动 工程安全管理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大入秦工程受水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10
作者 王新苑 张芮 +2 位作者 舒和平 柴尔政 李娜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2,共5页
为探究引大入秦工程受水区水资源承载力状况及受水区水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运用熵权TOPSIS、耦合协调度和障碍度模型,开展受水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分析2017—2021年受水区纵横向维度水资源承载力、子系统间的... 为探究引大入秦工程受水区水资源承载力状况及受水区水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运用熵权TOPSIS、耦合协调度和障碍度模型,开展受水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分析2017—2021年受水区纵横向维度水资源承载力、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和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2017—2021年引大入秦工程受水区水资源承载力贴近度呈上升趋势,水资源承载能力总体较好;研究期水资源承载力贴近度均值兰州新区最高,为0.78,对应等级为优秀;受水区耦合协调度由2017年的0.797波动上升至2021年的0.800,说明水资源承载力各子系统之间处于良好协调状态;产水模数、人均水资源量、单位耕地水资源量、降水量、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生态用水率是阻碍受水区水资源承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权TOPSIS 耦合协调度 障碍度 水资源承载力 引大入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1~2021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阳河以北段冬季冷暖变化特征分析
11
作者 李景刚 陈晓楠 +1 位作者 孙德宇 任亚鹏 《水利水电快报》 2025年第1期19-25,共7页
为更好地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冰期输水调度,基于中线工程沿线8个国家气象站点的1981~2021年冬季日平均气温数据,采用气候平均值、气候倾向率等统计方法,并依据国家冷暖冬等级划分标准,在年度尺度上,对安阳河以北段近41 a来冬季冷暖变... 为更好地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冰期输水调度,基于中线工程沿线8个国家气象站点的1981~2021年冬季日平均气温数据,采用气候平均值、气候倾向率等统计方法,并依据国家冷暖冬等级划分标准,在年度尺度上,对安阳河以北段近41 a来冬季冷暖变化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1981~2021年,各站冬季平均气温基本为-5~3℃,在空间上整体呈现南高北低的特征,南北温差基本为3~4℃。②1981~2021年,各站冬季平均气温年际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整体上均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增温幅度为0.113~0.713℃/(10 a),整体表现为南北升温速率低,中部升温速率高的特点。③从年代际变化来看,1980年代各站冬季平均气温最低,多为偏冷年份,整体上1980,1990和2010年代表现为升温趋势,2010年代升温最为显著,而2000年代则表现为降温趋势。其中,在2000年代和2010年代,各站冬季平均气温波动频繁,且幅度较大,平均气温标准差均超过了1.0℃。④近41 a区域暖冬年共出现12次,主要在1990年代中期以后,区域冷冬年共出现18次,其中,1980年代最多,1990年代最少,自1990年代末期开始,区域冷冬年、暖冬年时常交替出现,而在2014年后,区域暖冬年明显偏多。研究成果可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优化冰期输水调度、提升冬季渠道过流能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暖变化 冬季气候特征 冰期输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安阳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水资源调配系统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赫 刘进翰 +3 位作者 左其亭 甘容 王辉 冯跃华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6-195,共10页
为强化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水资源统一调配,基于Spring Boot和Vue前后端分离开发的模式,利用天地图API、WebGL、Echarts等技术设计研发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水资源调配系统。从设计思路、功能界面、关键技术3个角度论述系统设计思路和... 为强化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水资源统一调配,基于Spring Boot和Vue前后端分离开发的模式,利用天地图API、WebGL、Echarts等技术设计研发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水资源调配系统。从设计思路、功能界面、关键技术3个角度论述系统设计思路和实现过程,从而实现地理信息服务、供需水预测、水资源优化配置、水资源优化调度等功能,实现水量分配可视化、运行调度智能化和跨流域调水管控一体化。系统测试结果表明: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水资源调配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受水区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的水平,解决了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跨流域调水的配置难题,为受水区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 水资源调配系统 Spring Boot框架 Vue框架 前后端分离开发模式 水资源和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水量调度
13
作者 何立新 高炳享 +3 位作者 夏浩顺 龙岩 王超 何中政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6-908,共13页
江水北调工程以向江苏境内工农业及城乡生活供水为主,同时保障改善洪泽湖、骆马湖生态,但工程运行现状存在运行成本高、湖泊弃水量大等不足。为此,采用模拟和优化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以供水缺额最小、湖泊水位超限制最小和泵站运行成本最... 江水北调工程以向江苏境内工农业及城乡生活供水为主,同时保障改善洪泽湖、骆马湖生态,但工程运行现状存在运行成本高、湖泊弃水量大等不足。为此,采用模拟和优化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以供水缺额最小、湖泊水位超限制最小和泵站运行成本最低为优先级设定目标函数,构建江水北调工程年水量调度概化模型,开展不同水平年、不同补湖水位以及高水低用3种调度情景分析。结果表明:骆马湖调蓄库容小,调水运行期使得水位波动频繁,中运河泵站会同频开启补湖,且容易达到输水能力上限;适当降低洪泽湖补湖水位,可充分利用湖泊富余水量,使调水成本降低;完全禁止骆马湖高水低用会加重洪泽湖以下梯级线路供水任务的运行负担,同时增加骆马湖的弃水量,适当允许高水低用可使成本减小,减少泵站抽水任务。建立的模型以及相关研究成果可为江水北调工程调度运行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水北调 调水工程 水资源调度 湖泊调蓄 多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江补汉工程丹江口下游近坝段枯水期通航水位恢复试验研究
14
作者 朱勇辉 郭小虎 +2 位作者 李凌云 王彦君 张丹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13,共8页
引江补汉工程补水口位于丹江口大坝下游安乐河出口约5 km处,且补水量与调水量基本一致,工程对航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减水段,为恢复枯水期通航水位需要开展航道综合治理。利用河工模型试验论证了综合治理方案的效果,并对方案进行了优化及... 引江补汉工程补水口位于丹江口大坝下游安乐河出口约5 km处,且补水量与调水量基本一致,工程对航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减水段,为恢复枯水期通航水位需要开展航道综合治理。利用河工模型试验论证了综合治理方案的效果,并对方案进行了优化及进一步论证。结果表明,减水-补水212 m 3/s方案尾门水位分别为86.47、85.90 m条件下,引航道口—黄家港段水位下降,黄家港以下水位保持不变,其中引航道口水位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下降0.08、0.19 m;综合治理方案1实施后引航道口水位下降均为0.02 m,减水段的水位仍未恢复至调水前的水平,主因是从安乐河口补水的水流并未能进入到左侧主航道内;基于试验研究结果,建议对综合治理方案进行优化,在沧浪洲出水口下沿布置2道护底带;通过试验论证了护底带的4个高程,建议护底带高程为85.5 m,并对护底带高程进一步细化论证;优化后的方案可使引航道口至黄家港段的水位略超过调水前的水平,其中引航道口处最大水位抬高0.06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补汉工程 近坝段 枯水期 通航水位 河工模型试验 恢复试验 航道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营养水平调水对贡湖湾湖区水质及浮游藻类影响的模拟研究
15
作者 杨倩倩 吴时强 +3 位作者 吴修锋 戴江玉 吕学研 薛万云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7,共10页
为探究“引江济太”工程调水给受水湖区水体带来的生态效应,采用水生微宇宙模型进行为期11 d的室内模拟实验,以太湖贡湖湾湖区为受水水体,引入3组设定好的不同营养盐水平(贫营养水平O、中营养水平M、富营养水平E)的望虞河河水,研究在不... 为探究“引江济太”工程调水给受水湖区水体带来的生态效应,采用水生微宇宙模型进行为期11 d的室内模拟实验,以太湖贡湖湾湖区为受水水体,引入3组设定好的不同营养盐水平(贫营养水平O、中营养水平M、富营养水平E)的望虞河河水,研究在不同营养盐水平调水影响下,受水水体水生态环境的动态响应过程。结果表明:整个实验过程中,中营养和贫营养调水组的水体TN、NO_(3)^(-)-N、NH4_(+)-N、TP、SRP、TOC含量下降明显,富营养调水组影响效果较中营养和贫营养调水组差;调水提高了受水水体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水平,硅藻等非蓝藻细胞密度增加,蓝藻细胞生长受到竞争胁迫,中营养和贫营养调水的影响作用效果好于富营养水平。RDA分析结果表明,受水水体的pH、DO、SiO_(3)^(2-)-Si、TDS、NO_(3)^(-)-N、SRP是本实验水体影响藻类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太”工程 贡湖湾 水生微宇宙模型 浮游藻类群落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季节冻土区完全融化期土壤水分特征曲线适用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海生 翁白莎 +3 位作者 严登华 栾清华 李文文 邓彬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7-257,358,共12页
以怒江源区那曲流域为例,基于4个试验场完全融化期(6—9月)的土壤体积含水量(0.15~0.51 cm^(3)/cm^(3))和土壤基质势数据(0~200 kPa)实测数据,选择Van Genuchten(VG)、Brooks-Corey(BC)和Campbell 3个模型进行拟合,以均方根误差ERMS和... 以怒江源区那曲流域为例,基于4个试验场完全融化期(6—9月)的土壤体积含水量(0.15~0.51 cm^(3)/cm^(3))和土壤基质势数据(0~200 kPa)实测数据,选择Van Genuchten(VG)、Brooks-Corey(BC)和Campbell 3个模型进行拟合,以均方根误差ERMS和决定系数R2为评价指标,分析3个模型对高海拔季节冻土区不同土层和不同土壤质地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VG模型(平均R2为0.992,平均ERMS为0.006 cm^(3)/cm^(3))的拟合效果优于BC模型(平均R2为0.972,平均ERMS为0.019 cm^(3)/cm/3)和Campbell模型(平均R2为0.984,平均ERMS为0.014 cm^(3)/cm^(3));但是在不同土层和不同土壤质地情况下模型的适用性有所区别,VG模型更适用于壤土和壤质砂土(平均R2为0.987,平均ERMS为0.008 cm^(3)/cm^(3))以及土壤深层(10~35 cm土层,平均R2为0.990,平均ERMS为0.007 cm^(3)/cm^(3)),Campbell模型更适用于砂质壤土(平均R2为0.985,平均ERMS为0.009 cm^(3)/cm^(3))以及土壤表层(5 cm土层,平均R2为0.993,平均ERMS为0.006 cm^(3)/cm^(3)),BC模型在不同条件下都不是最优模型;参数θr取值大小会显著影响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形状。本研究可为深入研究高海拔季节冻土区的土壤水分运动特性以及中华水塔区的水源涵养作用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模型优选 土壤质地 Van Genuchten模型 那曲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多目标水量优化调度 被引量:3
17
作者 宋志红 刘渊 +5 位作者 江生金 蒋恒 方俊 陈钊 王永强 王冬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7,共9页
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涉及河道、闸泵、管道和调蓄水库,约束条件复杂,常规的优化调度算法难以搜索可行解,求解效率低。选用受水区缺水率平均值最小、泵站总抽水量最小和受水区缺水率标准差最小作为目标函数,从供水保障、供水成本和公平... 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涉及河道、闸泵、管道和调蓄水库,约束条件复杂,常规的优化调度算法难以搜索可行解,求解效率低。选用受水区缺水率平均值最小、泵站总抽水量最小和受水区缺水率标准差最小作为目标函数,从供水保障、供水成本和公平性角度构建多目标水量优化调度模型。基于可行搜索思路,结合逆序演算和顺序演算过程对约束条件进行处理,引入决策系数,通过映射关系使搜索空间保持在可行域中,结合多目标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s,NSGA-II)进行求解,得到Pareto最优解集,并采用熵权法进行方案优选。结果表明,基于可行搜索的NSGA-II算法能够有效求解复杂调度系统的多目标优化问题,综合考虑多个目标的最优方案相对单目标方案更加合理,结果可为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运行管理提供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 可行搜索 多目标 水量优化调度 NSGA-II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水工程建设期安全-进度-投资系统风险分析——以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山 王辉 +4 位作者 程卫帅 刘渊 范嘉懿 王永强 桑连海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8-358,共11页
以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为例,在确定安全-进度-投资系统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分析安全、进度、投资的单项风险;在考虑工程建设期安全、进度、投资的相互影响后,基于改进的综合风险评价方法分析安全-... 以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为例,在确定安全-进度-投资系统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分析安全、进度、投资的单项风险;在考虑工程建设期安全、进度、投资的相互影响后,基于改进的综合风险评价方法分析安全-进度-投资系统风险。结果表明:当分析单项风险时,安全、进度和投资风险的评价结果均为一般风险;当分析系统风险时,得到安全风险>进度风险>投资风险;进一步分析指标体系中的准则层和指标层,安全风险的现场风险中施工技术方案风险排序第一,是后续风险管控的重点。本研究为提高工程建设期安全-进度-投资系统风险的可靠性、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提出了理论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工风险 改进综合风险评价法 安全-进度-投资系统风险 调水工程 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江补汉工程取水口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可可 刘金珍 +2 位作者 王中敏 刘扬扬 吴比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6-62,共7页
引江补汉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后续水源,为保障汉江中下游干流水质安全和湖北省补水区城乡生活供水安全,有必要在工程取水口周边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在充分考虑水质保护要求、交通航运、港口建设发展、应急响应需求等因素的基础... 引江补汉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后续水源,为保障汉江中下游干流水质安全和湖北省补水区城乡生活供水安全,有必要在工程取水口周边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在充分考虑水质保护要求、交通航运、港口建设发展、应急响应需求等因素的基础上,针对三峡调度运行不同水位情况、工程引水代表流量和相应水质条件设计工况情景,基于水动力水质模型计算和应急响应时间估算结果,提出引江补汉工程龙潭溪取水口水源保护区范围建议,为将来保护区划定提供技术支撑。计算结果表明,以龙潭溪取水口为中心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径向距离应≥1.3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保护区划分 水动力模型 溢油事故 应急响应 引江补汉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结构与景观格局对黎河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米秋菊 边玉明 +4 位作者 甄立鹏 庞迪 王凉 程伍群 李金金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85,共8页
黎河是引滦入津工程的唯一连接通道,探究土地利用结构与景观格局对黎河水质的影响,可为合理优化流域土地资源、保护流域水质安全提供参考。2022年3月至6月选取了12个水质监测点采集水样,并检测了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4)^(+)-N)、... 黎河是引滦入津工程的唯一连接通道,探究土地利用结构与景观格局对黎河水质的影响,可为合理优化流域土地资源、保护流域水质安全提供参考。2022年3月至6月选取了12个水质监测点采集水样,并检测了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4)^(+)-N)、总磷(TP)、溶解氧(DO)和高锰酸盐指数(COD_(Mn))等5个水质指标。基于遥感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利用GIS软件生成4种空间尺度的圆形缓冲区域,提取了不同空间尺度的景观格局指数,采用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RDA),探讨了土地利用结构与景观格局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黎河水质整体较好,总体达到Ⅱ类标准,但仍存在超标水质,其中输水期水质明显好于非输水期;多数点位COD、TP值超过Ⅱ类水质标准限值,其余水质指标年均浓度均达到Ⅱ类以内水质标准;(2)不同尺度缓冲半径内占地类型均以林地、耕地、建设用地为主,建设用地、水域面积比例的增加可导致水质的恶化,林地、草地增加可对水质起到提升作用;(3)不同空间尺度缓冲区景观格局指数对水质具有较好的解释度,500 m半径缓冲区景观格局对水质的解释能力最强,解释度达59.8%,其次为1000 m尺度(56.0%)。因此,要加强500 m半径缓冲区尺度土地利用的优化,严格控制流域建设用地、水域面积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引滦入津工程 黎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