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8篇文章
< 1 2 9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53-inducible Gene 3(PIG-3)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朱锋 张鲁勤 +2 位作者 顾卫军 朱伟 郭玉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96-398,共3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P53-inducible gene 3(PIG-3)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淋巴瘤发病机制的相关性。应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RT-PCR等方法,检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和健康成年人PIG-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判... 本研究旨在探究P53-inducible gene 3(PIG-3)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淋巴瘤发病机制的相关性。应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RT-PCR等方法,检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和健康成年人PIG-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判断其与淋巴瘤发病机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Western blot检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中PIG-3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化疗后6个月PIG-3蛋白表达较化疗前升高。RT-PCR结果显示,扩增产物大小为1285 bp,与理论值吻合。结论:PIG-3表达下调可能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发生密切相关,故PIG-3有可能作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及预后检测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P53-inducible gene 3 免疫印迹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design of aided software for osmotic stress responding genes mining in plant genome
2
作者 LU Yanmin MENG Fanjiang LI Yong LIU Bei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7年第3期256-259,共4页
A software and algorithm which based on random sequence model uses osmotic stress responding cis elements from existing information sources of biology was designed. It can infer the genic downstream function of Arabid... A software and algorithm which based on random sequence model uses osmotic stress responding cis elements from existing information sources of biology was designed. It can infer the genic downstream function of Arabidopsis thaliana through analyzing its promoter region, and can offer effective aided analysis to mine osmotic stress responding genes in Arabidopsis thatiana genom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proves that this software can aid to analyze vast genic data and offer important data evid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t genome BIOINFORMATICS gene mining P valu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nes Expressing Differences in Upland Cotton Fiber Development Between 12 DPA and 16 DPA
3
作者 LU Cai-rui1,YU Shu-xun1,WANG Wu1,2(1.Cotton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Key Laboratory of Cotton Genetic Improvement,Ministry of Agriculture,Anyang,Henan 455000,China 2.Plant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Department,New Mexico State University,Las Cruces,NM 88003 USA)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70-,共1页
Cotton is the major dominant natural fiber crop on the earth.Although some current cotton genetics and breeding programs had made great progresses in cotton lint yield increases and disease resistance(tolerance),fiber... Cotton is the major dominant natural fiber crop on the earth.Although some current cotton genetics and breeding programs had made great progresses in cotton lint yield increases and disease resistance(tolerance),fiber quality has little improvement.Global understanding genes exp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s Expressing Differences in Upland Cotton Fiber Development Between 12 DPA and 16 D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TB2和p16表达以及组织形态学特征在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诊断中的价值
4
作者 汪稳庚 李明 +3 位作者 周炜根 张巧惠 程平 窦红漫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4-468,473,共6页
目的探讨联合免疫组化SATB2和p16以及组织形态学特征在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atypical polypoid adenomyoma,APAM)、肌层浸润性内膜样癌(myometrial infiltrating endometrioid carcinoma,MIEC)及伴有间质纤维化的子宫内膜息肉(interstiti... 目的探讨联合免疫组化SATB2和p16以及组织形态学特征在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atypical polypoid adenomyoma,APAM)、肌层浸润性内膜样癌(myometrial infiltrating endometrioid carcinoma,MIEC)及伴有间质纤维化的子宫内膜息肉(interstitial fibrotic endometrial polyps,IFEP)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2例APAM、20例MIEC和25例IFEP,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SATB2和p16在3组病例间质细胞中的表达;评估3组病例中4项形态学特征:复杂腺体结构、成熟鳞化和桑葚样化生、纤维肌性间质、细胞非典型性。结果SATB2在APAM(31/32)间质中的表达明显高于MIEC(1/20)和IFEP(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6在APAM(32/32)间质中的表达明显高于MIEC(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与IFEP(21/2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织形态学特征:与MIEC相比,APAM具有明显的成熟鳞化和桑葚样化生(APAM组31/32,MIEC组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复杂腺体结构(APAM组22/32,MIEC组20/20)、纤维肌性间质(APAM组32/32,MIEC组20/20)、细胞非典型性(APAM组32/32,MIEC组20/20)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IFEP组相比,APAM具有典型的复杂腺体结构(APAM组20/32,IFEP组0/25)、成熟鳞化和桑葚样化生(APAM组32/32,IFEP组2/25)、细胞非典型性(APAM组32/32,IFEP组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病例纤维肌性间质(APAM组32/32,IFEP组25/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免疫组化SATB2和p16以及组织形态学特征有助于APAM的诊断,以及和MIEC和IFEP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 子宫内膜样癌 肌层浸润 子宫内膜息肉 间质纤维化 SATB2 p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Ki-67双重染色检测在子宫颈癌筛查异常分流中的应用
5
作者 蒋竹君 李晓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44-546,共3页
子宫颈癌三级预防是实现世界卫生组织(WHO)加速消除子宫颈癌全球战略的重要路径,其中二级预防包括基于人群的子宫颈癌筛查、阴道镜检查和癌前病变的适当治疗。然而,现阶段子宫颈癌二级预防各环节仍面临着重要挑战。首先,基于高危型人乳... 子宫颈癌三级预防是实现世界卫生组织(WHO)加速消除子宫颈癌全球战略的重要路径,其中二级预防包括基于人群的子宫颈癌筛查、阴道镜检查和癌前病变的适当治疗。然而,现阶段子宫颈癌二级预防各环节仍面临着重要挑战。首先,基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初筛策略已逐步成为筛查的主要手段^([1]),但HR-HPV检测无法区分一过性和持续性感染,细胞学分流敏感度偏低、需要主观判断;其次,基于细胞学的初筛策略仍存在于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但是轻度鳞状细胞学异常使用HR-HPV分流特异度偏低、腺细胞异常的准确诊断存在困难;第三,子宫颈3型转化区增加子宫颈疾病漏诊的风险,而诊断性锥切则会导致过度治疗。因此,有必要探索新的辅助检测手段优化筛查路径,既要减少对低风险女性不必要的干预,又要将检查和治疗集中在最可能受益的高危患者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R-HPV 治疗 转化区 细胞学 p16Ki-67双重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植杆菌P16缓解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智仙 程倩 张彦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52-360,共9页
目的:探究植物乳植杆菌P16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缓解作用。方法:将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n=10),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植物乳植杆菌组(P16组)、益生菌对照组(LGG组)。实验设计周期14 d,前7 d正常饮水,后7 d... 目的:探究植物乳植杆菌P16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缓解作用。方法:将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n=10),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植物乳植杆菌组(P16组)、益生菌对照组(LGG组)。实验设计周期14 d,前7 d正常饮水,后7 d除空白组的其他3组自由饮用3.5%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水溶液,诱导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同时,整个实验过程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0.2 mL/d,P16组和LGG组分别灌胃5×10^(9) CFU/mL对应的益生菌悬液0.2 mL/d。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切片,ELISA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IL-10)。此外,使用16S rRNA系统测序技术检测分析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研究植物乳植杆菌P16对小鼠结肠炎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植物乳植杆菌P16极显著降低了结肠炎小鼠的DAI指数(P<0.0001),缓解了小鼠结肠长度萎缩,减轻了DSS对小鼠结肠组织的损伤;同时,植物乳植杆菌P16有效调节了小鼠细胞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水平(P<0.01);此外,植物乳植杆菌P16改善了肠道中微生物群落α多样性;并且,经植物乳植杆菌P16干预,调节了小鼠肠道菌群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比率,使得Akkermansia的相对丰度增加,Helicobacter、Colidextribacter的相对丰度减少,改善了肠道菌群平衡。结论:植物乳植杆菌P16具有潜在缓解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能够有效调节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肠道菌群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植杆菌p16 结肠炎 肠道菌群 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P16/Ki67双染检测用于HPV阳性者管理的建议》的解读 被引量:1
7
作者 隋琳 曾靖 尹如铁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1,共6页
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持续感染是导致子宫颈癌癌前病变和HPV相关性子宫颈癌的明确病因,约99.7%的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与高危HPV感染相关[1]。子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手段包括HPV检测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 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持续感染是导致子宫颈癌癌前病变和HPV相关性子宫颈癌的明确病因,约99.7%的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与高危HPV感染相关[1]。子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手段包括HPV检测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目前,全球的子宫颈癌筛查模式已经从基于细胞学的筛查转变为更敏感的HPV检测[2],但HPV检测产品众多,且灵敏度和特异度不同,检测结果可靠性尚待验证,并可能导致不必要的阴道镜转诊及相关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 HPV检测 KI67 p16 阴道镜 相关费用 持续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病变中HPV DNA检测与IHC检测P16蛋白的关联性研究
8
作者 王皓晨 贾利晴 +9 位作者 杨瑜 王乾 郁成礼 田田 毕蕊 涂小予 柏乾明 朱晓丽 周晓燕 任敏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8-308,共11页
背景与目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状态在宫颈癌前病变诊断和宫颈癌分型中具有重要意义,而在宫颈病变中高危型(high-risk,HR)HPV感染通常与P16蛋白的过表达密切相关,因此在临床上对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诊断时将... 背景与目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状态在宫颈癌前病变诊断和宫颈癌分型中具有重要意义,而在宫颈病变中高危型(high-risk,HR)HPV感染通常与P16蛋白的过表达密切相关,因此在临床上对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诊断时将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的P16蛋白表达作为判断HPV感染情况的重要依据,但两者之间仍有部分不一致,其相关性有待深入研究,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回顾性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20年1月—2023年12月进行宫颈活检或手术的61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伦理批号:050432-4-2307E),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HPV DNA多亚型,包括HR和低危型(low-risk,LR);采用IHC检测P16蛋白水平,比较两者的一致率,评估P16表达在判断HPV感染时的灵敏度和特异度。618例宫颈病变患者中,宫颈鳞癌92例,宫颈腺癌257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HSIL)79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LSIL)105例,慢性宫颈炎85例。结果:在宫颈鳞癌中,HR-HPV和P16的阳性率分别为88.0%(81/92)和91.3%(84/92),一致率为90.2%(83/92),P16在判断HR-HPV感染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6.3%和45.5%;在宫颈腺癌中,HR-HPV和P16的阳性率分别为54.5%(140/257)和58.8%(151/257),一致率为82.5%(212/257),P16在判断HRHPV感染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7.9%和76.1%;在HSIL中,HR-HPV和P16的阳性率分别为75.9%(60/79)和70.9%(56/79),一致率为82.2%(65/79),P16在判断HR-HPV感染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5.0%和73.7%;在LSIL中,HRHPV和P16的阳性率分别为73.3%(77/105)和8.5%(9/105),一致率为33.3%(35/105),P16在判断HR-HPV感染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10.4%和96.4%;在慢性宫颈炎中,HR-HPV和P16的阳性率分别为20.0%(17/85)和0.0%(0/85),一致率为80.0%(68/85),P16在判断HR-HPV感染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0.0%和100.0%。在宫颈鳞癌、宫颈腺癌及HSIL中P16阳性与HPV16/18呈显著正相关(P=0.000),而在LSIL及慢性宫颈炎中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在宫颈鳞癌及宫颈腺癌中,P16阳性表达与HPV DNA阳性(HPV感染)的一致率较高,尤其P16表达与HPV16/18亚型感染显著相关。HSIL中P16阳性表达可以初步反映HPV感染情况,但在LSIL及慢性宫颈炎中,P16表达难以准确地反映HPV感染情况。P16与HPV DNA检测不一致可能受感染亚型、病理学类型、样本质量等多种因素影响,实际工作中应仔细分析或用多种方法确定HPV的感染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病变 人乳头状瘤病毒 p16免疫组织化学 宫颈鳞癌 宫颈腺癌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慢性宫颈炎 一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X1甲基化与p16/Ki-67联合检测提高宫颈癌非典型鳞状细胞的诊断效能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元培 刘雨晨 +3 位作者 温静 孙怡 程晓冉 任芳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1-395,共5页
目的 比较配对盒家族基因1(paired boxed gene 1,PAXl)甲基化与p16/Ki-67双染单独及联合检测在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ic test, TCT)为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 A... 目的 比较配对盒家族基因1(paired boxed gene 1,PAXl)甲基化与p16/Ki-67双染单独及联合检测在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ic test, TCT)为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 ASC-US)及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LSIL)人群中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2022年247例TCT结果为ASC-US和LSIL患者,以阴道镜下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与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subject curve, AUC)为评价指标,比较PAX1甲基化和p16/Ki-67双染单独及联合检测的检验效能。结果 PAX1甲基化与p16/Ki-67双染的阳性率随着阴道镜下病理结果的严重程度而增加,PAX1甲基化和p16/Ki-67联合检测在TCT为ASC-US人群中的敏感度为91.25%、特异度为97.72%、准确度为95.51%,优于甲基化、p16/Ki-67双染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AX1甲基化和p16/Ki-67双染联合检测可以提高TCT结果为ASC-US患者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X1甲基化 p16/Ki-67双染 宫颈癌 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病灶体积与子宫体积比值和组织中Ki-67、p16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病理特征及复发的关联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丽萍 罗菊玉 +5 位作者 彭章艳 吴秀兰 杨宇宏 石连炎 李笑云 王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367-3372,共6页
目的探讨肿瘤病灶体积与子宫体积比值(T/U)、病灶组织中Ki-67蛋白、p16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病理学特征及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经黔东南州人民医院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中有28例患者随访2年后出现复发,12... 目的探讨肿瘤病灶体积与子宫体积比值(T/U)、病灶组织中Ki-67蛋白、p16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病理学特征及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经黔东南州人民医院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中有28例患者随访2年后出现复发,122例患者未出现复发,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T/U及病灶组织中Ki-67蛋白、p16蛋白表达差异,并按照不同病理学特征分别对比上述指标,并对比不同T/U、Ki-67蛋白、p16蛋白表达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时间差异。结果复发组患者的T/U值、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非复发组,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非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U≥0.18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中Ⅲ期患者占比、组织学低分化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T/U<0.18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蛋白阳性表达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中Ⅲ期患者占比、组织学低分化患者占比、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Ki-67蛋白阴性表达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蛋白阳性表达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中Ⅲ期患者占比、组织学低分化患者占比、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占比均显著低于p16蛋白阴性表达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U≥0.18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2年无复发生存时间短于T/U<0.18的患者(χ^(2)=6.962,P=0.008);Ki-67阳性表达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2年无复发生存时间短于Ki-67阴性表达的患者(χ^(2)=4.815,P=0.028);p16蛋白阳性表达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2年无复发生存时间长于p16蛋白阴性表达的患者(χ^(2)=4.279,P=0.039)。FIGO分期为Ⅲ期、发生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1/2、T/U值≥0.18、Ki-67蛋白阳性表达是子宫内膜癌手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p16蛋白阳性表达是子宫内膜癌手术后复发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T/U、Ki-67蛋白和p16蛋白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可能会增大患者手术后复发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病灶体积 子宫体积比值 Ki-67蛋白 p16蛋白 子宫内膜癌 病理学特征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腺体前驱病变和肺腺癌中p16表达与HPV感染的相关性
11
作者 姜艳萍 叶元滋 +2 位作者 赵荣荣 罗文武 吴正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00-1304,共5页
目的探讨p16在肺腺体前驱病变和肺腺癌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HPV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肺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40例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33例微浸润性腺癌(... 目的探讨p16在肺腺体前驱病变和肺腺癌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HPV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肺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40例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33例微浸润性腺癌(micro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45例腺泡型为主的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IAC)组织中p16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PCR法检测IAC中HPV病毒感染,分析p16表达与HPV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16蛋白表达与肺腺体前驱病变及肺腺癌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0.05);与非浸润性成分相比,MIA和IAC浸润性成分中p16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PCR结果显示,IAC中p16高表达组HPV DNA阳性检出率高于低表达组(P<0.05)。结论p16蛋白表达与肺腺癌的恶性进展显著相关,可辅助识别肺腺癌中浸润性成分;HPV感染可能是导致肺腺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HPV可能在肺癌变中起作用,参与肺癌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p16 HPV DNA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INK4a)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宫颈上皮内瘤变进展的相关性
12
作者 陈霞慧 马向薇 +1 位作者 郝冬梅 于月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77-781,共5页
目的探讨P16^(INK4a)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CIN患者197例(CIN组),其中CIN1患者62例,CIN2患者89例,CIN3患者46例;同时选取接受子宫全切除术且术后病理证实宫... 目的探讨P16^(INK4a)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CIN患者197例(CIN组),其中CIN1患者62例,CIN2患者89例,CIN3患者46例;同时选取接受子宫全切除术且术后病理证实宫颈组织正常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P16^(INK4a)表达及HPV感染情况。结果对照组P16^(INK4a)阳性表达率和HPV感染率(10.00%和0.00%)显著低于CIN组(72.08%和45.69%,P<0.05);CIN2和CIN3患者P16^(INK4a)阳性表达率(80.90%和91.30%)显著高于CIN1患者(45.16%,P<0.05)。CIN3患者HPV感染率(63.04%)高于CIN1、CIN2患者(33.87%和44.94%,P<0.05)。有HPV感染的CIN患者P16^(INK4a)阳性表达率(93.33%)显著高于无HPV感染的CIN患者(54.21%,P<0.05);HPV16/18感染患者P16^(INK4a)阳性表达率(100.00%)显著高于HPV31/33/53感染患者(85.00%,P<0.05);不同年龄、体重指数CIN患者P16^(INK4a)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N患者P16^(INK4a)表达率明显升高,且与病变程度相关,P16^(INK4a)表达与HPV感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INK4a)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上皮内瘤变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DHCR24蛋白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
13
作者 张弛 杜靖然 +3 位作者 廖定准 张昌林 杨峥 李田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2748-2754,共7页
目的 探究Δ(24)-胆甾醇还原酶(DHCR24)在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s)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SILs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定量检测DHCR24、p16及Ki-67在51例正常宫颈组织,44例LSIL和57例HSIL中的表达,绘制受试者工作... 目的 探究Δ(24)-胆甾醇还原酶(DHCR24)在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s)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SILs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定量检测DHCR24、p16及Ki-67在51例正常宫颈组织,44例LSIL和57例HSIL中的表达,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DHCR24、p16及Ki-67蛋白评估SILs分级的诊断效能。结果 DHCR24、p16、Ki-67蛋白表达水平与SILs进展均呈正相关;ROC结果显示,DHCR24在正常宫颈组织与LSIL之间的免疫组化评分截断值为0.114 5,LSIL与HSIL间截断值为0.196 9,在诊断LSIL时敏感度为79.55%,高于p16及Ki-67的15.91%与18.08%(P<0.05);DHCR24与p16联合鉴别正常宫颈组织与LSIL组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32(95%CI:0.878~0.986),高于p16与Ki-67联合的0.861(95%CI:0.785~0.936);DHCR24与p16联合鉴别LSIL与HSIL的AUC为0.971(95%CI:0.946~0.997),高于p16与Ki-67联合的0.870(95%CI:0.790~0.949)。结论 DHCR24与p16蛋白表达水平均可为SILs的分级提供参考依据,且二者联合可提高诊断效率;DHCR24免疫组化染色强度绘制的ROC曲线所衍生的截断值可以提高LSIL诊断的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Δ(24)-胆甾醇还原酶 p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空间微生物气溶胶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以校园建筑为例
14
作者 王薇 吴闪 +1 位作者 伍君奇 何妍亭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3-53,共11页
高校公共场所室内环境中PM_(2.5)微生物气溶胶污染对师生健康构成潜在威胁。研究选取某高校教学楼、宿舍楼和食堂为研究对象,通过微生物采样、环境因子监测及16S rRNA基因测序,系统分析了不同公共空间的PM_(2.5)浓度、微生物气溶胶群落... 高校公共场所室内环境中PM_(2.5)微生物气溶胶污染对师生健康构成潜在威胁。研究选取某高校教学楼、宿舍楼和食堂为研究对象,通过微生物采样、环境因子监测及16S rRNA基因测序,系统分析了不同公共空间的PM_(2.5)浓度、微生物气溶胶群落结构及其分布特征以及微生物群落与环境相关性。结果显示:(1)建筑室内测量点PM_(2.5)浓度低于室外,通高空间、出入口空间在1.5 m高度处的PM_(2.5)浓度低于室内其他空间,通道空间PM浓度高于其他功能空间。(2)PM_(2.5)暴露健康影响系数HQ显示,宿舍走廊区、沐浴区及食堂就餐区存在潜在风险,男性工作人员累积风险约为女性的1.40倍。(3)微生物群落与PM_(2.5)浓度、温度和湿度相关,教学楼中PM_(2.5)浓度和湿度对群落影响较大,食堂群落结构则主要受到温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建筑 室内空间环境 PM_(2.5)微生物气溶胶 PM_(2.5)暴露健康影响 16S rRNA基因测序 建筑功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中p16基因缺失与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赵国海 李铁臣 +3 位作者 史良会 夏亚斌 孙惠兰 彭敦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43-545,共3页
目的 :调查胃癌患者p16基因的改变。方法 :采用PCR和DNA测序方法 ,对 36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标本的p16基因外显子 1、2和 3进行检测 ,研究p16基因的缺失和突变情况。结果 :发现 2例有p16基因外显子 1的纯合缺失 ,3例有外显子 3的纯合缺... 目的 :调查胃癌患者p16基因的改变。方法 :采用PCR和DNA测序方法 ,对 36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标本的p16基因外显子 1、2和 3进行检测 ,研究p16基因的缺失和突变情况。结果 :发现 2例有p16基因外显子 1的纯合缺失 ,3例有外显子 3的纯合缺失 ,缺失频率为 13 89% ,5例均为弥漫型胃癌。所有标本未检出点突变。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p16基因 纯合缺失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p16和p53的联合应用对胆管癌细胞QBC939的生长抑制作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鲁建国 林晨 +6 位作者 黄志强 马庆久 付明 张雪艳 梁萧 要秀 吴旻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93-395,共3页
为研究p16和 p5 3基因的联合应用对胆管癌细胞的作用 ,将重组体腺病毒 p16、p5 3、p16联合 p5 3转移到人胆管癌细胞QBC939,对 p16、p5 3基因的表达、细胞的生长抑制及机制进行了分析。RT PCR显示在胆管癌QBC939细胞系中p16呈低表达 ,p5 ... 为研究p16和 p5 3基因的联合应用对胆管癌细胞的作用 ,将重组体腺病毒 p16、p5 3、p16联合 p5 3转移到人胆管癌细胞QBC939,对 p16、p5 3基因的表达、细胞的生长抑制及机制进行了分析。RT PCR显示在胆管癌QBC939细胞系中p16呈低表达 ,p5 3不表达。重组体腺病毒能介导 p16和p5 3等外源基因在胆管癌QBC939细胞系中高效表达 ,两者联合应用能明显抑制QBC939细胞的生长和集落形成。流式细胞计数证实其能诱导QBC939细胞发生明显凋亡并导致其发生G1期阻滞。本研究显示 p16及 p5 3基因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G1期阻滞在肿瘤的基因治疗方面发挥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p16基因 P53基因 腺病毒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P16和nm23-H_1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善义 王秀清 +2 位作者 李先明 陈亦欣 吴超权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2-344,348,共4页
目的观察P16、nm23-H1基因产物在鼻咽癌(NPC)中的表达状态,探讨其与NPC的转移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5例NPC初治患者癌组织中P16、nm23-H1基因产物表达,并对治疗前患... 目的观察P16、nm23-H1基因产物在鼻咽癌(NPC)中的表达状态,探讨其与NPC的转移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5例NPC初治患者癌组织中P16、nm23-H1基因产物表达,并对治疗前患者外周血T细胞AgNORs含量进行检测。结果鼻咽癌组织中P16、nm23-H1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4.6%(16/65)和61.5%(40/65)。T1和T2期患者P16及nm23-H1蛋白表达高于T3及T4期患者,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P16蛋白表达与有无颈淋巴结转移及放疗后远处转移无关(P>0.05);nm23-H1蛋白在有颈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表达率为51.2%(21/41),低于无颈淋巴结转移者的79.2%(19/24)(字2=4.99,P<0.05);随访中有15例发生远处转移,其nm23-H1表达率为33.3%(5/15),显著低于无转移组的70%(35/50)(字2 =7.56,P<0.01)。P16、nm23-H1蛋白表达阳性患者外周血T细胞AgNORs含量显著高于阴性者(P<0.01)。结论nm23-H1基因表达与鼻咽癌转移相关,可以用于临床预测鼻咽癌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和放射治疗后远处转移。nm23-H1、P16基因表达与外周血T细胞核仁组成区形成有关,可能反映了机体的免疫调节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基因 p16 NM23基因 T淋巴细胞 核蛋白类 核仁组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型P53、P16基因协同对肺腺癌细胞系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闫承慧 王柏秋 +2 位作者 吴焱 傅松滨 李璞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共4页
为了探讨野生型P5 3基因及P16基因在恶性肿瘤基因治疗中的作用 ,用腺病毒为载体将野生型P5 3基因转入高、低转移的肺腺癌细胞系Anip973、AGZY83 -a和经野生型P16基因质粒转染的高、低转移肺腺癌细胞系Anip973(Anip973P16 )、AGZY83-a(AG... 为了探讨野生型P5 3基因及P16基因在恶性肿瘤基因治疗中的作用 ,用腺病毒为载体将野生型P5 3基因转入高、低转移的肺腺癌细胞系Anip973、AGZY83 -a和经野生型P16基因质粒转染的高、低转移肺腺癌细胞系Anip973(Anip973P16 )、AGZY83-a(AGZY83-aP16 )。对各组转染细胞进行生长曲线、MTT生长抑制率、原位末端标记、Western -blotting等技术检测分析。结果发现 (1)野生型P5 3蛋白的过表达对上述肺腺癌细胞系均呈现出较强的生长抑制作用。 (2 )野生型P5 3蛋白的过表达对高转移肺癌细胞系Anip973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低转移细胞系AGZY83 -a。 (3)野生型p5 3蛋白的过表达对经野生型P16基因转染的高、低转移的肺癌细胞Anip973、AGZY83-a抑制作用明显高于未经P16基因转染的细胞。野生型P5 3基因可以作为肺腺癌基因治疗的候选基因。肿瘤抑制基因P5 3、P16的联合转染可能是对肺腺癌进行基因治疗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型P53基因 p16基因 腺病毒 高转移肺癌细胞系 ANIP973 低转移肺癌细胞系AGZY83-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痰标本FHIT、P16、MGMT、RASSF1A、APC基因甲基化在肺癌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亢春彦 王丹丹 +1 位作者 汤少鹏 肖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69-873,共5页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痰标本中FH IT、P16、MGMT、RASSF1A和APC等抑癌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及其联合检测在肺癌筛查及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法,检测47例肺癌组织及对应的痰标本FHIT、P16...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痰标本中FH IT、P16、MGMT、RASSF1A和APC等抑癌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及其联合检测在肺癌筛查及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法,检测47例肺癌组织及对应的痰标本FHIT、P16,MGMT、RASSF1A和APC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24例肺良性疾病患者痰标本作为对照。结果 47例肺癌组织标本中FHIT、P16、MGMT、RASSF1A、APC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检出率分别为40.4%(19/47)、53.2%(25/47)、36.2%(17/47)、21.3%(10/47)和38.3%(18/47);对照的痰标本中五者甲基化检出率分别为38.3%(18/47)、48.9%(23/47)、36.2%(17/47)、17.0%(8/47)和29.8%(14/47),两组甲基化检出率存在着一致性[P>0.05;κ(0.8~1.0)]。24例肺良性病变痰标本中未检测到任何异常甲基化,与肺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肺癌检测的灵敏度(80.9%)和特异度(100.0%)。FHIT和P16基因痰标本甲基化检出率与患者吸烟指数有相关性(P<0.05)。结论痰标本中多个肺癌相关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有望成为肺癌筛查、早期诊断简便有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FHIT基因 p16基因 MGMT基因 RASSF1A基因 APC基因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表皮p16^(INK4a)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敏 李安生 +3 位作者 崔盘根 季江 李遇梅 陈志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89-491,共3页
目的:探讨斑块状银屑病患者表皮p16INK4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并分析与其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方法:按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评分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采用甲基化特异PCR(MSP)方法检测p16INK4a甲基化状态。结果:①银屑病患... 目的:探讨斑块状银屑病患者表皮p16INK4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并分析与其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方法:按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评分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采用甲基化特异PCR(MSP)方法检测p16INK4a甲基化状态。结果:①银屑病患者皮损和非皮损表皮p16INK4a基因的甲基化率分别为32.14%(9/28)和7.14%(2/28),皮损处明显高于非皮损处(P<0.05),正常对照组中无表皮p16INK4a基因甲基化(0/38);②进行期皮损表皮p16INK4a基因的甲基化率明显高于稳定期皮损(P<0.05);③皮损表皮p16INK4a基因甲基化阳性患者的PASI评分明显高于甲基化阴性患者(P<0.05)。结论:斑块状银屑病患者皮损表皮p16INK4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明显增高,并与皮损严重程度和活动性有关,提示p16INK4a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在银屑病的发病中可能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基因 p16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