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1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蛋白偶联受体120调控NLRP3炎症小体参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探究
1
作者 阳丽 吴湘 +3 位作者 李昂 吴菲 何薇薇 张珂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6-222,共7页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120(GPR120)调控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介导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炎症反应的机制。方法:45只野生型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TUG-891组,每组15只。模型组和TUG-891...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120(GPR120)调控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介导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炎症反应的机制。方法:45只野生型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TUG-891组,每组15只。模型组和TUG-891组皮下植入35 d睾酮(T)连续释放药丸诱导PCOS模型,对照组接受安慰剂药丸。TUG-891组小鼠在植入T 21 d后每天腹腔注射TUG-891治疗,模型组与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0.9%氯化钠液。实验结束时(第35天)处死小鼠,收集血液样本和卵巢组织。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卵巢组织中GPR120、NLRP3蛋白表达,天狼星红染色检测卵巢纤维化,免疫印迹分析检测组织中纤维化因子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炎症因子NLRP3、Toll样受体4(TLR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从雌性小鼠中分离卵巢颗粒细胞(GCs),原代GCs接种在含10%胎牛血清和1%青霉素-链霉素溶液的DMEM-F12中培养。将细胞分为对照组、TUG-891组、T组和T+TUG-891组。分别通过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分析GCs活力和凋亡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TUG-891组小鼠的体质量、卵巢重量、卵巢系数和排卵前卵泡数显著增加(P<0.05),以及性激素T、雌二醇(E 2)、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和闭锁卵泡数量显著降低(P<0.05)。TUG-891组卵巢组织中天狼星红染色和α-SMA、MMP2、TGF-β1的相对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TUG-891组卵巢组织中GRP120表达显著增加(P<0.05)、NLRP3表达显著减弱(P<0.05)。体外实验中,与T组比较,T+TUG-891组GCs增殖明显增加(P<0.05),以及GCs凋亡和GCs中NLRP3、TLR4和TNF-α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GPR120激动剂TUG-891可能通过抑制NLRP3炎性体的产生,减轻高雄激素血症诱导的PCOS小鼠慢性轻度炎症,进而保护小鼠的卵巢和卵泡的生长发育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120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多囊卵巢综合征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107的缺失对HaCaT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汪璟 赵韦 +3 位作者 徐德苹 廖开楠 臧丹丹 周海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5-391,共7页
目的构建稳定敲除G蛋白偶联受体107(GPR107)基因的人类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并初步探究GPR107的缺失对HaCaT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敲除GPR107基因的HaCaT细胞,并通过有限稀释法获得GPR107缺失... 目的构建稳定敲除G蛋白偶联受体107(GPR107)基因的人类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并初步探究GPR107的缺失对HaCaT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敲除GPR107基因的HaCaT细胞,并通过有限稀释法获得GPR107缺失的单克隆细胞;利用Western blot和PCR扩增基因组DNA并测序验证验证敲除GPR107的单细胞克隆。运用流式细胞分析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利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运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分化标记分子的变化;运用细胞划痕实验等方法分析细胞迁移能力。结果成功将LentiCas9-Blast与plenti-guide-RNA-GPR107质粒转染进HaCaT细胞,并通过有限稀释法得到了21株单克隆细胞,Western blot显示其中8株细胞GPR107表达显著降低;进一步采用细胞基因组PCR测序,显示获得了C4与2D82株GPR107-/-HaCaT单克隆细胞株。CCK-8检测、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GPR107基因缺失导致HaCaT细胞出现G0G1期阻滞,增殖能力显著减弱,凋亡水平增加;Western blot显示敲除GPR107后HaCaT细胞分化加快;细胞划痕实验结果表明敲除GPR107后HaCaT细胞迁移能力增强。结论成功构建GPR107基因缺失的HaCaT细胞株;GPR107缺失阻滞HaCaT细胞G0G1期从而抑制了HaCaT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敲除GPR107后HaCaT细胞分化能力与迁移能力均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107 人类角质形成细胞 CRISPR/Cas9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附类G蛋白偶联受体GPR126/ADGRG6的结构与功能
3
作者 吴婷婷 贾思齐 +5 位作者 曹树珠 朱德馨 唐国超 孙志华 邓兴梅 张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9-309,共11页
GPR126也称ADGRG6,是研究较为深入的黏附类G蛋白偶联受体(adhesion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aGPCRs)成员之一。最初,GPR126被认为是一种与肌肉发育相关的受体,主要在肌肉和骨骼系统中表达;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GPR126在哺乳动... GPR126也称ADGRG6,是研究较为深入的黏附类G蛋白偶联受体(adhesion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aGPCRs)成员之一。最初,GPR126被认为是一种与肌肉发育相关的受体,主要在肌肉和骨骼系统中表达;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GPR126在哺乳动物多个组织和器官中表达,并参与胚胎发育、神经系统发育和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等多种生物学过程。GPR126具有典型的aGPCRs的七次跨膜螺旋结构,可介导跨膜信号转导,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等多种细胞过程。近年来,GPR126新配体的发现为探索其生理功能提供了有价值的工具。然而,目前GPR126在各类疾病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作为治疗靶点的潜力仍待进一步研究。该文重点描述GPR126的结构、物种间差异性与保守性、信号转导及其生物学功能,为未来GPR126的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附类g蛋白偶联受体 结构与功能 gPR126/ADgRg6 物种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乳酸通过GPR81抑制细胞凋亡
4
作者 郑浩辰 郑阳 王晓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9-114,共6页
目的 观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乳酸(Lac)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81 (GPR81)与细胞凋亡间的动态变化,明确Lac干预通过GPR81对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选取30头新生大约克夏猪。将21头新生猪随机分为Sham组和缺血缺氧(HI)模型组,HI模型组细分为0~... 目的 观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乳酸(Lac)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81 (GPR81)与细胞凋亡间的动态变化,明确Lac干预通过GPR81对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选取30头新生大约克夏猪。将21头新生猪随机分为Sham组和缺血缺氧(HI)模型组,HI模型组细分为0~2 h、2~6 h、6~12 h、12~24 h、24~48 h、48~72 h HI组,每组3头,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TUNEL染色观察基底节区GPR81和细胞凋亡变化。将9头新生猪随机分为Sham+生理盐水(NS)组、HI+NS组和HI+Lac组,每组3头。观察基底节区GPR81表达水平、凋亡细胞比例以及PI3K、AKT、Bax和Bcl-2表达水平。结果 HI脑损伤后细胞凋亡率逐渐上升,24~48 h达到峰值(P <0.05)。GPR81表达水平先升后降,2~6 h达到峰值(P <0.05)。与Sham+NS组相比,HI+NS组细胞凋亡率、Bax表达水平升高,p-AKT/AKT比值以及PI3K、Bcl-2表达水平降低(均P <0.05);与HI+NS组相比,HI+Lac组细胞凋亡率、Bax表达水平降低,p-AKT/AKT比值以及GPR81、PI3K、Bcl-2表达水平升高(均P <0.05)。结论 Lac干预能够通过GPR81介导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发挥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 g蛋白偶联受体81 凋亡 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在T淋巴细胞免疫调节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常春艳 王艺霖 +1 位作者 逄宇 高孟秋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3-281,共9页
G蛋白偶联受体(GPCRs)是一类跨膜受体超家族,参与多种信号转导通路,在细胞迁移、代谢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T淋巴细胞是重要的免疫细胞,参与炎症反应过程并在细胞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已发现多种GPCRs在T淋巴细胞中表达并参与... G蛋白偶联受体(GPCRs)是一类跨膜受体超家族,参与多种信号转导通路,在细胞迁移、代谢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T淋巴细胞是重要的免疫细胞,参与炎症反应过程并在细胞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已发现多种GPCRs在T淋巴细胞中表达并参与T淋巴细胞免疫调节过程,本文将对GPCRs在T淋巴细胞免疫调节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 T淋巴细胞 免疫 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鉴定HLA-G肿瘤靶向锚定蛋白
6
作者 颜家耀 仲丽晴 刘宝瑞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89-697,共9页
目的:基于噬菌体展示靶向锚定蛋白文库,以人白细胞抗原G(HLA-G)为靶点筛选锚定序列作为HLA-G结合蛋白(HGBP)并评价其功能。方法:利用TCGA、GTEx等数据库分析肿瘤组织中HLA-G表达与临床预后和免疫浸润的相关性。利用噬菌体展示靶向锚定... 目的:基于噬菌体展示靶向锚定蛋白文库,以人白细胞抗原G(HLA-G)为靶点筛选锚定序列作为HLA-G结合蛋白(HGBP)并评价其功能。方法:利用TCGA、GTEx等数据库分析肿瘤组织中HLA-G表达与临床预后和免疫浸润的相关性。利用噬菌体展示靶向锚定蛋白文库对HLA-G胞外片段进行生物淘选并随机挑取单克隆进行测序。通过ELISA、免疫荧光染色鉴定优势噬菌体克隆的功能。利用原核体系生产纯化HGBP,通过ELISA、表面等离子共振(SPR)、免疫荧光染色法评价其亲和力及肿瘤特异性结合能力。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HLA-G在肿瘤组织中普遍呈高表达,其与临床总生存期、免疫细胞浸润水平具有相关性(P<0.05)。5轮噬菌体文库筛选后获得优势克隆,ELISA及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均显示,优势噬菌体对HLA-G阳性细胞结合显著强于阴性细胞(P<0.05, P<0.001)。经纯化生产的HGBP与HLA-G之间的亲和力可达17 nmol/L,ELISA结果显示,HGBP与HLA-G分子的结合显著(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HGBP能与HLA-G阳性细胞特异性结合(P<0.01)。结论:经噬菌体展示文库筛选出的HGBP对HLA-G具有高亲和力,可特异性结合肿瘤细胞表达的HL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白细胞抗原g 噬菌体展示文库 靶向锚定蛋白 肿瘤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膜细胞条件性敲除Grk2基因小鼠的构建和鉴定
7
作者 左书俊 王伟康 +4 位作者 谷金涛 郭富媛 郭昊周 韩陈陈 魏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94-1199,共6页
目的构建滑膜细胞条件性敲除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 2,GRK2)基因小鼠并分析基因型,为研究GRK2在滑膜细胞中的功能提供动物模型。方法将Grk2^(flox/+)小鼠交配得到Grk2^(flox/flox)小鼠,Grk2^(flox/flox)... 目的构建滑膜细胞条件性敲除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 2,GRK2)基因小鼠并分析基因型,为研究GRK2在滑膜细胞中的功能提供动物模型。方法将Grk2^(flox/+)小鼠交配得到Grk2^(flox/flox)小鼠,Grk2^(flox/flox)和Col1a1-iCre^(+)小鼠交配,获得Grk2^(flox/+)Col1a1-iCre^(+)与Grk2^(flox/flox)小鼠交配,得到Grk2^(flox/flox) Col1a1-iCre^(+)为目的小鼠。提取DNA,PCR扩增,鉴定基因型;Western blot验证滑膜、肝脏和肾脏组织GRK2敲除效果;HE染色检测滑膜细胞条件性敲除Grk2对踝关节滑膜、肝脏和肾脏组织的影响;多重免疫荧光检测滑膜细胞GRK2表达。结果基因鉴定结果表明,Grk2^(flox/flox) Col1a1-iCre^(+)小鼠Flox和Col1a1-iCre基因型均符合要求;Western blot结果表明,Grk2^(flox/flox) Col1a1-iCre^(+)小鼠滑膜组织GRK2表达降低,肝脏和肾脏组织GRK2表达无明显变化;HE染色结果显示,Grk2^(flox/flox) Col1a1-iCre^(+)小鼠踝关节滑膜、肝脏和肾脏组织病理无明显改变;多重免疫荧光结果表明,Grk2^(flox/flox) Col1a1-iCre^(+)小鼠滑膜细胞GRK2表达降低。结论成功构建和鉴定滑膜细胞条件性敲除Grk2基因小鼠,为进一步研究GRK2在滑膜细胞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提供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 滑膜组织 滑膜细胞 Cre-loxP系统 CRISPR/Cas9 条件性敲除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敏蛋白G-Avitag融合蛋白介导生物素对山羊IgG特异性位点偶联标记研究
8
作者 杜悦 张玉敏 +3 位作者 马兰 李梦冉 杨洪鸣 唐金宝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77-1781,共5页
目的:构建蛋白G C3结构域与Avitag标签肽的3个光敏融合蛋白,介导生物素对山羊IgG特异性位点偶联标记。方法:化学合成含琥珀密码子的蛋白G C3结构域与1个、2个及3个Avitag标签肽的DNA序列,亚克隆至pTXB1质粒构建3个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分别... 目的:构建蛋白G C3结构域与Avitag标签肽的3个光敏融合蛋白,介导生物素对山羊IgG特异性位点偶联标记。方法:化学合成含琥珀密码子的蛋白G C3结构域与1个、2个及3个Avitag标签肽的DNA序列,亚克隆至pTXB1质粒构建3个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分别与pEVOL-pBpF质粒共转化至感受态菌E.coli BL21,利用遗传密码子扩展技术制备光敏C^(Bpa)-Avi‐tag、C^(Bpa)-(Avitag)_(2)及C^(Bpa)-(Avitag)_(3)融合蛋白,目的蛋白经金属亲和层析纯化、Avitag/BirA酶体系生物素化后,通过SDS-PAGE电泳、对照实验及竞争ELISA考察其与山羊IgG的共价偶联效率、偶联位点及偶联物抗原结合特性。结果:成功构建3个表达载体并表达设计的3个目的光敏融合蛋白,C^(Bpa)-Avitag、C^(Bpa)-(Avitag)_(2)、C^(Bpa)-(Avitag)_(3),分子量与理论值相符,生物素化融合蛋白C^(Bpa)-Bn与山羊IgG重链偶联效率为85%,且特异性偶联抗体Fc位点;偶联后抗体保持了其抗原结合活性。结论:成功构建了C^(Bpa)-Avitag、C^(Bpa)-(Avitag)_(2)及C^(Bpa)-(Avitag)3融合蛋白,实现了生物素对山羊IgG的Fc位点偶联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g 山羊Igg 可生物素化标签肽 光亲和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和homeobox基因在卤虫早期发育脑神经节中的潜在调控作用
9
作者 闫智超 段虎 +1 位作者 汪俊芳 隋丽英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110,共12页
为揭示卤虫变态发育过程中的神经调控机制,研究报告了孤雌生殖卤虫三个典型发育阶段脑神经节的转录动态,鉴定了各阶段特异表达的基因并预测了其功能。结果表明:第1龄期的高表达基因(HEG)涉及大量的有机物代谢和免疫调节,如含硫化合物转... 为揭示卤虫变态发育过程中的神经调控机制,研究报告了孤雌生殖卤虫三个典型发育阶段脑神经节的转录动态,鉴定了各阶段特异表达的基因并预测了其功能。结果表明:第1龄期的高表达基因(HEG)涉及大量的有机物代谢和免疫调节,如含硫化合物转运及鸟氨酸代谢;第3龄期的HEGs与细胞呼吸、甲基化和嘌呤代谢相关;第8龄期的HEGs涉及神经信号传递和细胞间识别。其中,G蛋白偶联受体(GPCR)和homeobox基因在第3和第8龄期显著高表达,继而探讨这些基因的亚家族表达特征及功能,如视蛋白受体、神经活性配体受体和嗅觉受体这类GPCRs在幼体发育的相对后期阶段显著高表达,homeobox基因家族中的Unc-42、Arx和Ceh-14在第3龄期高表达,Arx、Ceh-14、Nkx2和Phox在第8龄期高表达。总之,第1龄期幼体通过增强代谢和物质运输来支持其快速生长,第3龄期到第8龄期是细胞分化和神经系统成熟的关键阶段,GPCR和homeobox的高表达提示卤虫视觉发育及神经系统的进一步特化。研究不仅提供了一组脑神经节转录组数据,还为认识卤虫的发育机制及深入理解神经调控在甲壳动物变态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发育 脑神经节 g蛋白偶联受体 HOMEOBOX 卤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PC1蛋白在心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伍明娟 余思茗 +1 位作者 柯尊琼 邱放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1-355,共5页
GIPC1作为跨膜蛋白信号转导、内吞等过程的重要调节因子,在心脏生理活动及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因此,GIPC1可成为治疗心脏疾病的潜在靶点。本文将以GIPC1与靶蛋白相互作用机制为重点,简要综述该蛋白在心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gα相互作用蛋白C端1 心脏疾病 蛋白-蛋白相互作用 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R110配体对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神经炎症的影响
11
作者 李春桃 左中夫 匙也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40-446,共7页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110(GPR110)配体调节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信号通路对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分两部分:(1)随机将12只(24眼)C57BL/6J小鼠分成正常对照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4周...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110(GPR110)配体调节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信号通路对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分两部分:(1)随机将12只(24眼)C57BL/6J小鼠分成正常对照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4周(STZ 4周)组、STZ 8周组和STZ 12周组,每组各3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腹腔注射STZ诱导糖尿病模型。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视网膜GPR110与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表达,以筛选最佳作用时间。(2)将32只(64眼)C57BL/6J小鼠分成正常对照组、STZ 8周组、STZ+N-二十二碳六烯醇乙醇胺(SYN)组和STZ+SYN+干扰GPR110腺相关病毒(AAV-GPR110)组,每组各8只,分别做相应处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小鼠视网膜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ELISA法检测小鼠视网膜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视网膜中JAK2/磷酸化JAK2(p-JAK2)、STAT3/磷酸化STAT3(p-STAT3)值。结果(1)STZ 4周组、STZ 8周组和STZ 12周组小鼠视网膜中GPR110主要表达在Müller细胞中,STZ 8周组小鼠视网膜GPR110荧光相对表达强度最高,因此选择STZ 8周组糖尿病小鼠进行后续实验。(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TZ 8周组、STZ+SYN+AAV-GPR110组小鼠视网膜厚度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量均减少,STZ+SYN组小鼠视网膜厚度减少(均为P<0.05),其余3组小鼠视网膜GFAP阳性表达强度均增加,IL-6、IL-1β、TNF-α含量以及p-JAK2/JAK2、p-STAT3/STAT3值均增加(均为P<0.05)。与STZ 8周组相比,STZ+SYN组小鼠视网膜厚度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均增加,GFAP阳性表达强度降低,IL-6、IL-1β、TNF-α含量与p-JAK2/JAK2、p-STAT3/STAT3值均减少(均为P<0.05)。与STZ+SYN组相比,STZ+SYN+AAV-GPR110组小鼠视网膜厚度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均减少,GFAP阳性表达强度明显增加,IL-6、IL-1β、TNF-α含量与p-JAK2/JAK2、p-STAT3/STAT3值均增加(均为P<0.05)。结论GPR110配体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减轻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神经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11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MÜLLER细胞 神经炎症 JAK2/STAT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UG-891对缺血缺氧诱导的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12
作者 孙攀喜 秦雪 +3 位作者 张重阳 罗佳 陈勇 魏丽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8-975,共8页
目的:探讨TUG-891对缺血缺氧诱导的缺血性脑卒中(IS)的保护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远端大脑中动脉闭塞(dMCAO)组]和dMCAO+TUG-891组(dMCAO+TUG-891组),每组20只,造模后... 目的:探讨TUG-891对缺血缺氧诱导的缺血性脑卒中(IS)的保护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远端大脑中动脉闭塞(dMCAO)组]和dMCAO+TUG-891组(dMCAO+TUG-891组),每组20只,造模后连续3 d给予小鼠腹腔注射TUG-891溶液(35 mg·kg^(-1)·d^(-1))。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和转棒实验评估各组小鼠神经功能情况,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脑梗死体积,生化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上清液中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苏木精-伊红(HE)和尼氏(NISSL)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脑组织病理形态表现,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中神经细胞凋亡指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中G蛋白偶联受体78(GPR78)、PKR样内质网激酶(PERK)和磷酸化PERK(p-PERK)和CHOP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NSS和转棒实验,与假手术组比较,dMCAO组小鼠mNSS明显升高(P<0.01),在棒时间明显减少(P<0.01);与dMCAO组比较,dMCAO+TUG-891组小鼠mNSS降低(P<0.05),在棒时间增加(P<0.05)。TTC染色法,与假手术组比较,dMCAO组小鼠脑梗死体积增大(P<0.01);与dMCAO组比较,dMCAO+TUG-891组小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1)。HE染色,与假手术组比较,dMCAO组小鼠大脑皮层严重受损,表现为梗死区神经细胞排列紊乱及细胞核明显固缩。dMCAO+TUG-891组小鼠脑梗死区神经细胞形态损伤得到明显改善。NISSL染色,dMCAO组小鼠大脑皮层梗死区尼氏小体变细拉长,脱失增多;dMCAO+TUG-891组小鼠脑组织病理损伤均得到明显改善。与假手术组比较,dMCAO组大鼠脑组织中MDA水平明显升高(P<0.01),SOD活性降低(P<0.01);与dMCAO组比较,dMCAO+TUG-891组小鼠脑组织中MDA水平明显降低(P<0.01),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TUNEL染色,与假手术组比较,dMCAO组小鼠脑组织中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升高(P<0.01);与dMCAO组比较,dMCAO+TUG-891组小鼠脑组织中神经细胞凋亡指数降低(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dMCAO组小鼠脑组织中GRP78、p-PERK和CHOP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dMCAO组比较,dMCAO+TUG-891组小鼠脑组织中GRP78、p-PERK和CHOP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TUG-891可以减轻IS引起的神经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UG-891抑制内质网应激和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g蛋白偶联受体78 TUg-891 内质网应激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torage Protein Subunit-null-dwarf Mutants in Soybean(Glycine max(L.) Merr.)
13
作者 Luo Ting-ting Song Ying-ji +7 位作者 Pang Ze Liu Han-miao Waqar Ahmed Khuhro Li Ming-xue Qiu Zhen-dong Wei Xiao-shuang Song Bo Liu Shan-sha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9年第4期11-22,共12页
Dwarfing is useful to reduce plant height,when breeding high-yielding and non-lodging crops.In this study,a set of natural storage protein subunit-null dwarf mutants of soybean was reported that showed strongly reduce... Dwarfing is useful to reduce plant height,when breeding high-yielding and non-lodging crops.In this study,a set of natural storage protein subunit-null dwarf mutants of soybean was reported that showed strongly reduced plant stature and deficiency in various 7S and 11S subunits,designated as snd1 mutants.Under normal growth conditions,the snd1 mutants showed a severe dwarf phenotype,with plant height of about 25 cm.Compared with wild-type DN47,the mutant snd1 exhibited no obvious morphological differences at the early stage of development.All the snd1 mutants examined had fewer nodes and shorter than normal internodes;the leaves were similar in shape to normal parents,but were dark-green at the mature stage.The flower size was similar to DN47;however,the flowering period was shorter than in the wild-type.Significant variation was noted for protein content,oil content of the seeds and size of seeds(weight of 100 seeds)among 17 snd1 dwarf lines.Genetic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dwarfism of snd1 was controlled by a single recessive gene.The snd1 dwarf mutant had markedly different dynamic levels of the endogenous hormones gibberellin(GA),brassinosteroid,indole-3-acetic acid and abscisic acid,at the seedling stage.Exogenous GA3 treatment led to recovery of the plant height phenotype of the snd1 mutant;GA3 at 0.1 mm had the largest effect on enhancing plant height.Using molecular markers,snd1 gene was approximately mapped in an interval of 603 kb between markers Satt166 and Satt561 on chromosome 19.Snd1 mutant provided valuable material for hypoallergenic soybean breeding and the snd1 gene might be a novel gene related to plant height in soybe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ybean(glycine max) storage protein subunit-null dwarf mutant genetic analysis gibberellic acid mapp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protein G纯化口蹄疫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宋帅 林彤 +4 位作者 邵军军 丛国正 独军政 高闪电 常惠芸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为了获得高效价和高纯度的O型口蹄疫病毒单克隆抗体。方法用O型口蹄疫乳鼠毒(LD50=10-8.5)感染免疫小鼠,按有限稀释法和ELISA方法筛选出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制备单抗腹水,所收腹水用50%和45%的饱和硫酸铵沉淀,再用proteinG亲和层析柱... 目的为了获得高效价和高纯度的O型口蹄疫病毒单克隆抗体。方法用O型口蹄疫乳鼠毒(LD50=10-8.5)感染免疫小鼠,按有限稀释法和ELISA方法筛选出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制备单抗腹水,所收腹水用50%和45%的饱和硫酸铵沉淀,再用proteinG亲和层析柱进行亲和层析纯化单体,并用SDS-PAGE和单抗检测方法分析其纯化抗体的纯度和活性。结果经3次亚克隆获得了一株杂交瘤细胞株(10E6),抗体亚类鉴定为IgG2a;SDS-PAGE电泳显示,纯化的抗体纯度较高,只有IgG2a的重链和轻链,而没有其它杂蛋白带;单抗ELISA检测方法显示,纯化的抗体具有良好的活性,其效价为1∶102400,高于腹水效价。结论用proteinG亲和层析法获得了高纯度和高效价的单克隆抗体,将为O型口蹄疫病毒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型口蹄疫病毒 单克隆抗体 链球菌g蛋白 亲和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GS17通过激活cAMP信号通路促进肾透明细胞癌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叶燕乐 黄琦 +2 位作者 周金 蔡经爽 黄志扬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08-1418,共11页
目的:探讨G蛋白信号蛋白家族的调节因子17(regulator of G protein signaling 17,RGS17)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和功能机制。方法:获得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肾透明细胞癌(kidney renal clear c... 目的:探讨G蛋白信号蛋白家族的调节因子17(regulator of G protein signaling 17,RGS17)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和功能机制。方法:获得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肾透明细胞癌(kidney 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KIRC)的RNAseq数据和相应的临床信息。利用R软件研究RGS17在KIRC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使用免疫组化及PCR进行验证。采用Kaplan-Meier(K-M)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单因素COX分析、多因素COX分析来评估患者的生存和预后,并构建nomogram模型。使用STRING进行RGS17相关基因的PPI网络构建,并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并采用RT-qPCR、Western blot、CCK-8、Transwell和划痕实验等方法检测RGS17对ACHN细胞增殖迁移及cAMP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RGS17在KIRC中高表达,且RGS17的高表达与更高的T分期、临床分期、肿瘤转移显著相关。K-M生存分析显示,RGS17上调与KIRC患者总生存期、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下降密切相关。ROC曲线表明RGS17能较好的区分正常和KIRC患者,并在预测KIRC患者的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准确性。RGS17是KIRC独立预后因素。使用RGS17表达、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构建nomogram预后模型能较好预测1、3、5年生存率。RGS17敲低显著抑制ACHN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另外,RGS17敲低能够抑制cAMP信号通路的激活。结论:RGS17在肾透明细胞癌中具有促癌基因的作用,其可能通过激活cAMP信号通路促进肾透明细胞癌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g蛋白信号蛋白家族的调节因子17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和侵袭 PKA/CRE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G和F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雪莲 李永琴 +5 位作者 李瑞乾 李昊 靳双媛 王雪妍 杜家伟 许立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78-1487,共10页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ovine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BRSV)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引起牛呼吸道疾病的病毒性病因之一,主要引起1岁龄以下犊牛的严重下呼吸道感染。BRSV共编码9种结构蛋白,其中附着蛋白(G蛋白)和融合蛋白(F蛋白)是BRSV...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ovine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BRSV)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引起牛呼吸道疾病的病毒性病因之一,主要引起1岁龄以下犊牛的严重下呼吸道感染。BRSV共编码9种结构蛋白,其中附着蛋白(G蛋白)和融合蛋白(F蛋白)是BRSV表面主要的包膜糖蛋白,参与病毒吸附、融合宿主细胞的过程。G和F蛋白含多种识别表位,能够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反应,常常是牛呼吸道合胞体病(bovine respiratory syncytial disease, BRSD)疫苗开发所关注的重点。探究G和F蛋白在BRSV侵染中的作用机理对于病毒致病机理分析、疫苗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对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G和F蛋白的结构功能及有关疫苗的开发加以综述,以期为BRSV疫苗的研制和BRSD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BRSD) 附着蛋白(g蛋白) 融合蛋白(F蛋白)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和G蛋白的HeV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盈名 王迎平 +5 位作者 冯旭东 朱桓奕 杨晓伟 陈翔 王艳 赵光伟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5,共7页
为了建立亨德拉病毒(HeV)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人工合成HeV的N和G基因,并将其分别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经IPTG诱导、变复性处理及纯化后获得表达蛋白,免疫健康马获得阳性血清,用矩阵法对蛋白包被浓度和一抗稀释倍数进行确定,... 为了建立亨德拉病毒(HeV)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人工合成HeV的N和G基因,并将其分别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经IPTG诱导、变复性处理及纯化后获得表达蛋白,免疫健康马获得阳性血清,用矩阵法对蛋白包被浓度和一抗稀释倍数进行确定,优化包被时间、封闭剂以及孵育时间等技术参数,并对建立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重复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估。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验证,N和G两个蛋白均实现高效表达,间接ELISA方法中二者的最佳包被浓度分别为10μg/mL和8μg/mL,一抗血清的稀释倍数为1∶800,优化后的最佳反应条件为:N蛋白4℃包被过夜,5%脱脂奶粉37℃封闭2 h,一抗孵育时间30 min,二抗按1∶8000稀释后37℃作用60 min;G蛋白4℃包被过夜,2%BSA 37℃封闭2 h,一抗孵育时间80 min,二抗按1∶8000稀释后37℃作用80 min。结果表明,所建方法N蛋白的灵敏性大于1∶12800,G蛋白大于1∶6400,二者的临界值分别为0.235和0.267,特异性良好,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重复性良好,二者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和0.93,准确性高。试验结果可为海关、口岸以及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HeV临床血清学诊断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德拉病毒 N蛋白 g蛋白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星状细胞特异性Grk2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语涵 许雅萍 +6 位作者 李南 陈婷婷 李玲 高萍萍 王华 魏伟 孙妩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9-194,共6页
目的利用Cre-loxP基因敲除技术建立肝星状细胞特异性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 2,GRK2)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为研究GRK2在肝星状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动物模型基础。方法将loxP标记的Grk2基因小鼠(Grk2^(fl/... 目的利用Cre-loxP基因敲除技术建立肝星状细胞特异性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 2,GRK2)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为研究GRK2在肝星状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动物模型基础。方法将loxP标记的Grk2基因小鼠(Grk2^(fl/fl))和Lrat-Cre工具鼠进行多次繁殖,建立肝星状细胞特异性Grk2基因敲除(Grk2^(ΔHSC))小鼠模型。观察和分析小鼠的生长繁殖情况;通过PCR反应鉴定flox和Cre基因型;免疫荧光双染检测肝星状细胞中GRK2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肝星状细胞及肺、脾、肾脏、心脏组织中GRK2蛋白表达;HE染色观察肝脏及肺、脾、心脏、肾脏组织学形态。结果成功鉴定Grk2^(ΔHSC)小鼠基因型;两组小鼠体质量、繁殖能力无明显差异;免疫荧光双染及Western blot结果表明,Grk2^(ΔHSC)小鼠的肝星状细胞中GRK2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小鼠,Grk2^(ΔHSC)小鼠肺、脾、肾脏和心脏组织中GRK2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HE染色结果显示,Grk2^(ΔHSC)小鼠肝脏及主要组织结构与Grk2^(fl/fl)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可用于后续研究。结论本研究应用Cre-loxP技术成功构建了肝星状细胞特异性Grk2基因敲除小鼠,为进一步研究GRK2在肝脏中的作用提供了优良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 Cre-loxP重组酶系统 细胞特异性敲除 肝星状细胞 基因鉴定 繁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牛流行热病毒G蛋白的免疫胶体金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雪妍 靳双媛 +3 位作者 杜家伟 温宏武 李永琴 许立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429-4439,共11页
【目的】建立牛流行热病毒(Bovine ephemeral fever virus,BEFV)的免疫胶体金检测方法,为牛流行热(BEF)诊断提供研究基础。【方法】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BEFV-G,将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进行表达,对诱导成功后的表达产... 【目的】建立牛流行热病毒(Bovine ephemeral fever virus,BEFV)的免疫胶体金检测方法,为牛流行热(BEF)诊断提供研究基础。【方法】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BEFV-G,将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进行表达,对诱导成功后的表达产物进行纯化和SDS-PAGE、Western blotting鉴定。以纯化后的蛋白作为特异性抗原包被检测线,以链球菌G蛋白作为金标抗原,与金纳米颗粒结合后标记在金标垫上,用羊抗鼠IgG作为质控线,通过优化不同的反应条件,建立检测BEFV的免疫胶体金检测方法,并对试纸条进行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检测。【结果】SDS-PAGE结果显示,在IPTG终浓度为0.75 mmol/L时,37℃诱导8 h的条件下重组BEFV G蛋白表达量最大,且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分子质量约为46 ku。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浓缩纯化后的重组BEFV G蛋白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可作为包被抗原用于免疫胶体金试纸条的建立。在质控线包被的抗体羊抗鼠IgG浓度为2 mg/mL,BEFV G蛋白包被浓度为0.6 mg/mL,喷金量为2.5μL/cm的条件下,3~5 min就可完成检测。制备的试纸条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血清稀释倍数为40倍的时候显色接近消线,且试纸条仅与BEFV阳性血清发生显色反应,与牛冠状病毒(BCoV)、牛轮状病毒(BRV)、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等其他病毒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阳性血清样本重复性试验证明试纸条的重复性较高,成功建立了免疫胶体金检测方法。【结论】本研究以原核表达的G蛋白为抗原成功制备了检测BEFV的新型免疫胶体金试纸条,该检测试纸条特异性强、稳定性好,适合用于临床快速检测BE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流行热病毒(BEFV) g蛋白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免疫胶体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R108缺失对脂多糖诱发脓毒症小鼠的炎症反应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银涛 杨萍 +3 位作者 臧丹丹 涂珍珍 徐如月 周海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96-1902,共7页
目的探究G蛋白偶联受体108(GPR108)的缺失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脓毒症小鼠所产生全身性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雄性C57BL/6小鼠和GPR108基因敲除鼠随机分为4组:WT组、WT-LPS组、KO组、KO-LPS组。观察不同组小鼠的生理特征,肝脏、肺组织的... 目的探究G蛋白偶联受体108(GPR108)的缺失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脓毒症小鼠所产生全身性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雄性C57BL/6小鼠和GPR108基因敲除鼠随机分为4组:WT组、WT-LPS组、KO组、KO-LPS组。观察不同组小鼠的生理特征,肝脏、肺组织的形态变化。提取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流式检测其M1极化情况,同时检测其肝脏、肺组织、巨噬细胞及血清的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结果KO-LPS组小鼠肝脏、肺组织损伤表现明显,KO-LPS组小鼠较WT-LPS组小鼠骨髓源性巨噬细胞向M1极化的数量明显多;同时,KO-LPS组小鼠在组织水平、细胞水平、血清水平检测IL-6的表达均明显高于WT-LPS组小鼠(P<0.05)。结论在LPS诱导的脓毒症小鼠全身性炎症感染时,GPR108缺失加重全身炎症反应。GPR108对LPS诱导的脓毒症小鼠的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g蛋白偶联受体108 巨噬细胞 脂多糖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